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一)

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刘魁立

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更新,它的许多功能也在弱化或隐性化,同时,也会增加另外一些新的功能。节庆仪式的形态,以及对这些形态的解释也会不断变化。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曾经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自唐代以后,清明逐渐增加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节日。同时增加了许多节庆仪式活动。原来与它时间接近的两个古老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仪式活动渐次被纳入其中。这时,清明节便成为了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例如,在寒食节期间,按习俗曾经家家不举火而冷食。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火是神圣的。神圣的火也像一切万物一样要更迭、要不断取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于是,每过一段时间便要熄灭旧的火种而取得新火。这样的活动直到唐宋时期仍还留存。

到了今天,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不断地变化,它更增加了民族的和国家的内容。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会把祭奠民族始祖和祭奠为民族历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同时,清明节也成为我们怀念和祭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瘁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的盛大节日。当然,传承上千年的为故去亲人扫墓的活动仍然还是大家认真遵循的习俗。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扫墓活动更获得了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意义。

2008年,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我们看到,清明节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我们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民族认同。它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时节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会鲜明地显现出来,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在国际对话中,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问题上,虽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和所有的人都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然而,这显然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1. 下列对“清明节变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期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唐代以后,上巳节和寒食节的节庆仪式活动也渐次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范围。

B .唐代以后,清明节成为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

C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节是怀念和祭奠革命先烈们的节日;而扫墓活动的意义更体现在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D .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

2. 本文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功能表现在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不同。

B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系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

C .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认同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形成民族凝聚力。

D .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海外侨胞欢度传统节日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鲜明地显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成分,作为重要的文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是历史沉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B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身份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C .传统节日包含着我们群体的价值观,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D .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而文化多样性发展则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

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

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诩假以惧氐 假:借助

B .太祖比征之 比:较量

C .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促:赶快

D .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 显:公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斜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 .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蟹六跪而二螯

C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D .其宜从一也 其皆出于此乎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4分)

答:

(2)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4分)

答:

7. 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传主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答:

(二)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 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2)久在樊笼里, 。(《归园田居》)

(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激流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

( 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 ) 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

(6)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7) (《荆轲刺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梅花灯

陈柳金

那位身家几千万的老板硬是被梅鹤老人用扫帚赶出门, 村长梅宗心里气愤, 这老古董, 一辈子就知道修族谱、扎花灯、喝米酒, 眼球长了锈, 看谁都不顺眼。

梅鹤老人颇有长者风范, 这晚翻着族谱对院子里一群小脚丫说, 我们梅州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 经历了几次大迁徙, 第一次是西晋末年, 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是南宋王朝时期, 第四次……过去先祖虽四处流荡, 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根”,这“根”就长在良心上!

最后一句梅鹤老人说得颇有力道, 梅宗听得一颤, 但他却撇着嘴, 不开窍的老古董! 小脚丫们踩着狗吠声隐遁在夜色中, 院里恢复了平静, 梅鹤老人又扎起了梅花灯。

梅宗悄悄进了屋, 掀开被子, 那枕头仍没见着。一个钟后, 爹打着哈欠入了房。半个钟后, 如雷的鼾声响起。梅宗又一次潜进去, 看到爹头下垫着一个梅花枕。轻轻一摸, 硬硬的, 想抽出换上一个备好的枕头, 爹转了个身, 嘴里喷出浓烈的酒味。这老古董, 睡前还喝米酒, 醉过去就别醒来了!

梅宗早就估摸爹的枕是个值钱的古董, 裹在外面的那层布绣着“喜鹊登梅图”,至于里面, 从没见过。白天偷偷去找, 总不见踪影。晚上垫在爹头下, 谁也动不了歪心思。

没办法, 近水解不了渴, 只能汲远水。那年元宵, 电视台记者扛着摄像机在颍川村的陈氏围龙祖屋拍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人群围个水泄不通, 上厅一盏华美硕大的梅花灯在梅鹤老人的唱喏声中缓缓升起, 摄像机和众人的眼睛流光回转。梅鹤老人讲开了一个老掌故:上古洪荒, 先祖拖家带口辗转南迁, 跋山涉水途经颍川村这山旮旯。疲累的先祖在一株老梅树下歇息, 刚好飞来喜鹊欢欣鸣唱。一先祖说, 喜上眉梢, 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 众人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便放下行李在颍川村开基肇业!

村里每有年轻人出村闯荡, 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 说, 记着, 先祖历经千辛万苦开天辟地, 梅花灯照着你闯出一条路来! 在年轻人眼里, 梅鹤老人是洒满阳光的老古董。

节目播出后据说很轰动。那位几千万的饶老板就是怀着虔敬之心出现在梅鹤老人家门口的。他提着贵重礼品, 说, 老人家, 你的梅花灯让我大开眼界啊, 这是民间艺术精品, 帮我扎一个挂家里, 让子孙们永远铭记客家精神! 梅鹤老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人别有用心。果然, 饶老板曲里拐弯地说, 我请人勘探过了, 祖屋背那座山富含稀土, 开个矿转眼就能变金山, 一吨稀土卖三四十万呐, 咁大一座山少说也有几千吨稀土! 开了矿, 全村就得搬迁, 穷山沟没啥留恋的, 我出一千万在城郊建个移民村, 你们就成半个城里人了!

饶老板知道, 颍川村里的大事村长说了不算, 得他老子点头。梅宗也在旁边撺掇, 爹, 山空着是一堆土, 开发了就是一堆金! 梅鹤老人吼道, 你知道那土能长多少绿树吗? 能荫庇多少子孙吗? 那座山是我们的祖山, 谁也别想动!

说着把饶老板的XO 礼盒提到门外, 饶老板没挪步, 说, 生意不成情意在, 你老人家就笑纳吧! 梅鹤老人火了, 从门背攫出一把破扫帚猛赶。

梅鹤老人品咂着自酿米酒, 说, 什么XO,X 是筷子,O 是肉丸, 狗日的, 伸出银筷子就想把咱颍川村的肉丸夹走, 没门!

几年后, 下游的凌江水库加固扩容, 政府勒令地势低洼的颍川村全村迁移。

移民前, 在外闯荡的年轻人都回了村。那天凌晨却突然传出噩耗, 梅鹤老人吃下一瓶安眠药与世长辞! 很快村民都涌进了老人的院子。满脸是泪的村长从爹头下移出那个梅花枕, 打开枕套, 却是两本新修的族谱! 纸上全是毛笔小楷: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村里哪位老人寿终正寝, 享年多少, 葬于祖山之南;哪家孩子出生, 起名某某;某年哪家年轻人在深圳由打工仔发展成地产老板……

奠礼上, 梅宗在灵位前斟了三杯XO, 蜡烛猝然倾倒, 杯里的酒全洒了。一村民说, 你爹喜欢喝米酒! 送葬队伍排了几里长, 年轻人个个手提梅花灯, 照亮了梅鹤老人去天堂的路……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小说中有关先祖落户颍川村的老掌故的描写,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生动传神地交代了先祖选址的原因,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每有年青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的描写,表明梅鹤老人思想开放,支持年青人出外闯荡,因为留在家乡只会忍受贫穷。

C. 小说结尾写到梅宗在爹的灵位前斟三杯XO ,村民提醒他“你爹喜欢喝米酒”,表明村民比梅宗更关注老人的喜好,更理解老人的精神。

D. 小说运用悬念和照应写作手法,如开篇写梅宗潜进爹的屋里找寻梅花枕无果,结尾处交代老爹死后梅宗发现梅花枕内竟然是两本新修的族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给人震撼。 E. 梅鹤老人赶老板出门,拒绝对祖山的开发;政府征地勒令全村迁移,梅鹤老人以死明志,表达对祖业的忠诚,令人感佩,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留存的矛盾问题。

(2)小说多次写到“梅花灯”,它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梅鹤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村民为梅鹤老人送葬作为结尾,有何深刻含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7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去年查办28老虎情节 ,贪腐令人心悸!如此众多的省部级以上高官案件被查办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一大批被打下的“老虎”或将陆续站上被告席受审。

②羊年开始的头几周,新片内容多数围绕“骗”字打转,有趣的是, 的骗术和电影水准相当一致,高有所高,低有所低,“骗”中之王也是片中之王。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曾明确表态,反腐巡视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 ,要全部扫描。

A .耸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B.骇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C .耸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D.骇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

B. 越南人学习中文的势头近年来蓬勃发展,双方虽然因南海紧张局势而关系恶化,但是越南的“中文热”没有降温。

C.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石材外贸发生了高增长的态势。广东云浮、福建南安作为我国两大石材出口基地,已占到全球石材贸易额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D. 整治行动中发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存在超重、超速等违规现象,有些电动车经改装后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哲学能够拓宽人的视野,开启探求事物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新境界。人们的日常经验认识面对的是具体问题,追求的是个别事物的特殊本质。 。 。 , 。 。 。哲学在本质和现象的矛盾统一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人的认识插上新的翅膀、跃上新的高度。 ①一般是从个别中抽取出来的,是分析和综合的结果,只有认识一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个别 ②任何事物都以现象进入人的视野,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认识规律

③但个别是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的,没有不具备一般本性的个别,也没有脱离个别的一般本性

④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复到个别

⑤经验认识的局限性还表现在经常囿于事物的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

⑥是认识的飞跃,也是哲学独具的认识功能

A. ③②④⑥⑤①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①④⑥⑤② D.④①③⑤⑥②

15.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①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③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④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不过,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1)材料中画线句子的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序,使之语意连贯。(只写序号)(2分) 答:

(2)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诗”的特点。(不超过10字)(2分)

甲: 16.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两部,仿照画线句各写一句话。要求:紧扣所选作品,内 容恰当,句式大体一致。(6分) 备选作品:《红楼梦》《家》《三国演义》《哈姆莱特》

阅读是心的旅行,美的享受。一部作品就是一道风景,其间的人物给了我们别样的审美体验。高大庄严的圣母院前,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让人痴迷。 , 。 ,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天,妈妈带着小男孩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抓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我想老板的手比较大,他抓的一定比我抓的多很多!”妈妈高兴吻了一下小男孩的额头,说:“儿子真聪明!”

又一天,妈妈带着小男孩到另一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抓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象征性的抓了几颗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比他自己能抓的少得多。回到家中,母亲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我认为老板的手大,他抓的一定比我抓的多很多,谁知道……”妈妈拧了拧小男孩的小脸,说:“儿子真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刘魁立

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更新,它的许多功能也在弱化或隐性化,同时,也会增加另外一些新的功能。节庆仪式的形态,以及对这些形态的解释也会不断变化。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曾经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自唐代以后,清明逐渐增加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节日。同时增加了许多节庆仪式活动。原来与它时间接近的两个古老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仪式活动渐次被纳入其中。这时,清明节便成为了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例如,在寒食节期间,按习俗曾经家家不举火而冷食。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火是神圣的。神圣的火也像一切万物一样要更迭、要不断取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于是,每过一段时间便要熄灭旧的火种而取得新火。这样的活动直到唐宋时期仍还留存。

到了今天,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不断地变化,它更增加了民族的和国家的内容。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会把祭奠民族始祖和祭奠为民族历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同时,清明节也成为我们怀念和祭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瘁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的盛大节日。当然,传承上千年的为故去亲人扫墓的活动仍然还是大家认真遵循的习俗。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扫墓活动更获得了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意义。

2008年,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我们看到,清明节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我们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民族认同。它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时节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会鲜明地显现出来,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在国际对话中,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问题上,虽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和所有的人都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然而,这显然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1. 下列对“清明节变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期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唐代以后,上巳节和寒食节的节庆仪式活动也渐次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范围。

B .唐代以后,清明节成为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

C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节是怀念和祭奠革命先烈们的节日;而扫墓活动的意义更体现在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D .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

2. 本文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功能表现在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不同。

B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系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

C .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认同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形成民族凝聚力。

D .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海外侨胞欢度传统节日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鲜明地显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成分,作为重要的文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是历史沉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B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身份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C .传统节日包含着我们群体的价值观,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D .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而文化多样性发展则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

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

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诩假以惧氐 假:借助

B .太祖比征之 比:较量

C .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促:赶快

D .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 显:公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斜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 .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蟹六跪而二螯

C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D .其宜从一也 其皆出于此乎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4分)

答:

(2)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4分)

答:

7. 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传主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答:

(二)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 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2)久在樊笼里, 。(《归园田居》)

(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激流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

( 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 ) 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

(6)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7) (《荆轲刺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梅花灯

陈柳金

那位身家几千万的老板硬是被梅鹤老人用扫帚赶出门, 村长梅宗心里气愤, 这老古董, 一辈子就知道修族谱、扎花灯、喝米酒, 眼球长了锈, 看谁都不顺眼。

梅鹤老人颇有长者风范, 这晚翻着族谱对院子里一群小脚丫说, 我们梅州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 经历了几次大迁徙, 第一次是西晋末年, 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是南宋王朝时期, 第四次……过去先祖虽四处流荡, 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根”,这“根”就长在良心上!

最后一句梅鹤老人说得颇有力道, 梅宗听得一颤, 但他却撇着嘴, 不开窍的老古董! 小脚丫们踩着狗吠声隐遁在夜色中, 院里恢复了平静, 梅鹤老人又扎起了梅花灯。

梅宗悄悄进了屋, 掀开被子, 那枕头仍没见着。一个钟后, 爹打着哈欠入了房。半个钟后, 如雷的鼾声响起。梅宗又一次潜进去, 看到爹头下垫着一个梅花枕。轻轻一摸, 硬硬的, 想抽出换上一个备好的枕头, 爹转了个身, 嘴里喷出浓烈的酒味。这老古董, 睡前还喝米酒, 醉过去就别醒来了!

梅宗早就估摸爹的枕是个值钱的古董, 裹在外面的那层布绣着“喜鹊登梅图”,至于里面, 从没见过。白天偷偷去找, 总不见踪影。晚上垫在爹头下, 谁也动不了歪心思。

没办法, 近水解不了渴, 只能汲远水。那年元宵, 电视台记者扛着摄像机在颍川村的陈氏围龙祖屋拍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人群围个水泄不通, 上厅一盏华美硕大的梅花灯在梅鹤老人的唱喏声中缓缓升起, 摄像机和众人的眼睛流光回转。梅鹤老人讲开了一个老掌故:上古洪荒, 先祖拖家带口辗转南迁, 跋山涉水途经颍川村这山旮旯。疲累的先祖在一株老梅树下歇息, 刚好飞来喜鹊欢欣鸣唱。一先祖说, 喜上眉梢, 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 众人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便放下行李在颍川村开基肇业!

村里每有年轻人出村闯荡, 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 说, 记着, 先祖历经千辛万苦开天辟地, 梅花灯照着你闯出一条路来! 在年轻人眼里, 梅鹤老人是洒满阳光的老古董。

节目播出后据说很轰动。那位几千万的饶老板就是怀着虔敬之心出现在梅鹤老人家门口的。他提着贵重礼品, 说, 老人家, 你的梅花灯让我大开眼界啊, 这是民间艺术精品, 帮我扎一个挂家里, 让子孙们永远铭记客家精神! 梅鹤老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人别有用心。果然, 饶老板曲里拐弯地说, 我请人勘探过了, 祖屋背那座山富含稀土, 开个矿转眼就能变金山, 一吨稀土卖三四十万呐, 咁大一座山少说也有几千吨稀土! 开了矿, 全村就得搬迁, 穷山沟没啥留恋的, 我出一千万在城郊建个移民村, 你们就成半个城里人了!

饶老板知道, 颍川村里的大事村长说了不算, 得他老子点头。梅宗也在旁边撺掇, 爹, 山空着是一堆土, 开发了就是一堆金! 梅鹤老人吼道, 你知道那土能长多少绿树吗? 能荫庇多少子孙吗? 那座山是我们的祖山, 谁也别想动!

说着把饶老板的XO 礼盒提到门外, 饶老板没挪步, 说, 生意不成情意在, 你老人家就笑纳吧! 梅鹤老人火了, 从门背攫出一把破扫帚猛赶。

梅鹤老人品咂着自酿米酒, 说, 什么XO,X 是筷子,O 是肉丸, 狗日的, 伸出银筷子就想把咱颍川村的肉丸夹走, 没门!

几年后, 下游的凌江水库加固扩容, 政府勒令地势低洼的颍川村全村迁移。

移民前, 在外闯荡的年轻人都回了村。那天凌晨却突然传出噩耗, 梅鹤老人吃下一瓶安眠药与世长辞! 很快村民都涌进了老人的院子。满脸是泪的村长从爹头下移出那个梅花枕, 打开枕套, 却是两本新修的族谱! 纸上全是毛笔小楷: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村里哪位老人寿终正寝, 享年多少, 葬于祖山之南;哪家孩子出生, 起名某某;某年哪家年轻人在深圳由打工仔发展成地产老板……

奠礼上, 梅宗在灵位前斟了三杯XO, 蜡烛猝然倾倒, 杯里的酒全洒了。一村民说, 你爹喜欢喝米酒! 送葬队伍排了几里长, 年轻人个个手提梅花灯, 照亮了梅鹤老人去天堂的路……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小说中有关先祖落户颍川村的老掌故的描写,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生动传神地交代了先祖选址的原因,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每有年青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的描写,表明梅鹤老人思想开放,支持年青人出外闯荡,因为留在家乡只会忍受贫穷。

C. 小说结尾写到梅宗在爹的灵位前斟三杯XO ,村民提醒他“你爹喜欢喝米酒”,表明村民比梅宗更关注老人的喜好,更理解老人的精神。

D. 小说运用悬念和照应写作手法,如开篇写梅宗潜进爹的屋里找寻梅花枕无果,结尾处交代老爹死后梅宗发现梅花枕内竟然是两本新修的族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给人震撼。 E. 梅鹤老人赶老板出门,拒绝对祖山的开发;政府征地勒令全村迁移,梅鹤老人以死明志,表达对祖业的忠诚,令人感佩,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留存的矛盾问题。

(2)小说多次写到“梅花灯”,它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梅鹤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村民为梅鹤老人送葬作为结尾,有何深刻含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7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去年查办28老虎情节 ,贪腐令人心悸!如此众多的省部级以上高官案件被查办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一大批被打下的“老虎”或将陆续站上被告席受审。

②羊年开始的头几周,新片内容多数围绕“骗”字打转,有趣的是, 的骗术和电影水准相当一致,高有所高,低有所低,“骗”中之王也是片中之王。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曾明确表态,反腐巡视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 ,要全部扫描。

A .耸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B.骇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C .耸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D.骇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

B. 越南人学习中文的势头近年来蓬勃发展,双方虽然因南海紧张局势而关系恶化,但是越南的“中文热”没有降温。

C.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石材外贸发生了高增长的态势。广东云浮、福建南安作为我国两大石材出口基地,已占到全球石材贸易额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D. 整治行动中发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存在超重、超速等违规现象,有些电动车经改装后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哲学能够拓宽人的视野,开启探求事物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新境界。人们的日常经验认识面对的是具体问题,追求的是个别事物的特殊本质。 。 。 , 。 。 。哲学在本质和现象的矛盾统一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人的认识插上新的翅膀、跃上新的高度。 ①一般是从个别中抽取出来的,是分析和综合的结果,只有认识一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个别 ②任何事物都以现象进入人的视野,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认识规律

③但个别是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的,没有不具备一般本性的个别,也没有脱离个别的一般本性

④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复到个别

⑤经验认识的局限性还表现在经常囿于事物的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

⑥是认识的飞跃,也是哲学独具的认识功能

A. ③②④⑥⑤①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①④⑥⑤② D.④①③⑤⑥②

15.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①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③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④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不过,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1)材料中画线句子的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序,使之语意连贯。(只写序号)(2分) 答:

(2)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诗”的特点。(不超过10字)(2分)

甲: 16.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两部,仿照画线句各写一句话。要求:紧扣所选作品,内 容恰当,句式大体一致。(6分) 备选作品:《红楼梦》《家》《三国演义》《哈姆莱特》

阅读是心的旅行,美的享受。一部作品就是一道风景,其间的人物给了我们别样的审美体验。高大庄严的圣母院前,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让人痴迷。 , 。 ,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天,妈妈带着小男孩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抓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我想老板的手比较大,他抓的一定比我抓的多很多!”妈妈高兴吻了一下小男孩的额头,说:“儿子真聪明!”

又一天,妈妈带着小男孩到另一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抓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象征性的抓了几颗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比他自己能抓的少得多。回到家中,母亲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我认为老板的手大,他抓的一定比我抓的多很多,谁知道……”妈妈拧了拧小男孩的小脸,说:“儿子真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章

  • 1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的只是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 ...查看


  • 高二语文加试题
  • 如东县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2007.2 高二语文加试题 注意: 1. 此卷选修历史者必做,选修物理者不做.请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在此卷上答题.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正确.考试完毕须一律将原卷交回,不得私自带出. ...查看


  •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考试名称: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年级 高二 科目 语文 考试时间 2014年9月28 卷面分析教师 邬胜芳 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少于200字) 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 ...查看


  •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对命题的整体评价: 本次试卷考查的范围是语文拓展模块第四.六单元的内容.内容较少,难度较低.满分100,共分选择.阅读.写作三个大题,时间100分钟.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写作技能.整份 ...查看


  •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王琴 期中考试就这样结束了.学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总的来说有些波动. 一些很简单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们老是犯错误,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而这些只是点都是平常反复强调的. 这次成绩和上次期末比较,均分.及格率. ...查看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2015学期高二下学期语文学考计划
  • 高二语文学考计划 薛行奎 高二半年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学考,高二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教学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备课组把语学考文复习 ...查看


  • 高二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 2014年朱店中学高二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朱素英 一. 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 ...查看


  • 1.普通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必修4必教课文;
  • 2011学年第二学期巨人中学期末考试安排表 一.考试时间 二.考试内容 1.普通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必修4必教课文: 2.高二语文:外国小说小说欣赏.论语.必修1.必修2会考篇目 3.高一数学:数学必修4与必修5全部内容: 4.高二数学 ...查看


  • 2014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 试卷分析 一.试卷说明与来源. 本套试卷满分120分.是依据教材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机抽取的试题.题型依据高考试卷题型,测试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知识.默写填空.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六大块共30个小题.知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