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读懂古诗的难关是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古诗中所独有的,一般古代散文中没有或少有的特殊语言现象。因此破解诗家语,才能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一. 比兴语

比兴语即富有比喻象征意味的古诗意象系统。古人作诗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追求含蓄蕴藉,因而多托物言志,借物写情,形成一个意象系统,为诗家所独有。读懂古诗第一关即是破解比兴语,这样才能品味到古诗含蓄蕴藉的韵味。

例一.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陆游在此诗中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二.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传说蜀王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后代文人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即悲愁的象征物。白居易借写杜鹃的哀鸣,既写出被贬后不能听到最优秀音乐的痛苦,也烘托出自己被贬后的悲愁心境。

二. 省略语

由于古诗(尤其是近体诗词) 语言高度凝炼,往往压缩省略句子成分,借助意象组合,短短几十个字就有尺幅千里的画面意境。鉴赏诗词,就需要根据诗词的意境进行再造想象,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才能真正领会诗歌意境。

(一) 省主语

例一.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根据题目补出主语:“(蝉) 垂緌饮清露,(蝉) 流响出疏桐。(蝉) 居高声自远,(蝉) 非是藉秋风。”如果能够这样补充出来,每一句都主语明确,每句都扣紧标题,能够全面理解诗歌。

(二) 省谓语宾语

例二.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如果根据诗意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就是:“(李白的诗) 清新(像) 庾开府(的诗) ,(李白的诗) 俊逸(像) 鲍参军(的诗) 。”诗意豁然贯通。

(三) 意象组合

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例三.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两句诗全用名词连缀,“象”的方面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三. 倒装语

古诗(尤其是近体诗词) 由于适应格律的要求,经常对语序作适当调换,出现一些倒装句,只有理顺了古诗语序,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的表意重点。

(一) 主谓倒装

例一. 李白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调整过来就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例二.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调整过来就是“明妃生长村尚有”。“明妃”是“生长”的主语,“村”是“尚有”的主语。

(二) 宾语前置

例三.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调整过来就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例四.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调整过来就是“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三) 定语移位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挪前挪后。 例五.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实为“遥望孤城玉门关”,“孤城”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被挪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例六.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下句实为“一夜飞度月(月光映照下的) 镜湖”

(四) 状语移位

例七.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是动宾关系,但“春风”不受“笑”的支配,实际是“在春风中笑”。

只有这样,进行适当调整再理解,才不至于误解诗句原意,才能准确地理解诗句的丰富含意,从而读懂全诗。

四. 活用语

词性改变的活用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这些词常常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

例一.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句中“绿”字的运用,被推为讲求炼字的典范,据说王安石曾先后用过

“到”、“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绿”字。由于形容词动用,而且是使动用法,写出了春风的伟大力量,使江南的春色如绿色块涂抹一样无边无际。

五. 专门语

一些古代诗歌中的专门性词语,也是读懂古诗的难关。

例一. 解道:意为会说、会咏。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解道,意思是“会咏”。

例二. 娇饶、妖饶:意为美丽、优美。

温庭筠《柳》:“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饶舞袖垂。”娇饶,不是娇多,而是美丽。

例三.可怜:意为可喜、可爱、可羡、可贵、可重。

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可怜,意为可爱。 例四.等闲:意为平常,随便、无端。

白居易《重答刘和州》:“随分笙歌聊自乐,等闲篇咏被人知。”等闲,意为平常。

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等闲,意为无端。

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闲,意为平常、随便。

只有通晓以上五方面的诗家语,在阅读古诗时,才能准确理解诗意,不致于曲解原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鉴赏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读懂古诗的难关是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古诗中所独有的,一般古代散文中没有或少有的特殊语言现象。因此破解诗家语,才能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一. 比兴语

比兴语即富有比喻象征意味的古诗意象系统。古人作诗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追求含蓄蕴藉,因而多托物言志,借物写情,形成一个意象系统,为诗家所独有。读懂古诗第一关即是破解比兴语,这样才能品味到古诗含蓄蕴藉的韵味。

例一.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陆游在此诗中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二.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传说蜀王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后代文人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即悲愁的象征物。白居易借写杜鹃的哀鸣,既写出被贬后不能听到最优秀音乐的痛苦,也烘托出自己被贬后的悲愁心境。

二. 省略语

由于古诗(尤其是近体诗词) 语言高度凝炼,往往压缩省略句子成分,借助意象组合,短短几十个字就有尺幅千里的画面意境。鉴赏诗词,就需要根据诗词的意境进行再造想象,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才能真正领会诗歌意境。

(一) 省主语

例一.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根据题目补出主语:“(蝉) 垂緌饮清露,(蝉) 流响出疏桐。(蝉) 居高声自远,(蝉) 非是藉秋风。”如果能够这样补充出来,每一句都主语明确,每句都扣紧标题,能够全面理解诗歌。

(二) 省谓语宾语

例二.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如果根据诗意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就是:“(李白的诗) 清新(像) 庾开府(的诗) ,(李白的诗) 俊逸(像) 鲍参军(的诗) 。”诗意豁然贯通。

(三) 意象组合

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例三.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两句诗全用名词连缀,“象”的方面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三. 倒装语

古诗(尤其是近体诗词) 由于适应格律的要求,经常对语序作适当调换,出现一些倒装句,只有理顺了古诗语序,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的表意重点。

(一) 主谓倒装

例一. 李白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调整过来就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例二.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调整过来就是“明妃生长村尚有”。“明妃”是“生长”的主语,“村”是“尚有”的主语。

(二) 宾语前置

例三.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调整过来就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例四.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调整过来就是“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三) 定语移位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挪前挪后。 例五.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实为“遥望孤城玉门关”,“孤城”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被挪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例六.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下句实为“一夜飞度月(月光映照下的) 镜湖”

(四) 状语移位

例七.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是动宾关系,但“春风”不受“笑”的支配,实际是“在春风中笑”。

只有这样,进行适当调整再理解,才不至于误解诗句原意,才能准确地理解诗句的丰富含意,从而读懂全诗。

四. 活用语

词性改变的活用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这些词常常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

例一.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句中“绿”字的运用,被推为讲求炼字的典范,据说王安石曾先后用过

“到”、“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绿”字。由于形容词动用,而且是使动用法,写出了春风的伟大力量,使江南的春色如绿色块涂抹一样无边无际。

五. 专门语

一些古代诗歌中的专门性词语,也是读懂古诗的难关。

例一. 解道:意为会说、会咏。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解道,意思是“会咏”。

例二. 娇饶、妖饶:意为美丽、优美。

温庭筠《柳》:“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饶舞袖垂。”娇饶,不是娇多,而是美丽。

例三.可怜:意为可喜、可爱、可羡、可贵、可重。

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可怜,意为可爱。 例四.等闲:意为平常,随便、无端。

白居易《重答刘和州》:“随分笙歌聊自乐,等闲篇咏被人知。”等闲,意为平常。

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等闲,意为无端。

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闲,意为平常、随便。

只有通晓以上五方面的诗家语,在阅读古诗时,才能准确理解诗意,不致于曲解原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鉴赏


相关文章

  • 古诗词赏读四十四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 古诗词赏读四十四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2009-11-28 20:53:19) 标签:古诗词赏读 四十四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文化 分类:诗词 古诗词赏读四十四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查看


  • 鸟语教学设计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鸟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互帮互助下,认识"冶.勤"等9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书写,尤其是"嗓"字.只读不写一个二类字"矫&qu ...查看


  • 董事长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 ----董事长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各位亲爱的同仁,大家好! 作为贞元集团的董事长,作为贞元团队的一员,我很荣幸在这段特 殊的时期里有你们与我一起并肩作战.感谢你们对贞元的信任,感谢 你们对我的支持,也请你们相信,贞元一定会度过这次危机,而且 ...查看


  • 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查看


  • 古诗词6首
  •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 ...查看


  •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 反思一: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与<望洞庭>写的都是秋夜景色,但又有不同,<望洞庭>侧重于写景<峨眉山月歌>侧重于抒情.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 ...查看


  • 紫微斗数诸星落命宫之:破军星详解
  • 破军星 ▲星性解释:破军属癸水,属阴,北斗第七星.为将星,在天为杀气,在数为耗星,化气曰耗,变动之星.破军主祸福,不利钱财六亲,尤其不利夫.子.部下.耗星,指钱财破损,亦主身体伤灾.司夫妻.子息.奴仆.强调破字,主破坏,破败.消耗.倒霉.凌 ...查看


  • 等你在雨中
  • <等你,在雨中>课后练习题 1.<等你,在雨中>里,"虹"在诗歌中有哪些象征意义? 彩虹是一种自然景色,美丽.多姿多彩.而在这首诗里,彩虹却是虚拟的,是诗人美好的想象.象征两人的爱情像美丽的彩虹一 ...查看


  • 中秋节的起源.食俗.古诗佳句1
  • 中秋节的起源.食俗.古诗佳句 中秋节的起源.食俗.古诗佳句素材:网络整理: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