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第32届答案

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

2015年9月19日

0一、(15分)

(1)图中X 和Y 代表的核素分别为

15O 和 13C ①

(2)一个循环所有的核反应方程式依循换次序为

p +12C →13N ② 13

N →13C +e ++νe ③ p +13C →14N ④ p +14N →15O ⑤ 15

O →15N +e ++νe ⑥

p +15N →12C +4He ⑦

(3)整个循环的核反应,相当于

4p →4He +2e ++2νe ⑧

完成一个碳循环过程释放的核能为

∆E =(4m p -M 4H -2m e ) c 2

e

评分参考:第(1)问4分,X 和Y 正确,各2分;第(2)问6分,②③④⑤⑥⑦式各1分;第(3)问5分,⑧式2分,⑨式3分。 二、(15分) (1)(解法一)

取碰前B 球所在位置O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碰撞前后系统的 动量及其对细杆中心的角动量都守恒,有

C v 0

m v 0=m v x +MV A x +MV B x ①

0=m v y +MV A y +MV By ② L L L L

m v 0=m v x +M V A x -M V B x ③ 2222

式中,v x 和v y 表示球C 碰后的沿x 方向和y 方向的速度分量。由于轻

=[(4⨯1.0078-4.0026) ⨯931.494-2⨯0.511] MeV⑨ ≈25.619 MeV

杆长度为L ,按照图中建立的坐标系有

[x A (t ) -x B (t )]2+[y A (t ) -y B (t )]2=L 2④

由上式对时间求导得

[x A (t ) -x B (t )][V A x (t ) -V B x (t )]+[y A (t ) -y B (t )][V A y (t ) -V B y (t )]=0

在碰撞后的瞬间有

x A (t =0) =x B (t =0),

y A (t =0) -y B (t =0) =L 利用⑥式,⑤式在碰撞后的瞬间成为

V A y ≡V A y (t =0) =V B y (t =0) ≡V B y 由①②⑦式得

V A y =V By =-由①②③式得

m v y

2M

m

(v 0-v x ) M

V B x =0 V A x =

⑨ ⑩

利用⑧⑨⑩式,碰撞后系统的动能为

11122222E =m (v 2M (V A M (V Bx +V By ) x +v y ) +x +V Ay ) +

22211222

⑪ =m (v 2+v ) +M (V A x y x +2V Ay )

22121m 22M +m 2 =m v x +(v 0-v x ) 2+m v y

22M 4M

(解法二)

取碰前B 球所在位置O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设碰撞后,小球C 的运动速率为v ,细 杆中心的运动速度为V C ,细杆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为ω。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及其对细杆中心的 角动量都守恒,有

m v 0=m v x +2MV C x ① 0=m v y +2MV C y ②

L L ⎛L ⎫L m v 0=m v x +2M ω⎪ 22⎝2⎭2

式中,v x 和v y 表示球C 碰后的沿x 方向和y 方向的速度分量。由①②③式得

V c x =

m

(v 0-v x ) ④ 2M m

V C y =-v y ⑤

2M m ω=(v 0-v x ) ⑥

ML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为

111⎛L ⎫2

E =m (v 2(2M )(V C 2x +V C 2y ) +2⨯M ω⎪ ⑦ x +v y ) +

222⎝2⎭

利用④⑤⑥式,系统动能⑦式可表示成

121m 22M +m 2

E =m v x +(v 0-v x ) 2+m v y ⑧

22M 4M

(2)解法(一)的⑪式或者解法(二)的⑧式即为

2

1(M +m ) m ⎛m ⎫2M +m 21m 2

v 0⎪+m v y +v 0 E =⑫ v x -

2M M +m ⎭4M 2M +m ⎝

可见,在条件

m v x =v 0,

⑬ M +m

v y =0

2

2

下,碰后系统动能达到其最小值

1m 22

⑭ E =v 0

2M +m

它是小球仅与球A 做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系统所具有的动能。

评分参考:第(1)问10分,(解法一)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⑩⑪式各1分;(解法二)①②式各1分,③式2分,④⑤⑥各1分,⑦式2分,⑧式1分;第(2)问5分,⑫⑬式各2分,⑭式1分。

三、(20分)

(1)设圆环的质量为m ,它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地面对它的水平冲量为I t ;碰撞后圆环质心的速度大小为v ,v 与竖直向上方向的夹角(按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计算)为β,圆环的角速度为ω。规定水平向右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分别为水平动量和角速度的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定理有

m v sin β-m v 0sin θ=I t ①

由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有

rm (r ω) -rm (r ω0) =-rI t

按题意,圆环在弹起前刚好与地面无相对滑动,因而此时圆环上与地面的接触点的水平速度为零,即

v sin β-r ω=0 ③

由题意知

0-v cos β

=k

v 0cos θ-0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v

(2)若圆环与地面碰后能竖直弹起,则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β=0

将上式代入⑥式得,使圆环在与地面碰后能竖直弹起的条件为

sin θ=-

r ω0v 0

r ω01

tan β=-(tanθ+) ⑥

2k v 0cos θ 1

⑦ ω=(r ω0+v 0sin θ)

2r

在此条件下,在与地面刚刚碰后的瞬间有

ω=0,v =-v 0k cos θ

即圆环做竖直上抛运动。圆环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222k cos 2θk 2(v 0-r 2ω0) v 2v 0

⑩ h ===

2g 2g 2g

(3)由于忽略空气阻力,圆环再次弹起后,角速度保持为ω不变,质心做以初速度

为v 的斜抛运动。圆环第二次落地点到首次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 随θ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

k v cos θv 2sin 2β

s ==-0(v 0sin θ+r ω0)

g g

s 取最大值时,θ的取值满足 k v ds

=-0(v 0cos2-r ω0sin ) =0d θg

由得⑫式得

sin 0

将⑬代入⑪式得

s 1=

式中s 1和s 2分别对应于⑬

式右端根号前取正和负号的情形。由以上两式可知,s 的最大值为

s max =

s 2=⑯

又因为

-1

由上式得,当s 取最大值时,r 、v 0和ω0应满足

v 0>r 0

评分参考:第(1)问9分,①②式各2分,③④⑤⑥⑦式各1分;第(2)问4分,⑧⑨式各1分,⑩式2分;第(3)问7分,⑪⑫⑬⑭⑮⑯⑰式各1分。

四、(25分)

(1)解法(一)

按照题给坐标系,设待测点P 的位置为(x P ,0, a ) ,飞机在

t =0时所在点K 的位置为(0,h ,0) 。在时刻t 1,飞机所在位置A

点的坐标为(x 1=x A , h

,0) ,机载雷达此时发出一光信号;该信号到达P 点,经反射后,于时刻

t 2返回至飞机的机载雷达被接受,此时飞机的机载雷达的位置为(x 2=x A ', h ,0) ,如图所示。由于光速不变,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x 2-x 1=v (t 2-t 1)

式中R 0t 1',飞机所在位置A 点的坐标

',

h ,0) ,机载雷达此时发出另一光信号;该信号到达

P 点,为(x 1

经反射后,于时刻t 2'返回至飞机的机载雷达被接受,此时飞机

', h ,0) 。同理有 的机载雷达的位置为(x 2

'-x 1'=v (t 2'-t 1') x 2

'-x 1=v (t 1'-t 1) x 1

'-x

2=

v (t 2

'-t 2) x 2

由①②式和v

t 2-t 1==

1c

c (t 2'-t 1') c (t 2-t 1)

1c

⑥ 1=

c

t 2-t 1)

上式右端已略去了(v /c ) 2级的高阶项。由⑥式解得

t 2-t 1 1- ≈

1+⎝

2v =+2(x 1-x P )

c

同理,由③④式和v

2v ⑧

'-t 1'≈'-x P ) t 22(x 1

c

由⑦⑧式得

(t '-t ) -(t '-t ) ≈2

2211

c

利用⑤式,⑨式成为

'-t 2) -(t 1'-t 1) (t 22≈

c

+

2v

'-x 1) ⑨ (x 12c

2v 2

'-t 1) +2(t 1

c ⑩

t '-t 1)

1上式右端已略去了(v /c ) 2级的高阶项。令

'-t 1=T 0 ⑪ t 1

式中,T 0为机载雷达在发射的光信号的周期,则

'-t 2=T ⑫ t 2

是机载雷达接受到相应的光信号的周期。⑩式可写成

T -T 0⑬ 0 或

f D ≡f -f 0=⑭ f

0 式中x 1已用x A 替代,而

11

f =, f 0=

T T 0

是相应的光信号的频率,f D 是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频率与发出信号的频率之差(频移)。⑭式也可写为

f ≡f -f =-2v f cos α ⑭

D 00

c

式中

cos α即α为从机载雷达射出的光线与飞机航线之间的夹角。

解法(二)

取航线KA 和直线BC 所构成的平面为新的坐标平面。K 为坐标原点,航线KA 为x 轴,从K 指向BC 与Z 轴交点的直线为y 轴;在时刻t 1,飞机所在位置A 点的坐标为(x 1=x A ,0) ;目标点P 的位置(x P , R 0) 在这个坐标系里是固定的。

设机载雷达于时刻t 发出的发射信号的相位为

Φ(t )=ω0t +ϕ

机载雷达于时刻 t 1 在 A '点(x 2=x A '(t 1),0) 接收到的经P 式中ω0和ϕ分别是相应的角频率和初相位。

反射的信号是机载雷达于时刻t 1-τ在A 点(x 1=x A (t 1-τ),0) 发出的,其相位为

Φ'(t 1)=ω0(t 1-τ)+ϕ ① 式中τ为信号往返过程所需的时间,它满足

③ x 2-x 1=v τ

∆ t ,同理有 经过时间间隔

Φ'(t 1+∆t )=ω0(t 1 +∆-t τ')+ϕ ④

=c τ' ⑤

'-x 1'=v τ' ⑥x 2

另外,由于同样的原因(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还有

'-x 1=v ∆t x 1

'-x 2=v ∆t x 2

设机载雷达收到的信号的圆频率为ω,则应有 Φ'(t 1+∆t )-Φ'(t 1)=ω∆t ⑧

c τ

由②③式和v

τ==

1c

1c

⑨ 1=c

上式右端已略去了(v /c ) 2级的高阶项。由⑨式解得

τ≈

1 ≈

1+⎝

2v =+2(x 1-x P )

c

同理,由⑤⑥式和v

2v ⑪

'-x P ) τ'2(x 1

c

由①④⑧式得

ω∆t =ω0(∆t -τ') -ω0(-τ) ⑫ 将

ω=2πf ⑬

代入⑫式,利用⑦⑩⑪式,在∆t 很小的情形下,略去∆t 的高阶项,得

⑭ f

f D ≡f -f 0=0

f ≡f -f =-2v f cos α ⑭

D 00

c

式中

cos α即α为从机载雷达射出的光线与飞机航线之间的夹角。

(2)由于机载雷达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束面的张角的限制(见图(b )),有

ππ

≤α≤+

222频移f D 分别为正、零或负的条件是:

当α0;

当θ=π/2(x A =x P )时,即机载雷达发射信号时正好位于P 点到航线的垂足处,频移

f D =0 ⑯

当θ>π/2(x A >x P )时,频移f D

当α=π/2-L s /x A -x P =-L s /2)时,即机载

雷达发射信号时正好位于(x A =x P -L s /2, h ,0) 处,正的频移最大

⑰f D1=f

当α=π/2+L s /x A -x P =L s

/2)时,即机载雷

达发射信号时正好位于(x A =x P +L s /2, h ,0) 处,负的频移的绝对值最大

⑱ f D2=f

(3)在飞机持续发射的无线电波束前沿BC 全部通过目标P 点过程中,多普勒频移的带宽为

v θ

⑲ ∆f D ≡f D 1-f D 2=f 0=4f 0sin

c 2

由于R 0>>L s ,有θ

θθsin ≈ 22

将上式代入到⑲式得

∆f D =f 0

2v θc

评分参考:第(1)问 16 分,

(解法一) ①式2分,②式1分,③式2分,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式各1分;

(解法二) ①式1分,②式2分,③④式各1分,⑤式2分,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式各1分; 第(2)问 6分,⑮式2分,频移f D 分别为正、零或负的条件正确(包括⑯式)给2分,⑰⑱式各

1分;

第(3)问 3分, ⑲式2分,⑳式1分。

五、(20分)

在de 边未出磁场的过程中,ab 、cf 和de 三边切割磁力线运动,每条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但感应电流为零,故不需要外力做功 W 1=0 ① 在de 边出磁场但cf 边未出磁场过程中,ab 和cf 两条边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导线框的等效电路如图a 所示。等效电路中每个电阻的阻值R =1.0Ω。按如图所示电流方向,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可得

⎧I 1+I 3=I 6, ⎪I +I =I , ⎪251

② ⎨

I =I +I , 78⎪6⎪⎩I 4+I 7=I 3+I 5. 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对4个回路可列出4个独立方程 ⎧U -2I 1R +I 3R -U -I 5R =0, ⎪U -2I R +I R -U +I R =0, ⎪254

③ ⎨

U -I R -2I R -I R =0, 367⎪⎪⎩U -I 4R +I 7R -2I 8R =0. 式中,感应电动势U 为

l =0. 20V U =b v ④

联立②③④式得:

I 1=I 2=0.025A ⑤ I 3=I 4=0.050A

此时,ab 边和ed 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分别为

F ab =BI 1l ab =0.0050N ⑦ F cf =BI 3l cf =0.010N ⑧ 式中l ab 和l ed 分别为ab 边和ed 边的长度。外力所做的功为

W 2=F ab l ef +F cf l ef =0.0015J ⑨

式中l ef 表示ef 边的长度。

在cf 边移出磁场后,只有边ab 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时,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电路中电动势的大小和电阻阻值不变。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I 1+I 3=I 6, ⎪I +I =I , ⎪251

⑩ ⎨

I =I +I , 78⎪6⎪⎩I 4+I 7=I 3+I 5. 和

⎧U -2I 1R +I 3R -I 5R =0, ⎪U -2I R +I R +I R =0, ⎪254

-I R -2I R -I R =0, 367⎪⎪⎩-I 4R +I 7R -2I 8R =0.

联立⑩⑪式得

I 1=I 2=0.075A 此时,ab 边受到的安培力为

F ab =BI 1l ab =0.015N

外力所做的功为

W 3=F ab l af =0.0015J

⑫ ⑬ ⑭

整个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W =W 1+W 2+W 3=0.0030J ⑮

评分参考:①式1分,②③④式各2分,⑤⑥⑦⑧⑨式各1分,⑩⑪式各2分,⑫⑬⑭⑮式各1分。 六、(23分)

(1)设t 时刻导线框平面与长直导线和转轴组成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的值为θ=ωt ,如图a 所示(俯视图),导线框旋转过程中只有左、右两边(图中分别用A 、B 表示)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A 、B 两条边的速度大小相等,

v =ωa ①

A 、B 处对应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

μI

② B 1=0

2πr 1

μI B 2=0③

2πr 2

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r 1、r 2分别为A 和B 到长直导线的垂直距离。A 、B 两边对应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

ωa 2μI

E 1=B 12a v sin χ1=sin χ1

πr 1

E 2=B 22a v sin χ2=

π2

π2

ωa μ0I

sin χ2

πr 2

2

式中-χ1、-χ2分别为A 、B 的速度方向与r 1、r 2的夹角。 根据几何关系得

χ1=θ+α

χ2=θ-β

其中α、β分别为r 1、r 2与x 方向的夹角。⑤式代入④式得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ωa 2μ0I 1⎡sin(θ+α) sin(θ-β) ⎤

E =E 1+E 2=+⑥ ⎢⎥πr r 12⎣⎦

根据几何关系及三角形余弦定理得α、β、r 1、r 2与a 、b 、θ之间的关系为

b -a cos θ⎧

cos α=⎪r 1⎪

⑦ ⎨

a sin θ⎪sin α=

⎪r ⎩1

b +a cos θ⎧

cos β=⎪r 2⎪

⑧ ⎨

a sin θ⎪sin β=

⎪r ⎩2

222

⎧r 1=a +b -2ab cos θ

⑨ ⎨222

⎩r 2=a +b +2ab cos θ

将⑦⑧⑨式代入⑥式得导线框的感应电动势为

(2)(解法一)

导线框在电流I 的磁场中旋转,受到安培力相对于轴的合力矩M 0的作用,要使导线框保持角速度为ω的匀速旋转,所加的外力矩M 必须满足

M +M 0=0⑪

正方形导线框上、下两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与转轴平行,力矩为零,只有导线框左、右两边(分别用A 、B 表示)受到的安培力F 1和F 2对合力矩有贡献,如图b 所示(俯视图)。由②③式和安培力公式得F 1和F 2的大小为

μaIi

F 1=2aiB 1=0⑫

πr 1 μaIi

F 2=2aiB 2=0⑬

πr 2

式中i 为导线框中的感应电流。由欧姆定律有

E ωa 2μ0Ib sin ωt ⎛11⎫i ==+⑭ 2⎪222

R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安培力的合力矩为

M 0=F 1d 1+F 2d 2

ππ

=F 1a cos(-θ-α) +F 2a cos(-θ+β)

22

=F 1a sin(θ+α) +F 2a sin(θ-β)

ωa 2μ0Ib sin θ⎛11⎫E =+ 2⎪222

π⎝a +b -2ab cos θa +b +2ab cos θ⎭

2

a b μ0I ωsin ωt ⎛11⎫ =+ 2⎪222

π⎝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μ0a 2Ii ⎡sin(θ+α) sin(θ-β) ⎤

=+⎥π⎢r r 21⎣⎦

ππ其中,d 1和d 2分别为F 1和F 2-θ-α和-θ+β分别为d 1和d 2与A 、

22

B 连线之间的夹角。

将⑦⑧⑨⑭式代入⑮式得需要加的外力矩为

μ0a 2Iib sin ωt ⎛11⎫

M =-M 0=-+ 2⎪222

π⎝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2422

μ0a b I ωsin 2ωt ⎛11⎫=-+ ⎪22222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2

2

2422

⎫4μ0a b I ω⎛(a 2+b 2)sin ωt

=- 2⎪22222

πR ⎝(a +b ) -4a b cos ωt ⎭

(2)(解法二)

导线框在电流I 的磁场中旋转,受到安培力相对于轴的合力矩M 0的作用,要使导线框保持角速度为ω的匀速旋转,所加的外力矩M 必须满足

M +M 0=0⑪

此时,安培力的合力矩的功率P 0应与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功率P i 相等,即

P 0=P i ⑫

式中

222

I b sin 2ωt ⎛E 2ω2a 4μ011⎫

P i ==+2⑬ 2⎪222

R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安培力的合力矩为

2

222

ωa 4μ0I b sin 2ωt ⎛11⎫

M 0===+2 2⎪222

ωω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P 0P i

2

由⑪式可得,外力矩M 为

222

ωa 4μ0I b sin 2ωt ⎛11⎫

M =-M 0=-+ 2⎪2222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2

=-

⎫4μa b I ω⎛(a +b )sin ωt 2⎪2222

π2R ⎝(a +b ) -4a b cos ωt ⎭

20

42222

2

评分参考:第(1)问13分,①②③式各1分,④式2分,⑤式1分,⑥式2分,⑦⑧⑨式各1分,⑩式2分; 第(2)问10分,(解法一)⑪⑫式各2分,⑬⑭式各1分,⑮⑯式各2分;(解法二)⑪⑫⑬⑭⑮式各2分。

七、(22分)

(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dU =δQ +δW ①

这里,对于1mol 理想气体经历的任一缓慢变化过程中,δQ ,δW 和dU 可分别表示为

δQ =C πdT ,δW =-pdV ,dU =C V dT

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RT

两边对T 求导,可得

p

dV dp dV

+V =R dT dV dT

式中利用了

dp dp dV

=

dT dV dT

根据③式有

dV R

=

dT p +V dV

联立①②④式得

C π=C V +

pR dp p +V

dV

(2)设bc '过程方程为

p =α-βV

pR

根据

C π=C V +

p +V

dV

可得该直线过程的摩尔热容为

C π=C V +

α-βV

R

α-2βV

3

式中,C V 是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C V =R 。对bc '过程的初态(3p 1, V 1) 和终态

2

(p 1,5V 1) ,有

3p 1=α-βV 1

p 1=α-5βV 1

256

由⑧式得

α=

由⑥⑦⑧⑨式得

7p p 1, β=1 22V 1

C π=

8V -35V 1

R

4V -14V 1

(3)根据过程热容的定义有

∆Q

∆T

式中,∆Q 是气体在此直线过程中,温度升高∆T 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由⑩⑪式得

4V -14V 1∆Q ∆T =

8V -35V 1R 8V -35V 1

∆Q =R ∆T

4V -14V 1

C π=

⑫ ⑬

由⑫式可知,bc '过程中的升降温的转折点A 在p -V 图上的坐标为

77A (V 1, p 1) 24

由⑬式可知,bc '过程中的吸放热的转折点B 在p -V 图上的坐标为

35V 121p 1B (, )

816

(4)对于abcda 循环过程,ab 和bc 过程吸热,cd 和da 过程放热

Q ab =nC V (T b -T a )=1.5(RT b -RT a )=3pV 11

Q bc =nC p (T b -T a )=2.5(RT c -RT b )=15pV 11

35

式中,已利用已知条件n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容摩尔热容C V =R ,定压摩尔热容C p =R 。

22

气体在abcda 循环过程的效率可表示为循环过程中对外做的功除以总吸热,即

W abcda 4p 1V 1

ηabcda ===0.22 ⑰

Q ab +Q bc 18p 1V 1

bB ab 和bB 过程吸热,Bc ' 和 c 'a 过程放热。对于abc 'a 循环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过程吸热为

1

⑱ Q bc '=∆U bB -W bB =nC V (T B -T b )+(p B +3p 1)(V B -V 1)=11.39pV 11

2

所以,循环过程abc 'a 的效率为

W abc 'a 4p 1V 1

ηabc 'a ===0.278 ⑲

Q ab +Q bc '14.39p 1V 1

由⑰⑲式可知

ηabc 'a >ηabcda ⑳

评分参考:第(1)问5分,①②③④⑤式各1分;第(2)问5分,⑥⑦⑧⑨⑩式各1分;第(3)问7分,⑪式1分,⑫⑬式各2分,⑭⑮式各1分;第(4)问5分,⑯⑰⑱⑲⑳式各1分。

八、(20分)

(1)对于光线在波导层和衬底层的折射情况,根据折射定律有

① n 1sin θi1=n 0sin θt0 若要求光线不会折射到衬底中,即发生全反射,应有

257

θi1≥θ10 C

式中,θ10 C为光线在波导层和衬底层的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θ10 C=arcsin

⎛n 0⎫

⎪ n ⎝1⎭

同理应有

θi2≥θ12 C

式中,θ12 C为光线在波导层和衬底层的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θ12 C=arcsin

⎛n 2⎫

⎪ n ⎝1⎭

由题设n 1>n 0≥n 2,可知

θ10 C≥θ12 C ⑥

[***********][***********][***********]92所以,当入射角

⎛n ⎫

θi1≥arcsin 0⎪时,光被完全限制在波导薄膜里。

⎝n 1⎭(2)考虑光波在波导薄膜中传播时处于临界的全反射状态。此时光波的波长可由光的入射角

⎛n ⎫

θi1=arcsin 0⎪

⎝n 1⎭ 决定。此时光在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处于全反射的临界状态,光在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也为全反射。如右图所示,ϕ10和ϕ12分别为1和0界面以及1和

-i ϕ10

-i ϕ12

2界面上的反射引入的相位(r 10=e 和r 12=e )。

过1和2界面上的反射点做直线(虚线)垂直于光线A ,设光线A 到虚线之前的路程长为l 。此后,光线A 与再经过两次反射的光线B 之间的相位差应该为2π的整数倍,以致光可在波导薄膜中传输。故

2d sec θi1-l 2m π=2π-ϕ10-ϕ12

λ

2d sec θi1-2d tan θi1sin θi1

=2π-ϕ10-ϕ12

λ

4d πcos θi1

=-ϕ10-ϕ12

λ

ϕ10-ϕ12

式中,m =0,1,2,3, ,λ为所传输光波在波导薄膜介质中的波长。

考虑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由①式得

n sin θi1

sin θt0=1=1

n 0考虑到⑧式,在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系数为

n cos θi1-n 0cos θt0n 1cos θi1

r 10=1==1

n 1cos θi1+n 0cos θt0n 1cos θi1由上式可以得到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相位

ϕ10=0

再考虑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由①式得

n sin θi1n 0

sin θt 2=1=

n 2n 2

258

按照题给的推广的定义,上式右边大于或等于1也并不奇怪。当n 0>n 2时,按照题给的推广的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可知,cos θt2是一个纯虚数,可以写为

cos θt2=

考虑到⑫式,则在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系数为

n cos θi1-n 2cos θt2

r 12=1=

n 1cos θi1+n 2cos θt2

⎛=exp -2i ⎝ ⑬

由上式可以得到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相位为

ϕ12= ⑭

将⑩和⑭式代入到⑦式中得,在给定m 的情况下能在薄膜波导中传输的光波在该介质中的的最长波长(截止波长)为

λ ⑮

式中,m =0,1,2,3, 。当m =0时可得,能在薄膜波导中传输的光波在该介质中的的最长波长为

λmax =

⎛n 0⎫

评分参考:第(1)问10分,①②式各2分,③④式各1分,给出“入射角θi1≥arcsin ⎪时,

⎝n 1⎭

光被完全限制在波导薄膜里”的结论给2分,⑤⑥式各1分;第(2)问10分,⑦式2分,⑨⑩⑪⑫⑬⑭⑮⑯式各1分。

259

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

2015年9月19日

0一、(15分)

(1)图中X 和Y 代表的核素分别为

15O 和 13C ①

(2)一个循环所有的核反应方程式依循换次序为

p +12C →13N ② 13

N →13C +e ++νe ③ p +13C →14N ④ p +14N →15O ⑤ 15

O →15N +e ++νe ⑥

p +15N →12C +4He ⑦

(3)整个循环的核反应,相当于

4p →4He +2e ++2νe ⑧

完成一个碳循环过程释放的核能为

∆E =(4m p -M 4H -2m e ) c 2

e

评分参考:第(1)问4分,X 和Y 正确,各2分;第(2)问6分,②③④⑤⑥⑦式各1分;第(3)问5分,⑧式2分,⑨式3分。 二、(15分) (1)(解法一)

取碰前B 球所在位置O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碰撞前后系统的 动量及其对细杆中心的角动量都守恒,有

C v 0

m v 0=m v x +MV A x +MV B x ①

0=m v y +MV A y +MV By ② L L L L

m v 0=m v x +M V A x -M V B x ③ 2222

式中,v x 和v y 表示球C 碰后的沿x 方向和y 方向的速度分量。由于轻

=[(4⨯1.0078-4.0026) ⨯931.494-2⨯0.511] MeV⑨ ≈25.619 MeV

杆长度为L ,按照图中建立的坐标系有

[x A (t ) -x B (t )]2+[y A (t ) -y B (t )]2=L 2④

由上式对时间求导得

[x A (t ) -x B (t )][V A x (t ) -V B x (t )]+[y A (t ) -y B (t )][V A y (t ) -V B y (t )]=0

在碰撞后的瞬间有

x A (t =0) =x B (t =0),

y A (t =0) -y B (t =0) =L 利用⑥式,⑤式在碰撞后的瞬间成为

V A y ≡V A y (t =0) =V B y (t =0) ≡V B y 由①②⑦式得

V A y =V By =-由①②③式得

m v y

2M

m

(v 0-v x ) M

V B x =0 V A x =

⑨ ⑩

利用⑧⑨⑩式,碰撞后系统的动能为

11122222E =m (v 2M (V A M (V Bx +V By ) x +v y ) +x +V Ay ) +

22211222

⑪ =m (v 2+v ) +M (V A x y x +2V Ay )

22121m 22M +m 2 =m v x +(v 0-v x ) 2+m v y

22M 4M

(解法二)

取碰前B 球所在位置O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设碰撞后,小球C 的运动速率为v ,细 杆中心的运动速度为V C ,细杆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为ω。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及其对细杆中心的 角动量都守恒,有

m v 0=m v x +2MV C x ① 0=m v y +2MV C y ②

L L ⎛L ⎫L m v 0=m v x +2M ω⎪ 22⎝2⎭2

式中,v x 和v y 表示球C 碰后的沿x 方向和y 方向的速度分量。由①②③式得

V c x =

m

(v 0-v x ) ④ 2M m

V C y =-v y ⑤

2M m ω=(v 0-v x ) ⑥

ML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为

111⎛L ⎫2

E =m (v 2(2M )(V C 2x +V C 2y ) +2⨯M ω⎪ ⑦ x +v y ) +

222⎝2⎭

利用④⑤⑥式,系统动能⑦式可表示成

121m 22M +m 2

E =m v x +(v 0-v x ) 2+m v y ⑧

22M 4M

(2)解法(一)的⑪式或者解法(二)的⑧式即为

2

1(M +m ) m ⎛m ⎫2M +m 21m 2

v 0⎪+m v y +v 0 E =⑫ v x -

2M M +m ⎭4M 2M +m ⎝

可见,在条件

m v x =v 0,

⑬ M +m

v y =0

2

2

下,碰后系统动能达到其最小值

1m 22

⑭ E =v 0

2M +m

它是小球仅与球A 做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系统所具有的动能。

评分参考:第(1)问10分,(解法一)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⑩⑪式各1分;(解法二)①②式各1分,③式2分,④⑤⑥各1分,⑦式2分,⑧式1分;第(2)问5分,⑫⑬式各2分,⑭式1分。

三、(20分)

(1)设圆环的质量为m ,它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地面对它的水平冲量为I t ;碰撞后圆环质心的速度大小为v ,v 与竖直向上方向的夹角(按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计算)为β,圆环的角速度为ω。规定水平向右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分别为水平动量和角速度的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定理有

m v sin β-m v 0sin θ=I t ①

由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有

rm (r ω) -rm (r ω0) =-rI t

按题意,圆环在弹起前刚好与地面无相对滑动,因而此时圆环上与地面的接触点的水平速度为零,即

v sin β-r ω=0 ③

由题意知

0-v cos β

=k

v 0cos θ-0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v

(2)若圆环与地面碰后能竖直弹起,则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β=0

将上式代入⑥式得,使圆环在与地面碰后能竖直弹起的条件为

sin θ=-

r ω0v 0

r ω01

tan β=-(tanθ+) ⑥

2k v 0cos θ 1

⑦ ω=(r ω0+v 0sin θ)

2r

在此条件下,在与地面刚刚碰后的瞬间有

ω=0,v =-v 0k cos θ

即圆环做竖直上抛运动。圆环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222k cos 2θk 2(v 0-r 2ω0) v 2v 0

⑩ h ===

2g 2g 2g

(3)由于忽略空气阻力,圆环再次弹起后,角速度保持为ω不变,质心做以初速度

为v 的斜抛运动。圆环第二次落地点到首次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 随θ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

k v cos θv 2sin 2β

s ==-0(v 0sin θ+r ω0)

g g

s 取最大值时,θ的取值满足 k v ds

=-0(v 0cos2-r ω0sin ) =0d θg

由得⑫式得

sin 0

将⑬代入⑪式得

s 1=

式中s 1和s 2分别对应于⑬

式右端根号前取正和负号的情形。由以上两式可知,s 的最大值为

s max =

s 2=⑯

又因为

-1

由上式得,当s 取最大值时,r 、v 0和ω0应满足

v 0>r 0

评分参考:第(1)问9分,①②式各2分,③④⑤⑥⑦式各1分;第(2)问4分,⑧⑨式各1分,⑩式2分;第(3)问7分,⑪⑫⑬⑭⑮⑯⑰式各1分。

四、(25分)

(1)解法(一)

按照题给坐标系,设待测点P 的位置为(x P ,0, a ) ,飞机在

t =0时所在点K 的位置为(0,h ,0) 。在时刻t 1,飞机所在位置A

点的坐标为(x 1=x A , h

,0) ,机载雷达此时发出一光信号;该信号到达P 点,经反射后,于时刻

t 2返回至飞机的机载雷达被接受,此时飞机的机载雷达的位置为(x 2=x A ', h ,0) ,如图所示。由于光速不变,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x 2-x 1=v (t 2-t 1)

式中R 0t 1',飞机所在位置A 点的坐标

',

h ,0) ,机载雷达此时发出另一光信号;该信号到达

P 点,为(x 1

经反射后,于时刻t 2'返回至飞机的机载雷达被接受,此时飞机

', h ,0) 。同理有 的机载雷达的位置为(x 2

'-x 1'=v (t 2'-t 1') x 2

'-x 1=v (t 1'-t 1) x 1

'-x

2=

v (t 2

'-t 2) x 2

由①②式和v

t 2-t 1==

1c

c (t 2'-t 1') c (t 2-t 1)

1c

⑥ 1=

c

t 2-t 1)

上式右端已略去了(v /c ) 2级的高阶项。由⑥式解得

t 2-t 1 1- ≈

1+⎝

2v =+2(x 1-x P )

c

同理,由③④式和v

2v ⑧

'-t 1'≈'-x P ) t 22(x 1

c

由⑦⑧式得

(t '-t ) -(t '-t ) ≈2

2211

c

利用⑤式,⑨式成为

'-t 2) -(t 1'-t 1) (t 22≈

c

+

2v

'-x 1) ⑨ (x 12c

2v 2

'-t 1) +2(t 1

c ⑩

t '-t 1)

1上式右端已略去了(v /c ) 2级的高阶项。令

'-t 1=T 0 ⑪ t 1

式中,T 0为机载雷达在发射的光信号的周期,则

'-t 2=T ⑫ t 2

是机载雷达接受到相应的光信号的周期。⑩式可写成

T -T 0⑬ 0 或

f D ≡f -f 0=⑭ f

0 式中x 1已用x A 替代,而

11

f =, f 0=

T T 0

是相应的光信号的频率,f D 是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频率与发出信号的频率之差(频移)。⑭式也可写为

f ≡f -f =-2v f cos α ⑭

D 00

c

式中

cos α即α为从机载雷达射出的光线与飞机航线之间的夹角。

解法(二)

取航线KA 和直线BC 所构成的平面为新的坐标平面。K 为坐标原点,航线KA 为x 轴,从K 指向BC 与Z 轴交点的直线为y 轴;在时刻t 1,飞机所在位置A 点的坐标为(x 1=x A ,0) ;目标点P 的位置(x P , R 0) 在这个坐标系里是固定的。

设机载雷达于时刻t 发出的发射信号的相位为

Φ(t )=ω0t +ϕ

机载雷达于时刻 t 1 在 A '点(x 2=x A '(t 1),0) 接收到的经P 式中ω0和ϕ分别是相应的角频率和初相位。

反射的信号是机载雷达于时刻t 1-τ在A 点(x 1=x A (t 1-τ),0) 发出的,其相位为

Φ'(t 1)=ω0(t 1-τ)+ϕ ① 式中τ为信号往返过程所需的时间,它满足

③ x 2-x 1=v τ

∆ t ,同理有 经过时间间隔

Φ'(t 1+∆t )=ω0(t 1 +∆-t τ')+ϕ ④

=c τ' ⑤

'-x 1'=v τ' ⑥x 2

另外,由于同样的原因(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还有

'-x 1=v ∆t x 1

'-x 2=v ∆t x 2

设机载雷达收到的信号的圆频率为ω,则应有 Φ'(t 1+∆t )-Φ'(t 1)=ω∆t ⑧

c τ

由②③式和v

τ==

1c

1c

⑨ 1=c

上式右端已略去了(v /c ) 2级的高阶项。由⑨式解得

τ≈

1 ≈

1+⎝

2v =+2(x 1-x P )

c

同理,由⑤⑥式和v

2v ⑪

'-x P ) τ'2(x 1

c

由①④⑧式得

ω∆t =ω0(∆t -τ') -ω0(-τ) ⑫ 将

ω=2πf ⑬

代入⑫式,利用⑦⑩⑪式,在∆t 很小的情形下,略去∆t 的高阶项,得

⑭ f

f D ≡f -f 0=0

f ≡f -f =-2v f cos α ⑭

D 00

c

式中

cos α即α为从机载雷达射出的光线与飞机航线之间的夹角。

(2)由于机载雷达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束面的张角的限制(见图(b )),有

ππ

≤α≤+

222频移f D 分别为正、零或负的条件是:

当α0;

当θ=π/2(x A =x P )时,即机载雷达发射信号时正好位于P 点到航线的垂足处,频移

f D =0 ⑯

当θ>π/2(x A >x P )时,频移f D

当α=π/2-L s /x A -x P =-L s /2)时,即机载

雷达发射信号时正好位于(x A =x P -L s /2, h ,0) 处,正的频移最大

⑰f D1=f

当α=π/2+L s /x A -x P =L s

/2)时,即机载雷

达发射信号时正好位于(x A =x P +L s /2, h ,0) 处,负的频移的绝对值最大

⑱ f D2=f

(3)在飞机持续发射的无线电波束前沿BC 全部通过目标P 点过程中,多普勒频移的带宽为

v θ

⑲ ∆f D ≡f D 1-f D 2=f 0=4f 0sin

c 2

由于R 0>>L s ,有θ

θθsin ≈ 22

将上式代入到⑲式得

∆f D =f 0

2v θc

评分参考:第(1)问 16 分,

(解法一) ①式2分,②式1分,③式2分,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式各1分;

(解法二) ①式1分,②式2分,③④式各1分,⑤式2分,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式各1分; 第(2)问 6分,⑮式2分,频移f D 分别为正、零或负的条件正确(包括⑯式)给2分,⑰⑱式各

1分;

第(3)问 3分, ⑲式2分,⑳式1分。

五、(20分)

在de 边未出磁场的过程中,ab 、cf 和de 三边切割磁力线运动,每条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但感应电流为零,故不需要外力做功 W 1=0 ① 在de 边出磁场但cf 边未出磁场过程中,ab 和cf 两条边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导线框的等效电路如图a 所示。等效电路中每个电阻的阻值R =1.0Ω。按如图所示电流方向,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可得

⎧I 1+I 3=I 6, ⎪I +I =I , ⎪251

② ⎨

I =I +I , 78⎪6⎪⎩I 4+I 7=I 3+I 5. 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对4个回路可列出4个独立方程 ⎧U -2I 1R +I 3R -U -I 5R =0, ⎪U -2I R +I R -U +I R =0, ⎪254

③ ⎨

U -I R -2I R -I R =0, 367⎪⎪⎩U -I 4R +I 7R -2I 8R =0. 式中,感应电动势U 为

l =0. 20V U =b v ④

联立②③④式得:

I 1=I 2=0.025A ⑤ I 3=I 4=0.050A

此时,ab 边和ed 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分别为

F ab =BI 1l ab =0.0050N ⑦ F cf =BI 3l cf =0.010N ⑧ 式中l ab 和l ed 分别为ab 边和ed 边的长度。外力所做的功为

W 2=F ab l ef +F cf l ef =0.0015J ⑨

式中l ef 表示ef 边的长度。

在cf 边移出磁场后,只有边ab 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时,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电路中电动势的大小和电阻阻值不变。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I 1+I 3=I 6, ⎪I +I =I , ⎪251

⑩ ⎨

I =I +I , 78⎪6⎪⎩I 4+I 7=I 3+I 5. 和

⎧U -2I 1R +I 3R -I 5R =0, ⎪U -2I R +I R +I R =0, ⎪254

-I R -2I R -I R =0, 367⎪⎪⎩-I 4R +I 7R -2I 8R =0.

联立⑩⑪式得

I 1=I 2=0.075A 此时,ab 边受到的安培力为

F ab =BI 1l ab =0.015N

外力所做的功为

W 3=F ab l af =0.0015J

⑫ ⑬ ⑭

整个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W =W 1+W 2+W 3=0.0030J ⑮

评分参考:①式1分,②③④式各2分,⑤⑥⑦⑧⑨式各1分,⑩⑪式各2分,⑫⑬⑭⑮式各1分。 六、(23分)

(1)设t 时刻导线框平面与长直导线和转轴组成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的值为θ=ωt ,如图a 所示(俯视图),导线框旋转过程中只有左、右两边(图中分别用A 、B 表示)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A 、B 两条边的速度大小相等,

v =ωa ①

A 、B 处对应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

μI

② B 1=0

2πr 1

μI B 2=0③

2πr 2

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r 1、r 2分别为A 和B 到长直导线的垂直距离。A 、B 两边对应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

ωa 2μI

E 1=B 12a v sin χ1=sin χ1

πr 1

E 2=B 22a v sin χ2=

π2

π2

ωa μ0I

sin χ2

πr 2

2

式中-χ1、-χ2分别为A 、B 的速度方向与r 1、r 2的夹角。 根据几何关系得

χ1=θ+α

χ2=θ-β

其中α、β分别为r 1、r 2与x 方向的夹角。⑤式代入④式得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ωa 2μ0I 1⎡sin(θ+α) sin(θ-β) ⎤

E =E 1+E 2=+⑥ ⎢⎥πr r 12⎣⎦

根据几何关系及三角形余弦定理得α、β、r 1、r 2与a 、b 、θ之间的关系为

b -a cos θ⎧

cos α=⎪r 1⎪

⑦ ⎨

a sin θ⎪sin α=

⎪r ⎩1

b +a cos θ⎧

cos β=⎪r 2⎪

⑧ ⎨

a sin θ⎪sin β=

⎪r ⎩2

222

⎧r 1=a +b -2ab cos θ

⑨ ⎨222

⎩r 2=a +b +2ab cos θ

将⑦⑧⑨式代入⑥式得导线框的感应电动势为

(2)(解法一)

导线框在电流I 的磁场中旋转,受到安培力相对于轴的合力矩M 0的作用,要使导线框保持角速度为ω的匀速旋转,所加的外力矩M 必须满足

M +M 0=0⑪

正方形导线框上、下两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与转轴平行,力矩为零,只有导线框左、右两边(分别用A 、B 表示)受到的安培力F 1和F 2对合力矩有贡献,如图b 所示(俯视图)。由②③式和安培力公式得F 1和F 2的大小为

μaIi

F 1=2aiB 1=0⑫

πr 1 μaIi

F 2=2aiB 2=0⑬

πr 2

式中i 为导线框中的感应电流。由欧姆定律有

E ωa 2μ0Ib sin ωt ⎛11⎫i ==+⑭ 2⎪222

R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安培力的合力矩为

M 0=F 1d 1+F 2d 2

ππ

=F 1a cos(-θ-α) +F 2a cos(-θ+β)

22

=F 1a sin(θ+α) +F 2a sin(θ-β)

ωa 2μ0Ib sin θ⎛11⎫E =+ 2⎪222

π⎝a +b -2ab cos θa +b +2ab cos θ⎭

2

a b μ0I ωsin ωt ⎛11⎫ =+ 2⎪222

π⎝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μ0a 2Ii ⎡sin(θ+α) sin(θ-β) ⎤

=+⎥π⎢r r 21⎣⎦

ππ其中,d 1和d 2分别为F 1和F 2-θ-α和-θ+β分别为d 1和d 2与A 、

22

B 连线之间的夹角。

将⑦⑧⑨⑭式代入⑮式得需要加的外力矩为

μ0a 2Iib sin ωt ⎛11⎫

M =-M 0=-+ 2⎪222

π⎝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2422

μ0a b I ωsin 2ωt ⎛11⎫=-+ ⎪22222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2

2

2422

⎫4μ0a b I ω⎛(a 2+b 2)sin ωt

=- 2⎪22222

πR ⎝(a +b ) -4a b cos ωt ⎭

(2)(解法二)

导线框在电流I 的磁场中旋转,受到安培力相对于轴的合力矩M 0的作用,要使导线框保持角速度为ω的匀速旋转,所加的外力矩M 必须满足

M +M 0=0⑪

此时,安培力的合力矩的功率P 0应与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功率P i 相等,即

P 0=P i ⑫

式中

222

I b sin 2ωt ⎛E 2ω2a 4μ011⎫

P i ==+2⑬ 2⎪222

R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安培力的合力矩为

2

222

ωa 4μ0I b sin 2ωt ⎛11⎫

M 0===+2 2⎪222

ωω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P 0P i

2

由⑪式可得,外力矩M 为

222

ωa 4μ0I b sin 2ωt ⎛11⎫

M =-M 0=-+ 2⎪2222

πR ⎝a +b -2ab cos ωt a +b +2ab cos ωt ⎭

2

=-

⎫4μa b I ω⎛(a +b )sin ωt 2⎪2222

π2R ⎝(a +b ) -4a b cos ωt ⎭

20

42222

2

评分参考:第(1)问13分,①②③式各1分,④式2分,⑤式1分,⑥式2分,⑦⑧⑨式各1分,⑩式2分; 第(2)问10分,(解法一)⑪⑫式各2分,⑬⑭式各1分,⑮⑯式各2分;(解法二)⑪⑫⑬⑭⑮式各2分。

七、(22分)

(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dU =δQ +δW ①

这里,对于1mol 理想气体经历的任一缓慢变化过程中,δQ ,δW 和dU 可分别表示为

δQ =C πdT ,δW =-pdV ,dU =C V dT

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RT

两边对T 求导,可得

p

dV dp dV

+V =R dT dV dT

式中利用了

dp dp dV

=

dT dV dT

根据③式有

dV R

=

dT p +V dV

联立①②④式得

C π=C V +

pR dp p +V

dV

(2)设bc '过程方程为

p =α-βV

pR

根据

C π=C V +

p +V

dV

可得该直线过程的摩尔热容为

C π=C V +

α-βV

R

α-2βV

3

式中,C V 是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C V =R 。对bc '过程的初态(3p 1, V 1) 和终态

2

(p 1,5V 1) ,有

3p 1=α-βV 1

p 1=α-5βV 1

256

由⑧式得

α=

由⑥⑦⑧⑨式得

7p p 1, β=1 22V 1

C π=

8V -35V 1

R

4V -14V 1

(3)根据过程热容的定义有

∆Q

∆T

式中,∆Q 是气体在此直线过程中,温度升高∆T 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由⑩⑪式得

4V -14V 1∆Q ∆T =

8V -35V 1R 8V -35V 1

∆Q =R ∆T

4V -14V 1

C π=

⑫ ⑬

由⑫式可知,bc '过程中的升降温的转折点A 在p -V 图上的坐标为

77A (V 1, p 1) 24

由⑬式可知,bc '过程中的吸放热的转折点B 在p -V 图上的坐标为

35V 121p 1B (, )

816

(4)对于abcda 循环过程,ab 和bc 过程吸热,cd 和da 过程放热

Q ab =nC V (T b -T a )=1.5(RT b -RT a )=3pV 11

Q bc =nC p (T b -T a )=2.5(RT c -RT b )=15pV 11

35

式中,已利用已知条件n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容摩尔热容C V =R ,定压摩尔热容C p =R 。

22

气体在abcda 循环过程的效率可表示为循环过程中对外做的功除以总吸热,即

W abcda 4p 1V 1

ηabcda ===0.22 ⑰

Q ab +Q bc 18p 1V 1

bB ab 和bB 过程吸热,Bc ' 和 c 'a 过程放热。对于abc 'a 循环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过程吸热为

1

⑱ Q bc '=∆U bB -W bB =nC V (T B -T b )+(p B +3p 1)(V B -V 1)=11.39pV 11

2

所以,循环过程abc 'a 的效率为

W abc 'a 4p 1V 1

ηabc 'a ===0.278 ⑲

Q ab +Q bc '14.39p 1V 1

由⑰⑲式可知

ηabc 'a >ηabcda ⑳

评分参考:第(1)问5分,①②③④⑤式各1分;第(2)问5分,⑥⑦⑧⑨⑩式各1分;第(3)问7分,⑪式1分,⑫⑬式各2分,⑭⑮式各1分;第(4)问5分,⑯⑰⑱⑲⑳式各1分。

八、(20分)

(1)对于光线在波导层和衬底层的折射情况,根据折射定律有

① n 1sin θi1=n 0sin θt0 若要求光线不会折射到衬底中,即发生全反射,应有

257

θi1≥θ10 C

式中,θ10 C为光线在波导层和衬底层的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θ10 C=arcsin

⎛n 0⎫

⎪ n ⎝1⎭

同理应有

θi2≥θ12 C

式中,θ12 C为光线在波导层和衬底层的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θ12 C=arcsin

⎛n 2⎫

⎪ n ⎝1⎭

由题设n 1>n 0≥n 2,可知

θ10 C≥θ12 C ⑥

[***********][***********][***********]92所以,当入射角

⎛n ⎫

θi1≥arcsin 0⎪时,光被完全限制在波导薄膜里。

⎝n 1⎭(2)考虑光波在波导薄膜中传播时处于临界的全反射状态。此时光波的波长可由光的入射角

⎛n ⎫

θi1=arcsin 0⎪

⎝n 1⎭ 决定。此时光在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处于全反射的临界状态,光在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也为全反射。如右图所示,ϕ10和ϕ12分别为1和0界面以及1和

-i ϕ10

-i ϕ12

2界面上的反射引入的相位(r 10=e 和r 12=e )。

过1和2界面上的反射点做直线(虚线)垂直于光线A ,设光线A 到虚线之前的路程长为l 。此后,光线A 与再经过两次反射的光线B 之间的相位差应该为2π的整数倍,以致光可在波导薄膜中传输。故

2d sec θi1-l 2m π=2π-ϕ10-ϕ12

λ

2d sec θi1-2d tan θi1sin θi1

=2π-ϕ10-ϕ12

λ

4d πcos θi1

=-ϕ10-ϕ12

λ

ϕ10-ϕ12

式中,m =0,1,2,3, ,λ为所传输光波在波导薄膜介质中的波长。

考虑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由①式得

n sin θi1

sin θt0=1=1

n 0考虑到⑧式,在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系数为

n cos θi1-n 0cos θt0n 1cos θi1

r 10=1==1

n 1cos θi1+n 0cos θt0n 1cos θi1由上式可以得到介质n 1与n 0交界面的反射相位

ϕ10=0

再考虑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由①式得

n sin θi1n 0

sin θt 2=1=

n 2n 2

258

按照题给的推广的定义,上式右边大于或等于1也并不奇怪。当n 0>n 2时,按照题给的推广的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可知,cos θt2是一个纯虚数,可以写为

cos θt2=

考虑到⑫式,则在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系数为

n cos θi1-n 2cos θt2

r 12=1=

n 1cos θi1+n 2cos θt2

⎛=exp -2i ⎝ ⑬

由上式可以得到介质n 1与n 2交界面的反射相位为

ϕ12= ⑭

将⑩和⑭式代入到⑦式中得,在给定m 的情况下能在薄膜波导中传输的光波在该介质中的的最长波长(截止波长)为

λ ⑮

式中,m =0,1,2,3, 。当m =0时可得,能在薄膜波导中传输的光波在该介质中的的最长波长为

λmax =

⎛n 0⎫

评分参考:第(1)问10分,①②式各2分,③④式各1分,给出“入射角θi1≥arcsin ⎪时,

⎝n 1⎭

光被完全限制在波导薄膜里”的结论给2分,⑤⑥式各1分;第(2)问10分,⑦式2分,⑨⑩⑪⑫⑬⑭⑮⑯式各1分。

259


相关文章

  • 高中数理化竞赛参考书推荐
  • 高中化学竞赛参考书特别推荐 常规/高考类: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 <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化学教材): <高中化学研究性 ...查看


  • 物理奥赛培训
  • 全国中学生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12届年会--论文 物理奥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黄爱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10630) 摘要:本文从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理论和实验培训的教材体系.提高学生竞赛实验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查看


  • 2015年全国物理竞赛决赛获奖名单(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
  • 2015年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长沙举行 2015年,全国共有559475名中学生参加预赛:32315名学生参加复赛理论考试,2382名学生参加复赛实验考试.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于10月31日-11月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 ...查看


  • 化学竞赛感想
  • 张鑫雨同学自述"我的竞赛历程" 端木守拙 发表于 2010-8-24 14:16:00 我的竞赛历程 一.进入整合班: 初二第二学期伊始,年级从四个平行班中选出一个作为整合班,我有幸被选入整合班学习.同时,学校决定比平行 ...查看


  • 高中阶段各类竞赛简介
  • 高中阶段各类竞赛简介 2015-03-11 培尖教育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 竞赛时间:每年4月10日前为省级组织阶段:每年4月10日至8月为全国赛事组织阶段:每年8月下旬到年底为总结阶段. 2. 竞赛方式:提交作品 3. 大赛内 ...查看


  • 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2
  • 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 周世鹏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中相应位置上(共45题,每题2分,共90分). 1.Which is the largest p ...查看


  • 南开大学自主招生
  • 南开大学2012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南开大学"公能素质"教育 ...查看


  • 财经类院校的自招初审条件
  • 财经类院校的自招初审条件 2016-08-31高中生报考规划 要学习经济金融类专业,除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综合类院校之外,财经类院校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2016年度财经类院校自主招生的初审条件有哪些呢? 中央财经大学: 语言 ...查看


  • 2016年招生掐尖"战鼓"已悄然"敲响" 报名需要什么条件?
  • 近日,浙江省内的一些竞赛尖子生越发不淡定了,他们都得到了一个消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国庆长假前启动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秋季体验营,目标均锁定全国高中学科联赛一等奖或在本年度中国学科奥林匹克(初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尖子生.这意味着, ...查看


  •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 编辑 锁定 为了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为了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为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委托中国计算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