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摘 要:分析煤矿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定、人才成长平台不强、人才选拔不合理等问题。结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确立人才优先发展,从选、育、留、用四个方面研究构筑人才培训平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培训和培养责任,用好人才的对策,营造留人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煤矿;人才队伍;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19-02

  一、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煤炭能源占一次性消耗比重76%以上,煤矿从业人员570万人,总产量约占世界的48%。由于煤炭赋存条件复杂和开采深度的延深,矿压、地温、瓦斯等危险因素不断加大。治理危险源需要在设计、施工、开采及灾害防治等方面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以信息化数字化、远程中央自动化集控监测等手段,确保煤矿科学发展。专业人才以技术知识和职业操作技能推动科技进步,成为科技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煤矿远程中央自动化集控的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煤矿人海战术,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一个时期以来,企业普遍面临人才资源短缺,高层次和急需人才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快推进科技发展步伐,必须依靠人才和技术的支撑,迫切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人才选拨培养力度,积极营造留人用人环境,健全和完善人才运行机制,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改善。由于煤矿自然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专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专业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其数量和质量与企业发展成正比,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为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短缺人才,启用潜在人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1.专业人才总量和学历层次较低。据某矿区统计,在28 000名员工中,本科和大专学历9%,初中学历占80%以上。初级职称人员1 400人,中级650人,高级180人。企业高学历人才比例低、高级专业人才比例低、高技能人才比例低。初级专业人才多,大多分布在辅助岗位,生产一线少。采矿、通风、地质、测量等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一些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不从技工中寻找人才。

  2.专业人才队伍流失严重。从行业客观因素看,煤矿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环境条件差,信息闭塞,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同一个区域的企业,为取得人才资源,不惜代价挖走对方人才,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从内部管理机制看,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竞争机制不完善,激励手段不充分,人才紧缺与浪费并存,外部人才引不进,内部人才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少数专业人员在奖惩荣誉、利益分配、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心理不平衡,特别是个性较强的人才,思想上的波动没有及时化解,或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选择流动到更为理想的单位。

  3.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对专业技术的贡献率较低。企业注重对外招聘引进,不重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导致人才资源使用效率不高,阻碍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公开、公平的用人环境还未完全形成,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不健全,论资排辈,熬年头、等位置现象仍然存在。

  4.教育培训激励措施和投入不足。教育培训缺乏投入,仅完成国家法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在职教育、脱产培训和专项培训等教育方式没有充分运用。对参加函授自学教育、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途径的学习,缺乏激励措施和资金投入。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一是挖掘内部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创建人才成长环境。煤矿现有的业务骨干,经过多年实践锻炼,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没有机会脱颖而出。忽视内部人才选拔,重外轻内使现有岗位专业人员丧失动力。解决人才队伍紧缺问题,要健全人才管理机制,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营造企业内部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把人才从资历、年龄和身份的差别中解放出来,注重在实践中选拔,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通过继续教育进行培养,大胆启用熟悉矿区环境,了解煤矿小社会文化背景,熟悉安全生产技术的突出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岗位。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拓宽专业人才成长空间。二是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建立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扩大选人视野,摒弃唯文凭论和任人唯亲的做法。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扩大人才储备。在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要扩大招聘和人员储备额度,放宽学历、年龄、职称限制,打破户籍、档案、身份的束缚,面向社会选聘具有各种学历的员工。新进员工在专业岗位选拔、任职资格评审、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原有人员同等对待。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放宽年龄限制,实行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报酬从优。据新集矿区统计,员工平均年龄为32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结合矿区发展实际,鼓励自学,与高等院校联办专项培训班、工程硕士班。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在原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基础上,规划三至五年内专业人才达到2 200人,形成专家级专业人才为学术带头人,建设正高级、高中级专业人才梯队。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力度,三至五年内煤矿特有采掘和机电工种,初级工达到12 000人,高级工3 000人,技师、高级技师170人。

  2.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把人才选进来、精心培育,做到留得住、用的好,应充分发挥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建立专业人才培训体系,针对各专业层面人才的培训需求,制订中长期招聘和培养计划。利用教育培训平台和潜在教育资源,一是重点选拔专业技术突出人才重点培养,满足培训需求,把培训作为福利待遇送给员工,采取到黄山等旅游胜地办班培训、进高等院校进修或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开阔视野,扩展思路。二是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讲学,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技术合作,为专业人才学习充电创造条件。开展在职学习、脱产培训,专题讲座、技术研讨等方式的培训,鼓励参加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激发求知欲望,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三是开展以知识更新为内容的继续教育,分级分类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习动力。四是加大培训经费投入,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的相关文件。鼓励专业人才和普通职工参加函授、自学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升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3.优化环境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在人才,而用人的根本在于留住和用好人才。企业爱护人才、凝聚人才要更新人才观念,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是第一任务的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和提高专业人才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一是优化利益分配制度,在利益分配上按贡献大小和工作实绩、工作技术含量挂起钩来,坚持贡献与回报相平衡,体现知识和智力的价值。坚持多样化的分配形式,设立项目成果奖,技术创新奖。关心生活条件,在健全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同时,在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照顾,最大限度地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全力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二是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感情激励培养忠诚和信任度,婚丧嫁娶领导到场给予关怀。开展心理咨询和沟通对话活动,倾听苦恼和要求,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心理契约。鼓励谏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对有效建议给予奖励。开展旅游休养激励,传达企业对人才的关怀,增进相互之间了解。通过免费健康体检和建立健康档案,营造关爱人才氛围,增强归属感和事业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要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办法,以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典型,德才兼备者提拔重用。从精神层面营造宣传氛围,授予荣誉称号给予表彰奖励,使其心情舒畅地发挥内在潜力。关心政治进步,把党组织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到专业人才上,把符合党员标准的专业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专业人才成长开辟政治前途。三是优化人才使用管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才流动趋势无法避免。由于提拔重用、荣誉奖励、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情况,很有可能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调控解决的。没有追求的人才不是合格的人才,一旦追求无望造成负面情绪就会导致人才流失,这些流失因素可以控制在5%左右。新集矿区确立人才工程年工作主题,把留住人才列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员工流失率考核。按照谁用人、谁负责、考核谁的原则,把员工流失率指标分解到矿长、书记和科区队管理人员,除旷工严重违章除名之外,对流失率控制给予单项奖罚,形成各级管理者齐抓共管统筹兼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4.积极构建用人平台。发挥人才的最佳效能为企业所用,要创新用人平台。一是建立健全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完善岗位目标体系和考核制度。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创造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扩大专业人才在竞争中寻求创业、施展才华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潜能。把有真才实学和独到见解的人选拔到专业岗位,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队伍不断更新和壮大。近年来,新集矿区200多名专业人才,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中高层专业技术管理岗位,有的担任了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挑起大梁。挖掘内部人才潜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二是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把专业技术骨干自然状况、绩效考核、培训考核结果等录入计算机。作为晋升、奖励和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以专业成果和绩效考核作为人才评价标准,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择优培训,定向培养,鼓励其参加继续教育,把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员工挖掘出来。把每一个人选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的岗位,使其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氛围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三是推行职业生涯管理。新集矿区组织大学生专场报告会,宣讲矿区发展宏伟蓝图,明确专业人才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建立科研专项基金、组织国外考察培训等形式,激励专业人才创新技术管理。近年来取得了多项安全生产、自动化监控等方面的成果,信息化建设成果跨入国家同行业先进行列。搭建成长平台,推行职业生涯管理,为专业人才提供了升迁与发展通道,满足人才的自主需求欲望,看清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降低了人才流失率,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摘 要:分析煤矿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定、人才成长平台不强、人才选拔不合理等问题。结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确立人才优先发展,从选、育、留、用四个方面研究构筑人才培训平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培训和培养责任,用好人才的对策,营造留人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煤矿;人才队伍;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19-02

  一、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煤炭能源占一次性消耗比重76%以上,煤矿从业人员570万人,总产量约占世界的48%。由于煤炭赋存条件复杂和开采深度的延深,矿压、地温、瓦斯等危险因素不断加大。治理危险源需要在设计、施工、开采及灾害防治等方面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以信息化数字化、远程中央自动化集控监测等手段,确保煤矿科学发展。专业人才以技术知识和职业操作技能推动科技进步,成为科技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煤矿远程中央自动化集控的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煤矿人海战术,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一个时期以来,企业普遍面临人才资源短缺,高层次和急需人才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快推进科技发展步伐,必须依靠人才和技术的支撑,迫切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人才选拨培养力度,积极营造留人用人环境,健全和完善人才运行机制,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改善。由于煤矿自然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专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专业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其数量和质量与企业发展成正比,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为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短缺人才,启用潜在人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1.专业人才总量和学历层次较低。据某矿区统计,在28 000名员工中,本科和大专学历9%,初中学历占80%以上。初级职称人员1 400人,中级650人,高级180人。企业高学历人才比例低、高级专业人才比例低、高技能人才比例低。初级专业人才多,大多分布在辅助岗位,生产一线少。采矿、通风、地质、测量等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一些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不从技工中寻找人才。

  2.专业人才队伍流失严重。从行业客观因素看,煤矿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环境条件差,信息闭塞,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同一个区域的企业,为取得人才资源,不惜代价挖走对方人才,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从内部管理机制看,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竞争机制不完善,激励手段不充分,人才紧缺与浪费并存,外部人才引不进,内部人才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少数专业人员在奖惩荣誉、利益分配、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心理不平衡,特别是个性较强的人才,思想上的波动没有及时化解,或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选择流动到更为理想的单位。

  3.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对专业技术的贡献率较低。企业注重对外招聘引进,不重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导致人才资源使用效率不高,阻碍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公开、公平的用人环境还未完全形成,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不健全,论资排辈,熬年头、等位置现象仍然存在。

  4.教育培训激励措施和投入不足。教育培训缺乏投入,仅完成国家法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在职教育、脱产培训和专项培训等教育方式没有充分运用。对参加函授自学教育、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途径的学习,缺乏激励措施和资金投入。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一是挖掘内部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创建人才成长环境。煤矿现有的业务骨干,经过多年实践锻炼,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没有机会脱颖而出。忽视内部人才选拔,重外轻内使现有岗位专业人员丧失动力。解决人才队伍紧缺问题,要健全人才管理机制,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营造企业内部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把人才从资历、年龄和身份的差别中解放出来,注重在实践中选拔,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通过继续教育进行培养,大胆启用熟悉矿区环境,了解煤矿小社会文化背景,熟悉安全生产技术的突出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岗位。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拓宽专业人才成长空间。二是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建立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扩大选人视野,摒弃唯文凭论和任人唯亲的做法。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扩大人才储备。在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要扩大招聘和人员储备额度,放宽学历、年龄、职称限制,打破户籍、档案、身份的束缚,面向社会选聘具有各种学历的员工。新进员工在专业岗位选拔、任职资格评审、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原有人员同等对待。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放宽年龄限制,实行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报酬从优。据新集矿区统计,员工平均年龄为32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结合矿区发展实际,鼓励自学,与高等院校联办专项培训班、工程硕士班。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在原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基础上,规划三至五年内专业人才达到2 200人,形成专家级专业人才为学术带头人,建设正高级、高中级专业人才梯队。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力度,三至五年内煤矿特有采掘和机电工种,初级工达到12 000人,高级工3 000人,技师、高级技师170人。

  2.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把人才选进来、精心培育,做到留得住、用的好,应充分发挥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建立专业人才培训体系,针对各专业层面人才的培训需求,制订中长期招聘和培养计划。利用教育培训平台和潜在教育资源,一是重点选拔专业技术突出人才重点培养,满足培训需求,把培训作为福利待遇送给员工,采取到黄山等旅游胜地办班培训、进高等院校进修或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开阔视野,扩展思路。二是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讲学,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技术合作,为专业人才学习充电创造条件。开展在职学习、脱产培训,专题讲座、技术研讨等方式的培训,鼓励参加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激发求知欲望,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三是开展以知识更新为内容的继续教育,分级分类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习动力。四是加大培训经费投入,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的相关文件。鼓励专业人才和普通职工参加函授、自学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升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3.优化环境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在人才,而用人的根本在于留住和用好人才。企业爱护人才、凝聚人才要更新人才观念,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是第一任务的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和提高专业人才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一是优化利益分配制度,在利益分配上按贡献大小和工作实绩、工作技术含量挂起钩来,坚持贡献与回报相平衡,体现知识和智力的价值。坚持多样化的分配形式,设立项目成果奖,技术创新奖。关心生活条件,在健全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同时,在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照顾,最大限度地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全力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二是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感情激励培养忠诚和信任度,婚丧嫁娶领导到场给予关怀。开展心理咨询和沟通对话活动,倾听苦恼和要求,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心理契约。鼓励谏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对有效建议给予奖励。开展旅游休养激励,传达企业对人才的关怀,增进相互之间了解。通过免费健康体检和建立健康档案,营造关爱人才氛围,增强归属感和事业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要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办法,以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典型,德才兼备者提拔重用。从精神层面营造宣传氛围,授予荣誉称号给予表彰奖励,使其心情舒畅地发挥内在潜力。关心政治进步,把党组织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到专业人才上,把符合党员标准的专业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专业人才成长开辟政治前途。三是优化人才使用管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才流动趋势无法避免。由于提拔重用、荣誉奖励、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情况,很有可能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调控解决的。没有追求的人才不是合格的人才,一旦追求无望造成负面情绪就会导致人才流失,这些流失因素可以控制在5%左右。新集矿区确立人才工程年工作主题,把留住人才列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员工流失率考核。按照谁用人、谁负责、考核谁的原则,把员工流失率指标分解到矿长、书记和科区队管理人员,除旷工严重违章除名之外,对流失率控制给予单项奖罚,形成各级管理者齐抓共管统筹兼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4.积极构建用人平台。发挥人才的最佳效能为企业所用,要创新用人平台。一是建立健全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完善岗位目标体系和考核制度。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创造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扩大专业人才在竞争中寻求创业、施展才华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潜能。把有真才实学和独到见解的人选拔到专业岗位,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队伍不断更新和壮大。近年来,新集矿区200多名专业人才,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中高层专业技术管理岗位,有的担任了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挑起大梁。挖掘内部人才潜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二是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把专业技术骨干自然状况、绩效考核、培训考核结果等录入计算机。作为晋升、奖励和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以专业成果和绩效考核作为人才评价标准,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择优培训,定向培养,鼓励其参加继续教育,把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员工挖掘出来。把每一个人选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的岗位,使其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氛围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三是推行职业生涯管理。新集矿区组织大学生专场报告会,宣讲矿区发展宏伟蓝图,明确专业人才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建立科研专项基金、组织国外考察培训等形式,激励专业人才创新技术管理。近年来取得了多项安全生产、自动化监控等方面的成果,信息化建设成果跨入国家同行业先进行列。搭建成长平台,推行职业生涯管理,为专业人才提供了升迁与发展通道,满足人才的自主需求欲望,看清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降低了人才流失率,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 陈凤雪]


相关文章

  • 煤矿运输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专业编写 煤矿运输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规划> 核心提示:煤矿运输设备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煤矿运输设备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煤矿运输设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煤矿运输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煤矿运输设备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煤矿 ...查看


  • 试论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试论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煤炭资源的需求度日益提升,煤矿机械化运作越来越常见,对于此类艰苦工程而言,不少煤矿企业陷入困境,在如何提升煤矿机电管理能力.改善煤矿机电事故高发现象方面,不断探索.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煤矿机电管理领域的 ...查看


  • 安全质量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 安全质量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xx 煤矿位于xx 市西部,距xx 市66公里 ,紧邻xx 铁路及 xx国道,交通条件便利.矿井于 1962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煤 21 万吨. 1978年技术改造后,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 ...查看


  •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姓名:杨小号 单位: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墨红分局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我国做作为当今世界煤矿需求大国,煤矿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据近三分之二比例,煤炭能源的开发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 ...查看


  • 煤矿防治水论文[1]
  •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浅谈我国防治水治理基本情况 及今后的工作任务 学院(函授站):山东理工大学 年级专业: 采 矿 工 程 层 次: 专升本 学 号: 姓 名: 张 红 平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通过分析 ...查看


  •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煤矿总工程师
  •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煤矿工程师 工程师是煤矿企业技术工作的总负责人,是煤矿企业技术干部队伍群体的杰出代表和领导者,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起着技术保障作用. 工程师的工作有:技术管理.科技创新.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因此,工程师既是一名行业内的技术专 ...查看


  • 国内外煤炭工业与发展趋势分析
  • 国内外煤炭工业与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朱德仁讲话整理 (2007年9月20日) 一.关注.争夺能源已是处理国内外关系最重要的因素 (一)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基础 1.全球GDP 与能源消费同步增长 2.近年中 ...查看


  • 监察服务并重全面落实责任
  • [摘要]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五年多来,紧紧围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心,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摸索出了一套"监察与服务并重"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机关 ...查看


  • 煤矿技术管理工作指南
  • www.coalbooks.com 煤炭图书网 www.meitanbook.com 中国煤炭图书采购官网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又一力作 煤炭行业资深专家领衔策划编写 煤矿技术管理方面的权威精品 极高利用价值的参考借鉴 定价:450.00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