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著作权的认识

我对著作权的认识

摘要:首先,著作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属性。著作权的继承是指根据著作权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遗赠扶养协议或其它继承方式,在著作权人死亡时,将其所有的著作权移转给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从各国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来看,著作权通常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

关键字:著作权概念、著作权法历史、著作权内容、著作权继承

一. 著作权的概念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著作权基于作品而产生。著作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二著作权法的历史

版权的起源与印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印刷领域,我国较早地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 这使得大量翻印书籍成为可能,也使得我国很早就出现对印刷出版的保护。到了近代,特别是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思想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当权的明理之士的头脑里,他们认识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纷纷效仿国外,大搞立法活动。解放后直至文革结束之前,我国的著作权保护没有正式的专门法律规定,只有一些关于出版方面的条例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立法工作也逐步走向正规,一些重要法律已开始颁布实施,著作权的立法工作也加紧进行,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我国1991年著作权法比较全面而又详细地规定了有关著作权及其保护的内容,成为我国著作权保护的一部基本的法律。我国在本世纪初对《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新的《著作权法》于2001年通过并施行。

三. 著作权法的主要内容

著作权主体:1、原始主体(作者) 2、继受主体

作品的种类: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权内容:a 著作人身权 1、发表权

2、署名权

3、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B 著作财产权 1、复制权 9、设置权

2、发行权 10、改编权

3、 出租权 11、翻译权

4、展览权 12、汇编权

5、表演权

6、 放映权

7、广播权

8、信息网络传播权

著作权限制:1、合理使用

2、法定许可使用

3、限制许可使用

论述著作权的继承

1、著作权继承的理论基础

著作权的继承是指根据著作权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遗赠扶养协议或其它继承方式,在著作权人死亡时,将其所有的著作权移转给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从各国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来看,著作权通常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其中,前者与著作权人人身的存在不可分离,不具有可转让性,不可以由其继承人继承; 对于后者,由于这种财产权利与人身可以分离,具有可转让的性质,各国通常在其著作权法和继承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死亡后,其生前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依法由其继承人继承。因此,在本文论述的著作权继承的法律关系中,仅仅指著作财产权继承这部分内容,而不含著作人身权这部分内容。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建立了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国家都承认著作权的继承制度,并在著作权法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首先,著作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属性。从著作权客体来看,它是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具体形式体现出来的创造性的智力创作成果,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作者智力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由于创作作品的作者付出的劳动通常都不是一般的简单劳动,而是能创造出较高价值的复杂劳动,这些劳动创造的价值均凝聚在作品之中。因此,作品是一种凝聚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必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可以在市场上交换、转让,和其他知识产品一样都是一种具有财产价值的无形商品。

其次,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具有可转让性。著作财产权是一种财产权,可以与其主体相分离,从而可以转让。对此,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世界各国有关著作财产权转移的立法理论。各国对著作财产权的转移存在着不同的立法理论。大多数国家采纳著作权“二元论”的观点,主张将著作权分成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彼此相互独立,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转让,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从而可以被继承。也有一部分国家采纳著作权“一元论”的观点。例如在德国,该国著作权法学者认为著作权是由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著作财产权的转让,必然涉及著作人身权的转让,由于著作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因而著作权也就无法转让。该理论有碍于版权贸易的发展,于是,学者们又设计了一种“创设转移”或“创设继受”的理论,从而使得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最终也可以被继

承。可见,无论是采用“二元论”理论的国家还是采用“一元论”理论的国家,其著作权立法或继承立法都普遍承认著作财产权可以作为继承的客体。[

2、著作权继承的特殊性分析

(一)著作权主体的特殊性

著作权的主体是广泛的,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和其它组织,甚至可能是国家(例如我国)。但是,能作为遗产成为继承客体的著作权,其主体只能为自然人,这是由继承法律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自然人死亡时,其著作权才能成为该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由此可见,著作权的可继承性仅限于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自然人个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在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自然人死亡后,可以由其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继承。[

(二)继承期限的特殊性

作为继承客体的著作财产权,各国著作权法普遍规定了一定的保护期限,超过了有效保护期,该著作财产权就终止,这种智力成果也就进入公有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保护期通常包括著作权人的生存期间和死后一定期间。这决定了继承人所继承的被继承人的著作权也有期限限制,只能限定在著作权人死亡后有效的保护期内。

(三)继承数额的不完全确定性

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其价值是不确定的。它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财富,必须经过物化过程才能产生一定的物质财富,通常要通过对作品的使用才可实现其价值。因此,著作财产权的财产利益在数额上是无法完全确定的。在著作权人死亡后,其继承人继承了其著作财产权,他也可以通过类似方式使用该作品,从而获得报酬。甚至将来出现新的作品使用方式,该继承人也可使用,只要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就可以取得收益。由于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深及作者死后的几十年,这就使得被继承人生前拥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利益在数额上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因此,继承人所继承的著作权在继承数额上具有不完全确定性。

三、著作权继承的法律适用与继承方式

各国著作权法或继承法都有关于著作权继承的规定。由于著作权继承与有形财产权继承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著作权继承当然也可以适用各国继承法中关于继承的原则规定。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他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因此,在我国,著作权的继承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或遗赠扶养协议继承等方式。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当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为复数时,通常要进行遗产分割,最终使每一个继承人得到自己的遗产份额,由其单独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由于著作财产权与物的所有权不同,因而其分割的方法也有区别。因此,在著作权分割过程中,对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只获得了权利而没有取得实际财产利益的那部分,通常要等到实际财产利益实现时,其继承人才可以通过分割而实际获得。对处于这种状态的著作财产权,共同继承人应该保持一种共同共有关系。但是,继承人也可以通过将它折作价款归其中一人所有,而由他向其他共同继承人支付相当于他人继承时应分得的同等份额的价值以补偿其损失,从而分割遗产。继承人还可以通过向第三人转让全部著作财产权并获得价款的方式,从而进行实际分割。

参考文献:

[1]王利民主编,《知识产权法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2]参见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122页。

[3]唐德华主编,《知识产权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154页。

我对著作权的认识

摘要:首先,著作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属性。著作权的继承是指根据著作权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遗赠扶养协议或其它继承方式,在著作权人死亡时,将其所有的著作权移转给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从各国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来看,著作权通常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

关键字:著作权概念、著作权法历史、著作权内容、著作权继承

一. 著作权的概念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著作权基于作品而产生。著作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二著作权法的历史

版权的起源与印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印刷领域,我国较早地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 这使得大量翻印书籍成为可能,也使得我国很早就出现对印刷出版的保护。到了近代,特别是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思想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当权的明理之士的头脑里,他们认识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纷纷效仿国外,大搞立法活动。解放后直至文革结束之前,我国的著作权保护没有正式的专门法律规定,只有一些关于出版方面的条例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立法工作也逐步走向正规,一些重要法律已开始颁布实施,著作权的立法工作也加紧进行,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我国1991年著作权法比较全面而又详细地规定了有关著作权及其保护的内容,成为我国著作权保护的一部基本的法律。我国在本世纪初对《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新的《著作权法》于2001年通过并施行。

三. 著作权法的主要内容

著作权主体:1、原始主体(作者) 2、继受主体

作品的种类: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权内容:a 著作人身权 1、发表权

2、署名权

3、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B 著作财产权 1、复制权 9、设置权

2、发行权 10、改编权

3、 出租权 11、翻译权

4、展览权 12、汇编权

5、表演权

6、 放映权

7、广播权

8、信息网络传播权

著作权限制:1、合理使用

2、法定许可使用

3、限制许可使用

论述著作权的继承

1、著作权继承的理论基础

著作权的继承是指根据著作权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遗赠扶养协议或其它继承方式,在著作权人死亡时,将其所有的著作权移转给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从各国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来看,著作权通常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其中,前者与著作权人人身的存在不可分离,不具有可转让性,不可以由其继承人继承; 对于后者,由于这种财产权利与人身可以分离,具有可转让的性质,各国通常在其著作权法和继承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死亡后,其生前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依法由其继承人继承。因此,在本文论述的著作权继承的法律关系中,仅仅指著作财产权继承这部分内容,而不含著作人身权这部分内容。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建立了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国家都承认著作权的继承制度,并在著作权法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首先,著作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属性。从著作权客体来看,它是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具体形式体现出来的创造性的智力创作成果,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作者智力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由于创作作品的作者付出的劳动通常都不是一般的简单劳动,而是能创造出较高价值的复杂劳动,这些劳动创造的价值均凝聚在作品之中。因此,作品是一种凝聚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必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可以在市场上交换、转让,和其他知识产品一样都是一种具有财产价值的无形商品。

其次,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具有可转让性。著作财产权是一种财产权,可以与其主体相分离,从而可以转让。对此,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世界各国有关著作财产权转移的立法理论。各国对著作财产权的转移存在着不同的立法理论。大多数国家采纳著作权“二元论”的观点,主张将著作权分成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彼此相互独立,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转让,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从而可以被继承。也有一部分国家采纳著作权“一元论”的观点。例如在德国,该国著作权法学者认为著作权是由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著作财产权的转让,必然涉及著作人身权的转让,由于著作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因而著作权也就无法转让。该理论有碍于版权贸易的发展,于是,学者们又设计了一种“创设转移”或“创设继受”的理论,从而使得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最终也可以被继

承。可见,无论是采用“二元论”理论的国家还是采用“一元论”理论的国家,其著作权立法或继承立法都普遍承认著作财产权可以作为继承的客体。[

2、著作权继承的特殊性分析

(一)著作权主体的特殊性

著作权的主体是广泛的,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和其它组织,甚至可能是国家(例如我国)。但是,能作为遗产成为继承客体的著作权,其主体只能为自然人,这是由继承法律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自然人死亡时,其著作权才能成为该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由此可见,著作权的可继承性仅限于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自然人个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在作为著作权主体的自然人死亡后,可以由其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继承。[

(二)继承期限的特殊性

作为继承客体的著作财产权,各国著作权法普遍规定了一定的保护期限,超过了有效保护期,该著作财产权就终止,这种智力成果也就进入公有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保护期通常包括著作权人的生存期间和死后一定期间。这决定了继承人所继承的被继承人的著作权也有期限限制,只能限定在著作权人死亡后有效的保护期内。

(三)继承数额的不完全确定性

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其价值是不确定的。它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财富,必须经过物化过程才能产生一定的物质财富,通常要通过对作品的使用才可实现其价值。因此,著作财产权的财产利益在数额上是无法完全确定的。在著作权人死亡后,其继承人继承了其著作财产权,他也可以通过类似方式使用该作品,从而获得报酬。甚至将来出现新的作品使用方式,该继承人也可使用,只要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就可以取得收益。由于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深及作者死后的几十年,这就使得被继承人生前拥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利益在数额上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因此,继承人所继承的著作权在继承数额上具有不完全确定性。

三、著作权继承的法律适用与继承方式

各国著作权法或继承法都有关于著作权继承的规定。由于著作权继承与有形财产权继承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著作权继承当然也可以适用各国继承法中关于继承的原则规定。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他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因此,在我国,著作权的继承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或遗赠扶养协议继承等方式。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当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为复数时,通常要进行遗产分割,最终使每一个继承人得到自己的遗产份额,由其单独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由于著作财产权与物的所有权不同,因而其分割的方法也有区别。因此,在著作权分割过程中,对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只获得了权利而没有取得实际财产利益的那部分,通常要等到实际财产利益实现时,其继承人才可以通过分割而实际获得。对处于这种状态的著作财产权,共同继承人应该保持一种共同共有关系。但是,继承人也可以通过将它折作价款归其中一人所有,而由他向其他共同继承人支付相当于他人继承时应分得的同等份额的价值以补偿其损失,从而分割遗产。继承人还可以通过向第三人转让全部著作财产权并获得价款的方式,从而进行实际分割。

参考文献:

[1]王利民主编,《知识产权法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2]参见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122页。

[3]唐德华主编,《知识产权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154页。


相关文章

  • 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
  •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 费安玲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认识权利的性质.理解权利的价值.掌握权利的功能, 均需要从体系上去把握, 因为"体系的功能, 在于运用和平的和可以 ...查看


  • 第2课学法知法要守法
  • 第2课 学法知法要守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的主要法律及其基本内容. 2.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享有的著作权.专利发明权等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3.认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 ...查看


  • 研读党的经典著作,提升党性修养
  • 研读党的经典著作,提升党性修养 作者:徐丽玉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5期 摘 要: 党的经典著作是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蕴含了共产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宝贵经验.鉴于当代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经典著作阅读不积极.阅读量少等情况 ...查看


  •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吴汉东* 内容提要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信息交流中处于中立第三方地位.在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 害著作权行为的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共同侵权行为的帮助人,承担间接责任.这是一种过错责任,即 " ...查看


  • 列宁与当代 1
  • 作者:王东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08期 2010年4月22日恰逢列宁诞辰140周年纪念日,正是这个历史契机,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列宁思想的实质.我认为,改革开放30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30年,也是中国列宁学奠基30年,其中有四大生长 ...查看


  • 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变迁及其特征_周远方
  • 第28卷,第5期2011年10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8No.5Oct.,2011 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变迁及其特征 周远方 (南京大学哲学系 ...查看


  • 论法的局限性
  • 法律园地t 论法的局限性 任颖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法是一种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制度,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但是法却由于本身的滞后性.不完整性以及保守性决定了它的局限.在法律控制的领域下,法律不能违背了人的本性: ...查看


  • 2010年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10年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查看


  • 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有感
  • 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有感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