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荆州古城墙下(美丽中国)

熊召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3日   24 版)

也许是因为我的童年在一座小小的古城里度过的缘故,此后只要一见到类似的城池,心中的温馨便油然而生。曲折而静谧的小巷,长满了青藤甚至有壁虎溜进溜出的木格窗子,雨天里瓦檐上垂下的不断线的水滴,以及铺满鹅卵石的街面上呱唧呱唧走过的木屐……凡此种种,都能一下子拉近我和故乡的距离。在这种地方生活的人,你可能永远看不到他们生命的火焰,但是你总能在幽静的、平淡的日子里感受到真正的诗意。

眼下,当我在荆州古城墙下漫步,那种童年的感觉又一下子把我紧紧地抓住。

说到荆州的历史,它会引导我们追忆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东西。如八百年楚国在这里演绎的崛起与衰落;三国时期各路英雄在这里留下的爱恨情仇;以及屈原、宋玉、李白、杜甫等历代文豪在这里留下的瑰丽诗章。当然,这座城里还走出了楚庄王、孙叔敖、伍子胥、诸葛亮、张九龄、张居正等等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王侯将相。不过,遥远的历史已经非常渺茫,而当今的时代又变化得太快。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两千多年的古城给当地的居民留下了深厚的民俗基础,让这里的人近儒而好古。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虽不能直接植入他们的心灵,但是,面对一段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他们仍会充实的感到,只要迈动腿,就能立即走进祖先的精神家园。

孟春时节,在一个万家灯火的初夜,接待我的荆州友人建议我去老城墙外散步,我欣然同意。虽然我屡到荆州,但总是行色匆匆,只能在车窗里欣赏城头的雉碟,亲近它的念想一直在心头发酵,现在有了机会,焉有放过之理。

我们先开车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来到小北门。也许是因为有一片低矮的旧居阻挡滚滚红尘的缘故,我们一下车立刻就感到了宁静与惬意。小北门古称远安门,城楼叫景龙楼。站在潮润而又含蓄的夜色中,仰头望了望城楼峻肃的剪影,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正在冥坐的历史老人,大凡一个人阅历越多,言语就越少。眼前这位“历史老人”便是用他的沉默向我讲述明代的造型语言。

荆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但一次次的战火让这座城市建了又毁,毁了又建。眼前的城墙,建造于明代的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岁月了。在北宋中期,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兴盛,但玄意大于写实。到了明朝,画家们才细致地观察花、鸟、虫、鱼而使得工笔画有了长足的发展。明代的建筑,可谓写意与工笔的结合。阴阳及五行的概念贯穿于一切作品之中。就像这城墙,墙是自下向上呈现收束的方体,而城门外的瓮城则是圆的。城墙外的护城河,既是城市与原野的隔离带,也起到防御与景观的作用。

出了城门,友人领我向东走,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有宽约十几米的隙地。我想,在建城的初期,出于防御的必要,这狭长的隙地除了杂草,绝不允许有高大的树木存在。随着冷兵器时代的消失,城外的开阔地不再作为战略的必需,这城与河之间的隙地便成了蓊郁的林带。我们在林丛中穿行,时而看到松楸与枫、槐等古树,也在河边上看到年轻的桃林。早春二月,江汉平原桃花灿烂。荆州老城墙外,也正是花团锦簇的时候。可惜我们是夜晚漫步,看不见红扑扑的花骨朵和轻盈盈的粉蝶。但是,我们却获得了另一种更加令人回味的感受。天上飘浮的月光与大地上萌生的蛰气氤氲着,又与城墙垛口下朦胧的灯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层既古典又现代的光晕,在我们的周围流动和摇曳,它们不能遮盖夜色却又能让夜色柔和。我们走在其中,身子便有了飘浮的感觉。犹如昆虫可以借助蛰气而觉醒,我的怀古的心情也因这奇异的光芒而悄然萌生。

在唐代之前,长江流域三个最繁华的城市是扬州、益州(成都)和荆州。这三座古城可称为中国的城市传奇,它们不像有的城市湮灭在历史的风尘里,也不像有的城市获得特别的机遇而骤然成为时代的中心。它们的故事在岁月中流淌,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平平淡淡。当它们铅华落尽,我们看到的最本真的东西便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它们与稍后崛起的西安、杭州、苏州、南京、北京等,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第一方阵。

就说这老城墙里的荆州吧,清代之前,共有23位宰相从这里走出或者从这里升迁。更有屈原、陶侃、习凿齿、王粲等数以百计的文豪国士在这里生活或流寓。古城的面积只有7000亩左右,但是,却有章华台、江渚宫、息壤庙、辽王府、大学士府、开元观、玄妙观等数十座名闻遐迩的古建筑。所以,这是一座少有的宰相之城、文豪之城、名士之城、馆阁之城。它的风流蕴藉,刻印在每一个荆州人的精神世界中。

当然,这座城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在大规模的建设年代,我们对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缺少必要的敬畏和保护,荆州古城的建筑几乎消失殆尽。唯一保存完好的,便是这一圈12公里周长的古城墙了。幸好荆州市的领导,已着手制订恢复古城的计划。随着意识的觉醒,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座古城神韵的再生。

一直向东,在林间的小路上穿行得久了,“空翠湿人衣”的感觉越来越浓,如果不是河对岸的车声,相信我们可以听得见桃花落地的声音。虽然,我经常处在热闹之中,但我生性好静。我总觉得,这世界上总有一条小路,一片树木,一间木屋在等待我,让我在那里品享人生,珍惜生命。荆州的老城墙下,便是这样一个地方。记得那年在阆中的古街上散步,我写过两句诗:“若许心灵能放假,阆中城里作神仙。”今夜,在这老城墙外,我获得同样的感受。

熊召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3日   24 版)

也许是因为我的童年在一座小小的古城里度过的缘故,此后只要一见到类似的城池,心中的温馨便油然而生。曲折而静谧的小巷,长满了青藤甚至有壁虎溜进溜出的木格窗子,雨天里瓦檐上垂下的不断线的水滴,以及铺满鹅卵石的街面上呱唧呱唧走过的木屐……凡此种种,都能一下子拉近我和故乡的距离。在这种地方生活的人,你可能永远看不到他们生命的火焰,但是你总能在幽静的、平淡的日子里感受到真正的诗意。

眼下,当我在荆州古城墙下漫步,那种童年的感觉又一下子把我紧紧地抓住。

说到荆州的历史,它会引导我们追忆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东西。如八百年楚国在这里演绎的崛起与衰落;三国时期各路英雄在这里留下的爱恨情仇;以及屈原、宋玉、李白、杜甫等历代文豪在这里留下的瑰丽诗章。当然,这座城里还走出了楚庄王、孙叔敖、伍子胥、诸葛亮、张九龄、张居正等等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王侯将相。不过,遥远的历史已经非常渺茫,而当今的时代又变化得太快。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两千多年的古城给当地的居民留下了深厚的民俗基础,让这里的人近儒而好古。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虽不能直接植入他们的心灵,但是,面对一段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他们仍会充实的感到,只要迈动腿,就能立即走进祖先的精神家园。

孟春时节,在一个万家灯火的初夜,接待我的荆州友人建议我去老城墙外散步,我欣然同意。虽然我屡到荆州,但总是行色匆匆,只能在车窗里欣赏城头的雉碟,亲近它的念想一直在心头发酵,现在有了机会,焉有放过之理。

我们先开车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来到小北门。也许是因为有一片低矮的旧居阻挡滚滚红尘的缘故,我们一下车立刻就感到了宁静与惬意。小北门古称远安门,城楼叫景龙楼。站在潮润而又含蓄的夜色中,仰头望了望城楼峻肃的剪影,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正在冥坐的历史老人,大凡一个人阅历越多,言语就越少。眼前这位“历史老人”便是用他的沉默向我讲述明代的造型语言。

荆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但一次次的战火让这座城市建了又毁,毁了又建。眼前的城墙,建造于明代的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岁月了。在北宋中期,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兴盛,但玄意大于写实。到了明朝,画家们才细致地观察花、鸟、虫、鱼而使得工笔画有了长足的发展。明代的建筑,可谓写意与工笔的结合。阴阳及五行的概念贯穿于一切作品之中。就像这城墙,墙是自下向上呈现收束的方体,而城门外的瓮城则是圆的。城墙外的护城河,既是城市与原野的隔离带,也起到防御与景观的作用。

出了城门,友人领我向东走,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有宽约十几米的隙地。我想,在建城的初期,出于防御的必要,这狭长的隙地除了杂草,绝不允许有高大的树木存在。随着冷兵器时代的消失,城外的开阔地不再作为战略的必需,这城与河之间的隙地便成了蓊郁的林带。我们在林丛中穿行,时而看到松楸与枫、槐等古树,也在河边上看到年轻的桃林。早春二月,江汉平原桃花灿烂。荆州老城墙外,也正是花团锦簇的时候。可惜我们是夜晚漫步,看不见红扑扑的花骨朵和轻盈盈的粉蝶。但是,我们却获得了另一种更加令人回味的感受。天上飘浮的月光与大地上萌生的蛰气氤氲着,又与城墙垛口下朦胧的灯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层既古典又现代的光晕,在我们的周围流动和摇曳,它们不能遮盖夜色却又能让夜色柔和。我们走在其中,身子便有了飘浮的感觉。犹如昆虫可以借助蛰气而觉醒,我的怀古的心情也因这奇异的光芒而悄然萌生。

在唐代之前,长江流域三个最繁华的城市是扬州、益州(成都)和荆州。这三座古城可称为中国的城市传奇,它们不像有的城市湮灭在历史的风尘里,也不像有的城市获得特别的机遇而骤然成为时代的中心。它们的故事在岁月中流淌,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平平淡淡。当它们铅华落尽,我们看到的最本真的东西便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它们与稍后崛起的西安、杭州、苏州、南京、北京等,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第一方阵。

就说这老城墙里的荆州吧,清代之前,共有23位宰相从这里走出或者从这里升迁。更有屈原、陶侃、习凿齿、王粲等数以百计的文豪国士在这里生活或流寓。古城的面积只有7000亩左右,但是,却有章华台、江渚宫、息壤庙、辽王府、大学士府、开元观、玄妙观等数十座名闻遐迩的古建筑。所以,这是一座少有的宰相之城、文豪之城、名士之城、馆阁之城。它的风流蕴藉,刻印在每一个荆州人的精神世界中。

当然,这座城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在大规模的建设年代,我们对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缺少必要的敬畏和保护,荆州古城的建筑几乎消失殆尽。唯一保存完好的,便是这一圈12公里周长的古城墙了。幸好荆州市的领导,已着手制订恢复古城的计划。随着意识的觉醒,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座古城神韵的再生。

一直向东,在林间的小路上穿行得久了,“空翠湿人衣”的感觉越来越浓,如果不是河对岸的车声,相信我们可以听得见桃花落地的声音。虽然,我经常处在热闹之中,但我生性好静。我总觉得,这世界上总有一条小路,一片树木,一间木屋在等待我,让我在那里品享人生,珍惜生命。荆州的老城墙下,便是这样一个地方。记得那年在阆中的古街上散步,我写过两句诗:“若许心灵能放假,阆中城里作神仙。”今夜,在这老城墙外,我获得同样的感受。


相关文章

  • 中国十大古城
  • 中国十大古城 2011年11月21日 12:18凤凰网广州站[大 中 小] [打 印] 共有评论0条 古城丽江 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 ...查看


  • 荆州古城旅游景点导游词
  •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 ...查看


  • 荆州导游词
  • 荆州古城导游词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 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 ...查看


  • 浅论荆州古城墙的保护与利用
  • 生态环境保护 2011铷月刊 浅论荆州古城墙的保护与利用 田盼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401331)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讯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墙的印象逐渐在人们心中淡化.古城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荆州的标志之一,它的保护与利用对该地区文 ...查看


  • 北纬30度中国行]各集内
  • 北纬30度中国行>各集内容简介(2012-07-14 19:48:50) 第一集:舟山海天之间(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 摄制组走进嵊泗.登东极岛看渔乡风情.海岛风光,体验军民鱼水情深:穿梭嵊泗列岛,走进嵊山渔村,踏上海洋牧场,收获鲜美贻 ...查看


  • 试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 第26卷第3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Vol.26No.3试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周玉梅,徐文武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 ...查看


  • 中国七大古城墙
  • 折叠 编辑本段 南京城墙 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城墙内侧周长33公里,现存21公里,高14----18米,上宽8----12米,砖石结构.有13座城门,现存4座.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有水 ...查看


  • 荆州古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与地域特征 - 副本
  • 2010年4月艺术探索 AR佟EXPlORATION Apr.2010V01.24No.2 第24卷第2期 [摘要]以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案例切入点,以古城地域特色的装饰文脉作为元素符号设计源,探寻了当代城市景观小品如何在设计中将现代建 ...查看


  • 荆州旅游推广策划书
  • 荆州古城 旅游推广策划书 委托方:荆州市旅游局 策划组:长江大学 小组成员:魏敏 龚关 柳青 周青 张 振东 陈佳兵 王志刚 刘俊 曾杰 何长峰 曾磊 目录 一. 推广目的 以三国文化为核心,对荆州古城进行文化旅游开发,使之成为三国文化旅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