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任虎奎任建勋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1经

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任虎奎1,任建勋2

(1.陕西省人力资源保障厅技能鉴定中心,陕西西安710001;2.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分析了我国镁工业概况,镁冶炼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为开发高效、节能、环保、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的皮江法炼镁工艺。

关键词:镁冶炼;环保;机械化;内热式;多热源中图分类号:T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9X(2011)01—0036—02

0引言

镁是十分常见的有色金属之一,也是最轻的一种金属结构材料。镁以其独特的性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得以不断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主要金属材料的应用发展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钢铁、铜、铝、锌等传统材料的应用增长缓慢,而以镁合金为代表的轻金属材料异军突起,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镁合金的研究与开发,将镁资源作为21世纪的重要战略物资,加强了镁合金在汽车、计算机、通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开发与研究,镁合金已成为世界最令人瞩目的绿色环保工程材料,属2l世纪的朝阳产业,因此镁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采用镁压铸件取代汽车某些钢制和铝质零部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镁冶金的技术仍然是落后的,是以牺牲环境和燃料资源为代价的,我国已经是产镁大国,但还远远达不到产镁强国的地位。

1.1

是镁资源大国,储量居世界首位。在青海盐湖蕴藏着氯化镁32亿t,硫酸镁16亿t。在辽宁、山西、宁夏、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菱镁矿均有很大储量,仅辽宁大石桥一带的储量就占世界菱镁矿的60%以上,矿石品位高达40%。第二是原镁生产大国,2004年我国共生产原镁43.8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69.1%。第三是出口大国,年产量80%以上的镁出口到国际市场。

我国20世纪60至70年代对皮江法炼镁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J。60年代末,抚顺铝厂最早进行了内热法炼镁试验研究,开发了试验装置,后因而终止。1970年南京白云石矿炼镁车间进行了外热皮江法试验研究,1977年开发了年产120

镁的生产装置。郑州铝厂101车间进行了卧式电内热法试验研究。1970年青海民和镁厂进行了半连续硅热法试验研究,开发了2.4米的工业炉,后因各种技术难题而终止。郑州轻金属研究所从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皮江法工艺研究。

镁的广泛应用领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我国大部分炼镁厂是小镁

我国镁工业及镁冶炼技术

我国镁工业的概况

我国镁工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非常快。20

厂,其建厂条件简单、生产灵活,但设计不够合理,配

套条件差。受利益驱动常常自行规划,低水平重复建没,市场预测不正确超速盲目投资,而且设计普遍有缺陷,生产设备质量差,投产后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使得我国炼镁厂点多,产量少,形成不了经济规模,炼镁厂的布局情况十分不合理。小镁厂的生产

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镁工业进人快速发展期。我国目前在镁工业方面拥有三项“世界冠军”。第一

收稿日期:2010—07—26

作者简介:任虎李(1963一),男,陕两眉县人,1986年毕业于西安矿

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主任。

环境很恶劣,并且使得镁厂周围的环境污染严重。

万方数据

第1期任虎奎任建勋我闭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7

1.2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产镁的方法有两种,即电解法和硅热还原法。

改革开放后,由于世界金属镁市场的影响,我国金属镁产业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1987年我国湖北通山镁厂首次在国内采用皮江法工艺,年产量

600

t。1992年湖南镁厂在国内首家引进日本古河

镁厂皮江法工艺,生产规模3400

t。随后几年间,

在山西、河南、宁夏等省迅速兴起了皮江法炼镁的热潮。由于皮江法炼镁具有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投资少,设计及生产规模灵活,所需原料白云石及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等特点,使皮江法炼镁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我国镁产量达45万t,其中皮江法产量占98%以上。

我国镁冶金工业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特色,但我国皮江法技术还存在着

很多问题,技术也落后,其表现:①我国皮江法生产

工艺外加热的热源基本上都是用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产生的热量,而其中绝大部分镁厂都是以固体煤为燃料,每生产1t镁要消耗8—12t优质煤,不仅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而且排放出大量的废气,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热利用率低,只有8%左右瞪J,通过在宁夏中卫常乐镁厂调研时了解到作为炼镁的有效热利用率仅为16%;②因还原罐是用离心铸造法用耐热钢制造,其熔点1350cC,材质的组织粗大,老化的再结晶温度为l

250—

270℃,所以炉温在这种再结晶温度上时,复原就

易产生破损,因此,还原温度应低于1250℃,这就制约了还原反应的温度。一般0.88个/t镁,折合人民币约4000元,占成本的15%~25%,寿命大概在3

~5个月左右;③由于皮江法还原炉外加热,反应炉

体的直径大小受到限制(咖260×2500),单罐装料量低(+120~140kg/每罐),产能为5~19kg镁/每罐,料/镁为7~13,单炉产量受到限制。为了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不得不制造更多的反应炉,大大增加了炉体和附属设备制造费用和投资;④还原罐多为横罐,这样大大的降低了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

总之,我国硅热法炼镁技术是比较落后的,与国外先进的技术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2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的发展

万方数据

2.1改进空炉结构

改进窑炉结构,增加还原罐排列层数和数量,增大受热面积,从而降低废气温度,以提高单炉产量。现在单炉还原罐数最多为32个。同时考虑到皮江法工艺在反应后期热量传递愈来愈慢,可以设计内外双面加热的还原罐结构‘6]。也有人研究了还原罐内设置强化换热器的方法[.7‘。

将反应炉设计为竖型,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

2.2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

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以降低热耗:采用煤气或重油为燃料可以严格控制炉温,缩短装出料引起的温度波动时间,同时可以降低燃煤对于还原罐的侵蚀,延长还原罐的寿命。也可以避免燃煤的污染问题。采用煤气加热可以是还原周期从12h缩短为8h【8】,每天产量增加50%。据报道维恩克公司¨以1采用水煤浆技术,附加余热交换器,用来预热水煤浆,同时改变装出炉顺序,减少同时装出炉的罐数,以减少炉内温度场波动。可以节约燃料20%。

采用内热式多热源电加热方法:多热源的温度场叠加会提高反应时间,热效率利用率也非常高,同时选用电热具有环保意义。2.3废热利用及装料和扒渣设备

还原炉的废热利用:皮江法工艺从还原炉排出的废气温度在11000C左右,含有大量的热焓,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利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带动蒸汽喷射泵替代机械真空泵,从而降低电耗。另外还可以采用废热发电,据报道一1山西清徐某厂利用还原炉余热发电,节煤48%,吨镁成本降低1069元。

研制和开发装料和扒渣设备∞J:可以减少装出料时间,缩短还原周期,同时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据了解南京白云石矿自己设计了扒渣机,湖南镁厂从日本购进了四用扒渣机(加料、扒渣、清罐、拉镁结晶器),但目前使用效果不佳。据说国内正在设计气动扒渣机(包括扒渣机、输送机和除尘系统)”』。

结语

我国热法炼镁的发展趋势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内热法或半连续还原法炼镁;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改善环保,稳定质量;降低能耗,提高热利用率;提高出镁率和反应效率,

(下转第69页)

第1期张胜张建星赵海光炮采工作面运输机中YSTK—I型控制器的应用

打点,发送各种信号,矿灯在强光时进行打点(给运输机司机发送开停信号),在弱光时连续按两下,微处理器控制无线收发器发出紧急停机信号并自动停运输机(只有弱光变强光时运输机才能解锁运转)。

果。

经济效益:YSTK.I型可移动式炮采工作面运输机停(开)控制器在白坪煤业公司1118l工作面使用期间,每月可降低事故影响时间24h左右,按最低工作面每小时生产原煤50t,每月可多出原煤

1500

2工作面概况及应用效果

2.1工作面概况

11181工作面煤层为二,煤层,煤层赋存疏松,属于典型的松软不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呈黑色,块状、粉末状、鳞片状,具玻璃光泽,半亮型煤。工作面走向长880m,倾斜长95~160m,地面标高416—525m,工作面标高4.9~一80.0m,煤层倾角140一330,斜面积110

800

t,每吨煤按400元计算,多创造效益60万元。

减少工作面交接班时间,每天可增加开机时间2

左右,每月可增加开机时间60h左右,工作面可多出原煤3

000

t,多创造效益120万元。

社会效益:YSTK—I型可移动式炮采工作面运输机停(开)控制器不仅可以用于采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还可用在井下皮带运输机、无极绳绞车等各个领域。利用这种技术作为终端接人的有效手段,可以连接有线一无线的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等系统。

m2,工业储

量65万t,可采储量55.2万t。根据10507、10406钻孑L及中央变电所实揭地质资料显示,工作面内部二.煤层厚度在0—13.0111之间,受白坪滑动构造影响,11181工作面煤层具有分布不均一、赋存规律不明显的特点,总体上南部比北部厚,东部比西部厚,顶板与底板出现频繁的不对称隆起和坳陷现象。工作面东南部和西南部发育有两个平面上近似椭圆形的薄煤带,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2.2应用效果

YSTK—I型可移动式停(开)控制器具有信号发射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控制精确性高,减少工作面交接班时间,减少人员在工作面的行走时间,避免了运输机误动带来的设备和人身安全事故,有效改善了工作面的安全状况,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2年的使用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故障,取得了良好的效

・+—+-+—+—+—+・+一+一+—+

结论

炮采工作面YSTK—I型可移动式运输机停

(开)控制器可以在500m距离内实现可移动式收发运输机开停控制信号,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运输机的停机闭锁,信号传输稳定可靠,提高了运输机开停控制的可靠性和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开机率,增加工作面运输机运行时间,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参考文献:

[1]

肖尚红,张敏.炮采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的实践经验[J].煤,2000,(4).

(上接第37页)

降低成本;形成热法炼镁基地,使我国早日由产镁大国成为技术先进的产镁强国。参考文献:

[1]殷建华.世界镁工业的发展与前景[J].世界有色

金属,2005,(7):58~66.[2]

周涛.2005年镁市场评述及2006年展望[J].中国金属通报,2006,(9):8—12.

[3]许并社.镁冶炼与镁合金熔炼工艺[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5.9.[4]

夏德宏.金属镁皮江法还原工艺中的热过程模拟

[9][8][7][6][5]

【J].热科学与技术,2005,(9):257—261.熊呈辉.我国硅热法炼镁现状及发展趋势[J].轻金属,2005,(11):48—50.

刘金平.皮江法炼镁技术的缺陷与改进途径[J].冶金能源,2005,(5):31—23.

娄光伟.硅热法炼镁的节能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J].有色金属,2005,(3):16—1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第八届年会报告[R].2004.

冷举顺.皮江法炼镁技术发展现状[J].轻金属,

1995,(11):34—38.

万方数据

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任虎奎, 任建勋, REN Hu-kui, REN jian-xun

任虎奎,REN Hu-kui(陕西省人力资源保障厅技能鉴定中心,陕西,西安,710001), 任建勋,REN jian-xun(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煤炭

SHAANXI MEITAN2011,30(1)

参考文献(9条)

1.冷举顺 皮江法炼镁技术发展现状 1995(11)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第八届年会报告 2004

3.娄光伟 硅热法炼镁的节能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期刊论文]-有色金属 2005(03)4.刘金平 皮江法炼镁技术的缺陷与改进途径 2005(05)

5.熊呈辉 我国硅热法炼镁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轻金属 2005(11)

6.夏德宏 金属镁皮江法还原工艺中的热过程模拟[期刊论文]-热科学与技术 2005(09)7.许并社 镁冶炼与镁合金熔炼工艺 20058.周涛 2005年镁市场评述及2006年展望 2006(09)

9.殷建华 世界镁工业的发展与前景[期刊论文]-世界有色金属 2005(0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mt201101015.aspx

任虎奎任建勋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1经

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任虎奎1,任建勋2

(1.陕西省人力资源保障厅技能鉴定中心,陕西西安710001;2.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分析了我国镁工业概况,镁冶炼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为开发高效、节能、环保、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的皮江法炼镁工艺。

关键词:镁冶炼;环保;机械化;内热式;多热源中图分类号:T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9X(2011)01—0036—02

0引言

镁是十分常见的有色金属之一,也是最轻的一种金属结构材料。镁以其独特的性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得以不断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主要金属材料的应用发展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钢铁、铜、铝、锌等传统材料的应用增长缓慢,而以镁合金为代表的轻金属材料异军突起,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镁合金的研究与开发,将镁资源作为21世纪的重要战略物资,加强了镁合金在汽车、计算机、通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开发与研究,镁合金已成为世界最令人瞩目的绿色环保工程材料,属2l世纪的朝阳产业,因此镁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采用镁压铸件取代汽车某些钢制和铝质零部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镁冶金的技术仍然是落后的,是以牺牲环境和燃料资源为代价的,我国已经是产镁大国,但还远远达不到产镁强国的地位。

1.1

是镁资源大国,储量居世界首位。在青海盐湖蕴藏着氯化镁32亿t,硫酸镁16亿t。在辽宁、山西、宁夏、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菱镁矿均有很大储量,仅辽宁大石桥一带的储量就占世界菱镁矿的60%以上,矿石品位高达40%。第二是原镁生产大国,2004年我国共生产原镁43.8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69.1%。第三是出口大国,年产量80%以上的镁出口到国际市场。

我国20世纪60至70年代对皮江法炼镁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J。60年代末,抚顺铝厂最早进行了内热法炼镁试验研究,开发了试验装置,后因而终止。1970年南京白云石矿炼镁车间进行了外热皮江法试验研究,1977年开发了年产120

镁的生产装置。郑州铝厂101车间进行了卧式电内热法试验研究。1970年青海民和镁厂进行了半连续硅热法试验研究,开发了2.4米的工业炉,后因各种技术难题而终止。郑州轻金属研究所从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皮江法工艺研究。

镁的广泛应用领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我国大部分炼镁厂是小镁

我国镁工业及镁冶炼技术

我国镁工业的概况

我国镁工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非常快。20

厂,其建厂条件简单、生产灵活,但设计不够合理,配

套条件差。受利益驱动常常自行规划,低水平重复建没,市场预测不正确超速盲目投资,而且设计普遍有缺陷,生产设备质量差,投产后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使得我国炼镁厂点多,产量少,形成不了经济规模,炼镁厂的布局情况十分不合理。小镁厂的生产

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镁工业进人快速发展期。我国目前在镁工业方面拥有三项“世界冠军”。第一

收稿日期:2010—07—26

作者简介:任虎李(1963一),男,陕两眉县人,1986年毕业于西安矿

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主任。

环境很恶劣,并且使得镁厂周围的环境污染严重。

万方数据

第1期任虎奎任建勋我闭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7

1.2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产镁的方法有两种,即电解法和硅热还原法。

改革开放后,由于世界金属镁市场的影响,我国金属镁产业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1987年我国湖北通山镁厂首次在国内采用皮江法工艺,年产量

600

t。1992年湖南镁厂在国内首家引进日本古河

镁厂皮江法工艺,生产规模3400

t。随后几年间,

在山西、河南、宁夏等省迅速兴起了皮江法炼镁的热潮。由于皮江法炼镁具有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投资少,设计及生产规模灵活,所需原料白云石及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等特点,使皮江法炼镁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我国镁产量达45万t,其中皮江法产量占98%以上。

我国镁冶金工业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特色,但我国皮江法技术还存在着

很多问题,技术也落后,其表现:①我国皮江法生产

工艺外加热的热源基本上都是用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产生的热量,而其中绝大部分镁厂都是以固体煤为燃料,每生产1t镁要消耗8—12t优质煤,不仅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而且排放出大量的废气,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热利用率低,只有8%左右瞪J,通过在宁夏中卫常乐镁厂调研时了解到作为炼镁的有效热利用率仅为16%;②因还原罐是用离心铸造法用耐热钢制造,其熔点1350cC,材质的组织粗大,老化的再结晶温度为l

250—

270℃,所以炉温在这种再结晶温度上时,复原就

易产生破损,因此,还原温度应低于1250℃,这就制约了还原反应的温度。一般0.88个/t镁,折合人民币约4000元,占成本的15%~25%,寿命大概在3

~5个月左右;③由于皮江法还原炉外加热,反应炉

体的直径大小受到限制(咖260×2500),单罐装料量低(+120~140kg/每罐),产能为5~19kg镁/每罐,料/镁为7~13,单炉产量受到限制。为了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不得不制造更多的反应炉,大大增加了炉体和附属设备制造费用和投资;④还原罐多为横罐,这样大大的降低了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

总之,我国硅热法炼镁技术是比较落后的,与国外先进的技术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2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的发展

万方数据

2.1改进空炉结构

改进窑炉结构,增加还原罐排列层数和数量,增大受热面积,从而降低废气温度,以提高单炉产量。现在单炉还原罐数最多为32个。同时考虑到皮江法工艺在反应后期热量传递愈来愈慢,可以设计内外双面加热的还原罐结构‘6]。也有人研究了还原罐内设置强化换热器的方法[.7‘。

将反应炉设计为竖型,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

2.2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

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以降低热耗:采用煤气或重油为燃料可以严格控制炉温,缩短装出料引起的温度波动时间,同时可以降低燃煤对于还原罐的侵蚀,延长还原罐的寿命。也可以避免燃煤的污染问题。采用煤气加热可以是还原周期从12h缩短为8h【8】,每天产量增加50%。据报道维恩克公司¨以1采用水煤浆技术,附加余热交换器,用来预热水煤浆,同时改变装出炉顺序,减少同时装出炉的罐数,以减少炉内温度场波动。可以节约燃料20%。

采用内热式多热源电加热方法:多热源的温度场叠加会提高反应时间,热效率利用率也非常高,同时选用电热具有环保意义。2.3废热利用及装料和扒渣设备

还原炉的废热利用:皮江法工艺从还原炉排出的废气温度在11000C左右,含有大量的热焓,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利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带动蒸汽喷射泵替代机械真空泵,从而降低电耗。另外还可以采用废热发电,据报道一1山西清徐某厂利用还原炉余热发电,节煤48%,吨镁成本降低1069元。

研制和开发装料和扒渣设备∞J:可以减少装出料时间,缩短还原周期,同时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据了解南京白云石矿自己设计了扒渣机,湖南镁厂从日本购进了四用扒渣机(加料、扒渣、清罐、拉镁结晶器),但目前使用效果不佳。据说国内正在设计气动扒渣机(包括扒渣机、输送机和除尘系统)”』。

结语

我国热法炼镁的发展趋势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内热法或半连续还原法炼镁;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改善环保,稳定质量;降低能耗,提高热利用率;提高出镁率和反应效率,

(下转第69页)

第1期张胜张建星赵海光炮采工作面运输机中YSTK—I型控制器的应用

打点,发送各种信号,矿灯在强光时进行打点(给运输机司机发送开停信号),在弱光时连续按两下,微处理器控制无线收发器发出紧急停机信号并自动停运输机(只有弱光变强光时运输机才能解锁运转)。

果。

经济效益:YSTK.I型可移动式炮采工作面运输机停(开)控制器在白坪煤业公司1118l工作面使用期间,每月可降低事故影响时间24h左右,按最低工作面每小时生产原煤50t,每月可多出原煤

1500

2工作面概况及应用效果

2.1工作面概况

11181工作面煤层为二,煤层,煤层赋存疏松,属于典型的松软不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呈黑色,块状、粉末状、鳞片状,具玻璃光泽,半亮型煤。工作面走向长880m,倾斜长95~160m,地面标高416—525m,工作面标高4.9~一80.0m,煤层倾角140一330,斜面积110

800

t,每吨煤按400元计算,多创造效益60万元。

减少工作面交接班时间,每天可增加开机时间2

左右,每月可增加开机时间60h左右,工作面可多出原煤3

000

t,多创造效益120万元。

社会效益:YSTK—I型可移动式炮采工作面运输机停(开)控制器不仅可以用于采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还可用在井下皮带运输机、无极绳绞车等各个领域。利用这种技术作为终端接人的有效手段,可以连接有线一无线的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等系统。

m2,工业储

量65万t,可采储量55.2万t。根据10507、10406钻孑L及中央变电所实揭地质资料显示,工作面内部二.煤层厚度在0—13.0111之间,受白坪滑动构造影响,11181工作面煤层具有分布不均一、赋存规律不明显的特点,总体上南部比北部厚,东部比西部厚,顶板与底板出现频繁的不对称隆起和坳陷现象。工作面东南部和西南部发育有两个平面上近似椭圆形的薄煤带,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2.2应用效果

YSTK—I型可移动式停(开)控制器具有信号发射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控制精确性高,减少工作面交接班时间,减少人员在工作面的行走时间,避免了运输机误动带来的设备和人身安全事故,有效改善了工作面的安全状况,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2年的使用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故障,取得了良好的效

・+—+-+—+—+—+・+一+一+—+

结论

炮采工作面YSTK—I型可移动式运输机停

(开)控制器可以在500m距离内实现可移动式收发运输机开停控制信号,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运输机的停机闭锁,信号传输稳定可靠,提高了运输机开停控制的可靠性和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开机率,增加工作面运输机运行时间,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参考文献:

[1]

肖尚红,张敏.炮采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的实践经验[J].煤,2000,(4).

(上接第37页)

降低成本;形成热法炼镁基地,使我国早日由产镁大国成为技术先进的产镁强国。参考文献:

[1]殷建华.世界镁工业的发展与前景[J].世界有色

金属,2005,(7):58~66.[2]

周涛.2005年镁市场评述及2006年展望[J].中国金属通报,2006,(9):8—12.

[3]许并社.镁冶炼与镁合金熔炼工艺[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5.9.[4]

夏德宏.金属镁皮江法还原工艺中的热过程模拟

[9][8][7][6][5]

【J].热科学与技术,2005,(9):257—261.熊呈辉.我国硅热法炼镁现状及发展趋势[J].轻金属,2005,(11):48—50.

刘金平.皮江法炼镁技术的缺陷与改进途径[J].冶金能源,2005,(5):31—23.

娄光伟.硅热法炼镁的节能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J].有色金属,2005,(3):16—1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第八届年会报告[R].2004.

冷举顺.皮江法炼镁技术发展现状[J].轻金属,

1995,(11):34—38.

万方数据

我国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任虎奎, 任建勋, REN Hu-kui, REN jian-xun

任虎奎,REN Hu-kui(陕西省人力资源保障厅技能鉴定中心,陕西,西安,710001), 任建勋,REN jian-xun(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煤炭

SHAANXI MEITAN2011,30(1)

参考文献(9条)

1.冷举顺 皮江法炼镁技术发展现状 1995(11)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第八届年会报告 2004

3.娄光伟 硅热法炼镁的节能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期刊论文]-有色金属 2005(03)4.刘金平 皮江法炼镁技术的缺陷与改进途径 2005(05)

5.熊呈辉 我国硅热法炼镁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轻金属 2005(11)

6.夏德宏 金属镁皮江法还原工艺中的热过程模拟[期刊论文]-热科学与技术 2005(09)7.许并社 镁冶炼与镁合金熔炼工艺 20058.周涛 2005年镁市场评述及2006年展望 2006(09)

9.殷建华 世界镁工业的发展与前景[期刊论文]-世界有色金属 2005(0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mt201101015.aspx


相关文章

  • 2016年铜冶炼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目录)
  • 中国铜冶炼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91193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 铜加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篇:前瞻浅析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前景 ------------------------------------------------------------ 1 第二篇:2015年铜加工行业发展前景浅析 --- ...查看


  •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调查行业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湘财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第一部分 行业分析 1 有色金属行业概述 1.1 前言 有色金属包括64个品种(不包括合金),有色金属材料按密度.价格.储量.分布等情况分为:轻有色金属: 密度小于4.5/m3,如铝.钙.镁等 ...查看


  • 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绪论
  • 0 绪 论 0.1二次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0.1.1二次资源的定义 自然界中的"自然资源"(或"一次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总称.联合国文献对其含义解释为:&qu ...查看


  • 稀土冶炼分离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1年
  • 稀土冶炼分离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节 稀土冶炼分离概述 18 一.稀土定义 18 二.稀土冶炼项目门槛 18 三.中国对稀土的管理现状 19 四.中国 ...查看


  • 海绵钛生产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_王晓平
  • 第28卷第2期 2011年4 月V o l 128N o 12 A pril 2011 海绵钛生产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晓平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 要:通过大量详实数据和图表分析了世界海绵钛工业发展 ...查看


  • 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5年版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 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6869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中国环境风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37卷第1期2012年1月环境科学与管理 EMVIRONMENTALSCIENCEANDMANAGEMENTVoL37No.1 Jan2012 文章编号:1674-6139(2012)01-0010-07 中国环境风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