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测评

南宋词测评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冲冠(gu ān ) 俘虏(l ǔ) 宫阙(qu â) 嫉妒(d ù) ....

B. 雨霁(j ì) 戍角(sh ù) 窥视(ku ī) 朦胧(l óng ) ....

C. 怆然(chu àng ) 度曲(du ó) 蓦然(m ù) 揾泪(w ân ) ....

D. 豆蔻(k òu ) 阑珊(l án ) 荠麦(j ì) 岑寂(c ãn ) ....

解析:C 项中的“度”为“d ù”,“蓦”为“m ò”。

答案: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著风和雨 著:添、加。 .

B. 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爱 ..

C. 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

D. 杜郎俊赏 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

解析:B 项中,“可怜”应为“可惜”意。

答案:B

3.(2006山东莱芜调研)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作为鱼米之乡和交通_________的湖北,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

(2)东京大学教授近日发明一种新型的化学制法,据称无需使用达菲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植物原料,就能研制出达菲仿制药物。

(3)演员们曾阅读了大量资料,潜心观察人物并刻意模仿,_________最后的表演让人信以为真。

A. 要道 必需 以致 B.要道 必须 以致

C. 要冲 必须 以至 D.要冲 必需 以至

解析:“要冲”指全国的或某一地区的重要道路汇合的地方;“要道”指重要道路。“必需”指一定得有,不可缺少,作动词;“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副词,只能作状语。“以至”有“直到”“直至”或“甚至”的意思,表示递进关系;“以致”有致使的意味,所连接的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答案:D

4.(2005四川成都模拟)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一场比赛打得真是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直到最后换上三名主力队员,这才扭转乾坤,功败垂成。 ....

B. 当代社会高度重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

C. 体制虽然变化了,但也保留了过去某些合理的做法,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革,有利于.....

在继承中创新。

D. 政府应及时开展诚信教育,加大监督力度,指导企业把目光放远,不做“一锤子”买卖。 ...

解析:功败垂成:快要成功时遭到失败。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旧瓶装新酒:用旧形式表示新内容,常含贬义。

答案:D

5.(2006重庆高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 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 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解析:B 项“缓解”与“问题”属动宾不搭配,改“问题”为“矛盾”。C 项语病较多。一是缺主语,删“由于”;二是语意不明,在“反应速度”之前加“加快、提高”等,或删“速度”,严格说来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并不清楚。D 项属句式杂糅,删去“引起”。 答案:A

6.(2006巢湖四中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 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 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

D. 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解析:A 项冒号应改为破折号,B 项末引文中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C 项“鲜明”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

文帝践阼,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

遂绝。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

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送.

龟廷尉,廷尉便当拷掠,何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

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

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

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举人钱不?”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诏书复盈母为平民。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猎法甚峻 峻:严厉。 B.廷尉便当拷掠 拷:调查。 ..

C. 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没:判刑。 D.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省:反省。 ..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其召复之⎧诚非所以息奸省讼, 缉熙治道也⎧于吾未有失乎⎪⎪∙∙∙A. ⎨ B.⎨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刘龟当死, 乃敢猎吾禁地⎧何复请告者主名⎪⎪∙∙C. ⎨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

①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②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④即还讯,各当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动 ⑥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柔宽以待人,刚任营县县令时,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闻风引退离去,他教导部下要宽容他们。那些官员都改过自新,成为了好官。

B. 高柔劝谏文帝要谨慎处理举报传播谣言的事件,否则,会让有过错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又开了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不良之风。

C. 高柔执法公平,敢于直谏,在明帝执意庇护诬告刘龟的张京时,指出廷尉的职责是公正判案,不能随意破坏法令,并再三上奏,言辞恳切。

D. 高柔明于决狱断案,在审理护军营士兵窦礼被杀一案时,他机智缜密,善于察言观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战术,终于查出窦礼被害的真相。

7. 解析:B 项,拷:刑讯。C 项,没:籍没。D 项,省:审察,引申为“过问”。

答案:A

8. 解析:乃:两句都用作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翻译为“竟”。第二句选自《石钟山记》。A 项,其:用作副词,表示婉商语气,相当于“还是”/人称代词,选自《师说》。B 项,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用来„„的”等/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选自《鸿门宴》。D 项,何:用作疑问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选自《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C

9.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写奸佞的官员自勉而成为好官;⑤写高柔审案善于察言观色;⑥写高柔敦促疑犯尽早服罪。故①⑤⑥都不能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 答案:D

10.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诬告刘龟的张京”表述不当,张京向校事告发刘龟私自进入苑囿狩猎一事,并非诬告。

答案:C

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是陈留圉人。高柔自从归顺太祖后,执法公正恰当。太祖平定袁术、袁绍时,任命高柔为营县县令。县里的人平时就听说高柔的名声,有几个奸诈的官吏,都自动引退离去。高柔教导大家说:“从前邴吉当政的时候,对曾经有罪过的官吏尚且能包容他们,更何况这些官吏在我这里并没什么过失!还是召他们回来吧。”这些官吏回来后,都能严格

要求自己,全都成为了好官吏。

魏文帝登基后,高柔被调任治书执法。当时民间多有诽谤朝廷的传言,文帝对此很痛恨,下令凡传播谣言的人就诛杀,并奖赏告发的人。高柔上奏说:“如今凡传播谣言的人就斩杀,告发的人就奖赏。这样,既使有过失的人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又将开凶残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不良之风,实在不是消除奸佞、减少诉讼的办法,也不是正大光明的治国之道。”文帝于是颁布诏令:“胆敢用不实之词诬告他人的,以他所告发人的罪名治他的罪。”自此诬告之风就断绝了。

明帝即位,封高柔为延寿亭侯。当时(禁止到天子苑囿)狩猎的法令非常严厉。宜阳典农刘龟私下在苑囿内射兔,他的功曹张京到校事处告发这件事。明帝故意隐去张京的名字,把刘龟关进监狱。高柔上表请示明帝透露告发者的名字,明帝非常生气,说:“刘龟应该处死,他竟敢在我的禁地狩猎。送他到廷尉那里,廷尉就应当拷问他,为什么还要说出告发者的名字,难道我会随便逮捕刘龟吗?”高柔说:“廷尉是天下公平执法的官,怎能因为皇上的喜怒而破坏法律呢?”高柔再三上奏,言辞深切诚恳。明帝终于醒悟,于是说出了张京的名字。高柔立即回去审讯,判刘龟、张京两人各自承担罪责。

护军营的士兵窦礼近日出营后没有回来。军营里认为他逃走了,上表要追捕他,并将他的妻子盈和儿女收做官家奴婢。盈接连到州府喊冤申诉,却没人过问。于是就到廷尉那里申诉。高柔问:“你凭什么知道你丈夫不是逃跑呢?”盈流着泪回答:“我丈夫从小没有亲人,把一个老妇当作母亲供养,侍奉十分恭谨,又很怜爱子女,抚养照看从不远离,可见他不是轻薄狡诈不顾家室的人。”高柔又问:“你丈夫与人家有没有钱财的交往呢?”盈回答说:“曾经借钱给同营的士兵焦子文,要他还钱,却没收到钱。”这时焦子文刚好因犯小罪坐牢,高柔就去见焦子文,询问他所犯的罪。言谈中,问他:“你以前有没有向人借过钱?”焦子文回答说:“我自幼孤单贫穷,从不敢向人借钱物。”高柔观察到焦子文脸色异常,就说:“你从前就借过窦礼的钱,为什么说没有呢?”子文感到惊奇,知道事情败露,应对时显得语无伦次。高柔说:“你已杀了窦礼,就该早早认罪。”子文于是叩头,全部坦白了杀窦礼的经过。明帝下诏书恢复了盈母子平民的身份。

三、诗歌鉴赏

11.(2006浙江十校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注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时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_______》;韩元吉词句“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解析:(1)联系课本中辛弃疾的词和唐代代表性诗人不难作答。

(2)联系修辞手法,体会“凝”字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

(3)其实就是分析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

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

(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12.(2006山东临淄二中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

苏 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解析:(1)联系人物和诗歌意境分析衬托手法对写景的作用。

(2)熟知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3)下片重在写音乐,但作者只是写了音乐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这是一种采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手法。

参考答案:(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3)最后三句采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3. 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句或下句,使之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似黄花瘦。

(2)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4)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音少,_______________。

(6)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2)八千里路云和月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5)弦断有谁听 (6)毕竟东流去 (7)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

牛 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

有看见过的沙漠。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由于我家族的历史与故乡走西口的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绵绵土回来!”“做什么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朴楞楞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4. 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

15. 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16. 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17. 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4.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的能力。文章第五段引出绵绵土后,写了它的细柔。

第六段可以概括出“温暖”“金黄色”,第九段说它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参考答案: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15.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把握能力。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而作者正是诞生在绵绵土上,“近乎重逢”表明了自己多年以来就向往沙漠。 参考答案:(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16.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作者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而“我”是从母体中生下来的。绵绵土是故乡的一种有代表性的事物,是故乡的象征。

参考答案:母体——绵绵土——故乡。

17.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作者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现在的孩子们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这种古老的习俗已逐渐消失。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又勾起了作者的回忆。

参考答案:(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五、语言运用

18. 请以“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果各种宣传活动中,专家们不是忙着对暖冬做锦上添花的一次次论证,而是多一点全面通俗的科学解释和善意的提醒,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也许就不会这样深,以至于对严寒失去了戒备。

对严寒失去了戒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为开头,其实就是让“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作句子主语,后面紧接着陈述。注意句间关系和成分并保持原意不变。

参考答案:对严寒失去了戒备是在专家们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忙着对暖冬做锦上添花式的一次次论证而使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记得很深的情况下产生的,专家们的行为又少了些全面、通俗的科学解释和善意的提醒。

19.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请你以“‘争当’‘北京奥运’‘志愿者’”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字之间。)

解析:广告词要紧扣“奥运”和“志愿者”字眼,可以采用祈使句、对偶句,语言应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答案示例:人人争当志愿先锋,时时传递奥运风情。

20. 请用下面提供的几个词语,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生活感悟。(注重生活的感悟,态度要积极,语言要优美,不少于50字。)

奔跑 树 沉醉 磨砺

解析: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用这四个词语共同组合成一段对生活的感悟文字,要合情合理,并注意题目要求。

答案示例:生命的追求,引领我们奔跑在人生的征途上。在成长中,我们渴望得到帮助,就好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然而,我们不能沉醉于生活中的阳光雨露,我们还需要接受生活中坎坎坷坷的磨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拥有阳光雨露滋养的幸福,真正感受经历风雨洗礼的欢乐。

六、作文

21.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2)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治疗。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3)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4)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你联系现实,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

南宋词测评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冲冠(gu ān ) 俘虏(l ǔ) 宫阙(qu â) 嫉妒(d ù) ....

B. 雨霁(j ì) 戍角(sh ù) 窥视(ku ī) 朦胧(l óng ) ....

C. 怆然(chu àng ) 度曲(du ó) 蓦然(m ù) 揾泪(w ân ) ....

D. 豆蔻(k òu ) 阑珊(l án ) 荠麦(j ì) 岑寂(c ãn ) ....

解析:C 项中的“度”为“d ù”,“蓦”为“m ò”。

答案: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著风和雨 著:添、加。 .

B. 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爱 ..

C. 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

D. 杜郎俊赏 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

解析:B 项中,“可怜”应为“可惜”意。

答案:B

3.(2006山东莱芜调研)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作为鱼米之乡和交通_________的湖北,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

(2)东京大学教授近日发明一种新型的化学制法,据称无需使用达菲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植物原料,就能研制出达菲仿制药物。

(3)演员们曾阅读了大量资料,潜心观察人物并刻意模仿,_________最后的表演让人信以为真。

A. 要道 必需 以致 B.要道 必须 以致

C. 要冲 必须 以至 D.要冲 必需 以至

解析:“要冲”指全国的或某一地区的重要道路汇合的地方;“要道”指重要道路。“必需”指一定得有,不可缺少,作动词;“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副词,只能作状语。“以至”有“直到”“直至”或“甚至”的意思,表示递进关系;“以致”有致使的意味,所连接的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答案:D

4.(2005四川成都模拟)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一场比赛打得真是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直到最后换上三名主力队员,这才扭转乾坤,功败垂成。 ....

B. 当代社会高度重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

C. 体制虽然变化了,但也保留了过去某些合理的做法,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革,有利于.....

在继承中创新。

D. 政府应及时开展诚信教育,加大监督力度,指导企业把目光放远,不做“一锤子”买卖。 ...

解析:功败垂成:快要成功时遭到失败。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旧瓶装新酒:用旧形式表示新内容,常含贬义。

答案:D

5.(2006重庆高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 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 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解析:B 项“缓解”与“问题”属动宾不搭配,改“问题”为“矛盾”。C 项语病较多。一是缺主语,删“由于”;二是语意不明,在“反应速度”之前加“加快、提高”等,或删“速度”,严格说来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并不清楚。D 项属句式杂糅,删去“引起”。 答案:A

6.(2006巢湖四中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 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 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

D. 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解析:A 项冒号应改为破折号,B 项末引文中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C 项“鲜明”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

文帝践阼,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

遂绝。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

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送.

龟廷尉,廷尉便当拷掠,何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

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

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

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举人钱不?”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诏书复盈母为平民。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猎法甚峻 峻:严厉。 B.廷尉便当拷掠 拷:调查。 ..

C. 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没:判刑。 D.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省:反省。 ..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其召复之⎧诚非所以息奸省讼, 缉熙治道也⎧于吾未有失乎⎪⎪∙∙∙A. ⎨ B.⎨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刘龟当死, 乃敢猎吾禁地⎧何复请告者主名⎪⎪∙∙C. ⎨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

①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②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④即还讯,各当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动 ⑥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柔宽以待人,刚任营县县令时,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闻风引退离去,他教导部下要宽容他们。那些官员都改过自新,成为了好官。

B. 高柔劝谏文帝要谨慎处理举报传播谣言的事件,否则,会让有过错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又开了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不良之风。

C. 高柔执法公平,敢于直谏,在明帝执意庇护诬告刘龟的张京时,指出廷尉的职责是公正判案,不能随意破坏法令,并再三上奏,言辞恳切。

D. 高柔明于决狱断案,在审理护军营士兵窦礼被杀一案时,他机智缜密,善于察言观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战术,终于查出窦礼被害的真相。

7. 解析:B 项,拷:刑讯。C 项,没:籍没。D 项,省:审察,引申为“过问”。

答案:A

8. 解析:乃:两句都用作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翻译为“竟”。第二句选自《石钟山记》。A 项,其:用作副词,表示婉商语气,相当于“还是”/人称代词,选自《师说》。B 项,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用来„„的”等/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选自《鸿门宴》。D 项,何:用作疑问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选自《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C

9.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写奸佞的官员自勉而成为好官;⑤写高柔审案善于察言观色;⑥写高柔敦促疑犯尽早服罪。故①⑤⑥都不能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 答案:D

10.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诬告刘龟的张京”表述不当,张京向校事告发刘龟私自进入苑囿狩猎一事,并非诬告。

答案:C

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是陈留圉人。高柔自从归顺太祖后,执法公正恰当。太祖平定袁术、袁绍时,任命高柔为营县县令。县里的人平时就听说高柔的名声,有几个奸诈的官吏,都自动引退离去。高柔教导大家说:“从前邴吉当政的时候,对曾经有罪过的官吏尚且能包容他们,更何况这些官吏在我这里并没什么过失!还是召他们回来吧。”这些官吏回来后,都能严格

要求自己,全都成为了好官吏。

魏文帝登基后,高柔被调任治书执法。当时民间多有诽谤朝廷的传言,文帝对此很痛恨,下令凡传播谣言的人就诛杀,并奖赏告发的人。高柔上奏说:“如今凡传播谣言的人就斩杀,告发的人就奖赏。这样,既使有过失的人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又将开凶残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不良之风,实在不是消除奸佞、减少诉讼的办法,也不是正大光明的治国之道。”文帝于是颁布诏令:“胆敢用不实之词诬告他人的,以他所告发人的罪名治他的罪。”自此诬告之风就断绝了。

明帝即位,封高柔为延寿亭侯。当时(禁止到天子苑囿)狩猎的法令非常严厉。宜阳典农刘龟私下在苑囿内射兔,他的功曹张京到校事处告发这件事。明帝故意隐去张京的名字,把刘龟关进监狱。高柔上表请示明帝透露告发者的名字,明帝非常生气,说:“刘龟应该处死,他竟敢在我的禁地狩猎。送他到廷尉那里,廷尉就应当拷问他,为什么还要说出告发者的名字,难道我会随便逮捕刘龟吗?”高柔说:“廷尉是天下公平执法的官,怎能因为皇上的喜怒而破坏法律呢?”高柔再三上奏,言辞深切诚恳。明帝终于醒悟,于是说出了张京的名字。高柔立即回去审讯,判刘龟、张京两人各自承担罪责。

护军营的士兵窦礼近日出营后没有回来。军营里认为他逃走了,上表要追捕他,并将他的妻子盈和儿女收做官家奴婢。盈接连到州府喊冤申诉,却没人过问。于是就到廷尉那里申诉。高柔问:“你凭什么知道你丈夫不是逃跑呢?”盈流着泪回答:“我丈夫从小没有亲人,把一个老妇当作母亲供养,侍奉十分恭谨,又很怜爱子女,抚养照看从不远离,可见他不是轻薄狡诈不顾家室的人。”高柔又问:“你丈夫与人家有没有钱财的交往呢?”盈回答说:“曾经借钱给同营的士兵焦子文,要他还钱,却没收到钱。”这时焦子文刚好因犯小罪坐牢,高柔就去见焦子文,询问他所犯的罪。言谈中,问他:“你以前有没有向人借过钱?”焦子文回答说:“我自幼孤单贫穷,从不敢向人借钱物。”高柔观察到焦子文脸色异常,就说:“你从前就借过窦礼的钱,为什么说没有呢?”子文感到惊奇,知道事情败露,应对时显得语无伦次。高柔说:“你已杀了窦礼,就该早早认罪。”子文于是叩头,全部坦白了杀窦礼的经过。明帝下诏书恢复了盈母子平民的身份。

三、诗歌鉴赏

11.(2006浙江十校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注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时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_______》;韩元吉词句“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解析:(1)联系课本中辛弃疾的词和唐代代表性诗人不难作答。

(2)联系修辞手法,体会“凝”字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

(3)其实就是分析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

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

(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12.(2006山东临淄二中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

苏 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解析:(1)联系人物和诗歌意境分析衬托手法对写景的作用。

(2)熟知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3)下片重在写音乐,但作者只是写了音乐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这是一种采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手法。

参考答案:(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3)最后三句采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3. 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句或下句,使之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似黄花瘦。

(2)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4)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音少,_______________。

(6)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2)八千里路云和月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5)弦断有谁听 (6)毕竟东流去 (7)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

牛 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

有看见过的沙漠。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由于我家族的历史与故乡走西口的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绵绵土回来!”“做什么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朴楞楞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4. 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

15. 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16. 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17. 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4.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的能力。文章第五段引出绵绵土后,写了它的细柔。

第六段可以概括出“温暖”“金黄色”,第九段说它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参考答案: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15.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把握能力。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而作者正是诞生在绵绵土上,“近乎重逢”表明了自己多年以来就向往沙漠。 参考答案:(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16.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作者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而“我”是从母体中生下来的。绵绵土是故乡的一种有代表性的事物,是故乡的象征。

参考答案:母体——绵绵土——故乡。

17.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作者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现在的孩子们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这种古老的习俗已逐渐消失。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又勾起了作者的回忆。

参考答案:(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五、语言运用

18. 请以“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果各种宣传活动中,专家们不是忙着对暖冬做锦上添花的一次次论证,而是多一点全面通俗的科学解释和善意的提醒,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也许就不会这样深,以至于对严寒失去了戒备。

对严寒失去了戒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为开头,其实就是让“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作句子主语,后面紧接着陈述。注意句间关系和成分并保持原意不变。

参考答案:对严寒失去了戒备是在专家们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忙着对暖冬做锦上添花式的一次次论证而使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记得很深的情况下产生的,专家们的行为又少了些全面、通俗的科学解释和善意的提醒。

19.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请你以“‘争当’‘北京奥运’‘志愿者’”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字之间。)

解析:广告词要紧扣“奥运”和“志愿者”字眼,可以采用祈使句、对偶句,语言应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答案示例:人人争当志愿先锋,时时传递奥运风情。

20. 请用下面提供的几个词语,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生活感悟。(注重生活的感悟,态度要积极,语言要优美,不少于50字。)

奔跑 树 沉醉 磨砺

解析: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用这四个词语共同组合成一段对生活的感悟文字,要合情合理,并注意题目要求。

答案示例:生命的追求,引领我们奔跑在人生的征途上。在成长中,我们渴望得到帮助,就好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然而,我们不能沉醉于生活中的阳光雨露,我们还需要接受生活中坎坎坷坷的磨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拥有阳光雨露滋养的幸福,真正感受经历风雨洗礼的欢乐。

六、作文

21.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2)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治疗。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3)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4)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你联系现实,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


相关文章

  • 18.唐诗与宋词
  •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①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②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③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④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①通过 ...查看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课后习题答案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内容? 答:<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 ...查看


  • 第一单元测评卷 1
  • 古代诗歌鉴赏一 姓名 班级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鼙.鼓(pí) 钗擘.(bï) 绰.约(chuï) 马嵬.(wéi) B 修葺.(qì) 联袂.(mèi) 踯.躅(zhí) 玉 ...查看


  • 一种宋词自动生成的遗传算法及其机器实现
  • 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E-mail: [email protected] Journal of Software, Vol.21, No.3, March 2010, pp.427−437 http://ww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质测评试卷(附答案)(1)
  •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汉字识辨写.(共15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酵母(xi ào jiào ) 水浒传(x ǔ h ǔ) 美差 ...查看


  • 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小结
  •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结构] - 1 - [技巧示例] 1. 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篆文书写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甲骨文书写的 五言诗.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 ) ...查看


  • 100测评网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 1.选择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3分) A .炽烈 卷帙 B .刹那 大厦 C .矢志 舐干 D ...查看


  • 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
  • 宋词三百首·柳永 <曲玉管> <雨霖铃> <蝶恋花> <采莲令> <浪淘沙> <定风波> <少年游> <戚氏> <夜半乐> < ...查看


  • 论宋词主体意象
  • 论宋词主体意象 汉师0711 0720301111 陈晓珊 词在宋代二百余年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为宋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形式.从而得到与唐诗并峙的崇高地位.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高峰,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在宋词中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找到生活得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