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谈话入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一课。月光,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宁静的、安详的、美好的,诗意的,柔柔的……   师:该怎么读呢?(生读题)   师:多美的月光啊!难怪作者在原作的最后这样深情地写道: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那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用你的眼睛去发现这轮明月。   二、欣赏明月   师:谁的眼睛发现了这轮明月?   生:(读)暑热散去了……篱笆小院。   师:那是一轮怎样的月?   生:柔和的月。   师:明月星光,篱笆小院,安详宁静的月。哪位同学还想读一读?(生读)这就是诗人的语言,很美,很有意境,很有诗意。   生:(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玉石雕像。   师:这是一轮——   生:如水的明月。   三、母爱诗情   师:就是在这轮明月下,母亲曾经搂着我,为我——   生: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说谜语。   师:这温馨的一幕,一直让作者觉得——(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生齐读)   师:就是在这最美的时辰里,母亲为我唱童谣、歌谣,讲故事,猜谜语,每一件往事都令作者难以忘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将这四件事都写得非常详细吗?   生:四件往事,我觉得唱歌谣、童谣写得详细,猜谜语、讲神话故事写得很简单。   师:虽然件件往事都难忘,但是作者在写作时精选了这四件事情,并写得有详有略,这样,文章才能主次分明。那无数个夏夜,母亲为我吟唱的无数的歌谣尤其令我难忘。   师:(出示)这是其中的两首。(指名读)   师:柔和的月色中,母亲又是怎样为儿子唱歌谣呢?文章写得很清楚,你发现了吗?   生:(读)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   师:吹面不寒杨柳风,歌声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什么感觉?   生:深情的,温柔的,慈爱的,甜甜的,轻轻的。   师:轻轻的,像小溪的流水。那是什么感觉?   生:清澈的,透明的,轻快的、活泼的、欢快的,清亮的,娓娓而来,娓娓而去。   师:多么细腻的感觉,能读读吗?(指名读)   师:小院立即飘满了——(生接读)音韵怎么会是芳香的呢?   生:母亲的歌声实在太好听了,   师:这感觉从何而来?说说看!   生:芳香一般用于花香,说母亲的歌声像花香。其实是说母亲的歌声就像花香般令人陶醉,令人沉迷,很好听。   师:在美好的感觉中,你看,芳香、音韵,这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词语却在母亲动听的歌声中、作者美好的感觉中共通了,融合了。用词随心灵随感觉就好!   师:母亲的歌声甜甜的,深情的,轻轻的,与这宁静的月夜合拍,与回忆合拍。谁来就这样为我们读读。(生读)   师:从母亲动听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母亲很勤劳。   师:从哪儿感受到?   生: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母亲晚上还在洗衣服,她很勤劳。   师:想想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白天的母亲在干什么?   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   师:已经感觉——   生:很累,很疲倦。   师:可是晚上,还要在月光下洗衣,足见母亲的勤劳。故乡的人们都是这样从白天忙到夜晚,很辛苦,很勤劳,你读读看,你觉得母亲洗衣时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的、轻快的、乐观的。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师:劳累,没有影响母亲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师:母亲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着将来有一天真能盖瓦屋、楼房,让孩子能不像自己这么辛苦。来读读第二首歌谣。   生:我觉得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劳动。飞了千里万里路,去寻找幸福,很辛苦。   师:只有在追求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   师:无论千里万里,只要与儿子在一起,娘就安心,就放心。儿行千里都在娘心里,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子女能幸福。   师:(小结)母亲月下唱月,歌月交融,不但有月,还有美丽的梧桐树、凤凰鸟,有东楼、西楼和南楼,母亲的歌声中有向往,有爱,有勤劳。(指名读,体会)   师:如此勤劳,为什么作者又说那时的日子是清苦的呢?你能用书中的原句回答吗?   生: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短短的一句话,原因便简洁明了。这句话中的“长”字用了两次,字形一样,读音相同,字义也相同吗?先看第一个“长”的意思。   生:生产、生长。   师:为什么不长五谷?这儿是什么土质?预习时,你查过资料吗?   生:我知道这儿是黄河改道后的土地。这些土地是硬硬的、板结的,土质不好,不适合生长庄稼。   师:那第二个“长”呢?歌谣也会像庄稼一样生长吗?像你们一样长高吗?   生:“长”在这里是产生、创造、孕育的意思。   师:歌谣在不断孕育、不断创造中越来越多,就像你们一样生机勃勃,生生不息,这才是“长歌谣”。“长歌谣”的“长”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生:流传、传诵。   师:母亲是跟谁学歌谣的?(外婆)现在母亲又将歌谣唱给谁听?(我)外婆唱、母亲听;母亲唱、我来听,就这样一代一代,这叫——   生:世代相传。   师:于是歌谣越积越多,再加上不断孕育创作新的歌谣,这家乡的歌谣便生生不息,这就是“长歌谣”。同样的“长”,却有不同的意蕴。   生:我还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这儿体会到,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是母亲河。被黄河水哺育的人们聪明智慧,黄河也是他们创作诗歌的源泉。   师:你想得很远,很有文化。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熏陶着两岸的人们,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歌唱,这歌声像细细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出示:母亲……豁然开朗,指名读)   师:豁然开朗的是歌声中那故乡的爱、生活的爱、还有浓浓的母爱。(板书:爱)   师:伴着月光,母亲还给我唱了许多童谣,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伴着月光,母亲还将什么给了我呢?这些童谣有什么特点呢?   生:童谣将幽默风趣给了我。   师:哪里有趣幽默了,你似乎看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   生:急得老鼠啃锅沿。小猫流口水,老鼠团团转,锅沿被啃得吱吱响。   师:你看,就像他这样边读边想象,你会越读越有趣。试试看!(生读)   生:抱个狸猫来哄你。我们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抱猫哄老鼠,还不得吓死老鼠。(全场哄笑)   生:老师,花狗伸着花舌头。花狗怎么会有花舌头呢?   师:(询问别的同学)你看过花狗的花舌头吗?(生摇头)你看过吗?(生摇头)可是生活中没有,童谣中就是有花狗长着花舌头。有趣吗?(学生笑)   师:童谣的特点绝不仅仅只有这些,你再读读看。   生:押韵、好听。   师:光说不练可不行,我们读读看。你可以打节拍、轻敲桌面,还可以手舞足蹈地读。(生练习)   师:幽默风趣,音韵和谐。这些童谣让你们浮想联翩,也让童年的孙友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童话的王国,诗歌的王国。   师:(出示:是母亲……)同学们,当你读着这段文字时,你读出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   生:感激、怀念。   师:同学们,当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合上书本,久久留在老师心里的,是那片夏夜朦胧柔和的月光,月光下依偎着的母子。现在,你们也读完了这篇课文,它留在你心里的是什么呢?你记住了那个夏夜的什么呢?   生:我觉得月光下的母亲很美,歌声很动听。   生:我觉得作者很幸福。   生:我觉得童谣很有趣。   师:确有所获,看来你也受到了风趣、音韵的启蒙。带着感觉,回味课文,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取名为“月光启蒙”了吗?   生:因为这是月光下的启蒙。   生:月光让启蒙充满了诗意。   生:作者感激月光下母亲对他的启蒙。   生:月光让他时时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在月下对他的启蒙。   生:母爱如月光一般诗意、美好!   师:千言万语其实就是一句话:月光启蒙就是爱的启蒙。多年前那无数个美妙的夏夜,那夏夜月下母亲温情的启蒙,为我种下了诗歌的种子,给了我诗意的情怀,让我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四、拓展阅读   师:往事如歌,回忆母亲,千言万语最后都被诗人凝结成了一组感人的文章“母爱三部曲”。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篇《月光母亲》。还有另外两篇是《迎接母亲》和《母爱似水》,我将把它放在班级的网页上,建议同学们都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常常给母亲一个紧紧的拥抱,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评析】从贾卉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教学中看出:她有着文化的敏感。课堂上师生共同吟诵,共同享受美妙的童谣、歌谣,基于这个传统的特殊文学形式而负载的民族文化在课堂上交流着、传递着。这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语言之美,诗性之美。贾老师的教学语言如诗一样,就像她在课上概括的月色般:轻轻的、柔柔的、美美的。她不断把课文音韵之美、意蕴之美传导给学生,如不同风格的歌谣不同的吟唱,节奏、韵味、情趣都各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2.意境之美,情意之美。贾老师在课堂上扣准“芳香的音韵”这个细节,引领学生悠游在课文情景中,融通在奇妙的感觉中。恬淡、清新、意向融通,那芳香的音韵,那奇幻的感觉消融在孩子们心中,那人生的纯净美好和母性的爱萦绕心头。真情似水,深情似水,柔情似水,亲情似水,和美温馨的画面如水一样淡雅、透明,轻轻荡漾。   3.结构之美,教学之美。这篇散文,形散神聚,教师在运作时,将文体结构和教学结构环环相扣,举重若轻。用月色串连教路,用亲情营造氛围,关注详略写法,一个“芳香”的通感解读,一个“长”字的精妙剖析,吟歌谣、谈感悟……整个教学过程舒缓、流畅、自然、丝丝入扣,充分彰显着课堂教学的结构之美。   4.文化之美,哲思之美。贾老师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文本,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获得生命成长。如本课教学链接了黄河故道的风土人情,链接了孩子们唱歌谣的幸福喜悦……从歌谣、童谣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和劳动人民纯朴勤劳的特质。贾老师正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文化智慧地与语文生活相处,也智慧地阐释着智慧课堂的理念。   (作者单位: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南京市汉口路小学)

  一、谈话入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一课。月光,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宁静的、安详的、美好的,诗意的,柔柔的……   师:该怎么读呢?(生读题)   师:多美的月光啊!难怪作者在原作的最后这样深情地写道: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那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用你的眼睛去发现这轮明月。   二、欣赏明月   师:谁的眼睛发现了这轮明月?   生:(读)暑热散去了……篱笆小院。   师:那是一轮怎样的月?   生:柔和的月。   师:明月星光,篱笆小院,安详宁静的月。哪位同学还想读一读?(生读)这就是诗人的语言,很美,很有意境,很有诗意。   生:(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玉石雕像。   师:这是一轮——   生:如水的明月。   三、母爱诗情   师:就是在这轮明月下,母亲曾经搂着我,为我——   生: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说谜语。   师:这温馨的一幕,一直让作者觉得——(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生齐读)   师:就是在这最美的时辰里,母亲为我唱童谣、歌谣,讲故事,猜谜语,每一件往事都令作者难以忘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将这四件事都写得非常详细吗?   生:四件往事,我觉得唱歌谣、童谣写得详细,猜谜语、讲神话故事写得很简单。   师:虽然件件往事都难忘,但是作者在写作时精选了这四件事情,并写得有详有略,这样,文章才能主次分明。那无数个夏夜,母亲为我吟唱的无数的歌谣尤其令我难忘。   师:(出示)这是其中的两首。(指名读)   师:柔和的月色中,母亲又是怎样为儿子唱歌谣呢?文章写得很清楚,你发现了吗?   生:(读)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   师:吹面不寒杨柳风,歌声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什么感觉?   生:深情的,温柔的,慈爱的,甜甜的,轻轻的。   师:轻轻的,像小溪的流水。那是什么感觉?   生:清澈的,透明的,轻快的、活泼的、欢快的,清亮的,娓娓而来,娓娓而去。   师:多么细腻的感觉,能读读吗?(指名读)   师:小院立即飘满了——(生接读)音韵怎么会是芳香的呢?   生:母亲的歌声实在太好听了,   师:这感觉从何而来?说说看!   生:芳香一般用于花香,说母亲的歌声像花香。其实是说母亲的歌声就像花香般令人陶醉,令人沉迷,很好听。   师:在美好的感觉中,你看,芳香、音韵,这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词语却在母亲动听的歌声中、作者美好的感觉中共通了,融合了。用词随心灵随感觉就好!   师:母亲的歌声甜甜的,深情的,轻轻的,与这宁静的月夜合拍,与回忆合拍。谁来就这样为我们读读。(生读)   师:从母亲动听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母亲很勤劳。   师:从哪儿感受到?   生: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母亲晚上还在洗衣服,她很勤劳。   师:想想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白天的母亲在干什么?   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   师:已经感觉——   生:很累,很疲倦。   师:可是晚上,还要在月光下洗衣,足见母亲的勤劳。故乡的人们都是这样从白天忙到夜晚,很辛苦,很勤劳,你读读看,你觉得母亲洗衣时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的、轻快的、乐观的。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师:劳累,没有影响母亲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师:母亲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着将来有一天真能盖瓦屋、楼房,让孩子能不像自己这么辛苦。来读读第二首歌谣。   生:我觉得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劳动。飞了千里万里路,去寻找幸福,很辛苦。   师:只有在追求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   师:无论千里万里,只要与儿子在一起,娘就安心,就放心。儿行千里都在娘心里,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子女能幸福。   师:(小结)母亲月下唱月,歌月交融,不但有月,还有美丽的梧桐树、凤凰鸟,有东楼、西楼和南楼,母亲的歌声中有向往,有爱,有勤劳。(指名读,体会)   师:如此勤劳,为什么作者又说那时的日子是清苦的呢?你能用书中的原句回答吗?   生: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短短的一句话,原因便简洁明了。这句话中的“长”字用了两次,字形一样,读音相同,字义也相同吗?先看第一个“长”的意思。   生:生产、生长。   师:为什么不长五谷?这儿是什么土质?预习时,你查过资料吗?   生:我知道这儿是黄河改道后的土地。这些土地是硬硬的、板结的,土质不好,不适合生长庄稼。   师:那第二个“长”呢?歌谣也会像庄稼一样生长吗?像你们一样长高吗?   生:“长”在这里是产生、创造、孕育的意思。   师:歌谣在不断孕育、不断创造中越来越多,就像你们一样生机勃勃,生生不息,这才是“长歌谣”。“长歌谣”的“长”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生:流传、传诵。   师:母亲是跟谁学歌谣的?(外婆)现在母亲又将歌谣唱给谁听?(我)外婆唱、母亲听;母亲唱、我来听,就这样一代一代,这叫——   生:世代相传。   师:于是歌谣越积越多,再加上不断孕育创作新的歌谣,这家乡的歌谣便生生不息,这就是“长歌谣”。同样的“长”,却有不同的意蕴。   生:我还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这儿体会到,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是母亲河。被黄河水哺育的人们聪明智慧,黄河也是他们创作诗歌的源泉。   师:你想得很远,很有文化。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熏陶着两岸的人们,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歌唱,这歌声像细细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出示:母亲……豁然开朗,指名读)   师:豁然开朗的是歌声中那故乡的爱、生活的爱、还有浓浓的母爱。(板书:爱)   师:伴着月光,母亲还给我唱了许多童谣,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伴着月光,母亲还将什么给了我呢?这些童谣有什么特点呢?   生:童谣将幽默风趣给了我。   师:哪里有趣幽默了,你似乎看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   生:急得老鼠啃锅沿。小猫流口水,老鼠团团转,锅沿被啃得吱吱响。   师:你看,就像他这样边读边想象,你会越读越有趣。试试看!(生读)   生:抱个狸猫来哄你。我们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抱猫哄老鼠,还不得吓死老鼠。(全场哄笑)   生:老师,花狗伸着花舌头。花狗怎么会有花舌头呢?   师:(询问别的同学)你看过花狗的花舌头吗?(生摇头)你看过吗?(生摇头)可是生活中没有,童谣中就是有花狗长着花舌头。有趣吗?(学生笑)   师:童谣的特点绝不仅仅只有这些,你再读读看。   生:押韵、好听。   师:光说不练可不行,我们读读看。你可以打节拍、轻敲桌面,还可以手舞足蹈地读。(生练习)   师:幽默风趣,音韵和谐。这些童谣让你们浮想联翩,也让童年的孙友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童话的王国,诗歌的王国。   师:(出示:是母亲……)同学们,当你读着这段文字时,你读出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   生:感激、怀念。   师:同学们,当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合上书本,久久留在老师心里的,是那片夏夜朦胧柔和的月光,月光下依偎着的母子。现在,你们也读完了这篇课文,它留在你心里的是什么呢?你记住了那个夏夜的什么呢?   生:我觉得月光下的母亲很美,歌声很动听。   生:我觉得作者很幸福。   生:我觉得童谣很有趣。   师:确有所获,看来你也受到了风趣、音韵的启蒙。带着感觉,回味课文,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取名为“月光启蒙”了吗?   生:因为这是月光下的启蒙。   生:月光让启蒙充满了诗意。   生:作者感激月光下母亲对他的启蒙。   生:月光让他时时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在月下对他的启蒙。   生:母爱如月光一般诗意、美好!   师:千言万语其实就是一句话:月光启蒙就是爱的启蒙。多年前那无数个美妙的夏夜,那夏夜月下母亲温情的启蒙,为我种下了诗歌的种子,给了我诗意的情怀,让我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四、拓展阅读   师:往事如歌,回忆母亲,千言万语最后都被诗人凝结成了一组感人的文章“母爱三部曲”。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篇《月光母亲》。还有另外两篇是《迎接母亲》和《母爱似水》,我将把它放在班级的网页上,建议同学们都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常常给母亲一个紧紧的拥抱,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评析】从贾卉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教学中看出:她有着文化的敏感。课堂上师生共同吟诵,共同享受美妙的童谣、歌谣,基于这个传统的特殊文学形式而负载的民族文化在课堂上交流着、传递着。这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语言之美,诗性之美。贾老师的教学语言如诗一样,就像她在课上概括的月色般:轻轻的、柔柔的、美美的。她不断把课文音韵之美、意蕴之美传导给学生,如不同风格的歌谣不同的吟唱,节奏、韵味、情趣都各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2.意境之美,情意之美。贾老师在课堂上扣准“芳香的音韵”这个细节,引领学生悠游在课文情景中,融通在奇妙的感觉中。恬淡、清新、意向融通,那芳香的音韵,那奇幻的感觉消融在孩子们心中,那人生的纯净美好和母性的爱萦绕心头。真情似水,深情似水,柔情似水,亲情似水,和美温馨的画面如水一样淡雅、透明,轻轻荡漾。   3.结构之美,教学之美。这篇散文,形散神聚,教师在运作时,将文体结构和教学结构环环相扣,举重若轻。用月色串连教路,用亲情营造氛围,关注详略写法,一个“芳香”的通感解读,一个“长”字的精妙剖析,吟歌谣、谈感悟……整个教学过程舒缓、流畅、自然、丝丝入扣,充分彰显着课堂教学的结构之美。   4.文化之美,哲思之美。贾老师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文本,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获得生命成长。如本课教学链接了黄河故道的风土人情,链接了孩子们唱歌谣的幸福喜悦……从歌谣、童谣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和劳动人民纯朴勤劳的特质。贾老师正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文化智慧地与语文生活相处,也智慧地阐释着智慧课堂的理念。   (作者单位: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南京市汉口路小学)


相关文章

  •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_木兰诗_教学设计_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I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鸡西市教育学院 执教教师指导教师 一!教学设计 张霁虹黑龙江省教 ...查看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一稿)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 ...查看


  • [可贵的沉默(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 < 可贵的沉默( 一 )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 课时 > 口 执教 : 南宁市横 县云表镇 中心学校 口 评析 : 宁市教 育科 学研 究所 南 韦莉莉 卢耀珍 学 习 目标 : 就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 课题 : 可 ...查看


  •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水调歌头>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词人借咏 ...查看


  • [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 执教者:东方红小学 陈立萍 评析:小教部主任--赵忠友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2分钟)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觉得秋天的哪些景物最美?(伺生答案,相 机导入) 导入:同学们说的这些景物真是美不胜收,这节课就让我 ...查看


  • [二泉映月]课堂实录部分评析
  • 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乐曲,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 生:阿炳 师: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阿炳. 学生介绍,教师评价和补充.(从交流中看出师生课前作了大量的收集工作) 师:阿炳是一位苦难艺人,是一位民间艺 ...查看


  • 福建省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小学语文
  • 2014年教师晋升考试 小学语文 试卷 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 1. (8分) 蔡同学藏在箱子里的200元钱不翼而飞.班主任黄老师调查后,在班上说:"我相信这位同学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改正错误,想个法 ...查看


  • [月光启蒙]说课稿
  • <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 ...查看


  •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教学实录与评析
  • 勘案例分析 新课程学习NEW COURSES'STUDY 联辱生话 了锯生产 刘建东 (浙江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感叠高科技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教学实录与评析 摘要: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