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时

1.东北地区位于下列哪个地区的中心

A.东亚 B.东北亚 C.北亚 D.中亚 2.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一般是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一年三熟

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A.上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4.与东北地区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A.韩国、俄罗斯 B.日本、蒙古 C.日本、俄罗斯 D.韩国、日本 5.东北地区所处的气候区是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地区 ③半干旱地区④干旱地区 ⑤季风气候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B.东北地区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海拔较高 C.限制东北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气象因素是热量

D.东北地区的气候要素中,水热配合不佳 7.东北地区地跨的温度带是

A.暖温、中温、寒带 B.亚热、暖湿、中温带 C.暖温、亚寒、寒带 D.暖温、中温、寒温带

8.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土壤 B.植被 C.地形 D.气候

9.下列地区中,有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淮海地区 C.江南丘陵地区 D.东北地区

10.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水源条件

11.东北地区与青藏高原区在交通建设中共同面临

的问题是 A.河网密布 B.地形起伏大

C.占用耕地 D.冻土广布

12.下列土壤中,属于耕作土壤的是

A.黑土 B.黑钙土 C.黑垆土 D.棕壤 13.我国宜农荒地较多的省区是

A.海南 B.山东 C.黑龙江 D.江苏

14.三江平原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场经营模式分

别是

A.均为家庭为单位的农场 B.均为国营农场

C.家庭农场、国营农场

D.国营农场、家庭(私人)农场

15.嫩江和松花江汇合处的河流水位相对其它段更

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A.该处气候温和,降水全年均匀 B.一年有两次汛期 C.湿地影响

D.工农业用水少

16.江苏盐城与东北三江平原都是丹顶鹤的栖息

地,原因是

A.降水丰沛,气候温和 B.植被覆盖良好

C.有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环境 D.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17.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

①黑土冲刷 ②使用化肥 ③耕作管理不善④不合理排灌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8.有关我国东北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是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C.光热丰富,作物一年二熟 D.分布着全国最大林区

19.东北地区的各工业部门中,相应发展速度较快

的是 A.钢铁 B.石油 C.化工 D.农机制造 2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读图4—2—1,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山脉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字母所代表的平原及代表性土壤和作物分别是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所知东北区的地形结构特征是

(4)数字代表的邻国分别是

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

(5)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停止开垦北大荒沼泽地的决定,旨在保护____________。

22.读“东北地区图”(图4—2—2)回答:

(1)煤矿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T.______。

(2)居民点名称:E______。

(3)水电站名称:F______;G______;H______。

(4)山脉名称: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5)河流名称:⑥______。

(6)油田名称:⑦______、⑨______。

(7)东北区是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下列城市的骨干工业部门是:哈尔滨的_______;长春的_____;沈阳的_______;鞍山的_____;大连的_________。

第二课时

1.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有

A.农业生产历史长短 B.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C.由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 D.热量条件

2.东北地区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包括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B.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C.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D.北部、中部、南部区

3.下列著名的畜牧优良品种中,属东北地区的是

A.牦牛 B.宁夏滩羊 C.细毛羊 D.三河牛、三河马 4.东北红牛生产基地应属于

A.耕作农业区 B.林业和特产区

C.畜牧业区 D.三江平原区

5.下列农作物的分布,明显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

A.小麦 B.大豆 C.水稻 D.玉米 6.以柞蚕生产而闻名全国的是

A.长江三角洲太湖沿岸区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东北辽东丘陵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分布区 B.东北地区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区 C.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调出区 D.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流量最大 读“东北区略图”(图4-2-3)回答8~13题。

8.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所致 C.微生物活动微弱 D.桔杆还田 9.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a B.b C.c D.d

10.a平原宜农荒地的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措施

A.引水灌溉 B.排水减湿 C.发展水田 D.土体脱盐 11.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2.b区最重要的矿产是

A.煤 B.铁 C.石油 D.稀土 13.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东北商品粮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甜菜、亚麻等,据所学知识回答14~17题:

14.东北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大豆 B.甜菜、大豆 C.甜菜、小麦 D.玉米、高粱

15.甜菜是东北发展最快的工业原料作物,甜菜加

工厂应布局在 A.接近市场 B.原料产地 C.燃料产地 D.临海地带

16.玉米、谷子、高粱是东北地区三大杂粮作物,

其中最为集中的“玉米带”分布在东北的 A.松辽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南 D.内蒙古东部

17.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调节气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A.黑土地 B.黄土地 C.沼泽 D.红壤

18.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

19.关于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作物分布的叙

述,合理的是

A.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产品商品率南高北低 B.三江平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 C.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作物是玉米,其次是大豆

D.玉米、大豆是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20.关于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

A.水稻分布在中部的松辽平原

B.小麦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C.玉米、谷子、高梁三大杂粮作物多分布于河谷盆地

D.水稻和小麦两大细粮作物多分布在山间河

谷盆地和大型灌区

21.读“东北区略图”(图4-2-4),回答:

(1)填注主要山脉:A_____,B_____,C______。

(2)填注主要平原:D_____,E_______,F______。

(3)E区以北至B山脉,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E区及以南为________作物主要分布区;F区若以灌区为主,则主生产_____作物;D区主要生产______、_______两大粮食作物。

(4)思考D区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

22.读国4-2-5,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山脉。 (2)图中B为著名火山地貌,名称是______

(3)最大河港①是市___________。

(4)G油田是_____________ (5)D煤矿是_____________ (6)E省内有我国著名的重工业中心城市,②为______市;③为_____市;④为_______市。 23.图4-2-6所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性农业基地,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

(1)分析三地进行粮食生产共同的自然条件优势。

(2)列表比较A、B两地在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上的差异。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

图4-2-7,完成l~4题。

1.甲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3.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自然带 D.非地带性

4.甲地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玉米和高粱 D.谷子和亚麻 5.挖掘森林工业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

A.加快森林资源的采伐 B.大力封山育林

C.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D.大力发展木材运输业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权威人士认为它和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覆盖率减少有关。据此回答6~7题: 6.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

中属于生态效益并与上述材料有关的是 A.造纸 B.净化空气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 7.造成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破坏表现的是

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 B.森林覆盖率上升,木材蓄积量增大 C.以皆伐为主,森林覆盖率下降 D.以轮伐为主,科学合理

针对东北森林资源严重破坏情况,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同时林业生产从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

并重的方针。据此回答8~10题。

8.下列措施属于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是

A.边角余材作燃料

B.生产大量的一次性木筷 C.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D.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9.我国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B.“三北”防护林体系 C.太行山绿化工程

D.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10.下列活动,能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是

A.营造人工林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D.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永不采伐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阅读以上材料,回答工11~14题。 1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12.导致湿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煤、石油、排放CO2

B.气候变干、盐渍化土壤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往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13.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主要原

A.保持湿地上的森林资源 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我国粮食富足,不需要再生产粮食 D.加人WTO,我国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14.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的是

A.辽河平原 B.三江平原 C.松嫩平原 D.太湖平原 15.东北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A.增产粮食 B.保护环境 C.提高经济效益 D.实现机械化

16.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东北的农产

品中,粮食作物受冲击较大的是

①大豆 ②玉米 ③小麦 ④高粱 ⑤甜莱⑥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三江平原的稻-食用菌-鱼-貉农业生产模式

与下列哪种农业模式相似 A.杨凌农业模式

B.美国的商品农业模式 C.南方低山丘陵立体农业 D.基塘农业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一诗

句,最有可能描绘的是 A.黄土高原 B.青藏地区的牧场 C.阿拉善高原 D.呼伦贝尔牧场 19.下列能减轻当地生态负担的是

A.加大牛羊的喂养头数 B.因人口众多,开垦荒地

C.内蒙古草原对犊牛、羔羊的易地育肥 D.大量占用耕地

20.东北林业基地大搞林蛙的加工,并开发了多种

林蛙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林蛙的养殖和加工将导致森林害虫肆虐 B.林蛙含有大量的有用物质,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还会减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

C.林蛙加工这一举措在东北各个地区均可实施

D.林蛙油的提取属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流程 21.图4-2-8和图4-2-9是吉林省改造西部沙

漠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4-2-8和图4-2-9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空框内,使系统

成立(每字母填一次) A.增加粮食产量 B.喂养牛羊

C.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 D.提高经济效益 E.粪肥

(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____

_气团控制时的________等灾害。

(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 22.(对台、港、澳招生高考题)读某地地形剖面

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图4-2-10,回答。

(1)C能源基地是___________ (2)表示B城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图为(将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一幅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3)图示地区积温数值范围有__~__℃,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等。

(4)积温值A地高于E地的原因是

(5)E、B两地相比,前者距海较远,但其降水量却较后者多约3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半部工业分布图”

(图4-2-11),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两地冶金、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是我国工业基地_____;④是美国南部工业中心______。它们的出现反

映了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____________

(3)图中A农业带是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B是我国商品粮基地_____,它在土地资源上具有_____________优势。

(5)甲图中自西向东对应的地形是____

__、______、_______,其农业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农业类型的更替主要由__________方面自然因素影响。乙图中自苏必利尔湖畔向南对应的农业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北部三个即可),这种农业带的更替主要由______方面的自然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B 2.C 3.D 4.D 5.C 6.C 7.D 8.D 9.D 10.B 11.D 12.C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D 20.B 21.(1)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 黑土和沼泽土 小麦 松嫩平原 黑土和黑钙土 玉米 辽河平原 褐土 水稻

(3)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4)朝鲜 俄罗斯 俄罗斯 蒙古 (5)湿地生态系统 22.(1)阜新 抚顺 鹤岗 鸡西

(2)漠河

(3)长白山 镜泊湖

(4)小兴安岭 长白山 千山 (5)鸭绿江 (6)大庆 辽河

(7)机电 汽车 机械 钢铁 化工和船舶

(6)沈阳 大连 鞍山 23.(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河流中下游地

区;水源充足。

(2)A.一年一熟 小麦 水稻 大豆 甜菜B.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 甘蔗

第三课时

1.B 2.C 3.B 4.B 5.C 6.C 7.C 8.C 9.B 10.B 11.A 12.D 13.B 14.B 15.C 16.B 17.D 18.D 19.C 20.B 21(1)(自左→右;自上→下)C E A B D

(2)极地大陆 风沙 暴风雪

(3)木材加工 造纸 畜产品加工 食品加工 22.(1)大庆 (2)D

(3)1600~2800℃ 春小麦 甜菜(玉米、大豆)

(4)A地为河谷(或盆地)地势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较E远

(5)B、E两地水汽均来自东部海洋,E处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23.(1)近原料、燃料产区

(2)大庆 休斯敦 在新的原料、燃料地出现新兴工业中心 (3)乳畜带 市场

(4)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

(5)高原 山地 平原 畜牧业 林业及特产加工 耕作业 水分条件 小麦带 玉米带 小麦带 热量

第二课时

1.C 2.C 3.D 4.C 5.D 6.D 7.C 8.A 9.A 10.B 11.D 12.C 13.B 14.B 15.B 16.A 17.C.18A 19.B 20.B 21.(1)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春小麦 玉米 水稻 小麦 水稻

(4)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大型农机耕作;地广人稀,开发历史短;粮食商品率高 22.(1)长白山(2)五大连池(3)哈尔滨

(4)大庆油田(5)鹤岗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时

1.东北地区位于下列哪个地区的中心

A.东亚 B.东北亚 C.北亚 D.中亚 2.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一般是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一年三熟

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A.上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4.与东北地区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A.韩国、俄罗斯 B.日本、蒙古 C.日本、俄罗斯 D.韩国、日本 5.东北地区所处的气候区是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地区 ③半干旱地区④干旱地区 ⑤季风气候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B.东北地区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海拔较高 C.限制东北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气象因素是热量

D.东北地区的气候要素中,水热配合不佳 7.东北地区地跨的温度带是

A.暖温、中温、寒带 B.亚热、暖湿、中温带 C.暖温、亚寒、寒带 D.暖温、中温、寒温带

8.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土壤 B.植被 C.地形 D.气候

9.下列地区中,有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淮海地区 C.江南丘陵地区 D.东北地区

10.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水源条件

11.东北地区与青藏高原区在交通建设中共同面临

的问题是 A.河网密布 B.地形起伏大

C.占用耕地 D.冻土广布

12.下列土壤中,属于耕作土壤的是

A.黑土 B.黑钙土 C.黑垆土 D.棕壤 13.我国宜农荒地较多的省区是

A.海南 B.山东 C.黑龙江 D.江苏

14.三江平原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场经营模式分

别是

A.均为家庭为单位的农场 B.均为国营农场

C.家庭农场、国营农场

D.国营农场、家庭(私人)农场

15.嫩江和松花江汇合处的河流水位相对其它段更

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A.该处气候温和,降水全年均匀 B.一年有两次汛期 C.湿地影响

D.工农业用水少

16.江苏盐城与东北三江平原都是丹顶鹤的栖息

地,原因是

A.降水丰沛,气候温和 B.植被覆盖良好

C.有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环境 D.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17.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

①黑土冲刷 ②使用化肥 ③耕作管理不善④不合理排灌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8.有关我国东北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是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C.光热丰富,作物一年二熟 D.分布着全国最大林区

19.东北地区的各工业部门中,相应发展速度较快

的是 A.钢铁 B.石油 C.化工 D.农机制造 2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读图4—2—1,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山脉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字母所代表的平原及代表性土壤和作物分别是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所知东北区的地形结构特征是

(4)数字代表的邻国分别是

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

(5)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停止开垦北大荒沼泽地的决定,旨在保护____________。

22.读“东北地区图”(图4—2—2)回答:

(1)煤矿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T.______。

(2)居民点名称:E______。

(3)水电站名称:F______;G______;H______。

(4)山脉名称: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5)河流名称:⑥______。

(6)油田名称:⑦______、⑨______。

(7)东北区是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下列城市的骨干工业部门是:哈尔滨的_______;长春的_____;沈阳的_______;鞍山的_____;大连的_________。

第二课时

1.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有

A.农业生产历史长短 B.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C.由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 D.热量条件

2.东北地区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包括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B.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C.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D.北部、中部、南部区

3.下列著名的畜牧优良品种中,属东北地区的是

A.牦牛 B.宁夏滩羊 C.细毛羊 D.三河牛、三河马 4.东北红牛生产基地应属于

A.耕作农业区 B.林业和特产区

C.畜牧业区 D.三江平原区

5.下列农作物的分布,明显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

A.小麦 B.大豆 C.水稻 D.玉米 6.以柞蚕生产而闻名全国的是

A.长江三角洲太湖沿岸区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东北辽东丘陵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分布区 B.东北地区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区 C.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调出区 D.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流量最大 读“东北区略图”(图4-2-3)回答8~13题。

8.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所致 C.微生物活动微弱 D.桔杆还田 9.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a B.b C.c D.d

10.a平原宜农荒地的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措施

A.引水灌溉 B.排水减湿 C.发展水田 D.土体脱盐 11.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2.b区最重要的矿产是

A.煤 B.铁 C.石油 D.稀土 13.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东北商品粮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甜菜、亚麻等,据所学知识回答14~17题:

14.东北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大豆 B.甜菜、大豆 C.甜菜、小麦 D.玉米、高粱

15.甜菜是东北发展最快的工业原料作物,甜菜加

工厂应布局在 A.接近市场 B.原料产地 C.燃料产地 D.临海地带

16.玉米、谷子、高粱是东北地区三大杂粮作物,

其中最为集中的“玉米带”分布在东北的 A.松辽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南 D.内蒙古东部

17.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调节气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A.黑土地 B.黄土地 C.沼泽 D.红壤

18.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

19.关于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作物分布的叙

述,合理的是

A.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产品商品率南高北低 B.三江平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 C.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作物是玉米,其次是大豆

D.玉米、大豆是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20.关于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

A.水稻分布在中部的松辽平原

B.小麦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C.玉米、谷子、高梁三大杂粮作物多分布于河谷盆地

D.水稻和小麦两大细粮作物多分布在山间河

谷盆地和大型灌区

21.读“东北区略图”(图4-2-4),回答:

(1)填注主要山脉:A_____,B_____,C______。

(2)填注主要平原:D_____,E_______,F______。

(3)E区以北至B山脉,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E区及以南为________作物主要分布区;F区若以灌区为主,则主生产_____作物;D区主要生产______、_______两大粮食作物。

(4)思考D区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

22.读国4-2-5,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山脉。 (2)图中B为著名火山地貌,名称是______

(3)最大河港①是市___________。

(4)G油田是_____________ (5)D煤矿是_____________ (6)E省内有我国著名的重工业中心城市,②为______市;③为_____市;④为_______市。 23.图4-2-6所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性农业基地,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

(1)分析三地进行粮食生产共同的自然条件优势。

(2)列表比较A、B两地在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上的差异。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

图4-2-7,完成l~4题。

1.甲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3.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自然带 D.非地带性

4.甲地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玉米和高粱 D.谷子和亚麻 5.挖掘森林工业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

A.加快森林资源的采伐 B.大力封山育林

C.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D.大力发展木材运输业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权威人士认为它和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覆盖率减少有关。据此回答6~7题: 6.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

中属于生态效益并与上述材料有关的是 A.造纸 B.净化空气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 7.造成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破坏表现的是

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 B.森林覆盖率上升,木材蓄积量增大 C.以皆伐为主,森林覆盖率下降 D.以轮伐为主,科学合理

针对东北森林资源严重破坏情况,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同时林业生产从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

并重的方针。据此回答8~10题。

8.下列措施属于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是

A.边角余材作燃料

B.生产大量的一次性木筷 C.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D.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9.我国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B.“三北”防护林体系 C.太行山绿化工程

D.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10.下列活动,能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是

A.营造人工林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D.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永不采伐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阅读以上材料,回答工11~14题。 1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12.导致湿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煤、石油、排放CO2

B.气候变干、盐渍化土壤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往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13.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主要原

A.保持湿地上的森林资源 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我国粮食富足,不需要再生产粮食 D.加人WTO,我国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14.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的是

A.辽河平原 B.三江平原 C.松嫩平原 D.太湖平原 15.东北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A.增产粮食 B.保护环境 C.提高经济效益 D.实现机械化

16.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东北的农产

品中,粮食作物受冲击较大的是

①大豆 ②玉米 ③小麦 ④高粱 ⑤甜莱⑥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三江平原的稻-食用菌-鱼-貉农业生产模式

与下列哪种农业模式相似 A.杨凌农业模式

B.美国的商品农业模式 C.南方低山丘陵立体农业 D.基塘农业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一诗

句,最有可能描绘的是 A.黄土高原 B.青藏地区的牧场 C.阿拉善高原 D.呼伦贝尔牧场 19.下列能减轻当地生态负担的是

A.加大牛羊的喂养头数 B.因人口众多,开垦荒地

C.内蒙古草原对犊牛、羔羊的易地育肥 D.大量占用耕地

20.东北林业基地大搞林蛙的加工,并开发了多种

林蛙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林蛙的养殖和加工将导致森林害虫肆虐 B.林蛙含有大量的有用物质,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还会减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

C.林蛙加工这一举措在东北各个地区均可实施

D.林蛙油的提取属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流程 21.图4-2-8和图4-2-9是吉林省改造西部沙

漠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4-2-8和图4-2-9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空框内,使系统

成立(每字母填一次) A.增加粮食产量 B.喂养牛羊

C.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 D.提高经济效益 E.粪肥

(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____

_气团控制时的________等灾害。

(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 22.(对台、港、澳招生高考题)读某地地形剖面

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图4-2-10,回答。

(1)C能源基地是___________ (2)表示B城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图为(将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一幅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3)图示地区积温数值范围有__~__℃,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等。

(4)积温值A地高于E地的原因是

(5)E、B两地相比,前者距海较远,但其降水量却较后者多约3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半部工业分布图”

(图4-2-11),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两地冶金、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是我国工业基地_____;④是美国南部工业中心______。它们的出现反

映了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____________

(3)图中A农业带是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B是我国商品粮基地_____,它在土地资源上具有_____________优势。

(5)甲图中自西向东对应的地形是____

__、______、_______,其农业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农业类型的更替主要由__________方面自然因素影响。乙图中自苏必利尔湖畔向南对应的农业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北部三个即可),这种农业带的更替主要由______方面的自然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B 2.C 3.D 4.D 5.C 6.C 7.D 8.D 9.D 10.B 11.D 12.C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D 20.B 21.(1)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 黑土和沼泽土 小麦 松嫩平原 黑土和黑钙土 玉米 辽河平原 褐土 水稻

(3)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4)朝鲜 俄罗斯 俄罗斯 蒙古 (5)湿地生态系统 22.(1)阜新 抚顺 鹤岗 鸡西

(2)漠河

(3)长白山 镜泊湖

(4)小兴安岭 长白山 千山 (5)鸭绿江 (6)大庆 辽河

(7)机电 汽车 机械 钢铁 化工和船舶

(6)沈阳 大连 鞍山 23.(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河流中下游地

区;水源充足。

(2)A.一年一熟 小麦 水稻 大豆 甜菜B.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 甘蔗

第三课时

1.B 2.C 3.B 4.B 5.C 6.C 7.C 8.C 9.B 10.B 11.A 12.D 13.B 14.B 15.C 16.B 17.D 18.D 19.C 20.B 21(1)(自左→右;自上→下)C E A B D

(2)极地大陆 风沙 暴风雪

(3)木材加工 造纸 畜产品加工 食品加工 22.(1)大庆 (2)D

(3)1600~2800℃ 春小麦 甜菜(玉米、大豆)

(4)A地为河谷(或盆地)地势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较E远

(5)B、E两地水汽均来自东部海洋,E处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23.(1)近原料、燃料产区

(2)大庆 休斯敦 在新的原料、燃料地出现新兴工业中心 (3)乳畜带 市场

(4)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

(5)高原 山地 平原 畜牧业 林业及特产加工 耕作业 水分条件 小麦带 玉米带 小麦带 热量

第二课时

1.C 2.C 3.D 4.C 5.D 6.D 7.C 8.A 9.A 10.B 11.D 12.C 13.B 14.B 15.B 16.A 17.C.18A 19.B 20.B 21.(1)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春小麦 玉米 水稻 小麦 水稻

(4)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大型农机耕作;地广人稀,开发历史短;粮食商品率高 22.(1)长白山(2)五大连池(3)哈尔滨

(4)大庆油田(5)鹤岗


相关文章

  • (谢国忠)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设计 黔-谢国忠 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分析]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 ...查看


  • 案例1 区域水资源禀赋差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案例1 区域水资源禀赋差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案例内容: 一. 引言 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是资源,还是需求?这个问题随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回答不同.一般而言,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需求,而欠发达地区则主要是资源拉动.由于我国地大物博 ...查看


  • 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 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王正光 李永前 金璟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 摘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新时期云南省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规划,是提升云南县域经济水平的支撑力量,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解决农村剩 ...查看


  •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 区域经济复习学题 2016-07-11 10:30-11:30 1.( A.自然条件和资源 )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 2.区域经济空间运动的基本形式:( DE )A.区域发展B.区域增长C.演化 D.集聚E.扩散 3.当原料指数小于1. ...查看


  • 欠发达城市群边缘地区发展探索_胡晓华
  • 欠发达城市群边缘地区发展探索 胡晓华 林永新 王宏远 摘要:边缘地区的发展对于城市群多中心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处在从集聚发展阶段向多中心发展阶段演化过程中的欠发达城市群,更应加强对边缘地区的关注和政策支持.本文在相关课题研究基础 ...查看


  • 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 ...查看


  • 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 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1],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有学者[2]指出,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在经济体制和企业效率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 ...查看


  • 区域农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 4.1<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方法的典型性, 这部分内容不多但原理性强,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到位,强调在新情景下原理的迁移再现使用能力,要求教师不能仅就教材选取的区域案例深挖知识点,落 ...查看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梳理
  • 地理 必 修 Ⅲ 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识记]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其主要特征有:①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等政治区域: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经济区.语言区等自然.文 ...查看


  • 城郊生态涵养区域的开发利用
  • 摘要:城郊生态涵养区域作为城市与乡村间的特殊区域实体,既受制于城市的作用力,又受制于乡村的作用力,一方面作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担负着城市生态保育及涵养功能:另一方面作为地区个体,承载着地区自身发展需求.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困境,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