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设计 黔—谢国忠

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分析】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2《农业区位选择》一节和必修3前面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初中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策略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法、探究学习法、表格归纳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来做出相关阐述。

【板书】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承转)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今天这节课我们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来谈谈区域农业的发展。

【板书】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承转)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区域的农业要如何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

势地位?(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如何确定区域本身所具有的生产优势的农业有哪些呢?(应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然后,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板书】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过渡)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东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东北)同时,东北地区还是我国著名的牧业基地。那么东北地区有哪些地理条件,东北地区的农林牧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的布局特点。

【板书】二、地理条件

(读图思考)请读P60图4.1东北地区的位置,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特点。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承转)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其中气候条件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图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与积温分布”

(读图思考)请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与积温分布”图;及P61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思考:1.从纬度位置来看,东北地区属于什么温度带?(温带)

2.从降水量来看,东北地区属于什么干湿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3.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从南到北东北地区无霜期分布规律?(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4.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有利影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较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土壤较肥沃;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5.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1、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

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读图思考)请读P61图4.3“东北地形图”,并思考: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地形?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东北地区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东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1)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读图思考)请读“东北地区土壤类型分布”图,并思考:东北地区的土壤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了解了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政策、劳动力、交通、技术等。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工业基础、交通运输和开发历史等。

3、社会、经济条件:

请学生阅读教材62页第一、二、三自然段,分析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1)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本身就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交通运输: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

(3)人口密度:开发晚、密度低,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62“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略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略)

( 过度)东北地区作为成熟的农业区,农、林、牧全面发展。区域内部,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那么东北地区的农、林、牧是如何布局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板书】三、农业布局特点

(承转)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图思考)请读P61图4.3“东北地区的地形”、P62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P63图4.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逐渐递减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纬度)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海陆位置和地形)

(承转)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阅读思考)请阅读课本P63“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段文字,并思考、

(归纳)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此外,东北的舍饲养畜牧业发展也比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合作探究)请学生合作探究P64“活动”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承转)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同学们回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说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那么,请从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中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吗?[满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地广人稀(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之首,为我国人均水平的2倍左右),机械化水平高。]

【板书】4、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高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活动探究)请自主探究P66“活动”: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治理原则: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3、治理目的:把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4、发展方向及重点:

(阅读思考)请阅课本P67—68“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三段文字,并

【课堂小结】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实现人地和谐,我们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补充(文科)】

【课后作业】

教材68-69页活动: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

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根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

2.地位:

3.地理条件分析

⑴自然条件

① 气候 a.类型及特点: 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 地形:

③ 土壤: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 工业基础雄厚:

② 交通运输便利:

③ 人口密度:

三、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

2、三大农业区布局特点及产品类型: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治理原则:

3、治理目的:

4、发展方向及重点: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设计 黔—谢国忠

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分析】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2《农业区位选择》一节和必修3前面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初中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策略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法、探究学习法、表格归纳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来做出相关阐述。

【板书】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承转)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今天这节课我们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来谈谈区域农业的发展。

【板书】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承转)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区域的农业要如何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

势地位?(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如何确定区域本身所具有的生产优势的农业有哪些呢?(应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然后,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板书】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过渡)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东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东北)同时,东北地区还是我国著名的牧业基地。那么东北地区有哪些地理条件,东北地区的农林牧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的布局特点。

【板书】二、地理条件

(读图思考)请读P60图4.1东北地区的位置,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特点。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承转)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其中气候条件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图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与积温分布”

(读图思考)请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与积温分布”图;及P61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思考:1.从纬度位置来看,东北地区属于什么温度带?(温带)

2.从降水量来看,东北地区属于什么干湿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3.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从南到北东北地区无霜期分布规律?(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4.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有利影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较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土壤较肥沃;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5.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1、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

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读图思考)请读P61图4.3“东北地形图”,并思考: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地形?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东北地区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东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1)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读图思考)请读“东北地区土壤类型分布”图,并思考:东北地区的土壤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了解了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政策、劳动力、交通、技术等。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工业基础、交通运输和开发历史等。

3、社会、经济条件:

请学生阅读教材62页第一、二、三自然段,分析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1)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本身就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交通运输: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

(3)人口密度:开发晚、密度低,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62“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略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略)

( 过度)东北地区作为成熟的农业区,农、林、牧全面发展。区域内部,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那么东北地区的农、林、牧是如何布局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板书】三、农业布局特点

(承转)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图思考)请读P61图4.3“东北地区的地形”、P62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P63图4.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逐渐递减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纬度)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海陆位置和地形)

(承转)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阅读思考)请阅读课本P63“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段文字,并思考、

(归纳)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此外,东北的舍饲养畜牧业发展也比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合作探究)请学生合作探究P64“活动”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承转)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同学们回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说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那么,请从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中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吗?[满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地广人稀(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之首,为我国人均水平的2倍左右),机械化水平高。]

【板书】4、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高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活动探究)请自主探究P66“活动”: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治理原则: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3、治理目的:把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4、发展方向及重点:

(阅读思考)请阅课本P67—68“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三段文字,并

【课堂小结】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实现人地和谐,我们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补充(文科)】

【课后作业】

教材68-69页活动: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

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根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

2.地位:

3.地理条件分析

⑴自然条件

① 气候 a.类型及特点: 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 地形:

③ 土壤: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 工业基础雄厚:

② 交通运输便利:

③ 人口密度:

三、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

2、三大农业区布局特点及产品类型: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治理原则:

3、治理目的:

4、发展方向及重点: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4.1自然资源与人类
  • [课 题]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学质疑] 一: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p82相关文字和图表.自然资源的概念从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去理解,认识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 ...查看


  •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地理组 张晶 摘要: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的特征.成因.分布.联系和 ...查看


  • 能源资源的开发学案
  • 4.1区域农业发展 设计者:代领 审核者:赵彦平 代领 张立云 时间:2014.10.14 一.[自主探究准备] 黑土主要是在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有深厚的腐殖质 积累和淋溶过程的土壤.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 ...查看


  •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2013
  • 附件1: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1002班 2013 年 1 月 11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物流管理 ...查看


  • 浅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
  • 浅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 摘要 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为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也为东亚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区域经济一 ...查看


  • 泼雪泉矿泉水开发项目建议书
  •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泼雪泉矿泉水开发 1.1.2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宁安市泼雪泉水矿泉水有限公司 单位性质:国有 法人代表:于忠泉 1.2承办单位概况 宁安市泼雪泉矿泉水公司建于1998年,位于宁安西 ...查看


  • 城市地铁发展现状及规划
  •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作业题目: 城市地铁发展现状及规划 目录 1. 地铁概述................................................................................... ...查看


  • 新型城镇化之思考
  • 新型城镇化之思考 内容提要: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城市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但区域城镇化仍面临动力不足,城市群经济实力弱,资源型城市转型困 ...查看


  • 论中国利用外资现状
  • 论中国利用外资现状 外资,是指其他国家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来中国大陆以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为主要目的,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遵循市场机制法则,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的独资.合资.参股等市场流入的资金.利用外资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