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与送朱大入秦

  《与送朱大入秦》原文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与送朱大入秦》译文

  游人正赴长安城,我的宝剑值千金。

  分手时把它赠给你,代表着我一生的心意。

  《与送朱大入秦》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与送朱大入秦》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与送朱大入秦》原文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与送朱大入秦》译文

  游人正赴长安城,我的宝剑值千金。

  分手时把它赠给你,代表着我一生的心意。

  《与送朱大入秦》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与送朱大入秦》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相关文章

  • 为襄阳代言的"草根"诗人孟浩然
  • 孟浩然墓          资料图片 历史上称"襄阳"的名人有孟浩然(孟襄阳)和米芾(米襄阳).尤以"土生土长"的孟浩然为最.(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后徙居 ...查看


  • 孟浩然诗歌编年
  • #68#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JournalofTeacher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 (No.3,2001) 孟浩然诗歌编年 王辉斌 (襄樊学院 中文系,湖北 襄樊 441053) [摘 要 ...查看


  • 错失良机的孟浩然
  • 唐朝时期,大凡吟诗作赋有点名气的诗人,在官场上基本上混得都不错.比如,唐代有许多著名诗人像元稹.张九龄.上官仪.韦庄等,都曾担任过宰相:有些诗人虽未居相位,但也是朝廷重臣,官位也相当高.唯独有一位著名诗人除外,他就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孟 ...查看


  • 孟浩然名言,孟浩然的名言 名句|语录|诗句
  • 孟浩然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远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名句 · 故人具鸡黍, ...查看


  • 从孟浩然诗中之隐士形象看其仕与隐之心态
  • 摘 要:孟浩然在诗中提及很多隐士高人,他是借助这些隐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渴望建功立业之情,隐中求仕.文章主要从当时的时代风气.效法先贤的高尚和诗人自身的追求来探讨孟氏仕与隐的心态. 关键词:孟浩然 仕隐 心态 孟浩然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查看


  •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
  • 第22卷第1期2008年2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22NO.1Feb.2008 孟浩然山水田园俦中的画意 马莉英 (湘南学院中 ...查看


  • 李白为什么杀掉孟浩然?
  • 一 公元753年,李白52岁.这是他杀掉孟浩然以后,心绪最为烦乱的一年.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他描述了自己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昨日之 ...查看


  • 略论王维与孟浩然的隐逸.kdh
  • 第20卷第2期2008年6月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RadioTelevisionUniversity Vol.20No.2June.2008 略论王维与孟浩然的隐逸 黄桂云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 ...查看


  • 古诗自己会"说话"
  • 古诗教学离不开背景资料,离不开多媒体烘托,更离不开所谓重点词句的咀嚼.其实,每首古诗都是完整的作品,前后互为一个整体,共同营造出诗情画意.古诗教学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品味,从容易理解的地方入手,活用资料,巧用媒体,学透重点内容,巧 ...查看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识时务者为俊杰,视时.视事而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 孟浩然,40岁出头,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对科举,孟浩然却很不幸地落榜了.一向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