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论语》的孔子人物形象

报告人:高文佳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塑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温雅贤良、安贫乐道的颜回;率真勇敢、耿直鲁莽的子路;尊师练达、聪颖善辩的子贡;潇洒脱俗、从容超逸的曾皙等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旦寝而被孔子骂的宰予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其中最为亲切感人的还是他们的老师,孔子是《论语》描述的核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虽然它只记录了孔子言行的一些片段,而非一生的完整表现,但在其中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亲切感人的巨人形象。

《论语》以富于文学性的经典成为后世探究孔子的重要源头,孔子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文学形象的某些性质。至此我用《论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大致勾勒出一个历史尘埃掩盖下真实、鲜活的孔子, 一个泽被万世的业余教育家,一个业绩平平的职业政治家,一个生不逢时的思想家。

孔子是教育家。孔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项事业是自学与教人,政治事业,著述事业。在这三样事业中最重要的乃是自学与教人,即追寻自己毕生为学日进无疆与教育事业博大深微,其所谓学不厌,教不倦之真实内容。《论语》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源于他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开篇就是: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认为追求学问,爱学、乐学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其次,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至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还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和其弟子的对话中多次提到学习的方法问题。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还主张学习的内容要广泛,不能太单一。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何为?”意思就是读这么多书,却完成不了交付的政治任务,那又有什么用呢?学而优则仕,做官走上仕途是要他们学习的最终出路。这些都是孔子从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中都追求着精益求精,期望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办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当时文化下移,创办私学使学在官府的局面得以改变,不仅贵族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其他各阶层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表明了他诲人不倦,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要根据学生们不同的资质来进行教学活动。其次,他主张学思结合,要学以致用,要全面发展。他还主张诱导学生开散思维,举一反三则事半功倍。 孔子要培养的人也是从君子人格开始的。《论语》中对君子的论述100处。何为君子?君子和小人有明显区别。“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首先要是仁者,仁者爱人。君子必须要有仁德,智慧,勇敢。君子必须要有理想有志向。子曰:“君子耻于言而过其行。”君子就是要少说多做,脚踏实地干实事。

孔子是政治家。大多数人论及孔子总是先教育后政治,甚至只讲教育不谈政治,其实不然。据统计,发现《论语》中孔子谈政治的条目远超过谈教学而且分布最广,如今流传的《论语》凡20篇篇篇皆有谈政治的章节,加上个人修养中涉及政治的章节近全书的一半。由此可见政治才是孔子一生事业的主轴,也是孔子一生难以却怀的心结。“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他希望尊君重民,天下有道,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主张实行德政,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学而优则仕,是他一直都对学生们提倡的。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就是以这样的内容为憧憬蓝图的。然而,由于不肯放弃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孔子并没得到多少一展宏图的机会,终生徘徊在春秋末期的政坛边缘,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不成功的政治家仍然是政治家。

孔子是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孔子是等级制度的维护者,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要用道德的力量去规范人们的行为。礼即周礼,是孔子为社会和人们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和行为规范。孔子要求统治者克己复礼,礼的一系列规定不仅普通百姓必须遵守,连统治者也必须遵守。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君臣之间要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但是,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这也就是他的思想具有局限性及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传承至今,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至圣孔子,在《论语》中的他,则是一个原生态的孔子。当我们以普通人平常心去看待时,他也和我们一样。高兴的时候会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生气的时候也会骂,当看到早上还在睡觉的宰予时,不禁严厉的职责,称其为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被弟子误会时也着急解释清楚,见南子而导致子路不悦时,他指天为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伤心时也会痛哭,当得知得意弟子颜回、子路离世时心中深切悲痛;道得不到实行时,也会产生退世的出世之想;对弟子们谆谆教诲,不厌其烦的叙述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希望学生们都成为受人敬仰的君子。他积极处世,执着追求,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自身的人格品性立为一代大儒之典范。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 — 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义圭臬,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许就是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也是孔子被后人称为一代伟人的原因。

《论语》的孔子人物形象

报告人:高文佳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塑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温雅贤良、安贫乐道的颜回;率真勇敢、耿直鲁莽的子路;尊师练达、聪颖善辩的子贡;潇洒脱俗、从容超逸的曾皙等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旦寝而被孔子骂的宰予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其中最为亲切感人的还是他们的老师,孔子是《论语》描述的核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虽然它只记录了孔子言行的一些片段,而非一生的完整表现,但在其中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亲切感人的巨人形象。

《论语》以富于文学性的经典成为后世探究孔子的重要源头,孔子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文学形象的某些性质。至此我用《论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大致勾勒出一个历史尘埃掩盖下真实、鲜活的孔子, 一个泽被万世的业余教育家,一个业绩平平的职业政治家,一个生不逢时的思想家。

孔子是教育家。孔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项事业是自学与教人,政治事业,著述事业。在这三样事业中最重要的乃是自学与教人,即追寻自己毕生为学日进无疆与教育事业博大深微,其所谓学不厌,教不倦之真实内容。《论语》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源于他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开篇就是: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认为追求学问,爱学、乐学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其次,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至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还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和其弟子的对话中多次提到学习的方法问题。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还主张学习的内容要广泛,不能太单一。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何为?”意思就是读这么多书,却完成不了交付的政治任务,那又有什么用呢?学而优则仕,做官走上仕途是要他们学习的最终出路。这些都是孔子从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中都追求着精益求精,期望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办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当时文化下移,创办私学使学在官府的局面得以改变,不仅贵族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其他各阶层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表明了他诲人不倦,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要根据学生们不同的资质来进行教学活动。其次,他主张学思结合,要学以致用,要全面发展。他还主张诱导学生开散思维,举一反三则事半功倍。 孔子要培养的人也是从君子人格开始的。《论语》中对君子的论述100处。何为君子?君子和小人有明显区别。“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首先要是仁者,仁者爱人。君子必须要有仁德,智慧,勇敢。君子必须要有理想有志向。子曰:“君子耻于言而过其行。”君子就是要少说多做,脚踏实地干实事。

孔子是政治家。大多数人论及孔子总是先教育后政治,甚至只讲教育不谈政治,其实不然。据统计,发现《论语》中孔子谈政治的条目远超过谈教学而且分布最广,如今流传的《论语》凡20篇篇篇皆有谈政治的章节,加上个人修养中涉及政治的章节近全书的一半。由此可见政治才是孔子一生事业的主轴,也是孔子一生难以却怀的心结。“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他希望尊君重民,天下有道,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主张实行德政,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学而优则仕,是他一直都对学生们提倡的。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就是以这样的内容为憧憬蓝图的。然而,由于不肯放弃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孔子并没得到多少一展宏图的机会,终生徘徊在春秋末期的政坛边缘,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不成功的政治家仍然是政治家。

孔子是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孔子是等级制度的维护者,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要用道德的力量去规范人们的行为。礼即周礼,是孔子为社会和人们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和行为规范。孔子要求统治者克己复礼,礼的一系列规定不仅普通百姓必须遵守,连统治者也必须遵守。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君臣之间要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但是,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这也就是他的思想具有局限性及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传承至今,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至圣孔子,在《论语》中的他,则是一个原生态的孔子。当我们以普通人平常心去看待时,他也和我们一样。高兴的时候会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生气的时候也会骂,当看到早上还在睡觉的宰予时,不禁严厉的职责,称其为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被弟子误会时也着急解释清楚,见南子而导致子路不悦时,他指天为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伤心时也会痛哭,当得知得意弟子颜回、子路离世时心中深切悲痛;道得不到实行时,也会产生退世的出世之想;对弟子们谆谆教诲,不厌其烦的叙述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希望学生们都成为受人敬仰的君子。他积极处世,执着追求,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自身的人格品性立为一代大儒之典范。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 — 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义圭臬,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许就是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也是孔子被后人称为一代伟人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试谈[论语]中对孔子评价所映射的孔子形象
  • [摘要]本文主要从评价测量的角度出发,以<论语>中孔子的自身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为基础,对孔子的行为.性格.才干进行分析论述,从而让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关键词]<论语>:评价:孔子:人物形 ...查看


  • 谈孔子的形象与气质
  • 谈孔子的形象与气质 一个人的形象与气质来源于先天,但与后天的学习.修养关系极大."象随心转"."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的后天的学习.修养带来的变化. 孔子是什么样的形象与气质呢?尽管没有历史典籍完整 ...查看


  • _论语_侍坐_思想内容探析_韩爽
  • 东方文化 <论语·侍坐>思想内容探析 ■韩爽 <侍坐>篇幅较长,自然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通过对它 思想内容的探析,可以得出许多现代启示. 第一.<侍坐>中的孔子形象.<论语>的中心人物是孔子 ...查看


  • _论语_中孔子与隐士的处世观对比_肖鹏
  • 第23卷第1期2008年3月徐州教育学院学报J.ofXuzhouEducationCollegeVol.23,No.1 Mar.,2008 <论语>中孔子与隐士的处世观对比 肖 鹏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 摘 要 ...查看


  • [论语]的简约优美的语言艺术
  • 67 第21卷 第4期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21No.4 2003年8月 JournalofSoutheastGuizhouNationalTeacher sCollege Aug.2003 论语!的简约优美的语言艺术 ...查看


  • 孔子的本相
  • 摘要:<论语・述而>篇前五章,以"夫子自道"的形式,还原了孔子的"本相",这对于我们切实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准确把握孔子的思想价值,具有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而学界对其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 ...查看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二章名句阅读答案
  • 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qu ...查看


  • 孔孟思想(1)
  •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若干弟子言论和行为的书.由他的弟子们(包括再传弟子)把他与弟子.时人的谈话记录加以整理而成此书.书中所记录的孔子.孔子弟子与人相答问.辩难的话语,都能循事物之理.得事物之宜,能恰当地解释和阐明事物的规律 ...查看


  • [论修身]ppt
  • <论修身>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