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论语]中对孔子评价所映射的孔子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从评价测量的角度出发,以《论语》中孔子的自身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为基础,对孔子的行为、性格、才干进行分析论述,从而让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关键词】《论语》;评价;孔子;人物形象   《论语》是一本经历无数次的加工而成的书,其中包括了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以及孔子对他人的评价,其中评价的标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也鲜明的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分析这些评价,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性格非常丰富的孔子,他并非一味道貌岸然。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活人。所不同的是,孔子既有如常人般的可爱性情,又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作为圣人的优秀品质。   一、行为评价――谦谦君子   在孔子时代,君子不是社会身份,而是拥有美德人格的人,这种人格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修养出来的。同样能力的人,因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君子和小人。而孔子就是一位谦谦君子。   1.谦虚的胸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这一章节主要记述了孔子对于自己行为的评价,即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认为,自己只是在爱好古代文化的同时传承者古代文化,并没有打算开创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清晰地定位以及谦虚谨慎的胸怀。在《述而》中还有一篇“子曰:‘若圣与仁,则岂敢哉!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这一章也是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或者仁人,但是对于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及诲人不倦的性格却十分认可,从这一章中我们也同样看出,孔子的谦虚和自我定位。   2.坚毅的精神。孔子是没落贵族的后裔,但先辈显赫的贵族血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优越,更没有给他提供跻身上流社会的台阶与捷径。他的家庭贫困,但是他不怨天尤人,童年的卑贱凄苦生活并没有埋没他的上进心。现孔子执着坚毅精神的在《述而》中写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一章是孔子对于自己智力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上等智力的人,不是那些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他之所以成为知识丰富的人,在于他喜爱古代的文化,并凭借刻苦的精神努力学习的结果。   二、性格评价――性情中人   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孔子是一个圣人,我们把他看作道德的君子、可敬的导师、博学的学者,在这样的光环下,他显得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去掉这些光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血有肉,也有喜、怒、哀、乐。   1.谦逊平实。孔子作为一名学者,德行兼备,但是他却没有丝毫自以为是的成分,孔子本人从来不以仁圣自居。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在生活中,孔子是一个谦逊平实的人,如子贡对他的评价,夫子“温、良、恭、俭、让”,(《学而》)这是对孔子性情的准确概括。“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乡党》)孔子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不在话下,但他在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谦逊的人。   2.幽默诙谐。作为圣人,孔子的品德自有其可敬之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孔子的性格也不乏可爱之处,有时甚至是极懂幽默的。“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这一章主要的说明了孔子对别人评价的态度,有人评价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对此孔子说我还是通过学习驾车来成名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说话的轻松幽默以及自我解嘲的意味,说明了孔子的幽默诙谐,也是一个极具生活趣味的人。   三、才干评价――渊博学者   孔子在人们心中可以有不同的形象,人们常说,他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他思想的核心即“仁”、“礼”以及他教育的成功,几乎尽人皆知。时人太宰评价孔子为“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罕》)从太宰与子贡的对话中,太宰评价孔子会的技艺很多,从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孔子学识的渊博、覆盖面非常广泛。孔子的弟子颜渊也很全面的概括出了孔子的学识渊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此句记述了颜回对孔子高深学问的敬仰,颜回认为自己老师的学问与道德高不可攀,自己努力去追赶,怎么也追不上。这是对其师学问高深的由衷赞叹。   孔子博学多才并非是“生而知之”(《述而》),而是刻苦学习所得,孔子的学识与他好学是分不开的。孔子自己曾坦诚的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学,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这句话概括了孔子一生求学的态度,爱好学习、乐于学习也是他学识渊博的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李观政,论语诠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10.   [2]邹广胜,谈《论语》中围绕孔子展开的各种评价[J],文化艺术研究,2010,第3期,8-12.   [3]吴竹芸,《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李林元、谭兴华、陈英明,试论孔子对弟子的评价视角及其对当今教学实践的借鉴意义[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第4期,52-55.   作者简介:朱婷婷(199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学生,教育硕士,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评价测量的角度出发,以《论语》中孔子的自身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为基础,对孔子的行为、性格、才干进行分析论述,从而让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关键词】《论语》;评价;孔子;人物形象   《论语》是一本经历无数次的加工而成的书,其中包括了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以及孔子对他人的评价,其中评价的标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也鲜明的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分析这些评价,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性格非常丰富的孔子,他并非一味道貌岸然。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活人。所不同的是,孔子既有如常人般的可爱性情,又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作为圣人的优秀品质。   一、行为评价――谦谦君子   在孔子时代,君子不是社会身份,而是拥有美德人格的人,这种人格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修养出来的。同样能力的人,因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君子和小人。而孔子就是一位谦谦君子。   1.谦虚的胸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这一章节主要记述了孔子对于自己行为的评价,即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认为,自己只是在爱好古代文化的同时传承者古代文化,并没有打算开创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清晰地定位以及谦虚谨慎的胸怀。在《述而》中还有一篇“子曰:‘若圣与仁,则岂敢哉!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这一章也是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或者仁人,但是对于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及诲人不倦的性格却十分认可,从这一章中我们也同样看出,孔子的谦虚和自我定位。   2.坚毅的精神。孔子是没落贵族的后裔,但先辈显赫的贵族血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优越,更没有给他提供跻身上流社会的台阶与捷径。他的家庭贫困,但是他不怨天尤人,童年的卑贱凄苦生活并没有埋没他的上进心。现孔子执着坚毅精神的在《述而》中写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一章是孔子对于自己智力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上等智力的人,不是那些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他之所以成为知识丰富的人,在于他喜爱古代的文化,并凭借刻苦的精神努力学习的结果。   二、性格评价――性情中人   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孔子是一个圣人,我们把他看作道德的君子、可敬的导师、博学的学者,在这样的光环下,他显得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去掉这些光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血有肉,也有喜、怒、哀、乐。   1.谦逊平实。孔子作为一名学者,德行兼备,但是他却没有丝毫自以为是的成分,孔子本人从来不以仁圣自居。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在生活中,孔子是一个谦逊平实的人,如子贡对他的评价,夫子“温、良、恭、俭、让”,(《学而》)这是对孔子性情的准确概括。“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乡党》)孔子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不在话下,但他在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谦逊的人。   2.幽默诙谐。作为圣人,孔子的品德自有其可敬之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孔子的性格也不乏可爱之处,有时甚至是极懂幽默的。“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这一章主要的说明了孔子对别人评价的态度,有人评价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对此孔子说我还是通过学习驾车来成名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说话的轻松幽默以及自我解嘲的意味,说明了孔子的幽默诙谐,也是一个极具生活趣味的人。   三、才干评价――渊博学者   孔子在人们心中可以有不同的形象,人们常说,他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他思想的核心即“仁”、“礼”以及他教育的成功,几乎尽人皆知。时人太宰评价孔子为“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罕》)从太宰与子贡的对话中,太宰评价孔子会的技艺很多,从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孔子学识的渊博、覆盖面非常广泛。孔子的弟子颜渊也很全面的概括出了孔子的学识渊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此句记述了颜回对孔子高深学问的敬仰,颜回认为自己老师的学问与道德高不可攀,自己努力去追赶,怎么也追不上。这是对其师学问高深的由衷赞叹。   孔子博学多才并非是“生而知之”(《述而》),而是刻苦学习所得,孔子的学识与他好学是分不开的。孔子自己曾坦诚的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学,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这句话概括了孔子一生求学的态度,爱好学习、乐于学习也是他学识渊博的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李观政,论语诠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10.   [2]邹广胜,谈《论语》中围绕孔子展开的各种评价[J],文化艺术研究,2010,第3期,8-12.   [3]吴竹芸,《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李林元、谭兴华、陈英明,试论孔子对弟子的评价视角及其对当今教学实践的借鉴意义[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第4期,52-55.   作者简介:朱婷婷(199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学生,教育硕士,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相关文章

  • _论语_侍坐_思想内容探析_韩爽
  • 东方文化 <论语·侍坐>思想内容探析 ■韩爽 <侍坐>篇幅较长,自然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通过对它 思想内容的探析,可以得出许多现代启示. 第一.<侍坐>中的孔子形象.<论语>的中心人物是孔子 ...查看


  • 谈孔子的形象与气质
  • 谈孔子的形象与气质 一个人的形象与气质来源于先天,但与后天的学习.修养关系极大."象随心转"."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的后天的学习.修养带来的变化. 孔子是什么样的形象与气质呢?尽管没有历史典籍完整 ...查看


  • 品读好书感悟经典
  • 品读好书 感悟经典 --谈<于丹论语心得> 交通运输局 史洪生 茶香味美,需要用心去品:花香四溢,需要用心去赏;书香醉人,更需要用心去读. --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本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 ...查看


  • 国学南怀瑾
  • 南怀瑾<论语别裁>研究综述 前言 南怀瑾先生自2012年逝世,身为"国学大师"的南师及其著作<论语别裁>再一次引发公众关注.南师的粉丝层面甚广.范围颇大,三教九流都有,对他著作也是褒贬不一.本篇研 ...查看


  • _论语_中孔子与隐士的处世观对比_肖鹏
  • 第23卷第1期2008年3月徐州教育学院学报J.ofXuzhouEducationCollegeVol.23,No.1 Mar.,2008 <论语>中孔子与隐士的处世观对比 肖 鹏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 摘 要 ...查看


  • 从孔子对管子的评价中感受孔子的伟大
  • 摘 要:孔子的形象在一些人的眼里是古板迂腐的,这实在是一种误读.本文以孔子对管仲两次评价为例,尝试走进这位至圣先师的内心世界,诠释孔子处世之机智灵活.待人之客观全面.思想之不断成熟,从细微之处领略孔子的伟大. 关键词:孔子 管子 评价 处世 ...查看


  • [论修身]ppt
  • <论修身>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查看


  • 1.2 当仁,不让于师 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二)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 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 ...查看


  • 孔子仁对政治的影响
  • 孔子 "仁" 对政治的影响 北京市双桥中学 王爱侠 摘要: 文章阐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即"仁"对政治的影响.仁在政治上的反映就是仁政.孔子的政治路线就是施行仁政,而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