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知识:民事主体与权利能力

民事主体与权利能力(抽象人格)

历史之初,人类生活在朴素平等的“自然状态”中,很少注意到彼此间的差异。商品经济出现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人们必须找到解决社会不平等矛盾的基本方法。因此,哲学家和法学家发现了这样的思路:从各种不平等的多样性的主体——具体人格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法律人格,这种一般的法律人格就是近代意义上的权利能力。这种权利能力纯粹是一种理念,是机会平等、资格平等的理念。而人与人的差别性和结果不平等性都被这一抽象理念面纱所遮掩。

抽象人格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一个法学概念。在法学上,抽象人格,是“抽象的法律人格”的简称,又称一般的法律人格、一般人格,是指人们平等普遍、独立自由且终身享有的不可变更、不可转让的民事权利能力。相对于具体人格,它具有以下特性:其一,抽象人格具有抽象性、平等性和独立性。其二,抽象人格具有终身性、不可变更性、不可转让性。近现代民法都无一例外地将抽象人格赋予每一个有生命的人(甚至胎儿)、法人、其他组织终生享有,且非因死亡或终止而不可剥夺,不可让渡或继承。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0条明文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表明,中国现行的民事主体制度建立在抽象人格论的基础上。但是,这部民法通则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民法的影响。在民事主体制度上,虽然确立了抽象人格制度,但在其具体规定上又以具体人格为标准赋予其不同的利益机会、划定不同的“起跑线”。所以,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带有明显具体色彩的抽象人格制度。当然,这种带有具体色彩的抽象人格论不同于以抽象人格为主、兼顾具体人格的西方现代抽象人格论,是不同的。现代西方的具体人格表现为,在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主体之间,对其中“弱者”具体人格进行特殊保护;而现代中国的具体人格表现为,在相同的民事行为能力主体之间,对其中公法上的某些特殊主体进行特殊保护。 权利能力与权利主体是属于不同层面的各自独立的概念。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主体即“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之所以能成为权利主体,就其实质而言,并非因其为“人”,而是因“人”具有权利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利能力是属于动的功能,权利主体属于静的功能,权利能力(抽象人格)是作为民事主体具有独立人格的标志。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民事主体制度体系。但是,如果用自然法观点和抽象人格论标准审视之,又存在着许多缺陷。首先,自然人不能称为“公民”。总之,规定民法上的人是公民,这不是对民法人格的最一般的抽象,从严格意义上说,仍然属于具体人格。只有将民法上的人规定为自然人,才符合抽象人格论的要求。 但是,将民事权利能力这一抽象人格平等地赋予所有的自然人,也不能一劳永逸。因为每个人的行为能力、经济能力、身体状况等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这种平等的法律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的结果。这就要求在立法执法中还要兼顾诸如消费者、未成年人、残疾人、劳动者等具体人格。其次,法人人格抽象化是建立我国抽象人格制度的重要步骤。法人是抽象的产物,法人人格的本质是抽象人格。只有认定法人本质是抽象人格,才能实现法人之间的地位平等,才能实现法人与自然人地位的平等。法人的人格就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而我国长期以来普遍认为,法人民事权利能力要受到法人目的的限制。法人目的即法人的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佟柔先生主编的《中国民法》教材认为,法人因各自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不同,其权利能力的具体内容各有区别,并且称法人的权利能力是特殊的权利能力。可见,我国法人的权利能力,即法人人格是各不相同的、有差异的,因而也是具体的。我国有关法人的具体人格观点,不符合法人抽象人格的本质特征。再次,其他组织应当成为第三民事主体。市场主体由自然人单一主体发展到自然人、合伙、法人及

其分支机构等多元主体。与之相适应,民法上的民事主体制度也从承认单一主体到承认多元主体。

民事主体与权利能力(抽象人格)

历史之初,人类生活在朴素平等的“自然状态”中,很少注意到彼此间的差异。商品经济出现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人们必须找到解决社会不平等矛盾的基本方法。因此,哲学家和法学家发现了这样的思路:从各种不平等的多样性的主体——具体人格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法律人格,这种一般的法律人格就是近代意义上的权利能力。这种权利能力纯粹是一种理念,是机会平等、资格平等的理念。而人与人的差别性和结果不平等性都被这一抽象理念面纱所遮掩。

抽象人格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一个法学概念。在法学上,抽象人格,是“抽象的法律人格”的简称,又称一般的法律人格、一般人格,是指人们平等普遍、独立自由且终身享有的不可变更、不可转让的民事权利能力。相对于具体人格,它具有以下特性:其一,抽象人格具有抽象性、平等性和独立性。其二,抽象人格具有终身性、不可变更性、不可转让性。近现代民法都无一例外地将抽象人格赋予每一个有生命的人(甚至胎儿)、法人、其他组织终生享有,且非因死亡或终止而不可剥夺,不可让渡或继承。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0条明文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表明,中国现行的民事主体制度建立在抽象人格论的基础上。但是,这部民法通则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民法的影响。在民事主体制度上,虽然确立了抽象人格制度,但在其具体规定上又以具体人格为标准赋予其不同的利益机会、划定不同的“起跑线”。所以,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带有明显具体色彩的抽象人格制度。当然,这种带有具体色彩的抽象人格论不同于以抽象人格为主、兼顾具体人格的西方现代抽象人格论,是不同的。现代西方的具体人格表现为,在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主体之间,对其中“弱者”具体人格进行特殊保护;而现代中国的具体人格表现为,在相同的民事行为能力主体之间,对其中公法上的某些特殊主体进行特殊保护。 权利能力与权利主体是属于不同层面的各自独立的概念。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主体即“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之所以能成为权利主体,就其实质而言,并非因其为“人”,而是因“人”具有权利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利能力是属于动的功能,权利主体属于静的功能,权利能力(抽象人格)是作为民事主体具有独立人格的标志。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民事主体制度体系。但是,如果用自然法观点和抽象人格论标准审视之,又存在着许多缺陷。首先,自然人不能称为“公民”。总之,规定民法上的人是公民,这不是对民法人格的最一般的抽象,从严格意义上说,仍然属于具体人格。只有将民法上的人规定为自然人,才符合抽象人格论的要求。 但是,将民事权利能力这一抽象人格平等地赋予所有的自然人,也不能一劳永逸。因为每个人的行为能力、经济能力、身体状况等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这种平等的法律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的结果。这就要求在立法执法中还要兼顾诸如消费者、未成年人、残疾人、劳动者等具体人格。其次,法人人格抽象化是建立我国抽象人格制度的重要步骤。法人是抽象的产物,法人人格的本质是抽象人格。只有认定法人本质是抽象人格,才能实现法人之间的地位平等,才能实现法人与自然人地位的平等。法人的人格就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而我国长期以来普遍认为,法人民事权利能力要受到法人目的的限制。法人目的即法人的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佟柔先生主编的《中国民法》教材认为,法人因各自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不同,其权利能力的具体内容各有区别,并且称法人的权利能力是特殊的权利能力。可见,我国法人的权利能力,即法人人格是各不相同的、有差异的,因而也是具体的。我国有关法人的具体人格观点,不符合法人抽象人格的本质特征。再次,其他组织应当成为第三民事主体。市场主体由自然人单一主体发展到自然人、合伙、法人及

其分支机构等多元主体。与之相适应,民法上的民事主体制度也从承认单一主体到承认多元主体。


相关文章

  • 2014年第一部分 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 第一部分 法律基础 一.建造师相关管理制度考点解析 1.注册建造师与注册建造师资格的区别. 2.注册建造师的注册类别:初始.延续.变更.增项注册四类 3.注册建造师的有效期:3年 4.变更注册时有效期的计算:变更前后相加连续计算 5.必须有 ...查看


  • 2014年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第一章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
  • 第一章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 一.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圈 (-)经济法的体系 经济法的体系,有如下划分:经济组织法.经济管理法.经济活动法. (二)经济法的渊源[2011年单选题] 关于经济法的渊源,考生可以从制定主体的角度理解和归纳,列表 ...查看


  • 个人理财2012重点总结
  • 2011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知识点:相关法律法规 一.民法通则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1.基本原则: 个人理财业务中,商业银行和客户是两个平等 ...查看


  • 2012年司考24招及各科复习攻略
  • 2012年司法考试24招及各科复习攻略 2011年的司法考试试题难度加大,迫使 2012年司法考试考生不得不早早准备,以避免成为明年司法考试大军中的炮灰.为了帮助2012司法考试的新手更好的了解司法考试,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司法考试常 ...查看


  •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学习资料
  •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通关秘籍 目录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通关秘籍 ............................................................. ...查看


  • 2012司考必看复习攻略
  • 2012司法考试必看复习攻略 2012司法考试必看复习攻略.随着2011年的司法考试落下帷幕,又要有一些学子们开始为2012的司法考试而蠢蠢欲动了,为了帮助咱们备考2012司法考试的新手更好的了解司法考试,在这里,华夏考资网的老师特为大家整 ...查看


  • 用人单位用工主体
  • "用人单位"与"用工主体"的区别 虽然两个词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意思,但其所表达的法律意义却相差甚远.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根据 ...查看


  • 评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 [摘要]2015年1月7日最高院出台<关于审理环境民事环境公益诉讼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司法解释>的进步性无需证成,但这不意味其完美无缺,甚至其在个别条款的设定上仍无法逃脱&q ...查看


  • 0320-劳动仲裁员培训大纲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培训大纲(试行) 目 录 第一部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础理论 .......................................................... 7 第一章 劳动法律基础知识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