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 ..

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

2.《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 。(4分)

3.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

4.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

二.(04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石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2

分)(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4.文章理解。(5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

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

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四.(04荆门市)理解(12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分)译文: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

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分)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3分)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

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3分)

五.(05年苏州)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

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

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五柳先生传》

一、2007烟台卷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

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2007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

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

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

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2)( )(3)( )(3分)

(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

(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

(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

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

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2分)

人物形象:

(2分)

《马说》

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

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

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

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

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

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⑪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⑫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二、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

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

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

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送东阳马生序》

一、湖南怀化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

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

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 宋明臣言行录))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② 录毕,走送之 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答:

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

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

答:

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

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解释加点词。( 4 分)

① 录毕,走送之( )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20.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21.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 人物略不相睹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国险而民附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22.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

方面?( 3 分)

答:

23.翻译下列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 分)

答:

24.“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4 分)

答: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河北)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天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2005湖北随州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②去( )国怀乡 ③把( )酒临风 ④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2.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句:

3.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一是 ;

二是 。

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5.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

重庆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9.“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河北

11.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13.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14.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6.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1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三、上海

1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9.第①段描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北京

20.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2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23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24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醉翁亭记》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 ....

C、不以物喜 以天下之所顺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9.[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 和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只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山之僧智仙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

B.名之者谁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

C.朝而往,暮而归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D.晦明变化者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

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满井游记》

一、2008年常德市满井游记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二、(2009湖北仙桃、天门)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3.文段理解。(5分)

(1)甲文写______景,以________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3分)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一.(11分)1.2分,B 2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 3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 4.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2.A(2分)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分)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分)

四.1.D(2分) 2.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2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

5.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

五.1.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3.(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5.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五柳先生传》

一、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三。、答案 :

18、(1)A(2)B(3)D。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21、略

《马说》

一、21.⑪用鞭子打 ⑫买 ⑬它(的) 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⑪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⑫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二、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三、9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送东阳马生序》

一、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每词l 分,共4分)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后”l 分,句意1 分,共2 分)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二、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热水 ④气味 香气(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

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3分)

三、19.4分。(1)跑 (2)同“披” (3)年已二十(二十岁) (4)担忧

20.3分。B

21.3分。B

22.3分。每项1分。扣问之难,路途之艰困苦,生活之苦。(符合大意即可)

23.3分。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 重点词是“以是”、“以”、“假”,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4.4分。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

《小石潭记》

一、(河北)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天门)

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每空0.5分)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五、荷泽市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

答案:

一、1(12分)9.①同“俱”,全,皆。(只作一种解释,亦不扣分) ②离开。 ③持、执(端、拿)。 ④因(因为)。(2分)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3.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4.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5.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名言不类似的不给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类似,但人物不匹配的,给1分;写出的名言与原作稍有出入,但仍符合原作大意的,不扣分)

二、11.(2分)北宋(宋代) 范仲淹

12.(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13.(2分)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4.(4分) ①边 ②迫近③一起 ④面对

15.(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16.(3分)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三、17.(3分)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20D 21隐没 (2)迫近 (3)持、执 (4)曾经

22(1)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3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24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一、 8、D 9、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0、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

守醉了。 11、忧 醉与乐 12、先天„„后天„„

二、 1.时:季节 陈: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三、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满井游记》

一、18.(1)客居 (2)这(3)起,兴起 (4)刚好,恰巧 19.A 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22.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二、10.C(2分)

11.B(2分)

12.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3.(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若只扣住“聚饮”或“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3分。每空1分)

(2)答案 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与朱元思书》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 ..

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

2.《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 。(4分)

3.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

4.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

二.(04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石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2

分)(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4.文章理解。(5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

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

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四.(04荆门市)理解(12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分)译文: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

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分)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3分)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

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3分)

五.(05年苏州)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

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

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五柳先生传》

一、2007烟台卷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

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2007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

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

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

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2)( )(3)( )(3分)

(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

(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

(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

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

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2分)

人物形象:

(2分)

《马说》

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

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

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

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

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

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⑪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⑫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二、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

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

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

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送东阳马生序》

一、湖南怀化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

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

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 宋明臣言行录))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② 录毕,走送之 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答:

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

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

答:

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

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解释加点词。( 4 分)

① 录毕,走送之( )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20.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21.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 人物略不相睹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国险而民附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22.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

方面?( 3 分)

答:

23.翻译下列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 分)

答:

24.“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4 分)

答: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河北)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天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2005湖北随州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②去( )国怀乡 ③把( )酒临风 ④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2.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句:

3.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一是 ;

二是 。

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5.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

重庆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9.“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河北

11.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13.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14.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6.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1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三、上海

1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9.第①段描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北京

20.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2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23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24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醉翁亭记》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 ....

C、不以物喜 以天下之所顺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9.[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 和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只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山之僧智仙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

B.名之者谁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

C.朝而往,暮而归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D.晦明变化者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

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满井游记》

一、2008年常德市满井游记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二、(2009湖北仙桃、天门)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3.文段理解。(5分)

(1)甲文写______景,以________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3分)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一.(11分)1.2分,B 2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 3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 4.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2.A(2分)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分)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分)

四.1.D(2分) 2.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2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

5.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

五.1.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3.(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5.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五柳先生传》

一、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三。、答案 :

18、(1)A(2)B(3)D。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21、略

《马说》

一、21.⑪用鞭子打 ⑫买 ⑬它(的) 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⑪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⑫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二、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三、9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送东阳马生序》

一、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每词l 分,共4分)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后”l 分,句意1 分,共2 分)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二、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热水 ④气味 香气(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

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3分)

三、19.4分。(1)跑 (2)同“披” (3)年已二十(二十岁) (4)担忧

20.3分。B

21.3分。B

22.3分。每项1分。扣问之难,路途之艰困苦,生活之苦。(符合大意即可)

23.3分。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 重点词是“以是”、“以”、“假”,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4.4分。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

《小石潭记》

一、(河北)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天门)

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每空0.5分)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五、荷泽市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

答案:

一、1(12分)9.①同“俱”,全,皆。(只作一种解释,亦不扣分) ②离开。 ③持、执(端、拿)。 ④因(因为)。(2分)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3.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4.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5.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名言不类似的不给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类似,但人物不匹配的,给1分;写出的名言与原作稍有出入,但仍符合原作大意的,不扣分)

二、11.(2分)北宋(宋代) 范仲淹

12.(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13.(2分)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4.(4分) ①边 ②迫近③一起 ④面对

15.(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16.(3分)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三、17.(3分)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20D 21隐没 (2)迫近 (3)持、执 (4)曾经

22(1)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3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24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一、 8、D 9、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0、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

守醉了。 11、忧 醉与乐 12、先天„„后天„„

二、 1.时:季节 陈: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三、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满井游记》

一、18.(1)客居 (2)这(3)起,兴起 (4)刚好,恰巧 19.A 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22.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二、10.C(2分)

11.B(2分)

12.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3.(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若只扣住“聚饮”或“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3分。每空1分)

(2)答案 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文统计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文统计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 ...查看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又即将开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打算在这个学期进行三轮的复习. 一.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男生9名,女生3名.从上学期的成绩上来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存在,而后进生则占大量.同时,学生的丢分大部分源于基础题,其 ...查看


  • 漫谈七年级文言文教学几点感悟[论文]
  • 漫谈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文言文教学要基于学生现状,实行多样化教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让文言文成为学生接触祖国古典文学的又一重要形式. 七年级 文言文教学 对策 措施 ...查看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下教学工作总结
  •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暨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写作特色--文言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教者:巩大千 本期我担任八年级七.八两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有了较长时间的了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
  • 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七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过渡阶段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在六年级层进式编写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了表现广阔的社 ...查看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2014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81课时 设计者:巩义市第二初中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程描 ...查看


  •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25
  • 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八年级 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 ...查看


  •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班级: 姓名: 一.古诗词.文言文: 泊船瓜洲[ ]( ) 秋思[ ]( ) 长相思[ ]( ) 四时之风 ,.. ,.. 七律·长征( ) 卜算子·咏梅( ) 浪淘沙[ ]( ) ...查看


  • 上海语文学科知识分析
  • 第一部分:小学语文 专题一:小学语文各年级知识点: 一年级 :拼音 汉字 词组 简单句 古诗的背诵 看图说话 汉语拼音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