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对应课标:

“成长中的我” 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教学资源:根据教材资料整合而成的事例、《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以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为例,说明思想、行为健康同样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二、讲授新课:以请学生充当医生贯穿整节课教学。

1、“病情”陈述:幻灯显示主人公小陈由好学生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病情”为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犯罪的危害等知识作铺垫。

2、把脉“病因”:学生根据“病情”的分析主要从自身原因的角度讨论小陈为什么会由一个学生沦为罪犯。

设计意图:通过找原因让学生懂得道德水平、法纪观念与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也为后面的“对症下药”奠定基础。

3、“病程”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病情”理解小陈由好学生到罪犯经历了哪几个典型的过程,并讲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懂得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道理,从而能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并通过他们对这些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后面的危害做铺垫。

4、分析危害: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小陈的行为(包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要引导学生从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谈。在此插入一个辨析:中学生犯罪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危害激发学生憎恶犯罪的情感和远离犯罪的行为,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法律责任,从而能远离犯罪。

5、对症下药:学生根据“病因”讨论如何从自我防范的角度阻止小陈走上犯罪道路,特别分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归纳出来的措施改写故事的结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应原因能自主分析相应的对策,从而自己生成这一本节课最重要的知

识。而改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应用于实际中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知识归纳: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

四、课后探究:结合教材资料以儿子的名义给父亲写一封回信,在班级择优展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料和学生在本节课的认知基础,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防患于未然》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对应课标:

“成长中的我” 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教学资源:根据教材资料整合而成的事例、《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以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为例,说明思想、行为健康同样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二、讲授新课:以请学生充当医生贯穿整节课教学。

1、“病情”陈述:幻灯显示主人公小陈由好学生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病情”为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犯罪的危害等知识作铺垫。

2、把脉“病因”:学生根据“病情”的分析主要从自身原因的角度讨论小陈为什么会由一个学生沦为罪犯。

设计意图:通过找原因让学生懂得道德水平、法纪观念与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也为后面的“对症下药”奠定基础。

3、“病程”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病情”理解小陈由好学生到罪犯经历了哪几个典型的过程,并讲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懂得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道理,从而能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并通过他们对这些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后面的危害做铺垫。

4、分析危害: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小陈的行为(包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要引导学生从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谈。在此插入一个辨析:中学生犯罪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危害激发学生憎恶犯罪的情感和远离犯罪的行为,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法律责任,从而能远离犯罪。

5、对症下药:学生根据“病因”讨论如何从自我防范的角度阻止小陈走上犯罪道路,特别分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归纳出来的措施改写故事的结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应原因能自主分析相应的对策,从而自己生成这一本节课最重要的知

识。而改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应用于实际中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知识归纳: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

四、课后探究:结合教材资料以儿子的名义给父亲写一封回信,在班级择优展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料和学生在本节课的认知基础,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关文章

  • 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教案 1
  • <防患于未然>教学简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徐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 ...查看


  • 一年级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
  • 一年级防溺水主题班会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1.通过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上网查找防溺水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 ...查看


  •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1
  • 个人工作总结 张亚乐 紧张而又繁忙的2010年已经过去,迎来的是新的2011年.步入外高一学期来,我积极转变个人角色,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广泛涉及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努 ...查看


  • 2012年秋学期上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前半学期 相公镇中心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经过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前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这一学期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 ...查看


  • 平安校园我的家班会教案
  • 篇一: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主题班会教案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爱校主题班会教案 六一班 陈涛 [活动目标] 1.加深学生对学校环境.办学历程.校园文化以及发展情况等方面的了解: 2.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热情,增强学生学好文化.报效母校的 ...查看


  • 四年2班平安校园创造我参与主题班会教案
  • <珍爱生命,平安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四年(2)班班队会 班主任:叶志燕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准备:安全知识 活动目的:学习校园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活动过程: 一. 导入班会 主持A ...查看


  • 小学防溺水主题班会(共6篇)
  • 篇一: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五(2)班 孟双 活动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查看


  •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第一周:三年级五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主任:李春霞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安全度过每一天,健康快乐成长,万一出现安全事故,都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永远的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万一的概率如果作为老师加强安全管理,有可能防患于未然,减少 ...查看


  • 中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 中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一学期以来教导处在校长领导支持下,教导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 牢固树立教育教学是中心, 教学质量是生命的观念,扎实开展教导处工作.发挥教导处对学校教学的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注重教学过 程检查与监督,提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