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导学案涛哥

治水必躬亲

一、目标引领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破解难点: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2《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3 熟读课文,自己独立翻译,不会的字词句请用笔标出,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

学程之二

自主探究(熟读课文,先独立完成下列思考题)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互动生成 组内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各小组将讨论的成果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展示

学程之三

总结: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解读方法

巩固提高

巩固性作业:抄写并熟记书下重点注释 完成练习册

发展性分作业:完成《治水必躬亲》综合能力测试题

治水必躬亲·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二)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

【参考答案】

一、zhū xiàng duó gōng zī xún yì pián zhī xián páo

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

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

四、C

五、(一)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

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

(二)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

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治水必躬亲

一、目标引领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破解难点: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2《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3 熟读课文,自己独立翻译,不会的字词句请用笔标出,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

学程之二

自主探究(熟读课文,先独立完成下列思考题)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互动生成 组内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各小组将讨论的成果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展示

学程之三

总结: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解读方法

巩固提高

巩固性作业:抄写并熟记书下重点注释 完成练习册

发展性分作业:完成《治水必躬亲》综合能力测试题

治水必躬亲·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二)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

【参考答案】

一、zhū xiàng duó gōng zī xún yì pián zhī xián páo

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

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

四、C

五、(一)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

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

(二)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

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相关文章

  •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 第一课时 治水必躬亲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3.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 ...查看


  • [治水必躬亲]教案5
  •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举 ...查看


  • [治水必躬亲]教案
  • 八(上) 24.<治水必躬亲>教案 执教:薛惠娟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所讲述的"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 ...查看


  •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1
  •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并背诵课文. (重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学习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背诵 ...查看


  • 导学案治水必躬亲
  •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3.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 ...查看


  • 苏教版[治水必躬亲]课外拓展[大禹治水]
  •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 ...查看


  •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董月峰 时间 课题 2012.11 二十五. 治水必 躬亲 地点 课时 初二办 1 (总第 课时 课时) 召集人 科 任 教 师 孟凡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引导 ...查看


  •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一: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查看


  • 八年级上诵读欣赏教案
  •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 任先青 教学目标 一.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二.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 教学难点 把握毛泽东具有诗人气质的领袖身份理解全诗 一.作者简介: 任先青 : 19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