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京白云观的故事与传说

(2013-02-01 09:22:52)

来自li0903111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68140271

有诗云:白云观中观白云,邱祖殿内礼真人。此生不求升天路,唯愿万古侍长春!

白云观,历经千年,香火鼎盛,是众多北京人的祈福圣地。

我与白云观

无数次去过白云观,只有两次难忘的记忆:

童年时坐在舅舅自行车的横梁上,第一次去了白云观,“摸石猴”、“打金钱眼”、“摸铜驴”,第一次听到关于丘处机的故事,第一次感受到老北京的民俗。同时知道了道士与和尚的区别:和尚要求六根清净,所以必须剃光头,表示了结尘缘;道士留发,遵循道法自然,不要求剃度,自然也得蓄发留须了。

改革开放后,副市长在白云观召集有关落实宗教政策会议,领导派我出席,我通知下属涉案单位领导一起参会。在白云观东侧的会议室内,副市长主持,老道长历数在文革的劫难。其中讲道,道观的墓地葬有28座墓,文革中墓被刨了,墓中的葬品不知去向,后来在这片墓地上建了几栋楼……副市长问:哪个单位干的?道长说出了我的工作单位。副市长问我:你们为什么刨道家的坟?我如实回答:据调查,是当时的红卫兵干的。与我同行的同志做了具体而详细的说明,强调建楼房有合法审批手续。会议决定:要派专人专车协助白云观查找随葬品;由于历史原因在墓地上建房,补偿白云观×万元;同时在新开发的项目中给予一定面积的补偿。我们表示接受,未等散会,我以立即落实为由,提前退席。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

最精彩的在后院三山

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

金正隆五年(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 (1167年) 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处机(号长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七月,邱处机仙逝于长春观。次年,长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长春观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

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清代诗人查慎行游白云观后曾做诗:

“沙晴冬侯暖,古观晚苍凉,一径踏残叶,半庭余斜阳”。

晚清时,这里是京师的一个好去处,尤其是在正月。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白云观,亦初一日开庙,至初八日祭星日,游人始盛,十八、九两日为燕九节,游人最多之期,庙西垣外有走马场,半月之间,逐日比赛。”可以说整个正月,白云观都是肩摩毂击,热闹非凡。

民国时期的白云观照片

据《新编北京白云观志·珍闻轶事志》记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北京市实行土地改革,白云观围墙内及周遭之可耕地近三十亩,悉分归白云观使用,道士们便有了他们可资劳动自养的宝地。由于新时代新风尚,朝真礼神的香客少了,请作醮仪的斋主少了,影响到白云观的宗教功德收入也随之锐减,远不足观中数十单道士衣食,于是在大势所趋下,全力经营菜园、果园,走劳动自养的道路。那时白云观因离去的人较多,稳定的常住道士仅存近二十人……

据《中国道教》1999年第03期,太监·乐舞生·道教——《新编北京白云观志》记述: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热潮中,北京市寺庙管理组也对市内寺观庙宇的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把尚具有劳动能力的宗教职业人员安排到有从事劳动生产条件的寺观庙宇中去,参加劳动生产与经营管理工作。那时有三位清代宫廷的太监和一位清代神乐观乐舞生后裔,被分配到了北京白云观(白云观院墙内有近三十亩地的菜园和果园)。由于中国道教协会自创立后其会址便在白云观院内……有一位太监名叫孙耀庭,据他说,曾伺候过“光绪”和“宣统”;另一位姓张,还有一位姓刘。前者作管理人员(孙太监,此人颇有文化);后者一人在罗公塔院内喂鸡(张太监),另一人管账目(刘太监)。他们都自称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道士。还有一位自称神乐观乐舞生后裔的道长名叫刘之维,自言其父师即正阳门关帝庙的监院(关帝庙初建于明末,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除),是清末神乐观的世袭乐舞生。

1957年成立的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就设在白云观。

2001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白云观早已溶入到喧闹的都市里了,能够维持着几丝清宁便已经很不易了。

2008年,经过白云路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在白云观以西临白云路一侧以及整条观前街的南面,沿街立起数百米长的工地围挡,寓示着这座千年道观周边将会出现一组崭新的城市建设项目,围挡上面的项目案名非常富有诗意——“云起时”商业街。

原来道观周边经过几年的拆了建,建了拆,搞起了开发……

白云观正门效果图,现在没有树,影壁前原是简易楼,拆了,建了围墙,古香古色,不久又拆了,建了玻璃楼房,牌楼两侧也建了平房。

白云观东侧建的商业街,与千年道观形成的反差令人费解,早已开业,人流稀少。

原来的白云观占地很大,现在白云观开放的示意图如下:

白云观座北朝南,分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影壁、棂星门、山门、钟鼓楼、灵宫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三清阁四御殿,东西配殿分别为三官殿、财神殿、救苦殿、药王殿,西路为祠堂、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吕祖殿、云集园;东路有南极殿、斗姥阁、真武庙、火神殿、斋堂、罗公塔。

山门前,首先是个大影壁:万古长春

现在看到的影壁后边的大烟筒是热电厂

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阻挡视线的墙壁,也叫“照壁”、“萧壁”。

白云观前影壁上“万古长春”四个大字,是告诉人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圣地,又是长春真人邱处机的道场,所以称之为“万古长春”,同时也蕴含着道家的道与天地同在。

牌楼:洞天胜境

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

站在影壁前看着前面高大的牌楼,只见当中间蓝底金字上书“洞天胜境”四个大字。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仙人们居住的地方,而今这里不仅是有道士居住的宫观,还是中国道教协会的会址。“仙人们”早已乘白鹤远去,离开这里,可海内外游客信徒们却到此络绎不绝,以致这里香火鼎盛。

改建后的牌楼

从观内回望,依然离不开大烟筒

从新建的玻璃楼房内看到的影壁和牌楼

山门 :敕建白云观与铁打白云观

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

山门正中的“敕建白云观”的匾额上。这个匾额,是明英宗赐与白云观的,生铁铸造而成,寓意白云观能如铁铸一般坚固持久,所以说是“铁打白云观”。

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摸石猴

白云观的山门,最有名气的要数门洞上早已被人摸的光溜溜的石猴了。据说摸摸这个石候能消灾增幅,所以每年春节庙会这里都会有很多人拍成长队去摸石猴。

白云观共有三个猴,“三猴”指的是白云观里面的三只猴子造型。

第一只猴在山门的石拱上右侧,是一个两寸大小的石猴浮雕。

第二只石猴在山门西侧的八字形影壁须弥座顶端的束腰处,整幅图案是一棵大树,树上挂满果实,树下一匹奔马,马前有一只猴子,一臂高举,手中托一物。

第三只猴在庙后东院雷祖殿前的“九皇会碑记”底座花纹图案中,一棵松树下有只猴子,手中托一只桃子。

这三只猴子的位置很分散,如果不注意,还很难一一寻到,所以民间就有了“三猴不见面”的俗谚。

进了山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拱形石桥,桥的两侧各写着三个红字---“窝风桥”。

窝风桥

窝风桥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水。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水。桥洞两侧各悬一枚古铜钱模型,刻有“钟响兆福”四字,钱眼内系一小铜钟。

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另有一说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而建,据说王重阳弃家出游,在陕西甘河桥遇异人授予他修炼真诀,于是出家修道,创建全真教。后世全真弟子修建“甘河(干河)桥”以为纪念。

我曾听过这个传说:北京原来有个西风寺,西风寺中的和尚来与白云观中的道士斗法,两人不分胜负。最后和尚说我要用西风寺的风吹散你白云观的云。我们都知道云是怕风的,风一吹云就散了,道士听和尚这么一说也很害怕,于是用法术马上建起了一座窝风桥,把和尚的风给窝在了桥下。

窝风桥文革期间被毁,改成了防空洞,今为1988年复制品,变了样,楹联也没了。

打金钱眼:

“打金钱眼”:一进山门就可以看到窝风桥,窝风桥立在一个无水的池子上,因为传说全真道始祖吕洞宾在陕西甘水河的桥上遇仙得道,所以全真道的观内都有干水池和石桥,在桥下有个巨大的金钱,钱眼中有口铜钟,上书“钟响兆福”,游人祈福用硬币击钱孔,如果正好打中铜钟者会一年中诸事顺利,平安吉利;向里扔钱币是个好主意。

走过了窝风桥,打过金钱眼,沿着中轴小路来到了灵官殿。

灵官殿

灵官殿, 殿内主祀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到这里烧香人特多,供的香火也特旺。

灵官殿内供奉的灵官顶盔御甲,一身武士打扮。面貌赤红,三目怒视,手持钢鞭,脚踏风火轮。根据道教的说法,灵观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时西蜀著名道人萨守坚的弟子。殿中的灵官,守在门口,他的职责就是护法。

道教有众多护法神,王灵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亦称“王灵官元帅”、“豁落火车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或“ 隆恩真君”。他三只眼睛耀天地,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统领百万神将神兵,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祈晴祷雨、镇妖伏魔、至刚至勇,还能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法力无边。因此为镇受山门的护法神。对他的传说记载不一。

有说是王灵官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时候之人。

有说他原是湘阴(今江苏淮阴)城隍庙的城隍,因威猛无敌,刚正无私,嫉恶如仇,普救生灵,而被玉皇大帝封为“都天纠察豁落先天主将”。

道教说灵官“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白云观灵官殿内灵官像为明代木刻雕像,高约1.2米,比例适度,雕刻精美。红脸虬须朱发,三目怒视,金甲红袍,绿靴风带,左手掐灵官诀,右手执金鞭,足踏风火轮和祥云,形象栩栩如生。其左边殿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之纸本画像,右侧为温琼、岳飞之画像,兼工带写,白描淡彩,勾勒铁线遒劲流畅,清新脱俗,具有文人画风,生动地表现了四大护法元帅刚正威猛的形象,为清代神像画中少有的佳作。

民国时期在窝风桥上拍的灵官殿

灵官殿前有两块石碑

东边的为“重修白云观殿宇桥梁碑”,1924年建立,记载白云观第21代方丈陈明霖集资修建观内中路殿堂及窝风桥之事。

西边的为“白云观表德述异记”,记载民国时檀越施主向本观赠助布施之事。

碑下负碑者。据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好重者谓“王八”,能负石碑;好险者谓“嘲风”,站在大殿角上;生性好杀者谓“睚眦”,故被雕在剑柄上;好望者谓“螭吻”,站在大殿屋脊上;好水者谓“趴蝮”。好鸣者谓“蒲牢”,刻在铜钟上;好乐者谓“囚牛”,被用在乐器架上,好烟者谓“狻猊”,雕刻于香炉上;性情温顺者谓“椒图”,铸在门环上。

灵官殿老照片

步入灵官殿时看到几位信徒正在蒲团上跪拜着,一个道士坐在供桌旁轻轻地敲打着罄,罄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不由得令人肃穆了几分。

钟楼、鼓楼

灵官殿后面钟鼓楼。白云观的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其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据称,元末,长春观殿宇大都倾圮,明初重建时,以处顺堂(今邱祖殿)为中心,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故形成了今日所见之格局。

玉皇殿

玉皇殿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殿内供奉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8米,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一百个,故称为“百寿幡”。左右两侧的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他们即是玉帝阶前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殿内幔帐为清代慈禧大后所赠。

门上匾额为1956年国家副主席李济琛所书。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终为玉帝。

有说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简称。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

祖师语录

玉皇殿楹联

巍峨咫尺天,执掌阴阳生万物

浩荡神灵地,观看善恶易分明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最初指日光的背向,背日为阴,向日为阳,后被广泛引伸,用于自然和社会。古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皆分属阴阳。《易·系辞》上:“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

出了玉皇殿往东一拐便是三官殿

三官殿: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依道教的说法三官各司其职,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各司其职,看来在这里拜神也是很有学问的,别拜错了。

三官殿(东配殿) 殿外抱柱联:

赐福解冤,录风乡之鬼籍

举功奏过,司旸谷之龙文

“风乡鬼籍” :风乡,指芸芸众生的世俗社会。鬼籍,一称鬼录,死者的名册。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传》:“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

“龙文”: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也。”后因用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

殿内抱柱联:

天官、地官、水官,赐福赦罪解厄,善恶攸分

上元、中元、下元,纲维三界十方,较籍功过

“上元中元下元”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一周始,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晋书·符坚载记》下:“从上元人皇起,至中元,穷于下元,天地一变,尽三元而止。”

“三界”道家认为人、天两界之外,别有三清。即玉清、太清、上清,是神仙居住的仙境。

老律堂 原名七真殿

老律堂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凡看过金庸小说的朋友,无不对全真七子记忆深刻!

老律堂殿内正中悬挂一块金匾,上题“琅简真庭”四字,为康熙帝御笔,其意指在这里是诵经演教供奉真人的祖庭。

老律堂为中路第三进殿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都要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将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无论是平日诵经还是举行斋醮,均有音乐伴奏。其音乐称为道教音乐,简称道乐或仙乐。道教音乐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乐器合奏等多种音乐形式,在斋醮法事中,这些形式不断更换,灵活组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召神遣将、声势磅薄的场面;镇压邪魔、剑拔弩张的威风;盼望风调雨顺、求神祈愿的心情;清静无为、仙界缥缈的意境。为道教的斋醮增添了庄严而强烈的气氛,给人以“耳听仙乐”之深刻印象。吟听道乐,令人超凡涤俗、飘飘欲仙。

老律堂 殿外抱柱联:

五祖开宏恩,济世有功当崇敬

七真守密旨,劝君无欲道自成。

“五祖”:即“五祖长真”,邱处机徽号。

“七真”:道家称茅盈、许旌等七人为七真。唐陆龟蒙《甫里集·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茅盈,西汉人,少秉异操,独昧清虚。年十八即弃家入恒山修道。后隐居句(gou)曲山,即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茅山。传说西汉茅盈兄弟三人修道于此,因又名三茅山。晋代的许谧,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唐代的吴筠等著名道士,均曾在此修道。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相传太上老君拜茅盈为司命真君,拜其仲弟茅固为定录真君,季弟茅衷为保生真君。世称三茅君。

殿内抱柱联:

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

来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妙神通

“真”:上联四个“真”字的含义分别是本源、本性、真实、纯正。

“妙”:下联四个“妙”字的含义分别是神妙、深微、美好。

老律堂为中路第三进殿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都要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将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无论是平日诵经还是举行斋醮,均有音乐伴奏。其音乐称为道教音乐,简称道乐或仙乐。道教音乐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乐器合奏等多种音乐形式,在斋醮法事中,这些形式不断更换,灵活组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召神遣将、声势磅薄的场面;镇压邪魔、剑拔弩张的威风;盼望风调雨顺、求神祈愿的心情;清静无为、仙界缥缈的意境。为道教的斋醮增添了庄严而强烈的气氛,给人以“耳听仙乐”之深刻印象。吟听道乐,令人超凡涤俗、飘飘欲仙。

民国敬香人

现在的庙会表演

丘祖殿

邱祖殿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 长春真人邱处机

清朝乾隆皇帝为白云观的丘祖殿,题了一幅著名的对联,称颂丘处机救民于水火的奇功,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

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

由于龙门派祖师邱长春在元代住持本观。他羽化后又藏仙蜕(遗体)于这里,故后世全真派道徒便尊白云观为龙门祖庭。

老照片

西路一条南北轴线上的殿是元君殿和文昌殿

元君殿

元君殿内主要供奉着东岳大地的女儿碧霞元君,据说她是专管人间祸福的神仙。此外殿内还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供案上摆着新鲜瓜果和几个塑料小娃娃,可能是香客来此求子、除恶、去病时供养的物件吧。可见白云观虽以宗教活动为主,但民俗却与之相辅相成。

元君殿外“拴娃娃”:拴娃娃是不孕的妇女去元君殿拜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以求送子、助产、小孩易养成人,殿内碧霞元君的西东两侧分别供奉催生娘娘、多男多女送子娘娘和分男分女眼光娘娘、天花娘娘,元辰殿北有两棵大树,把红布条拴在树枝上,“拴枝”谐音“拴子”。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

另外,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文昌殿

文昌殿原名“北五祖殿”,奉祀吕洞宾、汉钟离、王玄甫、刘海蟾、王重阳。塑像20世纪50年代被毁,1981年改为“文昌殿”。殿内奉祀文昌帝君,左右侍立天聋、地哑、玉女、金童,东侧为儒学创始人孔子(一说原本应是诸葛亮),西侧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一说原本应是文天祥)。殿内所有铜像都铸造于明代,是1981年从菜市口附近的三教寺移来。

求学、求智慧好去处,不知灵否?

八仙殿

八仙殿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殿内奉祀道教八仙,即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八仙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他们各有各的法宝,各有各的神通。后来人们用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有能力,各显本领,互相竞赛。人们对八仙不但信仰崇拜而且因为他们没有可怕的鬼神形象富有浓厚的人情味,所以觉得他们比其它神仙更为亲近可敬。

八仙殿联:

紫气太空显道法

白云深处藏神仙

“紫气”旧指所谓祥瑞的光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仙人或宝物出现的先兆。《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吕祖殿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奉祀吕洞宾祖师。

八仙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吕洞宾了。可以说他不是一般的游仙、散仙,而是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的领袖人物,称为“吕祖”,所以白云观中便有了一座专门供奉吕洞宾的殿------吕祖殿。

吕祖殿联:

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

九转丹诀,炼就万劫真仙

“一枕黄粱”:即黄粱梦。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者吕翁。生自叹穷困,翁乃授之枕,使入梦。生梦中历尽富贵荣华。梦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后因以喻富贵终归虚幻,或欲望破灭。

“九转丹:]即九转金丹。道家谓炼烧金丹,以九转为贵。转,循环变化之意,如把丹砂烧成水银,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烧炼时间愈久,则转数愈多,效能愈高。见《抱朴子·金丹》。

据说吕洞宾当年求取功名心切,有一次京考时在长安酒肆里遇到了钟离权,也就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吕洞宾对钟离权赋诗言志:“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讵与玉皇归上清”。钟离权看过诗后,用方术叫吕洞宾作了一场黄粱梦。梦中吕洞宾中了状元声势显赫、权倾一时,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其后又忽获重罪,名利财务瞬间皆失,梦醒时黄粱未熟。这场梦使吕洞宾感到追求功名利禄、读书做官的无聊,看透了人间富贵的虚无短暂。

后来他拜钟离权为师作了神仙。做了神仙的吕洞宾却“酒色财气”无一不沾。也许正是他这种近于尘世俗人的生活习性,所以颇受民间群众的喜爱。

元辰殿──俗称“六十甲子殿

位于吕祖殿和文昌殿北侧的院内,殿内奉祀六子甲子神和斗姥元君。六十甲子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即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一个周期刚好为六十年,故名“六十甲子”,意为六十年另起一甲子。六十甲子神为六十位星宿,轮流值年,掌管一年之事。值年神,又称太岁神。如某人出生在哪一年,那么当年值班之神就是某人的本年神(本命太岁)。六十甲子神都各有名号。如甲子年出生的人,他的本命神就是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相传礼拜本命神,就可获其护佑,百恶皆伏,所行大吉。

每位神像的牌位上都分别写有生辰年月。相传正月初八诸神下界,善男信女在元辰殿找自己的星宿牌位像叫顺星,主一年顺利,所以元辰殿也叫顺星殿。众多善男信女在元辰殿内各自找到了自己的“顺星”,由于殿禁止明火,把没有点燃的香放在了神像前,然后双手合什,许了许愿。

财神殿

供奉三位财神,中为财神比干(春神青帝),左为财神赵公明,右为武财神关羽。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元始天尊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财、进宝、纳珍、利市四神。于是成为民间广泛供奉的财神。关羽,即关圣帝君,被民间广泛信仰,管辖范围极广,是一位全能之神,财神只是其形象之一。

财神殿(西配殿) 殿外抱柱联:

福白天申财源广

禄马扶持大吉祥

“禄马”:中国神话传说,人的禄位由天授,负责送禄到人间的是一匹疾驰如飞的骏马,俗称“禄马”。禄马为印有飞马和八卦符号的图画,称为“禄马牌”,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供奉在神龛前,烧香礼拜,祈求禄马早日降临。

殿内抱柱联:

有德斯福,招财纳珍自来驻

不义岂昌,财官利市求也无

“斯”:表示判断的词,相当于“是”、“为”。

在白云观中医诊所内悬挂的许愿带。真正的财神在这里!

悬挂许愿带。若能如愿,必来还愿!

白云观里的四不像“神特”又名“铜驴”

西跨院里的“特”,平日里,摸“特”也是一个关于祛病的民俗。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去了就摸摸,估计就是这两层意思吧!

据说是清乾隆皇帝为纪念自己的坐骑而命工匠铸造的神兽。1961年从北京东岳庙移来。造型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北京人多称呼为“铜驴”、“四不像”或“神特”。

据说人身体任何部位感到不适,只要摸一下“神特”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就能手到病除。这个“神特”就在北京白云观中医门诊门外,挺有寓意的。

十二生肖壁

建于1993年,长约10米、高约1米。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古代以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源远流长,是从古代民间文化中演绎出来的。

去了一定要摸一摸,祈求好运、幸福、顺利...

救苦殿:原名宗师──殿殿内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即太乙真人,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据道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慈大悲天神。受苦难者只要祈祷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化凶为吉。据书载为: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民间盛传《拔度血湖宝忏》是由太乙救苦天尊所传授的。

救苦殿(东配殿) 殿外抱柱联:

青华宫中紫雾露光拥狮座

骞林树下寻声赴感救众生

“青华”:泛称仙人居住的宫阙。

“狮座”:即狮子座简称。佛所坐之处。《大智度论》七:“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

“骞林”:泛称仙人所处九霄林丛的胜境。骞,义为飞腾。

救苦殿殿内抱柱联:

七宝骞林演说回生之道

九光莲座提携返魄止真

“七宝”:意同“七真”,即道家崇奉的七位真人。

“九光”:多种彩色。道家书中常用以形容彩色缤纷的事物,如九光之绶、九光之灯、九光之舆等。

药王殿:原名宗师殿──殿内奉祀孙思邈真人

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字。年青时,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后长期隐居终南山修炼、行医。唐太宗、唐高宗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活了一百零一岁。相传他擅长阴阳术数,神应无方。他将道教养生理论与医学相结合,认为人若长寿,就须讲究饮食起居,抑情养性,加以导引行气,食补药补,才能终其天年。他广搜民间验方、秘方,总结唐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加以分类记载,在医学和药物不方面做出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药王”。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生论》等等。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他被追封为“妙应真人”。

殿内墙壁上所画之图为孙真人医龙救虎图。据说海中一小龙外出游玩,化为一蛇,被一小孩所伤,而被孙思邈所救,替它针炙用药而致康复。小龙回到龙宫后告诉龙王。为感谢大恩,龙王送给孙思邈许多金银财宝,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龙王送给他二部著名医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进行潜心研究,终成一代药王。由于他的医技高超,连深山老虎都能知晓。一考虑一口中受伤,多日不愈,跑到孙思邈身边毫无恶意地伏下身子,请求医治。于是他就在虎口中先放上一个铁环,然后将手伸进去给考虑手术用药。治愈后,考虑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后来这铁环就被称之为“虎衔”。

殿内柱子上的对联是:除病解危千金仙方普受惠,坐虎针龙广施兹悯救众生

殿外柱子上对联为:弃爵位著千金精究医院行阴德,辞珠宝取仙方济世救人心存慈

此联由当今书法大家沈鹏先生所书,书风飘逸,结体俊美。

这二幅对联正反映了孙真人本人提倡的“大医精诚”思想,即作为一位医生,技术要精湛,品德要高尚。也说明他看破红尘,不顾人间功名利禄,一心向道、济世救人的精神。

三清四御殿

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

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三清阁联:

无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

混元一炁,为造化之根源

“混元”:指天地或天地元气。

“炁”:读qi,同“气”,多见于道家的书。

“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化育。

四御殿(二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 殿外第一副抱柱联:

玉宇无尘,月朗虚空三千界

神恩有应,心诚可格九重天

“格”:感通。《书·说命》下:“格于皇天。”古代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凡所作所为,感通于天,叫格天。

殿外第二副抱柱联:

佐司玄化,共理三才位中天,万象宗师

岳渍是依,山川咸仗总十极,恩溥乾元

“玄化”:至德的教化。

“三才”天、地、人合为三才。

“岳渍”:是依五岳、田畴、沟渠、江河是道教的地气崇拜。

“十极”:意思是广大无边,统领阴阳万物。

云集山房

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戒时演教之处;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

出了元辰殿穿过西侧小门便到了白云观最北端的建筑------后花园

后花园虽小但给人感觉布局得体、错落有致。中心北侧的建筑是云集房,南侧的建筑是戒台,花园的东面和西面还有假山,白云观称这里是“小蓬莱”。

云集殿

即后花园,在白云观最北端,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云集山房为中心建筑,正南是座南朝北的戒台,两侧有游廊迂回,后有假山横亘,山上东西有有鹤亭与妙香亭相望。园西部有退居楼。后花园素有"小蓬莱"之誉。

三山

云集园中三个庭院各有人造石山一座,即象征道教三神山。东边山上建有“有鹤亭”,西边山上建有“妙香亭”,北边山下建有遇仙亭,加上其他建筑如云华仙馆、曲经回廊、云集山房、戒台,等等,真是“小有洞天”(山中石刻),无愧“小蓬莱”(云集园门匾)之美称。

  

白云观遇仙亭

是云集园最吸引人的地方,遇仙亭内有人们十分熟悉的“八仙”,在这里可以观八仙过海:“乘风赶浪驾飞舟,各显神通下海游。借问八仙何处去,笑声同答上瀛洲”。

白云观东路的罗公塔───理发业的祖师

相传罗公是理发业的祖师,所以朝朝代代以理发为业的人们都要来这里祭拜罗公,以求自己的店铺生意红红火火。

据说,理发业的祖师爷姓罗,好像是江西人,是一个穷道士。当年雍正皇帝患头疮很严重,太监每次为雍正剃头及打辫子总是感到棘手,常常挨揍,甚至还要杀头。后来雍正又从民间找了很多梳头匠进宫伺候,但也都一样被处死或发配。京城很多剃头业的人都很害怕,有的出逃,有的甚至改行了。这件事情被罗公知道了,就主动报名进宫给雍正皇帝梳头。罗公梳头,雍正感觉不疼不痒很舒服,头疮逐渐痊愈,这样罗公就救了京城的剃头业。后来罗公羽化在白云观,被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就葬于白云观。剃头业便把罗公供奉为祖师爷,定期要到白云观祭拜。”

有人查阅资料,这部分的记载大多是野史传说,而且众说纷纭,有说罗公是唐朝人,是神仙吕洞宾转世,在唐朝就已被奉为理发业的祖师,后在清雍正时候下凡再救剃头匠;有说清初剃头业还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而扬州道士罗公有感于当时剃头技艺低劣、工具粗糙,遂精心研制了剃头、刮脸、取耳、清眼的器具,并创造了通、篦、掏、解、顺等一整套理发养颜法,轰动了京城,惊动了大内,使得剃头业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

看来,有三点是肯定的:恬淡守一真人是一名道士,而且有相当修为;他与理发业有关,应该是曾发明过理发工具;此塔确实为他而建,并且是皇帝敕建。

历史就是这样,常常被岁月的尘烟覆盖,并滋生了许多传说神话的云雾在其周围缭绕;百年之后,无论是真是假已不再重要,其已然变成一种文化供人们赏玩吟咏……

恬淡守一真人塔依然在繁华大都市的吵嚷之中躲在那墙后绿荫中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等待命运的到来。这命运的结局究竟是揭开塔下的秘密,还是永久沉默,抑或是连同其文化一起慢慢消失?

……

白云观的神仙多,功能全,当官、求财、治病、生孩子、消灾、脱贫、救苦……无所不能!

可惜的是近几年开发房地产,香火大不如前了。

(2013-02-01 09:22:52)

来自li0903111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68140271

有诗云:白云观中观白云,邱祖殿内礼真人。此生不求升天路,唯愿万古侍长春!

白云观,历经千年,香火鼎盛,是众多北京人的祈福圣地。

我与白云观

无数次去过白云观,只有两次难忘的记忆:

童年时坐在舅舅自行车的横梁上,第一次去了白云观,“摸石猴”、“打金钱眼”、“摸铜驴”,第一次听到关于丘处机的故事,第一次感受到老北京的民俗。同时知道了道士与和尚的区别:和尚要求六根清净,所以必须剃光头,表示了结尘缘;道士留发,遵循道法自然,不要求剃度,自然也得蓄发留须了。

改革开放后,副市长在白云观召集有关落实宗教政策会议,领导派我出席,我通知下属涉案单位领导一起参会。在白云观东侧的会议室内,副市长主持,老道长历数在文革的劫难。其中讲道,道观的墓地葬有28座墓,文革中墓被刨了,墓中的葬品不知去向,后来在这片墓地上建了几栋楼……副市长问:哪个单位干的?道长说出了我的工作单位。副市长问我:你们为什么刨道家的坟?我如实回答:据调查,是当时的红卫兵干的。与我同行的同志做了具体而详细的说明,强调建楼房有合法审批手续。会议决定:要派专人专车协助白云观查找随葬品;由于历史原因在墓地上建房,补偿白云观×万元;同时在新开发的项目中给予一定面积的补偿。我们表示接受,未等散会,我以立即落实为由,提前退席。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

最精彩的在后院三山

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

金正隆五年(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 (1167年) 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处机(号长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七月,邱处机仙逝于长春观。次年,长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长春观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

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清代诗人查慎行游白云观后曾做诗:

“沙晴冬侯暖,古观晚苍凉,一径踏残叶,半庭余斜阳”。

晚清时,这里是京师的一个好去处,尤其是在正月。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白云观,亦初一日开庙,至初八日祭星日,游人始盛,十八、九两日为燕九节,游人最多之期,庙西垣外有走马场,半月之间,逐日比赛。”可以说整个正月,白云观都是肩摩毂击,热闹非凡。

民国时期的白云观照片

据《新编北京白云观志·珍闻轶事志》记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北京市实行土地改革,白云观围墙内及周遭之可耕地近三十亩,悉分归白云观使用,道士们便有了他们可资劳动自养的宝地。由于新时代新风尚,朝真礼神的香客少了,请作醮仪的斋主少了,影响到白云观的宗教功德收入也随之锐减,远不足观中数十单道士衣食,于是在大势所趋下,全力经营菜园、果园,走劳动自养的道路。那时白云观因离去的人较多,稳定的常住道士仅存近二十人……

据《中国道教》1999年第03期,太监·乐舞生·道教——《新编北京白云观志》记述: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热潮中,北京市寺庙管理组也对市内寺观庙宇的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把尚具有劳动能力的宗教职业人员安排到有从事劳动生产条件的寺观庙宇中去,参加劳动生产与经营管理工作。那时有三位清代宫廷的太监和一位清代神乐观乐舞生后裔,被分配到了北京白云观(白云观院墙内有近三十亩地的菜园和果园)。由于中国道教协会自创立后其会址便在白云观院内……有一位太监名叫孙耀庭,据他说,曾伺候过“光绪”和“宣统”;另一位姓张,还有一位姓刘。前者作管理人员(孙太监,此人颇有文化);后者一人在罗公塔院内喂鸡(张太监),另一人管账目(刘太监)。他们都自称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道士。还有一位自称神乐观乐舞生后裔的道长名叫刘之维,自言其父师即正阳门关帝庙的监院(关帝庙初建于明末,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除),是清末神乐观的世袭乐舞生。

1957年成立的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就设在白云观。

2001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白云观早已溶入到喧闹的都市里了,能够维持着几丝清宁便已经很不易了。

2008年,经过白云路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在白云观以西临白云路一侧以及整条观前街的南面,沿街立起数百米长的工地围挡,寓示着这座千年道观周边将会出现一组崭新的城市建设项目,围挡上面的项目案名非常富有诗意——“云起时”商业街。

原来道观周边经过几年的拆了建,建了拆,搞起了开发……

白云观正门效果图,现在没有树,影壁前原是简易楼,拆了,建了围墙,古香古色,不久又拆了,建了玻璃楼房,牌楼两侧也建了平房。

白云观东侧建的商业街,与千年道观形成的反差令人费解,早已开业,人流稀少。

原来的白云观占地很大,现在白云观开放的示意图如下:

白云观座北朝南,分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影壁、棂星门、山门、钟鼓楼、灵宫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三清阁四御殿,东西配殿分别为三官殿、财神殿、救苦殿、药王殿,西路为祠堂、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吕祖殿、云集园;东路有南极殿、斗姥阁、真武庙、火神殿、斋堂、罗公塔。

山门前,首先是个大影壁:万古长春

现在看到的影壁后边的大烟筒是热电厂

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阻挡视线的墙壁,也叫“照壁”、“萧壁”。

白云观前影壁上“万古长春”四个大字,是告诉人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圣地,又是长春真人邱处机的道场,所以称之为“万古长春”,同时也蕴含着道家的道与天地同在。

牌楼:洞天胜境

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

站在影壁前看着前面高大的牌楼,只见当中间蓝底金字上书“洞天胜境”四个大字。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仙人们居住的地方,而今这里不仅是有道士居住的宫观,还是中国道教协会的会址。“仙人们”早已乘白鹤远去,离开这里,可海内外游客信徒们却到此络绎不绝,以致这里香火鼎盛。

改建后的牌楼

从观内回望,依然离不开大烟筒

从新建的玻璃楼房内看到的影壁和牌楼

山门 :敕建白云观与铁打白云观

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

山门正中的“敕建白云观”的匾额上。这个匾额,是明英宗赐与白云观的,生铁铸造而成,寓意白云观能如铁铸一般坚固持久,所以说是“铁打白云观”。

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摸石猴

白云观的山门,最有名气的要数门洞上早已被人摸的光溜溜的石猴了。据说摸摸这个石候能消灾增幅,所以每年春节庙会这里都会有很多人拍成长队去摸石猴。

白云观共有三个猴,“三猴”指的是白云观里面的三只猴子造型。

第一只猴在山门的石拱上右侧,是一个两寸大小的石猴浮雕。

第二只石猴在山门西侧的八字形影壁须弥座顶端的束腰处,整幅图案是一棵大树,树上挂满果实,树下一匹奔马,马前有一只猴子,一臂高举,手中托一物。

第三只猴在庙后东院雷祖殿前的“九皇会碑记”底座花纹图案中,一棵松树下有只猴子,手中托一只桃子。

这三只猴子的位置很分散,如果不注意,还很难一一寻到,所以民间就有了“三猴不见面”的俗谚。

进了山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拱形石桥,桥的两侧各写着三个红字---“窝风桥”。

窝风桥

窝风桥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水。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水。桥洞两侧各悬一枚古铜钱模型,刻有“钟响兆福”四字,钱眼内系一小铜钟。

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另有一说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而建,据说王重阳弃家出游,在陕西甘河桥遇异人授予他修炼真诀,于是出家修道,创建全真教。后世全真弟子修建“甘河(干河)桥”以为纪念。

我曾听过这个传说:北京原来有个西风寺,西风寺中的和尚来与白云观中的道士斗法,两人不分胜负。最后和尚说我要用西风寺的风吹散你白云观的云。我们都知道云是怕风的,风一吹云就散了,道士听和尚这么一说也很害怕,于是用法术马上建起了一座窝风桥,把和尚的风给窝在了桥下。

窝风桥文革期间被毁,改成了防空洞,今为1988年复制品,变了样,楹联也没了。

打金钱眼:

“打金钱眼”:一进山门就可以看到窝风桥,窝风桥立在一个无水的池子上,因为传说全真道始祖吕洞宾在陕西甘水河的桥上遇仙得道,所以全真道的观内都有干水池和石桥,在桥下有个巨大的金钱,钱眼中有口铜钟,上书“钟响兆福”,游人祈福用硬币击钱孔,如果正好打中铜钟者会一年中诸事顺利,平安吉利;向里扔钱币是个好主意。

走过了窝风桥,打过金钱眼,沿着中轴小路来到了灵官殿。

灵官殿

灵官殿, 殿内主祀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到这里烧香人特多,供的香火也特旺。

灵官殿内供奉的灵官顶盔御甲,一身武士打扮。面貌赤红,三目怒视,手持钢鞭,脚踏风火轮。根据道教的说法,灵观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时西蜀著名道人萨守坚的弟子。殿中的灵官,守在门口,他的职责就是护法。

道教有众多护法神,王灵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亦称“王灵官元帅”、“豁落火车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或“ 隆恩真君”。他三只眼睛耀天地,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统领百万神将神兵,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祈晴祷雨、镇妖伏魔、至刚至勇,还能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法力无边。因此为镇受山门的护法神。对他的传说记载不一。

有说是王灵官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时候之人。

有说他原是湘阴(今江苏淮阴)城隍庙的城隍,因威猛无敌,刚正无私,嫉恶如仇,普救生灵,而被玉皇大帝封为“都天纠察豁落先天主将”。

道教说灵官“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白云观灵官殿内灵官像为明代木刻雕像,高约1.2米,比例适度,雕刻精美。红脸虬须朱发,三目怒视,金甲红袍,绿靴风带,左手掐灵官诀,右手执金鞭,足踏风火轮和祥云,形象栩栩如生。其左边殿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之纸本画像,右侧为温琼、岳飞之画像,兼工带写,白描淡彩,勾勒铁线遒劲流畅,清新脱俗,具有文人画风,生动地表现了四大护法元帅刚正威猛的形象,为清代神像画中少有的佳作。

民国时期在窝风桥上拍的灵官殿

灵官殿前有两块石碑

东边的为“重修白云观殿宇桥梁碑”,1924年建立,记载白云观第21代方丈陈明霖集资修建观内中路殿堂及窝风桥之事。

西边的为“白云观表德述异记”,记载民国时檀越施主向本观赠助布施之事。

碑下负碑者。据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好重者谓“王八”,能负石碑;好险者谓“嘲风”,站在大殿角上;生性好杀者谓“睚眦”,故被雕在剑柄上;好望者谓“螭吻”,站在大殿屋脊上;好水者谓“趴蝮”。好鸣者谓“蒲牢”,刻在铜钟上;好乐者谓“囚牛”,被用在乐器架上,好烟者谓“狻猊”,雕刻于香炉上;性情温顺者谓“椒图”,铸在门环上。

灵官殿老照片

步入灵官殿时看到几位信徒正在蒲团上跪拜着,一个道士坐在供桌旁轻轻地敲打着罄,罄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不由得令人肃穆了几分。

钟楼、鼓楼

灵官殿后面钟鼓楼。白云观的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其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据称,元末,长春观殿宇大都倾圮,明初重建时,以处顺堂(今邱祖殿)为中心,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故形成了今日所见之格局。

玉皇殿

玉皇殿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殿内供奉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8米,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一百个,故称为“百寿幡”。左右两侧的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他们即是玉帝阶前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殿内幔帐为清代慈禧大后所赠。

门上匾额为1956年国家副主席李济琛所书。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终为玉帝。

有说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简称。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

祖师语录

玉皇殿楹联

巍峨咫尺天,执掌阴阳生万物

浩荡神灵地,观看善恶易分明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最初指日光的背向,背日为阴,向日为阳,后被广泛引伸,用于自然和社会。古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皆分属阴阳。《易·系辞》上:“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

出了玉皇殿往东一拐便是三官殿

三官殿: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依道教的说法三官各司其职,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各司其职,看来在这里拜神也是很有学问的,别拜错了。

三官殿(东配殿) 殿外抱柱联:

赐福解冤,录风乡之鬼籍

举功奏过,司旸谷之龙文

“风乡鬼籍” :风乡,指芸芸众生的世俗社会。鬼籍,一称鬼录,死者的名册。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传》:“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

“龙文”: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也。”后因用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

殿内抱柱联:

天官、地官、水官,赐福赦罪解厄,善恶攸分

上元、中元、下元,纲维三界十方,较籍功过

“上元中元下元”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一周始,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晋书·符坚载记》下:“从上元人皇起,至中元,穷于下元,天地一变,尽三元而止。”

“三界”道家认为人、天两界之外,别有三清。即玉清、太清、上清,是神仙居住的仙境。

老律堂 原名七真殿

老律堂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凡看过金庸小说的朋友,无不对全真七子记忆深刻!

老律堂殿内正中悬挂一块金匾,上题“琅简真庭”四字,为康熙帝御笔,其意指在这里是诵经演教供奉真人的祖庭。

老律堂为中路第三进殿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都要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将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无论是平日诵经还是举行斋醮,均有音乐伴奏。其音乐称为道教音乐,简称道乐或仙乐。道教音乐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乐器合奏等多种音乐形式,在斋醮法事中,这些形式不断更换,灵活组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召神遣将、声势磅薄的场面;镇压邪魔、剑拔弩张的威风;盼望风调雨顺、求神祈愿的心情;清静无为、仙界缥缈的意境。为道教的斋醮增添了庄严而强烈的气氛,给人以“耳听仙乐”之深刻印象。吟听道乐,令人超凡涤俗、飘飘欲仙。

老律堂 殿外抱柱联:

五祖开宏恩,济世有功当崇敬

七真守密旨,劝君无欲道自成。

“五祖”:即“五祖长真”,邱处机徽号。

“七真”:道家称茅盈、许旌等七人为七真。唐陆龟蒙《甫里集·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茅盈,西汉人,少秉异操,独昧清虚。年十八即弃家入恒山修道。后隐居句(gou)曲山,即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茅山。传说西汉茅盈兄弟三人修道于此,因又名三茅山。晋代的许谧,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唐代的吴筠等著名道士,均曾在此修道。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相传太上老君拜茅盈为司命真君,拜其仲弟茅固为定录真君,季弟茅衷为保生真君。世称三茅君。

殿内抱柱联:

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

来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妙神通

“真”:上联四个“真”字的含义分别是本源、本性、真实、纯正。

“妙”:下联四个“妙”字的含义分别是神妙、深微、美好。

老律堂为中路第三进殿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都要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将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无论是平日诵经还是举行斋醮,均有音乐伴奏。其音乐称为道教音乐,简称道乐或仙乐。道教音乐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乐器合奏等多种音乐形式,在斋醮法事中,这些形式不断更换,灵活组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召神遣将、声势磅薄的场面;镇压邪魔、剑拔弩张的威风;盼望风调雨顺、求神祈愿的心情;清静无为、仙界缥缈的意境。为道教的斋醮增添了庄严而强烈的气氛,给人以“耳听仙乐”之深刻印象。吟听道乐,令人超凡涤俗、飘飘欲仙。

民国敬香人

现在的庙会表演

丘祖殿

邱祖殿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 长春真人邱处机

清朝乾隆皇帝为白云观的丘祖殿,题了一幅著名的对联,称颂丘处机救民于水火的奇功,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

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

由于龙门派祖师邱长春在元代住持本观。他羽化后又藏仙蜕(遗体)于这里,故后世全真派道徒便尊白云观为龙门祖庭。

老照片

西路一条南北轴线上的殿是元君殿和文昌殿

元君殿

元君殿内主要供奉着东岳大地的女儿碧霞元君,据说她是专管人间祸福的神仙。此外殿内还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供案上摆着新鲜瓜果和几个塑料小娃娃,可能是香客来此求子、除恶、去病时供养的物件吧。可见白云观虽以宗教活动为主,但民俗却与之相辅相成。

元君殿外“拴娃娃”:拴娃娃是不孕的妇女去元君殿拜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以求送子、助产、小孩易养成人,殿内碧霞元君的西东两侧分别供奉催生娘娘、多男多女送子娘娘和分男分女眼光娘娘、天花娘娘,元辰殿北有两棵大树,把红布条拴在树枝上,“拴枝”谐音“拴子”。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

另外,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文昌殿

文昌殿原名“北五祖殿”,奉祀吕洞宾、汉钟离、王玄甫、刘海蟾、王重阳。塑像20世纪50年代被毁,1981年改为“文昌殿”。殿内奉祀文昌帝君,左右侍立天聋、地哑、玉女、金童,东侧为儒学创始人孔子(一说原本应是诸葛亮),西侧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一说原本应是文天祥)。殿内所有铜像都铸造于明代,是1981年从菜市口附近的三教寺移来。

求学、求智慧好去处,不知灵否?

八仙殿

八仙殿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殿内奉祀道教八仙,即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八仙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他们各有各的法宝,各有各的神通。后来人们用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有能力,各显本领,互相竞赛。人们对八仙不但信仰崇拜而且因为他们没有可怕的鬼神形象富有浓厚的人情味,所以觉得他们比其它神仙更为亲近可敬。

八仙殿联:

紫气太空显道法

白云深处藏神仙

“紫气”旧指所谓祥瑞的光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仙人或宝物出现的先兆。《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吕祖殿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奉祀吕洞宾祖师。

八仙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吕洞宾了。可以说他不是一般的游仙、散仙,而是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的领袖人物,称为“吕祖”,所以白云观中便有了一座专门供奉吕洞宾的殿------吕祖殿。

吕祖殿联:

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

九转丹诀,炼就万劫真仙

“一枕黄粱”:即黄粱梦。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者吕翁。生自叹穷困,翁乃授之枕,使入梦。生梦中历尽富贵荣华。梦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后因以喻富贵终归虚幻,或欲望破灭。

“九转丹:]即九转金丹。道家谓炼烧金丹,以九转为贵。转,循环变化之意,如把丹砂烧成水银,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烧炼时间愈久,则转数愈多,效能愈高。见《抱朴子·金丹》。

据说吕洞宾当年求取功名心切,有一次京考时在长安酒肆里遇到了钟离权,也就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吕洞宾对钟离权赋诗言志:“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讵与玉皇归上清”。钟离权看过诗后,用方术叫吕洞宾作了一场黄粱梦。梦中吕洞宾中了状元声势显赫、权倾一时,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其后又忽获重罪,名利财务瞬间皆失,梦醒时黄粱未熟。这场梦使吕洞宾感到追求功名利禄、读书做官的无聊,看透了人间富贵的虚无短暂。

后来他拜钟离权为师作了神仙。做了神仙的吕洞宾却“酒色财气”无一不沾。也许正是他这种近于尘世俗人的生活习性,所以颇受民间群众的喜爱。

元辰殿──俗称“六十甲子殿

位于吕祖殿和文昌殿北侧的院内,殿内奉祀六子甲子神和斗姥元君。六十甲子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即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一个周期刚好为六十年,故名“六十甲子”,意为六十年另起一甲子。六十甲子神为六十位星宿,轮流值年,掌管一年之事。值年神,又称太岁神。如某人出生在哪一年,那么当年值班之神就是某人的本年神(本命太岁)。六十甲子神都各有名号。如甲子年出生的人,他的本命神就是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相传礼拜本命神,就可获其护佑,百恶皆伏,所行大吉。

每位神像的牌位上都分别写有生辰年月。相传正月初八诸神下界,善男信女在元辰殿找自己的星宿牌位像叫顺星,主一年顺利,所以元辰殿也叫顺星殿。众多善男信女在元辰殿内各自找到了自己的“顺星”,由于殿禁止明火,把没有点燃的香放在了神像前,然后双手合什,许了许愿。

财神殿

供奉三位财神,中为财神比干(春神青帝),左为财神赵公明,右为武财神关羽。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元始天尊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财、进宝、纳珍、利市四神。于是成为民间广泛供奉的财神。关羽,即关圣帝君,被民间广泛信仰,管辖范围极广,是一位全能之神,财神只是其形象之一。

财神殿(西配殿) 殿外抱柱联:

福白天申财源广

禄马扶持大吉祥

“禄马”:中国神话传说,人的禄位由天授,负责送禄到人间的是一匹疾驰如飞的骏马,俗称“禄马”。禄马为印有飞马和八卦符号的图画,称为“禄马牌”,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供奉在神龛前,烧香礼拜,祈求禄马早日降临。

殿内抱柱联:

有德斯福,招财纳珍自来驻

不义岂昌,财官利市求也无

“斯”:表示判断的词,相当于“是”、“为”。

在白云观中医诊所内悬挂的许愿带。真正的财神在这里!

悬挂许愿带。若能如愿,必来还愿!

白云观里的四不像“神特”又名“铜驴”

西跨院里的“特”,平日里,摸“特”也是一个关于祛病的民俗。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去了就摸摸,估计就是这两层意思吧!

据说是清乾隆皇帝为纪念自己的坐骑而命工匠铸造的神兽。1961年从北京东岳庙移来。造型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北京人多称呼为“铜驴”、“四不像”或“神特”。

据说人身体任何部位感到不适,只要摸一下“神特”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就能手到病除。这个“神特”就在北京白云观中医门诊门外,挺有寓意的。

十二生肖壁

建于1993年,长约10米、高约1米。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古代以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源远流长,是从古代民间文化中演绎出来的。

去了一定要摸一摸,祈求好运、幸福、顺利...

救苦殿:原名宗师──殿殿内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即太乙真人,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据道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慈大悲天神。受苦难者只要祈祷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化凶为吉。据书载为: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民间盛传《拔度血湖宝忏》是由太乙救苦天尊所传授的。

救苦殿(东配殿) 殿外抱柱联:

青华宫中紫雾露光拥狮座

骞林树下寻声赴感救众生

“青华”:泛称仙人居住的宫阙。

“狮座”:即狮子座简称。佛所坐之处。《大智度论》七:“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

“骞林”:泛称仙人所处九霄林丛的胜境。骞,义为飞腾。

救苦殿殿内抱柱联:

七宝骞林演说回生之道

九光莲座提携返魄止真

“七宝”:意同“七真”,即道家崇奉的七位真人。

“九光”:多种彩色。道家书中常用以形容彩色缤纷的事物,如九光之绶、九光之灯、九光之舆等。

药王殿:原名宗师殿──殿内奉祀孙思邈真人

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字。年青时,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后长期隐居终南山修炼、行医。唐太宗、唐高宗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活了一百零一岁。相传他擅长阴阳术数,神应无方。他将道教养生理论与医学相结合,认为人若长寿,就须讲究饮食起居,抑情养性,加以导引行气,食补药补,才能终其天年。他广搜民间验方、秘方,总结唐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加以分类记载,在医学和药物不方面做出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药王”。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生论》等等。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他被追封为“妙应真人”。

殿内墙壁上所画之图为孙真人医龙救虎图。据说海中一小龙外出游玩,化为一蛇,被一小孩所伤,而被孙思邈所救,替它针炙用药而致康复。小龙回到龙宫后告诉龙王。为感谢大恩,龙王送给孙思邈许多金银财宝,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龙王送给他二部著名医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进行潜心研究,终成一代药王。由于他的医技高超,连深山老虎都能知晓。一考虑一口中受伤,多日不愈,跑到孙思邈身边毫无恶意地伏下身子,请求医治。于是他就在虎口中先放上一个铁环,然后将手伸进去给考虑手术用药。治愈后,考虑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后来这铁环就被称之为“虎衔”。

殿内柱子上的对联是:除病解危千金仙方普受惠,坐虎针龙广施兹悯救众生

殿外柱子上对联为:弃爵位著千金精究医院行阴德,辞珠宝取仙方济世救人心存慈

此联由当今书法大家沈鹏先生所书,书风飘逸,结体俊美。

这二幅对联正反映了孙真人本人提倡的“大医精诚”思想,即作为一位医生,技术要精湛,品德要高尚。也说明他看破红尘,不顾人间功名利禄,一心向道、济世救人的精神。

三清四御殿

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

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三清阁联:

无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

混元一炁,为造化之根源

“混元”:指天地或天地元气。

“炁”:读qi,同“气”,多见于道家的书。

“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化育。

四御殿(二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 殿外第一副抱柱联:

玉宇无尘,月朗虚空三千界

神恩有应,心诚可格九重天

“格”:感通。《书·说命》下:“格于皇天。”古代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凡所作所为,感通于天,叫格天。

殿外第二副抱柱联:

佐司玄化,共理三才位中天,万象宗师

岳渍是依,山川咸仗总十极,恩溥乾元

“玄化”:至德的教化。

“三才”天、地、人合为三才。

“岳渍”:是依五岳、田畴、沟渠、江河是道教的地气崇拜。

“十极”:意思是广大无边,统领阴阳万物。

云集山房

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戒时演教之处;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

出了元辰殿穿过西侧小门便到了白云观最北端的建筑------后花园

后花园虽小但给人感觉布局得体、错落有致。中心北侧的建筑是云集房,南侧的建筑是戒台,花园的东面和西面还有假山,白云观称这里是“小蓬莱”。

云集殿

即后花园,在白云观最北端,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云集山房为中心建筑,正南是座南朝北的戒台,两侧有游廊迂回,后有假山横亘,山上东西有有鹤亭与妙香亭相望。园西部有退居楼。后花园素有"小蓬莱"之誉。

三山

云集园中三个庭院各有人造石山一座,即象征道教三神山。东边山上建有“有鹤亭”,西边山上建有“妙香亭”,北边山下建有遇仙亭,加上其他建筑如云华仙馆、曲经回廊、云集山房、戒台,等等,真是“小有洞天”(山中石刻),无愧“小蓬莱”(云集园门匾)之美称。

  

白云观遇仙亭

是云集园最吸引人的地方,遇仙亭内有人们十分熟悉的“八仙”,在这里可以观八仙过海:“乘风赶浪驾飞舟,各显神通下海游。借问八仙何处去,笑声同答上瀛洲”。

白云观东路的罗公塔───理发业的祖师

相传罗公是理发业的祖师,所以朝朝代代以理发为业的人们都要来这里祭拜罗公,以求自己的店铺生意红红火火。

据说,理发业的祖师爷姓罗,好像是江西人,是一个穷道士。当年雍正皇帝患头疮很严重,太监每次为雍正剃头及打辫子总是感到棘手,常常挨揍,甚至还要杀头。后来雍正又从民间找了很多梳头匠进宫伺候,但也都一样被处死或发配。京城很多剃头业的人都很害怕,有的出逃,有的甚至改行了。这件事情被罗公知道了,就主动报名进宫给雍正皇帝梳头。罗公梳头,雍正感觉不疼不痒很舒服,头疮逐渐痊愈,这样罗公就救了京城的剃头业。后来罗公羽化在白云观,被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就葬于白云观。剃头业便把罗公供奉为祖师爷,定期要到白云观祭拜。”

有人查阅资料,这部分的记载大多是野史传说,而且众说纷纭,有说罗公是唐朝人,是神仙吕洞宾转世,在唐朝就已被奉为理发业的祖师,后在清雍正时候下凡再救剃头匠;有说清初剃头业还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而扬州道士罗公有感于当时剃头技艺低劣、工具粗糙,遂精心研制了剃头、刮脸、取耳、清眼的器具,并创造了通、篦、掏、解、顺等一整套理发养颜法,轰动了京城,惊动了大内,使得剃头业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

看来,有三点是肯定的:恬淡守一真人是一名道士,而且有相当修为;他与理发业有关,应该是曾发明过理发工具;此塔确实为他而建,并且是皇帝敕建。

历史就是这样,常常被岁月的尘烟覆盖,并滋生了许多传说神话的云雾在其周围缭绕;百年之后,无论是真是假已不再重要,其已然变成一种文化供人们赏玩吟咏……

恬淡守一真人塔依然在繁华大都市的吵嚷之中躲在那墙后绿荫中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等待命运的到来。这命运的结局究竟是揭开塔下的秘密,还是永久沉默,抑或是连同其文化一起慢慢消失?

……

白云观的神仙多,功能全,当官、求财、治病、生孩子、消灾、脱贫、救苦……无所不能!

可惜的是近几年开发房地产,香火大不如前了。


相关文章

  •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电脑藏书)
  •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北京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勘误表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及编审人员 中国民间文 ...查看


  • 道教入门必读的基本书籍
  • 本目录著录2007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出版,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中文道教书籍. 1. 道教神仙戏曲研究 作者:王汉民 丛书:- 出版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国际书号:[1**********]36 2. 道 ...查看


  •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
  •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初中篇 一.文学 本领域图书注重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不再收入,且每位作家一般只收录一部代表性作品.在切实吸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对社会与人生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腻的体味.深入的思考,并在丰 ...查看


  • 图说天下 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 册  数: 12 排序方式:价格│上架时间│出版时间│出版社 元-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 作者:龚书铎 出版社:京华 ISBN:[1**********]02 定价:19.9 元    现价:9.8 元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作者:龚书铎 出 ...查看


  • "无极"与"太极"之辩
  • ‚无极‛与‚太极‛之辩 摘要: ‚无极而太极‛是<太极图说>的首句,但这一句历来有着不同说法,主要有‚无极而生太极‛.‚自无极而为太极‛.‚无极而太极‛三说.本文主要从它的考证,以及从古至今的人们对它的看法来论述的.最后得出,‚ ...查看


  • 小学四年级英语暑假专题--趣说歇后语
  •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专题讲座--趣说歇后语 [重点难点提示] 1. 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及作用. 2. 积累歇后语的一般方法及运用. [和老师一起学习] 平常,我们常用快刀斩乱麻来比喻一个人干事或解决问题干脆利落.这" ...查看


  • 导游词好段
  • 如何写好导游词的题目呢? 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 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 游词""××风光简介& ...查看


  • 北京故宫探秘-故宫的皇家设计与传说
  • 北京故宫探秘-故宫的皇家设计与传说 前面,我们探索了北京故宫建筑色彩与数字的奥妙,知晓了故宫建筑设计有关色彩.数字的神秘之处(见本栏目上期报道<故宫的"皇家色彩"和"吉利数字">).其实, ...查看


  • 中学生 阅读行动指南 1
  •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人学习所有知识的基本方式.作为一种跨学科的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下直接影响人在社会的发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更是让个体从庸常琐碎的人生中突围.获得存在感与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处在深化时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