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麻黄碱手性合成与工业化创新改进技术

一,课题:盐酸麻黄碱手性合成与工业化创新技术

二,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生物与

医药技术领域。麻黄碱类药物属于肾上腺素激动剂,广泛应用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过敏等症状的治疗,国内外市场每年需求2500吨左右麻黄碱类原料药,同时,麻黄碱也是冰毒的重要中间体,在我国属于管制品。国际上主要采用生物半发酵方法生产麻黄碱,存在工艺复杂,易染菌,中间体易消旋和分离纯化难度大等缺陷。国内主要采用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的方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本项目发明了盐酸麻黄碱的手性合成方法,突破了拜年来国内外全合成规模化生产麻黄碱的瓶颈,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盐酸麻黄碱系列原料药的规模化手性全合成生产,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2项核心中国发明专利(ZL[1**********]5.8,ZL[1**********]3.8)发明了关键手性中间体2-甲胺基-1-苯基-1-丙酮的不对称转化方法,筛选并获得了独特的反应体系,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实现高效,特异地生成所需构型产物,且异构体还能在母液中向所需构型转换,产物拆分光学收率达140%-158%,不对称转化的实现,使拆分光学收率大幅度增加,所得产物光学纯度高,同时降低了母液消旋的物料消耗,使整条路线具有工业化的价值。发明了麻黄碱(赤型)的立体选择性还原方法。在还原过程中直接以拆分产物为还原底物,利用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使催化剂选择性进攻位阻较小一侧,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手性产物含量从75%提高到92%,从而大大降低了分离纯化的难度和原材料成本。同时,本项目还优化了整个反应体系的溶剂,反应温度等条件,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消旋现象发生。首创了合成麻黄碱的连续萃取装备和方法,设计了一种外加能量的高效往复筛板萃取塔,具有显著的体积效率。与常规的萃取工艺相比,萃取周期缩短为原工艺的三分之一,溶媒的使用量仅为原工艺的六分之一,萃余相中麻黄碱的残留量低于万分之一。建立了以丙酸为起始原料制备2-甲胺基-1-苯基-1-丙酮的“一锅合成法”,中间体不需要分离纯化,直接进入下一工序,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产品收率达75.3%(以丙酸计算),比文献收率提高16.9%。本项目于2004年正式投产,目前已形成了500吨每年的生产规模。按照国家配额需求,已累计生产1000余吨盐酸麻黄碱系列原料药,并建立了各种中间体控制标准与方法,产品质量符合国内外药典标准,有关物质欲杂质含量显著低于国外药典标准的限度,并通过欧盟COS 认证和美国FDA 认证,并已出口至德国,瑞士等国家,均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近三年总产量1.95亿元,利润6776万,税收2841万元。本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有效地防止了麻黄草产地的沙漠化,减缓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形成,本项目实行集约化生产,有效解决了西部麻黄碱厂家小而多,不易管理,产品易流失,毒品难以管控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国家管控药品的规范化生产与管理。本项目创新了不对称转化和立体选择性还原的方法,实现了高光学纯度,多手性中心药物的产业化,对其他手性药物的产业化具有借鉴意义,推动了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减少了老百姓用药成本,保障用药安全可靠。经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咨询,本项目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综合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手性拆分及还原技术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周后元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合成工艺研究,解决了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产业化时遇到的难点,对发明点1-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发明了2-甲胺基-1-苯基-1-丙酮拆分工艺,产物拆分的光学收率达140-158%,超过理论收率,见ZL[1**********]5.8;发明了立体选择性还原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麻黄碱(赤型)的含量从75%提高到92%,见ZL[1**********]3.8。qq599932791 投入工作量占工作总量的80%,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 2黄成军负责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研究,对于发明点1-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发明了2-甲胺基-1-苯基-1-丙酮拆分工艺,实现了不对称转化,以158.7%的光学收率获得拆分产物,超过理论收率,见ZL[1**********]5.8;发明了立体选择性还原工艺,一次纯化后产物的光学纯度为99.4%,见ZL[1**********]3.8;进行盐酸麻黄碱(伪麻

黄碱) 的质量研究,获得高纯度,符合英、美及中国药典标准的产品,全程参与车间工艺设计,完善中试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 投入工作量占工作总量的80%,发明专利2项授权,发表论文3篇。

3. 舒理 在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负责项目的中试放大和产业化,对发明点1-3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参与了论文“手性拆分剂D/L-二苯甲酰酒石酸的制备”和“麻黄素中间体[(S)-(-)-a-甲胺基苯丙酮]2?(2R,3R)-(-)-二苯甲酰酒石酸的HPLC 测定”的撰写。 在(S )-α-甲胺基苯丙酮的酒石酸衍生物盐的生产工艺实验室成功的基础上,中试放大,进一步完善优化了" 一锅法" 合成(S)-α-甲胺基苯丙酮的酒石酸衍生物盐的生产工艺;完成了2-甲胺基-1-苯基-1-丙酮中间体在液相状态提纯,直接拆分的工艺设计,通过中试放大实施产业化,进一步优化了并予以生产实施。 本人参与该项目占工作量的70%。

4. 郭卫锋在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负责项目的中试放大和产业化,对发明点1-2,创新点1-2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完成了本项目的实验室验证,并优化工艺,为大生产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2、解决了(S )-α-甲胺基苯丙酮的不对称转化析出后母液的纯化再回收工作。 3、解决了将精制母液中(伪)麻黄碱的异构体析出光学单体的工艺,在生产中顺利实施。 4、参与了论文“手性拆分剂D/L-二苯甲酰酒石酸的制备”和“(1R ,2S )-(-)-麻黄碱盐酸盐的合成”的撰写。 本人参与该项目占工作量的70%。

5. 应瑞芬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研究。 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的移交和工艺优化,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的设计和制定,全程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的试生产,进一步优化了工艺,解决了成品中微量杂质问题,简化了拆分剂的精制和回收。 对于发明点1-2做出了贡献,投入工作量占工作总量的70%,发表论文1篇(“手性拆分剂D/L-二苯甲酰酒石酸的制备”)。

6. 厉文红在麻黄素项目实施实验过程,提出割除胺基苯丙酮盐酸盐的结晶、离心、烘干步骤;用正丁醇代替乙醇拆分胺基苯丙酮的建议,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 在工业化实施过程,负责工艺流程、设备平面布置的初步设计和生产线的安装,解决了拆分剂的回收套用难题,通过生产工艺优化使盐酸伪麻黄碱比旋度一次合格率从40%左右提高到96%以上。 参与了论文“往复筛板萃取塔用于麻黄碱萃取”和“麻黄素中间体[(S)-(-)-a-甲胺基苯丙酮]2?(2R,3R)-(-)-二苯甲酰酒石酸的HPLC 测定”的撰写,对创新点1-2均做出了关键性贡献,本人参与该项目占工作量的100%。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464.4

【目录】:

摘要------------------------6-8

Abstract-------------------8-10

第一章 前言---------------10-15

第二章 合成路线的选择和设计--------------------------15-30

一 合成路线的评析及研究路线的选择------------------------15-26

(一) 以丙醛为原料---------15-16

(二) 以苯甲醛为原料-------16-18

(三) 以丙胺酸或α-溴代丙酸为起始原料--------------------18-21

(四) 以(Z)-1-苯基—2—甲基乙烯为起始原料-----------------21

(五) 以(1S,2S)-2-氨基-1-(4-硝基苯基)-1,3-丙二醇为起始原料

--------------------------21-23

(六) 以扁桃酸为起始原料-----23

(七) 以1-苯基-1-丙酮为起始原料--------------------------23-26

二 新合成路线的设计-------26-30

第三章 不对称转化拆分路线的研究--------------------------30-70

一 1-苯基-1-丙酮的合成研究30-31

二 2-溴-1-苯基-1-丙酮的合成研究--------------------------31-32

三 2-甲胺基-1-苯基-1-丙酮(54)的合成---------------------32-43

(一) 2-甲胺基-1-苯基-1-丙酮(54)合成方法的选择------------33-34

(二) 合成方法的优化-------34-36

1 甲胺化试剂的选择--------34-35

2 反应时间的影响-----------35

3 缚酸剂的选择及甲胺用量的研究--------------------------35-36

4 搅拌速率以及加料速度的影响36

5 相转移催化剂(PTC)的试用---36

(三) 副产物的分离及其生成机理的研究----------------------36-43

1 2-羟基-1-苯基-1-丙酮(67)与1-苯基-1-羟基—2-丙酮(68)的生成机制

----------------------------37

2 1-苯基1-甲胺基—2-丙酮(70)的生成机制--------------------37-41

3 1-苯基-1,2-丙二酮(69)生成机制-------------------------41-43

四 2-甲胺基-1-苯基-1-丙酮(54)的拆分研究------------------43-57

(一) 拆分方法综述---------43-44

(二) 不对称转化的实现-----44-46

(三) 拆分方法的优化-------46-52

1 溶剂对拆分的影响--------48-49

2 搅拌的影响---------------49

3 拆分前(±)-2-甲胺基-1-苯基-1-丙酮放置时间长短以及拆分过程中搅拌时间长短对结果的影响--------------------------49-50

4 溶剂含水量的影响---------50

5 拆分剂用量的影响--------50-51

6 拆分剂种类的影响--------51-52

(四) 消旋方法的研究-------52-55

(五) 2-二甲胺基-1-苯基-1-丙酮(95)及2-乙胺基-1-苯基-1-丙酮(96)的拆分研究------------------55-57

五 还原反应的工艺研究----57-70

(一) 还原方法的评析------57-58

1 催化氢化法---------------57

2 金属硼氢化物还原法----57-58

3 异丙醇铝还原法-----------58

(二) 还原反应的工艺优化-58-62

1 反应底物的稳定性------58-60

2 以Raney Ni催化还原[(S)-(-)-54]_2·(-)-DBTA60

3 以KBH_4还原[(S)-(-)-54]_2·(-)-DBTA60-----------------62 (三) 还原产物中赤型与苏型的比例研究---------------------62-66 (四) 反应产物的光学纯度分析--------------------------66-70 第四章 不对称诱导还原路线的研究-------------------------70-81 一 以2-溴-1-苯基-1-丙酮(53)为起始原料(路线8)-----------70-78 (一) (S,S)-55·HCl 的制备--71-72 (二) (R,S)-55构型转化---72-74 (三) (1R,2S)-(-)-麻黄碱的合成-------------------------74-78 1 (S,S)-55的还原研究-----74-76 2 (R,S ,S)-56的甲基化研究-76-77 3(1R,2S)-(-)-麻黄碱盐酸盐的合成--------------------------77-78 二 以1-苯基-1,2-丙二酮(51)为起始原料(路线9)-------------78-81 第五章 实验部分----------81-103 全文总结----------------103-105 参考文献----------------105-109 致谢--------------------109-110 附图部分----------------110-162

一,课题:盐酸麻黄碱手性合成与工业化创新技术

二,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生物与

医药技术领域。麻黄碱类药物属于肾上腺素激动剂,广泛应用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过敏等症状的治疗,国内外市场每年需求2500吨左右麻黄碱类原料药,同时,麻黄碱也是冰毒的重要中间体,在我国属于管制品。国际上主要采用生物半发酵方法生产麻黄碱,存在工艺复杂,易染菌,中间体易消旋和分离纯化难度大等缺陷。国内主要采用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的方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本项目发明了盐酸麻黄碱的手性合成方法,突破了拜年来国内外全合成规模化生产麻黄碱的瓶颈,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盐酸麻黄碱系列原料药的规模化手性全合成生产,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2项核心中国发明专利(ZL[1**********]5.8,ZL[1**********]3.8)发明了关键手性中间体2-甲胺基-1-苯基-1-丙酮的不对称转化方法,筛选并获得了独特的反应体系,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实现高效,特异地生成所需构型产物,且异构体还能在母液中向所需构型转换,产物拆分光学收率达140%-158%,不对称转化的实现,使拆分光学收率大幅度增加,所得产物光学纯度高,同时降低了母液消旋的物料消耗,使整条路线具有工业化的价值。发明了麻黄碱(赤型)的立体选择性还原方法。在还原过程中直接以拆分产物为还原底物,利用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使催化剂选择性进攻位阻较小一侧,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手性产物含量从75%提高到92%,从而大大降低了分离纯化的难度和原材料成本。同时,本项目还优化了整个反应体系的溶剂,反应温度等条件,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消旋现象发生。首创了合成麻黄碱的连续萃取装备和方法,设计了一种外加能量的高效往复筛板萃取塔,具有显著的体积效率。与常规的萃取工艺相比,萃取周期缩短为原工艺的三分之一,溶媒的使用量仅为原工艺的六分之一,萃余相中麻黄碱的残留量低于万分之一。建立了以丙酸为起始原料制备2-甲胺基-1-苯基-1-丙酮的“一锅合成法”,中间体不需要分离纯化,直接进入下一工序,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产品收率达75.3%(以丙酸计算),比文献收率提高16.9%。本项目于2004年正式投产,目前已形成了500吨每年的生产规模。按照国家配额需求,已累计生产1000余吨盐酸麻黄碱系列原料药,并建立了各种中间体控制标准与方法,产品质量符合国内外药典标准,有关物质欲杂质含量显著低于国外药典标准的限度,并通过欧盟COS 认证和美国FDA 认证,并已出口至德国,瑞士等国家,均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近三年总产量1.95亿元,利润6776万,税收2841万元。本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有效地防止了麻黄草产地的沙漠化,减缓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形成,本项目实行集约化生产,有效解决了西部麻黄碱厂家小而多,不易管理,产品易流失,毒品难以管控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国家管控药品的规范化生产与管理。本项目创新了不对称转化和立体选择性还原的方法,实现了高光学纯度,多手性中心药物的产业化,对其他手性药物的产业化具有借鉴意义,推动了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减少了老百姓用药成本,保障用药安全可靠。经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咨询,本项目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综合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手性拆分及还原技术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周后元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合成工艺研究,解决了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产业化时遇到的难点,对发明点1-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发明了2-甲胺基-1-苯基-1-丙酮拆分工艺,产物拆分的光学收率达140-158%,超过理论收率,见ZL[1**********]5.8;发明了立体选择性还原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麻黄碱(赤型)的含量从75%提高到92%,见ZL[1**********]3.8。qq599932791 投入工作量占工作总量的80%,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 2黄成军负责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研究,对于发明点1-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发明了2-甲胺基-1-苯基-1-丙酮拆分工艺,实现了不对称转化,以158.7%的光学收率获得拆分产物,超过理论收率,见ZL[1**********]5.8;发明了立体选择性还原工艺,一次纯化后产物的光学纯度为99.4%,见ZL[1**********]3.8;进行盐酸麻黄碱(伪麻

黄碱) 的质量研究,获得高纯度,符合英、美及中国药典标准的产品,全程参与车间工艺设计,完善中试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 投入工作量占工作总量的80%,发明专利2项授权,发表论文3篇。

3. 舒理 在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负责项目的中试放大和产业化,对发明点1-3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参与了论文“手性拆分剂D/L-二苯甲酰酒石酸的制备”和“麻黄素中间体[(S)-(-)-a-甲胺基苯丙酮]2?(2R,3R)-(-)-二苯甲酰酒石酸的HPLC 测定”的撰写。 在(S )-α-甲胺基苯丙酮的酒石酸衍生物盐的生产工艺实验室成功的基础上,中试放大,进一步完善优化了" 一锅法" 合成(S)-α-甲胺基苯丙酮的酒石酸衍生物盐的生产工艺;完成了2-甲胺基-1-苯基-1-丙酮中间体在液相状态提纯,直接拆分的工艺设计,通过中试放大实施产业化,进一步优化了并予以生产实施。 本人参与该项目占工作量的70%。

4. 郭卫锋在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负责项目的中试放大和产业化,对发明点1-2,创新点1-2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完成了本项目的实验室验证,并优化工艺,为大生产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2、解决了(S )-α-甲胺基苯丙酮的不对称转化析出后母液的纯化再回收工作。 3、解决了将精制母液中(伪)麻黄碱的异构体析出光学单体的工艺,在生产中顺利实施。 4、参与了论文“手性拆分剂D/L-二苯甲酰酒石酸的制备”和“(1R ,2S )-(-)-麻黄碱盐酸盐的合成”的撰写。 本人参与该项目占工作量的70%。

5. 应瑞芬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研究。 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的移交和工艺优化,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的设计和制定,全程参与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 的合成工艺的试生产,进一步优化了工艺,解决了成品中微量杂质问题,简化了拆分剂的精制和回收。 对于发明点1-2做出了贡献,投入工作量占工作总量的70%,发表论文1篇(“手性拆分剂D/L-二苯甲酰酒石酸的制备”)。

6. 厉文红在麻黄素项目实施实验过程,提出割除胺基苯丙酮盐酸盐的结晶、离心、烘干步骤;用正丁醇代替乙醇拆分胺基苯丙酮的建议,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 在工业化实施过程,负责工艺流程、设备平面布置的初步设计和生产线的安装,解决了拆分剂的回收套用难题,通过生产工艺优化使盐酸伪麻黄碱比旋度一次合格率从40%左右提高到96%以上。 参与了论文“往复筛板萃取塔用于麻黄碱萃取”和“麻黄素中间体[(S)-(-)-a-甲胺基苯丙酮]2?(2R,3R)-(-)-二苯甲酰酒石酸的HPLC 测定”的撰写,对创新点1-2均做出了关键性贡献,本人参与该项目占工作量的100%。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464.4

【目录】:

摘要------------------------6-8

Abstract-------------------8-10

第一章 前言---------------10-15

第二章 合成路线的选择和设计--------------------------15-30

一 合成路线的评析及研究路线的选择------------------------15-26

(一) 以丙醛为原料---------15-16

(二) 以苯甲醛为原料-------16-18

(三) 以丙胺酸或α-溴代丙酸为起始原料--------------------18-21

(四) 以(Z)-1-苯基—2—甲基乙烯为起始原料-----------------21

(五) 以(1S,2S)-2-氨基-1-(4-硝基苯基)-1,3-丙二醇为起始原料

--------------------------21-23

(六) 以扁桃酸为起始原料-----23

(七) 以1-苯基-1-丙酮为起始原料--------------------------23-26

二 新合成路线的设计-------26-30

第三章 不对称转化拆分路线的研究--------------------------30-70

一 1-苯基-1-丙酮的合成研究30-31

二 2-溴-1-苯基-1-丙酮的合成研究--------------------------31-32

三 2-甲胺基-1-苯基-1-丙酮(54)的合成---------------------32-43

(一) 2-甲胺基-1-苯基-1-丙酮(54)合成方法的选择------------33-34

(二) 合成方法的优化-------34-36

1 甲胺化试剂的选择--------34-35

2 反应时间的影响-----------35

3 缚酸剂的选择及甲胺用量的研究--------------------------35-36

4 搅拌速率以及加料速度的影响36

5 相转移催化剂(PTC)的试用---36

(三) 副产物的分离及其生成机理的研究----------------------36-43

1 2-羟基-1-苯基-1-丙酮(67)与1-苯基-1-羟基—2-丙酮(68)的生成机制

----------------------------37

2 1-苯基1-甲胺基—2-丙酮(70)的生成机制--------------------37-41

3 1-苯基-1,2-丙二酮(69)生成机制-------------------------41-43

四 2-甲胺基-1-苯基-1-丙酮(54)的拆分研究------------------43-57

(一) 拆分方法综述---------43-44

(二) 不对称转化的实现-----44-46

(三) 拆分方法的优化-------46-52

1 溶剂对拆分的影响--------48-49

2 搅拌的影响---------------49

3 拆分前(±)-2-甲胺基-1-苯基-1-丙酮放置时间长短以及拆分过程中搅拌时间长短对结果的影响--------------------------49-50

4 溶剂含水量的影响---------50

5 拆分剂用量的影响--------50-51

6 拆分剂种类的影响--------51-52

(四) 消旋方法的研究-------52-55

(五) 2-二甲胺基-1-苯基-1-丙酮(95)及2-乙胺基-1-苯基-1-丙酮(96)的拆分研究------------------55-57

五 还原反应的工艺研究----57-70

(一) 还原方法的评析------57-58

1 催化氢化法---------------57

2 金属硼氢化物还原法----57-58

3 异丙醇铝还原法-----------58

(二) 还原反应的工艺优化-58-62

1 反应底物的稳定性------58-60

2 以Raney Ni催化还原[(S)-(-)-54]_2·(-)-DBTA60

3 以KBH_4还原[(S)-(-)-54]_2·(-)-DBTA60-----------------62 (三) 还原产物中赤型与苏型的比例研究---------------------62-66 (四) 反应产物的光学纯度分析--------------------------66-70 第四章 不对称诱导还原路线的研究-------------------------70-81 一 以2-溴-1-苯基-1-丙酮(53)为起始原料(路线8)-----------70-78 (一) (S,S)-55·HCl 的制备--71-72 (二) (R,S)-55构型转化---72-74 (三) (1R,2S)-(-)-麻黄碱的合成-------------------------74-78 1 (S,S)-55的还原研究-----74-76 2 (R,S ,S)-56的甲基化研究-76-77 3(1R,2S)-(-)-麻黄碱盐酸盐的合成--------------------------77-78 二 以1-苯基-1,2-丙二酮(51)为起始原料(路线9)-------------78-81 第五章 实验部分----------81-103 全文总结----------------103-105 参考文献----------------105-109 致谢--------------------109-110 附图部分----------------110-162


相关文章

  • 毒品合成原料的介绍与管控
  • 一,合成苯丙胺类毒品的主要化学原料 非法合成苯丙胺类毒品的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是利用P-2-P(苯基丙酮)为原料,与甲酰胺进行甲酰基化反应(即leuckart反应),由于P-2-P控制严格,较难得到.因此,地下工厂的化学家则用苯乙酸和苯甲醛, ...查看


  • 不同地方区域麻黄中麻黄碱含量的测定
  •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天然麻黄碱生产国,麻黄为我国特产中药.我国麻黄的主要产地是内蒙古,其次是新疆.山西.吉林.辽宁.宁夏.甘肃.陕西.河北.河南等地.草麻黄产量最大,麻黄商品主流:中麻黄次之,木贼麻黄产量最小.其他药源:丽江麻黄 产云南,四川 ...查看


  • 化学与生活(二)
  • 化学与生活(二) 1.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分子均是由原子构成的 B .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组成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碱性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均是非金属氧化物 D .纯净的 ...查看


  • 药物化学考试重点
  • 第一章 麻醉药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氟烷:2-溴-2-氯-1,1,1-三氟乙烷 起效.苏醒快.作用弱,全麻及诱导麻醉 性质:1.氧瓶燃烧后显氟离子反应,与茜素蓝成蓝紫色. 2.加入硫酸,沉于底部. 甲氧氟烷浮于硫酸上层. 甲 ...查看


  • 中药化学知识点,考点
  • 中药化学 第一章 (填空/名解)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填空/名解)中药化学的任务:确定中药有效物质基础和促进中药现代化. (名解)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 ...查看


  • 高二文科生化学选修1
  • 化学选修一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先回忆之前高一必修2的.. 单糖:葡萄糖.果糖是同分异构体 双糖:蔗糖.麦芽糖是同分异构体 多糖:淀粉.纤维素(无味)不是同分异构体 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糖类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 ...查看


  • 制药药物化学期末复习
  • 2013制药工程药物化学期末考 第二章 一.镇静催眠药可分为:(1)苯二氮卓类(2)巴比妥类(3)其他类 (1) 苯二氮卓类 改造:4,5位骈上四氢恶唑环,1,2位骈上五元含氮环如咪唑和三唑环 三唑仑,艾司唑仑,阿普唑仑骈上三唑环,所以镇静 ...查看


  • 中药半仿生提取法的研究进展
  • 中药半仿生提取法的研究进展 ,2 王宇卿1,闫 明2,贺金华2,陈 文1,杨媛媛1,董晓全1 (1.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 8320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4) [摘 要] 半仿生提取法符合药物经胃肠道转运 ...查看


  •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
  •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及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