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设计

淮南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任务书与指示要点

一、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根据《淮河河流域污染整治规划》,需在淮南大通区远期建立一个服务人口为10万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以消纳山南新区等7个乡镇的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6年。

2. 设计目的

训练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垃圾处理方案的比较、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步骤、对所选场址的评析以及填埋场工程设计。

通过设计,学生应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了解如何查阅有关资料、手册以及规范,掌握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的设计以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和设计图的绘制等基本方法。

3. 设计任务及内容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方案设计,内容包括原始资料的分析,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以及垃圾填埋工程的设计等几部分。

(1)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

根据所提供资料,城市垃圾的基本性质,通过焚烧、堆肥、卫生填埋几种处理方案比较,选择卫生土地填埋为该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2)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评价所选场址是否适合,主要从工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几方面出发。

(3)垃圾填埋工程设计

包括:库容的计算,填埋场范围确定,截洪沟、垃圾坝、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池以及浸出液处理厂、气体处理设施、防渗工程的设计、计算,另外还包括填埋场的操作方法、步骤,填埋场地的监测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

4. 设计要求

(1)绘制设计图纸3张,包括:

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1号);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填埋气输导平面布置图一张(1号);

垃圾卫生填埋库区纵剖面图一张(2号)。

(2)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

前言,主要设计原始资料,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场址选择和所

选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的评析,填埋工艺设

计(包括工程设计计算,填埋操作方法以及辅助工程的设计),设计中存在

问题及个人体会。

(3)完成时间;一周

二、课程设计指示要点

1. 确定填埋场库容和面积

(1)确定库容V

V(365DC).T

式中:V——填埋库容 (m); W—垃圾产率(㎏/人.d) P——人口(人);

D——压实垃圾密度(㎏/m3),一般可取800(kg/m3);

C——每年需要的覆盖土体积(m3); T——填埋场使用年限(年)。

(2) 确定面积A 3

AH

式中;A——填埋场面积(m2); H——平均填埋高度(m)。

2. 确定填埋场范围

(1)根据填埋场面积,确定填埋区范围;

(2)确定垃圾坝址及垃圾坝高。

3. 场区防洪与排水

(1)根据地形图,划定填埋场所在流域分水岭,对环库截洪沟,库内分区

截洪沟进行定线。

(2)截洪沟设计流量Q

QK.F(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

式中;Q——地表水流量(m3/s); K——径流模数;

F——汇水面积(km2);

(3)确定截洪沟尺寸(采用试算法)

SQ

V(bm..h).h V1

nRi R2

312(bm.h).h

b2.hm2

式中:S--过水断面 (m2); V——平均流速(m/s); n——粗糙度;

R——水力半径(m); i——管路坡度;

b——倒梯形断面下底宽(m); m——边坡系数;

h——有效水深(m); h1——超高(m) 一般取0.3—0.6m。

则倒梯形断面尺寸为:上底宽a=b+2m(h1+m)

下底宽b 高为H=h+h1

4. 排渗导气

设置纵横导排渗盲沟和竖向石笼,有组织的排除浸出液和垃圾产生的气体。

5. 地下排水

确定排水管间距及管径。

6. 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水池,日处理水量的确定

(1) 浸出液产生量Q

Q(C1.A1C2A2)I

(2)确定浸出液日处理量Q

日处理浸出液能力界于平均浸出液水量与最大日浸出液水量之间。

(3)确定调节水池容量V

根据多年统计降雨资料,计算所需最大浸出液调节容量。

(4)确定浸出液调节水池的位置,截污坝的位置及标高。

7. 选择防渗衬里及厚度

(1)防渗方式选择

(2)防渗衬里材料

(3)防渗做法。

8. 浸出液处理厂设计

(1)确定浸出液水质;(2)确定浸出液处理目标;(3)确定浸出液处理工

艺及各构筑物的技术参数;(4)绘制浸出液处理厂的总平面图及高程图。

9. 其他辅助设施

(1)道路工程

确定进场道路和环库道路。

(2) 生产管理区,包括:办公化验楼、车库、食堂、浴室、锅炉房、油

库、宿舍、水塔、传达室、地磅房等。

(3) 场内维修站,包括值班休息室、停车场、维修间和车辆检修平台等。

(4) 动力、水、电供应系统及通讯系统。

10. 垃圾填埋作业及封场

(1)确定填埋方法 (2)填埋场主要的机械设备

(3)填埋作业区划分 (4)填埋操作

(5)封场覆盖材料及做法

11. 气体控制

(1)计算产气量

Q=0.013~0.047m3/㎏(挥发性有机固体)

(2)气体收集方式

12. 场地监测

(1)浸出液监测 (2)地下水监测

(3)地表水监测 (4)气体监测

13. 整理设计说明书

14. 绘制填埋场总体布置图,填埋库区总平面图,填埋区纵剖面图

三、主要参考书、手册、标准和规范

1.《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张小平编;

2,《排水工程》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环境质量评价》教材;

4.《给排水设计手册》第1、7册;

5.《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

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CJJ112—2007);

9.《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1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1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5.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设部主编。

四、设计资料

(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如下;

表1 某市垃圾组成成分

表2 某市垃圾的基本性质

(2)拟选垃圾卫生填埋场地形图(1:750)一张。所选场址位于大通区

东南方,距石船镇约1公里,距北侧渝长公里约1公里,场址附近无较大河

流,场址以南约0.8公里处是御临河。

(3) 地形地貌:工程区属河谷浅丘山区。最高高程约272m,最低处约170m,

相对高差约100m。场区为宽缓“U”型,坝址处右岸较较陡,平均坡角23°,左岸较缓,坡角18°。

(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石船向斜,地层属侏罗系地层,岩层属沉积

岩类。工程的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岩石的风化及裂缝破裂。谷底第四系冲洪积

土,面积约占填埋区面积的45%,渗透系数K=1.5X10-6cm/s,基岩裸露部

分约占填埋面积的55%,其中泥岩渗透系数K=3.0X10-7cm/s,砂岩渗透系

数K=8.0X10-4cm/s。

(5)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地下水主要分布基岩(红层)裂隙水,含水层为

下沙溪庙组。地下水储量较差,赋存于不稳定的砂岩发育较差的裂隙中,旱藏深度一般较浅。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

基岩风化裂隙水,孔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m;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层平均为2.Om,弱风化层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m,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填

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

谷口向外排泄(总体趋势由东向西径流)。

(6)地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填埋区呈宽缓“U”型槽沟,两岸及

谷底无大的堆积体存在,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工程区具有较好的构造稳定性。建筑物抗震设计按Ⅵ度考虑,场地适宜建设。

(7)交通、给排水、供电条件:拟建场地北侧约1000m处有渝长公路通过,

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场区给水、供电可以引自石船镇引入,场区雨水可通过附近的冲沟,就近排入御临河,场区污水可通过新建800m管道输送至拟建污水处理厂处理。

(8)场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湿

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18℃,年平均

降水量986—1282mm,30年一遇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0.5mm/h,连续降暴雨

日数年最高达5—8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统计降雨资料见表3。

平均湿度在80%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表3 某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9)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要求填埋封场后表面覆盖粉壤土,坡度

为2%,表面种植野草,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见表4。

表4 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经验值

淮南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任务书与指示要点

一、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根据《淮河河流域污染整治规划》,需在淮南大通区远期建立一个服务人口为10万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以消纳山南新区等7个乡镇的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6年。

2. 设计目的

训练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垃圾处理方案的比较、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步骤、对所选场址的评析以及填埋场工程设计。

通过设计,学生应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了解如何查阅有关资料、手册以及规范,掌握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的设计以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和设计图的绘制等基本方法。

3. 设计任务及内容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方案设计,内容包括原始资料的分析,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以及垃圾填埋工程的设计等几部分。

(1)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

根据所提供资料,城市垃圾的基本性质,通过焚烧、堆肥、卫生填埋几种处理方案比较,选择卫生土地填埋为该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2)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评价所选场址是否适合,主要从工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几方面出发。

(3)垃圾填埋工程设计

包括:库容的计算,填埋场范围确定,截洪沟、垃圾坝、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池以及浸出液处理厂、气体处理设施、防渗工程的设计、计算,另外还包括填埋场的操作方法、步骤,填埋场地的监测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

4. 设计要求

(1)绘制设计图纸3张,包括:

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1号);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填埋气输导平面布置图一张(1号);

垃圾卫生填埋库区纵剖面图一张(2号)。

(2)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

前言,主要设计原始资料,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场址选择和所

选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的评析,填埋工艺设

计(包括工程设计计算,填埋操作方法以及辅助工程的设计),设计中存在

问题及个人体会。

(3)完成时间;一周

二、课程设计指示要点

1. 确定填埋场库容和面积

(1)确定库容V

V(365DC).T

式中:V——填埋库容 (m); W—垃圾产率(㎏/人.d) P——人口(人);

D——压实垃圾密度(㎏/m3),一般可取800(kg/m3);

C——每年需要的覆盖土体积(m3); T——填埋场使用年限(年)。

(2) 确定面积A 3

AH

式中;A——填埋场面积(m2); H——平均填埋高度(m)。

2. 确定填埋场范围

(1)根据填埋场面积,确定填埋区范围;

(2)确定垃圾坝址及垃圾坝高。

3. 场区防洪与排水

(1)根据地形图,划定填埋场所在流域分水岭,对环库截洪沟,库内分区

截洪沟进行定线。

(2)截洪沟设计流量Q

QK.F(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

式中;Q——地表水流量(m3/s); K——径流模数;

F——汇水面积(km2);

(3)确定截洪沟尺寸(采用试算法)

SQ

V(bm..h).h V1

nRi R2

312(bm.h).h

b2.hm2

式中:S--过水断面 (m2); V——平均流速(m/s); n——粗糙度;

R——水力半径(m); i——管路坡度;

b——倒梯形断面下底宽(m); m——边坡系数;

h——有效水深(m); h1——超高(m) 一般取0.3—0.6m。

则倒梯形断面尺寸为:上底宽a=b+2m(h1+m)

下底宽b 高为H=h+h1

4. 排渗导气

设置纵横导排渗盲沟和竖向石笼,有组织的排除浸出液和垃圾产生的气体。

5. 地下排水

确定排水管间距及管径。

6. 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水池,日处理水量的确定

(1) 浸出液产生量Q

Q(C1.A1C2A2)I

(2)确定浸出液日处理量Q

日处理浸出液能力界于平均浸出液水量与最大日浸出液水量之间。

(3)确定调节水池容量V

根据多年统计降雨资料,计算所需最大浸出液调节容量。

(4)确定浸出液调节水池的位置,截污坝的位置及标高。

7. 选择防渗衬里及厚度

(1)防渗方式选择

(2)防渗衬里材料

(3)防渗做法。

8. 浸出液处理厂设计

(1)确定浸出液水质;(2)确定浸出液处理目标;(3)确定浸出液处理工

艺及各构筑物的技术参数;(4)绘制浸出液处理厂的总平面图及高程图。

9. 其他辅助设施

(1)道路工程

确定进场道路和环库道路。

(2) 生产管理区,包括:办公化验楼、车库、食堂、浴室、锅炉房、油

库、宿舍、水塔、传达室、地磅房等。

(3) 场内维修站,包括值班休息室、停车场、维修间和车辆检修平台等。

(4) 动力、水、电供应系统及通讯系统。

10. 垃圾填埋作业及封场

(1)确定填埋方法 (2)填埋场主要的机械设备

(3)填埋作业区划分 (4)填埋操作

(5)封场覆盖材料及做法

11. 气体控制

(1)计算产气量

Q=0.013~0.047m3/㎏(挥发性有机固体)

(2)气体收集方式

12. 场地监测

(1)浸出液监测 (2)地下水监测

(3)地表水监测 (4)气体监测

13. 整理设计说明书

14. 绘制填埋场总体布置图,填埋库区总平面图,填埋区纵剖面图

三、主要参考书、手册、标准和规范

1.《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张小平编;

2,《排水工程》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环境质量评价》教材;

4.《给排水设计手册》第1、7册;

5.《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

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CJJ112—2007);

9.《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1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1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5.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设部主编。

四、设计资料

(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如下;

表1 某市垃圾组成成分

表2 某市垃圾的基本性质

(2)拟选垃圾卫生填埋场地形图(1:750)一张。所选场址位于大通区

东南方,距石船镇约1公里,距北侧渝长公里约1公里,场址附近无较大河

流,场址以南约0.8公里处是御临河。

(3) 地形地貌:工程区属河谷浅丘山区。最高高程约272m,最低处约170m,

相对高差约100m。场区为宽缓“U”型,坝址处右岸较较陡,平均坡角23°,左岸较缓,坡角18°。

(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石船向斜,地层属侏罗系地层,岩层属沉积

岩类。工程的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岩石的风化及裂缝破裂。谷底第四系冲洪积

土,面积约占填埋区面积的45%,渗透系数K=1.5X10-6cm/s,基岩裸露部

分约占填埋面积的55%,其中泥岩渗透系数K=3.0X10-7cm/s,砂岩渗透系

数K=8.0X10-4cm/s。

(5)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地下水主要分布基岩(红层)裂隙水,含水层为

下沙溪庙组。地下水储量较差,赋存于不稳定的砂岩发育较差的裂隙中,旱藏深度一般较浅。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

基岩风化裂隙水,孔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m;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层平均为2.Om,弱风化层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m,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填

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

谷口向外排泄(总体趋势由东向西径流)。

(6)地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填埋区呈宽缓“U”型槽沟,两岸及

谷底无大的堆积体存在,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工程区具有较好的构造稳定性。建筑物抗震设计按Ⅵ度考虑,场地适宜建设。

(7)交通、给排水、供电条件:拟建场地北侧约1000m处有渝长公路通过,

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场区给水、供电可以引自石船镇引入,场区雨水可通过附近的冲沟,就近排入御临河,场区污水可通过新建800m管道输送至拟建污水处理厂处理。

(8)场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湿

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18℃,年平均

降水量986—1282mm,30年一遇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0.5mm/h,连续降暴雨

日数年最高达5—8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统计降雨资料见表3。

平均湿度在80%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表3 某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9)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要求填埋封场后表面覆盖粉壤土,坡度

为2%,表面种植野草,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见表4。

表4 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经验值


相关文章

  •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2 1.1 设计背景 ....................................... 2 1.2 城市概况 ..... ...查看


  •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分析 作者:熊伟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2期 [摘要]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目 ...查看


  • 安定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
  • 第12卷 第2期矿 冶Vol.12,No.2 2003年6月MINING&METALLURGYJune 2003 文章编号:1005-7854(2003)02-0095-04 安定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 王建文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 ...查看


  • [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六街镇二街小学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杨泽明 重 难 一课时 点 点 学习水平 识 理 运 记 解 用 2.垃圾的处理 课时 1.科学概念:认 ...查看


  •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李文祥
  • 垃圾填埋场设计 任务书 指导老师:陈志冉 姓 名:李文祥 班 级:工环1201 学 号:2012040217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中,填埋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全球来看,填埋大约 ...查看


  • 固废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 固废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1010741217 杨菁全 一.绪论 (一)服务人口数.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上海市奉贤区2012年人口共计112.99万人,根据上海市奉贤区人口调查历年人口调查情况,以6%的人口增长率递增,到2030年有322.5 ...查看


  •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设计时间:2013.5.28--2013.6.3 班级:10级环工一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目录 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生活垃圾 ...查看


  • 环境工程设计考试要点
  • 环境工程设计考试要点(改) 参考10级那份的修改版,只有固废部分有删减. 水 1.SBR的主要类型 SBR工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ICEAS工艺(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法).CASS/CAST工艺(循环活性污泥法).DAT-IAT工艺(连续进水 ...查看


  • 某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建议书
  • 某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建议书 注:该建议书是按可研深度写的,其中的附图因无法上传被作者删除(1-3章) 1.  概述 1.1  项目名称及实施单位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某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 1.1.2  项目主管单位与建设实施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