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长恨歌]

《长恨歌》赏析

当我从诗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读到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深陷入了那段悲伤却又流传百世的感情漩涡中——只因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从一而终的爱情。动荡不安的岁月能够造就英雄,也能够渲染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唯美爱情,才有了这千古绝唱的诗篇。

诗人白居易在三十五岁那年,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相关遗闻传说,让三人不胜感慨。都说红颜祸水,正因为历史曾无数次的记载下“英雄难过美人关”的风流往事。唐代玄宗皇帝与杨贵妃的爱恨痴狂,更是其中的传世之事。唐玄宗因迷恋杨贵妃而误国事,杨贵妃因相思之苦死,玄宗为之断肠,悲剧铸成。白居易一行人惟恐这一希代之事,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王质夫遂提议,由擅长抒情的白居易为之作歌,由陈鸿为之写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白居易由此被呼为“《长恨歌》主”。

长恨,顾名思义,全诗以“长恨”为中心。虽说如此是“恨”,但诗人并不是平铺直叙、漫漫地道尽“恨”有多深、“恨”有多浓。而是通过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既含蓄深邃又不失生动,极致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它最后留下的悲剧结局。而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练的几句话就交代过去,将更多的篇幅用以情感的宣泄。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全诗无论在对事、物、人的描写都婉转细腻,对宫廷各方面的描写更是极尽雍容奢华。让人在恍惚中产生错觉:明明是能让人心中有百般挥不去哀愁的悲剧,却又在字里行间浸透出另一番的超脱,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不禁惊叹其为“千古绝唱”。

但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熟知乃是诗篇的最后四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诗人再多的、在深刻的情感宣泄,也不及诗篇最后这四句直击世人心底的力量:在天上愿作相依双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作相生相缠的连理枝。 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虽然天长地久,也会有穷尽时,而这生离死别的绵绵长恨,却永远不会有了结的时候。愈是饱含泪水不懈地追求与思恋,其分离就愈具有悲剧意义,使人冥冥之中感受到的那一份无可奈何的心灵负荷就愈沉重,感伤的心灵就愈丰富。而李、杨永恒的分离与彼此痛苦的思恋,又把他们的悲剧放大了,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白居易将其四句作为诗篇的结尾,不仅与题旨“长恨”相呼应,更是给所读之人以无限的回味。

《长恨歌》赏析

当我从诗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读到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深陷入了那段悲伤却又流传百世的感情漩涡中——只因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从一而终的爱情。动荡不安的岁月能够造就英雄,也能够渲染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唯美爱情,才有了这千古绝唱的诗篇。

诗人白居易在三十五岁那年,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相关遗闻传说,让三人不胜感慨。都说红颜祸水,正因为历史曾无数次的记载下“英雄难过美人关”的风流往事。唐代玄宗皇帝与杨贵妃的爱恨痴狂,更是其中的传世之事。唐玄宗因迷恋杨贵妃而误国事,杨贵妃因相思之苦死,玄宗为之断肠,悲剧铸成。白居易一行人惟恐这一希代之事,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王质夫遂提议,由擅长抒情的白居易为之作歌,由陈鸿为之写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白居易由此被呼为“《长恨歌》主”。

长恨,顾名思义,全诗以“长恨”为中心。虽说如此是“恨”,但诗人并不是平铺直叙、漫漫地道尽“恨”有多深、“恨”有多浓。而是通过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既含蓄深邃又不失生动,极致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它最后留下的悲剧结局。而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练的几句话就交代过去,将更多的篇幅用以情感的宣泄。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全诗无论在对事、物、人的描写都婉转细腻,对宫廷各方面的描写更是极尽雍容奢华。让人在恍惚中产生错觉:明明是能让人心中有百般挥不去哀愁的悲剧,却又在字里行间浸透出另一番的超脱,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不禁惊叹其为“千古绝唱”。

但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熟知乃是诗篇的最后四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诗人再多的、在深刻的情感宣泄,也不及诗篇最后这四句直击世人心底的力量:在天上愿作相依双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作相生相缠的连理枝。 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虽然天长地久,也会有穷尽时,而这生离死别的绵绵长恨,却永远不会有了结的时候。愈是饱含泪水不懈地追求与思恋,其分离就愈具有悲剧意义,使人冥冥之中感受到的那一份无可奈何的心灵负荷就愈沉重,感伤的心灵就愈丰富。而李、杨永恒的分离与彼此痛苦的思恋,又把他们的悲剧放大了,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白居易将其四句作为诗篇的结尾,不仅与题旨“长恨”相呼应,更是给所读之人以无限的回味。


相关文章

  • 浅谈白居易作品[长恨歌]中含否定词句子的赏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白居易作品<长恨歌>中含否定词句子的赏析 作者:曾令霞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在高二课文里,<长恨歌>里的否定句 ...查看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全诗原文及赏析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 在人间也 ...查看


  • [长恨歌]赏析 1
  • <长恨歌>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白居易的名篇,全诗艺术性地叙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此诗是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时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 ...查看


  •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 <大 学 语 文>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写者:刘淑霞 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 ...查看


  • 长恨歌赏析
  • 长恨歌 •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讨厌吗?应是遗憾. • 一恨: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恨.褒姒破周 ,妲己亡商,玉环败唐.历史上向来 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女子,历史给了她那么多的责任吗?她有那么大的权利吗?家国兴亡自有时, ...查看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 ...查看


  • [琵琶行]教学设计1
  •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 ...查看


  •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赏析
  • 读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让人切齿,在怒目中让你有一种愤美:读<琵琶行>.<长恨歌>让人感伤,在感伤中透出浓浓的凄美:而读像<暮江吟>一样的杂律诗,则让你舒坦,在舒坦中显露出 ...查看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转载)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背景] 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