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壳双直角边弯曲模设计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 工艺性分析 ······························································2

1.1工艺性分析 ····························································2

1.1.1零件成形工序图·················································· 2 1.1.2方案选择························································ 2 1.2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3

1.2.1最小弯曲半径 ····················································3 1.2.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3 1.2.3板材弯曲零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的关系 ······················4 1.2.4板材弯曲零件的孔与弯曲线的最小距离 ······························4 1.2.5板材弯曲零件的冲裁件毛刺面与弯曲方向 ····························4 1.3弯曲件回弹值的确定 ···················································4

1.3.1回弹值的计算 ····················································4 1.3.2减少回弹的措施 ··················································4

二 弯曲工艺力的计算 ························································5

2.1弯曲件展开长度的计算 ·················································5 2.2校正弯曲力的计算 ·····················································5 2.3顶件力和压力机的确定 ··················································6

2.3.1顶件力和压料力的计算 ············································6 2.3.2弯曲设备标称压力的选择 ··········································6

三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6

3.1凸、凹模的间隙值 ·····················································6 3.2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7 3.3凸、凹模圆角半径 ······················································8

3.3.1凸模圆角半径r p ·················································· 8 3.3.2凹模圆角半径r d ················································· 8

3.4凹模深度的选取 ·······················································8 3.5凹模高度及壁厚 ·······················································9 四 冲压设备的选择 ··························································9 五 模具的结构件设计······················································· 10

5.1模架 ·································································10 5.2操作方式选择 ·························································10 5.3材料送进和定位方式选择 ···············································10 5.4卸料装置的选择 ·······················································11 5.5导向装置的选择 ·······················································11

5.5.1导套结构尺寸 ···················································11 5.5.2导柱的结构尺寸··················································12 5.6模柄的选用 ···························································12 5.7橡胶的选择和计算 ·····················································13 参考文献 ····································································16

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罩壳双直角边弯曲模设计

一 工艺性分析

1.1工艺性分析

1.1.1零件成形工序图

图1.1 工序图

1.1.2方案选择 (1) 方案的比较

分析冲件的外形,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 a. 单工序模 即 冲孔模;落料模;一次弯曲模 b. 冲孔、落料连续模;一次弯曲模 c. 冲孔、落料、弯曲连续模 d. 冲孔、落料复合模;一次弯曲模 (2) 方案的选择

由于此工件表面有孔,需校核先冲孔还是在弯曲后在冲孔。弯曲半径的中心与孔边的距离必须大于料厚的1.5倍以上,可先冲孔。即孔边距S 1. 5t 经校核所有的孔都可以先进行冲孔再弯曲。由于工件大批量生产,又考虑到工件板料厚度和尺寸的问题,采用第二套方案。 即:冲孔、落料连续模;弯曲模 对此套方案的说明如下:

2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孔:冲出产品件上的几个形孔。

落料:获得产品冲压加工所需要的适当大小的毛坯。 弯曲:在弯曲模的作用下获得产品所需的整体形状。

根据要求,本次设计中需要二套模具来完成,故需设计冲孔、落料连续模和一次弯曲模。

1.2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1.2.1最小弯曲半径

如果弯曲半径过小,弯曲时板料外层拉伸变形量过大,使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抗拉强度,则板料外层将出现断裂,致使工件报废。因此弯曲件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表1.1 的数值。

表1.1 最小弯曲半径数值

材料

正火或退火的

弯曲线方向

垂直纤维 0.1t

平行纤维 0.5t

垂直纤维 0.5t

平行纤维 1.0t

硬化的

20

1.2.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在进行直角弯曲时,如果弯边过小,弯边在模具上支持的长度过小,不容易形成足够的弯矩,将产生不规则变形,很难得到形状准确的零件。为了保证工件的弯曲质量,必须满足弯曲件的直边高度:H>2t。如下图1.2所示

图1.2

本工件中H =8, t =1.5,所以符合要求。

3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2.3板材弯曲零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的关系

所选材料碳钢20为冷轧成形,金属在轧制过程中形成了纤维方向(其纤维方向与轧制方向相同),应使板料弯曲线方向与其纤维方向垂直。 1.2.4板材弯曲零件的孔与弯曲线的最小距离

对带孔的工件进行弯曲时,如果孔位于弯曲线附近,弯曲时材料的流动会使原有的孔变形。因此,应当尽量使孔远离弯曲线。孔的边缘距弯曲线的距离l 应满足下列关系:

当t

符合要求。

1.2.5板材弯曲零件的冲裁件毛刺面与弯曲方向

弯曲件的毛坯是经冲裁落料而成。其冲裁的断面一部分是光亮面,另一面是毛刺面。弯曲件应使其毛刺面作为弯曲件内侧。

1.3弯曲件回弹值的确定

1.3.1回弹值的计算

影响回弹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力学性能,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弯曲中心角的大小,弯曲工件的形状,弯曲方式,模具间隙等,因此很难用精确的计算方法得出回弹值的大小,一般是按表格或图表查出经验数值,或按计算法求出回弹角后,再在生产实践中试模修正。20号钢屈服强度为:250MPa 属中强度钢。所以根据表“较软金属材料90︒直角校正弯曲时的角度回弹量∆α”得出20号钢在r t ≤1时的回弹角∆α为(-1︒~1︒30' )。 1.3.2减少回弹的措施

在模具闭合后,再使凸模向下微小移动,利用压力机机身发生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力,对工件加压,增加工件塑性变形,以利消除回弹。在模具结构上也应采取措施,使校正力集中于弯角处,增加校正应力,迫使弯曲处内层的金属产生切向拉伸应变,以达到克服和减少回弹的目的。

4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 弯曲工艺力的计算

2.1弯曲件展开长度的计算

展开长度一般根据毛坯与工件体积相等的原则,并考虑弯曲处材料变薄的情况,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L=a+b+c+0.6t=8+32+8+0.6⨯1.5=48.9mm

2.2校正弯曲力的计算

对于U 形弯曲如图2.1所示,如果弯曲件在冲压行程结束时受到模具的校正,则用校正弯曲力计算

图2.1 校正弯曲的示意图

校正弯曲力的公式: P 校=F q

式中:P校——校正弯曲力(牛顿);

F ——校正部分投影面积(毫米2);

q ——校形单位压力(兆帕)

查得 :q =100MPa

弯曲的校正弯曲力: P校

=915. 1⨯10=0

5

59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3顶件力和压力机的确定

2.3.1顶件力和压料力的计算

对于设有顶件装置或压料装置的弯曲模,其顶件力或压料力Q 值可近似 取自由弯曲力的30~80%,

(0. 3~)0. P8 即公式: Q =

式中 Q ——顶件力或压料力,N;

P ——自由弯曲力,N 。

2.3.2弯曲设备标称压力的选择

对于校正弯曲,由于校正力是发生在接近于下死点位置,校正力与自由弯曲力并非重叠关系,而且校正力的数值比压料或顶件力大得多,Q 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按校正力选择设备就可以了。即:

Py ≥P校=91500N

式中 P校——校正弯曲力,N ;

Py ——弯曲用压力机标称压力, N。

三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3.1凸、凹模的间隙值

U 型弯曲时,凸、凹模的间隙要靠模具设计来保证,间隙大小对弯曲件的变

形抗力、回弹、质量以及模具寿命等均有影响。间隙过小,弯曲力大,工件变薄并降低模具寿命。间隙过大,回弹较大,还会降低工件精度。U 型件间隙值Z 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种类、厚度以及弯曲件高度H 、弯曲件弯曲线长度B 。

U 型弯曲时凸凹模间隙值Z (双边间隙)按下式确定:

Z 2=t (1+n )

式中 Z 2——弯曲时的单面间隙,mm ;

t ——材料厚度,mm ;

n ——弯曲系数,由弯曲件B 和H 决定(见表3.1) B ——弯曲件高度(弯曲线长度),mm ; H ——弯曲件高度,mm 。

6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表3.1 弯曲系数n

弯曲件高度

H /mm

材料厚度t /mm

>0.5~2

>2~4

>4~7.50.5~2

>2~4

>4~7.5>7.5~12

B ≤H

0.05 0.05

0.04

0.10 0.10

B >H

0.08

10

所以n 值近似选取0.10。

所以Z 2=t (1+n ) =1.5⨯(1+0.10) =1.65mm 。

3.2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与弯曲件的尺寸标注有关,弯曲件的尺寸标注根据装配要求有两类标注方式,相应地凸凹模尺寸计算也有两类。

①尺寸标注在工件外形上

标注双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1+δd 1+0.065+0.065

L d =(L -∆) 0 =(35-⨯0.26) 0 =34.870

22

标注单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3+δd 3+0.065+0.065

=(35-⨯0.26) 0 L d =(L -∆) 0 =34.810

44

凸模尺寸按凹模配制,保证单面间隙值Z 或 标注双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L p =(L d -Z ) 0-δp =31.57-0.065

标注单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L p =(L d -Z ) 0=31.51-0.065 -δp

②尺寸标注在工件内形上

标注双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110

L p =(L +∆) 0=(35+⨯0.26) 0-δp -0.065=35.13-0.065

22

标注单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330

=(35+⨯0.26) 0 L p =(L +∆) 0-δp -0.065 =35.20-0.065

44

凹模尺寸按凸模配制,保证单面间隙值Z 或 标注双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δd +0.065

=38.430 L d =(L p +Z ) 0

标注单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δd +0.065 =38.500 L d =(L p +Z ) 0

7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式中 L d ——凹模工作部分尺寸,mm; L p ——凸模工作部分尺寸,mm ; L ——工件公称尺寸,mm ; ∆——工件公差,mm ;

δd ——凹模、凸模制造偏差,mm ;

δp ——凹模、凸模制造偏差,mm 。

凸模与凹模的制造公差,mm ,按IT7级公差等级选取。

凸模和凹模材料,一般用碳素工具钢。加热弯曲时,可选用5CrNiMo 或5CrNiTi ,并进行淬火热处理。

3.3凸、凹模圆角半径

3.3.1凸模圆角半径r p

一般取略小于或等于弯曲件内圆角半径的数值,但不能小于材料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弯曲件的内圆角半径为r ,可取r p =r =0.2mm。 3.3.2凹模圆角半径r d

凹模圆角半径r d 不宜小于3mm ,以免在弯曲时擦伤毛坯,凹模两边对称处的圆角半径应一致,否则弯曲时毛坯会发生偏移。

凹模圆角半径r d 与弯曲件边长L 公称尺寸有关,可按表3.2选取。

表3.2 弯曲凹模圆角半径

料厚t 边长L 10

~0.5 r d 0.5~2.0

r d 3 3

所以取r d =3mm。

3.4凹模深度的选取

查表“弯曲凹模工作部分几何尺寸”得工件进入凹模直壁部分的深度为4mm 。

8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3.5凹模高度及壁厚

凹模装于下模座上,由于下模座孔口较大因而使凹模工作时承受弯曲力矩,若凹模高度H 及模壁厚度C 不足时,会使凹模产生较大变形,甚至破坏。但由于凹模受力复杂,很难按理论方法精确计算,可用下述经验公式确定其尺寸:

凹模高度H=KB =13.48mm

凹模壁厚C=(1.5~2)H =20.22~26.96mm

所以,取凹模壁厚C=26.96mm

式中B ——凹模孔的最大宽度,mm ,但B 不小于15mm ;

C ——凹模壁厚,mm ,指刃口至凹模外形边缘的距离; K ——系数,按表3.3选取。

表3.3 系数K 值

B/mm

0.5 0.30

1 0.35

料厚/mm 2 0.42

3 0.50

>3 0.60

四 冲压设备的选择

压力机的选择

由于以上算出Py ≥91500N , 故可选取压力机为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16。

其参数如表4.1所示:

表4.1 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的主要参数 标称压力 /kN 滑块行程/mm

滑块行程次数/min 最大封闭高度/mm 封闭高度调节量/mm 滑块中心至床身距离/mm

工作台尺寸/mm 左右/mm

前后/mm

左右/mm

工作台孔尺寸/mm 前后/mm

直径/mm

立柱间距离/mm

模柄孔尺寸(直径⨯深度)/mm

垫板尺寸/mm 床身最大可倾斜角度/(°)

160 55 120

220 45 160 450 300 240 160 210 220 ∅40⨯60 40 35

9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 模具的结构件设计

5.1模架

模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导柱和导套。冲压模具的全部零件都安装在模架上。为了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我国已制定出模架标准,并有商品模架出售。在这里我们选取滑动导向型后侧导柱式标准模架,方便进料,可以从左、右、前三个方向进料。

(1) 上模座的主要参数如下表5.1所示:

表5.1 座GB/T2855.6主要参数

凹模周界 L 160

B 125

H

L 1 170

S

A 1 85

A 2 150

R

l 2 80

D

40 170 38 38

(2) 下模座的主要参数如下表5.2所示:

表5.2 下模座GB/T2855.6主要参数

凹模周界 L 160

B 125

H

L 1 170

S

A 1 85

A 2 150

R

l 2 80

D h

50 170 38 25 30

5.2操作方式选择

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5.3材料送进和定位方式选择

(1) 材料送进方式选择

采用手工送进方式,从模具前方将材料送进。材料送到指定位置由定位销和定位板把材料挡在指定位置上。 (2) 定位方式的确定

首先由顶杆将压料板顶起,配合凸模压紧制件,进行弯曲。

10

5.4卸料装置的选择

采用弹性卸料,用橡胶从下面把件从凹模中顶出。

5.5导向装置的选择

选用滑动导柱、导套。 5.5.1导套结构尺寸

导套结构尺寸如下图4.4所示:

图5.1 导套的结构形式

主要参数如下表4.5所示:

表5.3 导套的主要参数

参数 数值

d 25

D 35

L 85

H 30

l 15mm

油槽数 2

5.5.2导柱的结构尺寸

导柱结构形式如下图5.2所示: 主要参数如下: d=25;L=170

图5.2 导柱的结构形式

5.6模柄的选用

选用凸缘式模柄,其结构如下图5.3所示:

图5.3 凸缘模柄

其基本尺寸如下表5.4所示:

表5.4 凸缘模柄基本尺寸

d(d11)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mm 40

/mm

-0.080-0.240

D(n6)

基本尺寸 /mm 85

极限偏差/mm

-0. 022

H h d 1 D 1 d 3 d 2 h 1

/mm /mm /mm /mm /mm /mm /mm

78 18 13 62 11 18 11

5.7橡胶的选择和计算

由于橡皮允许承受的负荷较大,而且安装调整比较灵活方便,所以本次设计采用橡皮做弹性元件。 橡皮的选用原则:

(1) 橡皮的预压缩量一般取其自由高度的10%—35%,

故工作行程:

F 工作=F 总-F 预=(0. 1—0. 35)H 自由

由所需工作行程,可按下式求出橡皮高度:

F

H 自由 = 工作

(0. 1—0. 35)

式中: H 自由——橡皮自由状态下的高度(毫米); 由此可求出:

F 工作

——所需工作行程(毫米)

F 工作20

H 自由===270—75mm

(0. 1—0. 35)(0. 1—0. 35)

取自由高度为77mm 。 (2) 橡皮的选用

根据公式:

P

D = d 2 + 1 . 27

p

式中:d ——按结构选用;

P ——所需工作压力; p ——单位压力MP 经查表,计算得:D =60mm

(3) 橡皮所产生的压力

P

=Fp

式中: F ——橡皮横截面积(毫米);

p ——与橡皮压缩量有关的单位压力(兆帕) 取 P =15970N

(4) 对橡皮高度与直径之比按下列进行核算: H

0. 5≤≤1. 5

D

式中:D ——橡皮直径,mm

H

如果 ≥ 1 . 5 应适当将橡皮分成若干块,在其间垫以钢垫圈。此次设计中

D H

=1. 28≤1. 5所以采用整体式。所选橡胶如下图5.4所示: D

图5.4 橡胶的结构形式

2

综合上述:双边直角弯曲模的装配图如下图5.5所示:

图5.5 双边直角弯曲模装配图

参考文献

[1]郝滨海编著《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吴诗惇编著《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新华编著《冲模设计与制造使用计算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刘占军编著《冲压排样技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王卫卫编著《材料成形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李志刚编著《模具CAD/CA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 工艺性分析 ······························································2

1.1工艺性分析 ····························································2

1.1.1零件成形工序图·················································· 2 1.1.2方案选择························································ 2 1.2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3

1.2.1最小弯曲半径 ····················································3 1.2.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3 1.2.3板材弯曲零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的关系 ······················4 1.2.4板材弯曲零件的孔与弯曲线的最小距离 ······························4 1.2.5板材弯曲零件的冲裁件毛刺面与弯曲方向 ····························4 1.3弯曲件回弹值的确定 ···················································4

1.3.1回弹值的计算 ····················································4 1.3.2减少回弹的措施 ··················································4

二 弯曲工艺力的计算 ························································5

2.1弯曲件展开长度的计算 ·················································5 2.2校正弯曲力的计算 ·····················································5 2.3顶件力和压力机的确定 ··················································6

2.3.1顶件力和压料力的计算 ············································6 2.3.2弯曲设备标称压力的选择 ··········································6

三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6

3.1凸、凹模的间隙值 ·····················································6 3.2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7 3.3凸、凹模圆角半径 ······················································8

3.3.1凸模圆角半径r p ·················································· 8 3.3.2凹模圆角半径r d ················································· 8

3.4凹模深度的选取 ·······················································8 3.5凹模高度及壁厚 ·······················································9 四 冲压设备的选择 ··························································9 五 模具的结构件设计······················································· 10

5.1模架 ·································································10 5.2操作方式选择 ·························································10 5.3材料送进和定位方式选择 ···············································10 5.4卸料装置的选择 ·······················································11 5.5导向装置的选择 ·······················································11

5.5.1导套结构尺寸 ···················································11 5.5.2导柱的结构尺寸··················································12 5.6模柄的选用 ···························································12 5.7橡胶的选择和计算 ·····················································13 参考文献 ····································································16

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罩壳双直角边弯曲模设计

一 工艺性分析

1.1工艺性分析

1.1.1零件成形工序图

图1.1 工序图

1.1.2方案选择 (1) 方案的比较

分析冲件的外形,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 a. 单工序模 即 冲孔模;落料模;一次弯曲模 b. 冲孔、落料连续模;一次弯曲模 c. 冲孔、落料、弯曲连续模 d. 冲孔、落料复合模;一次弯曲模 (2) 方案的选择

由于此工件表面有孔,需校核先冲孔还是在弯曲后在冲孔。弯曲半径的中心与孔边的距离必须大于料厚的1.5倍以上,可先冲孔。即孔边距S 1. 5t 经校核所有的孔都可以先进行冲孔再弯曲。由于工件大批量生产,又考虑到工件板料厚度和尺寸的问题,采用第二套方案。 即:冲孔、落料连续模;弯曲模 对此套方案的说明如下:

2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孔:冲出产品件上的几个形孔。

落料:获得产品冲压加工所需要的适当大小的毛坯。 弯曲:在弯曲模的作用下获得产品所需的整体形状。

根据要求,本次设计中需要二套模具来完成,故需设计冲孔、落料连续模和一次弯曲模。

1.2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1.2.1最小弯曲半径

如果弯曲半径过小,弯曲时板料外层拉伸变形量过大,使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抗拉强度,则板料外层将出现断裂,致使工件报废。因此弯曲件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表1.1 的数值。

表1.1 最小弯曲半径数值

材料

正火或退火的

弯曲线方向

垂直纤维 0.1t

平行纤维 0.5t

垂直纤维 0.5t

平行纤维 1.0t

硬化的

20

1.2.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在进行直角弯曲时,如果弯边过小,弯边在模具上支持的长度过小,不容易形成足够的弯矩,将产生不规则变形,很难得到形状准确的零件。为了保证工件的弯曲质量,必须满足弯曲件的直边高度:H>2t。如下图1.2所示

图1.2

本工件中H =8, t =1.5,所以符合要求。

3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2.3板材弯曲零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的关系

所选材料碳钢20为冷轧成形,金属在轧制过程中形成了纤维方向(其纤维方向与轧制方向相同),应使板料弯曲线方向与其纤维方向垂直。 1.2.4板材弯曲零件的孔与弯曲线的最小距离

对带孔的工件进行弯曲时,如果孔位于弯曲线附近,弯曲时材料的流动会使原有的孔变形。因此,应当尽量使孔远离弯曲线。孔的边缘距弯曲线的距离l 应满足下列关系:

当t

符合要求。

1.2.5板材弯曲零件的冲裁件毛刺面与弯曲方向

弯曲件的毛坯是经冲裁落料而成。其冲裁的断面一部分是光亮面,另一面是毛刺面。弯曲件应使其毛刺面作为弯曲件内侧。

1.3弯曲件回弹值的确定

1.3.1回弹值的计算

影响回弹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力学性能,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弯曲中心角的大小,弯曲工件的形状,弯曲方式,模具间隙等,因此很难用精确的计算方法得出回弹值的大小,一般是按表格或图表查出经验数值,或按计算法求出回弹角后,再在生产实践中试模修正。20号钢屈服强度为:250MPa 属中强度钢。所以根据表“较软金属材料90︒直角校正弯曲时的角度回弹量∆α”得出20号钢在r t ≤1时的回弹角∆α为(-1︒~1︒30' )。 1.3.2减少回弹的措施

在模具闭合后,再使凸模向下微小移动,利用压力机机身发生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力,对工件加压,增加工件塑性变形,以利消除回弹。在模具结构上也应采取措施,使校正力集中于弯角处,增加校正应力,迫使弯曲处内层的金属产生切向拉伸应变,以达到克服和减少回弹的目的。

4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 弯曲工艺力的计算

2.1弯曲件展开长度的计算

展开长度一般根据毛坯与工件体积相等的原则,并考虑弯曲处材料变薄的情况,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L=a+b+c+0.6t=8+32+8+0.6⨯1.5=48.9mm

2.2校正弯曲力的计算

对于U 形弯曲如图2.1所示,如果弯曲件在冲压行程结束时受到模具的校正,则用校正弯曲力计算

图2.1 校正弯曲的示意图

校正弯曲力的公式: P 校=F q

式中:P校——校正弯曲力(牛顿);

F ——校正部分投影面积(毫米2);

q ——校形单位压力(兆帕)

查得 :q =100MPa

弯曲的校正弯曲力: P校

=915. 1⨯10=0

5

59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3顶件力和压力机的确定

2.3.1顶件力和压料力的计算

对于设有顶件装置或压料装置的弯曲模,其顶件力或压料力Q 值可近似 取自由弯曲力的30~80%,

(0. 3~)0. P8 即公式: Q =

式中 Q ——顶件力或压料力,N;

P ——自由弯曲力,N 。

2.3.2弯曲设备标称压力的选择

对于校正弯曲,由于校正力是发生在接近于下死点位置,校正力与自由弯曲力并非重叠关系,而且校正力的数值比压料或顶件力大得多,Q 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按校正力选择设备就可以了。即:

Py ≥P校=91500N

式中 P校——校正弯曲力,N ;

Py ——弯曲用压力机标称压力, N。

三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3.1凸、凹模的间隙值

U 型弯曲时,凸、凹模的间隙要靠模具设计来保证,间隙大小对弯曲件的变

形抗力、回弹、质量以及模具寿命等均有影响。间隙过小,弯曲力大,工件变薄并降低模具寿命。间隙过大,回弹较大,还会降低工件精度。U 型件间隙值Z 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种类、厚度以及弯曲件高度H 、弯曲件弯曲线长度B 。

U 型弯曲时凸凹模间隙值Z (双边间隙)按下式确定:

Z 2=t (1+n )

式中 Z 2——弯曲时的单面间隙,mm ;

t ——材料厚度,mm ;

n ——弯曲系数,由弯曲件B 和H 决定(见表3.1) B ——弯曲件高度(弯曲线长度),mm ; H ——弯曲件高度,mm 。

6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表3.1 弯曲系数n

弯曲件高度

H /mm

材料厚度t /mm

>0.5~2

>2~4

>4~7.50.5~2

>2~4

>4~7.5>7.5~12

B ≤H

0.05 0.05

0.04

0.10 0.10

B >H

0.08

10

所以n 值近似选取0.10。

所以Z 2=t (1+n ) =1.5⨯(1+0.10) =1.65mm 。

3.2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与弯曲件的尺寸标注有关,弯曲件的尺寸标注根据装配要求有两类标注方式,相应地凸凹模尺寸计算也有两类。

①尺寸标注在工件外形上

标注双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1+δd 1+0.065+0.065

L d =(L -∆) 0 =(35-⨯0.26) 0 =34.870

22

标注单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3+δd 3+0.065+0.065

=(35-⨯0.26) 0 L d =(L -∆) 0 =34.810

44

凸模尺寸按凹模配制,保证单面间隙值Z 或 标注双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L p =(L d -Z ) 0-δp =31.57-0.065

标注单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L p =(L d -Z ) 0=31.51-0.065 -δp

②尺寸标注在工件内形上

标注双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110

L p =(L +∆) 0=(35+⨯0.26) 0-δp -0.065=35.13-0.065

22

标注单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330

=(35+⨯0.26) 0 L p =(L +∆) 0-δp -0.065 =35.20-0.065

44

凹模尺寸按凸模配制,保证单面间隙值Z 或 标注双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δd +0.065

=38.430 L d =(L p +Z ) 0

标注单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δd +0.065 =38.500 L d =(L p +Z ) 0

7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式中 L d ——凹模工作部分尺寸,mm; L p ——凸模工作部分尺寸,mm ; L ——工件公称尺寸,mm ; ∆——工件公差,mm ;

δd ——凹模、凸模制造偏差,mm ;

δp ——凹模、凸模制造偏差,mm 。

凸模与凹模的制造公差,mm ,按IT7级公差等级选取。

凸模和凹模材料,一般用碳素工具钢。加热弯曲时,可选用5CrNiMo 或5CrNiTi ,并进行淬火热处理。

3.3凸、凹模圆角半径

3.3.1凸模圆角半径r p

一般取略小于或等于弯曲件内圆角半径的数值,但不能小于材料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弯曲件的内圆角半径为r ,可取r p =r =0.2mm。 3.3.2凹模圆角半径r d

凹模圆角半径r d 不宜小于3mm ,以免在弯曲时擦伤毛坯,凹模两边对称处的圆角半径应一致,否则弯曲时毛坯会发生偏移。

凹模圆角半径r d 与弯曲件边长L 公称尺寸有关,可按表3.2选取。

表3.2 弯曲凹模圆角半径

料厚t 边长L 10

~0.5 r d 0.5~2.0

r d 3 3

所以取r d =3mm。

3.4凹模深度的选取

查表“弯曲凹模工作部分几何尺寸”得工件进入凹模直壁部分的深度为4mm 。

8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3.5凹模高度及壁厚

凹模装于下模座上,由于下模座孔口较大因而使凹模工作时承受弯曲力矩,若凹模高度H 及模壁厚度C 不足时,会使凹模产生较大变形,甚至破坏。但由于凹模受力复杂,很难按理论方法精确计算,可用下述经验公式确定其尺寸:

凹模高度H=KB =13.48mm

凹模壁厚C=(1.5~2)H =20.22~26.96mm

所以,取凹模壁厚C=26.96mm

式中B ——凹模孔的最大宽度,mm ,但B 不小于15mm ;

C ——凹模壁厚,mm ,指刃口至凹模外形边缘的距离; K ——系数,按表3.3选取。

表3.3 系数K 值

B/mm

0.5 0.30

1 0.35

料厚/mm 2 0.42

3 0.50

>3 0.60

四 冲压设备的选择

压力机的选择

由于以上算出Py ≥91500N , 故可选取压力机为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16。

其参数如表4.1所示:

表4.1 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的主要参数 标称压力 /kN 滑块行程/mm

滑块行程次数/min 最大封闭高度/mm 封闭高度调节量/mm 滑块中心至床身距离/mm

工作台尺寸/mm 左右/mm

前后/mm

左右/mm

工作台孔尺寸/mm 前后/mm

直径/mm

立柱间距离/mm

模柄孔尺寸(直径⨯深度)/mm

垫板尺寸/mm 床身最大可倾斜角度/(°)

160 55 120

220 45 160 450 300 240 160 210 220 ∅40⨯60 40 35

9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 模具的结构件设计

5.1模架

模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导柱和导套。冲压模具的全部零件都安装在模架上。为了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我国已制定出模架标准,并有商品模架出售。在这里我们选取滑动导向型后侧导柱式标准模架,方便进料,可以从左、右、前三个方向进料。

(1) 上模座的主要参数如下表5.1所示:

表5.1 座GB/T2855.6主要参数

凹模周界 L 160

B 125

H

L 1 170

S

A 1 85

A 2 150

R

l 2 80

D

40 170 38 38

(2) 下模座的主要参数如下表5.2所示:

表5.2 下模座GB/T2855.6主要参数

凹模周界 L 160

B 125

H

L 1 170

S

A 1 85

A 2 150

R

l 2 80

D h

50 170 38 25 30

5.2操作方式选择

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5.3材料送进和定位方式选择

(1) 材料送进方式选择

采用手工送进方式,从模具前方将材料送进。材料送到指定位置由定位销和定位板把材料挡在指定位置上。 (2) 定位方式的确定

首先由顶杆将压料板顶起,配合凸模压紧制件,进行弯曲。

10

5.4卸料装置的选择

采用弹性卸料,用橡胶从下面把件从凹模中顶出。

5.5导向装置的选择

选用滑动导柱、导套。 5.5.1导套结构尺寸

导套结构尺寸如下图4.4所示:

图5.1 导套的结构形式

主要参数如下表4.5所示:

表5.3 导套的主要参数

参数 数值

d 25

D 35

L 85

H 30

l 15mm

油槽数 2

5.5.2导柱的结构尺寸

导柱结构形式如下图5.2所示: 主要参数如下: d=25;L=170

图5.2 导柱的结构形式

5.6模柄的选用

选用凸缘式模柄,其结构如下图5.3所示:

图5.3 凸缘模柄

其基本尺寸如下表5.4所示:

表5.4 凸缘模柄基本尺寸

d(d11)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mm 40

/mm

-0.080-0.240

D(n6)

基本尺寸 /mm 85

极限偏差/mm

-0. 022

H h d 1 D 1 d 3 d 2 h 1

/mm /mm /mm /mm /mm /mm /mm

78 18 13 62 11 18 11

5.7橡胶的选择和计算

由于橡皮允许承受的负荷较大,而且安装调整比较灵活方便,所以本次设计采用橡皮做弹性元件。 橡皮的选用原则:

(1) 橡皮的预压缩量一般取其自由高度的10%—35%,

故工作行程:

F 工作=F 总-F 预=(0. 1—0. 35)H 自由

由所需工作行程,可按下式求出橡皮高度:

F

H 自由 = 工作

(0. 1—0. 35)

式中: H 自由——橡皮自由状态下的高度(毫米); 由此可求出:

F 工作

——所需工作行程(毫米)

F 工作20

H 自由===270—75mm

(0. 1—0. 35)(0. 1—0. 35)

取自由高度为77mm 。 (2) 橡皮的选用

根据公式:

P

D = d 2 + 1 . 27

p

式中:d ——按结构选用;

P ——所需工作压力; p ——单位压力MP 经查表,计算得:D =60mm

(3) 橡皮所产生的压力

P

=Fp

式中: F ——橡皮横截面积(毫米);

p ——与橡皮压缩量有关的单位压力(兆帕) 取 P =15970N

(4) 对橡皮高度与直径之比按下列进行核算: H

0. 5≤≤1. 5

D

式中:D ——橡皮直径,mm

H

如果 ≥ 1 . 5 应适当将橡皮分成若干块,在其间垫以钢垫圈。此次设计中

D H

=1. 28≤1. 5所以采用整体式。所选橡胶如下图5.4所示: D

图5.4 橡胶的结构形式

2

综合上述:双边直角弯曲模的装配图如下图5.5所示:

图5.5 双边直角弯曲模装配图

参考文献

[1]郝滨海编著《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吴诗惇编著《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新华编著《冲模设计与制造使用计算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刘占军编著《冲压排样技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王卫卫编著《材料成形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李志刚编著《模具CAD/CA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相关文章

  • 小型旋耕机的设计
  •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目 :小型旋耕机的设计 学 院: 工学院 姓 名: 詹志刚 学 号: 20080982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 级: 081班 ...查看


  • 安防监控施工规范书
  • 安防监控系统 目 录 第一章 :安装施工规范 ................................................................... 2 1.1 概述 .................... ...查看


  • 中大型潜水泵大修作业指导书
  • 中大型潜水泵大修作业指导书 一 拆卸程序 1.松开泵体与油塞下端螺栓,将电机带叶轮一起起吊(注意油塞螺栓不拆开,可换叶轮和耐磨圈). 2.拆卸叶轮. 3.拆卸甩砂环或骨架油封. 4.放油,拆卸油塞(导叶体). 5.拆卸机械密封(上密封.下密 ...查看


  • 钣金工艺手册
  • 钣金工艺手册 1 引言 薄板指板厚和其长宽相比小得多的钢板.它的横向抗弯能力差,不宜用于受横向弯曲载荷作用的场合.薄板就其材料而言是金属,但因其特殊的几何形状厚度很小,所以薄板构件的加工工艺有其特殊性.和薄板构件有关的加工工艺有三类:(1) ...查看


  • 锅炉炉顶密封及罩壳保温的改进 精品
  • 锅炉炉顶密封及罩壳保温的改进 韩建华 ( 内蒙古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内蒙古包头市 , 014030) [ 摘 要 ] 为了解决锅炉炉顶泄漏 .降低罩壳表面温度 .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 , 对准噶尔电厂 2 号炉炉顶密封和罩壳 保温进行了 ...查看


  • ST型护套光纤现场安装方法
  • ST 型护套光纤现场安装方法 一.ST 型护套光纤现场安装方法: 1.打开材料袋,驱除连接体和后罩壳: 2.转动安装平台,使安装平台打开,用所提供的安装平台底座,把安装工具固定在一张工作台上: 3.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插孔内,释放拉簧朝上. ...查看


  • 船舶电缆敷设及紧固工艺实施细则
  • ઒ࣁᒦખᐆࠆ) ૹᅍ*ᎌሢ৛ႊ໩ጓܪᓰ! COMPANY STANDARD OF 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GROUP)CO.,LTD. H&Z660005-2007 代替H&Z660005- ...查看


  • 罩壳压铸模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设计
  •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罩壳压铸模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查看


  • 钣金设计规范(面试必备)
  • 钣金设计规范 目 次 前 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和简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