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红利”不断 ................................................................................ 4
1、在养老产业方面提倡医养结合 ........................................................................ 4
2、在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方面逐步提高保障程度 ................................................ 5
3、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显著改变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 6
二、养老产业:医养结合是趋势,现阶段医疗服务是首先受益的产业.......... 7
1、在轻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机构产业和养老地产业还处于培育期 ................ 8
2、在轻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产业和养老用品产业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
................................................................................................................................ 10
3、现阶段居家养老为主,倡导医养结合,慢性病防治是最受益子行业 ...... 11
三、慢性病治疗及康复:借助互联网+的新业务模式受益医养结合的养老趋
势 ............................................................................................................................ 13
1、慢性病防治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 13
2、乐普医疗打造心脑血管疾病全产业链发展的医疗服务平台 ...................... 14
(1)乐普医疗的现有业务情况 .................................................................................. 15
(2)乐普医疗的竞争优势 ............................................................................................ 16
(3)乐普医疗未来的亮点 ............................................................................................. 17
四、体外诊断子行业未来受益于医疗服务价值回归 .......................... 18
1、免疫和分子诊断领域,以及POCT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 18
2、基因诊断和基因测序等新技术推动分子诊断加速发展 .............................. 19
五、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行业增速超过30%,受益分级诊疗制度 ..... 21
2015 年国家医疗政策频出。在养老方面,强调医养结合,老龄化初级阶段产业链核心是医疗服务;重大疾病保险在覆盖面和保障程度上不断完善,提高了患者的支付能力;在医改方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将从规模和效益上极大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疾病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的流动,带动医药、器械市场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变了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加速发展趋势确定。我们重点看好受益人口老年化和医改的慢病康复领域。2014 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约3.5 万亿元,慢性病治疗占医疗费用的70%左右。特别是老年人口慢性病平均患病率为74.80%。前三大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疾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医疗电子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未来可以通过动态的检测,来实现全程疾病管理,从而改变生活方式,及时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费用支出,降低死亡率。
在慢病康复管理领域,我们最看好乐普医疗的互联网+全产业链布局,基于良好的竞争优势,在心脑血管慢病管理取得突破后,管理平台也能延伸到糖尿病管理业务,甚至借助医养结合进一步延伸到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看好受益医疗机构大发展、医疗服务价值提升趋势的IVD 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业务等细分医疗服务行业。独立实验室的竞争优势首
先是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规模化累积形成技术平台优势,未来逐步向数据信息化优势发展。2014 年国内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收入规模约70 亿元,预计未来几年独立实验室的增速预计在30%左右,2020 年独立实验室市场规模将超过338 亿元。行业的增长在于医疗机构的扩张,对存量医疗机构的渗透和融合,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新技术带来新的检测市场。
一、政策“红利”不断
2015 年国务院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颁布了多项重大政策措施,其中有三大政策对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在养老产业方面提倡医养结合
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具体措施包括:鼓励社会资本在社区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举办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支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接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发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意见强调特别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11 月,九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为居
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与养老机构对接共建,实现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政策整体重点突出医疗保障服务,现阶段养老产业链核心是医疗服务。
2、在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方面逐步提高保障程度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将实现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到 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意见》最大亮点是改变了大病的界定标准。“高额医疗费用,可以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主要测算依据。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细化大病的科学界定标准” 。由以往按病种界定转向以高额医疗费用为标
准。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均由大病保险报销,总体支付比例不低于50%,由各地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具体报销比例,医疗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原则上不设最高报销限额。最终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保障程度。主要慢病诊疗及康复是明显受益的细分医疗服务产业。
3、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显著改变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 2015 年,所有试点城市和省份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重心和突破口,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到2017 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居民2 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试点地区30 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 《意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首次提出慢性病医疗管理机构体系,涵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支持慢性病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医疗机构。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
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通过信息化、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诊疗水平。
《意见》特别提出探索设臵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云认证。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将从规模和效益上极大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疾病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引导以优秀医护人员为核心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的流动,带动医药、器械市场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变了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也为将来诊疗流程的优化打下基础,有利于推动相关新型健康产业的加速发展。比如互联网与重大慢性疾病融合的管理平台、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血透中心业务、新型健康金融保险等。
综合梳理下来,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加速发展趋势确定,我们重点看好受益人口老年化和医改的慢病康复管理,受益医疗机构大发展、医疗服务价值提升趋势的IVD 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业务等细分医疗服务行业。
二、养老产业:医养结合是趋势,现阶段医疗服务是首先受益的产业
根据《2014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12 亿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
口1.38 亿人,占总人口的10.1%。
80 岁年以上的人口数量为2339 万人。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50 年时,中国60 岁及以上老人将达4.8 亿元,占比高达36.5%。我国已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的矛盾突出。
1、在轻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机构产业和养老地产业还处于培育期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预测研究2014》,2014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约4 万亿左右,主要包括养老机构产业(2300 亿)、养老服务产业(1.74万亿)、养老用品产业(1.6 万亿)、养老地产业(2600 亿)等细分市场。预计2020 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将达到7.7 万亿元,到2030 年将达到22.3 万亿元。占GDP 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形成全球最大养老产业市场。我们认为当前4 万多亿是潜在的市场规模,或包涵了医疗健康产
一、政策“红利”不断 ................................................................................ 4
1、在养老产业方面提倡医养结合 ........................................................................ 4
2、在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方面逐步提高保障程度 ................................................ 5
3、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显著改变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 6
二、养老产业:医养结合是趋势,现阶段医疗服务是首先受益的产业.......... 7
1、在轻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机构产业和养老地产业还处于培育期 ................ 8
2、在轻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产业和养老用品产业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
................................................................................................................................ 10
3、现阶段居家养老为主,倡导医养结合,慢性病防治是最受益子行业 ...... 11
三、慢性病治疗及康复:借助互联网+的新业务模式受益医养结合的养老趋
势 ............................................................................................................................ 13
1、慢性病防治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 13
2、乐普医疗打造心脑血管疾病全产业链发展的医疗服务平台 ...................... 14
(1)乐普医疗的现有业务情况 .................................................................................. 15
(2)乐普医疗的竞争优势 ............................................................................................ 16
(3)乐普医疗未来的亮点 ............................................................................................. 17
四、体外诊断子行业未来受益于医疗服务价值回归 .......................... 18
1、免疫和分子诊断领域,以及POCT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 18
2、基因诊断和基因测序等新技术推动分子诊断加速发展 .............................. 19
五、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行业增速超过30%,受益分级诊疗制度 ..... 21
2015 年国家医疗政策频出。在养老方面,强调医养结合,老龄化初级阶段产业链核心是医疗服务;重大疾病保险在覆盖面和保障程度上不断完善,提高了患者的支付能力;在医改方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将从规模和效益上极大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疾病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的流动,带动医药、器械市场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变了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加速发展趋势确定。我们重点看好受益人口老年化和医改的慢病康复领域。2014 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约3.5 万亿元,慢性病治疗占医疗费用的70%左右。特别是老年人口慢性病平均患病率为74.80%。前三大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疾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医疗电子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未来可以通过动态的检测,来实现全程疾病管理,从而改变生活方式,及时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费用支出,降低死亡率。
在慢病康复管理领域,我们最看好乐普医疗的互联网+全产业链布局,基于良好的竞争优势,在心脑血管慢病管理取得突破后,管理平台也能延伸到糖尿病管理业务,甚至借助医养结合进一步延伸到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看好受益医疗机构大发展、医疗服务价值提升趋势的IVD 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业务等细分医疗服务行业。独立实验室的竞争优势首
先是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规模化累积形成技术平台优势,未来逐步向数据信息化优势发展。2014 年国内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收入规模约70 亿元,预计未来几年独立实验室的增速预计在30%左右,2020 年独立实验室市场规模将超过338 亿元。行业的增长在于医疗机构的扩张,对存量医疗机构的渗透和融合,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新技术带来新的检测市场。
一、政策“红利”不断
2015 年国务院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颁布了多项重大政策措施,其中有三大政策对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在养老产业方面提倡医养结合
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具体措施包括:鼓励社会资本在社区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举办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支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接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发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意见强调特别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11 月,九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为居
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与养老机构对接共建,实现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政策整体重点突出医疗保障服务,现阶段养老产业链核心是医疗服务。
2、在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方面逐步提高保障程度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将实现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到 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意见》最大亮点是改变了大病的界定标准。“高额医疗费用,可以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主要测算依据。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细化大病的科学界定标准” 。由以往按病种界定转向以高额医疗费用为标
准。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均由大病保险报销,总体支付比例不低于50%,由各地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具体报销比例,医疗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原则上不设最高报销限额。最终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保障程度。主要慢病诊疗及康复是明显受益的细分医疗服务产业。
3、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显著改变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 2015 年,所有试点城市和省份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重心和突破口,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到2017 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居民2 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试点地区30 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 《意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首次提出慢性病医疗管理机构体系,涵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支持慢性病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医疗机构。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
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通过信息化、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诊疗水平。
《意见》特别提出探索设臵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云认证。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将从规模和效益上极大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疾病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引导以优秀医护人员为核心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的流动,带动医药、器械市场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变了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也为将来诊疗流程的优化打下基础,有利于推动相关新型健康产业的加速发展。比如互联网与重大慢性疾病融合的管理平台、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血透中心业务、新型健康金融保险等。
综合梳理下来,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加速发展趋势确定,我们重点看好受益人口老年化和医改的慢病康复管理,受益医疗机构大发展、医疗服务价值提升趋势的IVD 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业务等细分医疗服务行业。
二、养老产业:医养结合是趋势,现阶段医疗服务是首先受益的产业
根据《2014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12 亿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
口1.38 亿人,占总人口的10.1%。
80 岁年以上的人口数量为2339 万人。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50 年时,中国60 岁及以上老人将达4.8 亿元,占比高达36.5%。我国已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的矛盾突出。
1、在轻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机构产业和养老地产业还处于培育期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预测研究2014》,2014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约4 万亿左右,主要包括养老机构产业(2300 亿)、养老服务产业(1.74万亿)、养老用品产业(1.6 万亿)、养老地产业(2600 亿)等细分市场。预计2020 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将达到7.7 万亿元,到2030 年将达到22.3 万亿元。占GDP 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形成全球最大养老产业市场。我们认为当前4 万多亿是潜在的市场规模,或包涵了医疗健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