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生活积累感悟数学知识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与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直观中产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教学“圆柱知识的综合应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几位同学到小明家里玩,爷爷要在园子里浇花,拿了一只水桶让小明去提水。小明和同学提水回来后,爷爷问大家:“你们知道水桶和油桶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吗?”学生有的回答说:“水桶做成圆柱形的,提起来方便。”有的回答说:“油桶做成圆柱形,盖封住,把它横放好滚动,便于装卸。”“爷爷认为他们的回答都对,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没说出来。”说完,教师出了一道题让学生做。通过解题,大家领悟到:用同样面积的铁皮做容器,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大得多,原来水桶做成圆柱形,既省材料,又得到最大的容量。

  再如,在教学“认钟表”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本班小朋友周六一天的生活录像,录像内容包括起床、写作业、吃饭、踢球、看电视、睡觉六部分。然后这段录像定格为六幅图,请学生们讨论这位同学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学生通过真人真事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探索,很顺利地认识了整时,掌握了认钟表的基本技能,也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自悟自得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而是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自悟自得。

  下面,我们来看看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张绍华老师在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的教学实录。

  出示准备题:小亮把630毫升果汁倒入7个同样容量的杯子里,正好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教师指名学生口答)

  师:因为杯子同样大小,求每个杯子的容量,只要把630毫升果汁平均分成7份就可以了。

  师(出示课本例题,略):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了吧?与刚才这道题相比,复杂在哪里?

  生1:这题有两种不同容量的杯子,而前面一题中只有一种杯子。

  师:是啊,6个是小杯,1个是大杯,7个杯子的容量不一样,这720毫升果汁该怎么分呢?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解题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不管用什么方法思考,解题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2:都是把1个大杯换成了3个小杯。

  师:为什么要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呢?

  生3:原来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不同的,把大杯换成小杯后,每杯果汁的容量相等,问题就好解决了。

  师:分析得真好!我们都是把1个大杯换成了3个小杯,也就是假设这些杯子都是――小杯(板书:假设都是小杯),这样每杯的容量就相等了,题目也就变得很容易解答了。

  通过课例,我们发现张老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既有同中辨异,更有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感悟策略的本质内容:只要把题目中两种不同的量,通过假设转化成同一种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而这正是学生对假设策略本质内容的提炼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和积累理性的数学思考经验与感悟的过程。

  三、贴近生活实际,在实践中深化感悟

  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迸发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如果照书本上的思考方法教学,学生肯定感到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就便于学生接受。“小方和妈妈去商场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小方的妈妈看中了一个开水壶,价格是97元,他带了165元,该怎么付钱更快?”

  我们通过课例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本中的概念、算理、公式等通过图片、图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教师过多的言语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宽松、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感悟数学。

  (责编 杜 华)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与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直观中产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教学“圆柱知识的综合应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几位同学到小明家里玩,爷爷要在园子里浇花,拿了一只水桶让小明去提水。小明和同学提水回来后,爷爷问大家:“你们知道水桶和油桶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吗?”学生有的回答说:“水桶做成圆柱形的,提起来方便。”有的回答说:“油桶做成圆柱形,盖封住,把它横放好滚动,便于装卸。”“爷爷认为他们的回答都对,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没说出来。”说完,教师出了一道题让学生做。通过解题,大家领悟到:用同样面积的铁皮做容器,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大得多,原来水桶做成圆柱形,既省材料,又得到最大的容量。

  再如,在教学“认钟表”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本班小朋友周六一天的生活录像,录像内容包括起床、写作业、吃饭、踢球、看电视、睡觉六部分。然后这段录像定格为六幅图,请学生们讨论这位同学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学生通过真人真事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探索,很顺利地认识了整时,掌握了认钟表的基本技能,也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自悟自得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而是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自悟自得。

  下面,我们来看看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张绍华老师在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的教学实录。

  出示准备题:小亮把630毫升果汁倒入7个同样容量的杯子里,正好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教师指名学生口答)

  师:因为杯子同样大小,求每个杯子的容量,只要把630毫升果汁平均分成7份就可以了。

  师(出示课本例题,略):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了吧?与刚才这道题相比,复杂在哪里?

  生1:这题有两种不同容量的杯子,而前面一题中只有一种杯子。

  师:是啊,6个是小杯,1个是大杯,7个杯子的容量不一样,这720毫升果汁该怎么分呢?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解题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不管用什么方法思考,解题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2:都是把1个大杯换成了3个小杯。

  师:为什么要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呢?

  生3:原来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不同的,把大杯换成小杯后,每杯果汁的容量相等,问题就好解决了。

  师:分析得真好!我们都是把1个大杯换成了3个小杯,也就是假设这些杯子都是――小杯(板书:假设都是小杯),这样每杯的容量就相等了,题目也就变得很容易解答了。

  通过课例,我们发现张老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既有同中辨异,更有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感悟策略的本质内容:只要把题目中两种不同的量,通过假设转化成同一种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而这正是学生对假设策略本质内容的提炼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和积累理性的数学思考经验与感悟的过程。

  三、贴近生活实际,在实践中深化感悟

  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迸发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如果照书本上的思考方法教学,学生肯定感到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就便于学生接受。“小方和妈妈去商场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小方的妈妈看中了一个开水壶,价格是97元,他带了165元,该怎么付钱更快?”

  我们通过课例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本中的概念、算理、公式等通过图片、图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教师过多的言语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宽松、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感悟数学。

  (责编 杜 华)


相关文章

  • 感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原点
  • 感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原点 ――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思考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中文系 王振 关键词:感动 阅读 语文教学 学习 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批评不重视感动的某些做法,认为要重视感动的作用,感动是语文学习的支撑点,起到 ...查看


  • 人教版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比分析
  •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材编排结构及教学重难点(苏教版) 册数 教学内容 1.用列表的方法整 理题目中的条件和 问题,来解答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 四上 题: 2.用列表整理条件 和问题的方法来解 答类似求两积和差 的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考调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教师考调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6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⑤③②⑥①④B.②⑥①④③⑤C.⑥②③⑤①④D.⑤③④①⑥② 2.下面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6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 .⑤③②⑥①④B .②⑥①④③⑤C .⑥②③⑤①④D .⑤③④① ...查看


  • 经历有效活动积累丰富经验
  • 经历有效活动 积累丰富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 ...查看


  • 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综合试题含答案(小学语文)三
  • 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综合试题含答案(小学语文)三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6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 .⑤③②⑥①④B .②⑥①④③⑤C .⑥② ...查看


  • 皮亚杰理论要点
  • 教育心理学 皮亚杰理论要点: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2)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 ...查看


  •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一)<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 ...查看


  • 数学手抄报:计算课,数学思维不能缺席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形成认真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