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垃圾分类调研报告

广州市垃圾分类调研报告

(2013-2014年)

编制单位: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资助单位: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广州市垃圾分类的历史 ................................................................................................................... 1

第一节 概述 ........................................................................................................................................... 1

第二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标准的演变 ................................................................................................... 3

第三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开展进程 ....................................................................................... 3

第二章 广州垃圾分类法规、政策动向及各部门职责 ............................................................................... 4

第一节 现行的广州市垃圾分类法规及政策动向 ............................................................................... 4

一、相关的法规 ............................................................................................................................. 4

二、政策动向 ................................................................................................................................. 4

1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 .......................................................................................................... 4

2 垃圾分类启动经费 ............................................................................................................. 5

第二节 各部门的职责 ........................................................................................................................... 5

第三节 广州市城管委2013年关于垃圾管理的工作报告 ................................................................. 6

第三章 广州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设施的情况 ........................................................................................... 6

第一节 生活垃圾转运 ........................................................................................................................... 6

第二节 生活垃圾末端处理 ................................................................................................................... 7

一、兴丰垃圾填埋场 ..................................................................................................................... 7

二、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 ............................................................................................................. 8

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 10

1 厨余处理机大多搁置 ....................................................................................................... 10

2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已经关停 ........................................................................................... 10

3 兴丰填埋场厨余垃圾专区接纳所有厨余 ....................................................................... 11

四、广州市垃圾终端处理规划 ................................................................................................... 11

1 2017年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烧成主趋势 ....................................................................... 11

2 厨余垃圾处理计划不明晰 ............................................................................................... 12

第五章 可回收物流向 ................................................................................................................................. 13

第一节 可回收物自发形成产业链 ..................................................................................................... 13

一、广州市可回收物总量难估计 ............................................................................................... 13

二、可回收物基本流向 ............................................................................................................... 14

第二节 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成问题 ............................................................................................. 15

第三节 政府规划和愿景 ..................................................................................................................... 15

第六章 广州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 16

第一节 前期调研 ................................................................................................................................. 16

第二节 2013~2014年社区调研情况 ................................................................................................ 17

一、8个社区挑选标准 ................................................................................................................ 17

1 不同的社区的类型 ........................................................................................................... 17

2 社区自身的垃圾分类试验历史 ....................................................................................... 17

3 广州新旧城区的差异性 ................................................................................................... 17

4 分类效果情况差异 ........................................................................................................... 17

二、广州垃圾分类社区的基本情况 ........................................................................................... 18

1 垃圾分类社区工作的主要负责主体 ............................................................................... 18

2 社区垃圾基本走向 ........................................................................................................... 18

3 社区宣传工作 ................................................................................................................... 19

3.1 普遍的宣传途径和方式 ........................................................................................ 19

3.2 宣传内容 ................................................................................................................ 19

3.3 垃圾分类宣教馆 .................................................................................................... 20

4 垃圾分类社区设施的投入 ............................................................................................... 21

4.1 分类垃圾桶的配置 ................................................................................................ 21

4.2 垃圾分类回收车 .................................................................................................... 22

4.3 小型厨余垃圾处理机 ............................................................................................ 22

4.4 社区二次分拣点 .................................................................................................... 23

4.5 向居民派发小型的厨余垃圾桶或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 23

5 各模式下的垃圾分类社区收运、劝导纠错机制以及各优缺点 ................................... 24

5.1 楼层设桶 ................................................................................................................ 24

5.2 定时定点 ................................................................................................................ 25

5.3 定点不定时 ............................................................................................................ 26

5.4 厨余垃圾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投放 .............................................................. 27

6 社区激励机制 ................................................................................................................... 28

第三节 广州垃圾分类优秀社区经验 ................................................................................................. 28

后记 对广州垃圾分类的观察和建议 ......................................................................................................... 29

前言

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是一家在广州关注垃圾分类及垃圾管理的民间环保组织,于2012年6月经广州市海珠区民政局批准后正式成立,为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我们的愿景是:一个没有垃圾的未来(零废弃),一个全民环保的时代(绿公民),一个生态宜居的广州(靓广州)。

2012 年“宜居广州”对广州市垃圾分类15 个A 类街道1的社区进行调研,以了解垃圾分类中的关键因素和政策推行的情况,最终在2013年1月对外发布“调研报告(2012 年度)”。在此基础上,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到2014年上半年结束,“宜居广州”在多个机构的资助下,对广州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我们走访了104个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并对其中8个社区进行了深入观察,与他们的居委、街道、物管、清洁公司和清洁工以及居民进行访谈;同时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6个区城管局、广州市供销社、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厨余垃圾处理机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参观广州兴丰填埋场、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大田山生态循环园以及进行相关资料梳理;2013年我们还向广州市39家市级政府部门发函咨询他们在垃圾分类上的工作情况;最终形成本调研报告。

我们发现,虽然广州自2010年重启垃圾分类以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至今广州的垃圾问题依然严峻。本次报告将从以下方面向各位进行汇报:广州垃圾分类的历史;广州垃圾分类法规、政策动向及部门职责梳理;截止2013年底广州的垃圾管理情况;广州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设施情况;广州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广州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广州垃圾分类的观察与发现。

由于调研时间短,本次报告信息不一定完整,仅供参考,但未来宜居广州会继续深入调研,逐步完善。

第一章 广州市垃圾分类的历史

第一节 概述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州市开始着手推行垃圾分类,期间走过近二十年,断断续续,仿若摸着石头过河,有大无畏的试验精神,也有无所适从的迷茫。

这二十年时间可分成三段主要的时期。1998~2004年,广州市的垃圾分类是由政府在主导,民间鲜有声音;2005年~2009年,政府开始想转入依赖焚烧来解决垃圾问题,鲜见垃圾分类的报道和内容;2009年番禺事件至今,民间推动政府重启垃圾分类,并进入民间与政府共同推动的历史时期。

1 详见第3页 第三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开展情况

第二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标准的演变

广州市存在垃圾分类标准历史延续性不强的问题,其中垃圾分几类,怎么分是其中一个问题。99年采用三分法,04年改为五分法,最终确定是在2010年1月,广州市将垃圾分类标准确定为垃圾分3类投放和4类存放,内容包括:(1)居民排放生活垃圾粗分3类: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2)单位排放生活垃圾粗分3类:餐饮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3)公共场所生活垃圾粗分2类:可回收物、其它垃圾;(4)学校、政府机关、机关或团体单位可在粗分3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细分。

问题:标准常变,容易让居民造成混淆,而且不同场所的的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可能会使居民的分类行为打折扣。

原因:垃圾分类标准往往与后端的处理工艺有相关性,循环经济也仅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及,标准的不断变化证明广州市过去缺乏长远的循环产业规划思路。

第三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开展进程

从2010年开始至今,广州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陆陆续续已有好几拨。第一次是在2010年开始的,越秀区东湖街、荔湾区芳村花园、番禺海龙湾和华景新城四个社区成为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但经历过最初几个月的热潮后便“打回原形”2,无法坚持。之后又出现了南华西垃圾不落地模式、六榕街定时定点等试点模式社区。

2012年7月10日大会后,广州全市街、镇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A、B、

C、D”四个类别开展推广工作,其中A类有16条街道作为先行试点,践行垃圾分类。现在广州市全部街、镇已经“全面展开”垃圾分类。

2013年下半年开始讨论垃圾分类源头计量收费方案,并选取了六个社区作试点,2014年上半年开始试点工作。计量收费分两种方案,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对物业用桶计量,而无物业的小区对居民按袋计量,袋子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试验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成本计算,目前官方结果尚未公布。现在,新修改的分类规定中列出三种计量收费方案,预计2014年下半年将有讨论结果得出。

2014年6月,市城管委发出通告,从7月10日起选取12条重点街、401个社区推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误时分类投放”的混合收集模式,循序渐进推广定时定点模式。

问题:曾有基层表示,由于试验模式太多,没有操作标准,容易让基层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变化过多,容易让一线工作者和居民失去信心。

原因:由于广州的社区类型复杂,单一模式难以适合所有社区,同时之前没有任何的经验,只能百花齐放地摸索;受制于广州垃圾问题需迫切解决的压力,全面铺开的步伐较快。

2 信息时报,2011-2-20,A3版,四大试点社区已“打回原形”

第二章 广州垃圾分类法规、政策动向及各部门职责

第一节 现行的广州市垃圾分类法规及政策动向

在广州众多的垃圾分类法规政策中,比较重要的是《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是经费包干到区,按照垃圾排放量进行计算费用,并从各区财政进行转移支付。从理论上这两个办法可以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来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人口的变化趋势变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指标。

一、相关的法规

广州市在垃圾分类的法规建设上一直走得比较前沿,如2004年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由国家建设部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现在该标准已经进行了修订,将成为未来中国各城市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标准;2011年4月 1日正式实施全国首部《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在2013年重新修订为正式规定。除此以外,还有《垃圾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广州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法规的屡次修改,尤其是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不断完善,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分类工作的重视和严谨审慎的态度。从再次修改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中可以看出,政府对过去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加入了不少新的举措,如规定物业公司是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之一,也限制生产企业过度包装,提倡绿色办公垃圾减量,对分类运输流程作了更细致的规定。

问题:处罚手段单一,仅依靠罚款,数额不大还设定了上限,这对不执行分类规定的主体来说,违法成本可并不大;同时缺乏执法流程和监督途径,尤其是垃圾分类这样的工作,不好取证和开罚,无法保证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

原因:据了解,是因为受限于广州市立法主体的权限问题,罚款的上限不能上升。

二、政策动向

1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

为了促进垃圾减量,广州市在2013年出台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简称“阶梯收费办法”)和《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简称“生态补偿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是经费包干到区,按照垃圾排放量进行计算费用,并从各区财政进行转移支付。从理论上这两个办法可以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作用以促进区级政府进行辖区内的垃圾减量工作。

“阶梯收费办法”是指对进入市属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实行阶梯式计量收费,级差为1:1.5:2,即超过规定的垃圾量的5%以内处理费按1.5倍计算,超过5%以上按2倍计算。

效果:根据对区级城管部门的访谈,证明了这两部办法给各区带来的压力,现在各个区政府的

垃圾减量任务是艰巨的,并把减量指标层层下压,分解到街道。各街道为了完成指标,需要想办法进行分类,在居民尚未分得很好的情况下,二次分拣成了较多社区的选择。

问题:这两部办法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不错的办法,但并不能实际地反映各个区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工作效果。

原因:2011年至2015年,每年垃圾量增长控制比例分别设定为3%、1%、-2%、-5%、-7%,而各区垃圾量年度基数为2009年和2010年垃圾总量的平均值。但这里的增长控制没有考虑人口变化因素,因为垃圾总量往往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而广州市各区的人口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因此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区,即使垃圾分类做得好,也有可能因人口上升,垃圾量不断上升而超过基准值;反之人口数量下降的区,就算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垃圾总量也会低于基准值。

2 垃圾分类启动经费

2012年开始,市与各区财政分别给每条街道各80万元垃圾分类启动资金,一共160万,作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启动经费。同时,区财政也备有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由街道根据自身工作自行申请。另外为了鼓励街道将厨余垃圾分出来,有的区城管局曾经试过不收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一桶240L的垃圾,无论是厨余还是其他垃圾,都需要交7.5元代运费以及6元处理费),但现在已经恢复收费了。

问题:根据新闻报道,不同街道的资金使用情况差别很大,有的经费严重不够用,有的却有节余。

原因:这和社区如何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方式有关。由于自2010年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总体经验不足,尚没有形成规范性操作流程,大部分街道根据自己的方式使用经费。有聘请专人分管垃圾分类的,也有购买分类垃圾桶或厨余袋、制作宣传海报的,这些都是比较大的开支,如240L的大桶一个需要数百元,分发给居民的小桶一个十几元、可降解的绿色厨余袋一个成本需0.3元。少部分社区则设计好自己的社区分类模式,把钱用在奖励分类上,如给居民的奖品、清洁工的补贴等。

第二节 各部门的职责

垃圾问题属于多头管理,在广州也一样。现在主要负责的部门是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简称“广州市城管委”,但事实上相关的部门较多,根据最新的“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相关部门包括发展改革、经贸、财政、教育、环境保护、规划、国土房管、质量技术监督、交通、物价、农业、卫生、工商、公安、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等部门和城管综合执法机关。

问题:多头管理,合力不足,影响效果。

原因:广州市城管委与其他部门属于平行关系,比较难调动其他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考量,其他部门配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动力不足。2013年,“宜居广州”就垃圾分类问题向广州市39个政府部门发函咨询他们在垃圾分类中的工作,从回复上看,有一些部门有推脱责任的嫌疑,但市政府相当重视垃圾问题,另外成立了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办公室,把这些部门都列为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相关方。

第三节 广州市城管委2013年关于垃圾管理的工作报告

据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13年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94.29万吨,其中纳入市级终端处理设施的中心8区的垃圾清运量为343.20万吨,较2012年增长3.28%。2013年全市共新投入各类分类收集容器206万个,配发垃圾袋460万个;配置分类收集、运输车辆252台,基本完成第一批36座分类压缩站升级改造,并启动了第二批59座垃圾压缩站升级改造前期工作。调整优化厨余垃圾收运线路95条、有害垃圾收运线路15条。建立有害垃圾储存库39个,初步实现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2013年全市共回收再生资源235万吨,其中废玻璃14.5万吨,废木质

7.5万吨,全市资源回收率达37%。全年新安装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60台,全市已建成小型资源化处理站达104个。同时,在兴丰填埋场设置厨余垃圾填埋专区,2013年全年分类收集厨余垃圾8.9万吨。

现在广州每天除了焚烧垃圾3000吨以外,其余均去垃圾填埋场,据官方说法,这些填埋场已经面临使命寿命到期需要封场,最大兴丰垃圾填埋场约只剩下一年半的寿命。

第三章 广州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设施的情况

第一节 生活垃圾转运

垃圾转运,指生活垃圾从社区垃圾临时中转点到压缩站,再到末端处理设施的这一段运输过程。广州老六区的生活垃圾转运是由各区城管局负责的。

广州市正在实现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开线路转运,2013年全市配置了252台运输车辆,其中有单独的厨余垃圾回收车。厨余垃圾实现直收直运,送到兴丰填埋场厨余垃圾填埋专区;其它垃圾车有带有压缩功能的,到各个点收集垃圾后直接送往填埋或焚烧,有的则先用不带压缩功能的小车收运,经中转站压缩后送填埋。

例如,在越秀区,因为街道狭窄,不利大车通过,便用小型的垃圾车直接将街边摆放出来的其它垃圾连桶收走,运到附近(几条街外)的垃圾中转压缩站进行压缩,再将桶送回原处。一辆小车能装约20个240L的其它垃圾桶。中转站一天有20到30辆小车到来,压缩成3车大车垃圾,运往填埋场。到达填埋场后,垃圾车司机会下车检查这一车的分类情况,进行登记,将情况返回给区城管部门。有人提议说应该在收运社区垃圾时就做检查,分类不好的可以拒收,但现实操作有难度,毕竟在垃圾分类普遍不达标的情况下,拒绝收运会带来环境卫生问题。

广州市垃圾中转压缩站从2012年开始逐步进行升级改造,2013年基本完成第一批36座分类压缩站升级改造,并启动了第二批59座垃圾压缩站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分类转运线路初步建立,2013年调整优化厨余垃圾收运线路95条、有害垃圾收运线路15条,但需要加强转运开始前的分类收集监督,采用合理方法促进社区源头分类。

图1 越秀区的垃圾小型转运车

图2 海珠北垃圾转运站 图3 垃圾经压缩后装入大车车厢

第二节 生活垃圾末端处理

广州现在每天产生约1.8万吨的生活垃圾,现在主要是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每天约3000吨),其他零星的厨余处理机处理,但未来规划将改变为焚烧为主,填埋为辅,部分餐厨做生物处理。

一、兴丰垃圾填埋场

广州老六区的垃圾现在有两个去向,一是送往兴丰填埋场填埋,二是运往李坑焚烧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简称“兴丰填埋场”)获得过很多荣誉,其建设标准较高,在广州、在中国算是比较规范的填埋场,可最近也会因气味问题引起居民很大反对意见。

兴丰填埋场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帽峰山下,距市区有38公里。原规划有六个填埋区,分区填埋,但现在都已经连在一起了,不再分区。兴丰填埋场2000年建设,2002年投用,原计划用22年,封场后建设生态公园。接收来自老六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原黄埔区、天河区、白云区)及南沙区、原萝岗区的垃圾,由于近十年广州的垃圾量高速增长,兴丰填埋场现在已经超负荷运转,政府计划对其扩容。

填埋场采用三层防渗漏系统,铺有美国进口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蛭石等。建设初期做了地下水导排系统。垃圾填埋前压实,每立方米填埋0.9吨,每层垃圾25米,原来计划填4层,约100米。场内设有竖井和水平井,用来排出沼气和滤液。填埋场表面覆盖有焊接起来的黑色膜,据说可

以很好地防止雨水下漏,做到雨污分流(雨水和渗滤液的分流)。渗滤液通过管道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作为回用水用到厂区,包括冲洗垃圾车辆。

垃圾车经由一通道打卡后进入厂区,IC卡上记录有各种信息,包括车辆属于哪个区的,运的是厨余垃圾还是其它垃圾。进门处有地磅,会实时记录和监控垃圾重量。卡车到达堆填区后倾泻垃圾,此时司机会拍照以验证这车垃圾是否分类。垃圾车离开填埋场前需要冲洗轮胎。

兴丰填埋场即将填满,垃圾去向如何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图4 兴丰填埋场防渗漏模型 图5 垃圾车出场清洗

图6 一望无际的填埋场(上覆无缝焊接的黑色塑料膜,远处是在堆填作业的车辆)

二、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

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也位于白云区,离居民区均不远,分为一厂、二厂。二厂除了焚烧垃圾业务外,还兼做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工程师的介绍,透过钢化玻璃窗户,大致可以了解焚烧厂的工作流程。

垃圾从进料车间进入贮料室——一个巨大的主坑,可存放2万多吨垃圾。主坑下面有个隔水板,垃圾一般会在这里预先放三到四天,一来可以将水漏下去,减少含水率,二来若有有机物,可先进行发酵,提高燃烧热值。主坑上方有几个抓斗,用来送料入焚烧炉,也不时抓起垃圾,令垃圾松散。主坑一年清理一次。而渗滤液则导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垃圾经存放若干天后,由抓斗抓取进入焚烧炉。焚烧炉采用炉排炉技术,炉排的孔不时堵塞,工程师称会定期清理。焚烧装置就像一个烧水的炉,下面是熊熊燃烧的垃圾,温度达到850℃以上(据介绍),上方的装置将水变成过热蒸汽,利用二个汽轮机转为电能,每小时能发电5万度。二厂一天烧2000吨垃圾能产生80万度电,并入南方电网。

图7 进料车间 图8 贮存仓

图9 处理流程图 图10 控制室(屏幕有三个炉炉内燃烧的图像)

众所周知,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包括硝化物、硫化物、一氧化碳、二噁英、呋喃等。二分厂处理废气的方法是炉内喷氨水脱硝,炉外生石灰湿法脱酸和熟石灰干法脱酸,再用布袋除尘,喷入活性炭吸附重金属及二噁英。布袋为200目,孔径0.2 um,会定期检修,但气体中的油分可能会堵塞布袋(并没有给出布袋的使用年限)。

焚烧后产生的固体——飞灰和炉渣的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飞灰约占总垃圾量的5%,炉渣重量达到总垃圾量的15%~20%。二分厂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经固化螯合后送到兴丰填埋场的飞灰暂存区封存(我们在兴丰填埋场要求参观,但被以各种理由拒绝)。 炉渣定期接受检测,在破碎以及提取金属后,由广州市富成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综合利用做成“环保砖”,用于工地、路面铺

设。另外,他们认为大多数的重金属在气态里。焚烧设备和烟气处理系统采用的都是丹麦的技术。三个焚烧炉设计是5000~7500kJ燃值。

据说,做了垃圾分类后,进场垃圾的水分比以前大大下降,控制在10%以下。

图11 螯合区 图12 灰渣制砖

图13 炉渣收集点

李坑二厂还兼具环保教育基地的功能,接待来访团体,介绍焚烧技术,同时也做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日前市城管委组织“垃圾分类万人行”,即组织一万一千人分批在6月底到7月初到番禺区火烧岗填埋场和李坑二厂参观。强烈的对比让参观者体会到填埋的弊端,会给参观者造成似乎焚烧才是可行技术的错觉,对引导垃圾分类不利。

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1 厨余处理机大多搁置

据观察和访问发现,大多数厨余处理机并没有投入使用。具体原因见第六章第二节详述。

2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已经关停

广州市生态循环园,又称大田山生态循环园,是市城管委直属的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

建成的,开展厨余垃圾好氧制肥、厌氧发酵等试验,并在试验地种植花卉苗木和有机蔬菜。生态园每日处理50~100吨厨余垃圾,主要来源有厨余垃圾和农贸市场垃圾,还有园林绿化垃圾。垃圾经破碎混匀,做槽式动态翻堆,熟后筛分,将塑料薄膜等其他垃圾鼓风吹走。得到的肥料和无公害蔬菜免费分发给居民,一部分肥料用于试验地花卉苗木和有机蔬菜的种植。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在运行期间试验成功,也接待了许多到访的群众,发挥环境教育功能。但由于该循环园是在废弃的填埋场上的试验项目,试验结束后以安全为由被关停。

3 兴丰填埋场厨余垃圾专区接纳所有厨余

兴丰填埋场中开辟了一个厨余“专区”,用来倾倒和填埋目前分出的厨余垃圾。在目前没有厨余处理设施的情况下,这填埋的方法只是权宜之计。但若分类做得好,广州每日将产生数千吨厨余垃圾,末端处理难以消纳。遗憾的是,本次调研,我们一直没有能进入这个“专区”了解。

四、广州市垃圾终端处理规划

1 2017年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烧成主趋势

2014年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到,2017年要实现广州市原生垃圾零填埋3。根据2012年《广东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向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加强餐饮企业厨余垃圾处理”、“重点发展焚烧发电”。同时,兴丰填埋场超负荷运行数年,剩余容量不多,在广州垃圾问题的沉重压力下,有关部门想以焚烧来快速地解决危机。根据规划,截止2015年,包括增城、从化,广州市将建成七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广州市焚烧厂建设规划见下表。 3 原生垃圾,指未经过处理的生活垃圾,而垃圾焚烧后的灰渣等还需要进入填埋场做安全处置。

图14 广州市焚烧设施规划(粤府办2012[113号])

2 厨余垃圾处理计划不明晰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关停后,计划还在大田山建餐厨垃圾处理厂,但处理的主要是餐饮垃圾,原计划是今年上半年完成调试,现在尚未有投入运营的消息。

按计划广州未来要建7个厨余垃圾处理厂,除了大田山厨余垃圾处理示范项目(200吨/日),还有番禺厨余垃圾处理厂(500吨/日)、南沙厨余垃圾处理厂(100吨/日)、增城厨余垃圾处理厂(500吨/日)、李坑厨余垃圾处理试点项目(1000吨/日)、从化厨余垃圾处理厂(500吨/日)、花都厨余垃

圾处理厂(500吨/日)4。但现在并没有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的新闻报道或者相关信息。此外,因为把大部分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和焚烧厂放在一起,一旦居民“邻避”,就一并否决了厨余垃圾处理厂。

也有部分居民及城管工作人员认为,将厨余垃圾进行远距离运输和集中处理并不现实,就近处理更能节省能耗。但在实践中,就近处理也遇到难点,一是现在城市空间有限,不是所有小区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二是目前市场上的厨余机能耗普遍比较大,成本较高。源头减量、就地处理和远程运输处理相结合,可能才能更好地解决厨余问题。

第五章 可回收物流向

本章内容是经过我们查阅资料、走访了广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以及一些街道的回收站点所得。因为之前广州的城市发展规划,将再生资源企业定位成三高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来限制,使很多末端再生处理企业被迫离开广州,现在多位于再生处理工厂多位于东莞、佛山、清远甚至潮汕地区。

与其他城市一样,广州的可回收物产业链属于市场行为,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不过一般高附加值的可回收物情况比较理想,但玻璃、木材、旧衣物布料、利乐包、低价值塑料等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回收情况则不好。

第一节 可回收物自发形成产业链

一、广州市可回收物总量难估计

2013年广州统计出再生资源1000万吨,工业类占了700万吨。这数据来自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统计局、城管委,而无牌照、非法渠道的回收难以估计。截至2013年8月,广州市有2600多家回收企业,个体户有700多家,从业人员4万人。大型企业不多,多是小型企业。这些都是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无牌照的“非正规军”之庞大,难以想象。

经贸委和各区正在在做居民社区内回收站点网络布局规划,站点可能会改变目前仅由供销社运营的方式,向各企业开放。行业协会在做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对于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如玻璃、木材、牛奶盒等,政府出台补贴政策。这些物品或因回收成本高,不好运输,成品销路不好等原因,企业不太愿意接手处理,同时应鼓励环保达标的再生处理企业入户广州,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 新快报,2013月3月27日,广州厨余垃圾处理首个试点项目获批

图15 海珠区沙园街绿站点

二、可回收物基本流向

广州和其它大城市很相像,都有数量庞大的废品回收从业者,非正规军的数量大大超过持有营业执照的正规部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都有人回收,城中村也有流转充分的二手家电家具市场。在社区里面,一般居民手头会有收废品的人电话。有的小区因为安全考虑,不让外来的废品收购者进入社区,而是让清洁工充当这一角色。在广州,非正规废品收购人员被成为“收买佬”。

废品收购者或清洁工将可回收物转手卖给下家,下家分拣并做预处理后,再转卖到处理厂。 2000年原规划建设的广州市庆丰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没有建起来。但分拣中心的定义是,只要符合商务部标

准,有一定的场地的都可以叫

“分拣中心”。按照这样的说法,

广州很多企业都可算是分拣中

心。收买佬把废品卖到回收站

(进行初步分拣),不需要严格拾荒者居民清洁工流动废品收购人员厂家再生处理大批量废品收购者在广州郊区设置集中贮存点,做简单的预处理广州周边城

分拣的那些废品送到小工厂,或市,如清远

、东莞、甚

者进入大分拣中心,进行剪切,至粤东潮汕

地区厂家回收分拣处理加工,压块等预处理,再送到处

理厂家。

目前在广州做再生资源回如玻璃厂,做玻璃的分拣和清洗图16 可回收物流向图

收的企业有不少,但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不多。万绿达主要做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包括钢铁、塑料、纸等;广州市淘宝再生资源连锁有限公司主要做生活型废弃物的回收和金属;另外,芬绿、花都旧物资等企业也是做金属回收;广汽丰绿做汽车生产过程废料的回收。

与北京不同,广州市没有大的废品回收市场,但有很多二手交易市场,像城中村的二手家电市场、大沙头旧货市场……很多大收购商在郊区低价便宜的地方租了比较大的场地,用来做分拣和贮存,如天河区岑村、长湴这些地方,黄埔区也有。笔者住的地方就有几百平方米的露天院子,专门堆放废木材,而对面就是一个堆放废金属的院子。

广州有电脑城等电子产品集散地,也产生了不少电子垃圾,每吨可卖约一千元。收买佬们把摄

像头、风扇等部件拆出来单独卖,而电路板、金属线等拣出来,储存到一定量后送去潮汕地区卖,尤其是贵屿,那边的收购价格之前可达到5、6万元一吨,今年(2014年)降到3万多。笔记本的外壳是塑料的,也是可以卖。这些收买佬会比较价格行情后决定卖到哪里,何时卖。据采访的收买佬回答,他一个月的收入有三五千元人民币。澄海地区回收电子垃圾后再造成电路板之类的新电子产品。清远、佛山、浙江台州都有类似的处理企业。广东有六家有电子垃圾拆解资质的公司,但都不在广州。

根据之前的城市发展规划,广州内基本没有的再生处理企业,可回收物都是经由分拣后送到周边城市的再生处理企业处理,像东莞、清远、佛山,甚至粤东地区。

第二节 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成问题

在我们的观察和访谈中发现,玻璃、旧衣服、利乐包、木材家具等物资少人回收,属于低附加值可回收物。

在海珠区有二十几家回收站专门收家具,好的木材可以做夹板,或做燃料,生物质燃料棒。但许多木材都是没有人回收处理。

利乐包是饮料包装,有塑料膜、纸、铝等材料,回收利用较难。收集,利乐公司曾经想在广州推动回收,但很少个人或企业愿意去做,现在只是个别私人在回收。一方面,很多居民不清洗就扔,这些利乐包往往都比较脏和臭,很少人愿意回收;另一方面,广州原有的城市规划,对再生处理企业不是很支持,曾经有一家东莞的企业想在广州设点回收利乐包,结果2年都无法把牌照办下来。这家东莞的企业每个月能收600吨利乐包,收集后运到浙江富轮公司处理。浙江富轮现在已经被利乐公司收购,专做回收处理。

玻璃重,利润低,处理起来难度大,容易爆,所以很少人愿意回收和处理。白云区有家企业叫“再生宝”每月回收玻璃4000~5000吨,玻璃经过破碎、清理后送到广州以外的地区再造,现在已经满负荷运行中,但处于亏损状态。另外一家花都的企业叫“豪利”,每月可回收玻璃5000吨。

海珠区因为有许多制衣厂和布匹市场,产生了大量的布碎,目前的处理是个难题。

建议:政府补贴是促进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得到回收的办法,但源头分类时不要让其受到厨余等垃圾的污染也是关键。另一方面,贯彻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提倡生产商减少包装,也是可以尝试的办法。

第三节 政府规划和愿景

2012年国务院提出建设先进、完整、覆盖力广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要求。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行业的规划和愿景,广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提到,在社区建立直接面对居民的回收站点时,要有合理数量的分拣中心,对可回收做贮存、分拣、加工,再运送到处理企业进行再利用、回收或再造处理。

现在广州最关键问题是缺少土地布设回收站的网点,3座含分拣功能的大型中转站也仅处于规划阶段。广州需要培育市场的形成,政府应该带头做榜样率先购买再生产品。同时应尽早出台低附

加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管理办法,促进这一部分的资源化。

另外,要加强对收买佬的管理,无牌照的私人回收,不用缴纳使用地的钱,不用纳税,不使用环保处理措施,其经营成本比正规企业低很多,排挤了正规市场,是种恶性竞争,应该要加强执法监督。

第六章 广州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2012 年“宜居广州”对广州市A 类垃圾分类的15个街道的社区进行调研,以了解垃圾分类中的关键因素和政策推行的情况。在此基础上,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宜居广州”在多个机构的资助下,对广州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我们走访了104个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并对其中8个社区进行了深入观察,与他们的居委、街道、物管、清洁公司和清洁工以及居民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各种垃圾的走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问题和阻力,以及垃圾分类取得成效的原因。

在本章,我们将从以下方面介绍广州市的垃圾分类社区现状:前期调研、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社区调研情况叙述。

第一节 前期调研

2012年,“宜居广州”和中山大学公共事务中心对15个广州市垃圾分类A类先行实施街道的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情况的问卷调研,并对其所在区城管局、街道进行访谈,调研结束后对外发布《广州市垃圾分类A类先行推广实施街道调查报告》(2012年度)。经此次调研得到的重要发现是:

1) 厨余垃圾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关键;

2)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高,但对分类知识政策方面需提升;

3)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低;

4) 现有的垃圾分类资讯和监督机制效果不好;

5) 居民对现有的垃圾分类方式态度、意见分歧较大;

6) 上门派发垃圾分类袋或垃圾桶的动作被视为垃圾分类的启动信号。

此次调研还发现,影响居民分类积极性主要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在2012年调研情况的基础上,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宜居广州”在多个机构的资助下,对广州市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

我们走访了广州市104个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并对其中8个社区进行了持续跟踪观察,同时还对这8个社区的居委、街道、物管、清洁公司和清洁工以及居民进行访谈,以此获得广州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基本情况。

与2012年情况类似,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调研中,依然发现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普遍较低,大部分的社区存在宣传资料、分类设备使用效果不理想;混收混运情况普遍,依赖人工二次分拣来完成减量目标等问题。但本次调研也找到了几个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社区,其经验值得

探索和借鉴。

第二节 2013~2014年社区调研情况

一、8个社区挑选标准

1 不同的社区的类型

广州市的社区组成复杂,有物业管理成熟的新型小区,像万科物业管理的楼盘,也有老旧的单位宿舍楼,还有下商上住、人口流动性极强的开放社区,比如五山街道的岳州社区,此外还有零星分布却数量众多的城中村,萝岗区、白云区有不少村改居的小区……为此我们选择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对相关方进行访谈,做更深入的跟踪和观察。

2 社区自身的垃圾分类试验历史

过去三年,广州市城管委也选取了不同社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举例说,广重社区是“厨余垃圾专袋投放”模式试点小区,所在街道是A类先行街道;公安小区是按袋计量是试点小区,这些社区的垃圾分类延续性不尽相同。

3 广州新旧城区的差异性

广州的旧城区基本都是行政与商业的中心区,经济基础好,人口密度大,如天河区、越秀区等,新城区原人口密度较低,但现处于开发阶段,变化大,因此我们在不同的行政区域挑选社区进行调研。

4 分类效果情况差异

越秀区已经全面铺开“定时定点”的垃圾投放模式,其中华乐街道因试点工作较成功而被推崇为全广州学习的范例,莺岗社区居民的准确率高达九成,究竟有什么窍门?我们挑选了几个做得好的社区进行调研,以期通过案例剖析这些社区的经验。

因此,我们选择以下八个社区进行调研,分别是天河区五山街道岳州社区、越秀区华乐街道华侨新村、越秀区六榕街道兴隆东社区、海珠区沙园街道广重社区、黄埔区文冲街道万科城市花园、萝岗区联合街道天鹿花园、黄埔区文冲街海安社区、黄埔区鱼珠街莺岗社区。

表2 8个社区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广州垃圾分类社区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获得了这些社区的情况,总体反映了广州垃圾分类社区的基本情况。 1 垃圾分类社区工作的主要负责主体

按法规规定有物业的小区,其主体为物业公司,无物业的小区由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及社区居委来负责。

2 社区垃圾基本走向

现在居民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干湿两类,干垃圾指其它垃圾,湿垃圾指厨余垃圾。社区内还有分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去向上文已有提及,其它三种垃圾的去向如下图:

居民混投垃圾桶

投放混收清洁工混运李坑焚烧厂兴丰填埋场分类二次分拣

肉菜市场厨余车分类运输兴丰填埋场

厨余专区

图17 厨余垃圾流向图

居民垃圾桶垃圾房

垃圾转运站兴丰填埋场

李坑焚烧厂

图18 其它垃圾流向图

居民物业

累积到一定

量后打电话区城管局有资质的处理企业

居委

图19 有害垃圾流向图

3 社区宣传工作

3.1 普遍的宣传途径和方式

广州市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方面下了功夫,电视、电台及大型广告牌都有做宣传。

而在社区宣传的方式以海报、公示牌、宣传资料、宣传栏等静态方式为主,也有通过其他活动加入垃圾分类的资料来进行宣传,这些活动包括宣传法制等;比较积极的社区会上门入户进行宣传、派发宣传资料,甚至会组织居民召开座谈会,如华乐街道。

除此以外,广州市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确定为垃圾分类行动日,故在这天有时也会有宣传活动。

3.2 宣传内容

宣传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如何分类等,一般积极的社区还会告诉居民本社区的垃圾分类清运方式,开展时间等内容,如华乐街等;

除此,还会有该社区各类垃圾负责人以及联系电话的公告牌。

图20 联和街垃圾分类宣传折页 图21 六榕街兴隆东社区的垃圾桶分布图

图22 天河区五山街道岳州社区的宣传情况(a.垃圾临时中转点外墙的宣传,b.垃圾分类责任人和联系电话,c.垃圾分类指引,d.可回收物的回收价格)

3.3 垃圾分类宣教馆

比较积极的街道(华乐街道)设立垃圾分类宣教馆,作为活动中心来让居民了解垃圾的问题和学习垃圾分类。宣教馆里展示了许多跟垃圾分类和零废弃有关的新闻及资料,也有垃圾分类小游戏。

图23 2014年3月5日越秀区华乐街垃圾分类宣教馆开张

结果:经过4年的多方位的宣传,初步见到成效,广州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还是蛮高的。根据我们2012年调研的数据,15个先行街道社区中,高达84.1%的居民知道自己小区要做垃圾分类。而在我们2013年对102个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中发现,91.5%的居民知道广州市正在做垃圾分类。

问题:然而我们2013年的调查也发现,52.9%的受访居民不知道自己社区正在做垃圾分类,这

直接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从检查的实际效果来看,社区居民真正做到源头分类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原因:据我们观察和了解,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社区: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造成,没有做到点对点的入户宣传,居民不知道社区已经开始做垃圾分类;或者居民接收到开始做分类的信号,却没有人告诉他们具体怎么做分类;或者居民在分类过程中存在疑惑的时候,得不到权威的解释。垃圾分类工作流程没有做好,清洁工没有做到分类收运,如厨余垃圾桶被盖住,垃圾运输车混合运输等,一旦给居民看到,就会认为之前的宣传只是做样子,社区其实没有真正在推垃圾分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在居民未分类时及时提醒。没有引起居民的重视,自然居民也就对这些宣传材料视而不见了。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做得好的社区,其情况就非常不同,在后面我们会集中分享这些社区的经验。

4 垃圾分类社区设施的投入

根据社区垃圾分类模式的不同,设施投入也有差异。

因为以前广州的社区里,都是在每层楼设置垃圾桶或者收集点,由清洁工每天上楼来清运,因此给推进垃圾分类带来了无法监督的难题;同时国内尚无类似广州这样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的城市的垃圾分类经验,因此在过去4年广州市的垃圾分类属于摸索阶段,政府鼓励百花齐放,故社区里的垃圾分类设施都是按照该社区的分类模式以及社区类型来投入。

4.1 分类垃圾桶的配置

广州市的垃圾分类桶是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19095-2003)来设置,分别为:红色桶——有害垃圾、蓝色桶——可回收物、绿色桶——厨余垃圾、灰色桶——其他垃圾(见下图)。因此,广州市所有的社区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定来设置,有些更积极的社区则是会在自己的小区另外设置电池回收桶、如黄埔区文冲街万科城市花园;或者是与企业合作设置旧衣物回收箱,如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

问题:但是到现在,还是可能会在广州的公共区域看到非上述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它们或者是相同颜色,或者是金属类的垃圾桶,只是在桶身贴了分类标志,容易造成困扰,没有形成良好的分类氛围;另外,我们也发现小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桶被密封没有使用,形同虚设。

原因:广州市垃圾分类刚启动4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有些垃圾桶是过去采购或者尚未用完的,如果一下统一改用一种,将会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市政府打算要求逐步淘汰;至于为什么出现有垃圾分类桶没有使用,真正的原因不明,只能猜测是这些社区没有真正开展垃圾分类,这些密封的分类垃圾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图24 黄埔区文冲街万科城市花园垃圾分类桶 图25 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的旧衣物回收箱

4.2 垃圾分类回收车

许多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车都是用之前的三轮车改造的,在中间放置一块隔板,表示分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也有一些街道另外添置了三轮车,在车身喷上了不同的颜色和字,以示区别。

问题:虽然是用隔板间隔,但是居民一旦看到投入同一个车里,会直观认为在混收混拉,挫伤积极性。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些社区采购了垃圾分类专用车、作业车,看上去挺新的,却锁了起来,在我们观察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使用这些车。

原因:或许是因为分类垃圾车的损耗较快,成本也较高的原因,所以用同一个车收运两种垃圾。另外,对于没有使用新的垃圾分类作业车的原因,没有咨询到相关人员。

图26 海珠区沙园街的分类垃圾车 图27 越秀区六榕街兴隆东社区

4.3 小型厨余垃圾处理机

直到2013年年底,全广州市安装了小型厨余垃圾处理机60台,分布在各个小区内,但这些机子的工作原理各有不同,大部分是高耗能的生物处理机,少量是以堆肥为原理的餐厨处理机。

优点:小型的餐厨处理机能就地处理社区的厨余垃圾,减少排放量。

问题:许多社区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已经处于停用状态或者没有被大规模使用。

原因:这些餐厨处理机大多数都是耗能高,使用成本大,虽然机子由政府购买免费提供,但日常的运营费用还是需要由使用方自己承担,因此使用方都不大积极使用。另外,这些机子的处理量都低于社区厨余垃圾的日产量,一旦过量使用,就容易损坏。第三,在使用前没有充分做居民的思

想工作,居民或担心气味、蚊虫等卫生问题,并不欢迎厨余机。第四,处理得到的成品去向尚未有法规保障,农业部门并没有就厨余垃圾制作出来的肥料发放市场“准入证”。

图28 黄埔区文冲街万科城市花园垃圾房里的厨余处理机

4.4 社区二次分拣点

广州有部分社区设有二次垃圾分类点,在分拣点将厨余垃圾挑拣出来。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其实政府也不希望通过二次分拣就能达到分类的目的,但是在现在尚未能动员到居民自觉进行源头分类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二次分拣了,他们也期望未来居民的源头分类率越来越高。

问题:二次分拣点的工作条件会让人担忧,在空旷的地方情况应该还好,气味容易散去,但有一些二次分拣点会设在楼层的地下室,往往是密闭的空间,通风的要求就要更高,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原因:设立二次分拣点的原因是在源头居民没有做好分类,而街道又面临着垃圾分类指标要求(每天要分出多少桶厨余),所以需要二次分拣来完成指标。。

图29 黄埔区鱼珠街莺岗社区曾经的垃圾分拣点 图30 萝岗区联合街玉树社区的厨余分拣点

4.5 向居民派发小型的厨余垃圾桶或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有些社区为了要促进居民把厨余垃圾分出来,向每户居民派发了绿色的厨余垃圾桶,甚至个别会另外增加派发其他垃圾桶,给居民每天用桶装垃圾后倒进社区的分类垃圾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如海珠区沙园街的广重社区。有些社区则会每个月给居民免费派发两种颜色的垃圾袋各30个,厨余垃圾袋为绿色;其他垃圾袋为灰色,鼓励居民用使用袋子分开装厨余和其他垃圾。

优点:给居民派发分类垃圾桶和分类垃圾袋会给予居民一个分类启动信号,知道需要开始做垃

圾分类,另外,也会促进居民把厨余垃圾分出来。

问题:分类垃圾桶的使用率不高,他们宁愿用塑料袋;但分类塑料袋的经费很多来源于给街道的垃圾分类启动资金,所以分类带的派发不一定会一直持续。

原因:居民使用分类垃圾桶的不多,一是因为不想清洗,二是因为怕蚊蝇;至于分类塑料袋,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较高,如长期免费派发,需要考虑费用来源。另外,面向居民的说明工作不够,导致一些居民不理解,现在这么多塑料袋可以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专门用指定的塑料袋扔垃圾。

5 各模式下的垃圾分类社区收运、劝导纠错机制以及各优缺点

由于广州的各个社区的楼宇、人口结构不同,造成了很难统一全市的操作模式,因此广州各个社区的垃圾分类收运与监督流程与当地社区所采用的分类模式有关,但过去4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以下的分类收集模式:楼层设桶、定时定点、定点不定时、厨余垃圾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投放。不管哪种模式,硬件设施的投入从社区运输到中转站以及最终到各垃圾处理设施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在社区内的收运以及劝导纠错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它们在这两方面的情况,并分析出它们的优缺点。

5.1 楼层设桶

(1)收运方式

楼层设桶的方式就是在每层楼的公共区域(如楼梯间设置垃圾分类桶)24小时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居民可以随时把垃圾分类后扔到桶内,由清洁工每天固定时间上楼清理。

有害垃圾桶则放置在楼下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地方,也有放置在居委或物管办公室,由于量少只需要定期清理,集中到该区的有害垃圾仓库,集中更大的量后送到有资质的企业处理。

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也是放置在楼下几个固定的地方,但往往居民会自行变卖或者交给清洁工处理,所以需要集中清理的情况不多。

(2)劝导纠错机制

楼层设桶比较难实现对居民垃圾分类情况的监督和纠错,做得好的社区会另外安排一个专人来检查分类的情况,但是只能等到各楼层的整体情况,进行对比,并在楼下公布,同时会到这层楼的各位家庭再进行宣导,如越秀区广卫街都府社区。但许多社区根本没有人检查和监督,或者都只是依赖清洁工来做二次分拣,效果其实不好。

另外,也有社区是利用专用的垃圾分类塑料袋来进行实现监督功能。每个月会免费向居民发放分类垃圾袋,在袋子上面贴上住户的门牌号码或者对应的印刷码,让居民使用这种袋子分类扔垃圾。每天需要清洁工打开袋子检查,然后记录下居民的分类效果,不好地再入户回访劝导。

(3)优点和缺点

优点:楼层设桶的方式与现有的生活习惯接近,因此推进的阻力会很小。

缺点:监督工作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居民可以随时随意地扔垃圾,那么就没有动力去改变习惯。但楼层设桶依靠人检查来实现监督,则需要很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因为是不可能24小时都能有人站在所有的桶边对居民进行劝导;如果逐层来做这工作,那么要实现这栋楼的时间成本就很长;如果抽取时间检查,也无法做到精准监督。用专用垃圾袋来进行监督,可以准确知道居民的分类情况,但因为每天需要工人先把垃圾集中收集后再进行拆袋检查、记录,需要花的时间成本较高;需要专用的厨余垃圾袋,相对成本较高;另外,发袋子前需要在袋子上贴上门牌号码,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人力成本。

5.2 定时定点

(1)收运方式

在楼层设桶操作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一般后,广州有些社区就开始探索定时定点的收运模式,取消楼层所有的垃圾桶,清洁工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如华乐街的早上7时到9时,下午6时30分到8时)在社区固定的地点站摆放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让居民下楼扔垃圾,过了规定时间后就把垃圾和垃圾桶清走。

但运作一段时间后,部分居民反映,因工作关系无法在规定的时间段扔垃圾,所以有些社区会在这基础上,在社区里增加一两个误时投放点(即24小时投放点),在这个点放置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让居民来扔垃圾,清洁工则每天定期来清理。此时,该模式会变成:定时定点+误时投放。

有害垃圾桶则放置在楼下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地方,也有放置在居委或物管办公室,由于量少只需要定期清理,集中到该区的有害垃圾仓库,集中更大的量后送到有资质的企业处理。

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也是放置在楼下几个固定的地方,但往往居民会自行变卖或者交给清洁工处理,所以需要集中清理的情况不多。

(2)劝导纠错机制

在刚开始实施的头一个月,需要有人每天在固定的收运时间段(如华乐街的早上7时到9时,下午7时到9时),站在分类桶旁,一旦居民来扔垃圾的时候,就可以检查和纠错。一般一个月后居民的新习惯就会养成。

(3)优点和缺点

优点:比起楼层设桶,定时定点的优点在于推进过程中,在纠错层面需要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减少,使实现有效监督成为可能;撤销了楼层和社区的垃圾桶后,整体来说社区的卫生环境会变得好,更干净,蚊蝇等害虫会减少,因此也会得到部分居民的支持。

缺点:完全改变居民现有的生活习惯,初期会让一些居民觉得比之前的生活习惯麻烦了,产生抵触心态,成为方案推进的阻力,尤其是高层的住户;而且在向居民收取的10元清洁卫生费中是包

括上门收垃圾的费用,所以这点也成为方案推进的阻力,造成垃圾费收取率的下降;另外,开展初期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到每天的劝导工作中,在现在志愿者队伍尚不成型的时候,会制约开展的速度和效果;实际操作上,站桶监督也碰到了一个新难题,有些居民扔垃圾的时间很短,甚至有人离2米远就往桶里抛垃圾,然后就迅速离开,根本没来得及和他交流,劝导他改正没分类的习惯,我们作为站桶志愿者协助华乐街开展该项工作时曾遇到这种情况。

5.3 定点不定时

(1)收运方式

定点不定时其实是从楼层设桶转变到定时定点收运方式的过渡版本,垃圾桶的设置与收运方式与定时定点一样,只是垃圾桶的设置变成了全天放置。

(2)劝导纠错机制

定点不定时与楼层设桶一样无法让人24小时站桶监督,其需要依靠专用的垃圾袋或专门的识别标志来实现该目标。以萝岗区联合街道天鹿花园为例,每个月,居民在袋子贴上街道办发放的门牌号标签,居民每天用这个袋子来装厨余垃圾,扔到定点的厨余垃圾桶里。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会在居民扔垃圾高峰期站在桶边检查,另一个会在社区巡查。而在工作时间,对居民投放的垃圾开袋检查,并详细记录确认结果,给予居民积分,待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小礼品。有些社区同时在社区公告栏公布各家各户的结果,形成压力。

图 31兴隆东社区的固定投放点 图32 天鹿花园标有门牌号的厨余垃圾袋 图33 居民投放情况积分

(3)优点和缺点

优点:该方案优于楼层设桶是因为减少了清洁工上楼层的收运工作量,可以把时间放在检查和纠错上;比起定时定点则可以让所有人在任意时间段扔垃圾,减少了一些人对方案实行的阻力;同时会让楼层的卫生环境更好,更干净,容易得到支持;带有门牌号码的袋子容易查找没有做到分类的居民,可以做到后续跟踪和回访,实现点对点的监督。

缺点:与定时定点一样,需要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同时涉及清洁卫生费的问题,初期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尤其是高层社区的居民;不适合开放式的社区,因为开放式的社区外人容易往定点的垃圾桶内投放杂物,造成桶内的混乱,也无法及时有人纠正,如越秀区六榕街;检查与回访之间还是有时间间隔,不利于立即纠正居民问题,不直接;需要专用的厨余垃圾袋,相对成本较高;另

外,发袋子前需要在袋子上贴上门牌号码,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人力成本;由于居民有没有分类都可以扔到桶里,对于有部分没有做的居民,所以还是需要依赖二次分拣。

5.4 厨余垃圾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投放

(1)收运方式

这个模式是黄埔区莺岗社区结合了上楼收集和定点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模式,是比较新的做法,但是效果明显,非常值得研究和关注。

每天在固定时间清洁工上楼收集厨余垃圾,居民在听到收垃圾的音乐声后把厨余垃圾送出来给清洁工或者提前放在门口等清洁工来收运。而其他垃圾则是清洁工在另外的时间段到社区里固定的其他垃圾收集点清运,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清运方式同上述模式。

(2)劝导纠错机制

每天保洁人员在上楼收集厨余垃圾的时候,会检查分类情况。由于是居民自己送出来或者放在门口,所以很容易就知道谁没有做到,可以即时向居民纠正。对分类得好的居民,在其积分卡上盖章,居民集齐30个印章就可换取10元的购物券。下图为黄埔区鱼珠街莺岗社区的情况。

图34 正在收集厨余 图35 为做好厨余分类的居民盖章 图36 居民分出来的厨余垃圾

(3)优点和缺点

优点:该模式优点很多,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清晰,对于清洁工人每天的任务容易理解和操作;对于社区居民,也是非常清楚怎么操作,直接分厨余就行了,并且能直观看到社区是真的做到分类收运,明白自己的劳动不会白费,就会支持方案;同时,该方案在所有方案中对居民现有的生活习惯改变不大,甚至是服务到家门口,所以受到的阻力会很小;该方案优于楼层设桶是因为楼层没有垃圾桶,卫生环境会很好,居民会支持(在我们调研时有居民向我们这样表示),并且相对减少了清洁工上楼层收垃圾的量(只收厨余),清洁工也愿意;优于定时定点则是居民就在家里,不会匆匆赶往其他地方,会更有耐性和保洁人员聊天,让点对点的监督成为可能,使效果容易实现;可以不需要使用专用塑料袋,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不需要前期在袋子上贴上门牌号,大大减少前期工作量;随时可以发现住户变化,及时告知新租户如何操作;居民直接源头分类,不需要进行二次分拣,能保证厨余分出来的纯净度;另外,最大的优点是,这样的监督机制是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所以监督工作可以常态化。在我们调研的30户居民中只有1户混入了塑料袋,其他的厨余垃圾都很纯。

缺点:该模式现在是在一个一梯两户的楼梯楼(11栋3-4层、以及6层、8层不等的宿舍式楼梯楼和一栋平房组成,共有423户,实有住户320户)小区试验成功,但是否在其他户型的楼取得成功还有待试验,毕竟户型不同,有可能清洁工的劳动强度也会不同,人力成本需要核算;现在的试验同时也建立在给予居民的奖励上,如果将来取消补贴,需要再看看是否有影响;另外,居民可能会将来不及扔出来的厨余垃圾混在其它垃圾里面一起投放到楼下的收集点(有分类桶)。 6 社区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居民分类,激励清洁工参与分类中,各个社区都会有不同激励机制,如补贴清洁工每分出一桶纯正的厨余垃圾,按照15元计算,一个300来户的社区2天能分出1.5桶厨余垃圾(莺岗社区数据),那一个月的补贴大概有300元。

对居民也有奖励,在联和街道,每天给分类做得好的居民盖章。每个月根据盖章数量,居民可领取一些日用品作为奖品。而在莺岗社区,居民如果分对30次可以获得10元购物券等。但这种奖励上政府投入太大,想在居民习惯养成后,奖励机制将逐步退出。

第三节 广州垃圾分类优秀社区经验

一、责任要明晰

责任明晰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必要前提。街道办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基层政府,区城管局的经费和资源都下放到街道层面,让街道自主组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但很多情况下街道办城管科工作人员并没有实际有力的方法来促进辖区内各个社区分类工作。

当工作责任不明晰的时候,易存在互相推脱,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清楚的责任制度下,每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目标是什么,能促进工作高效完成。在我们走访的社区中,区城管局、街道办城管科、居委会、物业公司、清洁公司,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无论谁是垃圾分类工作促进的主力军,只要明晰了不同相关方的责任,能保证工作有成效就行。

二、监督要到位

监督,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问题。垃圾分类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改变居民的行为习惯首先要知道是谁的行为习惯没有达到标准,因此监督要落到实处,便是要能够跟踪到每户家庭。

海安社区便是采用专用垃圾袋编号的方式,将城管委发放的袋子上的编号和居民的家庭门牌号关联记录下来;天鹿花园是采用印制编号让居民贴到垃圾袋上的方式跟踪每户家庭的情况;莺岗社区,上门到户收厨余的方式目标精准,简单,监督工作直接到户,同时融入到日常工作,可以常态化。这些方法都是目前看来最有效的促进分类的办法,监督到户,了解每一户居民的分类情况,使得后期的宣传更有针对性,才能相应地落实责任。

三、宣传要有针对性

入户做宣传和劝导是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社区的共同特点。大部分社区是从派袋子、派垃圾桶开始和居民交代垃圾分类事宜,但随后的意见和反馈也是必要的,让居民知道自身的分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街道和居委需要搭建畅通的交流渠道,让居民有资料可了解和查询,有人

可咨询。

从2011年开始垃圾分类以来,广州市已经进行了大规模地毯式的宣传,从街道的海报宣传,到社区里的专栏告示,公共交通媒体的公益广告,现在天河区也在商厦的大型电子广告屏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可以说,广州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已非常高。接下来要加强的应该是“点”上的深入宣传,即社区内部的,细化的,每个人都能接收到正确信息,知道如何进行分类操作,而这部分就要靠基层政府、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或清洁公司了。

比方说,天鹿花园在撤桶的时候专门做了撤桶的宣传,派发意见征求稿到每户居民手中,而宣传册上列举了许多楼层设桶的弊端,这就是有针对性地对一件事情的分析和宣传,信息传达更加有效和快捷。

四、熟人社区好办事

如果社区里的大部分人都认识彼此,劝导工作会比较容易进行,居民的从众性也更好,垃圾分类习惯会互相影响。但如果不是熟人社区,前期工作会相对艰难些,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和宣传,特别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户劝导,有利于加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联系,也有助社区良好氛围的形成。

海安社区公安小区和莺岗社区便都是熟人社区,而天河区一些分类做得好的社区,比如电子五所,钢铁研究所社区,也都是集体职工宿舍楼。

后记 对广州垃圾分类的观察和建议

自2010年广州开始重启垃圾分类以来,取得了一些,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为什么广州的垃圾分类这么难推进?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的一些发现已经呈现在文中,但我们发现了几点广州垃圾分类的关键因素。

一、制度设计有力量,利益驱动功倍成

在众多制度建设中,不得不提《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是经费包干到区,按照垃圾排放量进行计算费用,并从各区财政进行转移支付。这种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来促进垃圾源头减量,的确让区级政府重视起来,想尽各种办法来实现减量的目标。

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增加人口变量因素,避免出现做垃圾分类的区域因人口上升而垃圾量上升,反而需要多支付钱,挫伤积极性。

二、循环产业是根本,缺少分类走不稳

没有后端的产业链对接,任何分类都是假的,分完没有去向。在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制定长远的循环产业(包括厨余处理)促进规划,定出各个阶段的资源回收利用率目标。但遗憾的是,现在广州制定的都是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规划,没有制定循环经济规划方案。过度依赖焚烧,只会制约循环产业的发展,因为资源都烧光了。

三、分类系统要建立,居民工作需细心

在做垃圾分类的时候,一定要把分类标准、如何分类投放、如何分类收集、如何分类运输,如

何分类处理等整个流程要确定下来,并且要清晰明了,执行一定要到位。否则,万一被居民看到混收混运混处理,那么他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被尊重,就再也不会分。那如果居民还未分得很好的时候,还是要按照分类流程操作,这样才能给予居民信号和信心。

另外,当流程确定准备操作前后,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并且要细致,最好能做到点对点的传播,务求让他知道怎么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建立好社区沟通渠道,让他能及时解答疑惑。

四、有效监督真关键,切记奖惩相伴行

在广州的案例中,成功的社区往往都是设计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如使用贴有门牌号或编号的分类塑料袋,可以查到谁家没有做好,另外,如果可以做到直接上楼到户收厨余的话,这样会更有效地对居民实行点对点进行监督。然而,除了要对居民监督外,也要设计出如何监督收运者的机制。

实施初期,适当地给予居民和清洁工的补贴或奖励,能促进垃圾分类的成功,如莺岗社区的盖印花换购物券,给予清洁工补贴,增加他们的收入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但是同时也需要赋予清洁工一些权力,可以拒绝收未分类的垃圾,起到一定的震慑力,促进居民改变。

五、基层力量须调动,社会组织能协同

在广州,需要充分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使工作不是流于表面。固然,上级的行政指标能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比较大的压力,让他们行动起来,但也会造成反效果。例如,有社区为了应付上级的行政指标,直接从附近市场拉回厨余垃圾交差。此外,也应该给与基层更多的支持,除了资金或奖金外,还有政策,如物业管理企业。

社区居民动员工作,不仅是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还需要懂得有效的动员方法和手段,在这些方面,民间社会组织能给予力量。

六、耐心耐心再耐心,坚持坚持再坚持

几个好社区案例告诉我们,做社区居民工作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居民耐心地引导,在推动社区垃圾分类时,肯定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个时候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而是应该坚持下来,寻找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修改出适合这个社区的方案。前期可能投入120%,才有100%的成效,慢慢地找到路径,找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致谢

感谢接受访谈的相关方们,包括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各区城市管理局、广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兴丰填埋场、李坑焚烧厂的工作人员,以及走访社区的居民、居委会、街道办、中转站工作人员、废品收购者。

参与实地走访调研的志愿者们:冯玥怡、张婷婷、范晓昕、张冬良、Lisa、胡传。 给予资助的基金会: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广州市垃圾分类调研报告

(2013-2014年)

编制单位: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资助单位: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广州市垃圾分类的历史 ................................................................................................................... 1

第一节 概述 ........................................................................................................................................... 1

第二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标准的演变 ................................................................................................... 3

第三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开展进程 ....................................................................................... 3

第二章 广州垃圾分类法规、政策动向及各部门职责 ............................................................................... 4

第一节 现行的广州市垃圾分类法规及政策动向 ............................................................................... 4

一、相关的法规 ............................................................................................................................. 4

二、政策动向 ................................................................................................................................. 4

1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 .......................................................................................................... 4

2 垃圾分类启动经费 ............................................................................................................. 5

第二节 各部门的职责 ........................................................................................................................... 5

第三节 广州市城管委2013年关于垃圾管理的工作报告 ................................................................. 6

第三章 广州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设施的情况 ........................................................................................... 6

第一节 生活垃圾转运 ........................................................................................................................... 6

第二节 生活垃圾末端处理 ................................................................................................................... 7

一、兴丰垃圾填埋场 ..................................................................................................................... 7

二、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 ............................................................................................................. 8

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 10

1 厨余处理机大多搁置 ....................................................................................................... 10

2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已经关停 ........................................................................................... 10

3 兴丰填埋场厨余垃圾专区接纳所有厨余 ....................................................................... 11

四、广州市垃圾终端处理规划 ................................................................................................... 11

1 2017年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烧成主趋势 ....................................................................... 11

2 厨余垃圾处理计划不明晰 ............................................................................................... 12

第五章 可回收物流向 ................................................................................................................................. 13

第一节 可回收物自发形成产业链 ..................................................................................................... 13

一、广州市可回收物总量难估计 ............................................................................................... 13

二、可回收物基本流向 ............................................................................................................... 14

第二节 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成问题 ............................................................................................. 15

第三节 政府规划和愿景 ..................................................................................................................... 15

第六章 广州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 16

第一节 前期调研 ................................................................................................................................. 16

第二节 2013~2014年社区调研情况 ................................................................................................ 17

一、8个社区挑选标准 ................................................................................................................ 17

1 不同的社区的类型 ........................................................................................................... 17

2 社区自身的垃圾分类试验历史 ....................................................................................... 17

3 广州新旧城区的差异性 ................................................................................................... 17

4 分类效果情况差异 ........................................................................................................... 17

二、广州垃圾分类社区的基本情况 ........................................................................................... 18

1 垃圾分类社区工作的主要负责主体 ............................................................................... 18

2 社区垃圾基本走向 ........................................................................................................... 18

3 社区宣传工作 ................................................................................................................... 19

3.1 普遍的宣传途径和方式 ........................................................................................ 19

3.2 宣传内容 ................................................................................................................ 19

3.3 垃圾分类宣教馆 .................................................................................................... 20

4 垃圾分类社区设施的投入 ............................................................................................... 21

4.1 分类垃圾桶的配置 ................................................................................................ 21

4.2 垃圾分类回收车 .................................................................................................... 22

4.3 小型厨余垃圾处理机 ............................................................................................ 22

4.4 社区二次分拣点 .................................................................................................... 23

4.5 向居民派发小型的厨余垃圾桶或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 23

5 各模式下的垃圾分类社区收运、劝导纠错机制以及各优缺点 ................................... 24

5.1 楼层设桶 ................................................................................................................ 24

5.2 定时定点 ................................................................................................................ 25

5.3 定点不定时 ............................................................................................................ 26

5.4 厨余垃圾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投放 .............................................................. 27

6 社区激励机制 ................................................................................................................... 28

第三节 广州垃圾分类优秀社区经验 ................................................................................................. 28

后记 对广州垃圾分类的观察和建议 ......................................................................................................... 29

前言

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是一家在广州关注垃圾分类及垃圾管理的民间环保组织,于2012年6月经广州市海珠区民政局批准后正式成立,为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我们的愿景是:一个没有垃圾的未来(零废弃),一个全民环保的时代(绿公民),一个生态宜居的广州(靓广州)。

2012 年“宜居广州”对广州市垃圾分类15 个A 类街道1的社区进行调研,以了解垃圾分类中的关键因素和政策推行的情况,最终在2013年1月对外发布“调研报告(2012 年度)”。在此基础上,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到2014年上半年结束,“宜居广州”在多个机构的资助下,对广州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我们走访了104个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并对其中8个社区进行了深入观察,与他们的居委、街道、物管、清洁公司和清洁工以及居民进行访谈;同时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6个区城管局、广州市供销社、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厨余垃圾处理机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参观广州兴丰填埋场、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大田山生态循环园以及进行相关资料梳理;2013年我们还向广州市39家市级政府部门发函咨询他们在垃圾分类上的工作情况;最终形成本调研报告。

我们发现,虽然广州自2010年重启垃圾分类以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至今广州的垃圾问题依然严峻。本次报告将从以下方面向各位进行汇报:广州垃圾分类的历史;广州垃圾分类法规、政策动向及部门职责梳理;截止2013年底广州的垃圾管理情况;广州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设施情况;广州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广州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广州垃圾分类的观察与发现。

由于调研时间短,本次报告信息不一定完整,仅供参考,但未来宜居广州会继续深入调研,逐步完善。

第一章 广州市垃圾分类的历史

第一节 概述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州市开始着手推行垃圾分类,期间走过近二十年,断断续续,仿若摸着石头过河,有大无畏的试验精神,也有无所适从的迷茫。

这二十年时间可分成三段主要的时期。1998~2004年,广州市的垃圾分类是由政府在主导,民间鲜有声音;2005年~2009年,政府开始想转入依赖焚烧来解决垃圾问题,鲜见垃圾分类的报道和内容;2009年番禺事件至今,民间推动政府重启垃圾分类,并进入民间与政府共同推动的历史时期。

1 详见第3页 第三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开展情况

第二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标准的演变

广州市存在垃圾分类标准历史延续性不强的问题,其中垃圾分几类,怎么分是其中一个问题。99年采用三分法,04年改为五分法,最终确定是在2010年1月,广州市将垃圾分类标准确定为垃圾分3类投放和4类存放,内容包括:(1)居民排放生活垃圾粗分3类: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2)单位排放生活垃圾粗分3类:餐饮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3)公共场所生活垃圾粗分2类:可回收物、其它垃圾;(4)学校、政府机关、机关或团体单位可在粗分3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细分。

问题:标准常变,容易让居民造成混淆,而且不同场所的的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可能会使居民的分类行为打折扣。

原因:垃圾分类标准往往与后端的处理工艺有相关性,循环经济也仅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及,标准的不断变化证明广州市过去缺乏长远的循环产业规划思路。

第三节 广州市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开展进程

从2010年开始至今,广州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陆陆续续已有好几拨。第一次是在2010年开始的,越秀区东湖街、荔湾区芳村花园、番禺海龙湾和华景新城四个社区成为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但经历过最初几个月的热潮后便“打回原形”2,无法坚持。之后又出现了南华西垃圾不落地模式、六榕街定时定点等试点模式社区。

2012年7月10日大会后,广州全市街、镇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A、B、

C、D”四个类别开展推广工作,其中A类有16条街道作为先行试点,践行垃圾分类。现在广州市全部街、镇已经“全面展开”垃圾分类。

2013年下半年开始讨论垃圾分类源头计量收费方案,并选取了六个社区作试点,2014年上半年开始试点工作。计量收费分两种方案,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对物业用桶计量,而无物业的小区对居民按袋计量,袋子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试验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成本计算,目前官方结果尚未公布。现在,新修改的分类规定中列出三种计量收费方案,预计2014年下半年将有讨论结果得出。

2014年6月,市城管委发出通告,从7月10日起选取12条重点街、401个社区推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误时分类投放”的混合收集模式,循序渐进推广定时定点模式。

问题:曾有基层表示,由于试验模式太多,没有操作标准,容易让基层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变化过多,容易让一线工作者和居民失去信心。

原因:由于广州的社区类型复杂,单一模式难以适合所有社区,同时之前没有任何的经验,只能百花齐放地摸索;受制于广州垃圾问题需迫切解决的压力,全面铺开的步伐较快。

2 信息时报,2011-2-20,A3版,四大试点社区已“打回原形”

第二章 广州垃圾分类法规、政策动向及各部门职责

第一节 现行的广州市垃圾分类法规及政策动向

在广州众多的垃圾分类法规政策中,比较重要的是《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是经费包干到区,按照垃圾排放量进行计算费用,并从各区财政进行转移支付。从理论上这两个办法可以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来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人口的变化趋势变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指标。

一、相关的法规

广州市在垃圾分类的法规建设上一直走得比较前沿,如2004年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由国家建设部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现在该标准已经进行了修订,将成为未来中国各城市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标准;2011年4月 1日正式实施全国首部《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在2013年重新修订为正式规定。除此以外,还有《垃圾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广州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法规的屡次修改,尤其是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不断完善,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分类工作的重视和严谨审慎的态度。从再次修改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中可以看出,政府对过去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加入了不少新的举措,如规定物业公司是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之一,也限制生产企业过度包装,提倡绿色办公垃圾减量,对分类运输流程作了更细致的规定。

问题:处罚手段单一,仅依靠罚款,数额不大还设定了上限,这对不执行分类规定的主体来说,违法成本可并不大;同时缺乏执法流程和监督途径,尤其是垃圾分类这样的工作,不好取证和开罚,无法保证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

原因:据了解,是因为受限于广州市立法主体的权限问题,罚款的上限不能上升。

二、政策动向

1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

为了促进垃圾减量,广州市在2013年出台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简称“阶梯收费办法”)和《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简称“生态补偿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是经费包干到区,按照垃圾排放量进行计算费用,并从各区财政进行转移支付。从理论上这两个办法可以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作用以促进区级政府进行辖区内的垃圾减量工作。

“阶梯收费办法”是指对进入市属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实行阶梯式计量收费,级差为1:1.5:2,即超过规定的垃圾量的5%以内处理费按1.5倍计算,超过5%以上按2倍计算。

效果:根据对区级城管部门的访谈,证明了这两部办法给各区带来的压力,现在各个区政府的

垃圾减量任务是艰巨的,并把减量指标层层下压,分解到街道。各街道为了完成指标,需要想办法进行分类,在居民尚未分得很好的情况下,二次分拣成了较多社区的选择。

问题:这两部办法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不错的办法,但并不能实际地反映各个区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工作效果。

原因:2011年至2015年,每年垃圾量增长控制比例分别设定为3%、1%、-2%、-5%、-7%,而各区垃圾量年度基数为2009年和2010年垃圾总量的平均值。但这里的增长控制没有考虑人口变化因素,因为垃圾总量往往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而广州市各区的人口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因此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区,即使垃圾分类做得好,也有可能因人口上升,垃圾量不断上升而超过基准值;反之人口数量下降的区,就算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垃圾总量也会低于基准值。

2 垃圾分类启动经费

2012年开始,市与各区财政分别给每条街道各80万元垃圾分类启动资金,一共160万,作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启动经费。同时,区财政也备有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由街道根据自身工作自行申请。另外为了鼓励街道将厨余垃圾分出来,有的区城管局曾经试过不收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一桶240L的垃圾,无论是厨余还是其他垃圾,都需要交7.5元代运费以及6元处理费),但现在已经恢复收费了。

问题:根据新闻报道,不同街道的资金使用情况差别很大,有的经费严重不够用,有的却有节余。

原因:这和社区如何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方式有关。由于自2010年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总体经验不足,尚没有形成规范性操作流程,大部分街道根据自己的方式使用经费。有聘请专人分管垃圾分类的,也有购买分类垃圾桶或厨余袋、制作宣传海报的,这些都是比较大的开支,如240L的大桶一个需要数百元,分发给居民的小桶一个十几元、可降解的绿色厨余袋一个成本需0.3元。少部分社区则设计好自己的社区分类模式,把钱用在奖励分类上,如给居民的奖品、清洁工的补贴等。

第二节 各部门的职责

垃圾问题属于多头管理,在广州也一样。现在主要负责的部门是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简称“广州市城管委”,但事实上相关的部门较多,根据最新的“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相关部门包括发展改革、经贸、财政、教育、环境保护、规划、国土房管、质量技术监督、交通、物价、农业、卫生、工商、公安、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等部门和城管综合执法机关。

问题:多头管理,合力不足,影响效果。

原因:广州市城管委与其他部门属于平行关系,比较难调动其他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考量,其他部门配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动力不足。2013年,“宜居广州”就垃圾分类问题向广州市39个政府部门发函咨询他们在垃圾分类中的工作,从回复上看,有一些部门有推脱责任的嫌疑,但市政府相当重视垃圾问题,另外成立了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办公室,把这些部门都列为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相关方。

第三节 广州市城管委2013年关于垃圾管理的工作报告

据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13年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94.29万吨,其中纳入市级终端处理设施的中心8区的垃圾清运量为343.20万吨,较2012年增长3.28%。2013年全市共新投入各类分类收集容器206万个,配发垃圾袋460万个;配置分类收集、运输车辆252台,基本完成第一批36座分类压缩站升级改造,并启动了第二批59座垃圾压缩站升级改造前期工作。调整优化厨余垃圾收运线路95条、有害垃圾收运线路15条。建立有害垃圾储存库39个,初步实现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2013年全市共回收再生资源235万吨,其中废玻璃14.5万吨,废木质

7.5万吨,全市资源回收率达37%。全年新安装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60台,全市已建成小型资源化处理站达104个。同时,在兴丰填埋场设置厨余垃圾填埋专区,2013年全年分类收集厨余垃圾8.9万吨。

现在广州每天除了焚烧垃圾3000吨以外,其余均去垃圾填埋场,据官方说法,这些填埋场已经面临使命寿命到期需要封场,最大兴丰垃圾填埋场约只剩下一年半的寿命。

第三章 广州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设施的情况

第一节 生活垃圾转运

垃圾转运,指生活垃圾从社区垃圾临时中转点到压缩站,再到末端处理设施的这一段运输过程。广州老六区的生活垃圾转运是由各区城管局负责的。

广州市正在实现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开线路转运,2013年全市配置了252台运输车辆,其中有单独的厨余垃圾回收车。厨余垃圾实现直收直运,送到兴丰填埋场厨余垃圾填埋专区;其它垃圾车有带有压缩功能的,到各个点收集垃圾后直接送往填埋或焚烧,有的则先用不带压缩功能的小车收运,经中转站压缩后送填埋。

例如,在越秀区,因为街道狭窄,不利大车通过,便用小型的垃圾车直接将街边摆放出来的其它垃圾连桶收走,运到附近(几条街外)的垃圾中转压缩站进行压缩,再将桶送回原处。一辆小车能装约20个240L的其它垃圾桶。中转站一天有20到30辆小车到来,压缩成3车大车垃圾,运往填埋场。到达填埋场后,垃圾车司机会下车检查这一车的分类情况,进行登记,将情况返回给区城管部门。有人提议说应该在收运社区垃圾时就做检查,分类不好的可以拒收,但现实操作有难度,毕竟在垃圾分类普遍不达标的情况下,拒绝收运会带来环境卫生问题。

广州市垃圾中转压缩站从2012年开始逐步进行升级改造,2013年基本完成第一批36座分类压缩站升级改造,并启动了第二批59座垃圾压缩站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分类转运线路初步建立,2013年调整优化厨余垃圾收运线路95条、有害垃圾收运线路15条,但需要加强转运开始前的分类收集监督,采用合理方法促进社区源头分类。

图1 越秀区的垃圾小型转运车

图2 海珠北垃圾转运站 图3 垃圾经压缩后装入大车车厢

第二节 生活垃圾末端处理

广州现在每天产生约1.8万吨的生活垃圾,现在主要是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每天约3000吨),其他零星的厨余处理机处理,但未来规划将改变为焚烧为主,填埋为辅,部分餐厨做生物处理。

一、兴丰垃圾填埋场

广州老六区的垃圾现在有两个去向,一是送往兴丰填埋场填埋,二是运往李坑焚烧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简称“兴丰填埋场”)获得过很多荣誉,其建设标准较高,在广州、在中国算是比较规范的填埋场,可最近也会因气味问题引起居民很大反对意见。

兴丰填埋场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帽峰山下,距市区有38公里。原规划有六个填埋区,分区填埋,但现在都已经连在一起了,不再分区。兴丰填埋场2000年建设,2002年投用,原计划用22年,封场后建设生态公园。接收来自老六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原黄埔区、天河区、白云区)及南沙区、原萝岗区的垃圾,由于近十年广州的垃圾量高速增长,兴丰填埋场现在已经超负荷运转,政府计划对其扩容。

填埋场采用三层防渗漏系统,铺有美国进口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蛭石等。建设初期做了地下水导排系统。垃圾填埋前压实,每立方米填埋0.9吨,每层垃圾25米,原来计划填4层,约100米。场内设有竖井和水平井,用来排出沼气和滤液。填埋场表面覆盖有焊接起来的黑色膜,据说可

以很好地防止雨水下漏,做到雨污分流(雨水和渗滤液的分流)。渗滤液通过管道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作为回用水用到厂区,包括冲洗垃圾车辆。

垃圾车经由一通道打卡后进入厂区,IC卡上记录有各种信息,包括车辆属于哪个区的,运的是厨余垃圾还是其它垃圾。进门处有地磅,会实时记录和监控垃圾重量。卡车到达堆填区后倾泻垃圾,此时司机会拍照以验证这车垃圾是否分类。垃圾车离开填埋场前需要冲洗轮胎。

兴丰填埋场即将填满,垃圾去向如何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图4 兴丰填埋场防渗漏模型 图5 垃圾车出场清洗

图6 一望无际的填埋场(上覆无缝焊接的黑色塑料膜,远处是在堆填作业的车辆)

二、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

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也位于白云区,离居民区均不远,分为一厂、二厂。二厂除了焚烧垃圾业务外,还兼做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工程师的介绍,透过钢化玻璃窗户,大致可以了解焚烧厂的工作流程。

垃圾从进料车间进入贮料室——一个巨大的主坑,可存放2万多吨垃圾。主坑下面有个隔水板,垃圾一般会在这里预先放三到四天,一来可以将水漏下去,减少含水率,二来若有有机物,可先进行发酵,提高燃烧热值。主坑上方有几个抓斗,用来送料入焚烧炉,也不时抓起垃圾,令垃圾松散。主坑一年清理一次。而渗滤液则导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垃圾经存放若干天后,由抓斗抓取进入焚烧炉。焚烧炉采用炉排炉技术,炉排的孔不时堵塞,工程师称会定期清理。焚烧装置就像一个烧水的炉,下面是熊熊燃烧的垃圾,温度达到850℃以上(据介绍),上方的装置将水变成过热蒸汽,利用二个汽轮机转为电能,每小时能发电5万度。二厂一天烧2000吨垃圾能产生80万度电,并入南方电网。

图7 进料车间 图8 贮存仓

图9 处理流程图 图10 控制室(屏幕有三个炉炉内燃烧的图像)

众所周知,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包括硝化物、硫化物、一氧化碳、二噁英、呋喃等。二分厂处理废气的方法是炉内喷氨水脱硝,炉外生石灰湿法脱酸和熟石灰干法脱酸,再用布袋除尘,喷入活性炭吸附重金属及二噁英。布袋为200目,孔径0.2 um,会定期检修,但气体中的油分可能会堵塞布袋(并没有给出布袋的使用年限)。

焚烧后产生的固体——飞灰和炉渣的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飞灰约占总垃圾量的5%,炉渣重量达到总垃圾量的15%~20%。二分厂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经固化螯合后送到兴丰填埋场的飞灰暂存区封存(我们在兴丰填埋场要求参观,但被以各种理由拒绝)。 炉渣定期接受检测,在破碎以及提取金属后,由广州市富成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综合利用做成“环保砖”,用于工地、路面铺

设。另外,他们认为大多数的重金属在气态里。焚烧设备和烟气处理系统采用的都是丹麦的技术。三个焚烧炉设计是5000~7500kJ燃值。

据说,做了垃圾分类后,进场垃圾的水分比以前大大下降,控制在10%以下。

图11 螯合区 图12 灰渣制砖

图13 炉渣收集点

李坑二厂还兼具环保教育基地的功能,接待来访团体,介绍焚烧技术,同时也做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日前市城管委组织“垃圾分类万人行”,即组织一万一千人分批在6月底到7月初到番禺区火烧岗填埋场和李坑二厂参观。强烈的对比让参观者体会到填埋的弊端,会给参观者造成似乎焚烧才是可行技术的错觉,对引导垃圾分类不利。

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1 厨余处理机大多搁置

据观察和访问发现,大多数厨余处理机并没有投入使用。具体原因见第六章第二节详述。

2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已经关停

广州市生态循环园,又称大田山生态循环园,是市城管委直属的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

建成的,开展厨余垃圾好氧制肥、厌氧发酵等试验,并在试验地种植花卉苗木和有机蔬菜。生态园每日处理50~100吨厨余垃圾,主要来源有厨余垃圾和农贸市场垃圾,还有园林绿化垃圾。垃圾经破碎混匀,做槽式动态翻堆,熟后筛分,将塑料薄膜等其他垃圾鼓风吹走。得到的肥料和无公害蔬菜免费分发给居民,一部分肥料用于试验地花卉苗木和有机蔬菜的种植。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在运行期间试验成功,也接待了许多到访的群众,发挥环境教育功能。但由于该循环园是在废弃的填埋场上的试验项目,试验结束后以安全为由被关停。

3 兴丰填埋场厨余垃圾专区接纳所有厨余

兴丰填埋场中开辟了一个厨余“专区”,用来倾倒和填埋目前分出的厨余垃圾。在目前没有厨余处理设施的情况下,这填埋的方法只是权宜之计。但若分类做得好,广州每日将产生数千吨厨余垃圾,末端处理难以消纳。遗憾的是,本次调研,我们一直没有能进入这个“专区”了解。

四、广州市垃圾终端处理规划

1 2017年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烧成主趋势

2014年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到,2017年要实现广州市原生垃圾零填埋3。根据2012年《广东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向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加强餐饮企业厨余垃圾处理”、“重点发展焚烧发电”。同时,兴丰填埋场超负荷运行数年,剩余容量不多,在广州垃圾问题的沉重压力下,有关部门想以焚烧来快速地解决危机。根据规划,截止2015年,包括增城、从化,广州市将建成七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广州市焚烧厂建设规划见下表。 3 原生垃圾,指未经过处理的生活垃圾,而垃圾焚烧后的灰渣等还需要进入填埋场做安全处置。

图14 广州市焚烧设施规划(粤府办2012[113号])

2 厨余垃圾处理计划不明晰

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关停后,计划还在大田山建餐厨垃圾处理厂,但处理的主要是餐饮垃圾,原计划是今年上半年完成调试,现在尚未有投入运营的消息。

按计划广州未来要建7个厨余垃圾处理厂,除了大田山厨余垃圾处理示范项目(200吨/日),还有番禺厨余垃圾处理厂(500吨/日)、南沙厨余垃圾处理厂(100吨/日)、增城厨余垃圾处理厂(500吨/日)、李坑厨余垃圾处理试点项目(1000吨/日)、从化厨余垃圾处理厂(500吨/日)、花都厨余垃

圾处理厂(500吨/日)4。但现在并没有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的新闻报道或者相关信息。此外,因为把大部分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和焚烧厂放在一起,一旦居民“邻避”,就一并否决了厨余垃圾处理厂。

也有部分居民及城管工作人员认为,将厨余垃圾进行远距离运输和集中处理并不现实,就近处理更能节省能耗。但在实践中,就近处理也遇到难点,一是现在城市空间有限,不是所有小区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二是目前市场上的厨余机能耗普遍比较大,成本较高。源头减量、就地处理和远程运输处理相结合,可能才能更好地解决厨余问题。

第五章 可回收物流向

本章内容是经过我们查阅资料、走访了广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以及一些街道的回收站点所得。因为之前广州的城市发展规划,将再生资源企业定位成三高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来限制,使很多末端再生处理企业被迫离开广州,现在多位于再生处理工厂多位于东莞、佛山、清远甚至潮汕地区。

与其他城市一样,广州的可回收物产业链属于市场行为,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不过一般高附加值的可回收物情况比较理想,但玻璃、木材、旧衣物布料、利乐包、低价值塑料等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回收情况则不好。

第一节 可回收物自发形成产业链

一、广州市可回收物总量难估计

2013年广州统计出再生资源1000万吨,工业类占了700万吨。这数据来自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统计局、城管委,而无牌照、非法渠道的回收难以估计。截至2013年8月,广州市有2600多家回收企业,个体户有700多家,从业人员4万人。大型企业不多,多是小型企业。这些都是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无牌照的“非正规军”之庞大,难以想象。

经贸委和各区正在在做居民社区内回收站点网络布局规划,站点可能会改变目前仅由供销社运营的方式,向各企业开放。行业协会在做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对于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如玻璃、木材、牛奶盒等,政府出台补贴政策。这些物品或因回收成本高,不好运输,成品销路不好等原因,企业不太愿意接手处理,同时应鼓励环保达标的再生处理企业入户广州,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 新快报,2013月3月27日,广州厨余垃圾处理首个试点项目获批

图15 海珠区沙园街绿站点

二、可回收物基本流向

广州和其它大城市很相像,都有数量庞大的废品回收从业者,非正规军的数量大大超过持有营业执照的正规部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都有人回收,城中村也有流转充分的二手家电家具市场。在社区里面,一般居民手头会有收废品的人电话。有的小区因为安全考虑,不让外来的废品收购者进入社区,而是让清洁工充当这一角色。在广州,非正规废品收购人员被成为“收买佬”。

废品收购者或清洁工将可回收物转手卖给下家,下家分拣并做预处理后,再转卖到处理厂。 2000年原规划建设的广州市庆丰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没有建起来。但分拣中心的定义是,只要符合商务部标

准,有一定的场地的都可以叫

“分拣中心”。按照这样的说法,

广州很多企业都可算是分拣中

心。收买佬把废品卖到回收站

(进行初步分拣),不需要严格拾荒者居民清洁工流动废品收购人员厂家再生处理大批量废品收购者在广州郊区设置集中贮存点,做简单的预处理广州周边城

分拣的那些废品送到小工厂,或市,如清远

、东莞、甚

者进入大分拣中心,进行剪切,至粤东潮汕

地区厂家回收分拣处理加工,压块等预处理,再送到处

理厂家。

目前在广州做再生资源回如玻璃厂,做玻璃的分拣和清洗图16 可回收物流向图

收的企业有不少,但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不多。万绿达主要做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包括钢铁、塑料、纸等;广州市淘宝再生资源连锁有限公司主要做生活型废弃物的回收和金属;另外,芬绿、花都旧物资等企业也是做金属回收;广汽丰绿做汽车生产过程废料的回收。

与北京不同,广州市没有大的废品回收市场,但有很多二手交易市场,像城中村的二手家电市场、大沙头旧货市场……很多大收购商在郊区低价便宜的地方租了比较大的场地,用来做分拣和贮存,如天河区岑村、长湴这些地方,黄埔区也有。笔者住的地方就有几百平方米的露天院子,专门堆放废木材,而对面就是一个堆放废金属的院子。

广州有电脑城等电子产品集散地,也产生了不少电子垃圾,每吨可卖约一千元。收买佬们把摄

像头、风扇等部件拆出来单独卖,而电路板、金属线等拣出来,储存到一定量后送去潮汕地区卖,尤其是贵屿,那边的收购价格之前可达到5、6万元一吨,今年(2014年)降到3万多。笔记本的外壳是塑料的,也是可以卖。这些收买佬会比较价格行情后决定卖到哪里,何时卖。据采访的收买佬回答,他一个月的收入有三五千元人民币。澄海地区回收电子垃圾后再造成电路板之类的新电子产品。清远、佛山、浙江台州都有类似的处理企业。广东有六家有电子垃圾拆解资质的公司,但都不在广州。

根据之前的城市发展规划,广州内基本没有的再生处理企业,可回收物都是经由分拣后送到周边城市的再生处理企业处理,像东莞、清远、佛山,甚至粤东地区。

第二节 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成问题

在我们的观察和访谈中发现,玻璃、旧衣服、利乐包、木材家具等物资少人回收,属于低附加值可回收物。

在海珠区有二十几家回收站专门收家具,好的木材可以做夹板,或做燃料,生物质燃料棒。但许多木材都是没有人回收处理。

利乐包是饮料包装,有塑料膜、纸、铝等材料,回收利用较难。收集,利乐公司曾经想在广州推动回收,但很少个人或企业愿意去做,现在只是个别私人在回收。一方面,很多居民不清洗就扔,这些利乐包往往都比较脏和臭,很少人愿意回收;另一方面,广州原有的城市规划,对再生处理企业不是很支持,曾经有一家东莞的企业想在广州设点回收利乐包,结果2年都无法把牌照办下来。这家东莞的企业每个月能收600吨利乐包,收集后运到浙江富轮公司处理。浙江富轮现在已经被利乐公司收购,专做回收处理。

玻璃重,利润低,处理起来难度大,容易爆,所以很少人愿意回收和处理。白云区有家企业叫“再生宝”每月回收玻璃4000~5000吨,玻璃经过破碎、清理后送到广州以外的地区再造,现在已经满负荷运行中,但处于亏损状态。另外一家花都的企业叫“豪利”,每月可回收玻璃5000吨。

海珠区因为有许多制衣厂和布匹市场,产生了大量的布碎,目前的处理是个难题。

建议:政府补贴是促进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得到回收的办法,但源头分类时不要让其受到厨余等垃圾的污染也是关键。另一方面,贯彻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提倡生产商减少包装,也是可以尝试的办法。

第三节 政府规划和愿景

2012年国务院提出建设先进、完整、覆盖力广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要求。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行业的规划和愿景,广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提到,在社区建立直接面对居民的回收站点时,要有合理数量的分拣中心,对可回收做贮存、分拣、加工,再运送到处理企业进行再利用、回收或再造处理。

现在广州最关键问题是缺少土地布设回收站的网点,3座含分拣功能的大型中转站也仅处于规划阶段。广州需要培育市场的形成,政府应该带头做榜样率先购买再生产品。同时应尽早出台低附

加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管理办法,促进这一部分的资源化。

另外,要加强对收买佬的管理,无牌照的私人回收,不用缴纳使用地的钱,不用纳税,不使用环保处理措施,其经营成本比正规企业低很多,排挤了正规市场,是种恶性竞争,应该要加强执法监督。

第六章 广州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2012 年“宜居广州”对广州市A 类垃圾分类的15个街道的社区进行调研,以了解垃圾分类中的关键因素和政策推行的情况。在此基础上,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宜居广州”在多个机构的资助下,对广州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我们走访了104个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并对其中8个社区进行了深入观察,与他们的居委、街道、物管、清洁公司和清洁工以及居民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各种垃圾的走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问题和阻力,以及垃圾分类取得成效的原因。

在本章,我们将从以下方面介绍广州市的垃圾分类社区现状:前期调研、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社区调研情况叙述。

第一节 前期调研

2012年,“宜居广州”和中山大学公共事务中心对15个广州市垃圾分类A类先行实施街道的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情况的问卷调研,并对其所在区城管局、街道进行访谈,调研结束后对外发布《广州市垃圾分类A类先行推广实施街道调查报告》(2012年度)。经此次调研得到的重要发现是:

1) 厨余垃圾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关键;

2)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高,但对分类知识政策方面需提升;

3)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低;

4) 现有的垃圾分类资讯和监督机制效果不好;

5) 居民对现有的垃圾分类方式态度、意见分歧较大;

6) 上门派发垃圾分类袋或垃圾桶的动作被视为垃圾分类的启动信号。

此次调研还发现,影响居民分类积极性主要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在2012年调研情况的基础上,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宜居广州”在多个机构的资助下,对广州市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

我们走访了广州市104个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并对其中8个社区进行了持续跟踪观察,同时还对这8个社区的居委、街道、物管、清洁公司和清洁工以及居民进行访谈,以此获得广州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基本情况。

与2012年情况类似,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调研中,依然发现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普遍较低,大部分的社区存在宣传资料、分类设备使用效果不理想;混收混运情况普遍,依赖人工二次分拣来完成减量目标等问题。但本次调研也找到了几个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社区,其经验值得

探索和借鉴。

第二节 2013~2014年社区调研情况

一、8个社区挑选标准

1 不同的社区的类型

广州市的社区组成复杂,有物业管理成熟的新型小区,像万科物业管理的楼盘,也有老旧的单位宿舍楼,还有下商上住、人口流动性极强的开放社区,比如五山街道的岳州社区,此外还有零星分布却数量众多的城中村,萝岗区、白云区有不少村改居的小区……为此我们选择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对相关方进行访谈,做更深入的跟踪和观察。

2 社区自身的垃圾分类试验历史

过去三年,广州市城管委也选取了不同社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举例说,广重社区是“厨余垃圾专袋投放”模式试点小区,所在街道是A类先行街道;公安小区是按袋计量是试点小区,这些社区的垃圾分类延续性不尽相同。

3 广州新旧城区的差异性

广州的旧城区基本都是行政与商业的中心区,经济基础好,人口密度大,如天河区、越秀区等,新城区原人口密度较低,但现处于开发阶段,变化大,因此我们在不同的行政区域挑选社区进行调研。

4 分类效果情况差异

越秀区已经全面铺开“定时定点”的垃圾投放模式,其中华乐街道因试点工作较成功而被推崇为全广州学习的范例,莺岗社区居民的准确率高达九成,究竟有什么窍门?我们挑选了几个做得好的社区进行调研,以期通过案例剖析这些社区的经验。

因此,我们选择以下八个社区进行调研,分别是天河区五山街道岳州社区、越秀区华乐街道华侨新村、越秀区六榕街道兴隆东社区、海珠区沙园街道广重社区、黄埔区文冲街道万科城市花园、萝岗区联合街道天鹿花园、黄埔区文冲街海安社区、黄埔区鱼珠街莺岗社区。

表2 8个社区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广州垃圾分类社区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获得了这些社区的情况,总体反映了广州垃圾分类社区的基本情况。 1 垃圾分类社区工作的主要负责主体

按法规规定有物业的小区,其主体为物业公司,无物业的小区由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及社区居委来负责。

2 社区垃圾基本走向

现在居民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干湿两类,干垃圾指其它垃圾,湿垃圾指厨余垃圾。社区内还有分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去向上文已有提及,其它三种垃圾的去向如下图:

居民混投垃圾桶

投放混收清洁工混运李坑焚烧厂兴丰填埋场分类二次分拣

肉菜市场厨余车分类运输兴丰填埋场

厨余专区

图17 厨余垃圾流向图

居民垃圾桶垃圾房

垃圾转运站兴丰填埋场

李坑焚烧厂

图18 其它垃圾流向图

居民物业

累积到一定

量后打电话区城管局有资质的处理企业

居委

图19 有害垃圾流向图

3 社区宣传工作

3.1 普遍的宣传途径和方式

广州市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方面下了功夫,电视、电台及大型广告牌都有做宣传。

而在社区宣传的方式以海报、公示牌、宣传资料、宣传栏等静态方式为主,也有通过其他活动加入垃圾分类的资料来进行宣传,这些活动包括宣传法制等;比较积极的社区会上门入户进行宣传、派发宣传资料,甚至会组织居民召开座谈会,如华乐街道。

除此以外,广州市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确定为垃圾分类行动日,故在这天有时也会有宣传活动。

3.2 宣传内容

宣传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如何分类等,一般积极的社区还会告诉居民本社区的垃圾分类清运方式,开展时间等内容,如华乐街等;

除此,还会有该社区各类垃圾负责人以及联系电话的公告牌。

图20 联和街垃圾分类宣传折页 图21 六榕街兴隆东社区的垃圾桶分布图

图22 天河区五山街道岳州社区的宣传情况(a.垃圾临时中转点外墙的宣传,b.垃圾分类责任人和联系电话,c.垃圾分类指引,d.可回收物的回收价格)

3.3 垃圾分类宣教馆

比较积极的街道(华乐街道)设立垃圾分类宣教馆,作为活动中心来让居民了解垃圾的问题和学习垃圾分类。宣教馆里展示了许多跟垃圾分类和零废弃有关的新闻及资料,也有垃圾分类小游戏。

图23 2014年3月5日越秀区华乐街垃圾分类宣教馆开张

结果:经过4年的多方位的宣传,初步见到成效,广州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还是蛮高的。根据我们2012年调研的数据,15个先行街道社区中,高达84.1%的居民知道自己小区要做垃圾分类。而在我们2013年对102个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中发现,91.5%的居民知道广州市正在做垃圾分类。

问题:然而我们2013年的调查也发现,52.9%的受访居民不知道自己社区正在做垃圾分类,这

直接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从检查的实际效果来看,社区居民真正做到源头分类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原因:据我们观察和了解,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社区: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造成,没有做到点对点的入户宣传,居民不知道社区已经开始做垃圾分类;或者居民接收到开始做分类的信号,却没有人告诉他们具体怎么做分类;或者居民在分类过程中存在疑惑的时候,得不到权威的解释。垃圾分类工作流程没有做好,清洁工没有做到分类收运,如厨余垃圾桶被盖住,垃圾运输车混合运输等,一旦给居民看到,就会认为之前的宣传只是做样子,社区其实没有真正在推垃圾分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在居民未分类时及时提醒。没有引起居民的重视,自然居民也就对这些宣传材料视而不见了。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做得好的社区,其情况就非常不同,在后面我们会集中分享这些社区的经验。

4 垃圾分类社区设施的投入

根据社区垃圾分类模式的不同,设施投入也有差异。

因为以前广州的社区里,都是在每层楼设置垃圾桶或者收集点,由清洁工每天上楼来清运,因此给推进垃圾分类带来了无法监督的难题;同时国内尚无类似广州这样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的城市的垃圾分类经验,因此在过去4年广州市的垃圾分类属于摸索阶段,政府鼓励百花齐放,故社区里的垃圾分类设施都是按照该社区的分类模式以及社区类型来投入。

4.1 分类垃圾桶的配置

广州市的垃圾分类桶是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19095-2003)来设置,分别为:红色桶——有害垃圾、蓝色桶——可回收物、绿色桶——厨余垃圾、灰色桶——其他垃圾(见下图)。因此,广州市所有的社区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定来设置,有些更积极的社区则是会在自己的小区另外设置电池回收桶、如黄埔区文冲街万科城市花园;或者是与企业合作设置旧衣物回收箱,如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

问题:但是到现在,还是可能会在广州的公共区域看到非上述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它们或者是相同颜色,或者是金属类的垃圾桶,只是在桶身贴了分类标志,容易造成困扰,没有形成良好的分类氛围;另外,我们也发现小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桶被密封没有使用,形同虚设。

原因:广州市垃圾分类刚启动4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有些垃圾桶是过去采购或者尚未用完的,如果一下统一改用一种,将会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市政府打算要求逐步淘汰;至于为什么出现有垃圾分类桶没有使用,真正的原因不明,只能猜测是这些社区没有真正开展垃圾分类,这些密封的分类垃圾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图24 黄埔区文冲街万科城市花园垃圾分类桶 图25 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的旧衣物回收箱

4.2 垃圾分类回收车

许多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车都是用之前的三轮车改造的,在中间放置一块隔板,表示分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也有一些街道另外添置了三轮车,在车身喷上了不同的颜色和字,以示区别。

问题:虽然是用隔板间隔,但是居民一旦看到投入同一个车里,会直观认为在混收混拉,挫伤积极性。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些社区采购了垃圾分类专用车、作业车,看上去挺新的,却锁了起来,在我们观察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使用这些车。

原因:或许是因为分类垃圾车的损耗较快,成本也较高的原因,所以用同一个车收运两种垃圾。另外,对于没有使用新的垃圾分类作业车的原因,没有咨询到相关人员。

图26 海珠区沙园街的分类垃圾车 图27 越秀区六榕街兴隆东社区

4.3 小型厨余垃圾处理机

直到2013年年底,全广州市安装了小型厨余垃圾处理机60台,分布在各个小区内,但这些机子的工作原理各有不同,大部分是高耗能的生物处理机,少量是以堆肥为原理的餐厨处理机。

优点:小型的餐厨处理机能就地处理社区的厨余垃圾,减少排放量。

问题:许多社区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已经处于停用状态或者没有被大规模使用。

原因:这些餐厨处理机大多数都是耗能高,使用成本大,虽然机子由政府购买免费提供,但日常的运营费用还是需要由使用方自己承担,因此使用方都不大积极使用。另外,这些机子的处理量都低于社区厨余垃圾的日产量,一旦过量使用,就容易损坏。第三,在使用前没有充分做居民的思

想工作,居民或担心气味、蚊虫等卫生问题,并不欢迎厨余机。第四,处理得到的成品去向尚未有法规保障,农业部门并没有就厨余垃圾制作出来的肥料发放市场“准入证”。

图28 黄埔区文冲街万科城市花园垃圾房里的厨余处理机

4.4 社区二次分拣点

广州有部分社区设有二次垃圾分类点,在分拣点将厨余垃圾挑拣出来。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其实政府也不希望通过二次分拣就能达到分类的目的,但是在现在尚未能动员到居民自觉进行源头分类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二次分拣了,他们也期望未来居民的源头分类率越来越高。

问题:二次分拣点的工作条件会让人担忧,在空旷的地方情况应该还好,气味容易散去,但有一些二次分拣点会设在楼层的地下室,往往是密闭的空间,通风的要求就要更高,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原因:设立二次分拣点的原因是在源头居民没有做好分类,而街道又面临着垃圾分类指标要求(每天要分出多少桶厨余),所以需要二次分拣来完成指标。。

图29 黄埔区鱼珠街莺岗社区曾经的垃圾分拣点 图30 萝岗区联合街玉树社区的厨余分拣点

4.5 向居民派发小型的厨余垃圾桶或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有些社区为了要促进居民把厨余垃圾分出来,向每户居民派发了绿色的厨余垃圾桶,甚至个别会另外增加派发其他垃圾桶,给居民每天用桶装垃圾后倒进社区的分类垃圾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如海珠区沙园街的广重社区。有些社区则会每个月给居民免费派发两种颜色的垃圾袋各30个,厨余垃圾袋为绿色;其他垃圾袋为灰色,鼓励居民用使用袋子分开装厨余和其他垃圾。

优点:给居民派发分类垃圾桶和分类垃圾袋会给予居民一个分类启动信号,知道需要开始做垃

圾分类,另外,也会促进居民把厨余垃圾分出来。

问题:分类垃圾桶的使用率不高,他们宁愿用塑料袋;但分类塑料袋的经费很多来源于给街道的垃圾分类启动资金,所以分类带的派发不一定会一直持续。

原因:居民使用分类垃圾桶的不多,一是因为不想清洗,二是因为怕蚊蝇;至于分类塑料袋,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较高,如长期免费派发,需要考虑费用来源。另外,面向居民的说明工作不够,导致一些居民不理解,现在这么多塑料袋可以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专门用指定的塑料袋扔垃圾。

5 各模式下的垃圾分类社区收运、劝导纠错机制以及各优缺点

由于广州的各个社区的楼宇、人口结构不同,造成了很难统一全市的操作模式,因此广州各个社区的垃圾分类收运与监督流程与当地社区所采用的分类模式有关,但过去4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以下的分类收集模式:楼层设桶、定时定点、定点不定时、厨余垃圾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投放。不管哪种模式,硬件设施的投入从社区运输到中转站以及最终到各垃圾处理设施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在社区内的收运以及劝导纠错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它们在这两方面的情况,并分析出它们的优缺点。

5.1 楼层设桶

(1)收运方式

楼层设桶的方式就是在每层楼的公共区域(如楼梯间设置垃圾分类桶)24小时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居民可以随时把垃圾分类后扔到桶内,由清洁工每天固定时间上楼清理。

有害垃圾桶则放置在楼下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地方,也有放置在居委或物管办公室,由于量少只需要定期清理,集中到该区的有害垃圾仓库,集中更大的量后送到有资质的企业处理。

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也是放置在楼下几个固定的地方,但往往居民会自行变卖或者交给清洁工处理,所以需要集中清理的情况不多。

(2)劝导纠错机制

楼层设桶比较难实现对居民垃圾分类情况的监督和纠错,做得好的社区会另外安排一个专人来检查分类的情况,但是只能等到各楼层的整体情况,进行对比,并在楼下公布,同时会到这层楼的各位家庭再进行宣导,如越秀区广卫街都府社区。但许多社区根本没有人检查和监督,或者都只是依赖清洁工来做二次分拣,效果其实不好。

另外,也有社区是利用专用的垃圾分类塑料袋来进行实现监督功能。每个月会免费向居民发放分类垃圾袋,在袋子上面贴上住户的门牌号码或者对应的印刷码,让居民使用这种袋子分类扔垃圾。每天需要清洁工打开袋子检查,然后记录下居民的分类效果,不好地再入户回访劝导。

(3)优点和缺点

优点:楼层设桶的方式与现有的生活习惯接近,因此推进的阻力会很小。

缺点:监督工作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居民可以随时随意地扔垃圾,那么就没有动力去改变习惯。但楼层设桶依靠人检查来实现监督,则需要很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因为是不可能24小时都能有人站在所有的桶边对居民进行劝导;如果逐层来做这工作,那么要实现这栋楼的时间成本就很长;如果抽取时间检查,也无法做到精准监督。用专用垃圾袋来进行监督,可以准确知道居民的分类情况,但因为每天需要工人先把垃圾集中收集后再进行拆袋检查、记录,需要花的时间成本较高;需要专用的厨余垃圾袋,相对成本较高;另外,发袋子前需要在袋子上贴上门牌号码,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人力成本。

5.2 定时定点

(1)收运方式

在楼层设桶操作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一般后,广州有些社区就开始探索定时定点的收运模式,取消楼层所有的垃圾桶,清洁工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如华乐街的早上7时到9时,下午6时30分到8时)在社区固定的地点站摆放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让居民下楼扔垃圾,过了规定时间后就把垃圾和垃圾桶清走。

但运作一段时间后,部分居民反映,因工作关系无法在规定的时间段扔垃圾,所以有些社区会在这基础上,在社区里增加一两个误时投放点(即24小时投放点),在这个点放置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让居民来扔垃圾,清洁工则每天定期来清理。此时,该模式会变成:定时定点+误时投放。

有害垃圾桶则放置在楼下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地方,也有放置在居委或物管办公室,由于量少只需要定期清理,集中到该区的有害垃圾仓库,集中更大的量后送到有资质的企业处理。

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也是放置在楼下几个固定的地方,但往往居民会自行变卖或者交给清洁工处理,所以需要集中清理的情况不多。

(2)劝导纠错机制

在刚开始实施的头一个月,需要有人每天在固定的收运时间段(如华乐街的早上7时到9时,下午7时到9时),站在分类桶旁,一旦居民来扔垃圾的时候,就可以检查和纠错。一般一个月后居民的新习惯就会养成。

(3)优点和缺点

优点:比起楼层设桶,定时定点的优点在于推进过程中,在纠错层面需要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减少,使实现有效监督成为可能;撤销了楼层和社区的垃圾桶后,整体来说社区的卫生环境会变得好,更干净,蚊蝇等害虫会减少,因此也会得到部分居民的支持。

缺点:完全改变居民现有的生活习惯,初期会让一些居民觉得比之前的生活习惯麻烦了,产生抵触心态,成为方案推进的阻力,尤其是高层的住户;而且在向居民收取的10元清洁卫生费中是包

括上门收垃圾的费用,所以这点也成为方案推进的阻力,造成垃圾费收取率的下降;另外,开展初期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到每天的劝导工作中,在现在志愿者队伍尚不成型的时候,会制约开展的速度和效果;实际操作上,站桶监督也碰到了一个新难题,有些居民扔垃圾的时间很短,甚至有人离2米远就往桶里抛垃圾,然后就迅速离开,根本没来得及和他交流,劝导他改正没分类的习惯,我们作为站桶志愿者协助华乐街开展该项工作时曾遇到这种情况。

5.3 定点不定时

(1)收运方式

定点不定时其实是从楼层设桶转变到定时定点收运方式的过渡版本,垃圾桶的设置与收运方式与定时定点一样,只是垃圾桶的设置变成了全天放置。

(2)劝导纠错机制

定点不定时与楼层设桶一样无法让人24小时站桶监督,其需要依靠专用的垃圾袋或专门的识别标志来实现该目标。以萝岗区联合街道天鹿花园为例,每个月,居民在袋子贴上街道办发放的门牌号标签,居民每天用这个袋子来装厨余垃圾,扔到定点的厨余垃圾桶里。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会在居民扔垃圾高峰期站在桶边检查,另一个会在社区巡查。而在工作时间,对居民投放的垃圾开袋检查,并详细记录确认结果,给予居民积分,待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小礼品。有些社区同时在社区公告栏公布各家各户的结果,形成压力。

图 31兴隆东社区的固定投放点 图32 天鹿花园标有门牌号的厨余垃圾袋 图33 居民投放情况积分

(3)优点和缺点

优点:该方案优于楼层设桶是因为减少了清洁工上楼层的收运工作量,可以把时间放在检查和纠错上;比起定时定点则可以让所有人在任意时间段扔垃圾,减少了一些人对方案实行的阻力;同时会让楼层的卫生环境更好,更干净,容易得到支持;带有门牌号码的袋子容易查找没有做到分类的居民,可以做到后续跟踪和回访,实现点对点的监督。

缺点:与定时定点一样,需要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同时涉及清洁卫生费的问题,初期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尤其是高层社区的居民;不适合开放式的社区,因为开放式的社区外人容易往定点的垃圾桶内投放杂物,造成桶内的混乱,也无法及时有人纠正,如越秀区六榕街;检查与回访之间还是有时间间隔,不利于立即纠正居民问题,不直接;需要专用的厨余垃圾袋,相对成本较高;另

外,发袋子前需要在袋子上贴上门牌号码,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人力成本;由于居民有没有分类都可以扔到桶里,对于有部分没有做的居民,所以还是需要依赖二次分拣。

5.4 厨余垃圾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投放

(1)收运方式

这个模式是黄埔区莺岗社区结合了上楼收集和定点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模式,是比较新的做法,但是效果明显,非常值得研究和关注。

每天在固定时间清洁工上楼收集厨余垃圾,居民在听到收垃圾的音乐声后把厨余垃圾送出来给清洁工或者提前放在门口等清洁工来收运。而其他垃圾则是清洁工在另外的时间段到社区里固定的其他垃圾收集点清运,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清运方式同上述模式。

(2)劝导纠错机制

每天保洁人员在上楼收集厨余垃圾的时候,会检查分类情况。由于是居民自己送出来或者放在门口,所以很容易就知道谁没有做到,可以即时向居民纠正。对分类得好的居民,在其积分卡上盖章,居民集齐30个印章就可换取10元的购物券。下图为黄埔区鱼珠街莺岗社区的情况。

图34 正在收集厨余 图35 为做好厨余分类的居民盖章 图36 居民分出来的厨余垃圾

(3)优点和缺点

优点:该模式优点很多,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清晰,对于清洁工人每天的任务容易理解和操作;对于社区居民,也是非常清楚怎么操作,直接分厨余就行了,并且能直观看到社区是真的做到分类收运,明白自己的劳动不会白费,就会支持方案;同时,该方案在所有方案中对居民现有的生活习惯改变不大,甚至是服务到家门口,所以受到的阻力会很小;该方案优于楼层设桶是因为楼层没有垃圾桶,卫生环境会很好,居民会支持(在我们调研时有居民向我们这样表示),并且相对减少了清洁工上楼层收垃圾的量(只收厨余),清洁工也愿意;优于定时定点则是居民就在家里,不会匆匆赶往其他地方,会更有耐性和保洁人员聊天,让点对点的监督成为可能,使效果容易实现;可以不需要使用专用塑料袋,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不需要前期在袋子上贴上门牌号,大大减少前期工作量;随时可以发现住户变化,及时告知新租户如何操作;居民直接源头分类,不需要进行二次分拣,能保证厨余分出来的纯净度;另外,最大的优点是,这样的监督机制是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所以监督工作可以常态化。在我们调研的30户居民中只有1户混入了塑料袋,其他的厨余垃圾都很纯。

缺点:该模式现在是在一个一梯两户的楼梯楼(11栋3-4层、以及6层、8层不等的宿舍式楼梯楼和一栋平房组成,共有423户,实有住户320户)小区试验成功,但是否在其他户型的楼取得成功还有待试验,毕竟户型不同,有可能清洁工的劳动强度也会不同,人力成本需要核算;现在的试验同时也建立在给予居民的奖励上,如果将来取消补贴,需要再看看是否有影响;另外,居民可能会将来不及扔出来的厨余垃圾混在其它垃圾里面一起投放到楼下的收集点(有分类桶)。 6 社区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居民分类,激励清洁工参与分类中,各个社区都会有不同激励机制,如补贴清洁工每分出一桶纯正的厨余垃圾,按照15元计算,一个300来户的社区2天能分出1.5桶厨余垃圾(莺岗社区数据),那一个月的补贴大概有300元。

对居民也有奖励,在联和街道,每天给分类做得好的居民盖章。每个月根据盖章数量,居民可领取一些日用品作为奖品。而在莺岗社区,居民如果分对30次可以获得10元购物券等。但这种奖励上政府投入太大,想在居民习惯养成后,奖励机制将逐步退出。

第三节 广州垃圾分类优秀社区经验

一、责任要明晰

责任明晰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必要前提。街道办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基层政府,区城管局的经费和资源都下放到街道层面,让街道自主组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但很多情况下街道办城管科工作人员并没有实际有力的方法来促进辖区内各个社区分类工作。

当工作责任不明晰的时候,易存在互相推脱,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清楚的责任制度下,每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目标是什么,能促进工作高效完成。在我们走访的社区中,区城管局、街道办城管科、居委会、物业公司、清洁公司,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无论谁是垃圾分类工作促进的主力军,只要明晰了不同相关方的责任,能保证工作有成效就行。

二、监督要到位

监督,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问题。垃圾分类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改变居民的行为习惯首先要知道是谁的行为习惯没有达到标准,因此监督要落到实处,便是要能够跟踪到每户家庭。

海安社区便是采用专用垃圾袋编号的方式,将城管委发放的袋子上的编号和居民的家庭门牌号关联记录下来;天鹿花园是采用印制编号让居民贴到垃圾袋上的方式跟踪每户家庭的情况;莺岗社区,上门到户收厨余的方式目标精准,简单,监督工作直接到户,同时融入到日常工作,可以常态化。这些方法都是目前看来最有效的促进分类的办法,监督到户,了解每一户居民的分类情况,使得后期的宣传更有针对性,才能相应地落实责任。

三、宣传要有针对性

入户做宣传和劝导是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社区的共同特点。大部分社区是从派袋子、派垃圾桶开始和居民交代垃圾分类事宜,但随后的意见和反馈也是必要的,让居民知道自身的分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街道和居委需要搭建畅通的交流渠道,让居民有资料可了解和查询,有人

可咨询。

从2011年开始垃圾分类以来,广州市已经进行了大规模地毯式的宣传,从街道的海报宣传,到社区里的专栏告示,公共交通媒体的公益广告,现在天河区也在商厦的大型电子广告屏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可以说,广州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已非常高。接下来要加强的应该是“点”上的深入宣传,即社区内部的,细化的,每个人都能接收到正确信息,知道如何进行分类操作,而这部分就要靠基层政府、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或清洁公司了。

比方说,天鹿花园在撤桶的时候专门做了撤桶的宣传,派发意见征求稿到每户居民手中,而宣传册上列举了许多楼层设桶的弊端,这就是有针对性地对一件事情的分析和宣传,信息传达更加有效和快捷。

四、熟人社区好办事

如果社区里的大部分人都认识彼此,劝导工作会比较容易进行,居民的从众性也更好,垃圾分类习惯会互相影响。但如果不是熟人社区,前期工作会相对艰难些,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和宣传,特别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户劝导,有利于加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联系,也有助社区良好氛围的形成。

海安社区公安小区和莺岗社区便都是熟人社区,而天河区一些分类做得好的社区,比如电子五所,钢铁研究所社区,也都是集体职工宿舍楼。

后记 对广州垃圾分类的观察和建议

自2010年广州开始重启垃圾分类以来,取得了一些,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为什么广州的垃圾分类这么难推进?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的一些发现已经呈现在文中,但我们发现了几点广州垃圾分类的关键因素。

一、制度设计有力量,利益驱动功倍成

在众多制度建设中,不得不提《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是经费包干到区,按照垃圾排放量进行计算费用,并从各区财政进行转移支付。这种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来促进垃圾源头减量,的确让区级政府重视起来,想尽各种办法来实现减量的目标。

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增加人口变量因素,避免出现做垃圾分类的区域因人口上升而垃圾量上升,反而需要多支付钱,挫伤积极性。

二、循环产业是根本,缺少分类走不稳

没有后端的产业链对接,任何分类都是假的,分完没有去向。在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制定长远的循环产业(包括厨余处理)促进规划,定出各个阶段的资源回收利用率目标。但遗憾的是,现在广州制定的都是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规划,没有制定循环经济规划方案。过度依赖焚烧,只会制约循环产业的发展,因为资源都烧光了。

三、分类系统要建立,居民工作需细心

在做垃圾分类的时候,一定要把分类标准、如何分类投放、如何分类收集、如何分类运输,如

何分类处理等整个流程要确定下来,并且要清晰明了,执行一定要到位。否则,万一被居民看到混收混运混处理,那么他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被尊重,就再也不会分。那如果居民还未分得很好的时候,还是要按照分类流程操作,这样才能给予居民信号和信心。

另外,当流程确定准备操作前后,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并且要细致,最好能做到点对点的传播,务求让他知道怎么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建立好社区沟通渠道,让他能及时解答疑惑。

四、有效监督真关键,切记奖惩相伴行

在广州的案例中,成功的社区往往都是设计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如使用贴有门牌号或编号的分类塑料袋,可以查到谁家没有做好,另外,如果可以做到直接上楼到户收厨余的话,这样会更有效地对居民实行点对点进行监督。然而,除了要对居民监督外,也要设计出如何监督收运者的机制。

实施初期,适当地给予居民和清洁工的补贴或奖励,能促进垃圾分类的成功,如莺岗社区的盖印花换购物券,给予清洁工补贴,增加他们的收入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但是同时也需要赋予清洁工一些权力,可以拒绝收未分类的垃圾,起到一定的震慑力,促进居民改变。

五、基层力量须调动,社会组织能协同

在广州,需要充分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使工作不是流于表面。固然,上级的行政指标能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比较大的压力,让他们行动起来,但也会造成反效果。例如,有社区为了应付上级的行政指标,直接从附近市场拉回厨余垃圾交差。此外,也应该给与基层更多的支持,除了资金或奖金外,还有政策,如物业管理企业。

社区居民动员工作,不仅是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还需要懂得有效的动员方法和手段,在这些方面,民间社会组织能给予力量。

六、耐心耐心再耐心,坚持坚持再坚持

几个好社区案例告诉我们,做社区居民工作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居民耐心地引导,在推动社区垃圾分类时,肯定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个时候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而是应该坚持下来,寻找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修改出适合这个社区的方案。前期可能投入120%,才有100%的成效,慢慢地找到路径,找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致谢

感谢接受访谈的相关方们,包括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各区城市管理局、广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兴丰填埋场、李坑焚烧厂的工作人员,以及走访社区的居民、居委会、街道办、中转站工作人员、废品收购者。

参与实地走访调研的志愿者们:冯玥怡、张婷婷、范晓昕、张冬良、Lisa、胡传。 给予资助的基金会: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相关文章

  • 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
  • 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 简 报 2009年第14期 (总第14期) 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0月6日 ●要 闻 省委书记苏荣充分肯定省新村办(清洁办)工作 陈达恒常委副省长深入九江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简 讯 抚州市召开全 ...查看


  • 广州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由来 1994年,广州市开始实行新的垃圾收费标准,规定每户15元(含卫生保洁费10元和垃圾处理费5元),并率先在全国实行生活垃圾上门收集模式,成为当时全国城管系统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居民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 ...查看


  •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跟踪调查及分析
  • 垃圾处理<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第4期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跟踪调查及分析 郑曼英,陈建芝,郭晓琪 (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70)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八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的调研,指出了当前推广垃圾分类收 ...查看


  • 2016年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深度调 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118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民生至上 践行共享发展
  •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撸起袖子加油干",首先要干好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民生实事,用惠民生来促发展,给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要认真抓好落实十方面民生实 ...查看


  • 垃圾分类处理调查
  • 西南科技大学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 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垃圾分类处理调查 作者姓名: 何思祺 学 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班级: 环境0902 目录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查看


  •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消纳)核准办事指南
  •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消纳)核准办事指南 一.办理对象 本市范围内,提供消纳场的产权单位.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回填工地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主要包括消纳场类(长期.临时)和建设工地回填类.(根据市区审批权限分工,市本级负责审批长期消纳场:区 ...查看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
  • 摘要:本文简介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必要性及其环境治理现状和问题,分别提出了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环境治理对策,最后整合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治理原则. 关键词:环境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 ...查看


  • 广州农业局:垃圾菜土壤镉超标220%
  • 2012-12-29 04:13:21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有2042人参与 1 (1) 网易财经 | 查看图集| (1/20) 转发到微博 广州番禺区金山大道金山村一处约100亩的菜地,除部分作为农场和花圃外,还有50亩为金山村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