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张大军

中国市场经济报 2000年07期

  贯串历史唯物论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都是这一矛盾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生产力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 页)“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48页)。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综合国力空前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内在要求的反映。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面貌和发展趋势,促使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3页)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适应着经济基础并最终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文化又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通过经济基础的“折光”对生产力发生反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影响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面貌和发展方向,从而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与进步。在这里,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起着决定的作用,特别是当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之后更是如此。马克思指出:“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1 页)“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表现为社会劳动本身的自然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41页)当科学以一般的知识形态存在且被劳动者认识和掌握,它是精神文明成果对劳动者思想的武装和精神情操的陶冶;当科学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物化为劳动工具,并且进入生产过程后,就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含义就在这里。因此,判定一个政党的作为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这二者之中有代表意义的是看它对待科学的态度,是崇尚科学、发展科学;还是贬低科学、搞愚民政策,甚至阻碍科学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始终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此并制定出科教兴国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高科技发展计划。下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新的世纪,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历史唯物论还证明,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迄今为止的全部文明史,都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既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应当是这两个文明财富的占有者和享受者。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党历来重视创造者、占有者和享受者的高度统一性,充分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共产党人所一贯坚持的历史唯物论的价值立场和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真实反映。工人阶级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边,为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及社会历史根源,从而也成为党所建立的阶级基础和价值取向。可见,“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整体上的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石之上

  根据我国现时的国情,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需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们必需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对我国现时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早在1987年就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了历史唯物论,从生产力及文化的发展状况上给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定了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矛盾论和根本任务论是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我们所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此就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谨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分步骤实现现代化,使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幸福。

  在我国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早已存在并且已有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落后的;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建设也不高。那么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就和这种落后的社会生产发生矛盾。承认这个客观事实,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和有力量的表现。也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之所以要采取现在这样的方针政策,而不采取别样的方针政策的唯一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同样地,这个理论也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石。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落后,建国后又长时间受“左”的思想的干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就迫切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以科技为先导,才能用先进的生产力逐步取代落后的生产力。当前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和积极加入世贸组织等各项重要决策,都是从加快生产力发展这个高度出发来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其意义十分重大。另外应该看到,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文化建设,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同时借鉴和吸收一切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建设健康、科学、向上的代表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看到在当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并进入小康社会之后,对于科技、教育、文化的需求就变得格外突出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要看得一并重要,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要求。哪一方面搞得不好,都不能说解决了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完成了根本任务,就不能说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楚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从以上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在现阶段坚持、实践“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突出坚持社会主要矛盾论和根本任务论。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在现阶段“三个代表”的性质和地位,也才能深刻理解它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高度阐发和丰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在党的章程上都有具体规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则从理论上将这些方面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和阐发,使其在实质和归结点上更加鲜明突出,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随着党的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党章的修改和补充,党的建设的理论也应该不断地加以发展。“三个代表”的提出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的理论。例如,在党的指导思想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增加了邓小平理论,并且成为引导我们前进的旗帜。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党的建设仍面临新的课题、新的任务。但是总的课题和任务仍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这样就使党的指导思想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使党具备更鲜明的先进性。在党的阶级基础上,不仅包括传统的产业工人,而且还有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新出现的农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等,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起构成了党的阶级基础,代表着当代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在党的思想建设上,突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对党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这种结合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是邓小平理论。它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使党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组织建设上,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必须完善和发展。要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坚强领导。在党的作风建设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发扬光大。要全面端正党风和学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够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讲到党的建设的目标时指出:“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达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全面提高党的领导素质、能力和水平,增强“三个代表”的先进性。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严治党、反对腐败。要认识到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的政治斗争。我们党经过民主革命时期到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我们决不能让少数蛀虫从内部毁掉战斗的堡垒。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要继续抓住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总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它贯串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石之上;它以党的建设理论为基础,同时又高度阐发和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入理解、完整把握“三个代表”,增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作者介绍:张大军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作者:张大军

中国市场经济报 2000年07期

  贯串历史唯物论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都是这一矛盾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生产力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 页)“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48页)。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综合国力空前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内在要求的反映。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面貌和发展趋势,促使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3页)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适应着经济基础并最终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文化又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通过经济基础的“折光”对生产力发生反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影响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面貌和发展方向,从而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与进步。在这里,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起着决定的作用,特别是当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之后更是如此。马克思指出:“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1 页)“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表现为社会劳动本身的自然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41页)当科学以一般的知识形态存在且被劳动者认识和掌握,它是精神文明成果对劳动者思想的武装和精神情操的陶冶;当科学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物化为劳动工具,并且进入生产过程后,就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含义就在这里。因此,判定一个政党的作为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这二者之中有代表意义的是看它对待科学的态度,是崇尚科学、发展科学;还是贬低科学、搞愚民政策,甚至阻碍科学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始终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此并制定出科教兴国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高科技发展计划。下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新的世纪,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历史唯物论还证明,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迄今为止的全部文明史,都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既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应当是这两个文明财富的占有者和享受者。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党历来重视创造者、占有者和享受者的高度统一性,充分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共产党人所一贯坚持的历史唯物论的价值立场和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真实反映。工人阶级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边,为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及社会历史根源,从而也成为党所建立的阶级基础和价值取向。可见,“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整体上的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石之上

  根据我国现时的国情,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需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们必需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对我国现时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早在1987年就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了历史唯物论,从生产力及文化的发展状况上给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定了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矛盾论和根本任务论是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我们所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此就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谨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分步骤实现现代化,使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幸福。

  在我国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早已存在并且已有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落后的;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建设也不高。那么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就和这种落后的社会生产发生矛盾。承认这个客观事实,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和有力量的表现。也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之所以要采取现在这样的方针政策,而不采取别样的方针政策的唯一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同样地,这个理论也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石。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落后,建国后又长时间受“左”的思想的干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就迫切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以科技为先导,才能用先进的生产力逐步取代落后的生产力。当前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和积极加入世贸组织等各项重要决策,都是从加快生产力发展这个高度出发来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其意义十分重大。另外应该看到,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文化建设,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同时借鉴和吸收一切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建设健康、科学、向上的代表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看到在当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并进入小康社会之后,对于科技、教育、文化的需求就变得格外突出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要看得一并重要,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要求。哪一方面搞得不好,都不能说解决了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完成了根本任务,就不能说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楚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从以上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在现阶段坚持、实践“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突出坚持社会主要矛盾论和根本任务论。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在现阶段“三个代表”的性质和地位,也才能深刻理解它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高度阐发和丰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在党的章程上都有具体规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则从理论上将这些方面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和阐发,使其在实质和归结点上更加鲜明突出,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随着党的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党章的修改和补充,党的建设的理论也应该不断地加以发展。“三个代表”的提出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的理论。例如,在党的指导思想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增加了邓小平理论,并且成为引导我们前进的旗帜。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党的建设仍面临新的课题、新的任务。但是总的课题和任务仍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这样就使党的指导思想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使党具备更鲜明的先进性。在党的阶级基础上,不仅包括传统的产业工人,而且还有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新出现的农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等,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起构成了党的阶级基础,代表着当代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在党的思想建设上,突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对党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这种结合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是邓小平理论。它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使党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组织建设上,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必须完善和发展。要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坚强领导。在党的作风建设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发扬光大。要全面端正党风和学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够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讲到党的建设的目标时指出:“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达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全面提高党的领导素质、能力和水平,增强“三个代表”的先进性。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严治党、反对腐败。要认识到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的政治斗争。我们党经过民主革命时期到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我们决不能让少数蛀虫从内部毁掉战斗的堡垒。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要继续抓住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总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它贯串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石之上;它以党的建设理论为基础,同时又高度阐发和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入理解、完整把握“三个代表”,增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作者介绍:张大军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相关文章

  • 初三政治苏教版
  • 初三政治 1.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2.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取得的成就:(1)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国家综合国力增强 ( ...查看


  • 思品初中所有知识点
  • 模块一 重要知识点 1.①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 ②战略: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 ③观: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是非观.人才观.成才观.职业观.择业观 ④党领导人民 ...查看


  • 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2.4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 讨论:如何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 ¨ 从古籍文献中摘录一些至今仍被频繁引用的传 ...查看


  • "三个代表"思想
  • 本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在这里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 ...查看


  •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
  •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第一单元 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 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 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 ...查看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然也是阐释马克思哲学的主要参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适应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解放全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 ...查看


  • 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 d态种生各肌7然围虽范.界念世观对德面道,的出境指环中护告保报立太树六求1要十观在明志文同态民生泽江00一4e0)4工002(58n2I6aⅥ]L过献恩反,程纪过世史个历一与的直化一变运断命实不现个的一化是文统系传关,的国然中文代自现与近人 ...查看


  •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资料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并不排斥时代性.相反,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或者 说是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一个与时俱进的民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查看


  •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俗习惯.它古老可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的人们所认同.传统不等于文化典籍,继承优秀传统绝不仅仅是对文化典籍的注释.写 在书上的并不就是实有的;文化典籍中的精华并不就等于传统.继承优秀传统,就是把民族传统中的优秀的并与当代实践所契合 的东西在实际 ...查看


  •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