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如何安度晚年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失独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原因和解决途径几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独家庭 养老 困境 途径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养老大潮中,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模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 育了一个孩子,然而,疾病或意外又使他们遭遇了独子早逝的厄运,这一群体被称为“失独者”,他们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①。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失独的家庭变故不仅打破了他们正常的家庭结构更使家庭功能变得残缺不全,这些失独者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除给予生活支持外,还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使他们养老有所保障,安享晚年。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调查发现,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①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如今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

困境之一,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维持。独生子女一旦亡故家庭中的老人父母在承受精神 打击的同时也遭遇经济困难,养老成了难题,他们微薄的经济收入难解根本问题。目前老年人获取养老金的途径主要有儿女赡养费、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由于大多数失独家庭老人工资较低,缺少养老保险,同时这些失独老人在他们唯一子女还存在的时候倾其所有来培养他们,有的甚至负债累累,有的子女生前疾病缠身,为了救助他们,也使他们父母经济困顿。

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困境之二,失去独子,无人照料。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是依靠子女。同时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差也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而如今各地的养老院大多不接收生活不能 自理的老人,因为目前我国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极少,根本无法满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需 求,多数养老院都是盈利性质的,一切都是向钱看,不以人性关怀为主旨。而且入住养老院都要有子女签署委托手续,目的也是为了规避风险,无疑失独老人自然将被所有这一切苛刻的条件规则拒之门外,无依无靠,衰老失能,无处养老。由于社会上一些人的偏见和歧视,更使这些失独老人的晚年生活雪上加霜。

困境之三,老年丧子,精神痛苦。和正常家庭的老人相比,失独家庭的老人不光要承受精神上的孤独,还要承受失去独子的精神折磨。他们都曾经拥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车祸、疾病、灾难以及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让他们陷入了永远的沉痛。独生子女去世后父母容易陷入自行封闭,精神濒临崩溃,因为唯一的孩子的离去,带走了他们的希望,他们是绝望的群体。他们的养老,不是说给经济补偿就可以解决了,他们更缺乏精神寄托。

三、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途径

第一,政府部门完善养老制度,特别是对失独家庭养老制度的完善。首先,加大财政投

入力度,健全各种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要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专项资金,按照失独老人的困难程度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要提高对失独家庭的风险补偿标准。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利用优惠政策做和养老无关的事情。同时,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失独家庭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养老资金扶助制度,解决失独家庭养老资金匮乏的问题,使失独老人能够安心养老。

第二,社会养老托底,配合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对于失独家庭而言,针对性的制度保障、人性化的精神援助必不可少,但从根本上说,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快步伐,提升养老的社会保障力度,夯实“社会养老”的根基。调研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以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只有24.1%,多数老人的生活来源还需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如果能从源头着手,尽早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让每一位老人都没有老无所依的后顾之忧,那么失独家庭的痛苦,或许能在社会提供的福祉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消融。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去全方位对失独家庭老人进行生活照料,使他们老有所依,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帮助,使这些失独家庭老人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安度晚年。

第三,人道的精神抚慰,使失独老人乐享晚年。

在失独家庭养老所面临的问题上,经济救助还只能解决问题的一个侧面,精神扶持对失独家庭往往更加重要。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各地相关部门应尽早建立失独家庭的数据库,并为失独互助组织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没有民间救助团体的地方,慈善机构应该协助成立民间社团,在运行经费、活动场所和精神科学支持等方面提供社会资源。只有多方面共同襄助,才可能打破失独家庭陷入的痛苦内循环。此外,舆论必须要成为社会与失独团体之间的纽带。舆论不仅仅是暴露问题,更应肩负起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号召的责任。失独家庭能否重新绽放生活的光彩,重树生活的告心,脱掉标签化的形象描述,社会公众能否献出爱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舆论的走向,少一点过度渲染,多一点正能量。

总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重点。失独问题解决不好,也是对计生工作的不负责任。让失独者不孤独,考量着国家文明和国家责任。只有顶层设计和底层自觉互动,失独者的孤独才能得以抚慰,这些失独家庭老人才能够安度晚年,乐享人生。

③②③④⑤ 杜静. 失独家庭,谁来养老?海峡财经导报,2012(8):1-2 同②.

④李康宁. 失独家庭尤需“社会养老”托底.广州日报,2012(02):1

⑤张志昊. 舆论如何帮助失独家庭光彩重绽. 中国社会报,2012(7):1

参考文献: [1] 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2] 杜静.失独家庭,谁来养老?海峡财经导报,2012(8):1-2

[3] 同[2]. [4] 李康宁. 失独家庭尤需“社会养老”托底.广州日报,2012(02):1

[5] 张志昊. 舆论如何帮助失独家庭光彩重绽. 中国社会报,2012(7):1

[6] 蔡方华. “失独家庭”应得到社会双重关怀. 中国社会报,2012(3):1-2

[7] 阿峻. 失独家庭的困境.浙江人大,2012(10):67-70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如何安度晚年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失独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原因和解决途径几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独家庭 养老 困境 途径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养老大潮中,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模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 育了一个孩子,然而,疾病或意外又使他们遭遇了独子早逝的厄运,这一群体被称为“失独者”,他们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①。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失独的家庭变故不仅打破了他们正常的家庭结构更使家庭功能变得残缺不全,这些失独者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除给予生活支持外,还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使他们养老有所保障,安享晚年。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调查发现,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①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如今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

困境之一,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维持。独生子女一旦亡故家庭中的老人父母在承受精神 打击的同时也遭遇经济困难,养老成了难题,他们微薄的经济收入难解根本问题。目前老年人获取养老金的途径主要有儿女赡养费、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由于大多数失独家庭老人工资较低,缺少养老保险,同时这些失独老人在他们唯一子女还存在的时候倾其所有来培养他们,有的甚至负债累累,有的子女生前疾病缠身,为了救助他们,也使他们父母经济困顿。

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困境之二,失去独子,无人照料。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是依靠子女。同时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差也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而如今各地的养老院大多不接收生活不能 自理的老人,因为目前我国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极少,根本无法满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需 求,多数养老院都是盈利性质的,一切都是向钱看,不以人性关怀为主旨。而且入住养老院都要有子女签署委托手续,目的也是为了规避风险,无疑失独老人自然将被所有这一切苛刻的条件规则拒之门外,无依无靠,衰老失能,无处养老。由于社会上一些人的偏见和歧视,更使这些失独老人的晚年生活雪上加霜。

困境之三,老年丧子,精神痛苦。和正常家庭的老人相比,失独家庭的老人不光要承受精神上的孤独,还要承受失去独子的精神折磨。他们都曾经拥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车祸、疾病、灾难以及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让他们陷入了永远的沉痛。独生子女去世后父母容易陷入自行封闭,精神濒临崩溃,因为唯一的孩子的离去,带走了他们的希望,他们是绝望的群体。他们的养老,不是说给经济补偿就可以解决了,他们更缺乏精神寄托。

三、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途径

第一,政府部门完善养老制度,特别是对失独家庭养老制度的完善。首先,加大财政投

入力度,健全各种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要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专项资金,按照失独老人的困难程度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要提高对失独家庭的风险补偿标准。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利用优惠政策做和养老无关的事情。同时,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失独家庭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养老资金扶助制度,解决失独家庭养老资金匮乏的问题,使失独老人能够安心养老。

第二,社会养老托底,配合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对于失独家庭而言,针对性的制度保障、人性化的精神援助必不可少,但从根本上说,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快步伐,提升养老的社会保障力度,夯实“社会养老”的根基。调研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以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只有24.1%,多数老人的生活来源还需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如果能从源头着手,尽早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让每一位老人都没有老无所依的后顾之忧,那么失独家庭的痛苦,或许能在社会提供的福祉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消融。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去全方位对失独家庭老人进行生活照料,使他们老有所依,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帮助,使这些失独家庭老人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安度晚年。

第三,人道的精神抚慰,使失独老人乐享晚年。

在失独家庭养老所面临的问题上,经济救助还只能解决问题的一个侧面,精神扶持对失独家庭往往更加重要。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各地相关部门应尽早建立失独家庭的数据库,并为失独互助组织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没有民间救助团体的地方,慈善机构应该协助成立民间社团,在运行经费、活动场所和精神科学支持等方面提供社会资源。只有多方面共同襄助,才可能打破失独家庭陷入的痛苦内循环。此外,舆论必须要成为社会与失独团体之间的纽带。舆论不仅仅是暴露问题,更应肩负起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号召的责任。失独家庭能否重新绽放生活的光彩,重树生活的告心,脱掉标签化的形象描述,社会公众能否献出爱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舆论的走向,少一点过度渲染,多一点正能量。

总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重点。失独问题解决不好,也是对计生工作的不负责任。让失独者不孤独,考量着国家文明和国家责任。只有顶层设计和底层自觉互动,失独者的孤独才能得以抚慰,这些失独家庭老人才能够安度晚年,乐享人生。

③②③④⑤ 杜静. 失独家庭,谁来养老?海峡财经导报,2012(8):1-2 同②.

④李康宁. 失独家庭尤需“社会养老”托底.广州日报,2012(02):1

⑤张志昊. 舆论如何帮助失独家庭光彩重绽. 中国社会报,2012(7):1

参考文献: [1] 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2] 杜静.失独家庭,谁来养老?海峡财经导报,2012(8):1-2

[3] 同[2]. [4] 李康宁. 失独家庭尤需“社会养老”托底.广州日报,2012(02):1

[5] 张志昊. 舆论如何帮助失独家庭光彩重绽. 中国社会报,2012(7):1

[6] 蔡方华. “失独家庭”应得到社会双重关怀. 中国社会报,2012(3):1-2

[7] 阿峻. 失独家庭的困境.浙江人大,2012(10):67-70


相关文章

  •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_宋健
  • 第25卷第6期2001年11月 Vol125,No16November200164人口研究PopulationResearch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 宋 健 =内容摘要> 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 ...查看


  •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每个国家.地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人类所无法抗拒的.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都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只有每一个小家都过得幸福,那么我们的大家庭- ...查看


  • 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 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过程,伴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地延长,出生率也在降低.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日益明显.继发达国家人口普遍老龄化之后,发展中 ...查看


  •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风笑天(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谢谢大家,我争取在 10 分钟内讲完. 二十年以前,我们国家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时,那时 许多人口学家就提出关注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及相关的老年保障问题. 当四分之一个 ...查看


  •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
  • 2期本刊编辑部对残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家庭阃题的深屠思考33政府在对待独生子女户和非独生子女户的政策方面应该有明显的区别.(2)中国独生子女队伍规模庞大,据估计,目前有9000多万人.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如果对意外亡问题处理不妥,势必影响计划生 ...查看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 导师给的意见如下:论文选题有重要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今天城镇化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作者对国内外现状了解较为透彻,文献综述阐述清楚,但稍显冗长,还可略微简练一些.研究内容得当,研究方案较为合理. 鉴于 ...查看


  •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综述
  •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综述 2016-02-15 提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社区养老越来越显示出其存在的必要性.本文以近20年来有关社区养老的论文为参考,对我国社区养老现状.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总结,期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 ...查看


  •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书(养老院)
  •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报告书 题目:浅谈当前老年人服务工作 作者: 王彩清 班级: 11级生物科学1班 学号: 11223026 指导老师: 廖晨炜 2013年09月03日 浅谈当前老年人服务工作 海口市秀英 ...查看


  •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研究
  • ・988・ ・社区康复・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研究 张保利,兰志敏,韩学青,陈建,李娟,冯锋,杨甫德 [摘要] 目的探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PADL (生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