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二讲

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二讲

李焱

R:0 G:47 B:167

从这一课开始,我们进入消息‚如何写‛的内容。还和上次一样,我尽可能用例子说话。

三、写好导语

万事开头难,消息写作上的难处,我体会写好导语是第一关。因为导语是整个消息的基调,是消息重点的提示。人们看小说、电影、电视剧,会发现一个特点,高潮往往在最后,正所谓‚好戏在后头‛。但是,新闻特别是消息正好相反,读者要求匆匆一瞥就知道怎么一回事。消息想吸引读者,导语相当重要。西方一些媒体编辑决定发不发一个记者的消息,先看导语,导语不抓人,‚毙‛!

那么,什么是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特有概念,即在消息的开头,用两句话或一段话,以最简洁扼要的文字突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提示出全文的主题,吸引人们看下去。

导语种类很多,有人细致归纳出十几种写法,但似乎有些琐碎。其实粗分成几个大类更便于理解。

一是叙述式导语

直截了当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方法是导语中最常见的写法,在动态消息中经常见到。

举例说明:

1、为巴勒斯坦操劳了几十年的阿拉法特在60岁生日前,终于做

了父亲。他的33岁的妻子劳哈24日在法国巴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2、新疆达瓦孜传人阿地力今天仅用了13分48秒的时间就走过了瞿塘峡两岸长达640多米的钢丝。他把加拿大人科克伦创造的该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缩短了近40分钟。

叙述式导语优点是不容易失掉大体,缺点是不够活泼。

二是描写式导语 就是对新闻事实作简练而有特点的描写。 举例说明:

1、一位浑号‚狗儿爷‛的北方农民,蹒蹒跚跚步入上海闹市的长江剧场,向观众倾诉大半生的喜悦、悲哀……北京人艺赴沪优秀剧目汇演的第三个戏《狗儿爷涅般(木)》昨天登台。原以为上海人不易听懂的北方农村歇后语,却不断在观众席中引起爆炸般的反响,比在北京演出时还强烈。

2、连日来,松花江水位不断上涨,堤坝险情不断,距大坝仅400米的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园林内的一片洼地已成为深达1米的池塘。在此驯养的52只东北虎轮番在池水中徜徉戏水,全然不知自己的安危。

描写式导语要象电影中的快镜头,节奏要快,不能拖泥带水。另外,在篇幅上不能冗长。一长,就会放慢消息的节奏,显得平板和不够明快。

三是评论式导语 这种导语从议论入手,或把议论和叙述结合起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

导语中的议论应该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导语中的议论可以和新闻事实揉和起来,熔叙述、评价于一炉,节省笔墨。

一位高级经济学家近日指出,人民币可能贬值的谣言是某些国际基金公司有意制造出来的,其目的是扰乱市场,浑水摸鱼。

评论式导语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一般在报道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和各行各业取得重要成就时,应用较多,而平时则尽可能少。因为许多情况下,事实摆在那里,道理不言自明,过多饶舌反倒不讨好。

四是提问式导语 把已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鲜明提出,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

举例:

1.用氟利昂,还是不用?这是个问题。

2.今天的长江三峡已经没有猿的踪迹。1200年前,诗人李白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千古绝唱在学术界曾引来争论,焦点是:长江三峡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长臂猿?

写好提问式导语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不要连续设问;回答问题时不要拖泥带水,绕弯子;提问内容还要具体。一般消息中,没有必要最好不要用这种导语。

导语粗略分就这么几大类。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它的理论而是在实践中写好它。我觉得,写好导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不要概括,而要实例。因为100个概括有99个是重复的,而100个新闻事实有99个是不重复的。特别是综合反映一个领域或

地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某项工作取得进展的新闻,多半会用概括的写法,最容易写得沉闷、乏味。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在导语中突出主要新闻事实。

举一个例子:

本报讯

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大队人工植造的松柏林中,最近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野山羊。这种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的野生动物来到西沟村,是这个大队28年坚持植树造林、改造山区已经取得相当成效的一个明显标志。

同一个素材,三流记者可能会写成豆腐账,导语中罗列出一堆数字,像绿化荒山多少亩,植树多少棵等等。而该消息作者在导语中只突出主要事实,以野山羊出现为例子,折射出28年绿化成果,显得很巧妙。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河北日报》上消息的导语,有80%以上突出实例,而不用概括性导语。这种写法在这家报纸上以致于约定成俗,甚至一篇普通的写某市治理大气环境的消息,导语也是‚某月某日,某人推开自家的窗户,发现天空清彻如洗‛然后再写这市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些新闻事实比较抽象,或是大而空泛,怎样写其新闻事实并使之在导语中形象化呢?我们不妨学学新闻摄影的技巧。我爱看新闻照片,从照片中能受到不少启发。比方说国务院批准广州白云机场迁址重建这一新闻事实,在照片中怎么表现呢?《新快报》摄影记者李洁

军拍了一辆在公路上疾驰的载人摩托车,头顶是一架刚刚起飞的硕大的民航客机。这就很形象地把机场搬迁的原因,即安全构成威胁、噪音扰民表现了出来。美联社记者表现驻柬外国人员撤离骚乱的金边时,巧妙地透过机场被子弹洞穿的玻璃拍摄了人员登机的情景。一个醒目的弹孔说明了一切。我们搞文字的应该学学摄影记者的形象思维。

其次,要实在,不要空泛

前面说的是导语内容的选择,这里主要是指导语的语言。消息要言之有物,导语自然应该既突出重点又具体实在的。遗憾的是,目前不少消息的导语充满空泛的语言,抽象的概念,流行的口号和提法,就是缺乏重要新鲜的事实。即便有事实,也湮没在消息偏僻的角落。随便举报纸上两个例子

1.本报讯 ××省通信公司××分公司以建设数字城市为已任,全力推动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努力为××市国民经济信息化作贡献。

2.本报讯 ××市工商局按照‚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的要求,结合‚一学两创‛活动,实施‚五项创新‛,为优化全市发展环境当好经济卫士。

‚努力为什么什么作出贡献‛、‚为什么什么当好卫士‛这样空泛的说法在哪个单位都能说。类似这种开口不说事,大多是总结式套帽的写法在我们的导语中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写国企改革,不是‚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就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写流通行业,不是‚城乡购销现旺‛就是‚市场呈现繁荣景象‛。写先进人物,也是‚受到群

众赞扬‛、‚被传为佳话‛。这样的导语虽然写着顺手,但由于内容空泛,说了等于没说,很难影响读者。

第三点,要简洁,不能罗嗦

。国外新闻机构曾对导语字数有过要求,如美联社就曾规定:每条导语必须在27个字之内。所以外国媒体记者很注意导语的简洁,看看《参考消息》上翻译过来的消息,导语大都在十几、几十个字。而国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重要消息甚至稍微上点档次的消息,导语都在百字以上,有的甚至数百字。这不是优点!导语长,消息必长,超过千字的消息,就有些向通讯靠近了,也就失去了消息的优势。

说了几点,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导语要‚抓人‛。消息要吸引读者往下看,除内容外,导语如何写也有讲究。导语想‚抓人‛,就需要在技巧上下功夫。

试举两个例子:

1.对于新版影片《杨子荣》,观众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马伦扮演的这个杨子荣,像个英雄吗?

2.虽然克隆羊多利据估计还能在这个世界存活15年左右,但其培育者、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已早早为她安排好了身后之事

再举一个我写的例子:

狰狞恐怖的骷髅,巨齿獠牙的鬼怪……不知何时,在唐山的一些商场,用于试衣的‚模特‛由俊男靓女变成了‚妖魔鬼怪‛。

这几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我觉得都制造了一种悬念,让人不能不看一个究竟。马伦扮演的杨子荣为什么不像英雄?多利为何健在

人们就给她操心后事?商场‚模特‛怎么会让人害怕?我们往下看渐渐明白。啊,原来演员马伦长相不仅难看而猥琐,与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相差甚远,演‚小炉匠‛还差不多。多利是世界是第一只克隆动物,死后和生前一样重要,值得研究。(当然,这篇稿子是去年外电发的,多利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么长寿,前些日子死了)。商场出现‚妖魔鬼怪‛,是因为商家别出心裁。这些消息吸引人们看个究竟的因素是,导语设臵了悬念。

为让导语‚抓人‛,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比如说对比,以求强烈的反差,吸引读者关注。再举两个例子:

1 .就在罗纳德 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 里根却在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2 .最近因电影剧本《苦恋》的错误受到批评的作家白桦,由于他的一首诗在全国新诗创作评比中获奖。这个获奖的名单是今天在此间宣布的。

再强调一下写导语的具体要求:

1.写进导语的单位名称、专业名词不能多。因为这会淹没或冲淡新闻事实。有些单位名称是不必一一在导语中交代的,尽可能放在后面去写。这有助于把导语写短。

2.人名和头衔不要太多。因为那样会使读者不能马上看到新闻事实,会影响阅读兴趣。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某某大人物去世的消息。我们听电台播发讣告时,最烦的是一溜头衔,加上播音员语速又慢,让人干着急,只能乱猜去世的到底是谁。如果消息的导语也这么写,

读者会弃之不看的。

3.写进导语的事实不要太多。导语面面俱到,不但使读者很难获得具体印象,而且导语篇幅也拉长了,成了消息的目录或清单。反倒使读者抓不着中心。

4.少写附属事实和细节。细节太多,会使人眼花缭乱。因为导语毕竟篇幅有限,要突出的是主要事实。

5.导语中不要堆满数字。数字罗列,既枯燥乏味,又会拉长篇幅。那种公式化的帽子加成串数字的导语,十之八九会吓跑读者。‚导语中最好少用数字‛,是不少记者的经验之谈。

6.导语可以新闻五要素俱全,也可以只写两三个新闻要素。关键一点是对要素的交待要有所侧重。一般‚为何‛要素在导语中不必出现,因为用‚为了……‛而带出一串空泛的议论,这样只会使导语变长变乏味。这种写法应该避免。

四,主体-要充实而有条理

主体,就是身子、躯干,是一篇消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要对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要补充叙述导语中未提到、但对读者全面了解这个新闻来说必不可少的其他事实。

先看主体第一个作用:补充和解释导语:我举消息《‚佛子‛张小平落入法网》为例。张小平是在李洪志、张洪宝之前号称有特异功能的‚大师‛级人物,开着奔驰600,谎称某国家领导人亲戚,到处招摇撞骗,最后‚栽‛了进去。消息在导语中,讲了张小平落入法网,关在北京某看守所。导语之后,记者写到:

警官告诉记者,中央和公安部有关领导对张小平一案极为关注,指示公安机关查办此案,并请有关地区配合承办此案的吉林辽源市公安局收押张。目前已查实,张小平伪造我国主要领导人题词属从事诈骗活动,张小平的其他违法活动现仍还调查中。

沦为阶下囚的‚佛子‛在监号里被‚还原‛成了普通人。号称精通穿墙术的‚佛子‛至今尚未穿墙而出。近两个月来,他与十几名犯人关押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睡同一张板床。‚佛子‛在同号的人犯面前没了功夫,更不敢摆‚佛子‛的架子。与其曾经有过的众多崇拜者头顶红包跪拜于地之情,形成鲜明对照。这里没人相信他那一套,他偶尔给人看看手相,结果却看不准栽了‚佛子‛的面子。看守张小平的民警讲,他和其他人犯没什么区别。

这篇消息的主体,补充和解释了查办张小平案的经过和张在看守所的情景。这些都是读者想知道而在导语中不能详述的新闻事实。

再举了一个我写的例子。前面,我介绍了我写的一个消息的导语。这个消息的标题叫《商场出售‚恐怖社会褒贬不一》。相信大家看了导语后,也想知道具体情况。所以,我接下来在主体中写道:

不久前,记者在唐山新华道上一家出售牛仔服和玩具的专卖店里,着实受到了一次‚恐怖教育‛。之后,又两次光顾该店,服装的品牌没有记住,店家的‚另类‛风格过目不忘:昏暗的灯光,配上阴森恐怖的音乐,把商场渲染出一片阴森的气氛。这里出售的玩具也十分独特,有骷髅面具、滴‚血‛的‚心脏‛,让人触目惊心。

记者留心记录下观察结果:三次共3个多小时内,有23个顾客

光顾该店,其中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2/3,而男性又占了70%。一个扎着耳朵眼儿的十七八岁的男生,花45元买了一个骷髅面具。记者问他用途,他咧嘴一笑:‚好玩,挺刺激的。戴它蹦迪没治了!‛

唐山某医院的护士张小姐说:‚我不觉得商家的创意有什么错,那种温情、甜腻的风格大家都厌倦了,来这儿就像吃了道酸辣可口的开胃菜。我喜欢这种气氛。‛一个初中男生振振有辞:‚我们都喜欢惊险、刺激,我觉得能提高大家的勇敢指数。‛卖货的女孩似乎很欣赏这种说法,还笑着向记者展示了那个一个能滴出殷红的‚血‛来的‚心脏‛。

出售‚恐怖‛,并非这家专卖店的发明。记者走过一些地方的服装、饰物商店,发现幽灵、魔鬼、骷髅之类的玩具、饰物越来越多。面对日益泛滥的‚妖魔鬼怪‛商店,教育工作者表示了担心。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小学校长认为,商家将恐怖世界引入现实,容易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产生恐怖记忆。因为不管是饰物还是玩具,背景都是坟墓、死亡、幽灵、怪物等,孩子一旦迷恋上,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经营服装生意的王先生也对同行做法表示不屑,他认为,吸引顾客要靠品牌的魅力和优质的服务,搞这种鬼怪‚噱头‛,只能是哗众取宠。

这则消息是我在街上发现的,纯粹就是个社会新闻,写出来我也没当回事。不承想,新华社发了以后,反响还挺强烈。我上网查了一下,足有十几家媒体转载了。这消息是去年8月底发的,9月份新华社记者来唐山采访陶博会,摄影记者杨世尧特地问我这个商店在哪

里,结果他和新华社驻唐山记者张洪河专程去暗访了一下,两人竟戴着骷髅脸照了好几张照片。这是后话。

主体的第二个作用:补充导语中未提到、但对读者全面了解这个新闻来说必不可少的其他事实。我们看一篇消息《郑州‚炒‛出新鲜菜 领袖名人上菜单》:

记者写的是:郑州一家名叫帝豪大酒店的饭店,在店门口在大做广告,广告上菜名全是领袖和名人。导语之后,记者写道:

这些稀奇古怪的菜名,引得一些人纷纷驻足观看。再往上看,门前悬挂着一条横幅长达十几米:特聘国家特级国宴师金长有主理,更让人大吃一惊。怀着浓厚的兴趣,记者采访了来自河南信阳的‚国家特级国宴师‛金长有先生。背心上油腻星罗棋布的‚国宴师‛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从未给外国领导人或国内领导人做过饭。不过‚国宴师‛解释:‚我叔金广先是毛泽东的厨师,我是跟着我叔学的手艺。‛

这真让记者糊涂,毛泽东的厨师就是‚国宴师‛吗?叔叔是‚国宴师‛,侄子也就非得是‚国宴师‛吗?当记者担心地问,菜名叫‚毛泽东膳食红烧肉‛是不是有些不妥时,对方回答,‚膳食‛就是喜欢吃的意思。记者提醒金先生:‚你事先未征得刘晓庆的同意,便以她的名字设菜名,当心她告你侵犯名誉权呀!‛金先生手一挥‚没那事儿,刘晓庆要知道我宣传她的话,她肯定会给我奖金的。‛

写这个消息时,刘晓庆还没犯事儿,所以店家利用了她一把。这篇消息的主体,很好地体现了主体的第二个作用,介绍了其他事实:即‚炒‛出这些特色菜的厨师是怎样一个人,店方对可能面临的侵权

纠纷态度是怎样的等等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主体的作用基本就这些。主体的结构,其实和上一讲中消息的结构是一码事,也可以分为倒金字塔结构、顺序结构、混全式结构、分合式结构几种。我们就不再详细讲了。写好主体,要注意几点:

一是不要偏题

消息主体中提到的事实,不论是作为导语中披露的事实的补充,还是作为导语之外新披露的事实,都必须围绕重点和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新闻的主题。要按阐明主题需要的程度,来决定消息主体中事实用什么和用多少。在多数情况下,这个重点就是导语中突出的重点,消息的主体就是围绕这个重点做文章。如果不是这样,在消息主体中另外出来个与导语不同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偏题了。

举个例子:五届人大代表、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和傅全香、王文娟等,最近因公去杭州,三迁住所,不搞特殊化,这件事在杭州传为美谈。

这则消息主体自然应该是‚三迁住所‛,但记者在主体中却加上了这么一段话:

袁雪芬一行在招待所住下后,引起一些好心人的议论。他们误以为接待单位不会办事。袁雪芬知道这些议论后,深情地与同行的同志讲起了周总理廉洁奉公,严于律已的模范事迹。她说:‚让我们学习周总理,严于律已。‛

本来记者讲完袁等人三迁住所就行了,可却偏偏节外生枝,加上这么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

二是要有条理 主体要脉络清楚、条理分明,不能一团乱麻,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看新华社的一篇消息

‚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证实,8月18日没有发生特殊的天文现象,更没有发生地球毁灭这样的大劫难。世界各地的人们像往常那样度过了平静的一天,‚天体大十字‛这一‚末世论‛预言宣告破产。

400多年前,法国的诺查丹玛斯写了一本名叫《大预言》的书,其中提到1999年地球将出现大劫难。到了本世纪70年代,日本人五岛勉对这本书进行了解释,说在1999年8月18日太阳、月亮和九大行星将组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并称这种‚恐怖大十字‛将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灾难。

法国里昂天文台专家鲁特利对本社记者说,他不知道有8月18日‚天体大十字‛一说。在与里昂天文台的其他专家共同核对过行星位臵排列后,他悦8月18日太阳系行星位臵排列不但没有组成所谓的‚大十字‛,而且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特殊的排列。

在五岛勉的家乡日本,18日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没有重大的天灾人祸。当地新闻界和老百姓根本没有把五岛勉的预言当回事儿。日本国立天文台宣传部部长渡边润一副教授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18日这一天,九大行星的排列并没有构成十字架的形状。即使九大行星排列成十字架形,也不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地球的引力远不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天体大十字’预言没有任何

科学根据。‛

英国阿马天文台台长、著名天文学家马克〃贝利教授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18日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天体大十字‛预言不攻自破,这再次证明该预言纯属无稽之谈。他指出:‚行星的位臵排列与地球上所发生的日常事件之间是毫不相关的。‛英国拉瑟福德〃阿普尔顿实验室的行星研究专家艾伦〃彭尼博士指出,由于行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比月球对地球的作用小得多,行星的排列从科学上来说对地球根本构不成什么影响。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新闻官玛丽〃科伦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人不相信这些邪说,人们像往常一样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从事研究的旅美研究人员杨爱玲博士说,我们应当相信科学,不要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异端邪说。

北京天文台副台长赵刚说:‚从科学家的观点来看,18日的天象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严俊指出,每到世纪末都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散布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十九世纪末也有类似‚世界末日‛的说法,事实证明这种预言非常荒谬。

消息导语中,记者由8月18日这天世界各地没有出现特殊天象,归纳出‚天体大十字‛预言的破产。主体中,为了支持这一论断,记者从巴黎、东京、伦敦、华盛顿、北京五个方面来写,采访对象有天文学家、学者和普通群众。还特别让五岛勉家乡人发表看法,从而戳穿了谎言。整个主体笔墨集中,富有条理,得出的结论让人信服。

前年建党八十周年前夕,我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

了一篇有些影响力的消息:《李大钊依然是母校学生崇拜偶像》。在这个消息的主体中,我通过下列事实论证标题和导语提出的结论。一是李大钊对一中学生的影响,包括自发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用李大钊诗句作毕业赠言等;二是一中师生热爱、崇敬李大钊的行动,包括:开放纪念馆,编写李大钊文选,寻访先驱足迹,成立研究小组,成人仪式上宣读大钊名句,开展大钊校友形象讨论,命名李大钊班等等,三是学生讲为什么崇拜李大钊。这样,这篇消息就不单是应景之作,就经得起推敲。

李大钊成为母校学生崇拜偶像

‚七一‛前夕,记者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母校、被称为‚大学生摇篮‛的唐山一中采访,欣喜地看到李大钊依然是这所学校学生崇拜的偶像。

从绿树掩映的李大钊塑像、庄严肃穆的李大钊事迹陈列馆,到朝气蓬勃的‚李大钊班‛,一中校园处处能感受到革命先驱的影响。据了解,每年李大钊诞辰日、就义日和‚五四‛青年节,师生们都自发举行纪念活动。李大钊的文章《青春》和他写下的不朽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学校历届毕业生临别赠言引用最多的名篇、名言。一中原政教处主任、全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路金声说:‚大钊精神铸就了一中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

李大钊为什么受到敬仰?曾花费一年时间制作李大钊故居模型的张艳同学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李大钊光明磊落,心地无私,生活俭朴,诲人不倦,是中国人的光辉典范。‛为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并

热爱李大钊,唐山一中做了几方面的工作:利用本校丰富的德育资源,整修开放了‚李大钊事迹陈列馆‛,编写了《李大钊文选》(中学生读本);在乐亭县李大钊故乡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寻访大钊革命足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成立全国唯一的由中学师生组成的李大钊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每年成人仪式上宣读李大钊的名篇《青春》,使学生明白肩头担负的责任;在学生中开展‚大钊校友新形象‛大讨论,大张旗鼓地表彰2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之星‛;命名唐山一中‚李大钊班‛,原冀东老领导、由李大钊介绍入黄埔军校的李运昌同志亲自为‚李大钊班‛授旗。作为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在‚李大钊班‛学习被一中学生视为最高荣誉。高二‚李大钊班‛薛欣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一光荣集体。‛

唐山一中的前身是光绪二十八(1902年)设立的永平中学堂。90年前,16岁的李大钊考入这所学校,立下了为理想中华而奋斗的决心。而今,这所学校已成为河北省四所窗口学校之一,高考升学率在全省160多所重点中学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大钊母校,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尽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唐山一中校长兼党委书记李和平说。由崇拜李大钊,到学习李大钊,唐山一中学生学党史、党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蔚然成风,25%的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如今,这所学校已发展学生党员41人,业余党校送走五期共1000多名学生。以学长李大钊为榜样,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成为这些未来大学

生的共同心愿。日前,唐山一中高三学生举行了隆重的18岁成年人仪式,600多学生诵读了李大钊震撼世人的‚青春宣言‛,庄严地宣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三是不能重导语而轻主体。导语重要,不言自明,但不能因其重要,而把主要精力全用在导语上,而轻率处理主体。新闻评奖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消息导语写的相当精彩,因为未能写出与之匹配的主体而在好新闻评比中落选,或者没有得到较高的奖项。如中国青年报记者写的某地重奖科技功臣的稿子,本来透露的信息很重要,体现了对科技对人材的重视。但这样难得的好题材,却让记者浪费了,导语之后,记者在主体中,将获奖者开了一个名单,张三,李四,什么项目,奖励什么东西,奖给多少钱。然后照抄市长讲话。这张报纸很讲究新闻的生动、抓人,不知为什么这篇消息写得这样不提气。

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二讲

李焱

R:0 G:47 B:167

从这一课开始,我们进入消息‚如何写‛的内容。还和上次一样,我尽可能用例子说话。

三、写好导语

万事开头难,消息写作上的难处,我体会写好导语是第一关。因为导语是整个消息的基调,是消息重点的提示。人们看小说、电影、电视剧,会发现一个特点,高潮往往在最后,正所谓‚好戏在后头‛。但是,新闻特别是消息正好相反,读者要求匆匆一瞥就知道怎么一回事。消息想吸引读者,导语相当重要。西方一些媒体编辑决定发不发一个记者的消息,先看导语,导语不抓人,‚毙‛!

那么,什么是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特有概念,即在消息的开头,用两句话或一段话,以最简洁扼要的文字突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提示出全文的主题,吸引人们看下去。

导语种类很多,有人细致归纳出十几种写法,但似乎有些琐碎。其实粗分成几个大类更便于理解。

一是叙述式导语

直截了当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方法是导语中最常见的写法,在动态消息中经常见到。

举例说明:

1、为巴勒斯坦操劳了几十年的阿拉法特在60岁生日前,终于做

了父亲。他的33岁的妻子劳哈24日在法国巴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2、新疆达瓦孜传人阿地力今天仅用了13分48秒的时间就走过了瞿塘峡两岸长达640多米的钢丝。他把加拿大人科克伦创造的该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缩短了近40分钟。

叙述式导语优点是不容易失掉大体,缺点是不够活泼。

二是描写式导语 就是对新闻事实作简练而有特点的描写。 举例说明:

1、一位浑号‚狗儿爷‛的北方农民,蹒蹒跚跚步入上海闹市的长江剧场,向观众倾诉大半生的喜悦、悲哀……北京人艺赴沪优秀剧目汇演的第三个戏《狗儿爷涅般(木)》昨天登台。原以为上海人不易听懂的北方农村歇后语,却不断在观众席中引起爆炸般的反响,比在北京演出时还强烈。

2、连日来,松花江水位不断上涨,堤坝险情不断,距大坝仅400米的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园林内的一片洼地已成为深达1米的池塘。在此驯养的52只东北虎轮番在池水中徜徉戏水,全然不知自己的安危。

描写式导语要象电影中的快镜头,节奏要快,不能拖泥带水。另外,在篇幅上不能冗长。一长,就会放慢消息的节奏,显得平板和不够明快。

三是评论式导语 这种导语从议论入手,或把议论和叙述结合起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

导语中的议论应该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导语中的议论可以和新闻事实揉和起来,熔叙述、评价于一炉,节省笔墨。

一位高级经济学家近日指出,人民币可能贬值的谣言是某些国际基金公司有意制造出来的,其目的是扰乱市场,浑水摸鱼。

评论式导语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一般在报道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和各行各业取得重要成就时,应用较多,而平时则尽可能少。因为许多情况下,事实摆在那里,道理不言自明,过多饶舌反倒不讨好。

四是提问式导语 把已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鲜明提出,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

举例:

1.用氟利昂,还是不用?这是个问题。

2.今天的长江三峡已经没有猿的踪迹。1200年前,诗人李白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千古绝唱在学术界曾引来争论,焦点是:长江三峡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长臂猿?

写好提问式导语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不要连续设问;回答问题时不要拖泥带水,绕弯子;提问内容还要具体。一般消息中,没有必要最好不要用这种导语。

导语粗略分就这么几大类。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它的理论而是在实践中写好它。我觉得,写好导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不要概括,而要实例。因为100个概括有99个是重复的,而100个新闻事实有99个是不重复的。特别是综合反映一个领域或

地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某项工作取得进展的新闻,多半会用概括的写法,最容易写得沉闷、乏味。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在导语中突出主要新闻事实。

举一个例子:

本报讯

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大队人工植造的松柏林中,最近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野山羊。这种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的野生动物来到西沟村,是这个大队28年坚持植树造林、改造山区已经取得相当成效的一个明显标志。

同一个素材,三流记者可能会写成豆腐账,导语中罗列出一堆数字,像绿化荒山多少亩,植树多少棵等等。而该消息作者在导语中只突出主要事实,以野山羊出现为例子,折射出28年绿化成果,显得很巧妙。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河北日报》上消息的导语,有80%以上突出实例,而不用概括性导语。这种写法在这家报纸上以致于约定成俗,甚至一篇普通的写某市治理大气环境的消息,导语也是‚某月某日,某人推开自家的窗户,发现天空清彻如洗‛然后再写这市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些新闻事实比较抽象,或是大而空泛,怎样写其新闻事实并使之在导语中形象化呢?我们不妨学学新闻摄影的技巧。我爱看新闻照片,从照片中能受到不少启发。比方说国务院批准广州白云机场迁址重建这一新闻事实,在照片中怎么表现呢?《新快报》摄影记者李洁

军拍了一辆在公路上疾驰的载人摩托车,头顶是一架刚刚起飞的硕大的民航客机。这就很形象地把机场搬迁的原因,即安全构成威胁、噪音扰民表现了出来。美联社记者表现驻柬外国人员撤离骚乱的金边时,巧妙地透过机场被子弹洞穿的玻璃拍摄了人员登机的情景。一个醒目的弹孔说明了一切。我们搞文字的应该学学摄影记者的形象思维。

其次,要实在,不要空泛

前面说的是导语内容的选择,这里主要是指导语的语言。消息要言之有物,导语自然应该既突出重点又具体实在的。遗憾的是,目前不少消息的导语充满空泛的语言,抽象的概念,流行的口号和提法,就是缺乏重要新鲜的事实。即便有事实,也湮没在消息偏僻的角落。随便举报纸上两个例子

1.本报讯 ××省通信公司××分公司以建设数字城市为已任,全力推动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努力为××市国民经济信息化作贡献。

2.本报讯 ××市工商局按照‚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的要求,结合‚一学两创‛活动,实施‚五项创新‛,为优化全市发展环境当好经济卫士。

‚努力为什么什么作出贡献‛、‚为什么什么当好卫士‛这样空泛的说法在哪个单位都能说。类似这种开口不说事,大多是总结式套帽的写法在我们的导语中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写国企改革,不是‚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就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写流通行业,不是‚城乡购销现旺‛就是‚市场呈现繁荣景象‛。写先进人物,也是‚受到群

众赞扬‛、‚被传为佳话‛。这样的导语虽然写着顺手,但由于内容空泛,说了等于没说,很难影响读者。

第三点,要简洁,不能罗嗦

。国外新闻机构曾对导语字数有过要求,如美联社就曾规定:每条导语必须在27个字之内。所以外国媒体记者很注意导语的简洁,看看《参考消息》上翻译过来的消息,导语大都在十几、几十个字。而国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重要消息甚至稍微上点档次的消息,导语都在百字以上,有的甚至数百字。这不是优点!导语长,消息必长,超过千字的消息,就有些向通讯靠近了,也就失去了消息的优势。

说了几点,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导语要‚抓人‛。消息要吸引读者往下看,除内容外,导语如何写也有讲究。导语想‚抓人‛,就需要在技巧上下功夫。

试举两个例子:

1.对于新版影片《杨子荣》,观众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马伦扮演的这个杨子荣,像个英雄吗?

2.虽然克隆羊多利据估计还能在这个世界存活15年左右,但其培育者、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已早早为她安排好了身后之事

再举一个我写的例子:

狰狞恐怖的骷髅,巨齿獠牙的鬼怪……不知何时,在唐山的一些商场,用于试衣的‚模特‛由俊男靓女变成了‚妖魔鬼怪‛。

这几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我觉得都制造了一种悬念,让人不能不看一个究竟。马伦扮演的杨子荣为什么不像英雄?多利为何健在

人们就给她操心后事?商场‚模特‛怎么会让人害怕?我们往下看渐渐明白。啊,原来演员马伦长相不仅难看而猥琐,与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相差甚远,演‚小炉匠‛还差不多。多利是世界是第一只克隆动物,死后和生前一样重要,值得研究。(当然,这篇稿子是去年外电发的,多利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么长寿,前些日子死了)。商场出现‚妖魔鬼怪‛,是因为商家别出心裁。这些消息吸引人们看个究竟的因素是,导语设臵了悬念。

为让导语‚抓人‛,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比如说对比,以求强烈的反差,吸引读者关注。再举两个例子:

1 .就在罗纳德 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 里根却在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2 .最近因电影剧本《苦恋》的错误受到批评的作家白桦,由于他的一首诗在全国新诗创作评比中获奖。这个获奖的名单是今天在此间宣布的。

再强调一下写导语的具体要求:

1.写进导语的单位名称、专业名词不能多。因为这会淹没或冲淡新闻事实。有些单位名称是不必一一在导语中交代的,尽可能放在后面去写。这有助于把导语写短。

2.人名和头衔不要太多。因为那样会使读者不能马上看到新闻事实,会影响阅读兴趣。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某某大人物去世的消息。我们听电台播发讣告时,最烦的是一溜头衔,加上播音员语速又慢,让人干着急,只能乱猜去世的到底是谁。如果消息的导语也这么写,

读者会弃之不看的。

3.写进导语的事实不要太多。导语面面俱到,不但使读者很难获得具体印象,而且导语篇幅也拉长了,成了消息的目录或清单。反倒使读者抓不着中心。

4.少写附属事实和细节。细节太多,会使人眼花缭乱。因为导语毕竟篇幅有限,要突出的是主要事实。

5.导语中不要堆满数字。数字罗列,既枯燥乏味,又会拉长篇幅。那种公式化的帽子加成串数字的导语,十之八九会吓跑读者。‚导语中最好少用数字‛,是不少记者的经验之谈。

6.导语可以新闻五要素俱全,也可以只写两三个新闻要素。关键一点是对要素的交待要有所侧重。一般‚为何‛要素在导语中不必出现,因为用‚为了……‛而带出一串空泛的议论,这样只会使导语变长变乏味。这种写法应该避免。

四,主体-要充实而有条理

主体,就是身子、躯干,是一篇消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要对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要补充叙述导语中未提到、但对读者全面了解这个新闻来说必不可少的其他事实。

先看主体第一个作用:补充和解释导语:我举消息《‚佛子‛张小平落入法网》为例。张小平是在李洪志、张洪宝之前号称有特异功能的‚大师‛级人物,开着奔驰600,谎称某国家领导人亲戚,到处招摇撞骗,最后‚栽‛了进去。消息在导语中,讲了张小平落入法网,关在北京某看守所。导语之后,记者写到:

警官告诉记者,中央和公安部有关领导对张小平一案极为关注,指示公安机关查办此案,并请有关地区配合承办此案的吉林辽源市公安局收押张。目前已查实,张小平伪造我国主要领导人题词属从事诈骗活动,张小平的其他违法活动现仍还调查中。

沦为阶下囚的‚佛子‛在监号里被‚还原‛成了普通人。号称精通穿墙术的‚佛子‛至今尚未穿墙而出。近两个月来,他与十几名犯人关押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睡同一张板床。‚佛子‛在同号的人犯面前没了功夫,更不敢摆‚佛子‛的架子。与其曾经有过的众多崇拜者头顶红包跪拜于地之情,形成鲜明对照。这里没人相信他那一套,他偶尔给人看看手相,结果却看不准栽了‚佛子‛的面子。看守张小平的民警讲,他和其他人犯没什么区别。

这篇消息的主体,补充和解释了查办张小平案的经过和张在看守所的情景。这些都是读者想知道而在导语中不能详述的新闻事实。

再举了一个我写的例子。前面,我介绍了我写的一个消息的导语。这个消息的标题叫《商场出售‚恐怖社会褒贬不一》。相信大家看了导语后,也想知道具体情况。所以,我接下来在主体中写道:

不久前,记者在唐山新华道上一家出售牛仔服和玩具的专卖店里,着实受到了一次‚恐怖教育‛。之后,又两次光顾该店,服装的品牌没有记住,店家的‚另类‛风格过目不忘:昏暗的灯光,配上阴森恐怖的音乐,把商场渲染出一片阴森的气氛。这里出售的玩具也十分独特,有骷髅面具、滴‚血‛的‚心脏‛,让人触目惊心。

记者留心记录下观察结果:三次共3个多小时内,有23个顾客

光顾该店,其中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2/3,而男性又占了70%。一个扎着耳朵眼儿的十七八岁的男生,花45元买了一个骷髅面具。记者问他用途,他咧嘴一笑:‚好玩,挺刺激的。戴它蹦迪没治了!‛

唐山某医院的护士张小姐说:‚我不觉得商家的创意有什么错,那种温情、甜腻的风格大家都厌倦了,来这儿就像吃了道酸辣可口的开胃菜。我喜欢这种气氛。‛一个初中男生振振有辞:‚我们都喜欢惊险、刺激,我觉得能提高大家的勇敢指数。‛卖货的女孩似乎很欣赏这种说法,还笑着向记者展示了那个一个能滴出殷红的‚血‛来的‚心脏‛。

出售‚恐怖‛,并非这家专卖店的发明。记者走过一些地方的服装、饰物商店,发现幽灵、魔鬼、骷髅之类的玩具、饰物越来越多。面对日益泛滥的‚妖魔鬼怪‛商店,教育工作者表示了担心。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小学校长认为,商家将恐怖世界引入现实,容易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产生恐怖记忆。因为不管是饰物还是玩具,背景都是坟墓、死亡、幽灵、怪物等,孩子一旦迷恋上,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经营服装生意的王先生也对同行做法表示不屑,他认为,吸引顾客要靠品牌的魅力和优质的服务,搞这种鬼怪‚噱头‛,只能是哗众取宠。

这则消息是我在街上发现的,纯粹就是个社会新闻,写出来我也没当回事。不承想,新华社发了以后,反响还挺强烈。我上网查了一下,足有十几家媒体转载了。这消息是去年8月底发的,9月份新华社记者来唐山采访陶博会,摄影记者杨世尧特地问我这个商店在哪

里,结果他和新华社驻唐山记者张洪河专程去暗访了一下,两人竟戴着骷髅脸照了好几张照片。这是后话。

主体的第二个作用:补充导语中未提到、但对读者全面了解这个新闻来说必不可少的其他事实。我们看一篇消息《郑州‚炒‛出新鲜菜 领袖名人上菜单》:

记者写的是:郑州一家名叫帝豪大酒店的饭店,在店门口在大做广告,广告上菜名全是领袖和名人。导语之后,记者写道:

这些稀奇古怪的菜名,引得一些人纷纷驻足观看。再往上看,门前悬挂着一条横幅长达十几米:特聘国家特级国宴师金长有主理,更让人大吃一惊。怀着浓厚的兴趣,记者采访了来自河南信阳的‚国家特级国宴师‛金长有先生。背心上油腻星罗棋布的‚国宴师‛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从未给外国领导人或国内领导人做过饭。不过‚国宴师‛解释:‚我叔金广先是毛泽东的厨师,我是跟着我叔学的手艺。‛

这真让记者糊涂,毛泽东的厨师就是‚国宴师‛吗?叔叔是‚国宴师‛,侄子也就非得是‚国宴师‛吗?当记者担心地问,菜名叫‚毛泽东膳食红烧肉‛是不是有些不妥时,对方回答,‚膳食‛就是喜欢吃的意思。记者提醒金先生:‚你事先未征得刘晓庆的同意,便以她的名字设菜名,当心她告你侵犯名誉权呀!‛金先生手一挥‚没那事儿,刘晓庆要知道我宣传她的话,她肯定会给我奖金的。‛

写这个消息时,刘晓庆还没犯事儿,所以店家利用了她一把。这篇消息的主体,很好地体现了主体的第二个作用,介绍了其他事实:即‚炒‛出这些特色菜的厨师是怎样一个人,店方对可能面临的侵权

纠纷态度是怎样的等等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主体的作用基本就这些。主体的结构,其实和上一讲中消息的结构是一码事,也可以分为倒金字塔结构、顺序结构、混全式结构、分合式结构几种。我们就不再详细讲了。写好主体,要注意几点:

一是不要偏题

消息主体中提到的事实,不论是作为导语中披露的事实的补充,还是作为导语之外新披露的事实,都必须围绕重点和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新闻的主题。要按阐明主题需要的程度,来决定消息主体中事实用什么和用多少。在多数情况下,这个重点就是导语中突出的重点,消息的主体就是围绕这个重点做文章。如果不是这样,在消息主体中另外出来个与导语不同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偏题了。

举个例子:五届人大代表、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和傅全香、王文娟等,最近因公去杭州,三迁住所,不搞特殊化,这件事在杭州传为美谈。

这则消息主体自然应该是‚三迁住所‛,但记者在主体中却加上了这么一段话:

袁雪芬一行在招待所住下后,引起一些好心人的议论。他们误以为接待单位不会办事。袁雪芬知道这些议论后,深情地与同行的同志讲起了周总理廉洁奉公,严于律已的模范事迹。她说:‚让我们学习周总理,严于律已。‛

本来记者讲完袁等人三迁住所就行了,可却偏偏节外生枝,加上这么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

二是要有条理 主体要脉络清楚、条理分明,不能一团乱麻,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看新华社的一篇消息

‚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证实,8月18日没有发生特殊的天文现象,更没有发生地球毁灭这样的大劫难。世界各地的人们像往常那样度过了平静的一天,‚天体大十字‛这一‚末世论‛预言宣告破产。

400多年前,法国的诺查丹玛斯写了一本名叫《大预言》的书,其中提到1999年地球将出现大劫难。到了本世纪70年代,日本人五岛勉对这本书进行了解释,说在1999年8月18日太阳、月亮和九大行星将组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并称这种‚恐怖大十字‛将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灾难。

法国里昂天文台专家鲁特利对本社记者说,他不知道有8月18日‚天体大十字‛一说。在与里昂天文台的其他专家共同核对过行星位臵排列后,他悦8月18日太阳系行星位臵排列不但没有组成所谓的‚大十字‛,而且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特殊的排列。

在五岛勉的家乡日本,18日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没有重大的天灾人祸。当地新闻界和老百姓根本没有把五岛勉的预言当回事儿。日本国立天文台宣传部部长渡边润一副教授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18日这一天,九大行星的排列并没有构成十字架的形状。即使九大行星排列成十字架形,也不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地球的引力远不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天体大十字’预言没有任何

科学根据。‛

英国阿马天文台台长、著名天文学家马克〃贝利教授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18日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天体大十字‛预言不攻自破,这再次证明该预言纯属无稽之谈。他指出:‚行星的位臵排列与地球上所发生的日常事件之间是毫不相关的。‛英国拉瑟福德〃阿普尔顿实验室的行星研究专家艾伦〃彭尼博士指出,由于行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比月球对地球的作用小得多,行星的排列从科学上来说对地球根本构不成什么影响。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新闻官玛丽〃科伦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人不相信这些邪说,人们像往常一样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从事研究的旅美研究人员杨爱玲博士说,我们应当相信科学,不要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异端邪说。

北京天文台副台长赵刚说:‚从科学家的观点来看,18日的天象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严俊指出,每到世纪末都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散布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十九世纪末也有类似‚世界末日‛的说法,事实证明这种预言非常荒谬。

消息导语中,记者由8月18日这天世界各地没有出现特殊天象,归纳出‚天体大十字‛预言的破产。主体中,为了支持这一论断,记者从巴黎、东京、伦敦、华盛顿、北京五个方面来写,采访对象有天文学家、学者和普通群众。还特别让五岛勉家乡人发表看法,从而戳穿了谎言。整个主体笔墨集中,富有条理,得出的结论让人信服。

前年建党八十周年前夕,我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

了一篇有些影响力的消息:《李大钊依然是母校学生崇拜偶像》。在这个消息的主体中,我通过下列事实论证标题和导语提出的结论。一是李大钊对一中学生的影响,包括自发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用李大钊诗句作毕业赠言等;二是一中师生热爱、崇敬李大钊的行动,包括:开放纪念馆,编写李大钊文选,寻访先驱足迹,成立研究小组,成人仪式上宣读大钊名句,开展大钊校友形象讨论,命名李大钊班等等,三是学生讲为什么崇拜李大钊。这样,这篇消息就不单是应景之作,就经得起推敲。

李大钊成为母校学生崇拜偶像

‚七一‛前夕,记者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母校、被称为‚大学生摇篮‛的唐山一中采访,欣喜地看到李大钊依然是这所学校学生崇拜的偶像。

从绿树掩映的李大钊塑像、庄严肃穆的李大钊事迹陈列馆,到朝气蓬勃的‚李大钊班‛,一中校园处处能感受到革命先驱的影响。据了解,每年李大钊诞辰日、就义日和‚五四‛青年节,师生们都自发举行纪念活动。李大钊的文章《青春》和他写下的不朽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学校历届毕业生临别赠言引用最多的名篇、名言。一中原政教处主任、全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路金声说:‚大钊精神铸就了一中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

李大钊为什么受到敬仰?曾花费一年时间制作李大钊故居模型的张艳同学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李大钊光明磊落,心地无私,生活俭朴,诲人不倦,是中国人的光辉典范。‛为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并

热爱李大钊,唐山一中做了几方面的工作:利用本校丰富的德育资源,整修开放了‚李大钊事迹陈列馆‛,编写了《李大钊文选》(中学生读本);在乐亭县李大钊故乡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寻访大钊革命足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成立全国唯一的由中学师生组成的李大钊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每年成人仪式上宣读李大钊的名篇《青春》,使学生明白肩头担负的责任;在学生中开展‚大钊校友新形象‛大讨论,大张旗鼓地表彰2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之星‛;命名唐山一中‚李大钊班‛,原冀东老领导、由李大钊介绍入黄埔军校的李运昌同志亲自为‚李大钊班‛授旗。作为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在‚李大钊班‛学习被一中学生视为最高荣誉。高二‚李大钊班‛薛欣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一光荣集体。‛

唐山一中的前身是光绪二十八(1902年)设立的永平中学堂。90年前,16岁的李大钊考入这所学校,立下了为理想中华而奋斗的决心。而今,这所学校已成为河北省四所窗口学校之一,高考升学率在全省160多所重点中学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大钊母校,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尽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唐山一中校长兼党委书记李和平说。由崇拜李大钊,到学习李大钊,唐山一中学生学党史、党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蔚然成风,25%的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如今,这所学校已发展学生党员41人,业余党校送走五期共1000多名学生。以学长李大钊为榜样,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成为这些未来大学

生的共同心愿。日前,唐山一中高三学生举行了隆重的18岁成年人仪式,600多学生诵读了李大钊震撼世人的‚青春宣言‛,庄严地宣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三是不能重导语而轻主体。导语重要,不言自明,但不能因其重要,而把主要精力全用在导语上,而轻率处理主体。新闻评奖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消息导语写的相当精彩,因为未能写出与之匹配的主体而在好新闻评比中落选,或者没有得到较高的奖项。如中国青年报记者写的某地重奖科技功臣的稿子,本来透露的信息很重要,体现了对科技对人材的重视。但这样难得的好题材,却让记者浪费了,导语之后,记者在主体中,将获奖者开了一个名单,张三,李四,什么项目,奖励什么东西,奖给多少钱。然后照抄市长讲话。这张报纸很讲究新闻的生动、抓人,不知为什么这篇消息写得这样不提气。


相关文章

  • 苏大版,[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徐国源主编
  • 苏州大学编(高纲0891)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当代新闻采访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传授新闻采访写作的理论.理念以及具体的采写方法与技巧.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要积极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熟悉新 ...查看


  • [新闻采访写作]简答题doc
  • 上编简答----1. 简述记者采访的目的与任务. 答: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并迅速地传播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关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为人们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鲜事实,而且这种事实要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 ...查看


  • 新闻写作培训班讲课稿
  • 新闻写作培训班讲课稿 根据会议议程的安排,下面,我就"怎样写消息"."怎样发现新闻"."啥样的新闻不能写"."通讯员的基本功"."如何接待媒体&quo ...查看


  • [消息通讯]
  • 教学目的    1 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基本常识,引起读报兴趣.    2 以精读为主,掌握读报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想    1 安排2课时.    2 教学的重点是引起读报兴趣,掌握读报方法,提高读报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查看


  • 新闻写作培训要达到的效果
  • 新闻写作培训要达到的效果 1.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为什么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们阅读新闻是想要知道真实的新闻事实,虚假的新闻一钱不值,为人们所唾弃:失真的新闻轻则使新闻掉价,重则会带来负面 ...查看


  • 网络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 2012-02-02 16:59 一.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 ...查看


  • 消息写作讲稿
  • 消息写作讲稿 热 荐 ★★★★★ [ 作者:胡德桂 转贴自: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点击数:6242 更新时间:2004-5-22 文章录入:时政记者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新闻报道是什么样的文体 新闻报道实质上是记述性文体.我们知道,文章的基 ...查看


  •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 ...查看


  • 水稻之父---袁隆平
  • 主备单位:李寨镇第 二初级中学 主备人:_杨光_学科:语文 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