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饮食文化

国际饮食文化

导言

果腹、饕餮、聚会、宴请、养生、解馋、觅食、猎艳、约会、独酌,此乃饮食十大境界也。最基本的就是填饱肚子,也就是一个“吃”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饮食也在不断的经历着发展和进步。受不同文化背景及地域特征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过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优化,更基于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不同区域的饮食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所谓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的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样,受西方地理条件、物产状况以及文化影响,西方饮食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样在人类文化饮食的宝库中熠熠生辉。作为两种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来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中西方饮食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今,中西方饮食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并相互影响。饮食的全球化发展也引来了饮食文化的互相影响。

饮食文化主要包括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内容、烹饪方式、餐桌礼仪,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

☆ 阅读·分析

中西方餐桌次序和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懂礼、习礼、重礼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谦让、和谐,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餐桌上的各种饮食礼仪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先了解一下关于中国人用餐时的礼仪:就餐前要排座,排座位也讲究礼仪。总的来说,座次的首席要让年长者、辈分高的人来坐,末席是年龄小、辈分低的来坐。我们可以看出排座是以尊敬老人、尊重宾客为基本的原则,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一种人情和伦理之美。座位排好后就要上菜了,上菜时要先上凉菜,然后才上热菜,最后上一些甜食和水果。如果是在宴会上,不管有多少桌,各桌都要同时上菜才符合礼节。上菜时菜

的摆设也要遵循礼节,比如上全鱼、全鸡、全鸭时,不能把头、尾要朝向正主位。上完菜就要用餐了,中国人吃饭时一般都用筷子,用筷也有很多礼仪。用餐时,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盘子和水杯;不能把筷子随意地扔在桌子上;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上下乱翻;不要拿着筷子胡乱挥舞等等,可见用筷也有很多礼仪。在进食时,也有一些礼仪:不要为了自己能吃饱,争着抢着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不要把咬过的菜放回盘子里;盛饭时不要盛的太满;不要长辈还没举筷,自己就先吃起来。这些基本礼仪在进食时都要注意,不然就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表现。在中国的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饮酒,饮酒也要遵守礼仪。要先给长辈斟酒,然后是小辈,斟酒时不宜过满。另外劝酒在餐桌上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人为表示好客,往往是劝客人多喝点,如果客人不喝或者喝的不多,主人就会不高兴,客人往往都是碍于面子不得不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然而西方的很多国家都以此为戒,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用餐时不合礼仪的地方。

中国餐桌上有如此复杂的礼仪,西方餐桌上也有他们独特的礼仪。先谈一下西方的座次礼,西方国家的餐桌是长条形的,主人会让客人来坐主宾席。关于座次的排列,主要有英美式和法式这两种排列方法。英美式座次的排列方法是:餐桌的两端是男女主人,然后男客人坐在女主人的右侧,女客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侧;法式座次的排列方法是:男女主人在中间位置对坐,女主人右侧是男主宾,左侧是男次宾。男主人右侧是女主宾,左侧是女次宾。座次排完就该上菜了,首先会上头盘菜,例如鹅肝酱、鱼子酱等等然后上汤、水果、酒水、主食,最后还上甜点和咖啡。西餐的主要餐具就是刀叉,刀叉的使用也要符合礼仪,用餐时要左手握叉,叉齿朝下,右手用刀来切割食物。通常情况下,刀叉都要斜放在盘子的边缘,如果放在盘中则表示用餐完毕。进餐时,首先说一下喝汤,我们喜欢舀一勺汤,然后用嘴把它吹凉再喝,这在西方是很不符合礼仪的。无论多烫,都不要用嘴去吹,喝汤时更不要发出奇怪的声音。汤喝到最后的时候,一定不要发出汤匙和盘子摩擦的声音,因此最好不要喝完,更不能端起碗把汤倒入口中,这是极其不雅的行为。然后再说一下吃肉类食物,比如吃鸡腿时,不能直接拿着吃,要用刀把骨头去掉再吃;吃鱼时不要来回翻动,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去掉鱼骨,然后接着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吃排骨时要用叉子叉着肉的左侧,再沿着叉子的右侧将肉切开。在饮酒礼仪方面,西方国家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喝酒大部分是为了面子而喝,而西方人喝酒享受的是酒的美味。倒酒时酒杯放桌面上,不可倒的过满,如

果不想再喝了,用手掩杯来示意就可以了,主人不会去逼着客人饮酒。

中西餐桌礼仪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待客与做客也是我们重要的交际活动,稍有不慎就会不合礼仪,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甚至有损人格和国家。因此,中西方的饮食礼仪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取其精华,不断完善并形成一套更加完整的餐桌礼仪。

☆思考·活动

掌握餐桌次序的安排,思考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 阅读·分析

狗肉困扰世界杯

2002年5月31日至6月30日,韩日两国将共同举办第17届世界杯,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联合主办这项赛事。为了办好这次世界杯,韩日两国绞尽脑汁进行筹备,但是,以西方人为主的国际足联对韩日的两大传统食品颇有微辞。这两样食品就是韩国的“滋补狗肉汤”和日本的鲸鱼肉。

狗肉是韩国菜中的一大美味,也是韩国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韩国人吃狗肉,历史悠久,“清炖狗肉滋补汤”早已名扬天下,以狗肉为主料而制成的一系列韩国狗肉美食也成为了韩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如狗肉煲,铁板狗肉,炸蒸狗肉,罐子狗肉,玛瑙狗肉,口蘑烩全狗等等不一而足。

狗肉与韩国有着十分特殊的关系,这不仅因为它是韩国人餐桌上的美味,韩国人还认为,狗肉滋补养身、能使人精力充沛。对于韩国的男子来说,三五位好友围着炉火一边吃烧烤或涮狗肉,一边把酒豪饮是最普及的社交方式。

已经成为了韩国饮食文化一部分的狗肉还极大地刺激了韩国的经济发展。现在,韩国有2万多个狗肉补身汤饭店,著名的韩国“天下大将军”补身汤连锁店遍及汉城、龙仁、城南等地区,最红火的时候,一个月内就有30家“天下大将军”连锁店开业。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狗是人类的朋友,怎么可以杀而烹之呢?西方人吃了狗肉,就觉得犯下了滔天大罪,如吃了人肉一般地难受。对于吃狗肉的国家,西方不少动物保护组织经常大搞抗议活动,趁着吃狗肉的亚洲国家申办大型国际赛事、会议的时候,联名上书,要求国际组织向这些国家施压。

嗜食狗肉的韩国这次也不例外。因为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的巨大压力,国际足联告诫韩国“注意自己的形象”。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威胁说,如果韩国政府继续允许贩卖、食用狗肉,他们就将对韩国的世界杯东道主地位进行抗议。

为了堵住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嘴,免得他们说三道四影响韩国举办世界杯,韩国政府不得不制定计划。而狗肉改革首先从改善韩国杀狗的方式做起。韩国传统的杀狗方法是,在下刀之前,先把狗吊起来用棒子拍打以疏松皮肉。韩国政府现在下令改变这种方法,要求在屠狗时使用电击等快速杀狗方式,以保护“狗权”。

当然,韩国政府的这一政策还是不能让国际动物保护协会满意,因为这些组织期望韩国能够彻底杜绝食用狗肉的现象。1998年,在韩国举办汉城奥运会时,狗肉问题也曾经困扰过韩国奥委会。当时,韩国曾经关闭了大城市里数以千计的狗肉馆。但是在奥运会过去之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总之,如果想办好2002年世界杯,狗肉汤的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至于怎么解决,只有留给韩国政府来伤脑筋了。

☆思考·活动

思考东、西方关于“人与狗”的关系的不同理解。

☆链接·分享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不同

1、美味与营养的观念不同

中西饮食观念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味和营养的观念不同,一谈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了中国饮食文化最大的弱点。中国的饮食一般首先考虑的就是食物的色、香、味俱全。凡是看着淡而无味的食物,我们就觉得它不好吃,不管这样的食物有没有营养。在饮食方面,我们注重的更多的是食物的味道,往往忽视了营养的问题。中国人对吃十分重视,对美味的要求也达到了极致。为了追求这种美味,中国人把食物的做法分为煮、烤、蒸、炒、炸五大类,为此产生了有名的具有代表性的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仅仅刀工就有数十余种,可以把菜切成块、片、丝、丁、条、泥等等。这样各种各样的美食就产生了,人们就会忍不住的暴饮暴食,却忽视了食物本身的营养问题,这说明了中国人的饮食是重视美

味的感性饮食。

西方人的饮食注重科学,讲究营养。他们饮食的最高标准就是营养,日常饮食总要考虑到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搭配是否合适,是否能被进食者充分吸收消化,而饭菜的色、香、味如何,他们一般都不会过多考虑,即便口味千篇一律,让人看着没有一点食欲,但他们也会吃下去,因为这些食物有营养。张起钧在《烹饪原理》中说:“我从来没有听到洋人吃西餐要‘趁热吃’。”这说明西方人不懂得欣赏食物的味道,但他们注重科学的营养搭配,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饮食。

2、铺张与节俭观念不同

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排场,排场大才够体面,所以备餐时酒菜都是很丰盛的,餐桌上的饭菜数量要多,质量要好。就算家里来一个客人,普通百姓家至少也会摆个四菜一汤之类的,如果两三个客人难免会摆上一大桌子菜。菜的数量越多,菜越珍贵,也会显得主人很好客很热情。

在西方,他们在节俭这方面的意识是非常强的,吃饭讲究简单化,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准备不过是五六道菜而已,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菜,其余基本上是陪衬。平时宴客,饭菜的准备更为简单,他们觉得只要够吃能吃饱就可以了。

3、赴宴的时间与着装观念不同

在参加宴会时候,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极为淡薄,特别是参加聚会的时候,迟到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西方人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各种活动、各种宴会都会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也会被视为很不礼貌的行为,甚至被认为这是对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中国人穿着打扮也很讲究,但赴宴时穿着就比较随意,用餐时我们可以穿平时所穿的衣服,不用刻意的装扮一番,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会穿得很正式。而西方人赴宴时穿着较为正式、得体。男士通常是内穿白衬衫,打领带,穿上西装,再配一双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还要戴上耳环。如果去高档的餐厅,不可以随意穿上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而中国就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餐桌上中西方的着装观念是有所不同的。

二、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吃饭时为了能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使用的一般都是

圆形的餐桌,大家团团围坐,共同来享有桌上的丰盛食物,我们把这种饮食方式称为“共餐制”。在西方,无论是宴请客人还是一家人坐下来吃饭,就餐者都是一人一份,各吃各的,我们把这种饮食方式称为“分餐制”。

在餐具方面,中西差异十分的明显。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餐具的不同也是在不同文化引导下形成的。众所周知,中国人包括亚洲的一些国家,吃饭时使用的是筷子和汤匙,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叉一边切一边吃,喝汤有专门的汤匙。筷子和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三、饮食内容的不同

西方的海洋性地理环境就决定了西方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素菜只是他们的辅助食物。我们可以说,西方是肉食主义者。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吃牛肉、啃面包、喝牛奶,食物的内容比较单调。 中国人的饮食对象显然与西方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人的饮食以素食为主、肉类为辅,通常主食都是大米和面食,但是中国的菜式繁多,种类丰富。包括双方在节日饮食和饮品上也有很大区别。

☆思考·活动

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拓展·实践

观看《舌尖上的中国》

☆链接·分享

中国筷子的由来和使用筷子的禁忌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用餐工具,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进食器具,古代称之为“箸”。筷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筷子的发明与中华民族的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羹食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普及于先秦至汉代的传统食物。羹食简单地说也就是把菜加一些水煮制而成的。羹食的出现促进了古箸的出现和使用,而古箸的出现与普及又促进了羹食的继续发展。

由箸到“筷子”这种名称上的改变大约是在明朝完成的。现代人使用筷子的很多习惯和礼仪大都源于西周时期的礼制社会。如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持筷,因为小时候父母就这样教

导我们。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丰富,筷子越来越普及,并且出现了一些同使用筷子相关的礼仪上的忌讳。一忌敲筷,即不能坐在餐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二忌掷筷,即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按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位用餐者面前;若距较远可以请人递过去,但不能随手掷在桌上;三忌叉筷,就是说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着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边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就是说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作刀具,在餐桌上乱舞。 筷子的出现和使用还有另外一种作用,就是它促使了某些菜肴和食俗的形成。如现代中国人热衷的火锅和涮肉,如果没有筷子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还发现,为了饮食的方便,一般用于食用火锅和涮肉的筷子比我们普通家用的筷子要长一些。还有,长面条的出现也和筷子的使用密不可分。

国际饮食文化

导言

果腹、饕餮、聚会、宴请、养生、解馋、觅食、猎艳、约会、独酌,此乃饮食十大境界也。最基本的就是填饱肚子,也就是一个“吃”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饮食也在不断的经历着发展和进步。受不同文化背景及地域特征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过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优化,更基于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不同区域的饮食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所谓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的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样,受西方地理条件、物产状况以及文化影响,西方饮食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样在人类文化饮食的宝库中熠熠生辉。作为两种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来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中西方饮食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今,中西方饮食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并相互影响。饮食的全球化发展也引来了饮食文化的互相影响。

饮食文化主要包括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内容、烹饪方式、餐桌礼仪,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

☆ 阅读·分析

中西方餐桌次序和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懂礼、习礼、重礼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谦让、和谐,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餐桌上的各种饮食礼仪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先了解一下关于中国人用餐时的礼仪:就餐前要排座,排座位也讲究礼仪。总的来说,座次的首席要让年长者、辈分高的人来坐,末席是年龄小、辈分低的来坐。我们可以看出排座是以尊敬老人、尊重宾客为基本的原则,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一种人情和伦理之美。座位排好后就要上菜了,上菜时要先上凉菜,然后才上热菜,最后上一些甜食和水果。如果是在宴会上,不管有多少桌,各桌都要同时上菜才符合礼节。上菜时菜

的摆设也要遵循礼节,比如上全鱼、全鸡、全鸭时,不能把头、尾要朝向正主位。上完菜就要用餐了,中国人吃饭时一般都用筷子,用筷也有很多礼仪。用餐时,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盘子和水杯;不能把筷子随意地扔在桌子上;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上下乱翻;不要拿着筷子胡乱挥舞等等,可见用筷也有很多礼仪。在进食时,也有一些礼仪:不要为了自己能吃饱,争着抢着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不要把咬过的菜放回盘子里;盛饭时不要盛的太满;不要长辈还没举筷,自己就先吃起来。这些基本礼仪在进食时都要注意,不然就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表现。在中国的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饮酒,饮酒也要遵守礼仪。要先给长辈斟酒,然后是小辈,斟酒时不宜过满。另外劝酒在餐桌上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人为表示好客,往往是劝客人多喝点,如果客人不喝或者喝的不多,主人就会不高兴,客人往往都是碍于面子不得不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然而西方的很多国家都以此为戒,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用餐时不合礼仪的地方。

中国餐桌上有如此复杂的礼仪,西方餐桌上也有他们独特的礼仪。先谈一下西方的座次礼,西方国家的餐桌是长条形的,主人会让客人来坐主宾席。关于座次的排列,主要有英美式和法式这两种排列方法。英美式座次的排列方法是:餐桌的两端是男女主人,然后男客人坐在女主人的右侧,女客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侧;法式座次的排列方法是:男女主人在中间位置对坐,女主人右侧是男主宾,左侧是男次宾。男主人右侧是女主宾,左侧是女次宾。座次排完就该上菜了,首先会上头盘菜,例如鹅肝酱、鱼子酱等等然后上汤、水果、酒水、主食,最后还上甜点和咖啡。西餐的主要餐具就是刀叉,刀叉的使用也要符合礼仪,用餐时要左手握叉,叉齿朝下,右手用刀来切割食物。通常情况下,刀叉都要斜放在盘子的边缘,如果放在盘中则表示用餐完毕。进餐时,首先说一下喝汤,我们喜欢舀一勺汤,然后用嘴把它吹凉再喝,这在西方是很不符合礼仪的。无论多烫,都不要用嘴去吹,喝汤时更不要发出奇怪的声音。汤喝到最后的时候,一定不要发出汤匙和盘子摩擦的声音,因此最好不要喝完,更不能端起碗把汤倒入口中,这是极其不雅的行为。然后再说一下吃肉类食物,比如吃鸡腿时,不能直接拿着吃,要用刀把骨头去掉再吃;吃鱼时不要来回翻动,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去掉鱼骨,然后接着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吃排骨时要用叉子叉着肉的左侧,再沿着叉子的右侧将肉切开。在饮酒礼仪方面,西方国家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喝酒大部分是为了面子而喝,而西方人喝酒享受的是酒的美味。倒酒时酒杯放桌面上,不可倒的过满,如

果不想再喝了,用手掩杯来示意就可以了,主人不会去逼着客人饮酒。

中西餐桌礼仪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待客与做客也是我们重要的交际活动,稍有不慎就会不合礼仪,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甚至有损人格和国家。因此,中西方的饮食礼仪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取其精华,不断完善并形成一套更加完整的餐桌礼仪。

☆思考·活动

掌握餐桌次序的安排,思考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 阅读·分析

狗肉困扰世界杯

2002年5月31日至6月30日,韩日两国将共同举办第17届世界杯,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联合主办这项赛事。为了办好这次世界杯,韩日两国绞尽脑汁进行筹备,但是,以西方人为主的国际足联对韩日的两大传统食品颇有微辞。这两样食品就是韩国的“滋补狗肉汤”和日本的鲸鱼肉。

狗肉是韩国菜中的一大美味,也是韩国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韩国人吃狗肉,历史悠久,“清炖狗肉滋补汤”早已名扬天下,以狗肉为主料而制成的一系列韩国狗肉美食也成为了韩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如狗肉煲,铁板狗肉,炸蒸狗肉,罐子狗肉,玛瑙狗肉,口蘑烩全狗等等不一而足。

狗肉与韩国有着十分特殊的关系,这不仅因为它是韩国人餐桌上的美味,韩国人还认为,狗肉滋补养身、能使人精力充沛。对于韩国的男子来说,三五位好友围着炉火一边吃烧烤或涮狗肉,一边把酒豪饮是最普及的社交方式。

已经成为了韩国饮食文化一部分的狗肉还极大地刺激了韩国的经济发展。现在,韩国有2万多个狗肉补身汤饭店,著名的韩国“天下大将军”补身汤连锁店遍及汉城、龙仁、城南等地区,最红火的时候,一个月内就有30家“天下大将军”连锁店开业。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狗是人类的朋友,怎么可以杀而烹之呢?西方人吃了狗肉,就觉得犯下了滔天大罪,如吃了人肉一般地难受。对于吃狗肉的国家,西方不少动物保护组织经常大搞抗议活动,趁着吃狗肉的亚洲国家申办大型国际赛事、会议的时候,联名上书,要求国际组织向这些国家施压。

嗜食狗肉的韩国这次也不例外。因为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的巨大压力,国际足联告诫韩国“注意自己的形象”。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威胁说,如果韩国政府继续允许贩卖、食用狗肉,他们就将对韩国的世界杯东道主地位进行抗议。

为了堵住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嘴,免得他们说三道四影响韩国举办世界杯,韩国政府不得不制定计划。而狗肉改革首先从改善韩国杀狗的方式做起。韩国传统的杀狗方法是,在下刀之前,先把狗吊起来用棒子拍打以疏松皮肉。韩国政府现在下令改变这种方法,要求在屠狗时使用电击等快速杀狗方式,以保护“狗权”。

当然,韩国政府的这一政策还是不能让国际动物保护协会满意,因为这些组织期望韩国能够彻底杜绝食用狗肉的现象。1998年,在韩国举办汉城奥运会时,狗肉问题也曾经困扰过韩国奥委会。当时,韩国曾经关闭了大城市里数以千计的狗肉馆。但是在奥运会过去之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总之,如果想办好2002年世界杯,狗肉汤的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至于怎么解决,只有留给韩国政府来伤脑筋了。

☆思考·活动

思考东、西方关于“人与狗”的关系的不同理解。

☆链接·分享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不同

1、美味与营养的观念不同

中西饮食观念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味和营养的观念不同,一谈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了中国饮食文化最大的弱点。中国的饮食一般首先考虑的就是食物的色、香、味俱全。凡是看着淡而无味的食物,我们就觉得它不好吃,不管这样的食物有没有营养。在饮食方面,我们注重的更多的是食物的味道,往往忽视了营养的问题。中国人对吃十分重视,对美味的要求也达到了极致。为了追求这种美味,中国人把食物的做法分为煮、烤、蒸、炒、炸五大类,为此产生了有名的具有代表性的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仅仅刀工就有数十余种,可以把菜切成块、片、丝、丁、条、泥等等。这样各种各样的美食就产生了,人们就会忍不住的暴饮暴食,却忽视了食物本身的营养问题,这说明了中国人的饮食是重视美

味的感性饮食。

西方人的饮食注重科学,讲究营养。他们饮食的最高标准就是营养,日常饮食总要考虑到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搭配是否合适,是否能被进食者充分吸收消化,而饭菜的色、香、味如何,他们一般都不会过多考虑,即便口味千篇一律,让人看着没有一点食欲,但他们也会吃下去,因为这些食物有营养。张起钧在《烹饪原理》中说:“我从来没有听到洋人吃西餐要‘趁热吃’。”这说明西方人不懂得欣赏食物的味道,但他们注重科学的营养搭配,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饮食。

2、铺张与节俭观念不同

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排场,排场大才够体面,所以备餐时酒菜都是很丰盛的,餐桌上的饭菜数量要多,质量要好。就算家里来一个客人,普通百姓家至少也会摆个四菜一汤之类的,如果两三个客人难免会摆上一大桌子菜。菜的数量越多,菜越珍贵,也会显得主人很好客很热情。

在西方,他们在节俭这方面的意识是非常强的,吃饭讲究简单化,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准备不过是五六道菜而已,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菜,其余基本上是陪衬。平时宴客,饭菜的准备更为简单,他们觉得只要够吃能吃饱就可以了。

3、赴宴的时间与着装观念不同

在参加宴会时候,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极为淡薄,特别是参加聚会的时候,迟到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西方人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各种活动、各种宴会都会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也会被视为很不礼貌的行为,甚至被认为这是对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中国人穿着打扮也很讲究,但赴宴时穿着就比较随意,用餐时我们可以穿平时所穿的衣服,不用刻意的装扮一番,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会穿得很正式。而西方人赴宴时穿着较为正式、得体。男士通常是内穿白衬衫,打领带,穿上西装,再配一双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还要戴上耳环。如果去高档的餐厅,不可以随意穿上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而中国就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餐桌上中西方的着装观念是有所不同的。

二、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吃饭时为了能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使用的一般都是

圆形的餐桌,大家团团围坐,共同来享有桌上的丰盛食物,我们把这种饮食方式称为“共餐制”。在西方,无论是宴请客人还是一家人坐下来吃饭,就餐者都是一人一份,各吃各的,我们把这种饮食方式称为“分餐制”。

在餐具方面,中西差异十分的明显。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餐具的不同也是在不同文化引导下形成的。众所周知,中国人包括亚洲的一些国家,吃饭时使用的是筷子和汤匙,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叉一边切一边吃,喝汤有专门的汤匙。筷子和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三、饮食内容的不同

西方的海洋性地理环境就决定了西方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素菜只是他们的辅助食物。我们可以说,西方是肉食主义者。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吃牛肉、啃面包、喝牛奶,食物的内容比较单调。 中国人的饮食对象显然与西方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人的饮食以素食为主、肉类为辅,通常主食都是大米和面食,但是中国的菜式繁多,种类丰富。包括双方在节日饮食和饮品上也有很大区别。

☆思考·活动

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拓展·实践

观看《舌尖上的中国》

☆链接·分享

中国筷子的由来和使用筷子的禁忌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用餐工具,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进食器具,古代称之为“箸”。筷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筷子的发明与中华民族的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羹食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普及于先秦至汉代的传统食物。羹食简单地说也就是把菜加一些水煮制而成的。羹食的出现促进了古箸的出现和使用,而古箸的出现与普及又促进了羹食的继续发展。

由箸到“筷子”这种名称上的改变大约是在明朝完成的。现代人使用筷子的很多习惯和礼仪大都源于西周时期的礼制社会。如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持筷,因为小时候父母就这样教

导我们。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丰富,筷子越来越普及,并且出现了一些同使用筷子相关的礼仪上的忌讳。一忌敲筷,即不能坐在餐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二忌掷筷,即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按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位用餐者面前;若距较远可以请人递过去,但不能随手掷在桌上;三忌叉筷,就是说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着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边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就是说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作刀具,在餐桌上乱舞。 筷子的出现和使用还有另外一种作用,就是它促使了某些菜肴和食俗的形成。如现代中国人热衷的火锅和涮肉,如果没有筷子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还发现,为了饮食的方便,一般用于食用火锅和涮肉的筷子比我们普通家用的筷子要长一些。还有,长面条的出现也和筷子的使用密不可分。


相关文章

  • 当前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之研究
  • 2010年第4期(总第231期) 学术论坛ACADE M I C FORUM NO. 4, 2010(Cu m u lative l y NO. 231) 当前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之研究 张 斌 [摘 要]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透视国际文化贸易的 ...查看


  •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机遇_问题及对策建议_刘绍坚
  •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机遇.问题及对策建议 刘绍坚 研究员 化产品是经济属性和意识政策许可的文化创意.图书发行.有东方神秘传奇色彩的中华文化在形态属性的有机统一体,影视制作等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西方国家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文化产业具有先 ...查看


  • 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 800字左右 对外交流频繁 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金秋十月光明中学对外交流频繁,"光明链"(光明初高中)首次联合赴法友好学校交流,交流访问团一行共16人,访问了法国亚眠市罗贝尔德·吕萨斯中学和贝尔市乐利克斯中学等学校.10月 ...查看


  • 国外发达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启示
  • 2011年9月总第26卷 社科纵横 SOCIALSCIENCESREVIEW 新理论版 国外发达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启示 闻瑞东* (广州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广东 广州 510070) [内容摘要]世界多数国家纷纷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 ...查看


  • 北博山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
  • 北博山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 ...查看


  • 国际商务谈判
  •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唐纪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贸专业 摘要:国际商务谈判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技巧性的较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较量和碰撞.笔者认为,谈判必然有人的参与,而人的参与就必然带来主观思想的渗透,这种主观思想的渗透正是来自于 ...查看


  • 道教入门必读的基本书籍
  • 本目录著录2007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出版,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中文道教书籍. 1. 道教神仙戏曲研究 作者:王汉民 丛书:- 出版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国际书号:[1**********]36 2. 道 ...查看


  • 国际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 国际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摘要]:当今,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为中西方的各种交流提供了机遇.然而,由于各国各民族的习俗不同,中西方的礼仪也不尽相同,所以,国际礼仪便有了其重要作用 ...查看


  • 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构建及其"世界主义"内涵
  • 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构建及其"世界主义"内涵 作者:钟浴曦 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03期 [摘 要]上海是一个以"开放"为特点的城市[1].19世纪末20世纪 ...查看


  •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是怎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
  •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是怎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 摘要: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津津乐道它的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作为民族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标志.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作为媒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沿,将厚重的传统文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