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暴风雨_看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局限

第27卷 第3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3 2006年3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r.2006

从《暴风雨》看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局限

陈晓英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传奇剧《暴风雨》的主题意义,分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即面对社会罪恶时所表现的和解妥协思想。论证了莎士比亚在后期剧创作中,充分表达了那种以善化恶,以爱化仇的社会改良思想。

关键词:人文主义;和解;社会改良;《暴风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3-0075-02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反抗宗教神权的一种斗争形式。新兴资产阶级想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对抗中世纪的文化,于是掀起了发掘、整理、研究和宣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潮。“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1]面对着古希腊罗马的辉煌的艺术成就,人们以复兴古典文化的方式重新审视着人的价值,竭力彰显古典人文主义的魅力。在这场“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运动中,涌现了许多“巨人”,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伟大的思想家布鲁诺,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还有达芬奇、拉斐尔等。莎士比亚便是这批“巨人”中的一位。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内容,是文艺复兴的灵魂。莎士比亚的戏剧从主题到人物刻划和细节描写,处处放射出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反神权神性的强烈思想光芒。在喜剧中,针对中世纪封建制度和禁欲主义的束缚,他尊重妇女,歌颂爱情,塑造出一系列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可爱形象。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无事生非》中的琵特丽丝,《皆大欢喜》中的罗莎琳,《第十二夜》中的奥丽薇娅等。这些女性大多具有坚强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出众的智慧和青春的活力,她们敢于向传统的封建礼教挑战,勇敢她追求婚姻自由。在历史剧和悲剧中,他又刻划了一系列封建暴君的形象,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暴政,揭露当时社会中的罪恶现象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他常常在剧中揭露宗教的伪善,例如在《威尼斯商人》中说;“在宗教上,哪一桩罪大恶极的过失不可以引经据典,文过饰非,证明它的确上合天心”?[2]他用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来反对中世纪封建阶级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他非常重视人的地位,极力赞美人,歌颂人。他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光!”莎士比亚以极大的热

[3]

情讴歌了人的价值,肯定了人的力量。他的对人的热情讴歌正是对中世纪教会统治的强烈抗议。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颂扬文艺复兴在反封建、反宗教神权方面的功绩时,却忽略了它的局限性。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神权枷锁的人们却无可奈何地陷入了世俗强权的桎梏之中难以解脱,又面临着社会罪恶的迫害。莎士比亚通过对哈姆菜特等一系列艺术形象的塑造重新发现了“人”的价值,肯定了“人”的力量。[6]可是这被重新发现的人能担当起改造社会,重整乾

在莎士比亚创作后期,以詹姆士一世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日益嚣张,资产阶级的实力也更加强大,双方的斗争非常尖锐。这时的莎士比亚已进一步认识了英国社会深刻的矛盾,同时又感到人文主义理想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于是,他在幻想的世界中去寻找乌托邦。《暴风雨》(The Tempest)是莎士比亚第三时期创作的代表作。tempest喻“骚乱”、“风潮”。莎翁选用这个词,可谓意味深长。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剧中的主人公是米兰的公爵普洛斯彼罗。他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人文主义者。他整天沉溺在魔法的研究中,将国事托付给弟弟安东尼奥管理。安东尼奥阴谋篡位,竟勾结那不勒斯王将普洛斯彼罗和他的女儿米兰达驱逐出境。“在那边他们已经预备好一只腐朽的破船,帆篷、缆索、桅樯—什么都没有,就是老鼠一见也会自然而然地退缩开去。他们把我们推到这破船上,……”[4]不幸的父亲带着女儿乘破船漂流到一个荒凉的海岛上。普洛斯彼罗凭着魔法降服了岛上的原住民凯列班,收伏了以爱丽儿为首的一群精灵。十二年后,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王乘船经过海岛附近。普洛斯彼罗命令爱丽儿掀起风暴使船只沉没,逼船上的人上岸。

如果说哈姆莱特在复仇的问题上瞻前顾后、犹豫迟延、顾虑太多的话,那么普洛斯彼罗的复仇计划从一开始,到整个实施的过程,再到结束,都显得很从容,计划得很周密。因为普洛斯彼罗拥有无边的法力,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他手下的士兵是一群精灵,他成竹在胸,他胜券在握,只要他愿意,他们将在暴风雨中死无葬身之地。“我这门学问真可说胜过世上所称道的一切事业。”[4](普洛斯彼罗语)。他有力量,但他没有施展

坤的重任吗?这场中世纪的暴风雨威力有多强呢 ?

收稿日期:2005-01-20

作者简介:陈晓英(1963—),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75

威力。他对爱丽尔说:“虽然他们给我这样大的迫害,使我痛心切齿,但是我宁愿压伏我的愤恨而听从我的更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动较之仇恨的行动是可贵得多的。”[4]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相信人类有美好的前途,光明的未来,但丑恶的现实又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找不到出路。于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便不像前期那样面对现实,锋芒毕露,富于战斗性,而是把实现理想的愿望转向道德感化,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他借助法术书所揭示的方法,呼风唤雨,教育了坏人。暴风雨转化成了和解之雨,宽容之雨,妥协调和之雨。

莎士比亚晚年,英国宫延矛盾加深,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一直苦苦探索着改造社会之路。他借《暴风雨》中贡柴罗之口,明确地提出了他的理想王国:“在这共和国中我要实行一切与众不同的设施;我要禁止一切的贸易;没有地方官的设立;没有文学;富有、贫穷和雇佣都要废止;契约、承袭、疆界、区域、耕种、葡萄园都没有;……没有君主……叛逆、重罪、剑、戟、刀、枪、炮以及一切武器的使用,一律杜绝……”诗人的主张,与同时代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未来社会理想是大同小异的。“私有制为万恶之源”[5]一直是托马斯∙莫尔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他在其著作《乌托邦》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足却人人仍勤于工作努力进取的社会。莎士比亚在《暴风雨》里让兄弟和解、恶人得到宽恕,与他的乌托邦的“一切皆和谐”的思想是一致的。由此看来,《暴风雨》的主题是有其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的。《暴风雨》大团圆的结局,以及那不勒斯王子与普罗斯彼罗的女儿米兰达幸福的结合,表明了诗人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和青年一代身上。

安东尼奥之流真的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吗?我们在剧中从头至尾都没有看见安东尼奥和西巴斯辛说过一句忏悔的话,哪怕是一个字!相反的是,在被抛到荒凉小岛的情况下,落难的人本应互相帮助,但他想的还是篡权和谋杀。他一次又一次地怂恿西巴斯辛谋杀兄长,——那不勒斯王。不仅是怂恿,他还带头举剑充当刽子手。(《暴风雨》第二幕)要不是精灵出现,他们的谋杀是会成功的。他的人生哲学是:“良心在什么地方呢?假如它像一块冻疮,那么也许会害我穿不上鞋子;但是我并不觉得在我的胸头有这么一位神明。……”[4]安东尼奥等发疯及后来神经恢复正常,是不能说明什么的。因为所谓的他的“良心的受罚”都是出自旁人之口。

由此看来,普罗斯彼罗的和解、宽容、妥协有一厢情愿之嫌,他的这种与恶势力和解的态度和李尔、泰门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正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变化,这也是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的局限。

[4]

莎士比亚的局限,也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局限,莎士比亚的思想认识当然还超越不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局限,莎士比亚还看不到产生“恶”的社会根源,因而只能在传奇剧中提出“道德感化”的办法,以艺术的方式来指示克服“恶”的途径。[7]在后期剧创作期间,英国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比他创作悲剧时还要严重,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任何可能性都被无情地粉碎了,苦闷的莎士比亚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何在,只好暂借传奇剧的形式,把理想的表达寄寓在未来之中,因而他的理想必然染上奇谲的梦想色彩,显示出朦胧的空想性质。首先,在《暴风雨》中,他让贡柴罗描绘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岛国,传达出他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其次,他寄希望于下一代人,他们是青年,代表着社会的明天。他们心地纯洁良善,像玛丽娜、伊摩琴;他们热爱新生活,像米兰达和腓迪南、潘狄塔和弗罗利泽;正是为了他们,互相仇视的上一代人才互相和解了。他们没有犯下父辈的罪恶,生活在他们手中理应变得更美好。再者,他从来没有放弃变革现实的夙愿,他但愿坏人能够改恶向善,也寄希望于天意、神力或奇迹般的事件来消除坏人的存在,或强迫他们改变自身,同时改变好人的命运,让他们在现实中获得一个好的结局。本文在充分肯定人文主义在反封建、反宗教神权方面的功绩时,通过分析传奇剧《暴风雨》的主题意义,分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即面对社会罪恶时所表现的和解妥协思想。论证了在后期剧创作中,莎士比亚以他的如椽巨笔充分表达了那种以善化恶,以爱化仇的社会改良思想。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肖洁辉.科学社会主义读本[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王素梅.从哈姆莱特的悲剧看古典人文主义的局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6).

[7]张泗洋,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Talking about the Limitation of Shakespeare’s Humanism from The Tempest

CHEN Xiao-ing

(Norm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Funan, 416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mpest’s thematic meaning, and seeks to show the limitation of Shakespeare’s humanism, that is, compromise in face of social crime. It proves that Shakespeare expressed the social improvement thought of kindness overcoming crime, love overcoming hate at his old age’s writing.

Key words : humanism;compromise;social improvement;The Tempest

76

第27卷 第3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3 2006年3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r.2006

从《暴风雨》看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局限

陈晓英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传奇剧《暴风雨》的主题意义,分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即面对社会罪恶时所表现的和解妥协思想。论证了莎士比亚在后期剧创作中,充分表达了那种以善化恶,以爱化仇的社会改良思想。

关键词:人文主义;和解;社会改良;《暴风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3-0075-02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反抗宗教神权的一种斗争形式。新兴资产阶级想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对抗中世纪的文化,于是掀起了发掘、整理、研究和宣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潮。“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1]面对着古希腊罗马的辉煌的艺术成就,人们以复兴古典文化的方式重新审视着人的价值,竭力彰显古典人文主义的魅力。在这场“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运动中,涌现了许多“巨人”,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伟大的思想家布鲁诺,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还有达芬奇、拉斐尔等。莎士比亚便是这批“巨人”中的一位。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内容,是文艺复兴的灵魂。莎士比亚的戏剧从主题到人物刻划和细节描写,处处放射出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反神权神性的强烈思想光芒。在喜剧中,针对中世纪封建制度和禁欲主义的束缚,他尊重妇女,歌颂爱情,塑造出一系列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可爱形象。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无事生非》中的琵特丽丝,《皆大欢喜》中的罗莎琳,《第十二夜》中的奥丽薇娅等。这些女性大多具有坚强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出众的智慧和青春的活力,她们敢于向传统的封建礼教挑战,勇敢她追求婚姻自由。在历史剧和悲剧中,他又刻划了一系列封建暴君的形象,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暴政,揭露当时社会中的罪恶现象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他常常在剧中揭露宗教的伪善,例如在《威尼斯商人》中说;“在宗教上,哪一桩罪大恶极的过失不可以引经据典,文过饰非,证明它的确上合天心”?[2]他用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来反对中世纪封建阶级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他非常重视人的地位,极力赞美人,歌颂人。他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光!”莎士比亚以极大的热

[3]

情讴歌了人的价值,肯定了人的力量。他的对人的热情讴歌正是对中世纪教会统治的强烈抗议。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颂扬文艺复兴在反封建、反宗教神权方面的功绩时,却忽略了它的局限性。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神权枷锁的人们却无可奈何地陷入了世俗强权的桎梏之中难以解脱,又面临着社会罪恶的迫害。莎士比亚通过对哈姆菜特等一系列艺术形象的塑造重新发现了“人”的价值,肯定了“人”的力量。[6]可是这被重新发现的人能担当起改造社会,重整乾

在莎士比亚创作后期,以詹姆士一世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日益嚣张,资产阶级的实力也更加强大,双方的斗争非常尖锐。这时的莎士比亚已进一步认识了英国社会深刻的矛盾,同时又感到人文主义理想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于是,他在幻想的世界中去寻找乌托邦。《暴风雨》(The Tempest)是莎士比亚第三时期创作的代表作。tempest喻“骚乱”、“风潮”。莎翁选用这个词,可谓意味深长。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剧中的主人公是米兰的公爵普洛斯彼罗。他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人文主义者。他整天沉溺在魔法的研究中,将国事托付给弟弟安东尼奥管理。安东尼奥阴谋篡位,竟勾结那不勒斯王将普洛斯彼罗和他的女儿米兰达驱逐出境。“在那边他们已经预备好一只腐朽的破船,帆篷、缆索、桅樯—什么都没有,就是老鼠一见也会自然而然地退缩开去。他们把我们推到这破船上,……”[4]不幸的父亲带着女儿乘破船漂流到一个荒凉的海岛上。普洛斯彼罗凭着魔法降服了岛上的原住民凯列班,收伏了以爱丽儿为首的一群精灵。十二年后,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王乘船经过海岛附近。普洛斯彼罗命令爱丽儿掀起风暴使船只沉没,逼船上的人上岸。

如果说哈姆莱特在复仇的问题上瞻前顾后、犹豫迟延、顾虑太多的话,那么普洛斯彼罗的复仇计划从一开始,到整个实施的过程,再到结束,都显得很从容,计划得很周密。因为普洛斯彼罗拥有无边的法力,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他手下的士兵是一群精灵,他成竹在胸,他胜券在握,只要他愿意,他们将在暴风雨中死无葬身之地。“我这门学问真可说胜过世上所称道的一切事业。”[4](普洛斯彼罗语)。他有力量,但他没有施展

坤的重任吗?这场中世纪的暴风雨威力有多强呢 ?

收稿日期:2005-01-20

作者简介:陈晓英(1963—),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75

威力。他对爱丽尔说:“虽然他们给我这样大的迫害,使我痛心切齿,但是我宁愿压伏我的愤恨而听从我的更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动较之仇恨的行动是可贵得多的。”[4]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相信人类有美好的前途,光明的未来,但丑恶的现实又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找不到出路。于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便不像前期那样面对现实,锋芒毕露,富于战斗性,而是把实现理想的愿望转向道德感化,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他借助法术书所揭示的方法,呼风唤雨,教育了坏人。暴风雨转化成了和解之雨,宽容之雨,妥协调和之雨。

莎士比亚晚年,英国宫延矛盾加深,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一直苦苦探索着改造社会之路。他借《暴风雨》中贡柴罗之口,明确地提出了他的理想王国:“在这共和国中我要实行一切与众不同的设施;我要禁止一切的贸易;没有地方官的设立;没有文学;富有、贫穷和雇佣都要废止;契约、承袭、疆界、区域、耕种、葡萄园都没有;……没有君主……叛逆、重罪、剑、戟、刀、枪、炮以及一切武器的使用,一律杜绝……”诗人的主张,与同时代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未来社会理想是大同小异的。“私有制为万恶之源”[5]一直是托马斯∙莫尔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他在其著作《乌托邦》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足却人人仍勤于工作努力进取的社会。莎士比亚在《暴风雨》里让兄弟和解、恶人得到宽恕,与他的乌托邦的“一切皆和谐”的思想是一致的。由此看来,《暴风雨》的主题是有其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的。《暴风雨》大团圆的结局,以及那不勒斯王子与普罗斯彼罗的女儿米兰达幸福的结合,表明了诗人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和青年一代身上。

安东尼奥之流真的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吗?我们在剧中从头至尾都没有看见安东尼奥和西巴斯辛说过一句忏悔的话,哪怕是一个字!相反的是,在被抛到荒凉小岛的情况下,落难的人本应互相帮助,但他想的还是篡权和谋杀。他一次又一次地怂恿西巴斯辛谋杀兄长,——那不勒斯王。不仅是怂恿,他还带头举剑充当刽子手。(《暴风雨》第二幕)要不是精灵出现,他们的谋杀是会成功的。他的人生哲学是:“良心在什么地方呢?假如它像一块冻疮,那么也许会害我穿不上鞋子;但是我并不觉得在我的胸头有这么一位神明。……”[4]安东尼奥等发疯及后来神经恢复正常,是不能说明什么的。因为所谓的他的“良心的受罚”都是出自旁人之口。

由此看来,普罗斯彼罗的和解、宽容、妥协有一厢情愿之嫌,他的这种与恶势力和解的态度和李尔、泰门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正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变化,这也是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的局限。

[4]

莎士比亚的局限,也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局限,莎士比亚的思想认识当然还超越不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局限,莎士比亚还看不到产生“恶”的社会根源,因而只能在传奇剧中提出“道德感化”的办法,以艺术的方式来指示克服“恶”的途径。[7]在后期剧创作期间,英国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比他创作悲剧时还要严重,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任何可能性都被无情地粉碎了,苦闷的莎士比亚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何在,只好暂借传奇剧的形式,把理想的表达寄寓在未来之中,因而他的理想必然染上奇谲的梦想色彩,显示出朦胧的空想性质。首先,在《暴风雨》中,他让贡柴罗描绘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岛国,传达出他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其次,他寄希望于下一代人,他们是青年,代表着社会的明天。他们心地纯洁良善,像玛丽娜、伊摩琴;他们热爱新生活,像米兰达和腓迪南、潘狄塔和弗罗利泽;正是为了他们,互相仇视的上一代人才互相和解了。他们没有犯下父辈的罪恶,生活在他们手中理应变得更美好。再者,他从来没有放弃变革现实的夙愿,他但愿坏人能够改恶向善,也寄希望于天意、神力或奇迹般的事件来消除坏人的存在,或强迫他们改变自身,同时改变好人的命运,让他们在现实中获得一个好的结局。本文在充分肯定人文主义在反封建、反宗教神权方面的功绩时,通过分析传奇剧《暴风雨》的主题意义,分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即面对社会罪恶时所表现的和解妥协思想。论证了在后期剧创作中,莎士比亚以他的如椽巨笔充分表达了那种以善化恶,以爱化仇的社会改良思想。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肖洁辉.科学社会主义读本[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王素梅.从哈姆莱特的悲剧看古典人文主义的局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6).

[7]张泗洋,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Talking about the Limitation of Shakespeare’s Humanism from The Tempest

CHEN Xiao-ing

(Norm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Funan, 416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mpest’s thematic meaning, and seeks to show the limitation of Shakespeare’s humanism, that is, compromise in face of social crime. It proves that Shakespeare expressed the social improvement thought of kindness overcoming crime, love overcoming hate at his old age’s writing.

Key words : humanism;compromise;social improvement;The Tempest

76


相关文章

  • 浅谈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理想-戏剧鉴赏论文
  •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 姓 名:胡赞 学 号:[1**********]6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理想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查看


  • 莎士比亚资料
  •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中文名:威廉·莎士比亚 W. William 外文名: Shakespeare 国籍: ...查看


  • 戏剧鉴赏莎士比亚
  •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XXXXXXXXXX 班 级:08信息与计算科学2班 姓 名:XXX 学 号:[1**********]9 课程论文题目:戏剧界的瑰宝-威廉·莎士比亚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 ...查看


  •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
  • 湖畔派: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故称"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 ...查看


  • 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 <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一.填空 1.<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 2.<在其香居茶馆里> ...查看


  • 英美文学选读试题详解1
  • 英美文学选读-阶段测评 1 成绩: 77.5 分 一.Multiple Choice 共 40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2.5 分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rm ...查看


  • 莎士比亚戏剧简介
  • 莎士比亚戏剧简介 莎士比亚生活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当时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莎士比亚以他的忧伤, ...查看


  • 李斯特交响诗
  • 070826_1.070826_2.070826_3.070826_4 这张由菲利普公司推出的小双张套碟<李斯特交响诗>第一集,收录李斯特交响诗七首,包括:<山间所闻>.<塔索的悲伤与胜利>.<前奏 ...查看


  •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 十二岁的时候我开始读它,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年,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