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

教学目标:

1、 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方法:朗读-赏读-背诵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 知人论世: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

二、口译诗文,体味滋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三、佳诗共赏――体味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与诸子登蚬山》,是孟浩然游岘山而作的诗,是吊古伤今诗。“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不可解作“几个儿子”。岘山在襄阳城外汉水上,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我们必须先了解羊祜的故事,才能了解这首诗。(文后注⑥)

羊祜是晋朝人,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做襄阳太守的时候,深得民心,常到岘山上与同僚饮酒游玩。一天,他感慨地对朋友们说:“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士在这里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灭了,真使人悲伤。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将留恋这个山呢。”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一块碑。来读这块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

四、思想情感:

1、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哀。

2、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3、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直接以议论破题。

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4、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

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由虚入实。诗人如此处理,凭空落笔,更见新颖。

颔联(三、四句)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诗人登临岘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

5、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写景。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显露于水面。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肃杀,写景是衬托诗人的悲情。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死后百姓于岘山为他建碑,看了碑文的人莫不为他的政绩而感动流泪,因此人们称此碑为堕泪碑。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真乃对比出效果!

6、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通过用典,说明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7、“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分析其表达效果。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令人伤感。

8、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五、艺术特色:

思考: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澹悠远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六、小结:

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一联初看突兀,结合二联又极自然。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四联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

七、板书设计:

解读一:

首联:凭空落笔 貌离神合

颔联:由虚入实 与上粘连

颈联:远近景物 一片萧条

尾联:自然用典 由人及己

八、【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

教学目标:

1、 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方法:朗读-赏读-背诵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 知人论世: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

二、口译诗文,体味滋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三、佳诗共赏――体味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与诸子登蚬山》,是孟浩然游岘山而作的诗,是吊古伤今诗。“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不可解作“几个儿子”。岘山在襄阳城外汉水上,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我们必须先了解羊祜的故事,才能了解这首诗。(文后注⑥)

羊祜是晋朝人,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做襄阳太守的时候,深得民心,常到岘山上与同僚饮酒游玩。一天,他感慨地对朋友们说:“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士在这里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灭了,真使人悲伤。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将留恋这个山呢。”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一块碑。来读这块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

四、思想情感:

1、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哀。

2、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3、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直接以议论破题。

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4、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

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由虚入实。诗人如此处理,凭空落笔,更见新颖。

颔联(三、四句)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诗人登临岘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

5、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写景。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显露于水面。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肃杀,写景是衬托诗人的悲情。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死后百姓于岘山为他建碑,看了碑文的人莫不为他的政绩而感动流泪,因此人们称此碑为堕泪碑。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真乃对比出效果!

6、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通过用典,说明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7、“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分析其表达效果。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令人伤感。

8、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五、艺术特色:

思考: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澹悠远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六、小结:

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一联初看突兀,结合二联又极自然。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四联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

七、板书设计:

解读一:

首联:凭空落笔 貌离神合

颔联:由虚入实 与上粘连

颈联:远近景物 一片萧条

尾联:自然用典 由人及己

八、【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 封面_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扉页_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版权页_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编写人员_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致同学们_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说明_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目录_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 ...查看


  • 诸子学起源的重要因素
  • 诸子学起源的重要因素 孔德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是继周代王官学之后的主要学术文化形态.从先秦时期的<庄子·天下>篇,到汉代的<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再到近代的章太炎.胡适的论述,无不在对先秦诸子 ...查看


  •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名家论坛第51部
  •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名家论坛第51部 作 者:李里 出版社:齐鲁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开 本:0 册 数:0 光盘数:7盘DVD 定价:580元 优惠价:348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 ...查看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 引言:古代文学对我们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是历史上无价的瑰宝.从小<论语>中的语句我们就烂熟于心,但是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诸子散文深深影响后代.从这个兴趣点出发,对于& ...查看


  • 成都2017届二诊语文word版含答案
  •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 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 ...查看


  • 诸子百家论坛活动策划书
  • 诸子百家论坛活动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学生会 间: 2012.10.26 时 目 录 1. 2. 3. 4 . 5 . 6 . 7 . 8 . 9 . 10. 11. 活动目的 活动背景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对象 宣传方案 ...查看


  • 何谓先秦诸子和诸子散文
  • (2008-02-27 15:57:09) 转载 标签:教育 光泽一中初中语文组选编 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 ...查看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那时正处于历史上的"轴心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是 ...查看


  • 除了"儒墨道法"之外,先秦诸子百家其他的学派都有哪些?
  • 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思想大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所在.但百家中的"儒墨道法"四大显学对后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其他学派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那么下面本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诸子百家
  •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封建制度解体,封建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