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分析应用

  摘要:简述2001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理论,并结合该理论尝试分析一篇化学教学案例,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详细分析以及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评价,得出其优劣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化学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致性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0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04  2001年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问世。其影响力远高于1956版。已经在许多国家的课程编制、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反观国内有关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与论述,多数仍采用旧版资料,特别是在化学教学领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教学方面的新研究也势在必行。本文借用2001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理论来分析一篇教学案例,对其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及这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  一、2001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1956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长期应用的经验和效果的基础上,以课程理论专家安德森(L.W.Anderson)为首的教育专家团队开始酝酿,并于2001年完成出版了《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与布卢姆1956版的一个维度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不同,新的分类学采用了“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二维框架(见表1)。修订版以知识维度为纵轴(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为横轴(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成了一个二维表。对于相同的知识类型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认知过程,形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中的动词和名词分别确定“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类别,将教育目标置于相应的交叉单元格中。  因此,使用了分类表之后,就能更完整清晰地理解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这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将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认知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是新版分类表的价值所在。  二、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本节笔者借用江苏某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备课资料的教学案例(略作修改)。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忆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分析:该目标包含3个子目标。“记忆”是认知过程的记忆水平,“了解”和“懂得”都是理解水平。“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隶属事实性知识。“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的概念”是概念性知识。即目标1可以转换为记忆事实性知识(目标1.1)、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1.2)、理解事实性知识(目标1.3)。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  分析:前半个子目标即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2.1),后半个子目标即运用程序性知识(目标2.2)。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分析:“初步培养学生……”没有明确的说明认知水平的动词,因此这个目标很模糊,不容易被操作,因此这个目标暂不做考虑。后半个子目标中“化学知识”过于宽泛,但根据本课题,姑且将其归为运用程序性知识(同目标2.2)。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将以上六个教学目标归类于表2。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活动1)  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分析:教师通过知识回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这一活动属于回忆概念性知识。  2.物质的量的概念(活动2)  物体的长短,物体的冷热程度如何表示?同样的,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缺一不可,不可简写。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符号mol,简称摩。(教师板书)  分析: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并积极提取已有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引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活动2属于记忆、理解事实性知识,理解概念性知识。  3.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活动3)  1mol物质的量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请阅读教材45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得出结论)。  结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是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科学研究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我们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等于6.02×1023个(教师板书)。  分析:学生自学,师生一问一答,检验自学成果,并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活动3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

  摘要:简述2001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理论,并结合该理论尝试分析一篇化学教学案例,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详细分析以及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评价,得出其优劣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化学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致性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0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04  2001年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问世。其影响力远高于1956版。已经在许多国家的课程编制、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反观国内有关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与论述,多数仍采用旧版资料,特别是在化学教学领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教学方面的新研究也势在必行。本文借用2001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理论来分析一篇教学案例,对其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及这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  一、2001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1956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长期应用的经验和效果的基础上,以课程理论专家安德森(L.W.Anderson)为首的教育专家团队开始酝酿,并于2001年完成出版了《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与布卢姆1956版的一个维度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不同,新的分类学采用了“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二维框架(见表1)。修订版以知识维度为纵轴(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为横轴(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成了一个二维表。对于相同的知识类型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认知过程,形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中的动词和名词分别确定“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类别,将教育目标置于相应的交叉单元格中。  因此,使用了分类表之后,就能更完整清晰地理解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这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将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认知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是新版分类表的价值所在。  二、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本节笔者借用江苏某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备课资料的教学案例(略作修改)。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忆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分析:该目标包含3个子目标。“记忆”是认知过程的记忆水平,“了解”和“懂得”都是理解水平。“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隶属事实性知识。“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的概念”是概念性知识。即目标1可以转换为记忆事实性知识(目标1.1)、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1.2)、理解事实性知识(目标1.3)。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  分析:前半个子目标即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2.1),后半个子目标即运用程序性知识(目标2.2)。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分析:“初步培养学生……”没有明确的说明认知水平的动词,因此这个目标很模糊,不容易被操作,因此这个目标暂不做考虑。后半个子目标中“化学知识”过于宽泛,但根据本课题,姑且将其归为运用程序性知识(同目标2.2)。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将以上六个教学目标归类于表2。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活动1)  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分析:教师通过知识回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这一活动属于回忆概念性知识。  2.物质的量的概念(活动2)  物体的长短,物体的冷热程度如何表示?同样的,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缺一不可,不可简写。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符号mol,简称摩。(教师板书)  分析: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并积极提取已有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引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活动2属于记忆、理解事实性知识,理解概念性知识。  3.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活动3)  1mol物质的量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请阅读教材45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得出结论)。  结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是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科学研究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我们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等于6.02×1023个(教师板书)。  分析:学生自学,师生一问一答,检验自学成果,并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活动3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


相关文章

  • 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翻精品课堂教学研究
  • 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翻课堂教学研究 本文将高阶思维培养与翻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构建了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翻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设计,梳理了翻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流程,最后通过设计教学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优化和丰富 ...查看


  •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评价_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综述
  • 课程与教学● 教育测量与评价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综述 蔡文艺王小平 [摘要]2011年11月4日-6日,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现场 ...查看


  • 布卢姆与加涅观点的异同
  • 布卢姆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在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加涅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贡献.这两种目标分 类方法是教育过程的两个维度,在不同维度上发挥其特定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 ...查看


  • 试论物理学科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 作者:陈刚 物理教学 2014年01期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存在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内部过程和条件,教学应匹配相应的内部学习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的学习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术语阐述学习的类型,造成学习 ...查看


  • 论体育教学目标分类
  • 摘 要: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认知.技能.情意"的目标分类并非针对体育课程所提出,这种分类缺少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目标,不符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价值,不适用体育教学的目标制订."知 ...查看


  •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姓名:郭利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学科教学(思想政治) 指导教师:卢福营 20071221高中思想政治谋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中文摘要 思想政治 ...查看


  • 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12) 1 培养直觉思维 促进智慧发展 缪宏敏; 初中数学教与学 2 "组块理论"视角下的几何教学 郑松茹; 初中数学教与学 3 数学课堂提问贵在巧 彭秋兰; 初中数学教与学 4 一堂几何复习课 ...查看


  •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
  • 高纲113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查看


  •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
  •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 皮连生 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皮连生一直致力于学与教的理论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这是在国际上认知革命的强大影响和国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强力呼唤之下展开的. (一)国际背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