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的政策属性

  [摘要]对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研究属于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其中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属性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深入阐  述反映出了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政策范畴中的命题。同时,  政策属性在当代可以从其存在、核心价值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加以体现。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策属性  [作者简介]单作民(1964-),男,山东寿光人,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  教育领导与管理。(江苏南京21009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008-02  职业教育具有政策属性,这是职业教育诸多属性中较有时  代特征的一面。当前对于职业教育本质和属性问题的研究均侧  重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原发性、自在性的讨论,这不失为一种  视角和有益的观点,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范式去看待。显然,对职  业教育诸多属性中那些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固有属性的发掘和  理解,对进一步接近职业教育的本质性认识无疑是有着重要义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国家管理者施政工具之一的政策对  于当代职业教育而言便有了一种不同寻常之意,甚至可以认为,  近现代以来的职业教育在这个时代的节点上说是一种政策范畴  中的命题。  一、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关系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属性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物质必然的、基本的、不  可分离的特性,又是事物某个方面质的表现。一定质的事物常  表现出多种属性,且有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区别。关于职  业教育的属性问题的认识也是这样,有论者对职业教育的属性  分出了若干种,但其中既包含有职业教育的本职属性,也包含了  职业教育的非本质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即不是其所固有的  规定性和区分性。以这个逻辑框架去看待职业教育的政策属  性,显然它并不是其本质属性。  从现代语义学看,与并不是同一个从属  “职业教育”“政策”  系列,因为从形式上去理解,二者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概念外延上  的交叉关系。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而  “政策”也可以加以变化,比如给它一个限定——“职业教育政  策”,因此二者从逻辑上不存在从属关系。但是,仅仅以现代字  义形式上的演绎去进行探究,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二者之间  的本质性联系。事实上,“职业教育”的概念是动态的、不断演化  和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说,“职业教  正是由于政策的动态性,  育”的概念才得以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并被定义的。比如在我国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  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中,它应被重新解读为一种“现  “大职业教育”  代职业教育”和“多样化的职业教育”。①这样的假设并不否认职  业教育现象在现代意义上的政策产生之前的存在,而是意在说  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它的内涵、发展的动力机制(矛  盾的主要方面)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同。而这  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政策属性,虽非本质性,但却有  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影响着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规模和  水平。因此,可以说政策与职业教育不仅有不同层面上的交叉  关系,从概念动态发展的意义上说,它们之间还存在某种内在衍  生关系。  (二)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外部关系  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外部关系是指二者概念之间的平行性关  系,或是意指它们的概念外延交叉之外的部分。政策是一种统  称,除具有一般特性以外,它还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和具体的指向  性,比如政府的经济政策、文化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职业教  育与政策之间的这种外部联系,反映出作为教育指向性的一个  重要方面的职业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共存性与  互动性关系。它不仅指职业教育整体与一些具体政策的关系,  还包括了某些职业教育的构成因素与具体政策的关系,因此并  不存在职业教育与抽象的、一般性政策的外部关系,比如职业教  育中对“校企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倡就与国家现行的一  些经济政策背景有密切关联。在此,是职业教  “人才培养模式”  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某项“经济政策”则是政策的具体表达形  式。从逻辑学概念中的含义出发,属性也是对象的性质及对象  之间关系的统称。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外部关系反映出二者之间  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相互影响,甚至相互界定、映照,这样一种  相对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是职业教育政策属性的固有之义。  (三)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内部关系  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内部关系体现在与职业教育本身联系更  为直接的政策,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产业政策,  甚至是涉及职业教育自身的政策等。从政策的形式逻辑视角看  职业教育政策,则职业教育政策是政策在某一社会领域里的具  体化、专门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当代,从  其整体活动过程来看,职业教育政策是职业教育活动运行的必  要条件和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与政策的  内部关系也可以说是其概念在外延上的交叉关系,但这种交叉关系并非职业教育与政策所独有。在此,仅以此阐述作为职业  教育与政策内在逻辑关系立论的一种参照和区分,因为我们需

  要在一种动态概念意义上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属性进行论证,即  当代职业教育概念的提出,以及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和有  组织的实施实际上是一种政策行为。以二者概念的逻辑交叉关  系的立场看待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内部关系,实际上并未触及其  政策属性的内核,而是一种形式上的演绎过程,区分这一点对于  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的政策属性是重要的。  二、政策范畴的命题——职业教育  (一)政策的特征与职业教育含义的动态性  就政策的一般意义上说,英国学者  H.K·科尔巴奇就政策这  一观念的存在,提出了政策通常依赖于对社会秩序的核心假  设。这种核心假设是由“工具性、等级化和一致性”组成,并认为  “这三个假设为政策提供了很多权力,是它们的价值所在”。这  种观点首先把政策理解为实现组织目的的工具;其次认为政策  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并且是“关于某一特定领域之内将要做什么  的权威性的决定”;最后是政策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政策拥  有“规范性”的权力,是“协调”不同的“参与者”,是一种“交互模  式”。他认为政策与“秩序、权威、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并且这三  个核心的要素反映出政策的特征。②  溯源教育的产生可知:初始的职业教育萌芽并不是独立于  教育整体之外的,而是蕴涵于教育之中的,特别是随着语言的产  生和运用,人们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活动既包含日常生产生  活的技能、常识,也包含有人与人交往的经验。社会文明的进步  和思想观念的引领,便得人们自觉地把那些能够使个体获得生  产、生活技能和谋生的教育活动专门化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  中,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要求,形成了某种相对稳定  的职业教育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实体和方式,比如“师徒制”  的形成等;另一方面是由于统治者及行会、邦会等社会组织的政  策推动,尤其是当时的各类政策在对职业教育本身的概念形成、  演变,以有目的、有组织的倡导和实施上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  用。这种关键性作用的发挥与如前所述的政策的本质特征密切  相关,因此就职业教育概念提出本身而言,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及  政策的各异而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和意义的。  (二)职业教育与教育分类的政策意蕴  职业教育是社会的一种教育现象,但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  教育类别却不是不证自明的。人们在何种认识和研究范式上把  它作为一种类别,它与所谓其他的教育类别进行区分的依据问  题,依然在困扰不少研究者。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当前的教育分  类显然是一种政策性的分类,即它是从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政  策目标的角度对教育的类别进行划分的。但是,从教育活动内  在规律来看,这种政策性的分类体现的是国家管理者的政策意  图和目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为了追求管理的效率;但是我们却不  能否认这种以政策为参照的分类方法并不存在排他性,特别是  在对职业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现象而不是作为一个类别来进  行研究时就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一般分为学前教  育、基础教育(含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职  业教育、特殊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几大类,③其中学前教育、基  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基本上是以受教育者成长的不同  特点、阶段以及所完成的不同的受教育内容划分的,而职业教育  等教育类别的划分则为国家管理者的意志体现在教育政策上的  自觉。  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其功能可以从两  个方面去理解,而职业教育所侧重的是受教育者的技术技能职  业性方面,这是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④这种本质属性与教育  的社会性功能有着天然的联系。尽管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  中,我们强调的是人本发展与社会功能的兼顾,但二者之间的统  一性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  题。但是,职业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国家政策的考量和制度设计,  却可以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层面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用,并可  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可以提升受教育者  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代社会条件下,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教  育的类别,更是一种国家的治理政策。  (三)作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调控杠杆的政策  就教育原理而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但是如果对二者的关系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特别是没有教  育政策直接参与其中的调控因素,或调控不当,人们在实践中很  容易走到方向相反的两个极端,从而导致对立,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乏先例。事实证明,职业教育在过  去的大起大落和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调控  “政策”  者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教育实践中的职业教育与普通  教育的冲突和对立首先是在不同执政理念影响下的教育政策上  的冲突和对立。作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调控杠杆的政策,更  多的是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这种内部关系的作用机制  进一步证实了当代职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政策性的过程  和结果,具有较为鲜明的政策属性。  三、职业教育政策属性的体现  (一)政策使职业教育的存在更具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现象的初始状态是混沌的、自发的、无序的。在人  类社会职业教育现象存在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意义是不断地  被人们所赋予并更新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职业教育活动都被

  赋予了那个时期的意义和现实价值。但是,这种意义和现实  价值的实现只有在政策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调控下才有  可能具备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体现为一种政策的时代特征和  价值观的“一致性”。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别和地区  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区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及文化、政治传统等诸多的差异,但在职业教育较  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在依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来调控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规模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点  上却是具有共性的。正是由于国家教育政策、产业政策和人才  政策的相互协调,才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秩序  性”,而这种“秩序性”在对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潮流的引领和维  护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使得职业教育活动作为一  种社会存在更具明确的指向性,因此也更加具有其存在的现实  意义。  (二)政策影响职业教育核心价值的实现  职业教育核心价值问题主要回答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经  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问题是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具体体现。有论者认为,  “职业教育  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教育,在社  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可替代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⑤社会经  济发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完全依靠社会自  发的调节和培养,尤其在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集团化趋势下,  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推动更加依赖于政策的“权威性”引领,需  要一种自上而下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并且政策本  身就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它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全部社会  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之中,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又反过  来为政策的运行提供环境和条件。此外,职业教育政策所隐含  的价值观念对职业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因此,  没有政府的倡导和政策的“权威性”引领和规范,职业教育的地  位就难以保障,其作用就难发发挥,更谈不上实现职业教育的核  心价值。  (三)职业教育更加依赖于政策在该实践领域内的“专业  知识”  政策作用的发挥和评估,源自于“专业知识”在一些公认的  实践领域的政策性运用。比如  H.K.科尔巴奇在谈及教育政策  和运输政策时曾说:像这种环境以  “当出现了新的政策关注时,  及就业之中的机会平等,都肇始于一些被广泛共享的原则,但是  随着时间逐渐发展出一套专门的专业知识。”⑥这使得政策成为  一种对“解决问题”的应用。同样地,职业教育政策的社会功用  不仅应反映出诸如教育平等、就业机会平等普适的原则和价值  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向着解决现实问题的  向度引申。以这样的政策观去引领和规范当代职业教育的发  展,将把政策本身导向一种更为“专业知识”色彩的样式。以这  样的视点来观照职业教育,则不仅为职业教育本身的科学化、系  统化奠定了基础,更主要是使得政策与职业教育的内外部关系  不至于流于一般的形而上的层面,而是对二者内部的必然联系  的探索活动提供了更多元的途径。职业教育的属性有多种,但  就其政策属性而言,政策的“专业知识”特征无疑将会使职业教  育的政策属性更为彰显。  [注释]  ①张胜军,张乐天.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  2010(8):87.  ②⑥(英)H.K.科尔巴奇.政策[M].张毅,韩志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1-12,13.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2010-07-29.  ④⑤欧阳河,成力争,刘育锋,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6:10,88.

  [摘要]对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研究属于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其中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属性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深入阐  述反映出了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政策范畴中的命题。同时,  政策属性在当代可以从其存在、核心价值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加以体现。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策属性  [作者简介]单作民(1964-),男,山东寿光人,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  教育领导与管理。(江苏南京21009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008-02  职业教育具有政策属性,这是职业教育诸多属性中较有时  代特征的一面。当前对于职业教育本质和属性问题的研究均侧  重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原发性、自在性的讨论,这不失为一种  视角和有益的观点,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范式去看待。显然,对职  业教育诸多属性中那些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固有属性的发掘和  理解,对进一步接近职业教育的本质性认识无疑是有着重要义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国家管理者施政工具之一的政策对  于当代职业教育而言便有了一种不同寻常之意,甚至可以认为,  近现代以来的职业教育在这个时代的节点上说是一种政策范畴  中的命题。  一、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关系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属性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物质必然的、基本的、不  可分离的特性,又是事物某个方面质的表现。一定质的事物常  表现出多种属性,且有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区别。关于职  业教育的属性问题的认识也是这样,有论者对职业教育的属性  分出了若干种,但其中既包含有职业教育的本职属性,也包含了  职业教育的非本质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即不是其所固有的  规定性和区分性。以这个逻辑框架去看待职业教育的政策属  性,显然它并不是其本质属性。  从现代语义学看,与并不是同一个从属  “职业教育”“政策”  系列,因为从形式上去理解,二者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概念外延上  的交叉关系。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而  “政策”也可以加以变化,比如给它一个限定——“职业教育政  策”,因此二者从逻辑上不存在从属关系。但是,仅仅以现代字  义形式上的演绎去进行探究,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二者之间  的本质性联系。事实上,“职业教育”的概念是动态的、不断演化  和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说,“职业教  正是由于政策的动态性,  育”的概念才得以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并被定义的。比如在我国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  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中,它应被重新解读为一种“现  “大职业教育”  代职业教育”和“多样化的职业教育”。①这样的假设并不否认职  业教育现象在现代意义上的政策产生之前的存在,而是意在说  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它的内涵、发展的动力机制(矛  盾的主要方面)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同。而这  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政策属性,虽非本质性,但却有  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影响着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规模和  水平。因此,可以说政策与职业教育不仅有不同层面上的交叉  关系,从概念动态发展的意义上说,它们之间还存在某种内在衍  生关系。  (二)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外部关系  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外部关系是指二者概念之间的平行性关  系,或是意指它们的概念外延交叉之外的部分。政策是一种统  称,除具有一般特性以外,它还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和具体的指向  性,比如政府的经济政策、文化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职业教  育与政策之间的这种外部联系,反映出作为教育指向性的一个  重要方面的职业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共存性与  互动性关系。它不仅指职业教育整体与一些具体政策的关系,  还包括了某些职业教育的构成因素与具体政策的关系,因此并  不存在职业教育与抽象的、一般性政策的外部关系,比如职业教  育中对“校企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倡就与国家现行的一  些经济政策背景有密切关联。在此,是职业教  “人才培养模式”  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某项“经济政策”则是政策的具体表达形  式。从逻辑学概念中的含义出发,属性也是对象的性质及对象  之间关系的统称。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外部关系反映出二者之间  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相互影响,甚至相互界定、映照,这样一种  相对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是职业教育政策属性的固有之义。  (三)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内部关系  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内部关系体现在与职业教育本身联系更  为直接的政策,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产业政策,  甚至是涉及职业教育自身的政策等。从政策的形式逻辑视角看  职业教育政策,则职业教育政策是政策在某一社会领域里的具  体化、专门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当代,从  其整体活动过程来看,职业教育政策是职业教育活动运行的必  要条件和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与政策的  内部关系也可以说是其概念在外延上的交叉关系,但这种交叉关系并非职业教育与政策所独有。在此,仅以此阐述作为职业  教育与政策内在逻辑关系立论的一种参照和区分,因为我们需

  要在一种动态概念意义上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属性进行论证,即  当代职业教育概念的提出,以及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和有  组织的实施实际上是一种政策行为。以二者概念的逻辑交叉关  系的立场看待职业教育与政策的内部关系,实际上并未触及其  政策属性的内核,而是一种形式上的演绎过程,区分这一点对于  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的政策属性是重要的。  二、政策范畴的命题——职业教育  (一)政策的特征与职业教育含义的动态性  就政策的一般意义上说,英国学者  H.K·科尔巴奇就政策这  一观念的存在,提出了政策通常依赖于对社会秩序的核心假  设。这种核心假设是由“工具性、等级化和一致性”组成,并认为  “这三个假设为政策提供了很多权力,是它们的价值所在”。这  种观点首先把政策理解为实现组织目的的工具;其次认为政策  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并且是“关于某一特定领域之内将要做什么  的权威性的决定”;最后是政策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政策拥  有“规范性”的权力,是“协调”不同的“参与者”,是一种“交互模  式”。他认为政策与“秩序、权威、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并且这三  个核心的要素反映出政策的特征。②  溯源教育的产生可知:初始的职业教育萌芽并不是独立于  教育整体之外的,而是蕴涵于教育之中的,特别是随着语言的产  生和运用,人们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活动既包含日常生产生  活的技能、常识,也包含有人与人交往的经验。社会文明的进步  和思想观念的引领,便得人们自觉地把那些能够使个体获得生  产、生活技能和谋生的教育活动专门化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  中,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要求,形成了某种相对稳定  的职业教育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实体和方式,比如“师徒制”  的形成等;另一方面是由于统治者及行会、邦会等社会组织的政  策推动,尤其是当时的各类政策在对职业教育本身的概念形成、  演变,以有目的、有组织的倡导和实施上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  用。这种关键性作用的发挥与如前所述的政策的本质特征密切  相关,因此就职业教育概念提出本身而言,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及  政策的各异而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和意义的。  (二)职业教育与教育分类的政策意蕴  职业教育是社会的一种教育现象,但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  教育类别却不是不证自明的。人们在何种认识和研究范式上把  它作为一种类别,它与所谓其他的教育类别进行区分的依据问  题,依然在困扰不少研究者。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当前的教育分  类显然是一种政策性的分类,即它是从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政  策目标的角度对教育的类别进行划分的。但是,从教育活动内  在规律来看,这种政策性的分类体现的是国家管理者的政策意  图和目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为了追求管理的效率;但是我们却不  能否认这种以政策为参照的分类方法并不存在排他性,特别是  在对职业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现象而不是作为一个类别来进  行研究时就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一般分为学前教  育、基础教育(含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职  业教育、特殊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几大类,③其中学前教育、基  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基本上是以受教育者成长的不同  特点、阶段以及所完成的不同的受教育内容划分的,而职业教育  等教育类别的划分则为国家管理者的意志体现在教育政策上的  自觉。  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其功能可以从两  个方面去理解,而职业教育所侧重的是受教育者的技术技能职  业性方面,这是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④这种本质属性与教育  的社会性功能有着天然的联系。尽管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  中,我们强调的是人本发展与社会功能的兼顾,但二者之间的统  一性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  题。但是,职业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国家政策的考量和制度设计,  却可以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层面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用,并可  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可以提升受教育者  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代社会条件下,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教  育的类别,更是一种国家的治理政策。  (三)作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调控杠杆的政策  就教育原理而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但是如果对二者的关系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特别是没有教  育政策直接参与其中的调控因素,或调控不当,人们在实践中很  容易走到方向相反的两个极端,从而导致对立,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乏先例。事实证明,职业教育在过  去的大起大落和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调控  “政策”  者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教育实践中的职业教育与普通  教育的冲突和对立首先是在不同执政理念影响下的教育政策上  的冲突和对立。作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调控杠杆的政策,更  多的是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这种内部关系的作用机制  进一步证实了当代职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政策性的过程  和结果,具有较为鲜明的政策属性。  三、职业教育政策属性的体现  (一)政策使职业教育的存在更具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现象的初始状态是混沌的、自发的、无序的。在人  类社会职业教育现象存在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意义是不断地  被人们所赋予并更新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职业教育活动都被

  赋予了那个时期的意义和现实价值。但是,这种意义和现实  价值的实现只有在政策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调控下才有  可能具备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体现为一种政策的时代特征和  价值观的“一致性”。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别和地区  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区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及文化、政治传统等诸多的差异,但在职业教育较  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在依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来调控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规模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点  上却是具有共性的。正是由于国家教育政策、产业政策和人才  政策的相互协调,才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秩序  性”,而这种“秩序性”在对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潮流的引领和维  护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使得职业教育活动作为一  种社会存在更具明确的指向性,因此也更加具有其存在的现实  意义。  (二)政策影响职业教育核心价值的实现  职业教育核心价值问题主要回答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经  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问题是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具体体现。有论者认为,  “职业教育  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教育,在社  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可替代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⑤社会经  济发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完全依靠社会自  发的调节和培养,尤其在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集团化趋势下,  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推动更加依赖于政策的“权威性”引领,需  要一种自上而下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并且政策本  身就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它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全部社会  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之中,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又反过  来为政策的运行提供环境和条件。此外,职业教育政策所隐含  的价值观念对职业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因此,  没有政府的倡导和政策的“权威性”引领和规范,职业教育的地  位就难以保障,其作用就难发发挥,更谈不上实现职业教育的核  心价值。  (三)职业教育更加依赖于政策在该实践领域内的“专业  知识”  政策作用的发挥和评估,源自于“专业知识”在一些公认的  实践领域的政策性运用。比如  H.K.科尔巴奇在谈及教育政策  和运输政策时曾说:像这种环境以  “当出现了新的政策关注时,  及就业之中的机会平等,都肇始于一些被广泛共享的原则,但是  随着时间逐渐发展出一套专门的专业知识。”⑥这使得政策成为  一种对“解决问题”的应用。同样地,职业教育政策的社会功用  不仅应反映出诸如教育平等、就业机会平等普适的原则和价值  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向着解决现实问题的  向度引申。以这样的政策观去引领和规范当代职业教育的发  展,将把政策本身导向一种更为“专业知识”色彩的样式。以这  样的视点来观照职业教育,则不仅为职业教育本身的科学化、系  统化奠定了基础,更主要是使得政策与职业教育的内外部关系  不至于流于一般的形而上的层面,而是对二者内部的必然联系  的探索活动提供了更多元的途径。职业教育的属性有多种,但  就其政策属性而言,政策的“专业知识”特征无疑将会使职业教  育的政策属性更为彰显。  [注释]  ①张胜军,张乐天.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  2010(8):87.  ②⑥(英)H.K.科尔巴奇.政策[M].张毅,韩志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1-12,13.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2010-07-29.  ④⑤欧阳河,成力争,刘育锋,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6:10,88.


相关文章

  • 试论民族的政治属性
  • 作者:秦文鹏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9)05-0053-05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的形成和演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共同体 ...查看


  • 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
  • 思想战线 2010年第1期第36卷№.1,2010Vol.36 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 蔡尚伟,刘 摘 锐①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和逻辑.相关政策制定 ...查看


  • 浅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_公共性的涵义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35卷第6期,Nov.,2005,Vol.35,No.6 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浅 ...查看


  • 房地产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调控
  • 房地产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调控 在任何国家,房屋都具有承担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性功能,因此,房地产除具备商品属性外还具备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城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区公共服务等这些与物业相邻的外部物品或社会资源一般都是 ...查看


  • 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
  • 摘要:延安相对稳定.民主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吸引大批知识分子涌入,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群体.但由于知识分子群体的内部构成.动机不一.政治立场不尽相同,其教育.改造也成为中共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中共在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指导下,逐步形 ...查看


  • 以房地产属性评述我国房地产政策
  • 以房地产属性评述我国房地产政策 前言: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四大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们表面上像默默的配角,存在于不起眼的角落.其实,它们就像本质对于人的意义一样,把房地产参与者的各项行为.宏观调控的各项 ...查看


  •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 1.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政府干预经济是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所谓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


  • 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由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由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概括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本质属性,对于巩固 ...查看


  • 郑宇民局长全省工商局长读书会上的讲话摘要
  • 发布时间:2010-07-09 同志们: 昨天和今天上午时间,我们听取了有关市局的工作交流,举行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一次是会前的关于网络经济监管的新闻发布会,一次是民企百强排榜的新闻发布会,同时还对一些工商实务问题展开讨论,对关于加强基层所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