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文科综合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以及时事政治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时事政治。另外,根据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3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中的思想政治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

(1)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3)国际组织

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2)法国的民主共和体制(3)英、法政治体制比较 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1)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2)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4.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2)世界贸易组织 (3)欧洲联盟

(4)中国与国际组织

选考二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1)公民道德建设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公民的道德生活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1)诚信伦理 (2)竞争伦理 (3)职业伦理

(4)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3.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1)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2)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4.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 (1)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Ⅲ.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28.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

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29.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A B C D 【答案】B

30.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答案】C

3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许多中央部门和地方党委的新闻发言人

先后亮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①是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②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措施 ③有助于扩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 ④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2.去年某夜,北京京广中心附近道路塌陷,许多人次日一早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答案】B

3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 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 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答案】D

34.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35.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答案】A

36.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

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7.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C

38.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

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29~30题。

39.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40.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7.“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

省“十五”

“十二

标)的地

图。

二 下图是山东末、“十一五”末、 五”末(发展目区生产总值构成

材料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参考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民主党派建议;③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3)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①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若考生只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笼统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8.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7为2001年和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图。

图7

材料二 2012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等等。同时,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参考答案】

(1)与2001年相比,2011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明显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

(3)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

1.57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漫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 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参考答案】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

(2)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20.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

(1) 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2)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

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弊害的正确选择

(3)调查研究。

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1.【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在国际舞台上,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政府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

(1)找出下列国际组织与其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政府为什么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1) ①——(D) ②——(B) ③——(A) ④——(C)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工作。(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在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2分)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8分)

【参考答案】

(1)② ③

(2)①人与环境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科综合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以及时事政治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时事政治。另外,根据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3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中的思想政治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

(1)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3)国际组织

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2)法国的民主共和体制(3)英、法政治体制比较 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1)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2)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4.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2)世界贸易组织 (3)欧洲联盟

(4)中国与国际组织

选考二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1)公民道德建设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公民的道德生活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1)诚信伦理 (2)竞争伦理 (3)职业伦理

(4)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3.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1)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2)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4.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 (1)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Ⅲ.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28.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

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29.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A B C D 【答案】B

30.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答案】C

3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许多中央部门和地方党委的新闻发言人

先后亮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①是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②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措施 ③有助于扩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 ④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2.去年某夜,北京京广中心附近道路塌陷,许多人次日一早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答案】B

3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 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 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答案】D

34.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35.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答案】A

36.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

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7.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C

38.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

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29~30题。

39.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40.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7.“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

省“十五”

“十二

标)的地

图。

二 下图是山东末、“十一五”末、 五”末(发展目区生产总值构成

材料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参考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民主党派建议;③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3)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①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若考生只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笼统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8.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7为2001年和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图。

图7

材料二 2012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等等。同时,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参考答案】

(1)与2001年相比,2011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明显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

(3)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

1.57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漫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 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参考答案】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

(2)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20.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

(1) 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2)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

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弊害的正确选择

(3)调查研究。

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1.【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在国际舞台上,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政府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

(1)找出下列国际组织与其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政府为什么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1) ①——(D) ②——(B) ③——(A) ④——(C)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工作。(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在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2分)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8分)

【参考答案】

(1)② ③

(2)①人与环境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

  • 成人高考报名注意事项
  • 惠州市2013年全国成人高考报考实施细则 2013年全国成人高考将于2013年10月26日-27日进行,现就今年惠州市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报考实施细则说明如下: 一. 报考时间.地点 (一)网上预报名时间:9月1日-5日.考生请牢记系统给出的预 ...查看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查看


  • 高考改革之英语
  • 高考英语改革--何处是归途 视角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大限将至",中央方案迟迟未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这不是教育部在这 ...查看


  • 高三各科后期复习策略
  •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泰安一中 刘新宇 离高考只剩三十天多天的时间了,高三同学已进入了后期复习阶段.高三第一轮复习是"广积粮",第二轮复习是"深挖洞",当前的复习主要是通过综合训练进行查缺补漏,从而提 ...查看


  • 2014山东高考政治有答案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山东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qu ...查看


  •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考考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梳理整合]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1.相同点 3.认识 探究点二: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作用 [高考 ...查看


  • 2013年广东省成人高考报名全流程说明
  • 2013年广东省成人高考报名全流程说明 2013年成人高考报名一般流程如下,各地具体情况略有不同 (成人高考报名时间),但大体上都差不多.有志报考2013年全国成人高考的同学可以提前关注一下.在了解整个成考流程之前,有段视频让大家先看一下, ...查看


  • 古代中国知识点
  •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 ...查看


  • 2014美术生录取分数线
  • 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山东省内艺术类专业录取情况统计 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艺术类本科专业只招收山东籍考生,安排在山东省艺术本科一批录取,现将各专业录取最低分公布如下: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