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各科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泰安一中 刘新宇

离高考只剩三十天多天的时间了,高三同学已进入了后期复习阶段。高三第一轮复习是“广积粮”,第二轮复习是“深挖洞”,当前的复习主要是通过综合训练进行查缺补漏,从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包括知识的迁移重组以及方法技巧的培养和训练等。

一、研读《说明》

仔细对照2013年和2012年山东卷《考试说明》,感觉变化不大,整体上相对稳定。

变化1:但今年特别对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了要求。在考题中的命题角度有: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③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配平;④涉及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的计算等。

变化2:“题型示例”变化较大,感觉考查的内容和变化的方向是向全国高考试题延伸。

总体感觉:1、注重基础,难易适中;2、考点明确,知识覆盖面广;3、重视能力,关注化学素养;4、突出主干,强调实验。试题将进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精练

当前复习,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在后期备考中要注重精做题,强化解题的有效思路,规范作答,做到对解答题目的流程、规范、格式做到心中有数。训练时养成良好习惯,如做题速度要稳定,不经常看时间,不拖沓等。

三、专题强化

化学专题主要指:(1)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2)四种平衡体系(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3)原电池与电解池(4)计算型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5)反应焓变;(6)图表信息题;(7)化学实验分析、设计与探究;(8)化学与生活、生产、能源、新科技和新材料;(9)新情境题。要特别注意:

1、加强实验设计、分析和实验探究

近几年高考中,实验题分数偏低,得分较难。但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仍是考查重点,做一些精心设计的不同类型的实验题,经过分析、探究、尝试,能培养正确的思路,严谨的实验能力和一定创造力。也可以看一些实验课件,加强理解。实验复习注意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定量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

2、加强规范作答和训练

①注意化学文字表述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阅卷看,考生文字表达不仅缺乏化学素养,而且文字表达差,实验题更暴露出这一点。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与答案对照,理解记住背过,力求表述准确、流畅、完整和简洁。注意高考阅卷教师是“看对不看会”。

②化学用语、化学专用词语、反应条件、各种化学符号的规范准确书写。

四、强化改错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比较短,着重复习错题成了复习效率最高的一种策略,“错题的归类、攻坚”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对做错的题目及时研究改正,除了把不懂的问题弄懂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查缺补漏的工作要有计划性,把各科急于想解决的问题列一个计划(要小一点,不要太宽泛),每天按计划完成。

五、重视反思

后期复习,一定要加强学后反思与巩固,防止做题不少,想题不多,没有反思,没有沉淀,没有升华。

反思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

反思解题规律:解答本题时的方法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怎样解答最具有技巧性且最简单?

反思解题的失误:失误属于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还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时走过哪些弯路?这些问题是如何改正的?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吗?解答这类题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反思题中的陷阱所在、自己的推理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反思语言表述是否准确、简明、严谨、完整?解答过程是否优化?哪些思维回路是在盲目中被多余添加的?

六、回归教材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在二模备考的阶段,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符号、反应和实验等可能会成为此阶段复习的盲点,而高考的考题中,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题设的条件、甚至是解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后期回归教材就非常有必要,即要 “学会看书”。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比如臵换反应、歧化反应、化合反应、快速制取气体、催化、电解、高温等,这些都有可以成为我们做推断题的题眼。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试题形式稳定、难度不大,内容新颖但又中规中矩,同学们可充满自信、积极准备,安心备考。

【名师指导】数学——回顾基础 注重交汇 提升能力 优化习惯 回顾基础 注重交汇 提升能力 优化习惯

——2013年高考数学最后冲刺

马启银

再过几十天,2013年的高考大幕即将拉开。对比今年和去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数学),今年文理科数学都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考试范围中只在一处作了微小的调整,文理科都将原来“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删除了“不要求记忆公式”这句话,题型示例中虽然更换了部分样题,但考查方向没变,特别是六道解答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2012年完全一致。可见今年高考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中继续强调命题稳定性,试卷仍保持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难度,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面对最后几十天的复习与模拟,提醒考生做好以下四点。

回顾基础:考生要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达到基础知识基本公式烂熟于心,准确把握各考点的层次要求,不盲目拓展和加深。按模块将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网络。如数列模块可串成如下主线:等差(比)的综合运算——求通项方法——求和的方法——数列的单调性与周期性,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考生在考试中灵活解题。

注重交汇: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交汇和结合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通过训练,考生要梳理考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函数模块,要寻求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解析几何等知识的交汇点。

提升能力:高考数学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通法通解。复习除了进一步夯实基础,还要加强对高考热点、重点、重要通性通法的训练,不搞偏题、怪题。强化分类讨论、转化化归以及数形结合能力。另外不同于全国大纲,山东把运算求解能力放在第一位,所以考生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优化习惯:考生在训练中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习惯,既要做到限时,又要讲究解题技巧。要抓审题,审题时注重条件与问题的结合,主动把所做题目归入已掌握的知识网络中。还要抓专注,抓计算,抓解答题的版面设计和步骤的规范,甚至抓草稿纸的使用。另外高考将至,考生大多会产生焦虑情绪,适度焦虑是正常的,有利于学习,但是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复习与考试,要调整好心态,学会放松自己,不过多去关注成绩,要把重点放在问题的查找上,每天做一些积极地自我暗示和进行适量的运动也是很好的调整办法。

【名师指导】语文—— 整合知识 形成能力

蔡秀山

高考临近,时间紧迫,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收到良好复习效果,需要研究考纲,讲究复习策略。

《考试说明》延续2012年的思路,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能力考查,综合考查。特别注意样卷示例的变化,语言运用题第23题原仿句题例去掉,新增第34题“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该题型的增加,应该预示着今年的高考将更侧重对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表达方式的考查,在备考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近五年来山东卷考了三次散文两次小说。但样卷中出现了戏剧试题,因此对于考试中还未考过的体裁,如外国小说、微型小说和戏剧,应适当练习。因为体裁不同,阅读和答题的思路也不同,一定要做好准备,有备无患。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科普类文章已连续考了两年,虽然不排除今年继续考的可能性,但同学们应该重视新闻类和传记类文本。

备考中务必对必考与选考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梳理清楚,整合语言基础知识,重新翻阅语基知识,背诵默写,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储备,整理历次练习上的语基题目,做好错题归类和错误分析。诗歌鉴赏要从如何读懂以及如何鉴赏两方面着手,既要有相应的实词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如技巧的辨认和技巧的作用),还要有相当的答题技巧。同时要深刻理解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部分,避免把备考仅仅理解为对知识的记忆,要更

侧重能力的形成。

备考的最后阶段,作文是重中之重。要充分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样式、技巧等方面做好练习,审题要准,立意须稳,要准备好各类鲜活的素材,要多挖掘自身材料,多关注社会材料,多整理书本材料。要形成适合自己、适合题目、适合材料的作文结构样式和写作技巧。要重视新材料作文、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从去年全国各省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新材料作文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其中寓言类材料作文,全国卷中时有出现,山东卷近五年还没考过;而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颇大,因此,同学们应适当进行练习。在老师指导下广泛掌握信息,了解大趋势,放宽视野,让备考更有效果。

英语复习建议

刘士勇

经过高三阶段紧张有序的一轮二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完全熟练掌握了高考必备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肯定也达到了最高达水平。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训练,对进一步稳定自己的水平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也至关重要。我的建议是:

重视综合训练。最后阶段,各校都会组织几次模拟考试,发一定数量的综合试题。同学们应高度重视每一次模考,通过模考,我们可以体会并适应紧张的考试气氛,同时,也能锻炼自己在这种气氛和环境中临场发挥的能力。对于综合试卷,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完整的做整套试卷,这样,既训练思维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算是一种自我模拟训练,和对正式模考的补充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我们才能将平时掌握的知识贯通起来,才能形成实战能力。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些训练中,要注重训练的过程和答题的规范训练,不要纠结于具体成绩。

综合训练益精不益多。综合训练固然重要,但同学们也不宜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潭中。这里所说的“精”,是指对试卷的“精耕细作”。每做完一套试卷,都做好对它的深入反思。例如,时间掌控方面自己有哪些成功的作法,在哪个专题上自己还有成绩提升的空间,哪个知识点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应如何补救等等。还要细细品味这套题的整体内容和出题者的考察思路。肯定自己

所取得的成绩,建立自信。对于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一定要做好及时补救,以便巩固完善知识体系。

做好四个保持。1.保持平常心态。要忘掉高考,忘掉倒计时,忘掉成绩,忘掉过高的目标,坚持每天充实的学习。同时,充满自信,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2.保持正常水平。通过综合训练,同学们的英语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肯定会稳中有升,但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成绩有突飞猛进的提高,避免不必要的烦恼,保持就是胜利。3.保持综合训练与基础知识复习的合理时间分配。侧重综合训练的同时,不要忘记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对错题集的复习等等,同时,听力训练,课外阅读,写作的提高都要兼顾到。4.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自己的学习规律还要坚持,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综合训练时间最好调整到高考时间——下午的3:00——5:00。

最后,祝同学们高考取得优异成绩,金榜题名 !

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积极备考

梁光健

从现在到高考只剩下40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备考的黄金时期,复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考生调整好心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本阶段复习的当务之急。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多半来自时间短、复习内容多,总感觉千头万绪。这段时间,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和认识高考,缓解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

首先,“高考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无论是谁,都不能把这样一个庞杂而全面的考试准备得完美无瑕,完成得尽善尽美。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弥补我们的知识漏洞,减少遗憾。其实,减少遗憾也就是增加分数。

其次,从时间上来说,40天不会让12年积累的知识能力发生质的改变,但是不自信、患得患失必定会影响考生心情,甚至会摧毁一个人的战斗力。所以在高考冲刺阶段,每天都要鼓励自己:“我能行!”

二、重视模拟考试,以假当真渐入佳境

考生应该高度重视今后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不是重视分数,而是重视考试形式。这是考生在高考前难得的练适应、练胆识的机会。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紧张起来,调整生物钟,呈现出自己最佳的考试状态。从对时间的分配到对难题、意外题型的处理都要“以假当真”“假戏真做”。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那天镇定从容,减少甚至杜绝失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通过模拟考试,找准“漏”和“缺”

在考前阶段,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都学了,又似乎都没学好;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做到“会的夯实基础,融会贯通;不会的查漏补缺”。关键是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

首先,要学会在模拟试卷中找缺漏。在二轮进行专项训练时,做的题都是一个类型,在惯性思维下,解题的思路都能背下来了,这种状态下做对的题并不能保证都会。而在做综合性的模拟卷时,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跳跃中思考,没有了惯性思维支持,能清晰地暴露出是否真的会此类型的题目,模拟考试时出现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漏”和“缺”。

找到了“漏”和“缺”,就要逐个加以解决: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找明白人问清楚。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写、口读、

耳听、眼看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在“补漏”的过程中,回顾做过的旧题比做新题的效果好。先把平时做过的模拟试卷中的这类题型重新做一下,再去找新题验证一下,还能正确做出来,这个知识点的漏洞才算是真正补上了。

四、总结技巧和思维方式

在理科的复习中,做题后,要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以便于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4.自己错在哪里?要重视对错因的剖析和对错误的订正。

五、应试技巧:规范书写,规避不必要丢分

理科综合是150分钟考理化生三科的内容,学生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往往会出现审题不仔细、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求快

不求准、书写不规范等现象,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因此,平时就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书写符号、专业术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减少考试中的不必要丢分。

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保证得分。

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

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

总之,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查漏补缺;抓住问题,逐个解决。

生物考前复习指导

胡亚民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知识的灵活迁移和准确运用能力是考前的“首要任务”。

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是解题所依据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们高考取胜所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新的问题情景也能规范、准确答题。

考生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清理,全面复习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可将一个体系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

其次,要少做题,精做题,有针对性地做题。

考前一个月少做题,精做题,做题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突出对正在复习的专题进行训练;二是强化自己学习薄弱环节(如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训练;三是重用能力性试题(如图表类专题)训练。

考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以下两方面能力:

一是审题能力。高考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包括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刻理解、掌握每个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并帮助我们在做题时去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要有深入分析图表、数据、曲线的意识,排除干扰的决心,细心找出隐含条件,提取有效信息。

二是表达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前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从每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来看,很多考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导致答题失分。尤其在平时的作业和训练中不要避开大型的非选择题,而只是看看参考答案,这样会使考生失去很多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机会,而这些题往往是最有区分度的。

此外,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涉及很多实验,尤其是加强对一些经典实验的剖析,分析其原理、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等,这些都是培养、锻炼考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求考生:重视实验过程的操作(课本实验);重视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原理、假设、预期、方法步骤、结果与结论);重视实验过程的表达(文字、图、表格

等多种形式);分清探究性问题的性质(验证或探究、结果有无预测,是否需要讨论等);重视实验的正确思维方法、实验设计的过程和原则等(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关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加强实验设计中实验方法的运用,重视新课标中的模型知识与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

考生还要关注生物科技发展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题都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这要求考生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复习时,要善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信息,如基因图谱(诊疗)、细胞全能性、细胞癌变机理与治疗、艾滋病、生态农业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自己摄取有效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积极备考

梁光健

从现在到高考只剩下40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备考的黄金时期,复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考生调整好心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本阶段复习的当务之急。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多半来自时间短、复习内容多,总感觉千头万绪。这段时间,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和认识高考,缓解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

首先,“高考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无论是谁,都不能把这样一个庞杂而全面的考试准备得完美无瑕,完成得尽善尽美。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弥补我们的知识漏洞,减少遗憾。其实,减少遗憾也就是增加分数。

其次,从时间上来说,40天不会让12年积累的知识能力发生质的改变,但是不自信、患得患失必定会影响考生心情,甚至会摧毁一个人的战斗力。所以在高考冲刺阶段,每天都要鼓励自己:“我能行!”

二、重视模拟考试,以假当真渐入佳境

考生应该高度重视今后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不是重视分数,而是重视考试形式。这是考生在高考前难得的练适应、练胆识的机会。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紧张起来,调整生物钟,呈现出自己最佳的考试状态。从对时间的分配到对难题、意外题型的处理都要“以假当真”“假戏真做”。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那天镇定从容,减少甚至杜绝失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通过模拟考试,找准“漏”和“缺”

在考前阶段,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都学了,又似乎都没学好;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做到“会的夯实基础,融会贯通;不会的查漏补缺”。关键是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

首先,要学会在模拟试卷中找缺漏。在二轮进行专项训练时,做的题都是一个类型,在惯性思维下,解题的思路都能背下来了,这种状态下做对的题并不能保证都会。而在做综合性的模拟卷时,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跳跃中思考,没有了惯性思维支持,能清晰地暴露出是否真的会此类型的题目,模拟考试时出现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漏”和“缺”。

找到了“漏”和“缺”,就要逐个加以解决: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找明白人问清楚。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写、口读、

耳听、眼看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在“补漏”的过程中,回顾做过的旧题比做新题的效果好。先把平时做过的模拟试卷中的这类题型重新做一下,再去找新题验证一下,还能正确做出来,这个知识点的漏洞才算是真正补上了。

四、总结技巧和思维方式

在理科的复习中,做题后,要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以便于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4.自己错在哪里?要重视对错因的剖析和对错误的订正。

五、应试技巧:规范书写,规避不必要丢分

理科综合是150分钟考理化生三科的内容,学生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往往会出现审题不仔细、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求快

不求准、书写不规范等现象,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因此,平时就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书写符号、专业术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减少考试中的不必要丢分。

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保证得分。

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

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

总之,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查漏补缺;抓住问题,逐个解决。

 9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付声国 地理教师 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

高考日益临近,这段时间能否高效利用,对于高考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地理学科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⑴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自然地理要在“懂”和“透”上下功夫。懂——结合实例弄清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认识其实质及内在联系。透——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

⑵人文地理——强调观点、方法的运用,要结合案例学会评价与决策。

人文地理内容庞杂、联系广泛、题目变化多端,要以“区位分析与评价”为主线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把书本由厚变薄。 ⑶区域地理——依托区域图观图知地析因究理,掌握区域综合分析方法。

选取典型区域为载体,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依据整体性规律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区域发展核心问题。

2.突出主干,把握学科核心价值

何为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只有那些反映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符合地理学科价值取向的知识才是主干知识,如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可再生性的核心概念、基本技能、基本原理规律;以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知识;对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3.以图为本,强化图表技能训练

首先要根据图名确定图表所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表中的线条、符号、数据中找出“有什么”;其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认识图中各要素的特征,明确“怎么样”;最后分析揭示图中各要素反映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为什么”;要注重地图信息的叠加和图文转换,提高图表阅读的深度。

4.建立知识间联系的线索

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如借助区域、专题、热点、地理简图、典型试题等方式和途径,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类,通过归纳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较强的思维理性,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5.重视选修模块的复习

从选修教材的内容特点考虑,选修模块的复习不必象必修教材那样系统、全面,只要抓住最基础、最重要的核心知识则可。如:《自然灾害与防治》多考查某类(次)或某地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措施。备考中可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构建思维模型,形成解答问题的思维线索。如:分布——从影响灾害分布的因素出发,结合图示信息概括灾害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天”主要指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要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

6.答题规范训练贯穿始终

充分利用经典试题,发挥和放大其示范功能,在自己答题的基础上进行剖析,感悟经典试题对答案的准确拿捏及其所蕴含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并把这些理念和观点有效渗透到平时训练中去。以大型考试为契机推进答题规范,围绕教学质量检测。 冯承庆 高级教师,泰安市优秀教师,备课组长

高三最后30天要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

提高学生的能力,使考生在高考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考试范围 要高度重视《考试说明》,对于《考试说明》中没有的内容要大胆删除,对于增加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对于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适应。只有把握《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考试说明》中的《典型题示例》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们认为比较成功、可资借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究可以从中可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强化

新的高考改革趋势从表面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更高要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否则,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还应掌握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只有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才能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也才能应对高考命题的不断发展变化。

三、加强通史的复习,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现行教材是按照专题的形式编写的,而高考是按照通史的思路命题,所以最后阶段的学习要注意加强通史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准确把握每个时间段的历史特征。

四、关注热点问题,提高历史运用能力

要高度重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要注意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具体地说,要研究某一热点问题可能从哪些角度设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要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其设问的角度大多很小、很具体,这就要求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切忌泛泛而谈、空洞抽象。

谨慎处理好三个关系,切实提高政治复习效益

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杨翠欣

当前,高考备考正处在考前复习与训练的关键阶段。在学习研读今年山东省《考试说明》和备考复习演练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三个关系需谨慎处理,方能提高复习效益。

第一、要处理好主干知识复习与其他考点复习的关系。主干知识是知识网络的骨架,往往是高频考点。突出主干知识复习自然是复习备考的一个策略。但观察近年山东省文综高考政治试题,也出现了一些普通考点进入命题视野。如2011年山东文综29(6)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文化的特点”属一般考点,也出现在非选择题中。可见,与主干知识联系密切的考点都应重视复习。在山东考试说明公布后,人们关注的问题是,曾因减负而调减的教学内容也出现在考试范围中,对此应如何处理?这反映了山东高考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协调性问题,我们可以理解。目前备考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准,适当做些补救教学,将该部分内容适当消化、及时复习,以防出现漏洞造成遗憾。 第二、处理好知识综合复习与热点专题复习的关系。适当打破章节,前挂后联,纵横交错,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是提高整个高考备考质量的关键环节;以本年度时事热点为核心多角度联系教材和考点,也是高考备考复习的必备环节。协调好这二者的关系提高复习效益既是关键环节也是棘手问题。我们的做法是狠抓知识综合复习,一定要足时、练足,绝不含糊;在知识综合复习的训练环节,以考点联系热点,兼顾热点背景的解读梳理,适可而止。在复习的后期环节,随着热点训练题的增多,再及时进行热点专题的归纳与整合,老师编成导学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训练。

第三、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与强化模拟训练的关系。本阶段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和高考模拟训练便逐渐加强,很多学校一周进行两次模拟训练。就文综复习(尤其政治历史)来说,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与强化模拟训练的关系就凸显成为一个大问题。和中学数理化的复习相比,文综试题及其答案对教材和考点依赖性强、关联度高,而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一般化,他们做题慢与答题规范有关,更与他们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要结合多数文科生的实际组织后期复习,有关文综的强化训练和模拟训练一般一周一次即可,让师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熟能生巧,夯实双基才能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至于少量尖子生,他们基础扎实,则应适当加大训练量以求效益的最大化。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泰安一中 刘新宇

离高考只剩三十天多天的时间了,高三同学已进入了后期复习阶段。高三第一轮复习是“广积粮”,第二轮复习是“深挖洞”,当前的复习主要是通过综合训练进行查缺补漏,从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包括知识的迁移重组以及方法技巧的培养和训练等。

一、研读《说明》

仔细对照2013年和2012年山东卷《考试说明》,感觉变化不大,整体上相对稳定。

变化1:但今年特别对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了要求。在考题中的命题角度有: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③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配平;④涉及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的计算等。

变化2:“题型示例”变化较大,感觉考查的内容和变化的方向是向全国高考试题延伸。

总体感觉:1、注重基础,难易适中;2、考点明确,知识覆盖面广;3、重视能力,关注化学素养;4、突出主干,强调实验。试题将进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精练

当前复习,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在后期备考中要注重精做题,强化解题的有效思路,规范作答,做到对解答题目的流程、规范、格式做到心中有数。训练时养成良好习惯,如做题速度要稳定,不经常看时间,不拖沓等。

三、专题强化

化学专题主要指:(1)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2)四种平衡体系(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3)原电池与电解池(4)计算型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5)反应焓变;(6)图表信息题;(7)化学实验分析、设计与探究;(8)化学与生活、生产、能源、新科技和新材料;(9)新情境题。要特别注意:

1、加强实验设计、分析和实验探究

近几年高考中,实验题分数偏低,得分较难。但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仍是考查重点,做一些精心设计的不同类型的实验题,经过分析、探究、尝试,能培养正确的思路,严谨的实验能力和一定创造力。也可以看一些实验课件,加强理解。实验复习注意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定量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

2、加强规范作答和训练

①注意化学文字表述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阅卷看,考生文字表达不仅缺乏化学素养,而且文字表达差,实验题更暴露出这一点。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与答案对照,理解记住背过,力求表述准确、流畅、完整和简洁。注意高考阅卷教师是“看对不看会”。

②化学用语、化学专用词语、反应条件、各种化学符号的规范准确书写。

四、强化改错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比较短,着重复习错题成了复习效率最高的一种策略,“错题的归类、攻坚”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对做错的题目及时研究改正,除了把不懂的问题弄懂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查缺补漏的工作要有计划性,把各科急于想解决的问题列一个计划(要小一点,不要太宽泛),每天按计划完成。

五、重视反思

后期复习,一定要加强学后反思与巩固,防止做题不少,想题不多,没有反思,没有沉淀,没有升华。

反思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

反思解题规律:解答本题时的方法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怎样解答最具有技巧性且最简单?

反思解题的失误:失误属于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还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时走过哪些弯路?这些问题是如何改正的?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吗?解答这类题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反思题中的陷阱所在、自己的推理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反思语言表述是否准确、简明、严谨、完整?解答过程是否优化?哪些思维回路是在盲目中被多余添加的?

六、回归教材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在二模备考的阶段,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符号、反应和实验等可能会成为此阶段复习的盲点,而高考的考题中,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题设的条件、甚至是解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后期回归教材就非常有必要,即要 “学会看书”。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比如臵换反应、歧化反应、化合反应、快速制取气体、催化、电解、高温等,这些都有可以成为我们做推断题的题眼。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试题形式稳定、难度不大,内容新颖但又中规中矩,同学们可充满自信、积极准备,安心备考。

【名师指导】数学——回顾基础 注重交汇 提升能力 优化习惯 回顾基础 注重交汇 提升能力 优化习惯

——2013年高考数学最后冲刺

马启银

再过几十天,2013年的高考大幕即将拉开。对比今年和去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数学),今年文理科数学都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考试范围中只在一处作了微小的调整,文理科都将原来“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删除了“不要求记忆公式”这句话,题型示例中虽然更换了部分样题,但考查方向没变,特别是六道解答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2012年完全一致。可见今年高考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中继续强调命题稳定性,试卷仍保持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难度,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面对最后几十天的复习与模拟,提醒考生做好以下四点。

回顾基础:考生要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达到基础知识基本公式烂熟于心,准确把握各考点的层次要求,不盲目拓展和加深。按模块将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网络。如数列模块可串成如下主线:等差(比)的综合运算——求通项方法——求和的方法——数列的单调性与周期性,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考生在考试中灵活解题。

注重交汇: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交汇和结合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通过训练,考生要梳理考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函数模块,要寻求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解析几何等知识的交汇点。

提升能力:高考数学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通法通解。复习除了进一步夯实基础,还要加强对高考热点、重点、重要通性通法的训练,不搞偏题、怪题。强化分类讨论、转化化归以及数形结合能力。另外不同于全国大纲,山东把运算求解能力放在第一位,所以考生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优化习惯:考生在训练中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习惯,既要做到限时,又要讲究解题技巧。要抓审题,审题时注重条件与问题的结合,主动把所做题目归入已掌握的知识网络中。还要抓专注,抓计算,抓解答题的版面设计和步骤的规范,甚至抓草稿纸的使用。另外高考将至,考生大多会产生焦虑情绪,适度焦虑是正常的,有利于学习,但是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复习与考试,要调整好心态,学会放松自己,不过多去关注成绩,要把重点放在问题的查找上,每天做一些积极地自我暗示和进行适量的运动也是很好的调整办法。

【名师指导】语文—— 整合知识 形成能力

蔡秀山

高考临近,时间紧迫,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收到良好复习效果,需要研究考纲,讲究复习策略。

《考试说明》延续2012年的思路,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能力考查,综合考查。特别注意样卷示例的变化,语言运用题第23题原仿句题例去掉,新增第34题“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该题型的增加,应该预示着今年的高考将更侧重对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表达方式的考查,在备考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近五年来山东卷考了三次散文两次小说。但样卷中出现了戏剧试题,因此对于考试中还未考过的体裁,如外国小说、微型小说和戏剧,应适当练习。因为体裁不同,阅读和答题的思路也不同,一定要做好准备,有备无患。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科普类文章已连续考了两年,虽然不排除今年继续考的可能性,但同学们应该重视新闻类和传记类文本。

备考中务必对必考与选考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梳理清楚,整合语言基础知识,重新翻阅语基知识,背诵默写,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储备,整理历次练习上的语基题目,做好错题归类和错误分析。诗歌鉴赏要从如何读懂以及如何鉴赏两方面着手,既要有相应的实词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如技巧的辨认和技巧的作用),还要有相当的答题技巧。同时要深刻理解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部分,避免把备考仅仅理解为对知识的记忆,要更

侧重能力的形成。

备考的最后阶段,作文是重中之重。要充分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样式、技巧等方面做好练习,审题要准,立意须稳,要准备好各类鲜活的素材,要多挖掘自身材料,多关注社会材料,多整理书本材料。要形成适合自己、适合题目、适合材料的作文结构样式和写作技巧。要重视新材料作文、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从去年全国各省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新材料作文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其中寓言类材料作文,全国卷中时有出现,山东卷近五年还没考过;而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颇大,因此,同学们应适当进行练习。在老师指导下广泛掌握信息,了解大趋势,放宽视野,让备考更有效果。

英语复习建议

刘士勇

经过高三阶段紧张有序的一轮二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完全熟练掌握了高考必备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肯定也达到了最高达水平。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训练,对进一步稳定自己的水平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也至关重要。我的建议是:

重视综合训练。最后阶段,各校都会组织几次模拟考试,发一定数量的综合试题。同学们应高度重视每一次模考,通过模考,我们可以体会并适应紧张的考试气氛,同时,也能锻炼自己在这种气氛和环境中临场发挥的能力。对于综合试卷,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完整的做整套试卷,这样,既训练思维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算是一种自我模拟训练,和对正式模考的补充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我们才能将平时掌握的知识贯通起来,才能形成实战能力。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些训练中,要注重训练的过程和答题的规范训练,不要纠结于具体成绩。

综合训练益精不益多。综合训练固然重要,但同学们也不宜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潭中。这里所说的“精”,是指对试卷的“精耕细作”。每做完一套试卷,都做好对它的深入反思。例如,时间掌控方面自己有哪些成功的作法,在哪个专题上自己还有成绩提升的空间,哪个知识点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应如何补救等等。还要细细品味这套题的整体内容和出题者的考察思路。肯定自己

所取得的成绩,建立自信。对于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一定要做好及时补救,以便巩固完善知识体系。

做好四个保持。1.保持平常心态。要忘掉高考,忘掉倒计时,忘掉成绩,忘掉过高的目标,坚持每天充实的学习。同时,充满自信,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2.保持正常水平。通过综合训练,同学们的英语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肯定会稳中有升,但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成绩有突飞猛进的提高,避免不必要的烦恼,保持就是胜利。3.保持综合训练与基础知识复习的合理时间分配。侧重综合训练的同时,不要忘记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对错题集的复习等等,同时,听力训练,课外阅读,写作的提高都要兼顾到。4.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自己的学习规律还要坚持,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综合训练时间最好调整到高考时间——下午的3:00——5:00。

最后,祝同学们高考取得优异成绩,金榜题名 !

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积极备考

梁光健

从现在到高考只剩下40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备考的黄金时期,复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考生调整好心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本阶段复习的当务之急。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多半来自时间短、复习内容多,总感觉千头万绪。这段时间,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和认识高考,缓解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

首先,“高考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无论是谁,都不能把这样一个庞杂而全面的考试准备得完美无瑕,完成得尽善尽美。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弥补我们的知识漏洞,减少遗憾。其实,减少遗憾也就是增加分数。

其次,从时间上来说,40天不会让12年积累的知识能力发生质的改变,但是不自信、患得患失必定会影响考生心情,甚至会摧毁一个人的战斗力。所以在高考冲刺阶段,每天都要鼓励自己:“我能行!”

二、重视模拟考试,以假当真渐入佳境

考生应该高度重视今后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不是重视分数,而是重视考试形式。这是考生在高考前难得的练适应、练胆识的机会。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紧张起来,调整生物钟,呈现出自己最佳的考试状态。从对时间的分配到对难题、意外题型的处理都要“以假当真”“假戏真做”。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那天镇定从容,减少甚至杜绝失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通过模拟考试,找准“漏”和“缺”

在考前阶段,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都学了,又似乎都没学好;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做到“会的夯实基础,融会贯通;不会的查漏补缺”。关键是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

首先,要学会在模拟试卷中找缺漏。在二轮进行专项训练时,做的题都是一个类型,在惯性思维下,解题的思路都能背下来了,这种状态下做对的题并不能保证都会。而在做综合性的模拟卷时,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跳跃中思考,没有了惯性思维支持,能清晰地暴露出是否真的会此类型的题目,模拟考试时出现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漏”和“缺”。

找到了“漏”和“缺”,就要逐个加以解决: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找明白人问清楚。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写、口读、

耳听、眼看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在“补漏”的过程中,回顾做过的旧题比做新题的效果好。先把平时做过的模拟试卷中的这类题型重新做一下,再去找新题验证一下,还能正确做出来,这个知识点的漏洞才算是真正补上了。

四、总结技巧和思维方式

在理科的复习中,做题后,要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以便于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4.自己错在哪里?要重视对错因的剖析和对错误的订正。

五、应试技巧:规范书写,规避不必要丢分

理科综合是150分钟考理化生三科的内容,学生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往往会出现审题不仔细、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求快

不求准、书写不规范等现象,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因此,平时就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书写符号、专业术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减少考试中的不必要丢分。

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保证得分。

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

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

总之,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查漏补缺;抓住问题,逐个解决。

生物考前复习指导

胡亚民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知识的灵活迁移和准确运用能力是考前的“首要任务”。

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是解题所依据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们高考取胜所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新的问题情景也能规范、准确答题。

考生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清理,全面复习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可将一个体系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

其次,要少做题,精做题,有针对性地做题。

考前一个月少做题,精做题,做题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突出对正在复习的专题进行训练;二是强化自己学习薄弱环节(如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训练;三是重用能力性试题(如图表类专题)训练。

考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以下两方面能力:

一是审题能力。高考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包括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刻理解、掌握每个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并帮助我们在做题时去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要有深入分析图表、数据、曲线的意识,排除干扰的决心,细心找出隐含条件,提取有效信息。

二是表达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前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从每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来看,很多考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导致答题失分。尤其在平时的作业和训练中不要避开大型的非选择题,而只是看看参考答案,这样会使考生失去很多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机会,而这些题往往是最有区分度的。

此外,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涉及很多实验,尤其是加强对一些经典实验的剖析,分析其原理、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等,这些都是培养、锻炼考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求考生:重视实验过程的操作(课本实验);重视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原理、假设、预期、方法步骤、结果与结论);重视实验过程的表达(文字、图、表格

等多种形式);分清探究性问题的性质(验证或探究、结果有无预测,是否需要讨论等);重视实验的正确思维方法、实验设计的过程和原则等(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关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加强实验设计中实验方法的运用,重视新课标中的模型知识与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

考生还要关注生物科技发展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题都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这要求考生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复习时,要善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信息,如基因图谱(诊疗)、细胞全能性、细胞癌变机理与治疗、艾滋病、生态农业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自己摄取有效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积极备考

梁光健

从现在到高考只剩下40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备考的黄金时期,复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考生调整好心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本阶段复习的当务之急。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多半来自时间短、复习内容多,总感觉千头万绪。这段时间,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和认识高考,缓解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

首先,“高考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无论是谁,都不能把这样一个庞杂而全面的考试准备得完美无瑕,完成得尽善尽美。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弥补我们的知识漏洞,减少遗憾。其实,减少遗憾也就是增加分数。

其次,从时间上来说,40天不会让12年积累的知识能力发生质的改变,但是不自信、患得患失必定会影响考生心情,甚至会摧毁一个人的战斗力。所以在高考冲刺阶段,每天都要鼓励自己:“我能行!”

二、重视模拟考试,以假当真渐入佳境

考生应该高度重视今后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不是重视分数,而是重视考试形式。这是考生在高考前难得的练适应、练胆识的机会。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紧张起来,调整生物钟,呈现出自己最佳的考试状态。从对时间的分配到对难题、意外题型的处理都要“以假当真”“假戏真做”。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那天镇定从容,减少甚至杜绝失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通过模拟考试,找准“漏”和“缺”

在考前阶段,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都学了,又似乎都没学好;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做到“会的夯实基础,融会贯通;不会的查漏补缺”。关键是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

首先,要学会在模拟试卷中找缺漏。在二轮进行专项训练时,做的题都是一个类型,在惯性思维下,解题的思路都能背下来了,这种状态下做对的题并不能保证都会。而在做综合性的模拟卷时,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跳跃中思考,没有了惯性思维支持,能清晰地暴露出是否真的会此类型的题目,模拟考试时出现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漏”和“缺”。

找到了“漏”和“缺”,就要逐个加以解决: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找明白人问清楚。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写、口读、

耳听、眼看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在“补漏”的过程中,回顾做过的旧题比做新题的效果好。先把平时做过的模拟试卷中的这类题型重新做一下,再去找新题验证一下,还能正确做出来,这个知识点的漏洞才算是真正补上了。

四、总结技巧和思维方式

在理科的复习中,做题后,要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以便于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4.自己错在哪里?要重视对错因的剖析和对错误的订正。

五、应试技巧:规范书写,规避不必要丢分

理科综合是150分钟考理化生三科的内容,学生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往往会出现审题不仔细、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求快

不求准、书写不规范等现象,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因此,平时就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书写符号、专业术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减少考试中的不必要丢分。

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保证得分。

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

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

总之,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树立信心,抓住模拟实战,查漏补缺;抓住问题,逐个解决。

 9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付声国 地理教师 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

高考日益临近,这段时间能否高效利用,对于高考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地理学科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⑴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自然地理要在“懂”和“透”上下功夫。懂——结合实例弄清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认识其实质及内在联系。透——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

⑵人文地理——强调观点、方法的运用,要结合案例学会评价与决策。

人文地理内容庞杂、联系广泛、题目变化多端,要以“区位分析与评价”为主线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把书本由厚变薄。 ⑶区域地理——依托区域图观图知地析因究理,掌握区域综合分析方法。

选取典型区域为载体,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依据整体性规律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区域发展核心问题。

2.突出主干,把握学科核心价值

何为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只有那些反映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符合地理学科价值取向的知识才是主干知识,如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可再生性的核心概念、基本技能、基本原理规律;以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知识;对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3.以图为本,强化图表技能训练

首先要根据图名确定图表所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表中的线条、符号、数据中找出“有什么”;其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认识图中各要素的特征,明确“怎么样”;最后分析揭示图中各要素反映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为什么”;要注重地图信息的叠加和图文转换,提高图表阅读的深度。

4.建立知识间联系的线索

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如借助区域、专题、热点、地理简图、典型试题等方式和途径,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类,通过归纳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较强的思维理性,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5.重视选修模块的复习

从选修教材的内容特点考虑,选修模块的复习不必象必修教材那样系统、全面,只要抓住最基础、最重要的核心知识则可。如:《自然灾害与防治》多考查某类(次)或某地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措施。备考中可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构建思维模型,形成解答问题的思维线索。如:分布——从影响灾害分布的因素出发,结合图示信息概括灾害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天”主要指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要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

6.答题规范训练贯穿始终

充分利用经典试题,发挥和放大其示范功能,在自己答题的基础上进行剖析,感悟经典试题对答案的准确拿捏及其所蕴含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并把这些理念和观点有效渗透到平时训练中去。以大型考试为契机推进答题规范,围绕教学质量检测。 冯承庆 高级教师,泰安市优秀教师,备课组长

高三最后30天要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

提高学生的能力,使考生在高考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考试范围 要高度重视《考试说明》,对于《考试说明》中没有的内容要大胆删除,对于增加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对于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适应。只有把握《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考试说明》中的《典型题示例》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们认为比较成功、可资借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究可以从中可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强化

新的高考改革趋势从表面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更高要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否则,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还应掌握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只有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才能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也才能应对高考命题的不断发展变化。

三、加强通史的复习,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现行教材是按照专题的形式编写的,而高考是按照通史的思路命题,所以最后阶段的学习要注意加强通史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准确把握每个时间段的历史特征。

四、关注热点问题,提高历史运用能力

要高度重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要注意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具体地说,要研究某一热点问题可能从哪些角度设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要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其设问的角度大多很小、很具体,这就要求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切忌泛泛而谈、空洞抽象。

谨慎处理好三个关系,切实提高政治复习效益

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杨翠欣

当前,高考备考正处在考前复习与训练的关键阶段。在学习研读今年山东省《考试说明》和备考复习演练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三个关系需谨慎处理,方能提高复习效益。

第一、要处理好主干知识复习与其他考点复习的关系。主干知识是知识网络的骨架,往往是高频考点。突出主干知识复习自然是复习备考的一个策略。但观察近年山东省文综高考政治试题,也出现了一些普通考点进入命题视野。如2011年山东文综29(6)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文化的特点”属一般考点,也出现在非选择题中。可见,与主干知识联系密切的考点都应重视复习。在山东考试说明公布后,人们关注的问题是,曾因减负而调减的教学内容也出现在考试范围中,对此应如何处理?这反映了山东高考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协调性问题,我们可以理解。目前备考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准,适当做些补救教学,将该部分内容适当消化、及时复习,以防出现漏洞造成遗憾。 第二、处理好知识综合复习与热点专题复习的关系。适当打破章节,前挂后联,纵横交错,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是提高整个高考备考质量的关键环节;以本年度时事热点为核心多角度联系教材和考点,也是高考备考复习的必备环节。协调好这二者的关系提高复习效益既是关键环节也是棘手问题。我们的做法是狠抓知识综合复习,一定要足时、练足,绝不含糊;在知识综合复习的训练环节,以考点联系热点,兼顾热点背景的解读梳理,适可而止。在复习的后期环节,随着热点训练题的增多,再及时进行热点专题的归纳与整合,老师编成导学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训练。

第三、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与强化模拟训练的关系。本阶段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和高考模拟训练便逐渐加强,很多学校一周进行两次模拟训练。就文综复习(尤其政治历史)来说,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与强化模拟训练的关系就凸显成为一个大问题。和中学数理化的复习相比,文综试题及其答案对教材和考点依赖性强、关联度高,而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一般化,他们做题慢与答题规范有关,更与他们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要结合多数文科生的实际组织后期复习,有关文综的强化训练和模拟训练一般一周一次即可,让师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熟能生巧,夯实双基才能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至于少量尖子生,他们基础扎实,则应适当加大训练量以求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文章

  •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进入高考倒计时阶段,班主任工作重点是抓班风.学风建设,营建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和环境,点燃学生最后冲刺的热情与激情.本学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考氛围的营造. 鼓励学生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培养学生勤奋拼 ...查看


  • 高三语文备考经验总结
  • 抓基础厚积薄发 重细节有的放矢 --实验高中2017届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2017年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下,高三师生戮力同心,圆满完成了市教育局给我校分配的高考任务,同时,语文学科也取得了不 ...查看


  • 2016届高二年级家长会材料
  • 2016届高二年级家长会材料 李德宝 2015年元月 尊敬的家长: 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深深的感谢! 事实上,对于本届学生而言,召开这样一个家长会,家长和老师共同坐下来,静心研究一下学生和孩 ...查看


  • 衡水中学老师传授提分秘诀
  • 衡水中学老师传授提分秘诀 第二部分:衡水中学老师:高三后期备考,这样做,才提分快! 距离今年的高考不到40天了,在这最后的阶段,高三学生应该怎样复习备考,才能在最后笑得更好?对此,衡水中学各学科名教师予以指导,希望能对莘莘学子们有所裨益. ...查看


  • 2015高考备考方案
  • 职教中心2015年职教部高三备考方案 为加强本年度高考备考工作的管理,科学.有序.高效的推进高考备考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备考复习的质量,顺利完成学校的高考目标,在借鉴往年备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度高三实际情况,拟定本方案. 一.备考指导思 ...查看


  • 高三年级段管理计划
  • 挖掘潜力,负重拼搏,终创佳绩 --2014届高三级段管理 一.级段现状分析近几年学生入口成绩校内纵向比较 我校高中入口生源一届比一届略好,怎样争取乡下优秀生? 优秀生源规模现在与淮中差别较大: 我们学校每个学段都要与全县各中小学竞争,在县域 ...查看


  • 高三家长需要做的6件事情
  • 高三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学年,也是迎战高考的一年,家长和学生都希望在这一阶段成绩可以进一步提升.为了帮助各位同学,尚书坊教育为大家准备了高三家长的6大诀窍来帮学生提高成绩,希望各位家长可以阅读参考,相信会对各位同学成绩提升有所帮助. 1.了解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中学毕业班管理"四把抓"
  • 初三.高三毕业班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班级.抓好毕业年级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抓组织管理 为了使初三高三年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两线两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