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下册)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内公开课教案(特色教案)

课题: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执教人:陈献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初步体验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2. 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量关系的经验,体会画图、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准备

出示:根据下面的分数和比,你能想到些什么?

1. 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的比是4﹕3。

22. 。 5

引导学生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分数和比等形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对我们解决

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解决问题时,经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揭示课题: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1. 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提问:根据“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你能想到什5

么?

启发:同一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根据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你觉得这道题可以用不同策略来解答吗?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对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反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想到可以先求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想到可以先求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2(2)根据分数的意义,由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5

2推得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3

2(3)把“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转化成“美术组5

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2﹕5,进而得到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再列式解答。

(4)根据“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这一数量关系,先列方程求出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总人数。

比较: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种思路分别运用了什么策略?再比较这几种思路,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不同的策略对例1中的数量关系时行分析,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请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时行检验,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检验时的思考过程。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鼓励已完成解题的学生再选择一种方式试一试。

组织反馈,指名展示钥匙和检验过程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完成解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

指名展示和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

1. 做练习五第1题

出示第(1)题的示意图,谈话:如果用大长方形表示一杯果汁的容量,空白部分表示已经喝了的果汁,黄色部分表示剩下的果汁,可以怎样表示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第(1)题的示意图,谈话:如果用大长方形表示一杯果汁的容量,空白部分表示已经喝了的果汁,可以怎样表示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第(2)题的彩带图,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表示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做练习五第2题

出示第(1)题,让学生自由读题,并说说题中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并根据题意把题中的补充完整。

提问:根据画出的线段图,你怎样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问:这道题可以用什么样的策略解答?

让学生用自己选择的策略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出示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和解题,反馈:你是怎样画图表示题意?怎样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选择什么策略?

3. 做练习五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提问:你有解决题中的问题吗?要求男、女运动员各有多少

人,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再问:怎样根据题中的条件确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总人数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反馈:你认为运动员的总数是多少人?为什么?

谈话:现在能解决题中的问题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画图和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基于这样的教学重点,我在设计时做到了几下几点:

1、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只是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

论。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源,将现实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探索和掌握画图和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和方法,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策略的体验,而不只是关注策略的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只是感悟中获得。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比较,形成策略,在应用中体验策略。由“原来的不知如何下手”到“自觉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复习时,自我感觉说话有些啰嗦,启发性语言没有组织好,这一环节感觉自己绕来绕去,把学生给绕糊涂了。

2、在组织学生合作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总是感到不放心,始终拽着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是我感觉这节课自己做的最失败的地方。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内公开课教案(特色教案)

课题: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执教人:陈献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初步体验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2. 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量关系的经验,体会画图、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准备

出示:根据下面的分数和比,你能想到些什么?

1. 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的比是4﹕3。

22. 。 5

引导学生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分数和比等形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对我们解决

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解决问题时,经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揭示课题: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1. 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提问:根据“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你能想到什5

么?

启发:同一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根据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你觉得这道题可以用不同策略来解答吗?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对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反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想到可以先求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想到可以先求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2(2)根据分数的意义,由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5

2推得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3

2(3)把“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转化成“美术组5

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2﹕5,进而得到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再列式解答。

(4)根据“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这一数量关系,先列方程求出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总人数。

比较: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种思路分别运用了什么策略?再比较这几种思路,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不同的策略对例1中的数量关系时行分析,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请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时行检验,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检验时的思考过程。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鼓励已完成解题的学生再选择一种方式试一试。

组织反馈,指名展示钥匙和检验过程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完成解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

指名展示和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

1. 做练习五第1题

出示第(1)题的示意图,谈话:如果用大长方形表示一杯果汁的容量,空白部分表示已经喝了的果汁,黄色部分表示剩下的果汁,可以怎样表示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第(1)题的示意图,谈话:如果用大长方形表示一杯果汁的容量,空白部分表示已经喝了的果汁,可以怎样表示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第(2)题的彩带图,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表示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做练习五第2题

出示第(1)题,让学生自由读题,并说说题中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并根据题意把题中的补充完整。

提问:根据画出的线段图,你怎样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问:这道题可以用什么样的策略解答?

让学生用自己选择的策略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出示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和解题,反馈:你是怎样画图表示题意?怎样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选择什么策略?

3. 做练习五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提问:你有解决题中的问题吗?要求男、女运动员各有多少

人,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再问:怎样根据题中的条件确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总人数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反馈:你认为运动员的总数是多少人?为什么?

谈话:现在能解决题中的问题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画图和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基于这样的教学重点,我在设计时做到了几下几点:

1、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只是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

论。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源,将现实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探索和掌握画图和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和方法,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策略的体验,而不只是关注策略的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只是感悟中获得。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比较,形成策略,在应用中体验策略。由“原来的不知如何下手”到“自觉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复习时,自我感觉说话有些啰嗦,启发性语言没有组织好,这一环节感觉自己绕来绕去,把学生给绕糊涂了。

2、在组织学生合作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总是感到不放心,始终拽着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是我感觉这节课自己做的最失败的地方。


相关文章

  • 2015年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的调整与变化 (一)新增选择统计图的内容,删去众数和中位数 根据本套教材"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本册教材教学扇形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 ...查看


  • 数学教材分析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五.六年级教材目录 四年级上册 除法 角 怎样滚得远 混合运算 平行和相交 找规律 观察物体 运算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统计与可能性 了解我们自己 认数 用计算器计算 一亿有多大 期末与复习 五年级上册 认 ...查看


  •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   俞建栋 内容提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查看


  •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羊场乡凹梳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拟写人:刘永祥 拟写时间:2017年2月20日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39人.部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 ...查看


  •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评课稿 (1)
  •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 ...查看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15.3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查看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直角的基础上会判断锐角和钝角.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并将画角和锐角.钝角以及比较角大大小等知识相互关联起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说明书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李 书 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及改进意见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 数与代数" 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 ...查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