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15.3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概括和整理,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单元主要教学总结归纳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梳理出完整的运算顺序等。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

简便计算的编排,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改进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表述。把“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改为“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除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这样改进突出了小数点与乘、除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了小数点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适当的练习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的展开加强了探索性,如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原教材相比,增加了摆一摆的活动实践,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介绍、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删减了图形的拼组这个内容。 平移中,教学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教材呈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情景,探索如何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平均数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唯一的统计量,教材仍然沿用实验教材的编排思想,着力于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的含义。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套教材沿用了实验教材的总体设想之一,即系统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鸡兔同笼”问题做了有效的调整,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调整,最终找到答案的过程,排出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干扰。

6.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课操作的案例。

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让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探索解决生活中的人民币对话问题。三角形单元增加了让学生探索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的问题。并且,在运算定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等单元的例题教学时,都渗透了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回顾与反思部分,都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六)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简单的运算。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计算实例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计算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

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也可能不相同。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

2、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

3、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与区别。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与建议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通过分类、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建议

1、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

2、重视图形分类,鼓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结果。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

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克服负迁移的影响,突破小数计算中的难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编排特点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化”单元中的“轴对称”内容提前至本册,并与原来二年级下册的“平移”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有以下变化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突出了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同时巩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

2、在习题中增加了对称轴是斜置的情况,加深理解特征。

3、增加了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用好方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统计

教学内容: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排特点:

1、突出平均数的意义。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对平均数的处理,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改变了例题的编排方式。另外习题里编排了不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

2、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

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注重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

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15.3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概括和整理,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单元主要教学总结归纳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梳理出完整的运算顺序等。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

简便计算的编排,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改进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表述。把“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改为“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除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这样改进突出了小数点与乘、除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了小数点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适当的练习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的展开加强了探索性,如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原教材相比,增加了摆一摆的活动实践,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介绍、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删减了图形的拼组这个内容。 平移中,教学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教材呈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情景,探索如何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平均数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唯一的统计量,教材仍然沿用实验教材的编排思想,着力于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的含义。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套教材沿用了实验教材的总体设想之一,即系统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鸡兔同笼”问题做了有效的调整,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调整,最终找到答案的过程,排出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干扰。

6.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课操作的案例。

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让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探索解决生活中的人民币对话问题。三角形单元增加了让学生探索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的问题。并且,在运算定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等单元的例题教学时,都渗透了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回顾与反思部分,都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六)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简单的运算。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计算实例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计算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

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也可能不相同。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

2、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

3、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与区别。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与建议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通过分类、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建议

1、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

2、重视图形分类,鼓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结果。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

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克服负迁移的影响,突破小数计算中的难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编排特点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化”单元中的“轴对称”内容提前至本册,并与原来二年级下册的“平移”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有以下变化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突出了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同时巩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

2、在习题中增加了对称轴是斜置的情况,加深理解特征。

3、增加了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用好方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统计

教学内容: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排特点:

1、突出平均数的意义。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对平均数的处理,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改变了例题的编排方式。另外习题里编排了不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

2、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

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注重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

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关文章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体会
  • 二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2月21日,我参加了由汤庄实验学校组织的.由密老师主持.由肖敏老师主讲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会,通过这次教材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材的整体安排.教材变动和教 ...查看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
  •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查看


  •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说明书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授课时间:约88课时 授课教师:三江中学 ...查看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稿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材料 实验小学 姜宁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书内容.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 ...查看


  • 2017-2018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 2 0 17 – 2 0 18学九 年 级 一 班 数 学 工 作 计 划 年 度上期 2017年9月1日 2017年---2018年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 ...查看


  • 2015-2016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 天马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 工作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 ...查看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江北区朝阳河小学 明梅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查看


  • 2015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2015.8 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空间与几何:位置.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等. ...查看


  •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我是 号选手,我说课的课题是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 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交流等各种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