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考议论性文本

2014春考试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6分)

①近年来,“山寨”一词异军突起,很快席卷全国。对山寨现象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②反对的一方认为:山寨行为就是仿冒、造假、盗版、侵权,会破坏创新者的权利,无助于中国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无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③支持的一方认为:多数山寨产品并不违反现行法律,山寨产品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说明它能适应中国广大下层消费者的需要,有存在的合理性。

④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上述观点和见解,都是以承认现行秩序、规则乃至法律的正当性为前提的,但是,这个前提是可以讨论的。

⑤不可否认,当今世上现行的许多有关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规则、法律等,大多是西方强国依据其道德、价值、利益制订的。这些规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逐渐形成的。实际上,这些规则并不都是绝对正确的。在某种意义上,“山寨”就是不承认这些规则,要打破这些规则,所以,预设立场地认为现行秩序不可破坏,现有规则一切正确,恐怕失之偏颇。

⑥西方国家往往能够轻易地压低物质生产的价值,而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依靠技术、设计、品牌、标准大赚其钱,这是与全球化时代文化、影响力、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等强势软实力相辅相成的。发达国家依靠其控制的强势媒体,在全球化时代,能将其产品与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国家的城市和乡村,依靠其影视、网络、体育、服饰等文化消费,不断在全世界复制同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不断吸引和诱惑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使其对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趋之若鹜。这就是今天不尽合理的现实,也正是“山寨”的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

⑦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必去争议这种经济、文化与社会现实合理不合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可能不理会一切现有的秩序和规则,在中国实行“山寨”规则呢?不行!这既无道德基础,也无现实可能。从道德基础来说,我们不能说这些规则完全就是保护强者、保护先来者的利益,这些规则是不在断的制度演进与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规则本身,也具有重要的保护创造、鼓励创新的积极意义,符合人类的普遍价值。从现实可行性来说,如果排斥这些通行的规则,我们就会自闭于世界,就无法与世界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12.请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6分)

13.第⑤段中,作者认为“现有规则”“并不都是绝对正确的”,第⑦段中又认为打破这些规则,在中国实行“山寨”规则,“既无道德基础,也无现实可能”,作者的论述是否严谨?请结合文本加以评价。(5分)

14.依据上文,推断作者对待“现有规则”的态度。(5分)

(四)(16分)

12.(6分)答案要点:文章针对人们对山寨现象的不同看法,分析了现有规则产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2分),分析了现有规则的价值和意义(2分),及排斥现有规则的后果(2分)。

13.(5分)答案示例:作者的论述是严谨的。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述,作者使用了“并不都是”来作部分否定,段中说“许多”这类规则是由大国制定的,也没有作绝对的全称判断,所以文章虽然在第⑦段中肯定现行规则的道德和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但论述仍是严谨的。

评分说明:按结合文末对所作判断的阐述的合理、全面程度给分,给满5分为止。仅对严谨与否作判断不给分。

14.(5分)答案要点:我们既要承认现有的秩序和规则,积极参与其中(2分),更要在参与规则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使自己成为经济、文化强国,进而可以改变规则、完善规则(3分)。

2015年春考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1分)

叶的骨骼 筱敏

①这是一个陈旧的比喻:树。

②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有东西能与人的生命本质相关或者相似,所幸还可以看见树。我非常喜欢林子里蒸腾着潮气的老树和幼树,喜欢高崖上兀立挺拔,成为某种标志的松树和柏树,喜欢在田边村头,洒些许古老的榆树或槐树。但还有一种树,因为时常相对,它们进入我的感觉则更深一些,那是在...城市的逼仄中仍然不死的树,它们大多营养不良,而且时常被粗暴地修剪。 ③等待一棵树的长成需要时间,等待一个诗人的长成也同样如此。 ④一棵树只长它的遗传密码注定了的那种叶子,一个诗人也是这样。风,雨,虫灾,干旱,斧斫痕,工业废气……可以使某一季的叶子肥硕或者枯瘦,使某些叶子残缺,从而被认为具有病态美,但其本质的构成是不变的。无论如何,松针不可能像垂柳那样倒挂下来,让悬岩上的风看起来柔软。 ⑤诗的生长,告诉我们一些很朴素的事情。心灵的感知方式是很朴素的,创造的使命也是很朴素的,就像在燧石上敲击出火花,就像叶子在枝头萌生伸展。 ⑥事实上,我们肯定会遇上秋风的季节,满树繁茂一夜之间被扫落净尽。我们生活的时代总会过去,我们的青春总会消逝。那些曾经与阳光和月光都靠得很近的叶子是无力抗辩的,泥土自然会融解它们。幸运的诗人会有一两片叶子恰好被岩层选择了,这未必是那棵树上长得最漂亮的叶子,更未必是那片森林中最出色的叶子,但恰好它飘落在被选择的位置,便有可能被岩层拓印下来,成为记载某个时代的化石。 ⑦被选择或被遗弃,这很偶然,也很无理。但我所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有一些叶子即使适时地落到最有利的位置,也还是不会在岩层上留下痕迹,比如那些滤去水分便没有自己的形状的叶子。而最终被保留下来的,必然是有骨骼

的。我们所见过的树叶化石,总是叶脉清晰,甚至比翠绿多汁的时节更清晰,这是树叶的骨骼,岁月使它显现出来。凭借这个,我们感知它生动的姿态,感知远古的诗人心灵的本色。

⑧我想,我已经学会了等待。在等待中,我明白,诗是一个进入内心的事实,而是否倾泻在纸上倒在其次。

(节选自《成年礼》,有删改)

1.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是(2分)

2.第②段中的“一种树”喻指什么样的诗人?(2分)

3.结合文意,下列基于第④段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应当按照自己心灵的本质进行写作。

B.诗人在恶劣环境下写出的作品具有病态美。

C.诗人不要惧怕外在力量对其写作的伤害。

D.诗人不可能用迎合世俗的方法来改变世俗。

4.文章回答了诗人如何让诗作留下“痕迹”这一问题,请你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

(一)(11分)

1.(2分)答案示例:由树引出叶子;提示读者全篇将沿着以树喻诗人这一比喻展开。

评分说明:“树”与“叶”的关系1分;“以树喻诗人”与全篇的关系1分。

2.(2分)喻指处境艰难仍顽强成长的诗人。

评分说明:“处境艰难”“顽强成长”各1分。

3.(3分)B

4.(4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诗作是否留下痕迹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诗人仍然应该用心灵写作,让诗作有“骨骼”,等待历史的挑战。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有可以补充的地方,尤其是有关诗人本质的问。我认为诗人的本质是在他写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构筑和成长的,诗人不仅应用心灵写作,而且应不断提升自己心灵的层次,从而提升诗作的质地,让自己的诗作留下“痕迹”。

评分说明:概括作者的观点1分;探究3分,依据考生观点的深刻程度,例证或说理支持考生观点的准确程度给分。

2014春考试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6分)

①近年来,“山寨”一词异军突起,很快席卷全国。对山寨现象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②反对的一方认为:山寨行为就是仿冒、造假、盗版、侵权,会破坏创新者的权利,无助于中国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无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③支持的一方认为:多数山寨产品并不违反现行法律,山寨产品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说明它能适应中国广大下层消费者的需要,有存在的合理性。

④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上述观点和见解,都是以承认现行秩序、规则乃至法律的正当性为前提的,但是,这个前提是可以讨论的。

⑤不可否认,当今世上现行的许多有关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规则、法律等,大多是西方强国依据其道德、价值、利益制订的。这些规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逐渐形成的。实际上,这些规则并不都是绝对正确的。在某种意义上,“山寨”就是不承认这些规则,要打破这些规则,所以,预设立场地认为现行秩序不可破坏,现有规则一切正确,恐怕失之偏颇。

⑥西方国家往往能够轻易地压低物质生产的价值,而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依靠技术、设计、品牌、标准大赚其钱,这是与全球化时代文化、影响力、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等强势软实力相辅相成的。发达国家依靠其控制的强势媒体,在全球化时代,能将其产品与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国家的城市和乡村,依靠其影视、网络、体育、服饰等文化消费,不断在全世界复制同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不断吸引和诱惑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使其对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趋之若鹜。这就是今天不尽合理的现实,也正是“山寨”的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

⑦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必去争议这种经济、文化与社会现实合理不合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可能不理会一切现有的秩序和规则,在中国实行“山寨”规则呢?不行!这既无道德基础,也无现实可能。从道德基础来说,我们不能说这些规则完全就是保护强者、保护先来者的利益,这些规则是不在断的制度演进与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规则本身,也具有重要的保护创造、鼓励创新的积极意义,符合人类的普遍价值。从现实可行性来说,如果排斥这些通行的规则,我们就会自闭于世界,就无法与世界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12.请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6分)

13.第⑤段中,作者认为“现有规则”“并不都是绝对正确的”,第⑦段中又认为打破这些规则,在中国实行“山寨”规则,“既无道德基础,也无现实可能”,作者的论述是否严谨?请结合文本加以评价。(5分)

14.依据上文,推断作者对待“现有规则”的态度。(5分)

(四)(16分)

12.(6分)答案要点:文章针对人们对山寨现象的不同看法,分析了现有规则产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2分),分析了现有规则的价值和意义(2分),及排斥现有规则的后果(2分)。

13.(5分)答案示例:作者的论述是严谨的。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述,作者使用了“并不都是”来作部分否定,段中说“许多”这类规则是由大国制定的,也没有作绝对的全称判断,所以文章虽然在第⑦段中肯定现行规则的道德和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但论述仍是严谨的。

评分说明:按结合文末对所作判断的阐述的合理、全面程度给分,给满5分为止。仅对严谨与否作判断不给分。

14.(5分)答案要点:我们既要承认现有的秩序和规则,积极参与其中(2分),更要在参与规则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使自己成为经济、文化强国,进而可以改变规则、完善规则(3分)。

2015年春考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1分)

叶的骨骼 筱敏

①这是一个陈旧的比喻:树。

②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有东西能与人的生命本质相关或者相似,所幸还可以看见树。我非常喜欢林子里蒸腾着潮气的老树和幼树,喜欢高崖上兀立挺拔,成为某种标志的松树和柏树,喜欢在田边村头,洒些许古老的榆树或槐树。但还有一种树,因为时常相对,它们进入我的感觉则更深一些,那是在...城市的逼仄中仍然不死的树,它们大多营养不良,而且时常被粗暴地修剪。 ③等待一棵树的长成需要时间,等待一个诗人的长成也同样如此。 ④一棵树只长它的遗传密码注定了的那种叶子,一个诗人也是这样。风,雨,虫灾,干旱,斧斫痕,工业废气……可以使某一季的叶子肥硕或者枯瘦,使某些叶子残缺,从而被认为具有病态美,但其本质的构成是不变的。无论如何,松针不可能像垂柳那样倒挂下来,让悬岩上的风看起来柔软。 ⑤诗的生长,告诉我们一些很朴素的事情。心灵的感知方式是很朴素的,创造的使命也是很朴素的,就像在燧石上敲击出火花,就像叶子在枝头萌生伸展。 ⑥事实上,我们肯定会遇上秋风的季节,满树繁茂一夜之间被扫落净尽。我们生活的时代总会过去,我们的青春总会消逝。那些曾经与阳光和月光都靠得很近的叶子是无力抗辩的,泥土自然会融解它们。幸运的诗人会有一两片叶子恰好被岩层选择了,这未必是那棵树上长得最漂亮的叶子,更未必是那片森林中最出色的叶子,但恰好它飘落在被选择的位置,便有可能被岩层拓印下来,成为记载某个时代的化石。 ⑦被选择或被遗弃,这很偶然,也很无理。但我所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有一些叶子即使适时地落到最有利的位置,也还是不会在岩层上留下痕迹,比如那些滤去水分便没有自己的形状的叶子。而最终被保留下来的,必然是有骨骼

的。我们所见过的树叶化石,总是叶脉清晰,甚至比翠绿多汁的时节更清晰,这是树叶的骨骼,岁月使它显现出来。凭借这个,我们感知它生动的姿态,感知远古的诗人心灵的本色。

⑧我想,我已经学会了等待。在等待中,我明白,诗是一个进入内心的事实,而是否倾泻在纸上倒在其次。

(节选自《成年礼》,有删改)

1.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是(2分)

2.第②段中的“一种树”喻指什么样的诗人?(2分)

3.结合文意,下列基于第④段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应当按照自己心灵的本质进行写作。

B.诗人在恶劣环境下写出的作品具有病态美。

C.诗人不要惧怕外在力量对其写作的伤害。

D.诗人不可能用迎合世俗的方法来改变世俗。

4.文章回答了诗人如何让诗作留下“痕迹”这一问题,请你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

(一)(11分)

1.(2分)答案示例:由树引出叶子;提示读者全篇将沿着以树喻诗人这一比喻展开。

评分说明:“树”与“叶”的关系1分;“以树喻诗人”与全篇的关系1分。

2.(2分)喻指处境艰难仍顽强成长的诗人。

评分说明:“处境艰难”“顽强成长”各1分。

3.(3分)B

4.(4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诗作是否留下痕迹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诗人仍然应该用心灵写作,让诗作有“骨骼”,等待历史的挑战。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有可以补充的地方,尤其是有关诗人本质的问。我认为诗人的本质是在他写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构筑和成长的,诗人不仅应用心灵写作,而且应不断提升自己心灵的层次,从而提升诗作的质地,让自己的诗作留下“痕迹”。

评分说明:概括作者的观点1分;探究3分,依据考生观点的深刻程度,例证或说理支持考生观点的准确程度给分。


相关文章

  • 孙绍振:作文教学的症结
  • 孙绍振:作文教学的症结 李节:最近10年来,您一直关注高考作文命题,每年高考后都会针对作文命题的趋势写评论文章.您为什么这么重视作文?您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满意吗? 孙绍振:从我们的教育传统来说,衡量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准就是作文.不管是汉代的 ...查看


  • 5.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 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 ...查看


  • 对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 .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的水平: 1.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 ...查看


  • 议论文教学应保持"议论"气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每堂课的教学都应注重"三个把握",把握文本个性.把握学生学情.把握教学互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语言运用的规律. 一.把握体裁特征和文本个性 本 ...查看


  • 谈谈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的议论文学习
  • [摘 要]初中语文中教材议论文篇目虽然不是很多,对学生阅读却显得尤其重要.议论文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去把握规律,促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判断.学生通过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进行议论文学习,是初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必备要求. [关键词]观点材料:区分: ...查看


  • 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
  • 摘要:从一所普通中学六个年级随机选取801名被试,使用自编测验研究了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起点较高,初三年级是其基本形成的关键期:(2)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在高中阶段发展平缓:(3)中学生 ...查看


  • 议论文教学概说
  • 第一节 议论文教学概说 一. 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长期以来,支撑和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熟悉的议论文知识,有哪些? 多年来固化的议论文知识,最基本的有两点: 1.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 ...查看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 ...查看


  •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
  •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本的关键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理清结构归纳主旨的阅读能力: 2.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3.借助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