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本的关键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理清结构归纳主旨的阅读能力;

2.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3.借助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融叙述和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难点:1.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道理。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思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较难,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教学设想】

1、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音乐家科学家的资料介绍,借助教学幻灯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的还不是很多,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

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科学家的资料介绍,课上采用展示、独立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等方式,使学生学会抓关键句理思路,归纳主旨。从而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下推荐阅读相关资料拓展阅读。

【教学准备】

课前自主分组活动:(提前一周布置)

1、 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2、 查找关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相关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播放文中提到的音乐。

3、 查找文本中涉及的相关的几位科学家的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4、 印发关于作者的资料《我是北大留级生》和写作背景。

课后,教师推荐阅读材料(可印发)《科学是美丽的》、《两条相交的平行线》、《科学时代创造科学美》,推荐材料《自然笔记》《基因畅想》、《关上月亮之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生展示:1、有关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

2、对文本中介绍的几位音乐家和科学家的情况了解;

3、介绍作者,协作背景。(以上用ppt展示) 导语: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1、了解作者是为了加深理解文本内容。

2、让学生查找有关爱因斯坦和文本中设计的科学家音乐家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理解文本的能力。

3、制作ppt的过程又是学生对相关内容加深了解的过程。 解题 讨论分析标题“爱因斯坦与艺术”的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结构——并列式。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人名,而且是一类人的代名词——科学家。所以标题揭示文章内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读标题,了解文本写的主要内容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为下一步整体感知做准备。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

分小组讨论,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是作者写作本文意图。

第二部分:(5-16)通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7-18)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是结语,指出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标题是“爱因斯坦与艺术”,文本中哪两个语句表现“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的? 第一句:4段中“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第二句:17段中“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需要有广阔的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通过抓关键句,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整合信息能力。同时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落实教学目标1。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教学重点内容。 强化抓关键句理思路析结构的能力。 作业 1.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

2.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选取文本中能揭示作者主旨的句子加以评论。 第二课时 检查导入 分组讨论:

1、学生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深入文本中

(小组交流,一名代表发言。)

提示:6岁学小提琴

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

音乐上,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喜欢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倾心于钢琴。

文学上: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托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他朗诵海涅的诗;盛赞托思妥也夫斯基;极力推崇文学艺术。

2、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 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记叙)

2、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表达作者观点,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议论) 落实继续和议论句段所在位置,为分析探讨主旨和完成目标2做铺垫。 重点研读 学生散读9-16段 讨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与价值。

探讨文章主旨:(齐读17-18)

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打造科学巨擘,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天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社会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气。 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中叙和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使他们掌握叙议结合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此环节通过上一环节的概括爱因斯坦在音乐、文学方面的表现,完成教学目标2。同时锻炼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取得一石三鸟效应。 拓展探究 请学生任选文章中彰显作者主旨的语句展开评论。(思考形成文字)

(小组讨论交流,阐释内涵,然后选择好全班交流。) 让学生交流

(课前应提前布置) 此环节想要通过评论关键句的方式,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课堂小结 让学生试着总结。

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 。 教师提示本文的主要内容,请学生从文中表现和关键句中去体会。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通过鉴赏,让学生感受叙议结合对文章主旨的作用。以便在作文中运用。 布置作业 文中有不少隽永睿智的语句。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关“科学与艺术”“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用精练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时间够用则课堂上交流) 【补充资料(一)】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由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小精灵)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关心。他是“伟大的守护者”。

【可请学生交流】

【补充资料(二)】

《“下午茶”与诺贝尔奖》 马惠娣

闲暇时间,也就是非劳动时间,指的是人们在履行社会职责及各种生活时间支出后,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八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星期日及节假日,各种假期,退休后的时间。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说,他们的许多灵感不是在做研究时出现的,而常常是在休闲中峰回路转,茅塞顿开。 亚里士多德说过,“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举例说,“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

我们可以从大量科学家的传记中找到科学家发明创造与休闲相关联的记载。英国剑桥大学自17世纪在校园有“下午茶”,以这种既普通、又特殊的形式,让人们在自由、放松、随意、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激励师生们迸发灵感、产生思想的火花。难怪有人说,是“下午茶”喝出了英国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学巨匠牛顿在1665年至1666年的两年间,由于伦敦瘟疫的发生,不得不从剑桥三一学院回到乡下的家里赋闲,也正是这段恬淡的生活,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写到:“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么,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们创造的形象世界中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发现它们的最强而有力的动机。”他一生酷爱小提琴,很多人都说他的科学发现与小提琴有着内在的关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们认识到闲暇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利用便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休闲教育成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休闲教育获得休闲资格,进而使每个人都享有时间去培养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发展他多方面的才能。

而在中国,很多人对闲暇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人一说到休闲,就是吃喝玩乐;有人把休闲与“闲生是非”、“玩物丧志”相提并论;有人说休闲不就是出外旅游、购物吗?也有人把休闲与工作对立起来,仍把有《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沪教版必修3)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本的关键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理清结构归纳主旨的阅读能力;

2.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3.借助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融叙述和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难点:1.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道理。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思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较难,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教学设想】

1、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音乐家科学家的资料介绍,借助教学幻灯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的还不是很多,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

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科学家的资料介绍,课上采用展示、独立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等方式,使学生学会抓关键句理思路,归纳主旨。从而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下推荐阅读相关资料拓展阅读。

【教学准备】

课前自主分组活动:(提前一周布置)

1、 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2、 查找关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相关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播放文中提到的音乐。

3、 查找文本中涉及的相关的几位科学家的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4、 印发关于作者的资料《我是北大留级生》和写作背景。

课后,教师推荐阅读材料(可印发)《科学是美丽的》、《两条相交的平行线》、《科学时代创造科学美》,推荐材料《自然笔记》《基因畅想》、《关上月亮之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生展示:1、有关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

2、对文本中介绍的几位音乐家和科学家的情况了解;

3、介绍作者,协作背景。(以上用ppt展示) 导语: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1、了解作者是为了加深理解文本内容。

2、让学生查找有关爱因斯坦和文本中设计的科学家音乐家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理解文本的能力。

3、制作ppt的过程又是学生对相关内容加深了解的过程。 解题 讨论分析标题“爱因斯坦与艺术”的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结构——并列式。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人名,而且是一类人的代名词——科学家。所以标题揭示文章内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读标题,了解文本写的主要内容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为下一步整体感知做准备。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

分小组讨论,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是作者写作本文意图。

第二部分:(5-16)通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7-18)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是结语,指出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标题是“爱因斯坦与艺术”,文本中哪两个语句表现“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的? 第一句:4段中“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第二句:17段中“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需要有广阔的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通过抓关键句,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整合信息能力。同时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落实教学目标1。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教学重点内容。 强化抓关键句理思路析结构的能力。 作业 1.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

2.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选取文本中能揭示作者主旨的句子加以评论。 第二课时 检查导入 分组讨论:

1、学生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深入文本中

(小组交流,一名代表发言。)

提示:6岁学小提琴

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

音乐上,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喜欢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倾心于钢琴。

文学上: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托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他朗诵海涅的诗;盛赞托思妥也夫斯基;极力推崇文学艺术。

2、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 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记叙)

2、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表达作者观点,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议论) 落实继续和议论句段所在位置,为分析探讨主旨和完成目标2做铺垫。 重点研读 学生散读9-16段 讨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与价值。

探讨文章主旨:(齐读17-18)

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打造科学巨擘,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天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社会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气。 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中叙和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使他们掌握叙议结合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此环节通过上一环节的概括爱因斯坦在音乐、文学方面的表现,完成教学目标2。同时锻炼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取得一石三鸟效应。 拓展探究 请学生任选文章中彰显作者主旨的语句展开评论。(思考形成文字)

(小组讨论交流,阐释内涵,然后选择好全班交流。) 让学生交流

(课前应提前布置) 此环节想要通过评论关键句的方式,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课堂小结 让学生试着总结。

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 。 教师提示本文的主要内容,请学生从文中表现和关键句中去体会。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通过鉴赏,让学生感受叙议结合对文章主旨的作用。以便在作文中运用。 布置作业 文中有不少隽永睿智的语句。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关“科学与艺术”“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用精练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时间够用则课堂上交流) 【补充资料(一)】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由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小精灵)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关心。他是“伟大的守护者”。

【可请学生交流】

【补充资料(二)】

《“下午茶”与诺贝尔奖》 马惠娣

闲暇时间,也就是非劳动时间,指的是人们在履行社会职责及各种生活时间支出后,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八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星期日及节假日,各种假期,退休后的时间。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说,他们的许多灵感不是在做研究时出现的,而常常是在休闲中峰回路转,茅塞顿开。 亚里士多德说过,“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举例说,“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

我们可以从大量科学家的传记中找到科学家发明创造与休闲相关联的记载。英国剑桥大学自17世纪在校园有“下午茶”,以这种既普通、又特殊的形式,让人们在自由、放松、随意、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激励师生们迸发灵感、产生思想的火花。难怪有人说,是“下午茶”喝出了英国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学巨匠牛顿在1665年至1666年的两年间,由于伦敦瘟疫的发生,不得不从剑桥三一学院回到乡下的家里赋闲,也正是这段恬淡的生活,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写到:“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么,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们创造的形象世界中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发现它们的最强而有力的动机。”他一生酷爱小提琴,很多人都说他的科学发现与小提琴有着内在的关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们认识到闲暇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利用便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休闲教育成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休闲教育获得休闲资格,进而使每个人都享有时间去培养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发展他多方面的才能。

而在中国,很多人对闲暇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人一说到休闲,就是吃喝玩乐;有人把休闲与“闲生是非”、“玩物丧志”相提并论;有人说休闲不就是出外旅游、购物吗?也有人把休闲与工作对立起来,仍把有《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沪教版必修3)


相关文章

  • 我的回顾(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第8课我的回顾 [美]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1900年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二.词语: ※补充词解: 真知灼 ...查看


  • 第一课 认识自我 心理教案
  • 第一课 认识自我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学习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发扬优点,扬长避短. 准备工作: 1.座位六人一组围坐,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2.制作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查看


  • 矛盾对立统一教案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 课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授课班级:高中三年级 教者:李念 课型:授新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五步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矛盾的含义 ...查看


  • 科技创新与未来世界主题班会教案
  • <科技创新与未来世界>主题班会教案 枣庄四十中 沈耀春 班会目标: 1.通过看报纸.看电视.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获取相关资料,然后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用演唱.讲故事.诗朗诵等方式,培养少先队员对科学的意识和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2.通 ...查看


  • 教案历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教材内容: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礼物,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 成应该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介绍了17-20世纪的三位科学巨匠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他们巨大的科学成就,为整 ...查看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2.复习举例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 2.在 ...查看


  •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 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2.通过比较电的发展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认识到科学 ...查看


  • 骑桶者教案
  • 骑桶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 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 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 ...查看


  • 松鼠 公开课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 面向全镇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08年4月3日 授课内容:七年级下册<松鼠> 授课人:东海房山初级中学 武丽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松鼠,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