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简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狂人简说

孟隋

  “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上俨然成为了一项传统。在古代中国,多数懂得洁身自好的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夫子看来,“狂”简直成为紧靠最高美德的次优选择,可见,他也是喜欢“狂人”的。狂人一般都身兼二任,既狂又狷。狂指的是自视甚高,懂得进取,超越流俗;而狷则指性格耿直、洁身自好、有所不为。

  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大概是最早被记录在案的狂人。他坚决地避开庸俗、混乱的政治,终身不仕。庄子秉承了这个传统,身处乱世,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楚王请他任国相,面对这样的诱惑,庄子竟然“持竿不顾”,依旧悠闲地钓鱼!他还说,自己宁愿像沼泽里的一只乌龟那样拖着尾巴自由地游弋。这是先秦之狂,在这里,狂主要表现为“洁身自好”的一面。

  秦汉时期当首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命的司马迁为狂人之代表,他的狂表现为一种隐忍、一种顽强、一种激奋。随后的魏晋时期绝对是一个盛产狂人畸士的年代。一部《世说新语》写尽了当时的“名士风流”,其中最不乏的就是狂人——刘伶故意赤身露体,还自称是“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阮籍喜欢驾车漫无目的地出行,遇到了歧路就“痛哭而返”。像这样的狂人畸行在《世说新语》中还多得是。嵇康可能是最狂的一个吧。他因为喜好“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激怒了残暴的司马氏,可是当权者最终把嵇康送上刑场之时,嵇康依旧是狂放的,大气的。他潇洒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之后,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乃引颈就戮,颜色不变。他一生都是爽直狂放、潇洒慷慨的,临死仍然不改其本色。魏晋时代的狂是面对黑暗、面对虚无的生命之舞,名士们在死神的嘴边纵情抒发自己的生命力。他们的狂是一种追求生命本真状态的冲动,他们用荒诞的行为控诉那个不合理的世界。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言,“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这些狂放不羁的名士虽然自称“非汤武而薄周孔”,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信仰周孔的,他们的信仰是发自良心的信仰。

  “狂人传统”经由唐之李白、宋之苏轼、元之关汉卿以后,到明代中后期终于又得到一次大爆发。疯癫的唐寅、激奋的李贽、神经质的徐渭、唯美的汤显祖……无不是以狂自命之人。以狂为特征的中、晚明文人们,其实是以疯癫的行为发动了一场思想启蒙革命,来推翻古典理性的统治。徐渭用荒诞去讽刺传统禁欲主义的虚伪与困境,表明禁欲的古典理性不能达到道德的完善。唐寅则以艳情与世俗之趣,以装疯卖傻的癫狂,自绝于政治;李贽激烈地反对对孔子进行个人崇拜,为当世所不容,最终自杀于狱中。总之,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年代,是一个追求口无遮拦、追求“童心”、“本色”的年代。庄子呼唤的“真人”在晚明大规模地出现了。

  “狂”总是与“真”联系在一起,狂人就是忠实于自我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社会那套虚伪的做派、政治那黑暗的现实对他们都无可奈何。狂人是直面中国的存在主义者,他们追求生命的本真状态,他们向死而生。难怪在1918年鲁迅会借一个狂人之口来说出中国历史“吃人”的秘密!狂人总是忠实于道德的本性去反抗社会的不合理。中国古代,道德中心与权力中心总是合二为一的,道德从来都是权力的衍生品。那些政客强人们以暴力、卑鄙为手段取得成功人士的地位以后,即使放纵、残暴,也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道德成为装饰品的时候,狂人就成了说真话的消极反对派。在那样的世界中,说“狂人传统”守卫着这个民族的良心,一点也不为过。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为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所以“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里形成了传统。

B.

孔夫子认为,狂者自视甚高,有进取心,超越流俗,是一种较为高尚的道德。

C.

狂者虽有进取心,但又不愿做官,表现出一种清高气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性格矛盾的两面。

D.

狂者实际上有很高的道德追求,而这种追求一旦不能实现,他们就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

(2)

文章中狂人的性格表现出哪些特点?请分条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

(3)

狂人的“狂”固然是性格使然,但也是外部环境所致。阅读全文,说说狂者之所以“狂”的外部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A;解析:

(1)

A项应该是“多数懂得洁身自好的文人、士人”

(2)

(1)因为政治庸俗、混乱,为了逃避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2)因为社会黑暗、残暴,以自己的生命和荒诞行为控诉那个不合理的世界。(3)因为禁欲主义、个人崇拜等封建统治的压迫而以疯癫的行为发动思想启蒙。(每点2分)

(3)

(1)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2)隐忍、顽强、激奋,有真正的信仰。(3)有意以疯癫的话语来推翻古典理性的统治。(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狂人简说

孟隋

  “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上俨然成为了一项传统。在古代中国,多数懂得洁身自好的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夫子看来,“狂”简直成为紧靠最高美德的次优选择,可见,他也是喜欢“狂人”的。狂人一般都身兼二任,既狂又狷。狂指的是自视甚高,懂得进取,超越流俗;而狷则指性格耿直、洁身自好、有所不为。

  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大概是最早被记录在案的狂人。他坚决地避开庸俗、混乱的政治,终身不仕。庄子秉承了这个传统,身处乱世,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楚王请他任国相,面对这样的诱惑,庄子竟然“持竿不顾”,依旧悠闲地钓鱼!他还说,自己宁愿像沼泽里的一只乌龟那样拖着尾巴自由地游弋。这是先秦之狂,在这里,狂主要表现为“洁身自好”的一面。

  秦汉时期当首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命的司马迁为狂人之代表,他的狂表现为一种隐忍、一种顽强、一种激奋。随后的魏晋时期绝对是一个盛产狂人畸士的年代。一部《世说新语》写尽了当时的“名士风流”,其中最不乏的就是狂人——刘伶故意赤身露体,还自称是“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阮籍喜欢驾车漫无目的地出行,遇到了歧路就“痛哭而返”。像这样的狂人畸行在《世说新语》中还多得是。嵇康可能是最狂的一个吧。他因为喜好“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激怒了残暴的司马氏,可是当权者最终把嵇康送上刑场之时,嵇康依旧是狂放的,大气的。他潇洒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之后,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乃引颈就戮,颜色不变。他一生都是爽直狂放、潇洒慷慨的,临死仍然不改其本色。魏晋时代的狂是面对黑暗、面对虚无的生命之舞,名士们在死神的嘴边纵情抒发自己的生命力。他们的狂是一种追求生命本真状态的冲动,他们用荒诞的行为控诉那个不合理的世界。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言,“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这些狂放不羁的名士虽然自称“非汤武而薄周孔”,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信仰周孔的,他们的信仰是发自良心的信仰。

  “狂人传统”经由唐之李白、宋之苏轼、元之关汉卿以后,到明代中后期终于又得到一次大爆发。疯癫的唐寅、激奋的李贽、神经质的徐渭、唯美的汤显祖……无不是以狂自命之人。以狂为特征的中、晚明文人们,其实是以疯癫的行为发动了一场思想启蒙革命,来推翻古典理性的统治。徐渭用荒诞去讽刺传统禁欲主义的虚伪与困境,表明禁欲的古典理性不能达到道德的完善。唐寅则以艳情与世俗之趣,以装疯卖傻的癫狂,自绝于政治;李贽激烈地反对对孔子进行个人崇拜,为当世所不容,最终自杀于狱中。总之,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年代,是一个追求口无遮拦、追求“童心”、“本色”的年代。庄子呼唤的“真人”在晚明大规模地出现了。

  “狂”总是与“真”联系在一起,狂人就是忠实于自我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社会那套虚伪的做派、政治那黑暗的现实对他们都无可奈何。狂人是直面中国的存在主义者,他们追求生命的本真状态,他们向死而生。难怪在1918年鲁迅会借一个狂人之口来说出中国历史“吃人”的秘密!狂人总是忠实于道德的本性去反抗社会的不合理。中国古代,道德中心与权力中心总是合二为一的,道德从来都是权力的衍生品。那些政客强人们以暴力、卑鄙为手段取得成功人士的地位以后,即使放纵、残暴,也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道德成为装饰品的时候,狂人就成了说真话的消极反对派。在那样的世界中,说“狂人传统”守卫着这个民族的良心,一点也不为过。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为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所以“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里形成了传统。

B.

孔夫子认为,狂者自视甚高,有进取心,超越流俗,是一种较为高尚的道德。

C.

狂者虽有进取心,但又不愿做官,表现出一种清高气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性格矛盾的两面。

D.

狂者实际上有很高的道德追求,而这种追求一旦不能实现,他们就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

(2)

文章中狂人的性格表现出哪些特点?请分条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

(3)

狂人的“狂”固然是性格使然,但也是外部环境所致。阅读全文,说说狂者之所以“狂”的外部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A;解析:

(1)

A项应该是“多数懂得洁身自好的文人、士人”

(2)

(1)因为政治庸俗、混乱,为了逃避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2)因为社会黑暗、残暴,以自己的生命和荒诞行为控诉那个不合理的世界。(3)因为禁欲主义、个人崇拜等封建统治的压迫而以疯癫的行为发动思想启蒙。(每点2分)

(3)

(1)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2)隐忍、顽强、激奋,有真正的信仰。(3)有意以疯癫的话语来推翻古典理性的统治。(每点2分)


相关文章

  • [走进狂人毕加索]阅读答案 1
  • 走进狂人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 ...查看


  • 走进狂人毕加索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走进狂人毕加索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 ...查看


  • 天津市南开区2016届高三一模考试 语文
  • 2016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查看


  •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 ...查看


  • "假如一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 ...查看


  • 书外功夫阅读答案
  • 书外功夫 唐双宁 (1)当一个书法家的前提必须是字要写得好,但艺术源于生活,书外功夫 也少不了. (2)什么是"书外功夫"?我用六点来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 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qu ...查看


  • [读李翱文 欧阳修]阅读答案
  • 读李翱文 欧阳修 ①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 ...查看


  • 1.公务员考试言语题目及答案
  • 1.全球化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不意味着人们关于它的任何谈论都是合理的或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常常出现的情况倒是: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问题的实质就越容易被疏忽和遮蔽.仅就字面而言,全球化是一个 ...查看


  •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1
  •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说来估计读了不下五次.从高中第一次在课本中接触开始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没有办法完全领悟这篇小说.高中的时候,老师跟我们分析的很详细,但那时的我体会不了老师口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