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确立的日本领土及中日领土纠纷

【日本天皇宣布“终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签署《终战诏书》,并亲自宣读,次日通过电台播放录音,宣告了日本对外战争的终止。诏书字斟句酌,措辞模糊,语义暧昧,推脱战争罪责,历来备受争议。历史不容模糊,更不能忘记。记住真相,守护和平。

关于二战的 四大国际会议:

1943年11月召开开罗会议,地点埃及开罗,参加国:中国、英国、美国。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 1943年12月召开德黑兰会议,地点伊朗德黑兰,参加国:苏联、英国、美国,提出英美苏要协同作战; 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地点: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参加国:苏联、英国、美国。决定建立联合国; 1945年7月召开波茨坦会议,地点:德国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参加国:美国、英国、苏联,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四大国际会议:1943年11月召开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1943年12月召开德黑兰会议,提出英美苏要协同作战;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7月召开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根本转变的形势下,1943年11月22 到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及其随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问题。12月1日发表了 《开罗宣言》。宣言主要内容: 一、强调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扩张领土之意。 二、三国的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取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三、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 四、三国鉴于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内使朝鲜自由独立。 五、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德黑兰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J.V.斯大林、F.D.罗斯福、W.L.S.丘吉尔讨论盟国战略以及战后和平问题的第一次会晤。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此次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有利于盟国方面的重大转折、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着重讨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十分关心开辟西欧战场的“霸王”行动,要求立即确定其开始日期;丘吉尔先是坚持其进军巴尔干的计 划,继而又提出从巴尔干和西欧两路攻入欧洲的新方案,极力回避发起“霸王”行动的确切日期;罗斯福则居中调和,但倾向斯大林的意见,并表示不想推迟“霸王”行动。经过反复协商,三方终于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秘密作战计划《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规定“霸王”行动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起;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调往西线。12月1日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德黑兰宣言》,指出三国已经议定关于消灭德军的计划,并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一致的协议;号召所有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它们参加战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伊朗的宣言》。苏、美、英承认伊朗在对德战争中所做贡献,同意给予经济援助,并赞成伊朗维持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三国首脑还就波兰边界、战后处理德国的原则、 建立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 见,并讨论了盟国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同意欧洲战争结束半年后参加对日作战。德黑兰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战争形势更加明朗,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为朗不远,这时苏美英各大国都面临着一个战争胜利果实的分配问题。德国法西斯却妄图与美英单独媾和,挑拨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因而使苏联与美英之间的矛盾和互不信任日益明显。为了取得谅解,协调关系,研究与解决面临的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因此,被称为克里米亚会议,或雅尔塔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的规模很大,仅英美两国代表团的成员及工作人员就将近七百人。 会议经过八天的激烈争论与讨价还价,有的问题达成了协议,有的问题尚未达成最后协议。会议结果,签署了“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的议定书”、和“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雅尔塔协定)” 波茨坦会议 西席林霍夫宫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因《波茨坦协定》在此签署而闻名遐迩。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波茨坦会议是战时三国政府首脑三大会议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历时两周有余。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迫在眉睫,同时为了减少太平洋战场上的牺牲,美国希望苏联尽快参加对日本战争。就在杜鲁门到达波茨坦开会的第二天,接到了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的电报,获悉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在杜鲁门看来,有了这东西垫底, 苏联出不出兵都无所谓了。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他装作不在意地把这个消息捅给了斯大林,说美国已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但是,斯大林并“没有表示异乎寻常的兴趣”。 会议通过了两个主要文件,一是《柏林会议公报》;一是《柏林会议议定书》。两个文件都经三国首脑签署。当时只发表了包括十四项内容的公报。议定书则有二十一项,内容比公报多。此外,会议过程中还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彼茨坦公告》。 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第一,设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关于缔结对德国等战败国和约的准备工作以及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 第二,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解除德国全部武装,铲除可用作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一切武器、军火及战争工具均由盟国处置或予以销毁;摧毁纳粹党及其附属机构,逮捕和审判纳粹战犯,禁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复活,使德国沿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发展。 第三,关于规定德国的赔偿责任。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 第四,关于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 会议期间还发表了由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促今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 这次会议是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继续。由于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战时同盟基础逐渐消失,盟国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苏、美、英就战后世界政治安排展开激烈争论。尽管如此,当时对日作战尚在进行,盟国仍需继续合作,波茨坦会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的关系,对大战结束时出现的一系列迫切问题,例如边界问题、对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处置问题等,基本上达成了协议,为建立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使日本分化盟国的迷梦化为泡影,维持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这对巩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迫使日本早日投降起了积极作用。

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内容 1、中、美、英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2、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 3、日本“占据”的中国所有领土,包括在清朝时割让的台湾、澎湖,以及中国东北,归还于中华民国 4、适当时机让朝鲜半岛独立自主; 该宣言经美、中、英三盟国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及1945年9月2日盟国与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所签署的《日本降书》确认,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共识,也是未来处理战后亚洲新秩序的一份重要文件。 另外,在开罗会议中讨论过缅北三国联合对日作战,但并未列入宣言里面 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Tehran Conferenc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同盟国方面的一次会议,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时间自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皆出席。 内容 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 2.苏联可得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报酬。 3.通过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即诺曼地登陆 4.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又称为“克里米亚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的政府首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重点如下: 协定最重要的一条是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样保证盟国的团结,盟国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和纳粹有任何谈判空间。战后德国将被分割成四个占领区,在德国统一之前,柏林同样也将由四国占领。 斯大林同意让法国成为在德国和奥地利拥有占领区的第四个国家,同意法国有资格进入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 德国将进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德国的战争赔款并非强迫劳动的形式。(参阅艾森豪与德国战俘) 建立一个赔偿理事会。 波兰政府问题。盟国同意重组当时的波兰政府, 加入其他组织例如波兰临时政府 进行民主选举, 但排除了1939年建立的波兰流亡政府。 波兰东部边界将按照寇松线,波兰将在西部从德国得到领土补偿,而精确的边界将在晚些时候决定。 苏联和南斯拉夫公民将被送回自己的国家,不管他们愿不愿意。 罗斯福得到斯大林的承诺,苏联将加入联合国,而且同意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均将享有否决权。 斯大林同意在击败德国以后90天内加入对日本帝国的作战。苏联战胜日本后,将得到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以及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作为报酬。 建立一个决定分裂德国的委员会. 委员会将决定德国是否要分成几个国家,如果进行分割,几个新的德意志国家之间的边界和相互关系又将如何确定。 成立的新国际组织(联合国),会取代已经失败了的国际联盟. 会议协议包括:

所有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内应该举行民主选举。 4月在旧金山进行就联合国成立的会议。联合国的组织方式基本被确定,联合国安理会的主意被采纳。美国和英国同意当时属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独立的联合国成员。 德国被分裂,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德国应该为“她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总额为约220亿美元。英国认为在当时偿款总额还无法估计。 战争罪问题被暂时搁置。 在波兰,一个“广泛的民主临时政府”应该“尽快进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国控制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选举”。 在南斯拉夫,一个保皇党和共产党的联合政府应该被建立。 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海峡使用的问题被暂时搁置。 所有被俘的苏联公民被遣返苏联,不论他们愿不愿意。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俄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 3.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4.上述有关外蒙古及东北的港湾与铁路等协议,须征求蒋中正之同意,罗斯福总统依斯大林之通知,采取取得其同意之措施。 就未来德国的处理问题雅尔塔协议相当含糊,用词也为后来的诠释造就许多想像的空间,有些人亦认为这次的会议为战后冷战之滥觞。 后果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欧洲战事结束以前以及罗斯福总统去世以前最后一次重要会议. 对于中国而言,雅尔塔会议迫使中国政府被迫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诺外蒙古在战后进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前途,由于俄国蓄意对选举进行干涉,投票结果竟为史无前例的100%赞成独立。1946年1月,国民政府通知库伦方面,同意其独立。 东欧大部分地区的纳粹军队,已经被红军消灭了,所以斯大林有条件和美英谈判,结果苏联在东欧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缓冲区。过程中, 一些小国的利益因为要保持盟军内部的稳定而被牺牲了, 代表一些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 和爱沙尼亚 将继续被苏联统治。 波茨坦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Potsdam,靠近柏林)举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同盟国一方在此聚首,讨论决定如何管理八周前(5月8日)无条件投降的德国。会议目标还包括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平条约的签订和应对战争的后果。 内容 恢复德国1937年后在欧洲并吞的领土,将奥地利、捷克从德国分离。 声明盟国占领德国的目的:非军事化、非纳粹化、民主化和解散卡特尔企业联合(英文中都是de开头)。 《波茨坦协定》(又称波茨坦条约),将德国和奥地利分为四个占领区(在早先的雅尔塔会议就已确定),并类似地将柏林和维也纳也分为四个占领区。 同意以战犯起诉纳粹党人。 波兰1945年前后的疆界对比,黄色区域为从德国获得的领土,粉色区域为割让给苏联的领土。确立奥德河-尼斯河线作为波兰政府管理区域的边界。 将居住在德国境外的德国人驱逐回国。 战争赔款协议。盟国估计损失为2000亿美元。在西方的坚持下,德国只需要以资产、工业产品和劳动力的方式支付200亿美元。然而,冷战使偿还计划没有完全执行。 在斯大林的建议下,波兰不列入德国赔偿分配方案,而由苏联所获赔偿的1yi5%转交给波兰(未执行)。 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又称波茨坦声明),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后于8月8日加入,并随即撕毁《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 其它问题将留给尽快召开的最终和平会议解决。 尽管西方要求在最终和平会议上才确认德波边界奥德河-尼斯河线,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强制德国人口迁移却使得德波边界在事实上得到确定并且不可挽回。

《波茨坦公告》 全文

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之

《波茨坦公告》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同意对日本发表公告,促其立即无条件投降,公告原文如

次:

1945年8月14日,日皇向议会宣布接波茨坦公告,颁投降诏书。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

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

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

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

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

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在集中对待日本之星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

。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

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归全部残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

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

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

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

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

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

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

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

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

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

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二战结束盟军指令明确日本的领土范围

“波茨坦公告”虽然明确战后日本领土范围,但其它“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容尚不明确,故盟军于1946年1月29日发布“关于非日本领域各岛屿分离之文件”,来确定的“其他小岛”之范围,这份文件即是“对日本政府指令(SCAP-N-六七七)”,其内容如下:

一、兹指令日本帝国政府停止其行使与停止其企图行使在日本以外地域之政治的与行政的权限,及在该地域内之政府官吏雇员以及其他人员等之政治的及行政的权限。

二、除盟军总司令部准许之场合外,日本帝国政府不得同日本以外地域之政府官员雇员以及其他人员等通信,但经总部准许之航行通信气象关系之日常业务不在此限。

三、本指令之目的在规定日本领有日本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对马岛、北纬三十度以北琉球(南西)群岛(口岛除外)约一千以内之邻近群岛。 下列各岛不属于日本。 A、 鬱林岛、竹岛、济州岛。 B、北纬三十度以南之琉球(西南)群岛(包括口--岛)、伊豆、南方小笠原、火山(硫黄)群岛及其他所有在太平洋之上岛屿(包括大东群岛、冲鸟岛、南鸟岛、中之岛)。 C、千岛群岛、哈火马(?)(ハホマセ)群岛(包括水晶、勇留、秋勇留、志发、多乐群岛)、伊凡岛(色凡岛)。

四、下列各地域应不属于日本帝国政府之政治上及行政上之管辖。 A、 日本于一九一四年世界大战开始接受委任统治或以任何名义夺取占领之太平洋上之一切岛屿。 B、 东北四省(满洲)台湾及澎湖列岛(ヘスカナール)。 C、 朝鲜。 D、 桦太。

五、关于日本之定义,除盟军总部另有规定外,今后凡该部所颁发之训令、指令、备忘录等,均以本指令所定为标准。

六、本指令内诸记载不得认为系盟国间波茨坦宣言第八项所述关于各岛最后规定之政策。

七、日本政府对本指令规定日本以外地域有关日本国内之政府机关应准备向本司令部提出报告。

八、关于上列第七项所述各机关之全部纪录须加保存以备本怀念部之检查。[1] 这份指令除停止日本在本土及诸外占领地的行政权外,主要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也由于此份文件中关于日本领土的规定,使原有的、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王国”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即北纬三十度以北之琉球(南西)诸岛属日本(口岛除外),但北纬三十度以南之部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就是说,在北纬二十三度左右之钓鱼台诸岛,不属于日本领土,但具体属于哪里,没有明确。

未完成的任务:二战结束后中国未能占领日本

字号:T|T

1946年10月,美军女性军官团抵达横滨港。战前日本没有女性军官,美军占领日本,也带来了日本妇女的解放,对传统日本的两性关系造成重大的冲击。

1938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一周年,日本本土捐献金属废品的学生。

1946年4月,美国陆军纪念日,美军在东京日比谷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前举行大阅兵,美军第八军第一骑兵师机械化部队穿过大街。

60多年前,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战胜国,中国获得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的权利,而且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曾为此积极准备,但因各种原因掣肘,最终未能实现。

罗斯福支持中国对日占领

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10个月后,美国国务院就设立了由国务卿赫尔牵头的战后计划委员会,其核心议题是研究在打败日本后如何进行军事占领,并对日本天皇采取何种措施。从一开始,战后计划委员会就分成强硬派和温和派。强硬派成员主张:“为保证太平洋的和平与安全,必须根除日本产生军国政治的根源,即清除作为中央集权机构的日本帝国政体……如果不消灭天皇体制,就谈不上战胜日本。”温和派也摆出了自己的论据:“把天皇体制与侵略战争联系起来是不恰当的……战争不是日本天皇挑起的,他是被人利用了……作为日本战后重建的心理基础,天皇是必需的。”双方争论持续了很长时期。但在1944年5月,该委员会最终决定:保留天皇,但需要对日本实施外国军事占领,彻底粉碎日本的军国主义基础。

而盟国首次讨论对日本的战后处置问题,则源于1943年由中英美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与蒋介石的晚间会谈中承诺:美国支持中国在战后对日军事占领中扮演重要角色。蒋介石最初认为中国无法承担这一责任,但他同意派兵与否应视实际情形决定。

同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其中决定“对于所有有关敌人投降及解除武装,均将采取共同行动”。1944年8月20日,重庆的国民政府机关报《中央日报》在第二版刊登文章《关于占领日本问题》,首度证实中美领袖曾在开罗口头协议占领日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梁寒操则在8月24日答外籍记者提问时更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同意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主张:盟国必须将占领日本、解除日军武装列为日本投降要件之一,藉此打破日本军国主义长期狂妄错觉。”

“白队“计划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对日占领问题成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核心议题,并建立了“白队”。进入“白队”的将军和上校们不仅要考虑对日本最后一战的问题,而且还要设计未来对日占领军的日常调配。根据他们的推算,平时部署在日本本土的占领军需要23个师,总共80万人的军队。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用80万美国士兵来实施对日占领恐怕在国内难以通过,因为美国人民肯定会要求自己的儿女早日回国团聚。于是,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开始四处放话,希望与英、中、苏等盟国共同占领日本。同时,“白队”加速制定占领日本的计划,打算通过设立各国占领区来肢解日本。

在这项计划中,除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以外,美国很想把中国也拉进占领军的行列中。在美国人眼里,使用中国占领军有一个好处:日本把侵略战争辩解为是“黄种人反对白种帝国主义”, 让中国军队占领日本的部分领土就可以回击这种宣传,弱化占领日本行动的“种族色彩”。在确定盟国占领区的划分时,“白队”考虑的是:日本主要大岛本州的中心区域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必须控制在美国手中;工业相当发达的九州岛可交由英国军队占领;属于落后农业区的四国岛安排中国军队驻扎;而苏联则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驻军。

但这项计划的实施有一个前提,即他国军队不能立即进驻日本,而是等美军逐步撤出后再去接替。因此,美国人计划在日本投降后的前三个月,在日本列岛部署23个美军师(80万人),在随后的9个月内,再允许盟国军队进驻日本列岛,兵力分配为:美国8.3个师,共31.5万人;英国5个师,16.5万人;中国4个师,13万人;苏联6个师,21万人。在最后阶段,各国占领军应将驻军人数逐步减少大约一半:美国只在日本驻留4个师,英国2个师,中国2个师,苏联3个师。

1945年7月,中英美三国就日本投降与战后处置提出具体方案。7月26日,盟国为促使日本尽早投降,以中英美三国政府元首的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其内容要点为:永远根除日本征服世界的权力与势力,消灭军国主义;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经盟国指定,日本国土必须占领”,直到宣言的各项目标达成,以及日本人民依据自由意志成立“一个和平及负责任的政府后,盟国占领军队当即撤退。”该公告确认了各对日参战国具有占领日本的同等权力。

1945年7月31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接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时,美方告知日本在外交方面已有求和趋势,日本将在几周内投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在计划协调中美两军如何占领日本本土各据点及机场的相关事宜。会谈中,蒋介石向赫尔利坦承中国连空运部队到大陆沿海都有问题,只能被动配合美国行动。

不过一天以后,国民政府军令部参谋唐纵在呈报蒋介石的《日本投降后我方处置之意见》中仍主张在国军内挑选适当成员,编成一军随盟军登陆日本本土,为将来参加盟军控制日本做准备。8月10日,国民政府获悉日本已通过瑞士向美国转达投降意愿时,遂改为主动姿态,向美军提出派遣中国空军占领日本的计划,其编制包括两个驱逐机(战斗机)大队、一个中型轰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一个运输机中队,而所需经费和装备则通过《中美租借法案》提供。两案的提出显见国民政府对进驻日本领土有高度兴趣,但因后来魏德迈反对将中国军队派赴日本和朝鲜,遂无法实现。

1945年11月,占领日本大阪的美军在朝日会馆举行钢琴演奏会,吸引了大批民众。

1945年7月26日,英、美、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近郊波茨坦

1946年,日本,美国占领军供应部内的日本女店员。

67师整装待发

日本投降后,美国为避免盟军最高统帅对日处置受到他国影响,1945年9月2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荷兰、新西兰、菲律宾、苏联、英国与美国代表在华盛顿组成“远东委员会”。该会全体成员同意,军事占领为解除日本武装与废除军备的第一任务,因此盟军将对日本本岛实施军事占领,各国占领部队由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由于最高统帅具有决定实施投降条款、执行占领及管制日本各项政策的一切权力,对日占领的相关盟国即使不满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决定,也不能提出任何建议案来制衡麦克阿瑟,形成美国独占日本的特殊现象。

但在盟国的压力下,9月2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台《美国对日本投降后的处置政策》,宣布:1、欢迎并期望盟国参与对日派遣占领军。2、各国部队抵达日本后,必须接受盟军最高统帅的调度指挥。3、各国政府必须负责自身部队的补给和日常维持经费。美方还宣布了盟国占领军的规模,预计美军为12个师,20万人(含朝鲜半岛的两个师,3万人),中英苏三国各派一个师作为占领军。

1945年12月25日,美国国务院照会国民政府,希望中国能尽快派兵赴日参加占领。在蒋介石的授权下,中国军令部长徐永昌与魏德迈迅速拟定两个方案:

甲案:民国34年(1945年)甲种编制军,抽调一个完整师配以必要政务人员及特种兵约1.5万人。

乙案:以步兵两个团为基干,配以政务人员及特种兵混合编组为一个支队,约1万人。

蒋介石最初批示选择乙案,但后经与魏德迈讨论后,又改以甲案实行,自此中国派兵赴日才真正为美国所接受。美国对于各国派兵占领日本政策之所以会出现转变,是因为参联会评估认为美国已能掌控日本全局。

他国所谓的“占领”只不过代行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职权,不影响美国的权威,同时又能帮美军分担防务。

在经历第一次派空军占领日本提案失败后,蒋介石对此次美国主动邀请表现颇为谨慎,先是要求相关部门只能发表派遣消息,但不宣布派遣数量及编制,同时对美国重申中国派兵有现实困难。他强调此次美国邀请中国派兵,必须帮助国民政府解决若干问题,否则“派遣不克实行,则(中国)在国际上即失去信用”。蒋介石所谓问题有二:1、中国无法承担空运及海外驻兵的经费;2、适合代表中国执行占领任务的部队难以寻觅。

1946年3月13日,美国国务院通过魏德迈向国民政府建议:1、中国可以先选派少数先遣部队赴日;2、推荐滞留在香港九龙的国民党新一军第38师为驻日占领军:3、相关消息由中方同意后,由美国务院公布。

国民政府接受了建议,先是在4月1日由陆军中将朱世明率领驻日代表团第一批成员12名、军人4名,以及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梅汝璈抵达日本,另选派新一军第38师为驻日占领军。

不过第38师后来被送到中国东北打内战,国民政府军令部遂在4月3日呈报蒋介石,改由驻越南北部的第53军荣誉第2师作为驻日占领军,4月19日正式通知荣誉第2师前往越南海防待命集中并进行人员挑选,所有驻日占领的军人要求五官端正、身高1.70米以上、小学以上文化,连以上军官还要进行交谊舞培训,同时还为其加强特种兵与后勤部队单位,于4月底完成整编。之后,荣誉第2师从海防空运到上海,在那里又与荣誉第1师合并为第67师,其编制为14500人,有步兵团3个、炮兵团1个、运输团1个,此外还有战车、工兵、通信等营各1个以及200名宪兵。

这些部队向来被视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抗战期间曾参加滇西战役,攻克松山、腾冲等重镇。该部队代表中国占领日本,也能显示国民政府在对日处置上的积极态度,以实际作为反驳舆论认为其对日本军事管制的消极误解。

5月初,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人员、上校参谋廖季威同第67师师长戴坚等人从上海乘坐B-24轰炸机前往日本,同美军商谈中国驻军地点问题。根据协商,中国占领军驻扎在日本爱知县,必要时再扩大到三重县和静冈县,第67师将隶属美国第8集团军第1军指挥。在日期间,中方官员还视察了驻地,日本当地政府对中方官员侍应恭谨,为其介绍中国军队到来后所需的营房、仓库、港口、车场以及游乐场所等设施。

“占领军”覆灭内战战场

虽然美国主动邀请中国派兵,但明知国民政府无足够财力维持海外大规模驻军,故意不给中国提供相应的帮助。1946年4月,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艾可伯格向陆军部(前战争部)申诉,声称中国占领军依赖第8集团军的补给系统是不明智的,应该让中国自己的补给体系来维持运作。为此,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几次与美方交涉,并多次利用舆论对美施压,但麦克阿瑟与艾可伯格不为所动,他们抱怨美国国务院对中国占领军的安排,已超越中国所能负担的程度,驻日美军只能给予有限、符合逻辑原则的支持。换言之,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必奢望美国慷慨解囊,必须自己寻求经费。

为解决经费与运输的问题,1946年6月底,中国方面援引美国“租借法案”与美方谈判,美国陆军部才同意自1946年6月底至1949年6月底从美国援华经费中调拨中国驻日占领军所需装备和补给。经过谈判,7月20日,中国驻日代表团朱世明中将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穆勒上将签署了《中国驻日占领军备忘录》,进一步确立中国驻日占领军有关运输、地位、任务、权益,以及与各国占领之间的互动关系。

麦克阿瑟原本估计中国军队将于1946年8月底到达日本,但蒋介石一手挑起的内战却打破了原来的计划。1946年6月,国民政府急电在上海待命的第67师,令其迅速过江,进攻苏鲁豫解放区。正在日本苦等第67师的朱世明还被蒙在鼓里,直到后来才知道情况,蒋介石向他保证:“国军只要在鲁南或江苏泰兴一得手,即可将第67师调回并按原计划进驻日本”。

第67师到达苏中后,归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担任)指挥,其部队被分解到第65师和第69师。1946年7月6日,汤恩伯发布进攻黄桥、姜堰、海安的命令,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和谭震林的指挥下,经过一个半月的战斗,一举击溃国民党军的进攻。其中,第67师在海安、如皋一带遭华东野战军重创。8月28日,华中野战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内容涉及第67师的伤亡情况。电报称:我军于26日在如皋西南地区歼灭第69师之99旅后,又于27日在上述地区歼灭由如皋来援之敌65师之187旅及79师一个团,第二次由如皋增援之一个团亦被歼一半。至此,原本用于对日军事占领的第67师就这样覆灭在内战的战场上。

蒋介石三拒琉球

毛泽东讲: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这句话出自毛泽东1936年12月祭黄帝陵一文中)。毛泽东刚从长征的死人堆里爬出来,就知道想琉球。

大家在地图上看一看,要是现在琉球在中国手上,哪怕在台湾当局手上,东亚战略形势就会大不相同。 12世纪琉球群岛上出现了3个小王国, 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分别受明朝册封,官民与明朝往来十分频繁。此后,该群岛又形成了统一的琉球王国,但仍向中国朝贡。1609年,日本萨摩藩诸侯用武力征服琉球。此后,琉球王虽向明朝与萨摩藩同时进贡,但国王仍受中国册封,在交往中又偏重中国。日本十分担心琉球归并于中国。1872年,日本未与中国商量,强行废琉球王国。日本对琉球的强行侵占,曾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琉球人民也曾用各种方式进行过反抗,但都失败了。 后来,历史给了我们一次机会: 开罗会议于1943年11月22——26日召开,其间蒋介石与罗斯福会谈了四次。23日晚,蒋介石带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在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时,罗对蒋说:“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枪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到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罗突然的提投议大大出乎蒋的意料,不知如何回答。过了老半天,他才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蒋这么一说,罗觉得蒋不想要该群岛,故未再往下说。 25日,蒋界再次会谈时,罗说:“我反复考虑,……你们得到了台湾,如得不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蒋见罗又提此问题,想到该群岛被日本占领多年,在国内草拟的谈判方案又不含琉球问题,变得十分犹豫。罗见蒋半天不作声,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又补充了一句:“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蒋犹豫再三,最后答复道:“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罗斯福心里明白了:蒋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岛。蒋介石的态度,罗斯福感到不可思议。罗斯福向蒋介石提议由中美两国共同出兵占领日本的问题,也被蒋介石婉拒。 自此以后,罗及美方的人员在蒋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由于蒋坚持不要琉球,故《开罗宣言》在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只字未提琉球群岛。 事后,蒋介石私下为此事询问王宠惠(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说:“琉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从军事的角度讲,我们应该要。” “那日本将来要与我们扯皮怎么办?”“我认为,从某种角度讲,琉球历史上是我们的附属国,交给我们比较合情理,日本扯皮没有道理。”蒋介石听王宠惠这么一说,似乎有些后悔。他说:“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提醒我呢?”王宠惠说:“我见罗斯福第一次提到要把琉球交给我们时,你说要中美共占共管,我作为委员长的部下,自然要与委员长保持一致。”蒋介石觉得这件事说出去有损其形象,于是叮嘱王宠惠说:“罗斯福要把琉球交给我们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再不要向外说了。如果有人问及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尽管蒋千叮咛万嘱咐,王还是向极少数关系密切的要员透露了此事。此事在高层传开后,许多人跑去找王宠惠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怕事情搞大了难以收场,再也不敢讲出实情。此后,国民党的文件、档案、杂志、图书一提到琉球问题时,都说因无根据,故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未提琉球群岛问题。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改变了对中日两国的态度,开始扶植日本为其亚洲战略服务。1962年,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将其交给日本。 1962年3月19日,台湾联合报记者司马桑敦得知美国政府马上要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的主权时,心中很不舒服。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指责国民党政府在开罗会议上太马虎,不提琉球问题,以致本该归中国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使中国东部海防被撕开一条大裂口。 司马的文章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为此事不至于扩大,蒋亲自出面辩解说:“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国的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认为琉球是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罗两送琉球被拒之事,他一字未提。 我们当时没有接收琉球,至少留下两个领土上的后患:一是钓鱼台列岛回不来(这里本来就是日本偷占的,没有留下任何文凭,是笔糊涂帐——不象《马关条约》中明文提到的割让的台湾和澎湖列岛;此时日本借口钓鱼台列岛在行政区上属于琉球而没有让它随台湾、澎湖一同归还我国),二是日本以琉球为脚根跟我们争东海大陆架(为此你看看地图就明白,本来东海大陆架的东界靠近琉球,但日本要在琉球和我国大陆之间的正中线划界,尤其是东海发现石油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出兵占领了琉球群岛。

1953年,美国将琉球群岛中的萨南诸岛交给日本。1961年6月,美国准许琉球人悬挂日本国旗。1962年3月20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又将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交给日本。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     但随着中国国内形势风云突变,鉴于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美国对琉球归属的立场趋于强硬,不再顾及蒋介石政权的意见。1951年9月,对日媾和会议在旧金山召开,美国主导和约的签署,开始长期军事占领琉球群岛、钓鱼岛。值得一提的是,收回钓鱼岛与琉球归属关联很大。 旧金山会议上,中国人民对琉球前途的关切未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而琉球群岛、钓鱼岛的归属悬而未决,也为日后中日两国的东海争端埋下伏笔。由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未参加旧金山和会,和约对两岸不具有约束力。之后,台湾蒋介石政权坚持琉球属于中国、暂时处于美军的控制下,一直反对美国将琉球交给日本的想法与举动。当1969年美国要将琉球群岛、钓鱼岛列屿交给日本的消息曝光后,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应运而生。

琉球群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就钓鱼岛问题、琉球问题以及近期中日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罗援表示,琉球是属于台湾列岛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绝对不是日本的。

罗援首先强调,钓鱼岛问题始作俑者就是美国。第一,美国有没有权力把中国的钓鱼岛纳入琉球群岛。第二,美国有没有权力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他进一步指出,美国说把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并没有把主权交给日本,就带来了问题,这是老牌帝国主义跟新兴帝国主义埋下的历史伏笔。

在谈到近期美国防长哈格尔“承认日方钓鱼岛管辖权”言论时,罗援称,美军方一些列言论,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日美安保条约》是不可破的,是在给日本撑腰,给日本吃定心丸。罗援表示,凡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发生矛盾,美国毫无疑问全部站在中国的对立面。实际上美国就是用这些问题来牵制中国,干扰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要抢占高点,形成了三个梯次的配置:一线,就是渔船奔赴钓鱼岛进行作业,本身也是在宣示主权。二线,就是执法力量,现在中国海监船距离钓鱼岛最近已经达到0.6海里,已比较近接近钓鱼岛。三线是中国海军,这将是一线二线坚强的后盾。

罗援认为,要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冲出第一岛链,而钓鱼岛、琉球恰恰是在第一岛链的关键部位,和中国走向大洋,建设海洋强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比如中国有海外利益,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问题,海上岛礁的安全问题,都需进行维护,所以中国在国防白皮书中提到,要建设一个海洋强国。

罗援同时还指出,现在中国应该有一个大视野观和大安全观,中国人的眼光应该越来越远,这个时候要加强我们海上力量建设,和国防力量相匹配,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罗援说,日本人称钓鱼岛属于自己,其中一个依据是在1951年美国和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和约》,在《旧金山和约》中,日本同意把琉球群岛交给联合国托管。原因在于,战后日本的版图明确为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和北海道岛,琉球的主权地位未定。联合国指定的托管国是美国,美国擅自把琉球群岛范围扩大,把钓鱼岛纳入了琉球群岛,在1971年美国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的时候,就有钓鱼岛。这就成了日本人所谓的“法理依据”。

罗援表示,这样的“法理依据”,造成了五个衍生问题,第一,日本自称拥有钓鱼岛的逻辑起点就是《旧金山和约》,但是《旧金山和约》是否合法?第二,钓鱼岛是不是属于琉球群岛;第三,琉球群岛是不是属于日本;第四,美国有没有权力把琉球群岛交出去,联合国授权美国可以对琉球群岛进行托管,但是从来 没有授权美国可以把琉球群岛交出去,更不能交给日本;第五,战后日本的版图到底有多大,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

罗援进一步剖析,琉球以前是一个独立王国,1372年琉球国就开始向中国的明朝进贡,他的国王也是由明朝册封的,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1872年,日本没有跟中国商量,就把琉球国废除了,把国王软禁起来,设立了琉球蕃,之后又改成了现在的冲绳县。其实冲绳县根本不是日本的,它叫琉球国,琉球国的国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福建、浙江和台湾的沿海居民。冲绳县很多人还在讲闽南话,他们的文字还有很多是汉字。

罗援指出,美国把琉球交给了日本,作为琉球国民,没有能力来推翻美国的决定,但是在琉球国民中,长期涌动着琉球要复国的运动。琉球国民或者独立,或者自制,希望恢复与中国的自主往来。所以不管它是属于谁,是不是中国,起码跟日本要说,琉球不是日本的。罗援最后强调,钓鱼岛不是琉球的一部分,琉球是属于台湾列岛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绝对不是日本的。

【日本天皇宣布“终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签署《终战诏书》,并亲自宣读,次日通过电台播放录音,宣告了日本对外战争的终止。诏书字斟句酌,措辞模糊,语义暧昧,推脱战争罪责,历来备受争议。历史不容模糊,更不能忘记。记住真相,守护和平。

关于二战的 四大国际会议:

1943年11月召开开罗会议,地点埃及开罗,参加国:中国、英国、美国。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 1943年12月召开德黑兰会议,地点伊朗德黑兰,参加国:苏联、英国、美国,提出英美苏要协同作战; 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地点: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参加国:苏联、英国、美国。决定建立联合国; 1945年7月召开波茨坦会议,地点:德国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参加国:美国、英国、苏联,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四大国际会议:1943年11月召开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1943年12月召开德黑兰会议,提出英美苏要协同作战;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7月召开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根本转变的形势下,1943年11月22 到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及其随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问题。12月1日发表了 《开罗宣言》。宣言主要内容: 一、强调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扩张领土之意。 二、三国的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取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三、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 四、三国鉴于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内使朝鲜自由独立。 五、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德黑兰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J.V.斯大林、F.D.罗斯福、W.L.S.丘吉尔讨论盟国战略以及战后和平问题的第一次会晤。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此次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有利于盟国方面的重大转折、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着重讨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十分关心开辟西欧战场的“霸王”行动,要求立即确定其开始日期;丘吉尔先是坚持其进军巴尔干的计 划,继而又提出从巴尔干和西欧两路攻入欧洲的新方案,极力回避发起“霸王”行动的确切日期;罗斯福则居中调和,但倾向斯大林的意见,并表示不想推迟“霸王”行动。经过反复协商,三方终于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秘密作战计划《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规定“霸王”行动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起;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调往西线。12月1日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德黑兰宣言》,指出三国已经议定关于消灭德军的计划,并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一致的协议;号召所有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它们参加战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伊朗的宣言》。苏、美、英承认伊朗在对德战争中所做贡献,同意给予经济援助,并赞成伊朗维持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三国首脑还就波兰边界、战后处理德国的原则、 建立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 见,并讨论了盟国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同意欧洲战争结束半年后参加对日作战。德黑兰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战争形势更加明朗,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为朗不远,这时苏美英各大国都面临着一个战争胜利果实的分配问题。德国法西斯却妄图与美英单独媾和,挑拨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因而使苏联与美英之间的矛盾和互不信任日益明显。为了取得谅解,协调关系,研究与解决面临的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因此,被称为克里米亚会议,或雅尔塔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的规模很大,仅英美两国代表团的成员及工作人员就将近七百人。 会议经过八天的激烈争论与讨价还价,有的问题达成了协议,有的问题尚未达成最后协议。会议结果,签署了“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的议定书”、和“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雅尔塔协定)” 波茨坦会议 西席林霍夫宫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因《波茨坦协定》在此签署而闻名遐迩。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波茨坦会议是战时三国政府首脑三大会议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历时两周有余。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迫在眉睫,同时为了减少太平洋战场上的牺牲,美国希望苏联尽快参加对日本战争。就在杜鲁门到达波茨坦开会的第二天,接到了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的电报,获悉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在杜鲁门看来,有了这东西垫底, 苏联出不出兵都无所谓了。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他装作不在意地把这个消息捅给了斯大林,说美国已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但是,斯大林并“没有表示异乎寻常的兴趣”。 会议通过了两个主要文件,一是《柏林会议公报》;一是《柏林会议议定书》。两个文件都经三国首脑签署。当时只发表了包括十四项内容的公报。议定书则有二十一项,内容比公报多。此外,会议过程中还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彼茨坦公告》。 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第一,设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关于缔结对德国等战败国和约的准备工作以及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 第二,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解除德国全部武装,铲除可用作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一切武器、军火及战争工具均由盟国处置或予以销毁;摧毁纳粹党及其附属机构,逮捕和审判纳粹战犯,禁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复活,使德国沿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发展。 第三,关于规定德国的赔偿责任。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 第四,关于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 会议期间还发表了由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促今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 这次会议是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继续。由于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战时同盟基础逐渐消失,盟国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苏、美、英就战后世界政治安排展开激烈争论。尽管如此,当时对日作战尚在进行,盟国仍需继续合作,波茨坦会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的关系,对大战结束时出现的一系列迫切问题,例如边界问题、对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处置问题等,基本上达成了协议,为建立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使日本分化盟国的迷梦化为泡影,维持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这对巩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迫使日本早日投降起了积极作用。

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内容 1、中、美、英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2、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 3、日本“占据”的中国所有领土,包括在清朝时割让的台湾、澎湖,以及中国东北,归还于中华民国 4、适当时机让朝鲜半岛独立自主; 该宣言经美、中、英三盟国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及1945年9月2日盟国与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所签署的《日本降书》确认,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共识,也是未来处理战后亚洲新秩序的一份重要文件。 另外,在开罗会议中讨论过缅北三国联合对日作战,但并未列入宣言里面 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Tehran Conferenc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同盟国方面的一次会议,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时间自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皆出席。 内容 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 2.苏联可得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报酬。 3.通过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即诺曼地登陆 4.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又称为“克里米亚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的政府首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重点如下: 协定最重要的一条是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样保证盟国的团结,盟国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和纳粹有任何谈判空间。战后德国将被分割成四个占领区,在德国统一之前,柏林同样也将由四国占领。 斯大林同意让法国成为在德国和奥地利拥有占领区的第四个国家,同意法国有资格进入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 德国将进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德国的战争赔款并非强迫劳动的形式。(参阅艾森豪与德国战俘) 建立一个赔偿理事会。 波兰政府问题。盟国同意重组当时的波兰政府, 加入其他组织例如波兰临时政府 进行民主选举, 但排除了1939年建立的波兰流亡政府。 波兰东部边界将按照寇松线,波兰将在西部从德国得到领土补偿,而精确的边界将在晚些时候决定。 苏联和南斯拉夫公民将被送回自己的国家,不管他们愿不愿意。 罗斯福得到斯大林的承诺,苏联将加入联合国,而且同意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均将享有否决权。 斯大林同意在击败德国以后90天内加入对日本帝国的作战。苏联战胜日本后,将得到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以及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作为报酬。 建立一个决定分裂德国的委员会. 委员会将决定德国是否要分成几个国家,如果进行分割,几个新的德意志国家之间的边界和相互关系又将如何确定。 成立的新国际组织(联合国),会取代已经失败了的国际联盟. 会议协议包括:

所有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内应该举行民主选举。 4月在旧金山进行就联合国成立的会议。联合国的组织方式基本被确定,联合国安理会的主意被采纳。美国和英国同意当时属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独立的联合国成员。 德国被分裂,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德国应该为“她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总额为约220亿美元。英国认为在当时偿款总额还无法估计。 战争罪问题被暂时搁置。 在波兰,一个“广泛的民主临时政府”应该“尽快进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国控制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选举”。 在南斯拉夫,一个保皇党和共产党的联合政府应该被建立。 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海峡使用的问题被暂时搁置。 所有被俘的苏联公民被遣返苏联,不论他们愿不愿意。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俄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 3.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4.上述有关外蒙古及东北的港湾与铁路等协议,须征求蒋中正之同意,罗斯福总统依斯大林之通知,采取取得其同意之措施。 就未来德国的处理问题雅尔塔协议相当含糊,用词也为后来的诠释造就许多想像的空间,有些人亦认为这次的会议为战后冷战之滥觞。 后果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欧洲战事结束以前以及罗斯福总统去世以前最后一次重要会议. 对于中国而言,雅尔塔会议迫使中国政府被迫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诺外蒙古在战后进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前途,由于俄国蓄意对选举进行干涉,投票结果竟为史无前例的100%赞成独立。1946年1月,国民政府通知库伦方面,同意其独立。 东欧大部分地区的纳粹军队,已经被红军消灭了,所以斯大林有条件和美英谈判,结果苏联在东欧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缓冲区。过程中, 一些小国的利益因为要保持盟军内部的稳定而被牺牲了, 代表一些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 和爱沙尼亚 将继续被苏联统治。 波茨坦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Potsdam,靠近柏林)举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同盟国一方在此聚首,讨论决定如何管理八周前(5月8日)无条件投降的德国。会议目标还包括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平条约的签订和应对战争的后果。 内容 恢复德国1937年后在欧洲并吞的领土,将奥地利、捷克从德国分离。 声明盟国占领德国的目的:非军事化、非纳粹化、民主化和解散卡特尔企业联合(英文中都是de开头)。 《波茨坦协定》(又称波茨坦条约),将德国和奥地利分为四个占领区(在早先的雅尔塔会议就已确定),并类似地将柏林和维也纳也分为四个占领区。 同意以战犯起诉纳粹党人。 波兰1945年前后的疆界对比,黄色区域为从德国获得的领土,粉色区域为割让给苏联的领土。确立奥德河-尼斯河线作为波兰政府管理区域的边界。 将居住在德国境外的德国人驱逐回国。 战争赔款协议。盟国估计损失为2000亿美元。在西方的坚持下,德国只需要以资产、工业产品和劳动力的方式支付200亿美元。然而,冷战使偿还计划没有完全执行。 在斯大林的建议下,波兰不列入德国赔偿分配方案,而由苏联所获赔偿的1yi5%转交给波兰(未执行)。 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又称波茨坦声明),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后于8月8日加入,并随即撕毁《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 其它问题将留给尽快召开的最终和平会议解决。 尽管西方要求在最终和平会议上才确认德波边界奥德河-尼斯河线,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强制德国人口迁移却使得德波边界在事实上得到确定并且不可挽回。

《波茨坦公告》 全文

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之

《波茨坦公告》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同意对日本发表公告,促其立即无条件投降,公告原文如

次:

1945年8月14日,日皇向议会宣布接波茨坦公告,颁投降诏书。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

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

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

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

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

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在集中对待日本之星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

。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

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归全部残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

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

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

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

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

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

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

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

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

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

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二战结束盟军指令明确日本的领土范围

“波茨坦公告”虽然明确战后日本领土范围,但其它“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容尚不明确,故盟军于1946年1月29日发布“关于非日本领域各岛屿分离之文件”,来确定的“其他小岛”之范围,这份文件即是“对日本政府指令(SCAP-N-六七七)”,其内容如下:

一、兹指令日本帝国政府停止其行使与停止其企图行使在日本以外地域之政治的与行政的权限,及在该地域内之政府官吏雇员以及其他人员等之政治的及行政的权限。

二、除盟军总司令部准许之场合外,日本帝国政府不得同日本以外地域之政府官员雇员以及其他人员等通信,但经总部准许之航行通信气象关系之日常业务不在此限。

三、本指令之目的在规定日本领有日本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对马岛、北纬三十度以北琉球(南西)群岛(口岛除外)约一千以内之邻近群岛。 下列各岛不属于日本。 A、 鬱林岛、竹岛、济州岛。 B、北纬三十度以南之琉球(西南)群岛(包括口--岛)、伊豆、南方小笠原、火山(硫黄)群岛及其他所有在太平洋之上岛屿(包括大东群岛、冲鸟岛、南鸟岛、中之岛)。 C、千岛群岛、哈火马(?)(ハホマセ)群岛(包括水晶、勇留、秋勇留、志发、多乐群岛)、伊凡岛(色凡岛)。

四、下列各地域应不属于日本帝国政府之政治上及行政上之管辖。 A、 日本于一九一四年世界大战开始接受委任统治或以任何名义夺取占领之太平洋上之一切岛屿。 B、 东北四省(满洲)台湾及澎湖列岛(ヘスカナール)。 C、 朝鲜。 D、 桦太。

五、关于日本之定义,除盟军总部另有规定外,今后凡该部所颁发之训令、指令、备忘录等,均以本指令所定为标准。

六、本指令内诸记载不得认为系盟国间波茨坦宣言第八项所述关于各岛最后规定之政策。

七、日本政府对本指令规定日本以外地域有关日本国内之政府机关应准备向本司令部提出报告。

八、关于上列第七项所述各机关之全部纪录须加保存以备本怀念部之检查。[1] 这份指令除停止日本在本土及诸外占领地的行政权外,主要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也由于此份文件中关于日本领土的规定,使原有的、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王国”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即北纬三十度以北之琉球(南西)诸岛属日本(口岛除外),但北纬三十度以南之部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就是说,在北纬二十三度左右之钓鱼台诸岛,不属于日本领土,但具体属于哪里,没有明确。

未完成的任务:二战结束后中国未能占领日本

字号:T|T

1946年10月,美军女性军官团抵达横滨港。战前日本没有女性军官,美军占领日本,也带来了日本妇女的解放,对传统日本的两性关系造成重大的冲击。

1938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一周年,日本本土捐献金属废品的学生。

1946年4月,美国陆军纪念日,美军在东京日比谷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前举行大阅兵,美军第八军第一骑兵师机械化部队穿过大街。

60多年前,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战胜国,中国获得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的权利,而且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曾为此积极准备,但因各种原因掣肘,最终未能实现。

罗斯福支持中国对日占领

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10个月后,美国国务院就设立了由国务卿赫尔牵头的战后计划委员会,其核心议题是研究在打败日本后如何进行军事占领,并对日本天皇采取何种措施。从一开始,战后计划委员会就分成强硬派和温和派。强硬派成员主张:“为保证太平洋的和平与安全,必须根除日本产生军国政治的根源,即清除作为中央集权机构的日本帝国政体……如果不消灭天皇体制,就谈不上战胜日本。”温和派也摆出了自己的论据:“把天皇体制与侵略战争联系起来是不恰当的……战争不是日本天皇挑起的,他是被人利用了……作为日本战后重建的心理基础,天皇是必需的。”双方争论持续了很长时期。但在1944年5月,该委员会最终决定:保留天皇,但需要对日本实施外国军事占领,彻底粉碎日本的军国主义基础。

而盟国首次讨论对日本的战后处置问题,则源于1943年由中英美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与蒋介石的晚间会谈中承诺:美国支持中国在战后对日军事占领中扮演重要角色。蒋介石最初认为中国无法承担这一责任,但他同意派兵与否应视实际情形决定。

同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其中决定“对于所有有关敌人投降及解除武装,均将采取共同行动”。1944年8月20日,重庆的国民政府机关报《中央日报》在第二版刊登文章《关于占领日本问题》,首度证实中美领袖曾在开罗口头协议占领日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梁寒操则在8月24日答外籍记者提问时更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同意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主张:盟国必须将占领日本、解除日军武装列为日本投降要件之一,藉此打破日本军国主义长期狂妄错觉。”

“白队“计划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对日占领问题成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核心议题,并建立了“白队”。进入“白队”的将军和上校们不仅要考虑对日本最后一战的问题,而且还要设计未来对日占领军的日常调配。根据他们的推算,平时部署在日本本土的占领军需要23个师,总共80万人的军队。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用80万美国士兵来实施对日占领恐怕在国内难以通过,因为美国人民肯定会要求自己的儿女早日回国团聚。于是,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开始四处放话,希望与英、中、苏等盟国共同占领日本。同时,“白队”加速制定占领日本的计划,打算通过设立各国占领区来肢解日本。

在这项计划中,除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以外,美国很想把中国也拉进占领军的行列中。在美国人眼里,使用中国占领军有一个好处:日本把侵略战争辩解为是“黄种人反对白种帝国主义”, 让中国军队占领日本的部分领土就可以回击这种宣传,弱化占领日本行动的“种族色彩”。在确定盟国占领区的划分时,“白队”考虑的是:日本主要大岛本州的中心区域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必须控制在美国手中;工业相当发达的九州岛可交由英国军队占领;属于落后农业区的四国岛安排中国军队驻扎;而苏联则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驻军。

但这项计划的实施有一个前提,即他国军队不能立即进驻日本,而是等美军逐步撤出后再去接替。因此,美国人计划在日本投降后的前三个月,在日本列岛部署23个美军师(80万人),在随后的9个月内,再允许盟国军队进驻日本列岛,兵力分配为:美国8.3个师,共31.5万人;英国5个师,16.5万人;中国4个师,13万人;苏联6个师,21万人。在最后阶段,各国占领军应将驻军人数逐步减少大约一半:美国只在日本驻留4个师,英国2个师,中国2个师,苏联3个师。

1945年7月,中英美三国就日本投降与战后处置提出具体方案。7月26日,盟国为促使日本尽早投降,以中英美三国政府元首的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其内容要点为:永远根除日本征服世界的权力与势力,消灭军国主义;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经盟国指定,日本国土必须占领”,直到宣言的各项目标达成,以及日本人民依据自由意志成立“一个和平及负责任的政府后,盟国占领军队当即撤退。”该公告确认了各对日参战国具有占领日本的同等权力。

1945年7月31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接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时,美方告知日本在外交方面已有求和趋势,日本将在几周内投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在计划协调中美两军如何占领日本本土各据点及机场的相关事宜。会谈中,蒋介石向赫尔利坦承中国连空运部队到大陆沿海都有问题,只能被动配合美国行动。

不过一天以后,国民政府军令部参谋唐纵在呈报蒋介石的《日本投降后我方处置之意见》中仍主张在国军内挑选适当成员,编成一军随盟军登陆日本本土,为将来参加盟军控制日本做准备。8月10日,国民政府获悉日本已通过瑞士向美国转达投降意愿时,遂改为主动姿态,向美军提出派遣中国空军占领日本的计划,其编制包括两个驱逐机(战斗机)大队、一个中型轰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一个运输机中队,而所需经费和装备则通过《中美租借法案》提供。两案的提出显见国民政府对进驻日本领土有高度兴趣,但因后来魏德迈反对将中国军队派赴日本和朝鲜,遂无法实现。

1945年11月,占领日本大阪的美军在朝日会馆举行钢琴演奏会,吸引了大批民众。

1945年7月26日,英、美、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近郊波茨坦

1946年,日本,美国占领军供应部内的日本女店员。

67师整装待发

日本投降后,美国为避免盟军最高统帅对日处置受到他国影响,1945年9月2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荷兰、新西兰、菲律宾、苏联、英国与美国代表在华盛顿组成“远东委员会”。该会全体成员同意,军事占领为解除日本武装与废除军备的第一任务,因此盟军将对日本本岛实施军事占领,各国占领部队由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由于最高统帅具有决定实施投降条款、执行占领及管制日本各项政策的一切权力,对日占领的相关盟国即使不满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决定,也不能提出任何建议案来制衡麦克阿瑟,形成美国独占日本的特殊现象。

但在盟国的压力下,9月2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台《美国对日本投降后的处置政策》,宣布:1、欢迎并期望盟国参与对日派遣占领军。2、各国部队抵达日本后,必须接受盟军最高统帅的调度指挥。3、各国政府必须负责自身部队的补给和日常维持经费。美方还宣布了盟国占领军的规模,预计美军为12个师,20万人(含朝鲜半岛的两个师,3万人),中英苏三国各派一个师作为占领军。

1945年12月25日,美国国务院照会国民政府,希望中国能尽快派兵赴日参加占领。在蒋介石的授权下,中国军令部长徐永昌与魏德迈迅速拟定两个方案:

甲案:民国34年(1945年)甲种编制军,抽调一个完整师配以必要政务人员及特种兵约1.5万人。

乙案:以步兵两个团为基干,配以政务人员及特种兵混合编组为一个支队,约1万人。

蒋介石最初批示选择乙案,但后经与魏德迈讨论后,又改以甲案实行,自此中国派兵赴日才真正为美国所接受。美国对于各国派兵占领日本政策之所以会出现转变,是因为参联会评估认为美国已能掌控日本全局。

他国所谓的“占领”只不过代行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职权,不影响美国的权威,同时又能帮美军分担防务。

在经历第一次派空军占领日本提案失败后,蒋介石对此次美国主动邀请表现颇为谨慎,先是要求相关部门只能发表派遣消息,但不宣布派遣数量及编制,同时对美国重申中国派兵有现实困难。他强调此次美国邀请中国派兵,必须帮助国民政府解决若干问题,否则“派遣不克实行,则(中国)在国际上即失去信用”。蒋介石所谓问题有二:1、中国无法承担空运及海外驻兵的经费;2、适合代表中国执行占领任务的部队难以寻觅。

1946年3月13日,美国国务院通过魏德迈向国民政府建议:1、中国可以先选派少数先遣部队赴日;2、推荐滞留在香港九龙的国民党新一军第38师为驻日占领军:3、相关消息由中方同意后,由美国务院公布。

国民政府接受了建议,先是在4月1日由陆军中将朱世明率领驻日代表团第一批成员12名、军人4名,以及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梅汝璈抵达日本,另选派新一军第38师为驻日占领军。

不过第38师后来被送到中国东北打内战,国民政府军令部遂在4月3日呈报蒋介石,改由驻越南北部的第53军荣誉第2师作为驻日占领军,4月19日正式通知荣誉第2师前往越南海防待命集中并进行人员挑选,所有驻日占领的军人要求五官端正、身高1.70米以上、小学以上文化,连以上军官还要进行交谊舞培训,同时还为其加强特种兵与后勤部队单位,于4月底完成整编。之后,荣誉第2师从海防空运到上海,在那里又与荣誉第1师合并为第67师,其编制为14500人,有步兵团3个、炮兵团1个、运输团1个,此外还有战车、工兵、通信等营各1个以及200名宪兵。

这些部队向来被视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抗战期间曾参加滇西战役,攻克松山、腾冲等重镇。该部队代表中国占领日本,也能显示国民政府在对日处置上的积极态度,以实际作为反驳舆论认为其对日本军事管制的消极误解。

5月初,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人员、上校参谋廖季威同第67师师长戴坚等人从上海乘坐B-24轰炸机前往日本,同美军商谈中国驻军地点问题。根据协商,中国占领军驻扎在日本爱知县,必要时再扩大到三重县和静冈县,第67师将隶属美国第8集团军第1军指挥。在日期间,中方官员还视察了驻地,日本当地政府对中方官员侍应恭谨,为其介绍中国军队到来后所需的营房、仓库、港口、车场以及游乐场所等设施。

“占领军”覆灭内战战场

虽然美国主动邀请中国派兵,但明知国民政府无足够财力维持海外大规模驻军,故意不给中国提供相应的帮助。1946年4月,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艾可伯格向陆军部(前战争部)申诉,声称中国占领军依赖第8集团军的补给系统是不明智的,应该让中国自己的补给体系来维持运作。为此,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几次与美方交涉,并多次利用舆论对美施压,但麦克阿瑟与艾可伯格不为所动,他们抱怨美国国务院对中国占领军的安排,已超越中国所能负担的程度,驻日美军只能给予有限、符合逻辑原则的支持。换言之,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必奢望美国慷慨解囊,必须自己寻求经费。

为解决经费与运输的问题,1946年6月底,中国方面援引美国“租借法案”与美方谈判,美国陆军部才同意自1946年6月底至1949年6月底从美国援华经费中调拨中国驻日占领军所需装备和补给。经过谈判,7月20日,中国驻日代表团朱世明中将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穆勒上将签署了《中国驻日占领军备忘录》,进一步确立中国驻日占领军有关运输、地位、任务、权益,以及与各国占领之间的互动关系。

麦克阿瑟原本估计中国军队将于1946年8月底到达日本,但蒋介石一手挑起的内战却打破了原来的计划。1946年6月,国民政府急电在上海待命的第67师,令其迅速过江,进攻苏鲁豫解放区。正在日本苦等第67师的朱世明还被蒙在鼓里,直到后来才知道情况,蒋介石向他保证:“国军只要在鲁南或江苏泰兴一得手,即可将第67师调回并按原计划进驻日本”。

第67师到达苏中后,归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担任)指挥,其部队被分解到第65师和第69师。1946年7月6日,汤恩伯发布进攻黄桥、姜堰、海安的命令,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和谭震林的指挥下,经过一个半月的战斗,一举击溃国民党军的进攻。其中,第67师在海安、如皋一带遭华东野战军重创。8月28日,华中野战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内容涉及第67师的伤亡情况。电报称:我军于26日在如皋西南地区歼灭第69师之99旅后,又于27日在上述地区歼灭由如皋来援之敌65师之187旅及79师一个团,第二次由如皋增援之一个团亦被歼一半。至此,原本用于对日军事占领的第67师就这样覆灭在内战的战场上。

蒋介石三拒琉球

毛泽东讲: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这句话出自毛泽东1936年12月祭黄帝陵一文中)。毛泽东刚从长征的死人堆里爬出来,就知道想琉球。

大家在地图上看一看,要是现在琉球在中国手上,哪怕在台湾当局手上,东亚战略形势就会大不相同。 12世纪琉球群岛上出现了3个小王国, 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分别受明朝册封,官民与明朝往来十分频繁。此后,该群岛又形成了统一的琉球王国,但仍向中国朝贡。1609年,日本萨摩藩诸侯用武力征服琉球。此后,琉球王虽向明朝与萨摩藩同时进贡,但国王仍受中国册封,在交往中又偏重中国。日本十分担心琉球归并于中国。1872年,日本未与中国商量,强行废琉球王国。日本对琉球的强行侵占,曾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琉球人民也曾用各种方式进行过反抗,但都失败了。 后来,历史给了我们一次机会: 开罗会议于1943年11月22——26日召开,其间蒋介石与罗斯福会谈了四次。23日晚,蒋介石带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在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时,罗对蒋说:“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枪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到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罗突然的提投议大大出乎蒋的意料,不知如何回答。过了老半天,他才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蒋这么一说,罗觉得蒋不想要该群岛,故未再往下说。 25日,蒋界再次会谈时,罗说:“我反复考虑,……你们得到了台湾,如得不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蒋见罗又提此问题,想到该群岛被日本占领多年,在国内草拟的谈判方案又不含琉球问题,变得十分犹豫。罗见蒋半天不作声,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又补充了一句:“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蒋犹豫再三,最后答复道:“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罗斯福心里明白了:蒋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岛。蒋介石的态度,罗斯福感到不可思议。罗斯福向蒋介石提议由中美两国共同出兵占领日本的问题,也被蒋介石婉拒。 自此以后,罗及美方的人员在蒋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由于蒋坚持不要琉球,故《开罗宣言》在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只字未提琉球群岛。 事后,蒋介石私下为此事询问王宠惠(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说:“琉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从军事的角度讲,我们应该要。” “那日本将来要与我们扯皮怎么办?”“我认为,从某种角度讲,琉球历史上是我们的附属国,交给我们比较合情理,日本扯皮没有道理。”蒋介石听王宠惠这么一说,似乎有些后悔。他说:“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提醒我呢?”王宠惠说:“我见罗斯福第一次提到要把琉球交给我们时,你说要中美共占共管,我作为委员长的部下,自然要与委员长保持一致。”蒋介石觉得这件事说出去有损其形象,于是叮嘱王宠惠说:“罗斯福要把琉球交给我们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再不要向外说了。如果有人问及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尽管蒋千叮咛万嘱咐,王还是向极少数关系密切的要员透露了此事。此事在高层传开后,许多人跑去找王宠惠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怕事情搞大了难以收场,再也不敢讲出实情。此后,国民党的文件、档案、杂志、图书一提到琉球问题时,都说因无根据,故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未提琉球群岛问题。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改变了对中日两国的态度,开始扶植日本为其亚洲战略服务。1962年,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将其交给日本。 1962年3月19日,台湾联合报记者司马桑敦得知美国政府马上要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的主权时,心中很不舒服。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指责国民党政府在开罗会议上太马虎,不提琉球问题,以致本该归中国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使中国东部海防被撕开一条大裂口。 司马的文章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为此事不至于扩大,蒋亲自出面辩解说:“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国的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认为琉球是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罗两送琉球被拒之事,他一字未提。 我们当时没有接收琉球,至少留下两个领土上的后患:一是钓鱼台列岛回不来(这里本来就是日本偷占的,没有留下任何文凭,是笔糊涂帐——不象《马关条约》中明文提到的割让的台湾和澎湖列岛;此时日本借口钓鱼台列岛在行政区上属于琉球而没有让它随台湾、澎湖一同归还我国),二是日本以琉球为脚根跟我们争东海大陆架(为此你看看地图就明白,本来东海大陆架的东界靠近琉球,但日本要在琉球和我国大陆之间的正中线划界,尤其是东海发现石油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出兵占领了琉球群岛。

1953年,美国将琉球群岛中的萨南诸岛交给日本。1961年6月,美国准许琉球人悬挂日本国旗。1962年3月20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又将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交给日本。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     但随着中国国内形势风云突变,鉴于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美国对琉球归属的立场趋于强硬,不再顾及蒋介石政权的意见。1951年9月,对日媾和会议在旧金山召开,美国主导和约的签署,开始长期军事占领琉球群岛、钓鱼岛。值得一提的是,收回钓鱼岛与琉球归属关联很大。 旧金山会议上,中国人民对琉球前途的关切未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而琉球群岛、钓鱼岛的归属悬而未决,也为日后中日两国的东海争端埋下伏笔。由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未参加旧金山和会,和约对两岸不具有约束力。之后,台湾蒋介石政权坚持琉球属于中国、暂时处于美军的控制下,一直反对美国将琉球交给日本的想法与举动。当1969年美国要将琉球群岛、钓鱼岛列屿交给日本的消息曝光后,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应运而生。

琉球群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就钓鱼岛问题、琉球问题以及近期中日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罗援表示,琉球是属于台湾列岛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绝对不是日本的。

罗援首先强调,钓鱼岛问题始作俑者就是美国。第一,美国有没有权力把中国的钓鱼岛纳入琉球群岛。第二,美国有没有权力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他进一步指出,美国说把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并没有把主权交给日本,就带来了问题,这是老牌帝国主义跟新兴帝国主义埋下的历史伏笔。

在谈到近期美国防长哈格尔“承认日方钓鱼岛管辖权”言论时,罗援称,美军方一些列言论,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日美安保条约》是不可破的,是在给日本撑腰,给日本吃定心丸。罗援表示,凡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发生矛盾,美国毫无疑问全部站在中国的对立面。实际上美国就是用这些问题来牵制中国,干扰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要抢占高点,形成了三个梯次的配置:一线,就是渔船奔赴钓鱼岛进行作业,本身也是在宣示主权。二线,就是执法力量,现在中国海监船距离钓鱼岛最近已经达到0.6海里,已比较近接近钓鱼岛。三线是中国海军,这将是一线二线坚强的后盾。

罗援认为,要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冲出第一岛链,而钓鱼岛、琉球恰恰是在第一岛链的关键部位,和中国走向大洋,建设海洋强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比如中国有海外利益,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问题,海上岛礁的安全问题,都需进行维护,所以中国在国防白皮书中提到,要建设一个海洋强国。

罗援同时还指出,现在中国应该有一个大视野观和大安全观,中国人的眼光应该越来越远,这个时候要加强我们海上力量建设,和国防力量相匹配,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罗援说,日本人称钓鱼岛属于自己,其中一个依据是在1951年美国和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和约》,在《旧金山和约》中,日本同意把琉球群岛交给联合国托管。原因在于,战后日本的版图明确为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和北海道岛,琉球的主权地位未定。联合国指定的托管国是美国,美国擅自把琉球群岛范围扩大,把钓鱼岛纳入了琉球群岛,在1971年美国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的时候,就有钓鱼岛。这就成了日本人所谓的“法理依据”。

罗援表示,这样的“法理依据”,造成了五个衍生问题,第一,日本自称拥有钓鱼岛的逻辑起点就是《旧金山和约》,但是《旧金山和约》是否合法?第二,钓鱼岛是不是属于琉球群岛;第三,琉球群岛是不是属于日本;第四,美国有没有权力把琉球群岛交出去,联合国授权美国可以对琉球群岛进行托管,但是从来 没有授权美国可以把琉球群岛交出去,更不能交给日本;第五,战后日本的版图到底有多大,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

罗援进一步剖析,琉球以前是一个独立王国,1372年琉球国就开始向中国的明朝进贡,他的国王也是由明朝册封的,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1872年,日本没有跟中国商量,就把琉球国废除了,把国王软禁起来,设立了琉球蕃,之后又改成了现在的冲绳县。其实冲绳县根本不是日本的,它叫琉球国,琉球国的国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福建、浙江和台湾的沿海居民。冲绳县很多人还在讲闽南话,他们的文字还有很多是汉字。

罗援指出,美国把琉球交给了日本,作为琉球国民,没有能力来推翻美国的决定,但是在琉球国民中,长期涌动着琉球要复国的运动。琉球国民或者独立,或者自制,希望恢复与中国的自主往来。所以不管它是属于谁,是不是中国,起码跟日本要说,琉球不是日本的。罗援最后强调,钓鱼岛不是琉球的一部分,琉球是属于台湾列岛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绝对不是日本的。


相关文章

  • 中日钓鱼岛问题讨论型论文
  • 一.钓鱼岛的地理状况与战略地位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离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冲绳海槽.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千米.其中 ...查看


  • 钓鱼岛危机与中日关系
  • 附件2 < 形 势 与 政 策 >课程考核 课题名称:钓鱼岛危机与中日关系 姓名学号: P111813893 学院班级: 11级自动化三班 自评等级: 优 良 及格 摘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更是严 ...查看


  • 入党谈话资料时事版
  •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 ...查看


  • 关于钓鱼岛的分析
  • 一.钓鱼岛巨大的战略价值 (1)巨大的经济价值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附属于台湾全岛之岛屿是近海和远海渔业资源的交会处,岛上有珍贵的药材.其海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渔业年可捕量达15万吨 钓鱼列屿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 ...查看


  •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
  • 各位战友,大家好 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中国人确立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然而,日本人觊觎钓鱼岛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海底资源,通过各种阴谋手段窃取了中国的领土钓鱼岛.又因为美国人从中作祟,日本人更 ...查看


  • 钓鱼岛的战略价值巨大宁死一战
  • 钓鱼岛的战略价值巨大宁死一战! (1)巨大的经济价值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附属于台湾全岛之岛屿, 是近海和远海渔业资源的交会处,岛上有珍贵的药材. 其海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渔业年可捕量达15万吨. 钓鱼列屿海域为新 ...查看


  • 当今日本外交政策评析
  • 当今日本外交政策评析 --XXXXX 一.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的4个阶段及当今日本的外交政策: 1.战后初期的听命外交("亲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60年代日本的经济外交(在政治军事依附于美国的基础上,着重于从经济上 ...查看


  • 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 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历史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 ...查看


  • 中国的安全环境与挑战
  • 中国的安全环境与挑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大国地位不断显现,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特别是中国周边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条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