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2008年第4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3 No.4 第33卷(总第142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ug., 2008

新闻传播学研究

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白贵 肖雪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依靠多媒体传播的优势,博客新闻评论展示出与以往任何一种新闻评论都有所不同的特征,如自主性、交互性、公共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博客新闻评论继承和突破了传统新闻评论,并将新闻评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网络中的人气及信息资源重新整合,构建出新的网络舆论场。博客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相关法规的完善、博客网站的积极引导,以及博客们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学习借鉴,网络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博客 新闻评论 博客新闻评论 舆论环境 作者简介:白贵(1956- ),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8)04-0114-05 收稿日期:2008-03-10

博客浪潮在中国风起云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 2002年以来,博客规模每年都以2至3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的规模较2002年增长了30多倍;2005年,博客在中国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已达到1 748.5万人,这意味着博客已走上大众化发展的道路,其力量越发强大。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正如同电视新闻评论和网络新闻评论一出现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博客新闻评论正在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攫取着人们的目光。

博客新闻评论是指借助博客传播平台发表的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它是实现博客“思想交流与共享”的重要手段。博客新闻评论可分为主题评论和博客访问评论两种,前者是以独立成篇的形式存在,后者需要依附于前者而存在。本文重点分析的是博客新闻评论的主题评论。

博客新闻评论有三种发布方式:以专栏为主要形式的集群式发布,突出公共交流场所特征的BBS论坛发布,注重自我整合的个人博客空间发布。以第一种方式发布,一般要靠网站编辑来完成;以第二种方式发布,可以经博客写作者选择“是否公开”后由网站特定功能自动完成;最后一种发布方式,是最为基本并常见的,它决定着个人博客的整体内容与形态。博客新闻评论的三种发布方式是并存的,在功能和效用上互为补充。

性的三个层面。

博客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新媒体,是一种与以往任何媒介都有所不同的新的传播形态,是对大众传播方式的一种变革。博客用文字、图片、链接等方式,建构了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博客几乎握有百分之百的信息及评论发布权,个人言论以博客方式实现了相对完整的自由表达。“在博客上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制作者和参与者,书写和表达的自由让这种文化烙上了非中心化的印痕,日志式的书写方式让它在内容上更接近了个性自由的抒发。因此自由是博客最大的乐趣,也是博客之魂”[1]。没有把关人的层层过滤和选择,完全由写作者本人来选择喜欢的新闻话题进行评论,博客之所以受到公众的喜爱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正缘于此。意见表达的高度自主性,使得博客新闻评论无须顾虑传统出版中的编辑喜好或媒体选题取向,实现了话题的自由选择,评论论题因此而丰富多样。

博客中国网站的时评专栏在2006年12月19日零时至20日零时,推荐至专栏首页的评论文章共有47篇,其中既有如《扩大内需:体制方面要有大动作》《犯罪率不是“限制低素质人口进城”的借口》等涉及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法规政策的文章,又有如《我们的图腾应该改成野猪吗?》《网民成为“人物”,如何面对?》等公众热议的话题;既有如《女博士生行贿案中的制度文化差异》等紧扣新闻事件、由点及面的新闻时评,又有如《谁来给大学生扫厕所的机会?》等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论题。其选题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博客新闻评论的自主性,不但体现在言论的自由发布过程中,还体现在博客思想的自我整合上。正如博客中国网站创始人兼博客研究者方兴东所言,“混在博客,几乎没人能抵挡成为主角的魅力。每个博客都有自己的主角,其他人可以进入评论,但不能发表新主题”。博客带给人们的,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新鲜的写作体验。无论是博客的命名、博客页面的外观风格、多媒体链接方式,还是所选择记录的事件、发布的新闻、发表的评论,都由

一、博客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分析

博客新闻评论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在互联网空间里如鱼得水,迅速壮大。它将网络中的人气及信息资源重新整合,为人们塑造出新的舆论视野。博客传播的特定优势,造就了博客新闻评论与传统新闻评论及网络评论皆有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自主性,交互性,公共性,时效性,真实性。

1.自主性。个人言论的自在表达、评论话题的自由选择、博客思想的自我整合,是博客新闻评论表现出的自主114

新闻传播学研究 白 贵等: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博客创建者个人决定。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只要有条件进入个人博客,就可以随意地更新内容。

从形式上看,在每一个博客管理区内,都会提供类似“栏目分类”这样的个性化设置选项,人们可以通过栏目自我定义,使自己的博客评论归类收纳。从内容上看,博客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博客生活记录,它使人们通过持续梳理,对个体思想进行不间断地系统整合。新闻评论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一篇引人关注的博客新闻评论,同样要做到这一点。博客作者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以及针砭时弊、理性思辨,达到了参与社会生活、终身学习的目的。

2.交互性。在网络论坛人们传递的信息中,包含着大量的硬新闻和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但更多的是对于新闻的评论,是参与者对于新闻的反馈,人们来这里读的新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人对于新闻的反馈与评论,以及他们自己对于这些反馈与评论的反馈与评论。正是这些反馈与评论,构成了互动媒体的特征[2]。可见,以反馈与评论为主体内容的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的最基本特征。当博客出现后,这种反馈与评论出现了新的动向。在行为互动或内容交互方面,博客新闻评论或许不及从前的网络论坛评论那般喧嚣热闹,但是自有其独特的表现。

博客新闻评论的交互性体现在四个层面:

其一,传受互动:主题论争。在网络传播中,传者与受者对传播或接受的内容都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并且二者之间随时有可能发生角色的相互转换。博客新闻评论中的传受角色转换体现得更为鲜明。某一讨论话题一旦引起受者的高度关注,传受互动就会发展为鲜明的主题论争。

其二,雁过留声:访客反馈。对某一博客的评论文章发表阅读感受或是不同观点,如前所述,可以采用主题论争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博客中另起评论“炉灶”,也可以选择使用博客页面的“发表评论”或“给我留言”功能,与作者交流。

其三,志同“博”合:三五成“圈”。在博客网站中,存在许多由个体博客组成的虚拟社群,一般被称之为“博客圈”(或“博客群”)。每个博客圈都是由若干个博客用户基于共同关注的主题或爱好,搭建起来的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平台,成员数量从几个到上万个不等。在新浪博客中,共有时事资讯、财富金融、教育人文、网友地带、时尚生活、影视娱乐等17个类别的博客圈,每个“大圈”又被分成若干个中等的博客圈类别;每一个中等类别中,再细分出若干个博客圈。每个博客圈的定位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其四,无限关联:友情链接。友情链接是博客的基本功能之一。可以通过后台管理设置,把自己经常浏览的博客链接置于博客首页,这样既方便个人访问,又是博客间相互推广的一种有效方式。

事实上,博客的友情链接功能和虚拟的博客圈,都为交互性的稳定度提供了基础。通过与其他博客的友情链接,博客传播“由一到多”、“自点而面”,评论信息的互动与反馈速度大大加快。

个体博客与博客网站之间也存在着多种交流互动。博客网站会采用首页推荐、加为精品、列入排行榜等方式与个人博客互动。在有的博客网站上,个人博客的页面还会

被网站自动配给多个最新更新的他人博客链接,如MSN空间,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都有这种功能。这些都为博客在互动中从评论到反馈再到评论提供了人际化基础。

2006年5月17日重新改版上线的博客中国(专栏)有这样一段说明:“作为为广大的博客思想者提供服务的平台,本次的改版中,特别增加了服务与功能区,充分展示博客中国的历史积淀,同时提供了多条专栏作家之间、专栏作家与读者之间充分交互的通道。如新开通博客专栏论坛,集专栏版务,申请主持人,热点话题讨论等多功能于一身,给大家以充分的交流空间。”可见,保证博客的交互性是博客网站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3.公共性。博客新闻评论的公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搭建进入公共领域的平台;二是实现完整的民意记录。

博客作为拥有信息自主发布权的话语平台,其媒体力量显而易见。博客中的新闻评论对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最高,以其个性化的色彩,实现了参与制造公共话语的目标。而博客文本与公众及社会议题的关联度越大,其传播就会越广泛,影响力也会越大。这种平台,改变了完全由传统新闻媒体主导舆论监督的局面,甚至转而使新闻媒体也同样成为了被公众监督的对象。

博客是一场浩大的历史性写作,博客新闻评论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完整的民意记录。博客的交互性与关联度使民意保持流动,而博客新闻评论的有感而发、表情达意,塑造了其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当前,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再就业等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性历来是新闻评论的性质之一,它在博客新闻评论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广大博客写作者作为社会公众的“发言代表”,围绕民生话题,在博客平台上畅所欲言。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两会博客”。2007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两会博客”更加成熟,由过去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工作者为主的精英博客,发展为真正由公众参与的全民博客。从各博客网站开通的两会博客专题中可以看到,博客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大量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可以说,“两会博客”是博客新闻评论真正迈入公共领域的集中展示。

4.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原则之一,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时效性同样重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发出评论第一声,能够起到引领舆论的作用。博客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便利优势,其时效性较之传统新闻评论,又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博客新闻评论的论题取材广泛,其中一个重要来源是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正如美国一位资深新闻人所说,“我们过去认为,新闻发表以后就完事了,但是现在,这意味着新闻才刚刚开始”。对专业媒体而言,一则评论价值较高的新闻报道在报纸、电视、广播电台、新闻门户网站刊播后,很快就会引起博客们的关注并成为其评论素材。在报界有“看完大样写评论”一说,在博客界,则是“读完新闻写评论”。

新华博客专门开设了“博客快评”专栏,用于专门发布对某一共同话题在48小时内做出的评论。但需要注意

11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 的是,目前能够充分利用博客这一时效特征写作新闻评论的人,还不是很多。毕竟,博客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在没有惊心动魄或至关紧要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有随时随新闻动态而更新博客评论的积极性。

有时,一篇博客新闻评论本身就会传达新的信息,引起公众对某一现象的共同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类评论“制造”了新闻,是与新闻同步落地的。2007年1月份,众多媒体关于“故宫里的星巴克”的讨论,就是缘自中央电视台一名主持人的个人博客中的评论。

5.真实性。博客新闻评论的写作群体无外乎以两种方式存在于网络世界:匿名或实名。而这两种存在方式,都为真实地表达作者观点、传递事实信息创造了条件。

博客在中国普及之初,几乎没有人用真实姓名注册,大家都是按过去的“论坛经验”,为自己注册一个“博名”。有部分研究者对博客的这种匿名化生存持质疑的态度,担心匿名使人无所顾忌,因而导致虚假信息泛滥。这种基于“人性复杂”的推断不无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过验证。但是,也应看到,在匿名的“掩护”之下,人们的心理呈现更加开放的状态,表达欲望更加强烈,进而会更加勇于真实地表白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从这个角度权衡,匿名恰恰为博客新闻评论的繁荣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由于博客是以思想连续累积的形态存在,用来隐匿实名的“博名”,就是作者们在博客世界生存、交际的身份象征,如以互联网发展为评论关注点的“顺风”,以“狗日报”博客夺得大奖的“猛小蛇”,以独自出版制作《读库》系列而赢得读者的“老六”等等。绝大多数人会像维护实名一样,去维护“博名”的网络声誉,并因此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2006年起,博客在中国有了新的发展,开始从最初的完全匿名向部分实名转变。

出现实名博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博客网站邀请专家、学者或某一特定人群(如新闻工作者),以实名方式开设博客,并将这种实名博客中的新闻评论加以筛选整合,作为对热点新闻事件的独家反馈,用以弥补网站缺乏自采新闻的不足;二是博客的传播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一部分“草根”群体主动以实名示人,将博客视为人际沟通的渠道之一;三是貌似匿名的实名,即博客中出现的虽然只是网名,但由于博客文章日积月累地真实再现了个人生活、表明了个人观点,在相应的人际圈内,其真实姓名和身份已广为人知。这些个人背景公开的实名博客,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相对稳定的形象,而这一类的稳定博客越多,其评论文章对现实环境还原的真实度也就越高。

博客新闻评论的真实性还在于,作者通过在文章中真实地传递观点或信息,使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重合。

李普曼在其“拟态环境”理论中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我们就是根据这些信息形成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与过去相比,我们的这些看法并不来自于直接经验,而是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介给我们营造的拟态环境,进而我们按照从这一拟态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去理解与想象一个“现实”的世界[3]。拟态环境与真116

实环境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二元对立的,前者是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性地“提示”现实环境的客观变动构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环境。

而博客新闻评论紧扣现实环境的观点或事实陈述,使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有了重合的机会。众所周知,博客来源广泛,视角不一。每一个博客在评论中对事实的再现,或许有些片面,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博客们对周围环境的观照与描述必然是由若干的“片面”汇聚而成的全景式描述。博客新闻评论同时还是对专业媒体的修正和补充,并以此对现实环境有更加准确的反映。

二、博客新闻评论的功能分析

博客在中国落地四年多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最初的IT圈内少数人士“玩票”,扩散为民间生活记录的话语狂欢,继而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发展成为表达民意的言论空间。这个新的言论空间,具备了强大的多重功能。

1.对传统新闻评论的继承和突破

博客新闻评论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继承和突破,它将新闻评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博客新闻评论之于传统新闻评论,正如电视新闻评论之于传统新闻评论;博客新闻评论之于网络新闻评论,正如报刊讨论式评论之于以往的普通报章新闻评论。

从写作主体上看,根据对华声在线精英博客网站的不完全统计,博客新闻评论的写作主体多为文字工作者,这些思想敏锐、文字功夫深厚的博客群体中,产生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这在过去的网络评论中,是十分少有的现象。他们的文章承继了传统新闻评论中鲜明的思辨色彩。

博客平台具有更多的信息时代的媒介特征。而传播介质的改变,往往会使评论的表现手法随之发生变化。图像、超链接甚至视频、音频,都可以作为评论文本的辅助表达手段,它们使博客新闻评论实现了“跨符号”交流。RSS订阅等功能,能够大大扩展博客新闻评论的影响面。此外,网络平台也会放大博客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一篇观点新颖独到的博客新闻评论,甚至会获得与重大新闻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都是在传统新闻评论中难以实现的。

2.构建新的网络舆论场

博客是对互联网信息的一次格式化整合。博客新闻评论是来自网络更深层次的声音,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个性化的意见信息,是每一位博客的思想结晶。它使网络信息环境不再仅仅局限于“广度”的基本特征,而是通过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重新整合,使网络舆论场得以向深度拓展,并发生由量到质的重大转变。

以往的网络舆论场虽然也聚集了众多来自传统媒体的信息和网民意见,但是一般仅止于简单的信息发布或分散的意见发布。人们缺乏一个能将各种意见按发布主体或者评论主题归纳的平台。博客新闻评论构建的新的网络舆论场,更加有系统有条理。在这个场域中,能够清晰地把握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全面地了解对于每个主题事件的舆论观点。评论的写作主体由“网民”这一泛指,变为“博客”的确指,网络舆论场不再像一个闹哄哄的市井之地,更像是一个人人有机会握住话筒的议事厅。

新闻传播学研究 白 贵等: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这个新的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基于两个方面:评论内容的单元式上传和博客评论的深度整合。博客每发布一篇文章,同时就会以个体博客单元为单位,被收入其所依存的博客网站。借助这种个人文集的形式,可以清晰地透视出个体的思想脉络或重要关注点所在。博客新闻评论的深度整合,是借助博客网站来完成的。它是博客新闻报道向深度挖掘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有研究者认为,博客新闻的深度报道模式,大约有三个特征:(1)它以立体多元的报道形式,让网络保持动态;作为独立媒介参与了事件进程始终,创造了一个传统新闻不曾有过的报道局面;(2)有意无意地“集合”众多博客(从职业到非职业的新闻人)的即时在线点评、新闻背景揭露、多视角分析、预测未来事件的走向、判断事物发展进程等方面,为网络新闻报道发掘新的深度,也再现了网络报道即时性新闻事件的能力;(3)它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更从技术上达到了面对面、端对端的报道模式,这大大改变了以往新闻平面性、单一端口的传播方式。因此,博客新闻体现了个性自由与深度结合的新闻诉求[4]。其中的第二个特征的几个动词值得注意,“点评、揭露、分析、预测、判断”,这些基本上都是需要评论来完成的任务。可以说,没有新闻评论的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博客新闻。博客新闻评论使博客新闻报道更具张力,使网络舆论环境更有影响力。目前在国内多家博客网站上,均设有相关专栏,对时下最热门话题或事件,做专题整合。如搜狐博客的“今日头条”栏目,强国博客的“博客话题”,新浪博客的“专题”等等。而专题整合也不仅仅是网站管理者的专利,博客中国还推出了“诚征网友自建专题”栏目。

3.培养社会公共精神

博客出现之前的互联网,正如同一个喧杂的集市,任凭你撕破喉咙大喊大叫,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倾听;而传统媒体受各种因素制约,人们很难就某一话题“想说就说”。博客则将很大一部分话语权转移给了大众,人们开始有渠道、有机会让自己的意见与权威对垒。从这个意义上看,博客新闻评论实际上充当了社会“减压阀”的功能。

同时,博客新闻评论有利于社会公共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帮助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使社会公众冲动的情绪宣泄开始具有理性与建设性的色彩。以往在传统媒体无法表达的“舆人之论”,在博客中找到了抒发排解的平台和渠道。人们在倡议的同时,还期待着个人言论汇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4.提供新鲜的阅读体验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博客将人在信息流动中的主体性释放到最大程度,无论对传者还是受者来说都是这样。准确地说,在博客的信息传递中,已经不存在纯粹的受者。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对博客进行完全自主的选择性阅读,而那些立意高远、针对性强、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博客新闻评论,往往会进入点击量排行榜的前列。

新鲜的阅读体验不但来自于完全自主的选择性阅读,还来自于博客新闻评论的文本写作特色,以及对多种表达手段的综合应用。一篇优秀的传统新闻评论,一定会在选

题、立论、谋篇布局、论述、文风和语言这几个环节均有不俗的表现,而能够吸引人的博客新闻评论,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辅之以更多的信息含量。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场》节目制片人王志明的博客很有特色。在每一篇主题评论里,不仅能读到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独特评述,还能随之了解到《媒体广场》的编制流程内幕,以及以版面图形式出现的各地报纸的相关报道。因其博客页面设计为黑底白字,图文兼备,观点独家,被网友们戏称为耐看的“黑板报”。

三、博客新闻评论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博客队伍不断壮大。同时,社会的进步与宽容,也使众多需要自我表达的人实现愿望。博客新闻评论日趋繁荣,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将成为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最重要的意见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媒介整体环境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期,网络媒体发展尚有许多不确定性,传统传播格局尚未打破,以及博客新闻评论写作队伍水平不一等原因,博客新闻评论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和规范。

1.博客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其一,比例偏低,广泛性有待加强。博客新闻评论的写作群体地域分布广泛,来自不同阶层,在民意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6年6月份的数据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达到2.52亿,占总人口的20%左右,这一绝对数字总量较高,但是,目前中国仍存在庞大的非网民群体,有可能参与博客写作的人群基数和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偏低。而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实现无障碍上网和建立博客、发表新闻评论等,仍面临经济条件、技术掌握、文化水平等客观困难。因此,博客新闻评论远没有达到人人可以参与的程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仅是一部分网民的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意见表达的全面性和充分性,不利于博客新闻评论队伍的壮大和发展。

其二,受制于网站,自主性面临障碍。博客网站的造势推广对博客新闻评论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出于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考虑,网站也会对博客新闻评论的内容、议题、观点等进行选择、甄别甚至删除,这些都对博客新闻评论自主性的完全实现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国内的博客网站在建设、管理上还不够成熟,突出表现为文章分类混乱,栏目设置不够合理,网站编辑不到位等等。这都给博客新闻评论的传播、整理、阅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其三,流于浮躁,娱乐化倾向明显。在博客新闻评论的发展过程中,娱乐化倾向比较明显。一些博客作者在对新闻事件展开评论时,不关注问题和事件的核心、焦点,纠缠于细枝末节,言语更缺少理性和建设性。他们所追求的只是点击率的提升和个人博客影响面的扩大,流露出急于出名的浮躁心态。例如,在关于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的案件评论中,一些博客新闻评论的关注点不是如何预防和惩治腐败,而是邱的情妇到底是谁等等“花边”问题。还有的评论选题总是盯着一些八卦新闻或是无关痛痒的琐碎事件,时间一长终会产生负面效果。

其四,语言粗糙,观点表达非理性。由于网民的构成

11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 复杂和匿名等特点,网上舆论常伴有非理智成分。直截了当的情绪发泄,偏激的语言,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甚至谩骂十分常见,而理性分析和冷静讨论则明显欠缺。应该注意的是,一些博客新闻评论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个别博客新闻评论甚至出现过人身攻击,肆意谩骂,恶意诽谤,捏造事实等不健康情况。“如果对自由不加限制,那么任何人都会成为自由的潜在受害者”[5],自由的评论与表达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否则,带来的只能是对现实环境的失真反映。

2.博客新闻评论的发展对策

博客新闻评论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对个体思想的共同分享。要实现这一价值,使博客新闻评论得以充分发展,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写作队伍中来。同时,应当有更多的公共知识分子和高素质网民,学会使用博客这个思想共享的载体,利用好这个新兴平台加强思想交流,实现真正的知识与思想共享。

博客网站在推介博客新闻评论,扩大其传播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站的有效引导,能够平衡针对某一焦点话题的各方观点,进而实现舆论信息的真实传播。虽然博客的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制于网站,但是完全摆脱网站而独立生存,对绝大多数博客来说,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二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需要在力量博弈中实现共赢。博客网站应当梳理、整合网站的博客资源,通过定期联络、话题引导等方式,加强站方与作者的沟通;不断挖掘新人,培养写作意识好的博客队伍;尊重新闻规律,选择有评论价值的话题进行放大或聚焦;避免因过分追求点击率而炒作话题,改写夸张标题。博客网站要学习传统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加工、整合和利用,适时、适当地在各个博客圈子中做话题引导,从而提升整个博客新闻评论水准。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社会活动,将博客这一虚拟空间延伸到现实中来,倡导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博客写作者,如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人民网主办,新浪、搜狐等十余家博客服务提供商共同推出的年度“社会责任”中国博客评选活动。

同时,博客新闻评论作为公共评论,要求在发表时具

有理性精神、公共精神、公共立场,能够理性地进行判断、评价与批判。博客们应当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把握发表评述意见时的方式和尺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博客新闻评论真正体现出自主、平等、参与等精神,在网络上构建一个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博客新闻评论作者要向传统新闻评论学习其长处。

2006年初,博客中国发起了签署《博客公约》活动,以期通过网民的自律,对博客用户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这份《公约》引起了很多博客们的重视,但是仔细推敲其内容,依然停留在基本的道德自律层面。对博客的规范,同样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目前在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对博客可以起到管制作用,如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等。此外,无论博客匿名抑或实名生存,其行为主体都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个人,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博客评论的文明程度。因此,对现实社会的公民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是防止网络失范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6]。

[参 考 文 献]

[1] 李明.博客文化价值观分析[J].新闻界,2006(4). [2] 孙坚华.新媒体•新新闻随想录[EB/0L]. http://

www.zjol.com.cn/node2/node26108/node30205/node56687/userobject7ai24119.html,1999-10-07. [3] 郑拓巍.传媒是地区的——传媒城市的建筑学研究

[EB/0L].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5368193.html,2007-02-05.

[4] 吴晓明.Web2.0时代博客新闻的传播形态[J].新闻与

传播,2006(8).

[5]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 邓

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 王丽平,刘大鹏.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

策[J].新闻与传播,2006(7).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News Comment of Blog

BAI Gui XIAO Xue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ulti-media, news comment of blog shows a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ews comments. In this paper,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comment of blog have been discussed, which are self-domination, interacted, publicity, authenticity and just-in-tim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blog, news comment of blog not only takes good tradition from the old form but also makes a huge achievement by starting a new age of news comments. What’s more,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public voice, news comment of blog creates a brand-new way for expressing public opinions on Internet. A sound legal system from the nation and positive guidance from websites are badly needed to guarante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s comment of blog. Meanwhile, blog writers must draw advantages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 and improve themselves.

Key words: blog, news comment, news comment of blog, the environment of public opinion

[责任编辑 郭玲]

118

2008年第4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3 No.4 第33卷(总第142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ug., 2008

新闻传播学研究

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白贵 肖雪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依靠多媒体传播的优势,博客新闻评论展示出与以往任何一种新闻评论都有所不同的特征,如自主性、交互性、公共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博客新闻评论继承和突破了传统新闻评论,并将新闻评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网络中的人气及信息资源重新整合,构建出新的网络舆论场。博客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相关法规的完善、博客网站的积极引导,以及博客们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学习借鉴,网络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博客 新闻评论 博客新闻评论 舆论环境 作者简介:白贵(1956- ),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8)04-0114-05 收稿日期:2008-03-10

博客浪潮在中国风起云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 2002年以来,博客规模每年都以2至3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的规模较2002年增长了30多倍;2005年,博客在中国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已达到1 748.5万人,这意味着博客已走上大众化发展的道路,其力量越发强大。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正如同电视新闻评论和网络新闻评论一出现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博客新闻评论正在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攫取着人们的目光。

博客新闻评论是指借助博客传播平台发表的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它是实现博客“思想交流与共享”的重要手段。博客新闻评论可分为主题评论和博客访问评论两种,前者是以独立成篇的形式存在,后者需要依附于前者而存在。本文重点分析的是博客新闻评论的主题评论。

博客新闻评论有三种发布方式:以专栏为主要形式的集群式发布,突出公共交流场所特征的BBS论坛发布,注重自我整合的个人博客空间发布。以第一种方式发布,一般要靠网站编辑来完成;以第二种方式发布,可以经博客写作者选择“是否公开”后由网站特定功能自动完成;最后一种发布方式,是最为基本并常见的,它决定着个人博客的整体内容与形态。博客新闻评论的三种发布方式是并存的,在功能和效用上互为补充。

性的三个层面。

博客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新媒体,是一种与以往任何媒介都有所不同的新的传播形态,是对大众传播方式的一种变革。博客用文字、图片、链接等方式,建构了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博客几乎握有百分之百的信息及评论发布权,个人言论以博客方式实现了相对完整的自由表达。“在博客上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制作者和参与者,书写和表达的自由让这种文化烙上了非中心化的印痕,日志式的书写方式让它在内容上更接近了个性自由的抒发。因此自由是博客最大的乐趣,也是博客之魂”[1]。没有把关人的层层过滤和选择,完全由写作者本人来选择喜欢的新闻话题进行评论,博客之所以受到公众的喜爱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正缘于此。意见表达的高度自主性,使得博客新闻评论无须顾虑传统出版中的编辑喜好或媒体选题取向,实现了话题的自由选择,评论论题因此而丰富多样。

博客中国网站的时评专栏在2006年12月19日零时至20日零时,推荐至专栏首页的评论文章共有47篇,其中既有如《扩大内需:体制方面要有大动作》《犯罪率不是“限制低素质人口进城”的借口》等涉及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法规政策的文章,又有如《我们的图腾应该改成野猪吗?》《网民成为“人物”,如何面对?》等公众热议的话题;既有如《女博士生行贿案中的制度文化差异》等紧扣新闻事件、由点及面的新闻时评,又有如《谁来给大学生扫厕所的机会?》等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论题。其选题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博客新闻评论的自主性,不但体现在言论的自由发布过程中,还体现在博客思想的自我整合上。正如博客中国网站创始人兼博客研究者方兴东所言,“混在博客,几乎没人能抵挡成为主角的魅力。每个博客都有自己的主角,其他人可以进入评论,但不能发表新主题”。博客带给人们的,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新鲜的写作体验。无论是博客的命名、博客页面的外观风格、多媒体链接方式,还是所选择记录的事件、发布的新闻、发表的评论,都由

一、博客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分析

博客新闻评论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在互联网空间里如鱼得水,迅速壮大。它将网络中的人气及信息资源重新整合,为人们塑造出新的舆论视野。博客传播的特定优势,造就了博客新闻评论与传统新闻评论及网络评论皆有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自主性,交互性,公共性,时效性,真实性。

1.自主性。个人言论的自在表达、评论话题的自由选择、博客思想的自我整合,是博客新闻评论表现出的自主114

新闻传播学研究 白 贵等: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博客创建者个人决定。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只要有条件进入个人博客,就可以随意地更新内容。

从形式上看,在每一个博客管理区内,都会提供类似“栏目分类”这样的个性化设置选项,人们可以通过栏目自我定义,使自己的博客评论归类收纳。从内容上看,博客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博客生活记录,它使人们通过持续梳理,对个体思想进行不间断地系统整合。新闻评论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一篇引人关注的博客新闻评论,同样要做到这一点。博客作者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以及针砭时弊、理性思辨,达到了参与社会生活、终身学习的目的。

2.交互性。在网络论坛人们传递的信息中,包含着大量的硬新闻和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但更多的是对于新闻的评论,是参与者对于新闻的反馈,人们来这里读的新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人对于新闻的反馈与评论,以及他们自己对于这些反馈与评论的反馈与评论。正是这些反馈与评论,构成了互动媒体的特征[2]。可见,以反馈与评论为主体内容的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的最基本特征。当博客出现后,这种反馈与评论出现了新的动向。在行为互动或内容交互方面,博客新闻评论或许不及从前的网络论坛评论那般喧嚣热闹,但是自有其独特的表现。

博客新闻评论的交互性体现在四个层面:

其一,传受互动:主题论争。在网络传播中,传者与受者对传播或接受的内容都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并且二者之间随时有可能发生角色的相互转换。博客新闻评论中的传受角色转换体现得更为鲜明。某一讨论话题一旦引起受者的高度关注,传受互动就会发展为鲜明的主题论争。

其二,雁过留声:访客反馈。对某一博客的评论文章发表阅读感受或是不同观点,如前所述,可以采用主题论争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博客中另起评论“炉灶”,也可以选择使用博客页面的“发表评论”或“给我留言”功能,与作者交流。

其三,志同“博”合:三五成“圈”。在博客网站中,存在许多由个体博客组成的虚拟社群,一般被称之为“博客圈”(或“博客群”)。每个博客圈都是由若干个博客用户基于共同关注的主题或爱好,搭建起来的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平台,成员数量从几个到上万个不等。在新浪博客中,共有时事资讯、财富金融、教育人文、网友地带、时尚生活、影视娱乐等17个类别的博客圈,每个“大圈”又被分成若干个中等的博客圈类别;每一个中等类别中,再细分出若干个博客圈。每个博客圈的定位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其四,无限关联:友情链接。友情链接是博客的基本功能之一。可以通过后台管理设置,把自己经常浏览的博客链接置于博客首页,这样既方便个人访问,又是博客间相互推广的一种有效方式。

事实上,博客的友情链接功能和虚拟的博客圈,都为交互性的稳定度提供了基础。通过与其他博客的友情链接,博客传播“由一到多”、“自点而面”,评论信息的互动与反馈速度大大加快。

个体博客与博客网站之间也存在着多种交流互动。博客网站会采用首页推荐、加为精品、列入排行榜等方式与个人博客互动。在有的博客网站上,个人博客的页面还会

被网站自动配给多个最新更新的他人博客链接,如MSN空间,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都有这种功能。这些都为博客在互动中从评论到反馈再到评论提供了人际化基础。

2006年5月17日重新改版上线的博客中国(专栏)有这样一段说明:“作为为广大的博客思想者提供服务的平台,本次的改版中,特别增加了服务与功能区,充分展示博客中国的历史积淀,同时提供了多条专栏作家之间、专栏作家与读者之间充分交互的通道。如新开通博客专栏论坛,集专栏版务,申请主持人,热点话题讨论等多功能于一身,给大家以充分的交流空间。”可见,保证博客的交互性是博客网站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3.公共性。博客新闻评论的公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搭建进入公共领域的平台;二是实现完整的民意记录。

博客作为拥有信息自主发布权的话语平台,其媒体力量显而易见。博客中的新闻评论对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最高,以其个性化的色彩,实现了参与制造公共话语的目标。而博客文本与公众及社会议题的关联度越大,其传播就会越广泛,影响力也会越大。这种平台,改变了完全由传统新闻媒体主导舆论监督的局面,甚至转而使新闻媒体也同样成为了被公众监督的对象。

博客是一场浩大的历史性写作,博客新闻评论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完整的民意记录。博客的交互性与关联度使民意保持流动,而博客新闻评论的有感而发、表情达意,塑造了其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当前,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再就业等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性历来是新闻评论的性质之一,它在博客新闻评论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广大博客写作者作为社会公众的“发言代表”,围绕民生话题,在博客平台上畅所欲言。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两会博客”。2007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两会博客”更加成熟,由过去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工作者为主的精英博客,发展为真正由公众参与的全民博客。从各博客网站开通的两会博客专题中可以看到,博客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大量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可以说,“两会博客”是博客新闻评论真正迈入公共领域的集中展示。

4.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原则之一,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时效性同样重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发出评论第一声,能够起到引领舆论的作用。博客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便利优势,其时效性较之传统新闻评论,又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博客新闻评论的论题取材广泛,其中一个重要来源是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正如美国一位资深新闻人所说,“我们过去认为,新闻发表以后就完事了,但是现在,这意味着新闻才刚刚开始”。对专业媒体而言,一则评论价值较高的新闻报道在报纸、电视、广播电台、新闻门户网站刊播后,很快就会引起博客们的关注并成为其评论素材。在报界有“看完大样写评论”一说,在博客界,则是“读完新闻写评论”。

新华博客专门开设了“博客快评”专栏,用于专门发布对某一共同话题在48小时内做出的评论。但需要注意

11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 的是,目前能够充分利用博客这一时效特征写作新闻评论的人,还不是很多。毕竟,博客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在没有惊心动魄或至关紧要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有随时随新闻动态而更新博客评论的积极性。

有时,一篇博客新闻评论本身就会传达新的信息,引起公众对某一现象的共同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类评论“制造”了新闻,是与新闻同步落地的。2007年1月份,众多媒体关于“故宫里的星巴克”的讨论,就是缘自中央电视台一名主持人的个人博客中的评论。

5.真实性。博客新闻评论的写作群体无外乎以两种方式存在于网络世界:匿名或实名。而这两种存在方式,都为真实地表达作者观点、传递事实信息创造了条件。

博客在中国普及之初,几乎没有人用真实姓名注册,大家都是按过去的“论坛经验”,为自己注册一个“博名”。有部分研究者对博客的这种匿名化生存持质疑的态度,担心匿名使人无所顾忌,因而导致虚假信息泛滥。这种基于“人性复杂”的推断不无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过验证。但是,也应看到,在匿名的“掩护”之下,人们的心理呈现更加开放的状态,表达欲望更加强烈,进而会更加勇于真实地表白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从这个角度权衡,匿名恰恰为博客新闻评论的繁荣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由于博客是以思想连续累积的形态存在,用来隐匿实名的“博名”,就是作者们在博客世界生存、交际的身份象征,如以互联网发展为评论关注点的“顺风”,以“狗日报”博客夺得大奖的“猛小蛇”,以独自出版制作《读库》系列而赢得读者的“老六”等等。绝大多数人会像维护实名一样,去维护“博名”的网络声誉,并因此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2006年起,博客在中国有了新的发展,开始从最初的完全匿名向部分实名转变。

出现实名博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博客网站邀请专家、学者或某一特定人群(如新闻工作者),以实名方式开设博客,并将这种实名博客中的新闻评论加以筛选整合,作为对热点新闻事件的独家反馈,用以弥补网站缺乏自采新闻的不足;二是博客的传播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一部分“草根”群体主动以实名示人,将博客视为人际沟通的渠道之一;三是貌似匿名的实名,即博客中出现的虽然只是网名,但由于博客文章日积月累地真实再现了个人生活、表明了个人观点,在相应的人际圈内,其真实姓名和身份已广为人知。这些个人背景公开的实名博客,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相对稳定的形象,而这一类的稳定博客越多,其评论文章对现实环境还原的真实度也就越高。

博客新闻评论的真实性还在于,作者通过在文章中真实地传递观点或信息,使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重合。

李普曼在其“拟态环境”理论中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我们就是根据这些信息形成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与过去相比,我们的这些看法并不来自于直接经验,而是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介给我们营造的拟态环境,进而我们按照从这一拟态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去理解与想象一个“现实”的世界[3]。拟态环境与真116

实环境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二元对立的,前者是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性地“提示”现实环境的客观变动构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环境。

而博客新闻评论紧扣现实环境的观点或事实陈述,使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有了重合的机会。众所周知,博客来源广泛,视角不一。每一个博客在评论中对事实的再现,或许有些片面,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博客们对周围环境的观照与描述必然是由若干的“片面”汇聚而成的全景式描述。博客新闻评论同时还是对专业媒体的修正和补充,并以此对现实环境有更加准确的反映。

二、博客新闻评论的功能分析

博客在中国落地四年多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最初的IT圈内少数人士“玩票”,扩散为民间生活记录的话语狂欢,继而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发展成为表达民意的言论空间。这个新的言论空间,具备了强大的多重功能。

1.对传统新闻评论的继承和突破

博客新闻评论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继承和突破,它将新闻评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博客新闻评论之于传统新闻评论,正如电视新闻评论之于传统新闻评论;博客新闻评论之于网络新闻评论,正如报刊讨论式评论之于以往的普通报章新闻评论。

从写作主体上看,根据对华声在线精英博客网站的不完全统计,博客新闻评论的写作主体多为文字工作者,这些思想敏锐、文字功夫深厚的博客群体中,产生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这在过去的网络评论中,是十分少有的现象。他们的文章承继了传统新闻评论中鲜明的思辨色彩。

博客平台具有更多的信息时代的媒介特征。而传播介质的改变,往往会使评论的表现手法随之发生变化。图像、超链接甚至视频、音频,都可以作为评论文本的辅助表达手段,它们使博客新闻评论实现了“跨符号”交流。RSS订阅等功能,能够大大扩展博客新闻评论的影响面。此外,网络平台也会放大博客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一篇观点新颖独到的博客新闻评论,甚至会获得与重大新闻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都是在传统新闻评论中难以实现的。

2.构建新的网络舆论场

博客是对互联网信息的一次格式化整合。博客新闻评论是来自网络更深层次的声音,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个性化的意见信息,是每一位博客的思想结晶。它使网络信息环境不再仅仅局限于“广度”的基本特征,而是通过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重新整合,使网络舆论场得以向深度拓展,并发生由量到质的重大转变。

以往的网络舆论场虽然也聚集了众多来自传统媒体的信息和网民意见,但是一般仅止于简单的信息发布或分散的意见发布。人们缺乏一个能将各种意见按发布主体或者评论主题归纳的平台。博客新闻评论构建的新的网络舆论场,更加有系统有条理。在这个场域中,能够清晰地把握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全面地了解对于每个主题事件的舆论观点。评论的写作主体由“网民”这一泛指,变为“博客”的确指,网络舆论场不再像一个闹哄哄的市井之地,更像是一个人人有机会握住话筒的议事厅。

新闻传播学研究 白 贵等: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这个新的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基于两个方面:评论内容的单元式上传和博客评论的深度整合。博客每发布一篇文章,同时就会以个体博客单元为单位,被收入其所依存的博客网站。借助这种个人文集的形式,可以清晰地透视出个体的思想脉络或重要关注点所在。博客新闻评论的深度整合,是借助博客网站来完成的。它是博客新闻报道向深度挖掘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有研究者认为,博客新闻的深度报道模式,大约有三个特征:(1)它以立体多元的报道形式,让网络保持动态;作为独立媒介参与了事件进程始终,创造了一个传统新闻不曾有过的报道局面;(2)有意无意地“集合”众多博客(从职业到非职业的新闻人)的即时在线点评、新闻背景揭露、多视角分析、预测未来事件的走向、判断事物发展进程等方面,为网络新闻报道发掘新的深度,也再现了网络报道即时性新闻事件的能力;(3)它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更从技术上达到了面对面、端对端的报道模式,这大大改变了以往新闻平面性、单一端口的传播方式。因此,博客新闻体现了个性自由与深度结合的新闻诉求[4]。其中的第二个特征的几个动词值得注意,“点评、揭露、分析、预测、判断”,这些基本上都是需要评论来完成的任务。可以说,没有新闻评论的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博客新闻。博客新闻评论使博客新闻报道更具张力,使网络舆论环境更有影响力。目前在国内多家博客网站上,均设有相关专栏,对时下最热门话题或事件,做专题整合。如搜狐博客的“今日头条”栏目,强国博客的“博客话题”,新浪博客的“专题”等等。而专题整合也不仅仅是网站管理者的专利,博客中国还推出了“诚征网友自建专题”栏目。

3.培养社会公共精神

博客出现之前的互联网,正如同一个喧杂的集市,任凭你撕破喉咙大喊大叫,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倾听;而传统媒体受各种因素制约,人们很难就某一话题“想说就说”。博客则将很大一部分话语权转移给了大众,人们开始有渠道、有机会让自己的意见与权威对垒。从这个意义上看,博客新闻评论实际上充当了社会“减压阀”的功能。

同时,博客新闻评论有利于社会公共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帮助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使社会公众冲动的情绪宣泄开始具有理性与建设性的色彩。以往在传统媒体无法表达的“舆人之论”,在博客中找到了抒发排解的平台和渠道。人们在倡议的同时,还期待着个人言论汇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4.提供新鲜的阅读体验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博客将人在信息流动中的主体性释放到最大程度,无论对传者还是受者来说都是这样。准确地说,在博客的信息传递中,已经不存在纯粹的受者。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对博客进行完全自主的选择性阅读,而那些立意高远、针对性强、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博客新闻评论,往往会进入点击量排行榜的前列。

新鲜的阅读体验不但来自于完全自主的选择性阅读,还来自于博客新闻评论的文本写作特色,以及对多种表达手段的综合应用。一篇优秀的传统新闻评论,一定会在选

题、立论、谋篇布局、论述、文风和语言这几个环节均有不俗的表现,而能够吸引人的博客新闻评论,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辅之以更多的信息含量。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场》节目制片人王志明的博客很有特色。在每一篇主题评论里,不仅能读到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独特评述,还能随之了解到《媒体广场》的编制流程内幕,以及以版面图形式出现的各地报纸的相关报道。因其博客页面设计为黑底白字,图文兼备,观点独家,被网友们戏称为耐看的“黑板报”。

三、博客新闻评论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博客队伍不断壮大。同时,社会的进步与宽容,也使众多需要自我表达的人实现愿望。博客新闻评论日趋繁荣,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将成为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最重要的意见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媒介整体环境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期,网络媒体发展尚有许多不确定性,传统传播格局尚未打破,以及博客新闻评论写作队伍水平不一等原因,博客新闻评论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和规范。

1.博客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其一,比例偏低,广泛性有待加强。博客新闻评论的写作群体地域分布广泛,来自不同阶层,在民意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6年6月份的数据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达到2.52亿,占总人口的20%左右,这一绝对数字总量较高,但是,目前中国仍存在庞大的非网民群体,有可能参与博客写作的人群基数和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偏低。而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实现无障碍上网和建立博客、发表新闻评论等,仍面临经济条件、技术掌握、文化水平等客观困难。因此,博客新闻评论远没有达到人人可以参与的程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仅是一部分网民的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意见表达的全面性和充分性,不利于博客新闻评论队伍的壮大和发展。

其二,受制于网站,自主性面临障碍。博客网站的造势推广对博客新闻评论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出于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考虑,网站也会对博客新闻评论的内容、议题、观点等进行选择、甄别甚至删除,这些都对博客新闻评论自主性的完全实现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国内的博客网站在建设、管理上还不够成熟,突出表现为文章分类混乱,栏目设置不够合理,网站编辑不到位等等。这都给博客新闻评论的传播、整理、阅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其三,流于浮躁,娱乐化倾向明显。在博客新闻评论的发展过程中,娱乐化倾向比较明显。一些博客作者在对新闻事件展开评论时,不关注问题和事件的核心、焦点,纠缠于细枝末节,言语更缺少理性和建设性。他们所追求的只是点击率的提升和个人博客影响面的扩大,流露出急于出名的浮躁心态。例如,在关于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的案件评论中,一些博客新闻评论的关注点不是如何预防和惩治腐败,而是邱的情妇到底是谁等等“花边”问题。还有的评论选题总是盯着一些八卦新闻或是无关痛痒的琐碎事件,时间一长终会产生负面效果。

其四,语言粗糙,观点表达非理性。由于网民的构成

11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 复杂和匿名等特点,网上舆论常伴有非理智成分。直截了当的情绪发泄,偏激的语言,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甚至谩骂十分常见,而理性分析和冷静讨论则明显欠缺。应该注意的是,一些博客新闻评论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个别博客新闻评论甚至出现过人身攻击,肆意谩骂,恶意诽谤,捏造事实等不健康情况。“如果对自由不加限制,那么任何人都会成为自由的潜在受害者”[5],自由的评论与表达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否则,带来的只能是对现实环境的失真反映。

2.博客新闻评论的发展对策

博客新闻评论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对个体思想的共同分享。要实现这一价值,使博客新闻评论得以充分发展,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写作队伍中来。同时,应当有更多的公共知识分子和高素质网民,学会使用博客这个思想共享的载体,利用好这个新兴平台加强思想交流,实现真正的知识与思想共享。

博客网站在推介博客新闻评论,扩大其传播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站的有效引导,能够平衡针对某一焦点话题的各方观点,进而实现舆论信息的真实传播。虽然博客的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制于网站,但是完全摆脱网站而独立生存,对绝大多数博客来说,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二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需要在力量博弈中实现共赢。博客网站应当梳理、整合网站的博客资源,通过定期联络、话题引导等方式,加强站方与作者的沟通;不断挖掘新人,培养写作意识好的博客队伍;尊重新闻规律,选择有评论价值的话题进行放大或聚焦;避免因过分追求点击率而炒作话题,改写夸张标题。博客网站要学习传统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加工、整合和利用,适时、适当地在各个博客圈子中做话题引导,从而提升整个博客新闻评论水准。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社会活动,将博客这一虚拟空间延伸到现实中来,倡导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博客写作者,如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人民网主办,新浪、搜狐等十余家博客服务提供商共同推出的年度“社会责任”中国博客评选活动。

同时,博客新闻评论作为公共评论,要求在发表时具

有理性精神、公共精神、公共立场,能够理性地进行判断、评价与批判。博客们应当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把握发表评述意见时的方式和尺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博客新闻评论真正体现出自主、平等、参与等精神,在网络上构建一个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博客新闻评论作者要向传统新闻评论学习其长处。

2006年初,博客中国发起了签署《博客公约》活动,以期通过网民的自律,对博客用户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这份《公约》引起了很多博客们的重视,但是仔细推敲其内容,依然停留在基本的道德自律层面。对博客的规范,同样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目前在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对博客可以起到管制作用,如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等。此外,无论博客匿名抑或实名生存,其行为主体都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个人,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博客评论的文明程度。因此,对现实社会的公民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是防止网络失范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6]。

[参 考 文 献]

[1] 李明.博客文化价值观分析[J].新闻界,2006(4). [2] 孙坚华.新媒体•新新闻随想录[EB/0L]. http://

www.zjol.com.cn/node2/node26108/node30205/node56687/userobject7ai24119.html,1999-10-07. [3] 郑拓巍.传媒是地区的——传媒城市的建筑学研究

[EB/0L].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5368193.html,2007-02-05.

[4] 吴晓明.Web2.0时代博客新闻的传播形态[J].新闻与

传播,2006(8).

[5]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 邓

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 王丽平,刘大鹏.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

策[J].新闻与传播,2006(7).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News Comment of Blog

BAI Gui XIAO Xue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ulti-media, news comment of blog shows a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ews comments. In this paper,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comment of blog have been discussed, which are self-domination, interacted, publicity, authenticity and just-in-tim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blog, news comment of blog not only takes good tradition from the old form but also makes a huge achievement by starting a new age of news comments. What’s more,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public voice, news comment of blog creates a brand-new way for expressing public opinions on Internet. A sound legal system from the nation and positive guidance from websites are badly needed to guarante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s comment of blog. Meanwhile, blog writers must draw advantages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 and improve themselves.

Key words: blog, news comment, news comment of blog, the environment of public opinion

[责任编辑 郭玲]

118


相关文章

  •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
  • 北方民族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 院(部)名 称: 文史学院 . 学 生 姓 名: 秦烈宁 . 专 业: 新闻学 学 号: 20081484. 指导教师姓名: 周红 . 论文提交时间: 2012-4-1 ...查看


  • 新闻学概论笔记李良荣
  •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 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内容: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 ...查看


  •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 ...查看


  •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探索
  • 拟分析新浪微博及其盈利模式 08.09传媒信息实验班李 龙.池志常.欧 健 1. 什么是微薄? 微博,一种不超过140个字符的片断式言说,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 ...查看


  • 新浪微博--汇总版
  • 新浪微博 目录 一.产品介绍(徐阳) 二.STP 分析 1. 市场细分(金承炫) 2. 选择目标市场(卢恩右) 3. 市场定位(范黎明) 三.4P 分析 1. 产品(徐阳) 2. 价格(尚待讨论) 3. 营销(黄宏冠) 四.SWOT 分析 ...查看


  • 024047中文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
  • 中文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 1 黄萱菁 赵 军关键词:情感倾向 语料库 复旦大学 向-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 引言 所谓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就是对说话人的态度(或称观点.情感)进行分析,即对文大约在两年半前,<新华网>.<环球时 ...查看


  • 博客营销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 消 费研究 ConsumeGuide・ConsumingResearch 博客营销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 肖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博客营销应用状况的分析发现,尽管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 ...查看


  • 微博的盈利模式分析-新浪微博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微博的价值发掘与盈利模式分析 --以新浪微博为例 学 院 专 业 年级班别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05月09日 摘 要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查看


  • 微信的作用(2)
  • 微博对个人社会网的影响:基于一项个案研究 周一, 2012年 10月 15日 20:38 yuqingwang 来源:<新媒体与社会> 第二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作者:韩瑞霞,曹永荣 摘要:微博是一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