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搞玉米运动成笑谈(图)_2史海回眸_环球网

大肆推广玉米引发浮夸风

为推广玉米种植,赫鲁晓夫经常下基层,亲自向基层农业领导人灌输玉米思想。他经常提醒他们:“要亲自研究玉米,熟练地为玉米而斗争。有了玉米,任何农庄都能解决畜牧业问题,因为除了玉米以外,没有一种作物能取得这样出色的成就。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对于一些不积极种植玉米的农业领导干部,赫鲁晓夫强烈不满。他不断更换这些领导干部,提拔那些支持种植玉米的人,并且赫鲁晓夫还通过部长会议决定分别给种植玉米的农民和农庄领导以重奖。赫鲁晓夫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把它们一概斥之为陈腐保守的观点,并用行政手段加以压制。他甚至还没收了一部分人的党证,而不管他们的党龄有多长。

在推广玉米种植过程中,赫鲁晓夫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玉米生长的自然环境。苏联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适合在乌克兰种植的玉米难以在西伯利亚的冰原生长。赫鲁晓夫却从不考虑这些。他梦想着在苏联的大地上种满玉米,在农业方面赶超美国。

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导人为完成上面下达的不可能完成的种植玉米的硬性任务,不惜作假,掀起一股浮夸风。赫鲁晓夫对此也有所察觉。1958年1月,他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来。至于其余的庄稼地呢,他们会说,那里放牲口了,玉米给牛蹄子踩了,不能计数。莫斯科州领导人喜欢以牛蹄子为借口,那么就应当教会这些牛,让它们用蹄子狠狠踢他们一顿,告诉他们,不要骗我们,那里根本没长玉米,我们也没有吃到玉米。”

在赫鲁晓夫的大力推动下,苏联兴起了一股“玉米热”,不仅出现了《玉米》期刊、玉米研究所、玉米展览厅;还有各种播种玉米的专门设备;而且社会上流行起“玉米话题”、“玉米食品”,甚至在一些晚会舞台上,还出现了模仿玉米果穗的舞蹈。

到1955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约1800万公顷。对比1953年玉米种植面积的350万公顷,以及1954年的500万公顷,其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但赫鲁晓夫仍对此仍感到不满意,他提出要在1960年使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

脱离实际,玉米运动成笑谈

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而以玉米秸秆作青贮饲料,比苏联传统的青贮饲料三叶草、牧场草等成本高出两倍多。“玉米热”因此冷却下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玉米热成了赫鲁晓夫的笑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古古鲁沙”,即俄文玉米棒子。

1963年,玉米播种面积中的62%颗粒无收,赫鲁晓夫在总结教训时埋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领导人漠不关心的态度才是玉米的大敌”,并且“有些干部不先为农民做好适当的准备,就坚持大面积种植玉米。结果,农民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确种植和收割玉米。”尽管赫鲁晓夫竭力推卸责任,但“玉米运动”的失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其倡导的“玉米运动”也成为历史的笑谈。 ( 2007.04.23 第13版)

大肆推广玉米引发浮夸风

为推广玉米种植,赫鲁晓夫经常下基层,亲自向基层农业领导人灌输玉米思想。他经常提醒他们:“要亲自研究玉米,熟练地为玉米而斗争。有了玉米,任何农庄都能解决畜牧业问题,因为除了玉米以外,没有一种作物能取得这样出色的成就。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对于一些不积极种植玉米的农业领导干部,赫鲁晓夫强烈不满。他不断更换这些领导干部,提拔那些支持种植玉米的人,并且赫鲁晓夫还通过部长会议决定分别给种植玉米的农民和农庄领导以重奖。赫鲁晓夫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把它们一概斥之为陈腐保守的观点,并用行政手段加以压制。他甚至还没收了一部分人的党证,而不管他们的党龄有多长。

在推广玉米种植过程中,赫鲁晓夫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玉米生长的自然环境。苏联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适合在乌克兰种植的玉米难以在西伯利亚的冰原生长。赫鲁晓夫却从不考虑这些。他梦想着在苏联的大地上种满玉米,在农业方面赶超美国。

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导人为完成上面下达的不可能完成的种植玉米的硬性任务,不惜作假,掀起一股浮夸风。赫鲁晓夫对此也有所察觉。1958年1月,他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来。至于其余的庄稼地呢,他们会说,那里放牲口了,玉米给牛蹄子踩了,不能计数。莫斯科州领导人喜欢以牛蹄子为借口,那么就应当教会这些牛,让它们用蹄子狠狠踢他们一顿,告诉他们,不要骗我们,那里根本没长玉米,我们也没有吃到玉米。”

在赫鲁晓夫的大力推动下,苏联兴起了一股“玉米热”,不仅出现了《玉米》期刊、玉米研究所、玉米展览厅;还有各种播种玉米的专门设备;而且社会上流行起“玉米话题”、“玉米食品”,甚至在一些晚会舞台上,还出现了模仿玉米果穗的舞蹈。

到1955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约1800万公顷。对比1953年玉米种植面积的350万公顷,以及1954年的500万公顷,其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但赫鲁晓夫仍对此仍感到不满意,他提出要在1960年使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

脱离实际,玉米运动成笑谈

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而以玉米秸秆作青贮饲料,比苏联传统的青贮饲料三叶草、牧场草等成本高出两倍多。“玉米热”因此冷却下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玉米热成了赫鲁晓夫的笑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古古鲁沙”,即俄文玉米棒子。

1963年,玉米播种面积中的62%颗粒无收,赫鲁晓夫在总结教训时埋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领导人漠不关心的态度才是玉米的大敌”,并且“有些干部不先为农民做好适当的准备,就坚持大面积种植玉米。结果,农民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确种植和收割玉米。”尽管赫鲁晓夫竭力推卸责任,但“玉米运动”的失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其倡导的“玉米运动”也成为历史的笑谈。 ( 2007.04.23 第13版)


相关文章

  • 史海回眸: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牺牲40年复党籍
  • 赵尚志,1908年出生于辽宁朝阳县一个以教书和务农为生的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教过私塾,后因家乡难以存身流落到哈尔滨.赵尚志小时随父亲读过三年私塾,11岁便走上社会,先给俄侨老板当佣人,后到哈尔滨道胜银行当信差,在少年时代便受尽了中俄老板和 ...查看


  • 社会实践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 社会实践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风景园林1班 吕心远3126618011 [摘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 ...查看


  • 2013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新人教版
  • 专题复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由理想到实践) 一.专题解读 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前进.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证 明了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长河中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本专题综合归纳 ...查看


  • 第三次月考
  • 银川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 24.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 ...查看


  • 高考历史满分状元必背知识点
  • 高考历史满分状元必背知识点 第一部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和外服(除商王直接统治以外的地方)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A:分封制,将土地人口财产和武器等分给同姓的 ...查看


  • 戈尔巴乔夫教案
  •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体系结构.地位: 结构:本课是世界经济改革体系中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下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地位:二战后苏联改革有利于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曲折性.艰苦性.复杂性 2.编排特点:承接苏联经济制度确立,利用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 (3)铁犁牛耕 2.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3.古代耕作方法演变: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 ...查看


  •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测试题
  • 必修二专题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35题,每题2分,合计70分)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 ...查看


  • [史海钩沉]属相解码:历史上属羊的三大漂亮后妃
  • ·电视连续剧<大唐芙蓉园>杨玉环翩翩起舞的精彩剧照. 羊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八.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羊长得壮,繁殖得多,视为是一件非常吉祥的事.但"祥"字是后来才有的,"吉羊"就是后来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