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谁在推动培训市场?

市场分析:谁在推动培训市场?

2010年09月09日 08:25教育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条

改革开放30年,市场化的教育培训在中国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依次是:80年代的百花齐放阶段;90年代的“野蛮生长”阶段;本世纪以来的国际化阶段。推动培训市场在中国发展的动力则依次是改革开放造就的市场需求、国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抢滩登陆中国以及中国民间资本的跟风加盟。

优质的培训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图片来源:教育新闻网)

百花齐放的80年代

1978年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恢复了高考,广大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其二,首次向澳大利亚派遣“公费”留学生。这一年中国向40多个国家派驻了480名留学生。“出国”这一在“文革”中近似于“叛国投敌”的词汇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人们纷纷好奇地把头伸向国门之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对于这个新世界跃跃欲试,充满了信心。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第一批高考大学生毕业,有人走上了自费留学的道路。更多渴望出国的人把目光投向英语。英语培训在社会上逐渐火热起来,各种其他培训也同时出现。

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的培训时代。这个年代里培训的推动力是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出国、升学带动了当时的培训热。

突击半年仍是“哑巴英语”朱清时,1979年留学美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送出的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之一,1982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1978年的一天,朱清时正在实验室里工作,电话铃响了,通知他参加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这也意味着他将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中的一员。

炎热的夏天,朱清时和同学们一边一遍又一遍地听录音,练发音,一边想像着美国的景象。

在许多不眠之夜之后,朱清时终于坐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但朱清时说,初到美国,眼前的景象让他和所有同学目瞪口呆: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大厦直耸入云,周围人都讲着听不懂的英语——突击了半年英语的朱清时发现,他此时仍然只能当个哑巴。

小结: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最热、最主流的当然是围绕着留学、升学的英语培训和高考、成人高考补习培训。与此同时,在大城市里还流行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随着电影《少林寺》的播映,有了武术培训班;随着美国电影《霹雳舞》的播映,有了街舞的培训班;随着春晚的播出,有了各种歌唱培训班;此外还有美术、书法、计算机语言、厨师等等各类培训,上世纪80年代的培训刚刚起步就已经热火朝天。那时候没有城管,工商部门也没有今天这样强势,甚至工商部门的办事宗旨还是服务而不是管理监督!如果培训效果不好怎么办?好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时间还不像今天这样宝贵,培训班通常也价格不贵,这些培训基本上靠市场无形的手在自我调节,就算有什么争议,也只是停留在口水级别,既不用经官动府,更不导致家破人亡。而人们在这种自由的城市培训生活中,也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满足打开国门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个时候人们也非常纯朴,如果某人参加了某个培训班,比如声乐或者英语,表现出来的水平确实高,也有愿望有能力继续提高,那么通过这个培训班的主办者或者老师,辗转不超过3个人,基本就能转投到名校教授门下学习。

“野蛮生长”的90年代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0年代英语培训的“四大发明”——

疯狂英语:是由李阳发明的一套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提倡疯狂地说英语、大声喊英语等,看似奇怪的方法吸引了一大批英语学习者的青睐。该方法有效地把很多内向的、死读书的英语学生的哑巴英语变成了实用英语。

文曲星: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便携电子词典,可以查询英语单词,发出英语读音,更有英语测验等功能。由于其易用性,在当时的中学基本是人手一台的英语学习利器。

复读机:1999年,国家教委宣布,今后大中小学生的外语教学和考试将侧重于学生的口语、听力综合水平,复读机迅速占领市场。这种功能类似录音机的机器,可以通过不断重复录放以纠正英语发音。据统计,该种产品2002年销量达到1300万台。

新东方:早期以培训学生应对托福、GRE考试为主,后逐渐发展为综合教育集团。新东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对教育的速成渴望,也是中国人出国热、英语热的具体表现。

小结: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不久,一些业余时间搞搞教育培训的教师们开始筹划把培训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新东方、北大青鸟、巨人教育等今天的培训产业巨头在1993年和1994年相继成立,并快速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而管理并不明确的上世纪90年代,这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取得了先发优势,在业内站稳了脚跟。用同时期爆发式增长的房产业老板冯仑的话来说,那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其他的小培训班如武术、声乐、高考补习、自学考试、厨师培训等培训班在之后逐渐式微,与这些大的品牌化培训机构相比,被明确的边缘化了。

产业化、国际化的21世纪

1999年底,中国签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人们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世界变得更大了。经历了90年代的“野蛮生长”之后,中国教育培训企业该做大的,都做大了。许多在90年代看来是做到头了的企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现,自己才刚刚具备了参与竞争的资格。在国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扶植和引导下,已经比较大的中国培训企业变得更加强大,貌似天下已定。然而,国际培训产业资本的进入令培训业竞争风云再起,同时给中国民间的后发小投资人创造了更多参与机会。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9月7日上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功地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报2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6.7%,瞬间令持有公司31.18%股权的董事长俞敏洪的资产超过18亿元人民币。2010年6月17日,新东方股价收盘价为99.88美元。

上市当天,俞敏洪在纽交所表示,融资将部分用于开办更多学校、提高教学场所的硬件条件以及在教育领域展开并购。

新东方上市首日的表现再次为华尔街上演了中国概念股的传奇,美国媒体评论称,当投资者尝试淘金中国的同时,来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企业已经向美国股票市场迈出坚实的一步。

成功登陆纽交所令新东方资产暴涨,一时间董事长俞敏洪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新东方的员工也因此出现一批富翁教师。

到2009年,俞敏洪以59亿元资产排名胡润中国富豪榜第148名。

小结:进入21世纪以后的教育培训机构,既有新东方、北大青鸟、巨人教育这样的巨头大张旗鼓做推广,也有若干小培训机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热就培训什么。工商、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这三个主管部门,只要得到其中一家的授权,一些小培训机构就敢做所有的培训业务

市场分析:谁在推动培训市场?

2010年09月09日 08:25教育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条

改革开放30年,市场化的教育培训在中国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依次是:80年代的百花齐放阶段;90年代的“野蛮生长”阶段;本世纪以来的国际化阶段。推动培训市场在中国发展的动力则依次是改革开放造就的市场需求、国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抢滩登陆中国以及中国民间资本的跟风加盟。

优质的培训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图片来源:教育新闻网)

百花齐放的80年代

1978年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恢复了高考,广大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其二,首次向澳大利亚派遣“公费”留学生。这一年中国向40多个国家派驻了480名留学生。“出国”这一在“文革”中近似于“叛国投敌”的词汇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人们纷纷好奇地把头伸向国门之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对于这个新世界跃跃欲试,充满了信心。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第一批高考大学生毕业,有人走上了自费留学的道路。更多渴望出国的人把目光投向英语。英语培训在社会上逐渐火热起来,各种其他培训也同时出现。

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的培训时代。这个年代里培训的推动力是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出国、升学带动了当时的培训热。

突击半年仍是“哑巴英语”朱清时,1979年留学美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送出的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之一,1982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1978年的一天,朱清时正在实验室里工作,电话铃响了,通知他参加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这也意味着他将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中的一员。

炎热的夏天,朱清时和同学们一边一遍又一遍地听录音,练发音,一边想像着美国的景象。

在许多不眠之夜之后,朱清时终于坐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但朱清时说,初到美国,眼前的景象让他和所有同学目瞪口呆: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大厦直耸入云,周围人都讲着听不懂的英语——突击了半年英语的朱清时发现,他此时仍然只能当个哑巴。

小结: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最热、最主流的当然是围绕着留学、升学的英语培训和高考、成人高考补习培训。与此同时,在大城市里还流行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随着电影《少林寺》的播映,有了武术培训班;随着美国电影《霹雳舞》的播映,有了街舞的培训班;随着春晚的播出,有了各种歌唱培训班;此外还有美术、书法、计算机语言、厨师等等各类培训,上世纪80年代的培训刚刚起步就已经热火朝天。那时候没有城管,工商部门也没有今天这样强势,甚至工商部门的办事宗旨还是服务而不是管理监督!如果培训效果不好怎么办?好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时间还不像今天这样宝贵,培训班通常也价格不贵,这些培训基本上靠市场无形的手在自我调节,就算有什么争议,也只是停留在口水级别,既不用经官动府,更不导致家破人亡。而人们在这种自由的城市培训生活中,也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满足打开国门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个时候人们也非常纯朴,如果某人参加了某个培训班,比如声乐或者英语,表现出来的水平确实高,也有愿望有能力继续提高,那么通过这个培训班的主办者或者老师,辗转不超过3个人,基本就能转投到名校教授门下学习。

“野蛮生长”的90年代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0年代英语培训的“四大发明”——

疯狂英语:是由李阳发明的一套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提倡疯狂地说英语、大声喊英语等,看似奇怪的方法吸引了一大批英语学习者的青睐。该方法有效地把很多内向的、死读书的英语学生的哑巴英语变成了实用英语。

文曲星: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便携电子词典,可以查询英语单词,发出英语读音,更有英语测验等功能。由于其易用性,在当时的中学基本是人手一台的英语学习利器。

复读机:1999年,国家教委宣布,今后大中小学生的外语教学和考试将侧重于学生的口语、听力综合水平,复读机迅速占领市场。这种功能类似录音机的机器,可以通过不断重复录放以纠正英语发音。据统计,该种产品2002年销量达到1300万台。

新东方:早期以培训学生应对托福、GRE考试为主,后逐渐发展为综合教育集团。新东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对教育的速成渴望,也是中国人出国热、英语热的具体表现。

小结: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不久,一些业余时间搞搞教育培训的教师们开始筹划把培训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新东方、北大青鸟、巨人教育等今天的培训产业巨头在1993年和1994年相继成立,并快速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而管理并不明确的上世纪90年代,这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取得了先发优势,在业内站稳了脚跟。用同时期爆发式增长的房产业老板冯仑的话来说,那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其他的小培训班如武术、声乐、高考补习、自学考试、厨师培训等培训班在之后逐渐式微,与这些大的品牌化培训机构相比,被明确的边缘化了。

产业化、国际化的21世纪

1999年底,中国签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人们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世界变得更大了。经历了90年代的“野蛮生长”之后,中国教育培训企业该做大的,都做大了。许多在90年代看来是做到头了的企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现,自己才刚刚具备了参与竞争的资格。在国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扶植和引导下,已经比较大的中国培训企业变得更加强大,貌似天下已定。然而,国际培训产业资本的进入令培训业竞争风云再起,同时给中国民间的后发小投资人创造了更多参与机会。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9月7日上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功地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报2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6.7%,瞬间令持有公司31.18%股权的董事长俞敏洪的资产超过18亿元人民币。2010年6月17日,新东方股价收盘价为99.88美元。

上市当天,俞敏洪在纽交所表示,融资将部分用于开办更多学校、提高教学场所的硬件条件以及在教育领域展开并购。

新东方上市首日的表现再次为华尔街上演了中国概念股的传奇,美国媒体评论称,当投资者尝试淘金中国的同时,来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企业已经向美国股票市场迈出坚实的一步。

成功登陆纽交所令新东方资产暴涨,一时间董事长俞敏洪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新东方的员工也因此出现一批富翁教师。

到2009年,俞敏洪以59亿元资产排名胡润中国富豪榜第148名。

小结:进入21世纪以后的教育培训机构,既有新东方、北大青鸟、巨人教育这样的巨头大张旗鼓做推广,也有若干小培训机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热就培训什么。工商、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这三个主管部门,只要得到其中一家的授权,一些小培训机构就敢做所有的培训业务


相关文章

  • [最新发布]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附全文)
  • 最新发布 4月19日,在苏州举行的文化部2017年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 ...查看


  • 论旅游扶贫的商会模式
  • 关于旅游扶贫的商会模式 全联旅游业商会副会长----王小满 国家提出旅游扶贫的战略号召,旅游行业商会义不容辞,首当其冲.旅游业商会是旅游业的行业组织,发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行业中,履行服务.代表和维护职能,全面推动旅游经济建设,打 ...查看


  •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文化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g ...查看


  • 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 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当前,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力,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 ...查看


  •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京宣发「2016」29号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7月 目 录 一.前言 二.发展基础.面临机遇和挑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 ...查看


  •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 作者: 中国会计报 2011年11期 (2011年7月28日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过30年的较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 ...查看


  •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 作者:尚福林 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08期 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变化之快.来势之猛.影响之大,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的反思.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的金融体系均受到不 ...查看


  •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 ...查看


  • 节庆活动走向市场化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原标题:关于节庆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通过文化节庆活动平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开发城市资源,丰富市民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虽然方法. ...查看


  • 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10306
  • 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推进粤澳更紧密合作,推动广东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