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2.市场经济理论发展

3.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1.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纪录片:《改革开放30年纪实》第三集《经济体制改革》

2.市场经济理论发展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十七大提出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市场秩序不规范

第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第三、市场规则不统一

第四、市场竞争不充分

4.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2)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3)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市场经济内涵

(4)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5)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内容: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3)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形成和确立

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

2)党的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3)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4)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为什么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①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3)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

①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实质和核心: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②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4)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

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关系: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①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②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公有制形式,在性质上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兼有股份制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一种经济形式。

基本特征:是职工既是劳动者,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企业资产由集体共同占有,共同使用,风险共担;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所有权:财产的所有者是谁?

第二层占有权:财产具体由谁占有并对企业行使出资人的职能

第三层经营权:采取怎样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第四层使用权:经营者怎样组织生产

第一层反映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关系,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后三个层次都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5)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又一原则

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6)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完善分配结构,调节收入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什么叫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

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决定按劳分配的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分工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对按劳分配的理解

第一、按劳分配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

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量,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量;

第三、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第四、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什么叫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其根源: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2.按生产要素分配

(2)生产要素分类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

按管理和知识产权分配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劳动力收入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主要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事业单位空闲时从事的经营性劳动所取得的收入。

劳动力收入:主要指外资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

②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

资产收益、资本收益 (按资分配)

按资分配(资本收益、资产收益)是指资本所有者凭借其资本所有权参与他人劳动成果的分配。

按资分配的重要表现形式有:

资本收益:个人存款利息;购买股票、债券等获取的股息、红利等;三资企业和私营业主凭借资本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形成的利润收入。

资产收益:租借土地、厂房、设备所获得的租金等

③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分配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这类生产要素来自于它们所有者的劳动或劳动成果

这类收入也可以称为劳动收入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是指国家、企业和社会为保障社会公平和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分配。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包括:福利性收入;扶持性收入;鼓励性收入;救济性收入。

3.完善分配结构,调节收入分配

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

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经济增长方式定义及内容: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

粗放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增长方式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义和实质

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外,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实质和核心: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调整经济结构

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1)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

(2)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4)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1)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2)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

▲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过程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城镇化运动必然要求农业走现代化的道路

农业现代化必然促使农村向城镇化转变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4)“四化”同步发展

中共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

现代化是个整体,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

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

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集到创新发展上来。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创新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发合作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1)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原因

一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迫切需要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

三是强农惠农富农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2)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内容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3)城乡一体化措施

建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和制度创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发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一猜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的含义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的含义

狭义:文化是指物质生活以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和政治并列,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其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核心。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指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的本质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的精髄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2、发展教育和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2.市场经济理论发展

3.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1.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纪录片:《改革开放30年纪实》第三集《经济体制改革》

2.市场经济理论发展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十七大提出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市场秩序不规范

第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第三、市场规则不统一

第四、市场竞争不充分

4.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2)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3)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市场经济内涵

(4)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5)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内容: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3)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形成和确立

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

2)党的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3)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4)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为什么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①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3)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

①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实质和核心: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②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4)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

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关系: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①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②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公有制形式,在性质上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兼有股份制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一种经济形式。

基本特征:是职工既是劳动者,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企业资产由集体共同占有,共同使用,风险共担;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所有权:财产的所有者是谁?

第二层占有权:财产具体由谁占有并对企业行使出资人的职能

第三层经营权:采取怎样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第四层使用权:经营者怎样组织生产

第一层反映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关系,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后三个层次都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5)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又一原则

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6)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完善分配结构,调节收入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什么叫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

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决定按劳分配的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分工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对按劳分配的理解

第一、按劳分配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

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量,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量;

第三、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第四、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什么叫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其根源: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2.按生产要素分配

(2)生产要素分类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

按管理和知识产权分配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劳动力收入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主要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事业单位空闲时从事的经营性劳动所取得的收入。

劳动力收入:主要指外资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

②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

资产收益、资本收益 (按资分配)

按资分配(资本收益、资产收益)是指资本所有者凭借其资本所有权参与他人劳动成果的分配。

按资分配的重要表现形式有:

资本收益:个人存款利息;购买股票、债券等获取的股息、红利等;三资企业和私营业主凭借资本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形成的利润收入。

资产收益:租借土地、厂房、设备所获得的租金等

③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分配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这类生产要素来自于它们所有者的劳动或劳动成果

这类收入也可以称为劳动收入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是指国家、企业和社会为保障社会公平和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分配。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包括:福利性收入;扶持性收入;鼓励性收入;救济性收入。

3.完善分配结构,调节收入分配

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

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经济增长方式定义及内容: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

粗放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增长方式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义和实质

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外,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实质和核心: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调整经济结构

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1)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

(2)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4)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1)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2)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

▲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过程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城镇化运动必然要求农业走现代化的道路

农业现代化必然促使农村向城镇化转变

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四化”道路

(4)“四化”同步发展

中共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

现代化是个整体,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

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

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集到创新发展上来。

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创新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发合作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1)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原因

一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迫切需要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

三是强农惠农富农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2)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内容

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3)城乡一体化措施

建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和制度创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发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一猜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的含义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的含义

狭义:文化是指物质生活以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和政治并列,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其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核心。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指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的本质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的精髄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2、发展教育和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相关文章

  • 浅谈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认识和理解
  •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过程,论述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及辩证关系.指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是科 ...查看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研究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 ...查看


  • 提高对"五位一体"认识的几点理解
  •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 上传时间:2013-01-08 14:10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吹响了 ...查看


  •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
  •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qu ...查看


  •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 1
  • 2015-03-09 13:54 来源:宣讲家 我有话说 2015-03-09 13:54:56来源:宣讲家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作者: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教授 于永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 ...查看


  • 第三,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
  • 作者:松竹青青 于 2012-11-19 08:47:36 发表      只看该作者 第三,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 ...查看


  • 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清醒认识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科学概括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与&q ...查看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李忠杰 [摘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陆 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 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其整合, 形 ...查看


  •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应然性探论
  •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其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对中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解决当前社会不 ...查看


  • "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
  • "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 1978-2049,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今天,我们已经行进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中点.行程过半.任务过半,但接下来的征程更加艰辛.任务更加繁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