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 王 泽龙王 雪松  内容提要在 闻一多看来 , 诗歌节奏贯穿诗歌 的内在 精神和外在形体 , 是诗歌 不可 或缺 的元素。节奏不仅是手段 , 更是结构本身。据此 , 闻一多构建 了一种大 的节奏 观, 尤  为强调节奏 的功 能作用。其前期 节奏理 论 以“ 均齐” 为宗 旨, 注重视 觉节奏和 听觉 节奏  的交响, 并在节奏节制情感 的理论 和实践上做 出了有益 尝试。   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  大节奏观  节奏功能 [ 中图分类号 ) 2 .  [ I 6 1 文献标识码 ] ( 2 A 文章编号)4 7— 6 X(0 0 0 0 0 0 4 62 2 1 )2— 12—0  7节奏问题一直是 困扰着 中国现代诗学与诗歌实  践 的一个重要的本体性 问题 。研究 闻一多节奏诗学 厘清其 中关系 。对 于节奏 和格律之 问 的关 系 , 闻一  多有 明确的判定。   在闻一多的诗 论 中, 节奏 ” 语有 多种 表述 , “ 术  及其实践 , 我们现 代诗学与 新诗本 体形式 建构都  对 具有重要意义 。闻一 多 12 9 1年在清华 文学社 作 的  演讲《 诗歌节奏 的研究 》 12 与 9 2年 所作 的《 诗底  律 研究》 可视 作其 节奏理 论 的先声 ; 《<冬 夜 >评论》   为其运 用节奏 理论批 评 的实践 ,96年 发表 的《 12 诗  的格律》 为其理论 总结 。闻一多在创 作 中实现 了他  的部分 主张, 但毕竟创 作的复杂性 远超 出 了其 理论  的预设 , 后来 闻一多 的节奏理论有 所调整 , 但未专文  论述 , 散见于一些其他 文章 。对 闻一多 节奏理论 具  体 内涵及其功能意义 的探讨 , 依然 是 闻一 多研究 中 的一个较薄弱的问题。  一在 12 年 《 歌 节奏 的研究 》 91 诗 这份 英 文 报告 提 纲 中, 他使用的是“ htm” 英 文意思 为“ Ry h ( 节奏” , ) 他 后来 翻译为 “ 音节 ” 即声音 节 奏的 简称 ) 在 12   ( ; 92 年出版的《< 夜 >评 论》 , 冬 中 闻一 多使用 的是 “ 音  节” 这一术语 ; 12 在 9 6年 发表 的重 要论 文 《 的格  诗 律》 , 中 闻一多作 了明确表述 。文 章开 头 , 格律 在  “这里是 f m的意思 。 ‘ o r 格律 ’ 这两 个字最 近含 了一 点坏 的意思 ; 是直译 f 为形 体或 格式 也 不妥  但 o m r当。并且我们若是想起 f m和节奏 是一种东西 , o r 便 觉得 f m译作格律便是没有什么不妥 的了。 接着 , o r ”  、现代诗歌的大节 奏观 “ 诗的所有 能激发情感 , 完全在 它的节奏 ; 节奏便是 格律 。 还有 , 上 面 已经 讲 了格律 就是 f m。试想  ” “ o r1 节 奏 与格 律 的 同一 性  .取消了 f , o 还有 没有艺 术?上面 又讲 到格律 就是  m r在 中国古代文论 中 , 节奏多跟停顿相关 , 刘熙载  在《 艺概 ・ 概》 诗 中的表述具 有代 表性 : 若论 句 中  “ 自然 之节奏 , 则七言可 以上 四字作一顿 , 五言可 以上  二字作一顿耳。 近代 以来 , ” 节奏 的含义变得 越来越 含糊了 , 在不 同的表 述语境 中 , 节奏 、 格律 、 律 、 韵 平 节奏。讲 到这~层更 可 以明 了格律 的重要 ; 因为世 上 只有 节 奏 比较 简单 的散 文 , 不 能没 有 节奏 的  决诗 。 在分析具 体诗 作优劣 时 , 又提 到 “ 节 的调  ” 他 音和” 。上面的这些 引 文 中, 闻一 多做 了一 个等 质代 换 :音 节” “ 律” “ “ 、格 、 节奏 ” 际上 是作 为 同义 性  实 术语处理 的。尽管 闻一多本人的论述 中未能统一这 仄、 对偶等术语时而交 叉包 容 , 时而并 列间杂 , 难  很麓  J  闻—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些术语 , 也存在交叉 现象 , 比如 节奏单位也 时而简  (化为“ 节奏” 一词 ) 但是 , 本上我 们可 以认 定 闻一  基 多关 于“ 格律” 的理论 实际上也 可 以置换为 “ 节奏 ”  的理 论 。  将他 的节 奏理 论称 为 “ 构节 奏论 ” 结 。他 将诗 歌节 奏分为 “ 内部 的韵律 ; 外部 的韵脚 和诗 节” 从外 部  ,来看 , 单位又可分 为几个层次 : 节奏 音尺 ( 闻一多将 之与 中国诗 中的 “ ” 比拟 ) 为最 小 的节 奏 单  逗 相 作在我看来 ,节 奏” 格律 ” “ 和“ 还是有 所不 同的。  位; 诗节 ( 闻一 多认 为是 诗歌韵 律 的最大 单位 ) 节  , 以修辞句和旋 律句 作为 基础 ( 这里 , 在 二者 其实 都  以诗行的面 且出现 ) 。这样节 奏单位从 小到大可 以  分为 : 尺 < 行 <诗 节。韵 脚作 为强有 力的节 奏  音 诗 点 ,组成部分 的布局 ; “ 预期效果 的满足 ” ①而标点 , ;  “ 不但界划 句读 , 并且能标 明节奏 ( 中国文字里尤  在在 闻一多诗论中 ,节奏” “ 显然贯穿 于古今 中外一切  称之为“ 的文体 中, 诗” 既是 “ 的内在精神 ” 又常  诗 ,以“ 技巧” 的面 目出现 , 节奏技巧 ” “ 可有效 沟通 自由   诗和格律诗 , 在打破二者之间 “ 为壁垒” 的效 用  人 时 更大 。而“ 格律 ” 一词则负载 了太多 的负面 意义 , 诚  如闻一多 所说 的“ 两个 字 最 近含 了一点 坏 的 意  这 思” “ ,格律” 使人的思维惯性 指 向古典诗歌 体式 , 它  更追求一种体 式 的规 范 、 规约 等 等 “ 缚性 ”的指  束其 如此 ) 。 他在批 评部分 自由诗 ( ”② 当然 闻有特定 所指, 主要指 新诗 草创 期胡 适一 派 的 自由诗 ) 抛弃  节 奏时导 致 的后果 有“ 庸 、 糙 、 弱无 力 ” 平 粗 柔 。新  诗不可避免 的走 向散文化 , 如果上述要素运用得法 ,   则可有效地避免新诗松散化 。他指出节奏的美学作  用 : 1 整体 的重 要性 ; . “. 2 一致 中的变化 ; . 意力  3注 的悬置 ;. 4 结构的框 架。 同时 , ” 节奏还 可作为 “ 表达  情感 的手 段 ” “ 和 凭借 想 象 加 以理 想 化 的 一 种 手 标。闻一多在使用“ 格律 ” 一词时 , 不排 除其主观 上 补偏救 弊以规约新诗的愿望 , 但在客观上 , 他展现的 同时也是更 让人 称道 的 , 关 于节奏 的技 巧 , 是 事实 上, 新月派也可作 如是观 。   2 从声韵节奏到结构 节奏  .在《 诗歌节奏 的研究》 份研 究提纲 中 , 这 闻一多 为我们勾勒 了一幅关 于节奏理论的全景图。全文依  据大 标题 , 次 为 : 义 、 依 定 生理 基 础 、 证据 、 特性 、 作  用、 自然界的节奏 、 各种艺术 中的节奏 、 诗歌的节奏 、   自由诗 、 中国诗歌 中的节奏 。显然 , 注意到节奏 的  他 普遍性和各个艺术 门类 中节奏 的特殊 性 , 将人 的生  理节奏 、 自然界 的节奏与艺术节奏作了沟通对照 ; 既  考虑了节 奏 的原理 特性 , 也重 视节 奏 的功 能作 用 。   将诗 歌节奏 纳入 到一种宏 观 的 自然 生命 体系来 认 识, 这是 闻一多的首要贡献。  段 。 ④故而节奏成 了贯穿诗情 、 ” 诗思 、 的重要 结  诗形构手段 , 所以闻一多一再强调 诗不能没有节奏 。   在这里有必要提及 闻一多关 于“ 标点 ” 的论 述 。   古人虽有 “ 句读” 但 只是 多用 于断句 , , 只是部 分 人  使用 , 既不普及 , 也不规 范 。而 近代 以来 , 西洋标 点  系统引进后 , 被迅速推 广普及 , 在抒情达意方面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标点 的作用 一是点 断句子 , 二是标  明语气 , 跟五四时期“ 明晰告 白” 的实用追求 比较合 拍 。鉴 于标 点 在节 奏 中 的重要 作 用 , 13 在 9 1年 的 《 < 与回 >》 , 论 悔 中 他明确提出 “ 不用标点 , 不敢赞 以现在 的节奏观衡 量之 , 代诗歌节 奏实质 上  古 是 声韵节奏 , 意即在平仄和韵式上极为讲究 , 即便是  对仗( 于成句 , 联范 畴 ) 也 必定受 到平 仄 的制  属 建 , 约 , 以声韵实际上控制 了整个 诗体 。在 狭小 的诗  所歌格局里将声韵运用到极致 , 故而 , 有为一字之妥帖 同……要标点 的理 由如此 , 不要它的理由 , 我却想不 出。 这可 能针 对 当时初 期象 征 派的 一些 诗人 如王  ” 独清 、 木天 以取消标 点来 营造 象征意 蕴的主 张而  穆 发。对 于 标 点 的滥 用 , 闻一 多 同样 反 对。他 认 为 《 冬夜》 的多半 作 品不独意 思散 漫 , 句破碎 , 里 造 而 且标点也用 的过度 的多。他 把标点 比作“ 新文 学底 一而用破一生心之说 ; 吟的结果是佳句多于佳构 。 苦   现代新诗的节 奏观从 “ 单一 的倚重声韵 ” 重  向“ 视整体结构 ” 移 , 转 闻一多敏锐地 捕捉到这种趋势 ,   他是最早在理论 上系统表述 现代 节奏观 的诗论家 。   不论是内在 的诗人情绪和诗情 , 还是外在的韵脚 、 标 个新工具——很宝贵的工具 。 然而 “ ” 没有一 种工 ①③ 以上引述见闻一 多: 诗歌节奏的研究》 闻一 多在清 华  《 , 文学社报告提纲,9 1 1 2日; 闻一多全 集》 2 , 12 年 2月 《 第 卷 湖北  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5 6 、 19 第 4— 15 7页。  点和诗节 , 在他看来 , 这些都是调制一首诗节奏的佐 料, 诗人 则是擅 于使用这些 调料 的烹 饪师 。他特别  强调节奏在诗歌结 构方 面起 到 的作 用 , 而也可 以  故② 闻一多 :论 < 《 悔与 回 > ,新 月》 3卷第 56期合 刊, 》《 第 、   1 1 4 ; 闻一多全集》 2 , 9 年 月 《 3 第 卷 湖北人 民出版社 , 9 年 ,   1 3 第 91 5页  6瓤。 0年 2  多 2 第期 1 0具不被滥用 的, 更没有一种锐 利的 工具不被 滥用 以  度来看 ,分行 ” “ 这一视觉符号提醒接受 者的欣赏 角  度选择 , 决定是按诗 还是按 散文 的标 准来评判 。闻 一致招祸 的 !“ ” 一个作者若常靠标 点去表示他 的情感 或概念 , 他定 是缺少一 点力量—— ‘ 笔力 ’ ” 。 ①就 闻 一多认为人 的听觉节奏和视觉节奏都有其生理基础 多 的创作实践来 看 , 他相 当注意 标点 的运 用 。例 ( 波和光 波 ) 他 以美术 家的 空间感 和色彩感 , 声 , 配  合 诗人 的乐 感 或 语 感 提 出“ 三美 说 ” 音 乐 美 ( : 音  节 ) 绘 画美 ( 藻 ) 、 词 与建 筑美 ( 的匀 称 和句 的均  节齐) 。前者 与听觉 相关 , 后两 者关 乎视 觉。闻 一多 如《 红烛》 雨夜篇 ” 的“ 收录 2 l篇诗作 , 跟原作相 比,  作 了标点改 动 的有 1 篇 , 1 改动 率高 达 5 % 。由此  2可见 闻一多在节奏试验 中对标点的重视程度 。   二、 听觉节奏和视 觉节奏 的交响  听觉节奏和声韵节奏实际上是同一个 问题 的两 赞赏 的可谓是听觉节奏与视觉节奏的交响。他认 为 “ 这两类其实 不 当分开来 讲 , 因为它 们是 息息 相关  的。譬如属于视觉方面 的格 律有节 的匀称 , 句的  有 均齐 。属于听觉方 面的有 格式 , 有音 尺 , 有平仄 , 有 韵脚 ; 但是没有格式 , 也就没有节的匀称 , 没有音尺 ,   也就没有句的均齐 ……在 我们 中国的文学里 , 尤其  不 当忽视视觉 一层 , 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 的, 我们 面。我们知道诗歌 曾有一个诗 、 、 乐 舞一体到分化的 过程 , 三种艺术形式 分别 以语 言节 奏 、 律节 奏 、 旋 律  动( 造型 ) 节奏为主导 。其 中, 与乐的关系最 为密  诗 切, 古代也有合乐 的乐诗和不合乐的徒诗之分 , 但都  分外重视“ 乐感 ” 。不 论是五言 句式 的“ 二二一 ” 或 “ 二三” 划分 , 是七 言的 “ 还 二二二 一 ” “ 或 四三” 划 中国人鉴赏文 艺的时候 , 至少有 一半 的印象是要 靠 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 占时间又占空 间的一  种艺术。既然 占了空 间 , 却又不 能在视 觉上引起 一  种具体的印象——这本是欧洲文字的一个缺憾 。我  们的文字有了引起 这种印象 的可能 , 果我们不 去  如 利用它 , 真是太可惜 了。所 以新 诗采用 了西文诗 分  行写的办法 , 的确是很 有关系 的一 件事。 律诗 只是  ” 建筑美 的一种格式 , 而新诗 营造建筑美的空间很大。   诚如闻一多所说 “ 律诗 永远 只有 一个格 式 , 是新  但 诗的格 式是层 出不穷 的 ……做 律诗 , 无论你 的题材  是什么 , 意境是什么 , 你非得把它挤进这一种规定 的  格式里去不可 , 仿佛 不拘是男 人 , 女人 , 大人 , 小孩 ,  分, 明确的节奏模式 在古代诗歌传 播 的过 程 中形成 共识和强烈的心理定势。考虑到古代诗歌主要的传  播途径是 口耳 , 必然要求诗歌上 口顺耳 , 并且规律的  平仄声韵箍住诗体 , 同时诗体不能太长 , 否则有碍记  忆 。诗情通过听觉来 营造 , 诗歌展 现 的形 象通过 听  觉来构造 , 言 而无声 , “ 则行之 不远 ” 。故 而古 诗并  不太注重诗体在物理 空间 中的展 开 , 而更 强调 以听  觉为主导的心理时 间上 的呈 现。在书 面载体 中, 古 诗竖排而无标点 , 阅读者 根据 已有 的听觉 节奏经验 即可读出 , 随之带来 的效应是视 觉节奏 的弱化 。古 代的诗词 可以脱离 内容 而提炼 出若干个纯 形式 , 这 些形式是 自足 的。  非得穿 一种样式 的衣服 。但是新诗 的格式是相体裁  衣。 ② ” 现代诗歌 体式是 随物 、 随情 、 随事 赋形 的 , 体 式更加摇曳多变 。闻一多虽然用 了很多篇幅谈视觉  节奏的营造 , 对于 听觉 节奏他 也是很重 视的 。在给  吴景超 的信中 , 他指 出“ 本来 中国韵极 宽 , 用韵不是 难事 , 并不足以妨害词意。既是这样 , 能多用韵 的时 新诗采取现代 白话语 体 , 初期 白话 自由诗模 拟  口语节奏以求语 调 自然 , 传统 诗歌 的“ 乐感 ” 弱化 ,   而“ 语感 ” 强化 。不 管是 吟是诵 , 已经远离 古人的读  诗习惯 。在现代教育 、 现代 传媒 、 出版的催生 下 , 大  众对诗歌的接受传播更多依 赖纸质 传媒 , 必须考 虑 诗歌在物理空间的呈现方式 。现代诗歌的横 向排版 候, 我们何必不用 呢?用韵 能帮 助音 节 , 成艺术 ; 完  不用正 同藏金于室而 自甘冻饿 , 不亦愚乎? @ ” 方式 和借鉴西方的分行方式 , 有助 于形成从视 觉  都上感受节奏的审美 习惯 。视觉节奏在 现代 阅读 中的  重要性可 以从诗行 中用 以解 释说 明的插入语 看出 ,   通常这些用“ 括弧 ” 圈起的语句不是用作 “ , 读” 而是  用作“ 的。有人将现代诗取 消分行 , 看” 造成与散 文  的混淆 , 以此证 明诗歌远离诗意 , 其实这恰恰证明了 ① 闻一多: < 《 冬夜 > 评论 》 《 , 闯一多全集》 2 。 第 卷 湖北 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7 19 第 2页。   ② 以上引述见 闻一多 : 诗的格律 》 《 《 , 新月》 l 第 卷第 4期 ,   12 年 6 1 98 月 0日; 闻一多全集》 2 , 《 第 卷 湖北人 民出版社 , 9  1 3 9年 , 10页一12页。 第 4 4  ③ 蓝棣之编 : 闻一多诗 全编》 浙江 文艺 出版社 ,9 5年 , 《 . 19  第 4 4页 。 2  现代诗歌诗体视觉化加强的重要性 。从符号学的角 赫  闻—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在《 一句话》 作者很好地 利用 了视觉 节奏与  中,听觉 节奏对注意力 的悬置 :  奏和听觉节奏的交响中呈现 。  三、 均齐” “ 的节奏追求和试验 1何 谓 “ 齐 ” . 均  有一 句话说 出就是祸 ,  有一 句话 能点得着 火。   别看五 千年没有说破 ,  你猜得透 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 突然着 了魔 ,  新月 派的总体倾 向有理智 节制情感 一说 , 落实 到操作层 面 , 则表现为 特定的节 奏搭配 可 以较成 功 地节制情感 , 闻一多 给出 的配方是 “ 齐” ( 均 。 闻一  多在谈到“ 均齐 ” , 时 遵循 的是节 奏理论 中“ 一致 中  的变化” 这个原理 , 而适度 的变 化也是 “ 齐” 故均 理  论 中的应有之 义 , 以破 除其 单调之 感 。 “ ) 手假 研诗  方剖旧 , 眼光烛 道故疑 西 ” 闻一 多《 诗底研 究》 是 律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  “ 们 的 中国 !  咱 ”在此诗节中 , 前六行都是 9字 , 七八行若合在一起便 是8 , 字 与前几行相差无几 , 但是作者在这里做 了一  个变形 , 拆开来写 。前六行每两行 的顿数基本一致 ,  脱稿赋诗 中的两句 。“ 旧” 疑西 ” 剖 与“ 是他节 奏理 论的两个坐标 , 意是 想造 就 中西 艺 术结合 的“ 本 宁 且保持句句押韵 的态势 ( 第六行 除外 ) 等到第七 行  ,突变为一顿 , 第八行变为两顿。从诗形上看 , 像是一  个 长方形放在一个三角 形上 , 乎前面 的积聚 的情  似 感 达到了一个 临界点 , 量便 集 中在 “ 力 爆一 声 ” , 上  同时最后一行的“ 也 呼应 了前 面通押 的“ ” , 国” 0音  馨儿” 。对 当时胡 适一 派 自然节 奏论 的不 满 , 郭  对沫若 内在情绪节奏论 的遗憾 , 和对 中国文化艺术 特  色的偏爱 , 促使他选择 了“ 齐”  均 。 他反对胡 适一 派 的 自然 音节 论 , 偶 然在 言语  “里发现 了一点类似诗的节奏 , 便说言语就是诗 , 便要 打破是 的音节 , 要它 变得 和言语一样——这 真是诗  的 自杀政策 了。 ( 意我 并不 反对 用土 白做 诗 , 注 我  并且相信土 白是我们新诗 的领域里一块 非常肥 沃的  土壤 , 理由等将来 再仔细 的讨论 。我 们现在要 注意  的只是 土 白可 以 ‘ ’ ; 做 诗 这个 ‘ ’ 做 字便 说明了土 白  声气相通 , 同时 ,破 、 、 ” “ 霹 爆 这几个字 或位于行首 ,  或位于行尾 , 声母均 为爆破 音 , 增加 了抒情 的力度 。   本诗共两节 , 结构基 本对 称 , 爆 一声 : 和 “ “ ” 咱们 的  中国!作 为旋律句 回荡 在全诗 , 现了一致 中的变  ” 体 化和变化 中的一致 , 诗形配合 了诗情 。  再看 闻一多祭奠爱女的《 掉她》 视觉节 奏和  忘 , 听觉节奏 配合的甚好。  忘掉他 , 一朵忘掉 的花 ! 像  须要经过一 番锻炼选 择 的工 作然 后才 能成诗 。 ”   )①针 对胡适一派理论上力避词曲音 节 , 追求 自然音节 ,   但实 际上很多诗作依 然受旧 词 曲束缚 的创作现状 。   他指 出 , 一方 面“ 谓 ‘ 所 自然音节 ’ 多不过 是散文  最 的音节 。散文的音节 当然没有诗底 音节那 样完美 。  … …像春风里一 出梦 ,   像梦里的一声钟 ,  忘掉她 , 像一 朵忘掉 的花 !  我们若根本地不承认 带词 曲气 味 的音节 为美 ,  全诗共七节 , 这是其 中的第 二节 , 与节完 全对称 。 节  我们只有两条路可 走 : 甘心做 坏诗——没有 音节 的  诗, 或用别国底 文字做诗 。……总括一句 : 曲的音  词有论 者认 为这 首诗 的诗 行排 列像是 一个 / d 的棺  J, ,椁, 女儿 似乎 躺在 “ 丛 中” 诗 人好 似 抚 棺 自诉 。 花 ,  节, 在新诗底 国境里并不全体是违禁物 , 不过要经过 一节首和节尾 的诗行一致 , 且用感叹号加重语气 , 韵选 择响亮 的“ 发花 ” ; 韵 中间两 行语气 轻 , 选择 绵 长悠  远 的 “中 东 ”韵 。 诗 节 形 成 “重 ( ) 短 ——轻  ( ——重 ( ) 语 气 节 奏 的 交 替。诗 境 以“ 长) 短 ” 现 番 查验 拣择 罢 了。 闻一 多强 调 的重 点在 于 “ ” 熔  方面, 他也看 到, 中国式的词调 同中国式 的意象  “铸” 而不是 “ 生吞活剥 ” 的借鉴 旧词曲的艺术 。另  式一联 系在一起 , 敷 新 文 学 的用 。 太 拘 泥词 曲的音  不 ”节, 则会 造 成 松浅 平 泛 的风 格 , 之 不 当, 陷入  用 则实—— 回忆——现实” 交替 , 情感 以“ 悲恸 自制—— 柔情 回忆——悲恸 自制” 替 , 交 全诗 七个 诗节 的异  义同构重复 , 形成往复 节奏 。似乎 诗人不 断穿梭 现 实与回忆 中, 理智上的强令 自己忘却 , 情感上的千转 百 回, 悲伤但又 自制 , 自持而又惆怅 的父爱在视觉节 ① 闻一多 :诗 的格律》 《 《 ,新月》 1 第 卷第 4期 , 2 1 8年 6月 9   1 0日; 闻一 多全集 》 2卷 , 《 第 湖北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18 19 第 3 页。  /又 参 2 年 2  、 瓤。 0 第 期  1 0“ 言之无物” 的魔 道。“ 音节 繁促则 词句 必短简 , 词  句短简则无疑载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 。——这  便是在词 曲底音 节之势力范 围里 , 意象 之所 以不 能  发展的根 由。词句短 简 , 便不能 不只将 一个意思底  模样略略地勾勒一 下 , 至于那些 枝枝叶 叶的装饰 同  雕镂 , 都得 牺牲 了。 ①在 这里 , 指 出 了节 奏 繁促  ” 他 ( 表现为词句 的短简 ) 对意 象营造 的弊 端。他 认 为  《 冬夜》 的很多诗作造句破碎 、 碎 , 里 零 行文喽唆 , 滥 用叠字叠 句。滥用的后果 之一是 节奏 的单 调 , 之二 感竞成神情之苦累。均齐 之艺术 纳之 以就规范 , 以  挫其暴气 , 其棱 角 , 磨 齐其节奏 , 然后始急而中度 , 流  而不滞其 快 感 生矣 。 “ 热 烈 的情 感底 赤 裸 之表  ”盖 现 , 引起丑感 。 他举 出 的论据有 : 士 比亚 之名  每 ” 莎剧 中, 到悲惨 致极 处 , 用 韵 语 杀 之 ; 每 便 歌德 创 作 《 浮士德》 的同样技 巧。他从 中推 导 出“ 齐” 时 均 的  节奏能节制情感 的结论 , 并倡导 将此 原则用 于中 国   新诗的创作 中。《 许》 闻一 多 为一位亡 女 而作  也 是 的诗 , 一共 四节 , 每节 四行 , 下面是第二节 :  不许 阳光 拨 你 的 眼 帘 ,2— — 2  ( 2 3— )是幻想 的亏缺 。在他看来 , 叠字法是 旧文库里 的老  存蓄 , 如“ 山正苍苍 , 诸 高 大野正 茫茫 ” “ ; 新鬼 们哟  哟的叫 , 故鬼们 啾 啾的哭 ” 等都是 空空 疏疏模 模  等糊 糊的描写法 , 是弱 于幻 想力 的结果 。他建议 白话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2— 2— ) ( 2— 3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2— 2— ) ( 2— 3 撑 一伞松 阴庇护你睡 ,3— 2— )   ( 2— 2 ④ 我们 可以看 到 , 每行 都是 四个 音尺 ( 由一 个三字  均 尺和 三个 二字尺组成 ) 不论从 外观上 , , 还是从 阅读  上, 都是均齐的。我们知道 , 按常规 , 句子越长 , 么  那 占用 的诵读时间就 越长 , 整句速度 放缓 , 奏变慢 , 节  但音尺间的间隔时间缩短 , 相应地 , 单位音尺的诵读 新 诗应借鉴《 女神》 曲折精密层 出不穷的欧化句法 。   他赞颂《 女神》 的时代精神 , 但同时对 于《 女神》   地方色彩 的缺失 , 他也提 出过批评 , 其主要针对的是  郭诗 诗体 问题 。“ 之新 诗体 格 气 味 日西 , 女  今 如《 神》 之艺术吾诚 当见 之五体 投地 , 然谓 为输 入西 方  艺术 以为创倡 中国新诗之资料 则不 可, 为正式 的  认 新体 中国诗 , 则未敢附和 。盖郭君特西人而 中语耳。   不知者或将疑其作为译品 。为郭君计 , 当细读律诗 ,  变快 。反之 , 句子越 短 , 么 占用 的时间越短 , 那 整句 速度加快 , 节奏变快 , 但音 尺间的 间隔时间 扩大 , 相 应地 , 单位 音尺的诵读变慢 。如果人 为调整 句子 的 长度和音尺的个数 , 就会带 来节 奏上 的变 化。上面 取其不见于西诗 中之原质 , 中国艺术之特质 , 即 以熔 入其作品中 , 然后 吾必其 结果必 更 大有可 观者。 ② ”  特别是在《< 女神 > 之地方色彩》 , 评 了郭沫若  中 批 在诗作中夹用英文 以至于破 坏节奏 的做法 。对于只  重 内在情绪节奏而不顾 外在形体 的理论 , 他认 为不  可能做 到。“ 别种 的诗若 是 可 以离 形体 而独 立 , 抒 情诗是 万万不能的。 ⑧ ” 引用的诗节 比较均齐 , 那么在总时间一 定的情况下 ,   分配到各行 的时 间近似均等 , 可认为行 间匀速 ; 由 再   于每行含的音尺数一 定 , 三音尺 和二音 尺问 的时间  差别微 小 , 忽 略不 计 , 认 为 行 中也 近似 匀 速。 可 可   ( 即便考虑 二者 间的 占时细微 差 别 , 可看 作均 齐  也 中的变化 , 可破单调之感 , 依然不影 响行与行 间的匀 速) 而行尾的“ 、 、 , 帘 你 睡” 行首 的“ 、 、 、 ” 不 许 无 论 等  字的韵母 分 属 于齐 齿 呼 ( 、 ) 合 口呼 ( 、 、 帘 你 、 不 无  闻一多认为正式的新体 中国诗应具有 中国艺术  之特质 , 这个特质就是他在 《 律诗底研究》 中得 出的  “ 均齐 ” 。他在考察 了律诗 的句和章 的组织 后 , 论 得 出结论 “ 总观上 述 的句底 组织 及章 底组织 , 其共 同  论、 , 睡) 口型都 不像 开 口呼那 样 大 , 有效 控 制 了情 感 的力度 , 伴随匀速的阅读 , 力度 随之均匀分摊 。如 的根本原则为均齐。作者尽 可变化 翻新 , 以破单 调  之弊 , 然总必 须在 均齐底 范 围之 内。如此则 于 ‘ 均  齐中之变异 ’ 律相吻合 。 在 “ 一 ” 辨质 ” 一章 中, 闻一 多从 中国哲学 、 伦理 、 艺术方 面论证 , 齐也是上述  均果再仔细观察诗节的前 两行 , 句法 的结构基本一致 ,  ① 以上引述见 闻一多 : 冬夜 > 《< 评论》 《 ,闻一 多全集 》 2 第  卷, 湖北人民出版社 ,93年 , 6 19 第 4页 一 9页。 6   ② 闻一多 :律诗底研 究》, 闻一多 全集》 l 《 《 第 0卷 , 湖北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16页 。 19 第 6  方面天然 的色 彩 ( 原质 ) 律诗 则 为这 个 原质 的结  , 晶。在他看来 , 抒 情之 作 , “ 宜短 连 、 紧凑 、 齐 、 整 精 严” 律诗 是 抒情 的完美 载 体。故 而他 汲取 了“ , 均 ③ 闻一 多: 泰果尔批 评》 原载 《 《 , 时事 新报文学》 刊,9 3 副 12  年 1 3日; 闻一 多全集 》 湖北人 民出版社 ,9 3年, 19 2月 《 , 19 第 2 页。   ,  齐” 的原则为造就 中国新体诗 的方 法。其 原理在 于 他深信 , 然情感 有 时达于 烈度 至不 可禁 。至 此情  “④ 上述括号 内的数字 为音尺的类型 , 2代表 2字尺 , 如 3代  表 3字尺 , 下同。  闻—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使用 了“ 双线并行” 的行文节奏 ( 近似对仗 的两句 通 常是并行 的两件事物 , 共同围绕一个话题 , 从行文节 诗中当重 读的部 分 即是上 面 论述 中提 到 的“ ”  拍 。为了造 就诗 中阅读 时的抑扬顿 挫节奏 感 , 闻一 多做 奏上看属 于双线并行 ) 。跟 “ 线推进” 的行文 节  单 式奏相比, 这种技法收住 了感情一泻到底 的势头 , 更多  的是 回环往复的咏 叹。这 样 , 均齐 的节 奏带来 的是 情感 的节制 。  2如何“ 齐” . 均  的试验 首推《 罪过》 一诗 , 他比较满意起始两行 ,  老 头儿 和 担 子 摔 了一 交 ,   满地 下是 白杏 儿 红 樱桃 … … 每行算是 有三 个重音 , 头~行 是 “ “ “ 三  头” 担” 摔” 字重音 , 第二行是“ “ “ ” 地” 杏” 樱 三字重音 。( 这样  每行就是 “ 三拍” 并且 全诗都是根据此规则做的。   ) ③诗歌被书写 、 印刷 , 在空 间中必须 以一定的形式 展开; 同时诗歌又是被诵读 的 , 必须 以一定 的形式在 时间中绵延。故 而“ 均齐 ” 的要 求既指视 觉上 的, 也  指 听觉上 的。作为空间 的艺 术 , 字数 的 多寡排列 控  制着视觉 中的形式 ; 为时间 的艺术 , 作 节奏的轻重快  慢也影响着听觉中的感受 。然而二者之间常常发生  龃龉 。对于二者 的关 系 , 闻一 多认 为 , 句法 整齐不  “ 但 于音节 没 有妨 碍 , 且 可 以促 成 音 节 的调 和 ”  而 ;“ 整齐的字句是 调和 的音 节必 然产 生 出来 的现象 。  尽 管在视觉上看 , 诗体 比较均齐 , 但就整首诗来 看, 这个试 验并 不成 功。首 先 , 内外 节 奏 的不统  是一。这首诗 中的儿化音太多 , 其结果是 , 诗歌所 想表 达 的沉重嗟叹与诗语中的轻声语调很不协调。因为  儿化 常带有某种特殊 的感情 色彩( 如喜爱 、 亲切 、 鄙 视、 厌恶 、 关心 等 ) 这 些感 情色 彩 中的任何 一 种涂  ,抹在本诗 中都不合适 。其次 , 这种重 轻安排 格局促 狭, 普适性差 。偶尔 为之 已捉襟 见肘 , 遑论 推 而广 绝对的调和音 节 , 字句必定 整齐 。( 但是 反过来讲 ,   字数整齐了 , 节不一定就会调和 , 音 那是因为只有 字  数 的整齐 , 没有 顾到音 尺 的整齐 。 ” ) ①这样看来 , 均  齐 的关键在于音尺的整齐 。   音尺就 成 为 闻一 多 欲造 “ 齐” 奏 的基 础 。 均 节   Fo( ot音尺 , 也译作 音步 ) 本是英 诗 中的节奏 单位 , ,  一之, 因为汉语语言本质上 不是重 音语 言。大 多数情    况下 , 我们不 能指 出必然是 重音 的静 止词 汇 ( 我们 并不否认存有重读 行为 , 这是 任何一 种语言 在实际  言说 中 , 于 表 意 或 强 调 的 需 要 , 会 出 现 的现  出 都 象 ) 那 么剩下 的少数情况 , ; 就是我们 习惯性 轻读的  词汇 。上述闻一多对重音 的判定其实建立在轻读词  的感知上 , 就是说 我们对汉语 中的重音的感 知远  也 没对轻读敏感 ( 因轻 读音 节存现 , 凸显 重音 ) 而  才 , 这些轻读词 在汉语 词汇 中占的分量少 , 而且 限制条  件多 。一般而 言读轻 声 的有 : 助词 “ 地 、 、 、 的、 得 着   了、 、 、 、 等 , 过 吗 吧 呢” 名词 、 代词的后缀 “ 、 、   子 头 么” 等、 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 、 某些量 词“ 、 ” 。而  个 些 等 经过语言学者的统 计研究 , 筛选 出的 常用 必读 轻声 定量 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的交替构成不 同的音 步 ( 音尺) 型, 类 然后音尺组合成 行 。重音是英语 诗歌 的节奏基础 。闻一多在 借用这 个概念 时 , 赋予 了 自   己的理解 。他不 同意魏来 ( r u  l ) 中诗 的  At r a 将 h Wa y 平仄等 同于英诗 的浮切 ( 即重轻音 节 ) 的说 法 , 而是  认为“ 大概音尺 ( 即浮切 ) 中诗 当为逗 ” “ 中有  在 ,逗字当重 读 , 为 ‘ ” 。“ 言底 拍 在第 一 、 、 是 拍 ’ 五 三 五 字; 七言 在第 一 、 、 、 字 。 ②在 这 里他 所 说 的 三 五 七 ”   “ , 逗” 即是 古诗 中的停 顿单 位 , “ 如 春水 船如 天 上  坐” 则可划为“ 春水” “ 如” “ 、船 、 天上 坐” 三逗 , 即三  个音尺 。应 当说 , 闻一 多 比用 “ ” 逗 比附 “ 音尺 ” 来  , 组织 中国新诗的节奏 , 表了其 时其后 的大多诗 论  代 家和诗人努力 的方 向。在 12 年写 的《 91 诗歌节奏的 词不过 20条 。 《 0 ④ 罪过》 一诗可算是将上述 词汇的 一次整合 , 但是他没 考虑到 , 即便如此 , 在实 际的语 流中 , 这些变相被 凸出的重音依然 不能保 有原有 的 强度 , 要发生二次整合 以确定 重读 的程度 、 次 , 层 所 研究》 闻一多提 出诗歌节 奏的特性 , 中, 包含三 种成 分 :. a 音量 ;. b 重音 ;. 或音节 。这 是关乎 以何 种  e字 原则构成诗歌节奏单位 的重要 问题 , 闻一多后 来  在 的论述 和实践 中, 基本上没对“ 音量 ” 出阐释 , a 作 对  于 b c 闻一多做过论 述和试验 。 和 ,  我们先看他关于重音构成节奏 的试验 。他认为 ① 闻一多 : 诗的格律》 《 《 , 新月》 1 第 卷第 4 , 2 期 1 8年 6月 9   1 0日; 闻一多全集 》 2卷 , 《 第 湖北人 民 出版社 ,9 3年 , 13 19 第 4 页。  ② 以上 引述见闻一多《 律诗底 研究》 《 , 闻一多 全集》 湖 北  , 人 民出版社 , 9 年 , 1 1 3 第 0卷第 1 9 4 9页。   ③ 此例及论述见梁实秋: 新诗 的格调 及其 他》 《 刊》 《 ,诗 创  刊号 , 3 年 1 2 1 1 9 月 0日。   ④ 邢福义 、 汪国胜 :现代汉语》 华 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 , 0   《 , 2 3 0年 . 1 3页 。 第 2  / j  I 、 毛   .2l年 期 0 第2   0了珍珠似的 白沫 ” 行 , 珍珠 似 的” 一 “ 似乎 不 当分为  两个音尺 , 否则有 违阅读 习惯 。更有 , 这 四墙 既隔  “ 不断战争的喧嚣” 《 ( 静夜》 就非“ ) 二字尺 ” 三字  和“ 尺” 能解 决 的 , 然 有 不 同 的节 奏 单位 类 型 , 所 显 如  “ 四字尺 ” 。随之带来 的一个 问题 是 : 果说 “ 等 如 二  字尺” 三字尺 ” 和“ 之问的 占时差别可 以忽略不计 以 造成 听觉上 的均齐 , 那么“ 字尺 ” “ 二 和 四字尺” “ 、 五 以主观性强 , 无法统 一。如“ !都给压 碎 了, 唉 好樱  桃 !这一句 , ' ’ 如何确定句 中的三 个重音 呢?故而这 种试验是 不成 功 的。上 述 的试验 是经 梁 实秋转 述  的, 可能 闻一多也意识 到试验 的不尽如人意 , 而并  故未在有关论文 中提及此工作 。   再看 闻一多 以“ 或音 节 ” 成 节 奏 的试 验 。 字 构  在汉语 中, 除了几化音是一个音节对应两个汉字外 ,  其余都是一字一音。中国人对诗歌字数的重视 自古  皆然 ( 比如我们 常以每行诗 的字数来命名 诗体 ) 这  , 在英美 日诗歌中是没有 的。故而以字构成节奏具有  民族文化心理基 础 , 二字 尺” “ “ 、 三字 尺” 即是 闻一  多提 出的基本节奏单位 。他认为 “ 均齐 ” 含“ 包 节的 匀称” 句的均 齐” 和“ 。对于 句 的均 齐 , 给出 的原  他字尺” 间的时间差别就 比较 大了 , 在这种情况 下 , 每 行音尺 总数韵一致并不能带来视觉上和 听觉上的均 齐感觉 了。所 以闻一多 的许 多诗 歌 , 照样存 有视觉  上均齐与听觉上参差带来 的龃龉 。显然 闻一多的节  奏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 死水》 《 出版后 的三年 内  闻一多几乎没有发表诗作 , 显然他也 在思考 这些 问 则是 : 每行都要包含“ 二字尺” 三字尺 ” 和“ 两种节 奏  单位 以破 单调 , 同时组成每行的音尺数要相 同, 如此  便能做到句的均齐 。这 方面 , 闻一多认 为最满意 的  试验就是 《 死水》 。后来 , 闻一多对“ 句的均齐 ” 的要  求有所变动 , 句子似应稍 整齐点 , “ 不必呆板 的限定  字数 , 但各行相差也不 应太远 。因为那样 才显得有 分量些 。 ① ” 如果完全做到 “ 的均 齐” 一定会 造成  句 ,题 。到 了 13 9 1年 , 闻一多 写 出《 迹》 震 惊 诗坛 ; 奇 ,  到了 14 94年 , 闻一多 写 出《 教授 颂》 未完 成 , 八 ( 当  时也未公开发表 ) 节奏体 式亦 非 “ , 均齐 ” 囿。如  所何看待 13 年之后闻一多的这种变化 ?我想 , 91 后期 的闻一多在诗风上的变化是 一种渐 变 , 其基本 风格  还是以“ 重” 凝 为主, 如果说《 死水 》 时期 的闻一多在 “ 二字尺” 三字尺 ” 和“ 调配上 的用心经 营使其 诗歌 《 死水》 那样 “ 麻将 牌” “ 或 豆腐 干 ” 的诗体 , 似 一样  会 单调 , 闻一多的变通方式 是 : 1 在大 多数诗行整  ()齐的前 提下 , 插入 一 两 行不 整 齐 的 调节 , 《 句  如 一带一点“ 滞重 ” 的话 , 后期的闻一多 在“ 均齐 ” 理论上 的松动 ( 表现 为 : 诗作 中用到 了“ 一字尺 ” 四字 尺” “  等 )使得 其诗 作在 行文 节奏 上更 加 随心所 欲。这  , 不是对其 “ 均齐 ” 节奏理论的否定 , 而是在其基础 上  的深化和探索 , 正是“ 一致中的变化 ” 这个节奏原 理  的合理延伸 。可惜 闻一 多未作理 论上 的总结 , 创作  也仅有上述 的两首 , 之后他便将精力投 向其他领域。   闻一多为后来者搭 建了一个 节奏研究 的框架 ,   初 步构建 了一个大节奏观的雏形 。他将节奏提到诗  歌“ 内在精神” 的高度 。不仅 探讨 了节奏的类 型, 也  重视节奏 的功能意 义 , 避免 了一味形式 化之嫌 。其 对视觉节奏 的重视和阐发 , 均齐节 奏” 对“ 理论 的倡 话》、收 回》 2 采用诗行参差对称 的方式 。这其  《 。( )实 就 涉 及 到 “ 的 匀 称 ” 题 。在 闻 一 多 的 相 关 论  节 问文 中并未对 “ 的匀称 ” 出直接 阐述。根据 他 的  节 做创作和举例来 看 , 匀称 ” 括 “ “ 包 均匀 ” “ 和 对称 ” 之  意, 强调平衡 之感 。“ 匀” “ 均 与 句的均 齐” 呼应 , 相   “ 对称” 则在 诗体 的营造 上有 了较大 的 自由。单 个  诗节 中的诗行 或两两对称 , 或交叉对称 , 以在诗节  可 内取得匀称效果 , 即便诗节 内参差不齐 , 当诗节作  但为一个更大的节奏单 位组成诗 篇时 , 节问 的对 称  诗又可以使整个诗篇取得匀称 。故 而匀称可 以在不 同  的层次中实现 。正 是“ 齐 中见 变化 ” 均 这一 节奏 原 导 和实践 , 当时引起 巨大反 响, 在 其经验教训也启迪 着后人对格律的再探索。  则的又一体现 。如闻一多对朱湘 《 莲 曲》 采 的称 赞 ,   自己的诗作既有像《 死水》 那样整 齐如一 的, 也有参  差对称 的 , 《 衣歌 》 《 莫 怨 我》 《 么 梦 》  如 洗 、你 、什 、《 忘掉她》 。 等 然而这个试验依 然存有 问题 。首先是闻一多对  作者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 立民  杨节奏单位类型的选定拘泥于 “ 二字尺” 三字尺 ”  和“ , 不能涵盖复杂的创作 现象。比如《 死水》 中的 “ 漂满 ① 闻一多 : 论 <悔与回 >》, 新月》 3卷第 5 6期 合刊 , 《 《 第 、  13 年 4月 ; 闻一多全集》 2 , 91 《 第 卷 湖北人 民出版社 , 9 1 3年 , 9 第 15页 。 6  瀚  

◎ 王 泽龙王 雪松  内容提要在 闻一多看来 , 诗歌节奏贯穿诗歌 的内在 精神和外在形体 , 是诗歌 不可 或缺 的元素。节奏不仅是手段 , 更是结构本身。据此 , 闻一多构建 了一种大 的节奏 观, 尤  为强调节奏 的功 能作用。其前期 节奏理 论 以“ 均齐” 为宗 旨, 注重视 觉节奏和 听觉 节奏  的交响, 并在节奏节制情感 的理论 和实践上做 出了有益 尝试。   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  大节奏观  节奏功能 [ 中图分类号 ) 2 .  [ I 6 1 文献标识码 ] ( 2 A 文章编号)4 7— 6 X(0 0 0 0 0 0 4 62 2 1 )2— 12—0  7节奏问题一直是 困扰着 中国现代诗学与诗歌实  践 的一个重要的本体性 问题 。研究 闻一多节奏诗学 厘清其 中关系 。对 于节奏 和格律之 问 的关 系 , 闻一  多有 明确的判定。   在闻一多的诗 论 中, 节奏 ” 语有 多种 表述 , “ 术  及其实践 , 我们现 代诗学与 新诗本 体形式 建构都  对 具有重要意义 。闻一 多 12 9 1年在清华 文学社 作 的  演讲《 诗歌节奏 的研究 》 12 与 9 2年 所作 的《 诗底  律 研究》 可视 作其 节奏理 论 的先声 ; 《<冬 夜 >评论》   为其运 用节奏 理论批 评 的实践 ,96年 发表 的《 12 诗  的格律》 为其理论 总结 。闻一多在创 作 中实现 了他  的部分 主张, 但毕竟创 作的复杂性 远超 出 了其 理论  的预设 , 后来 闻一多 的节奏理论有 所调整 , 但未专文  论述 , 散见于一些其他 文章 。对 闻一多 节奏理论 具  体 内涵及其功能意义 的探讨 , 依然 是 闻一 多研究 中 的一个较薄弱的问题。  一在 12 年 《 歌 节奏 的研究 》 91 诗 这份 英 文 报告 提 纲 中, 他使用的是“ htm” 英 文意思 为“ Ry h ( 节奏” , ) 他 后来 翻译为 “ 音节 ” 即声音 节 奏的 简称 ) 在 12   ( ; 92 年出版的《< 夜 >评 论》 , 冬 中 闻一 多使用 的是 “ 音  节” 这一术语 ; 12 在 9 6年 发表 的重 要论 文 《 的格  诗 律》 , 中 闻一多作 了明确表述 。文 章开 头 , 格律 在  “这里是 f m的意思 。 ‘ o r 格律 ’ 这两 个字最 近含 了一 点坏 的意思 ; 是直译 f 为形 体或 格式 也 不妥  但 o m r当。并且我们若是想起 f m和节奏 是一种东西 , o r 便 觉得 f m译作格律便是没有什么不妥 的了。 接着 , o r ”  、现代诗歌的大节 奏观 “ 诗的所有 能激发情感 , 完全在 它的节奏 ; 节奏便是 格律 。 还有 , 上 面 已经 讲 了格律 就是 f m。试想  ” “ o r1 节 奏 与格 律 的 同一 性  .取消了 f , o 还有 没有艺 术?上面 又讲 到格律 就是  m r在 中国古代文论 中 , 节奏多跟停顿相关 , 刘熙载  在《 艺概 ・ 概》 诗 中的表述具 有代 表性 : 若论 句 中  “ 自然 之节奏 , 则七言可 以上 四字作一顿 , 五言可 以上  二字作一顿耳。 近代 以来 , ” 节奏 的含义变得 越来越 含糊了 , 在不 同的表 述语境 中 , 节奏 、 格律 、 律 、 韵 平 节奏。讲 到这~层更 可 以明 了格律 的重要 ; 因为世 上 只有 节 奏 比较 简单 的散 文 , 不 能没 有 节奏 的  决诗 。 在分析具 体诗 作优劣 时 , 又提 到 “ 节 的调  ” 他 音和” 。上面的这些 引 文 中, 闻一 多做 了一 个等 质代 换 :音 节” “ 律” “ “ 、格 、 节奏 ” 际上 是作 为 同义 性  实 术语处理 的。尽管 闻一多本人的论述 中未能统一这 仄、 对偶等术语时而交 叉包 容 , 时而并 列间杂 , 难  很麓  J  闻—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些术语 , 也存在交叉 现象 , 比如 节奏单位也 时而简  (化为“ 节奏” 一词 ) 但是 , 本上我 们可 以认 定 闻一  基 多关 于“ 格律” 的理论 实际上也 可 以置换为 “ 节奏 ”  的理 论 。  将他 的节 奏理 论称 为 “ 构节 奏论 ” 结 。他 将诗 歌节 奏分为 “ 内部 的韵律 ; 外部 的韵脚 和诗 节” 从外 部  ,来看 , 单位又可分 为几个层次 : 节奏 音尺 ( 闻一多将 之与 中国诗 中的 “ ” 比拟 ) 为最 小 的节 奏 单  逗 相 作在我看来 ,节 奏” 格律 ” “ 和“ 还是有 所不 同的。  位; 诗节 ( 闻一 多认 为是 诗歌韵 律 的最大 单位 ) 节  , 以修辞句和旋 律句 作为 基础 ( 这里 , 在 二者 其实 都  以诗行的面 且出现 ) 。这样节 奏单位从 小到大可 以  分为 : 尺 < 行 <诗 节。韵 脚作 为强有 力的节 奏  音 诗 点 ,组成部分 的布局 ; “ 预期效果 的满足 ” ①而标点 , ;  “ 不但界划 句读 , 并且能标 明节奏 ( 中国文字里尤  在在 闻一多诗论中 ,节奏” “ 显然贯穿 于古今 中外一切  称之为“ 的文体 中, 诗” 既是 “ 的内在精神 ” 又常  诗 ,以“ 技巧” 的面 目出现 , 节奏技巧 ” “ 可有效 沟通 自由   诗和格律诗 , 在打破二者之间 “ 为壁垒” 的效 用  人 时 更大 。而“ 格律 ” 一词则负载 了太多 的负面 意义 , 诚  如闻一多 所说 的“ 两个 字 最 近含 了一点 坏 的 意  这 思” “ ,格律” 使人的思维惯性 指 向古典诗歌 体式 , 它  更追求一种体 式 的规 范 、 规约 等 等 “ 缚性 ”的指  束其 如此 ) 。 他在批 评部分 自由诗 ( ”② 当然 闻有特定 所指, 主要指 新诗 草创 期胡 适一 派 的 自由诗 ) 抛弃  节 奏时导 致 的后果 有“ 庸 、 糙 、 弱无 力 ” 平 粗 柔 。新  诗不可避免 的走 向散文化 , 如果上述要素运用得法 ,   则可有效地避免新诗松散化 。他指出节奏的美学作  用 : 1 整体 的重 要性 ; . “. 2 一致 中的变化 ; . 意力  3注 的悬置 ;. 4 结构的框 架。 同时 , ” 节奏还 可作为 “ 表达  情感 的手 段 ” “ 和 凭借 想 象 加 以理 想 化 的 一 种 手 标。闻一多在使用“ 格律 ” 一词时 , 不排 除其主观 上 补偏救 弊以规约新诗的愿望 , 但在客观上 , 他展现的 同时也是更 让人 称道 的 , 关 于节奏 的技 巧 , 是 事实 上, 新月派也可作 如是观 。   2 从声韵节奏到结构 节奏  .在《 诗歌节奏 的研究》 份研 究提纲 中 , 这 闻一多 为我们勾勒 了一幅关 于节奏理论的全景图。全文依  据大 标题 , 次 为 : 义 、 依 定 生理 基 础 、 证据 、 特性 、 作  用、 自然界的节奏 、 各种艺术 中的节奏 、 诗歌的节奏 、   自由诗 、 中国诗歌 中的节奏 。显然 , 注意到节奏 的  他 普遍性和各个艺术 门类 中节奏 的特殊 性 , 将人 的生  理节奏 、 自然界 的节奏与艺术节奏作了沟通对照 ; 既  考虑了节 奏 的原理 特性 , 也重 视节 奏 的功 能作 用 。   将诗 歌节奏 纳入 到一种宏 观 的 自然 生命 体系来 认 识, 这是 闻一多的首要贡献。  段 。 ④故而节奏成 了贯穿诗情 、 ” 诗思 、 的重要 结  诗形构手段 , 所以闻一多一再强调 诗不能没有节奏 。   在这里有必要提及 闻一多关 于“ 标点 ” 的论 述 。   古人虽有 “ 句读” 但 只是 多用 于断句 , , 只是部 分 人  使用 , 既不普及 , 也不规 范 。而 近代 以来 , 西洋标 点  系统引进后 , 被迅速推 广普及 , 在抒情达意方面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标点 的作用 一是点 断句子 , 二是标  明语气 , 跟五四时期“ 明晰告 白” 的实用追求 比较合 拍 。鉴 于标 点 在节 奏 中 的重要 作 用 , 13 在 9 1年 的 《 < 与回 >》 , 论 悔 中 他明确提出 “ 不用标点 , 不敢赞 以现在 的节奏观衡 量之 , 代诗歌节 奏实质 上  古 是 声韵节奏 , 意即在平仄和韵式上极为讲究 , 即便是  对仗( 于成句 , 联范 畴 ) 也 必定受 到平 仄 的制  属 建 , 约 , 以声韵实际上控制 了整个 诗体 。在 狭小 的诗  所歌格局里将声韵运用到极致 , 故而 , 有为一字之妥帖 同……要标点 的理 由如此 , 不要它的理由 , 我却想不 出。 这可 能针 对 当时初 期象 征 派的 一些 诗人 如王  ” 独清 、 木天 以取消标 点来 营造 象征意 蕴的主 张而  穆 发。对 于 标 点 的滥 用 , 闻一 多 同样 反 对。他 认 为 《 冬夜》 的多半 作 品不独意 思散 漫 , 句破碎 , 里 造 而 且标点也用 的过度 的多。他 把标点 比作“ 新文 学底 一而用破一生心之说 ; 吟的结果是佳句多于佳构 。 苦   现代新诗的节 奏观从 “ 单一 的倚重声韵 ” 重  向“ 视整体结构 ” 移 , 转 闻一多敏锐地 捕捉到这种趋势 ,   他是最早在理论 上系统表述 现代 节奏观 的诗论家 。   不论是内在 的诗人情绪和诗情 , 还是外在的韵脚 、 标 个新工具——很宝贵的工具 。 然而 “ ” 没有一 种工 ①③ 以上引述见闻一 多: 诗歌节奏的研究》 闻一 多在清 华  《 , 文学社报告提纲,9 1 1 2日; 闻一多全 集》 2 , 12 年 2月 《 第 卷 湖北  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5 6 、 19 第 4— 15 7页。  点和诗节 , 在他看来 , 这些都是调制一首诗节奏的佐 料, 诗人 则是擅 于使用这些 调料 的烹 饪师 。他特别  强调节奏在诗歌结 构方 面起 到 的作 用 , 而也可 以  故② 闻一多 :论 < 《 悔与 回 > ,新 月》 3卷第 56期合 刊, 》《 第 、   1 1 4 ; 闻一多全集》 2 , 9 年 月 《 3 第 卷 湖北人 民出版社 , 9 年 ,   1 3 第 91 5页  6瓤。 0年 2  多 2 第期 1 0具不被滥用 的, 更没有一种锐 利的 工具不被 滥用 以  度来看 ,分行 ” “ 这一视觉符号提醒接受 者的欣赏 角  度选择 , 决定是按诗 还是按 散文 的标 准来评判 。闻 一致招祸 的 !“ ” 一个作者若常靠标 点去表示他 的情感 或概念 , 他定 是缺少一 点力量—— ‘ 笔力 ’ ” 。 ①就 闻 一多认为人 的听觉节奏和视觉节奏都有其生理基础 多 的创作实践来 看 , 他相 当注意 标点 的运 用 。例 ( 波和光 波 ) 他 以美术 家的 空间感 和色彩感 , 声 , 配  合 诗人 的乐 感 或 语 感 提 出“ 三美 说 ” 音 乐 美 ( : 音  节 ) 绘 画美 ( 藻 ) 、 词 与建 筑美 ( 的匀 称 和句 的均  节齐) 。前者 与听觉 相关 , 后两 者关 乎视 觉。闻 一多 如《 红烛》 雨夜篇 ” 的“ 收录 2 l篇诗作 , 跟原作相 比,  作 了标点改 动 的有 1 篇 , 1 改动 率高 达 5 % 。由此  2可见 闻一多在节奏试验 中对标点的重视程度 。   二、 听觉节奏和视 觉节奏 的交响  听觉节奏和声韵节奏实际上是同一个 问题 的两 赞赏 的可谓是听觉节奏与视觉节奏的交响。他认 为 “ 这两类其实 不 当分开来 讲 , 因为它 们是 息息 相关  的。譬如属于视觉方面 的格 律有节 的匀称 , 句的  有 均齐 。属于听觉方 面的有 格式 , 有音 尺 , 有平仄 , 有 韵脚 ; 但是没有格式 , 也就没有节的匀称 , 没有音尺 ,   也就没有句的均齐 ……在 我们 中国的文学里 , 尤其  不 当忽视视觉 一层 , 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 的, 我们 面。我们知道诗歌 曾有一个诗 、 、 乐 舞一体到分化的 过程 , 三种艺术形式 分别 以语 言节 奏 、 律节 奏 、 旋 律  动( 造型 ) 节奏为主导 。其 中, 与乐的关系最 为密  诗 切, 古代也有合乐 的乐诗和不合乐的徒诗之分 , 但都  分外重视“ 乐感 ” 。不 论是五言 句式 的“ 二二一 ” 或 “ 二三” 划分 , 是七 言的 “ 还 二二二 一 ” “ 或 四三” 划 中国人鉴赏文 艺的时候 , 至少有 一半 的印象是要 靠 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 占时间又占空 间的一  种艺术。既然 占了空 间 , 却又不 能在视 觉上引起 一  种具体的印象——这本是欧洲文字的一个缺憾 。我  们的文字有了引起 这种印象 的可能 , 果我们不 去  如 利用它 , 真是太可惜 了。所 以新 诗采用 了西文诗 分  行写的办法 , 的确是很 有关系 的一 件事。 律诗 只是  ” 建筑美 的一种格式 , 而新诗 营造建筑美的空间很大。   诚如闻一多所说 “ 律诗 永远 只有 一个格 式 , 是新  但 诗的格 式是层 出不穷 的 ……做 律诗 , 无论你 的题材  是什么 , 意境是什么 , 你非得把它挤进这一种规定 的  格式里去不可 , 仿佛 不拘是男 人 , 女人 , 大人 , 小孩 ,  分, 明确的节奏模式 在古代诗歌传 播 的过 程 中形成 共识和强烈的心理定势。考虑到古代诗歌主要的传  播途径是 口耳 , 必然要求诗歌上 口顺耳 , 并且规律的  平仄声韵箍住诗体 , 同时诗体不能太长 , 否则有碍记  忆 。诗情通过听觉来 营造 , 诗歌展 现 的形 象通过 听  觉来构造 , 言 而无声 , “ 则行之 不远 ” 。故 而古 诗并  不太注重诗体在物理 空间 中的展 开 , 而更 强调 以听  觉为主导的心理时 间上 的呈 现。在书 面载体 中, 古 诗竖排而无标点 , 阅读者 根据 已有 的听觉 节奏经验 即可读出 , 随之带来 的效应是视 觉节奏 的弱化 。古 代的诗词 可以脱离 内容 而提炼 出若干个纯 形式 , 这 些形式是 自足 的。  非得穿 一种样式 的衣服 。但是新诗 的格式是相体裁  衣。 ② ” 现代诗歌 体式是 随物 、 随情 、 随事 赋形 的 , 体 式更加摇曳多变 。闻一多虽然用 了很多篇幅谈视觉  节奏的营造 , 对于 听觉 节奏他 也是很重 视的 。在给  吴景超 的信中 , 他指 出“ 本来 中国韵极 宽 , 用韵不是 难事 , 并不足以妨害词意。既是这样 , 能多用韵 的时 新诗采取现代 白话语 体 , 初期 白话 自由诗模 拟  口语节奏以求语 调 自然 , 传统 诗歌 的“ 乐感 ” 弱化 ,   而“ 语感 ” 强化 。不 管是 吟是诵 , 已经远离 古人的读  诗习惯 。在现代教育 、 现代 传媒 、 出版的催生 下 , 大  众对诗歌的接受传播更多依 赖纸质 传媒 , 必须考 虑 诗歌在物理空间的呈现方式 。现代诗歌的横 向排版 候, 我们何必不用 呢?用韵 能帮 助音 节 , 成艺术 ; 完  不用正 同藏金于室而 自甘冻饿 , 不亦愚乎? @ ” 方式 和借鉴西方的分行方式 , 有助 于形成从视 觉  都上感受节奏的审美 习惯 。视觉节奏在 现代 阅读 中的  重要性可 以从诗行 中用 以解 释说 明的插入语 看出 ,   通常这些用“ 括弧 ” 圈起的语句不是用作 “ , 读” 而是  用作“ 的。有人将现代诗取 消分行 , 看” 造成与散 文  的混淆 , 以此证 明诗歌远离诗意 , 其实这恰恰证明了 ① 闻一多: < 《 冬夜 > 评论 》 《 , 闯一多全集》 2 。 第 卷 湖北 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7 19 第 2页。   ② 以上引述见 闻一多 : 诗的格律 》 《 《 , 新月》 l 第 卷第 4期 ,   12 年 6 1 98 月 0日; 闻一多全集》 2 , 《 第 卷 湖北人 民出版社 , 9  1 3 9年 , 10页一12页。 第 4 4  ③ 蓝棣之编 : 闻一多诗 全编》 浙江 文艺 出版社 ,9 5年 , 《 . 19  第 4 4页 。 2  现代诗歌诗体视觉化加强的重要性 。从符号学的角 赫  闻—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在《 一句话》 作者很好地 利用 了视觉 节奏与  中,听觉 节奏对注意力 的悬置 :  奏和听觉节奏的交响中呈现 。  三、 均齐” “ 的节奏追求和试验 1何 谓 “ 齐 ” . 均  有一 句话说 出就是祸 ,  有一 句话 能点得着 火。   别看五 千年没有说破 ,  你猜得透 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 突然着 了魔 ,  新月 派的总体倾 向有理智 节制情感 一说 , 落实 到操作层 面 , 则表现为 特定的节 奏搭配 可 以较成 功 地节制情感 , 闻一多 给出 的配方是 “ 齐” ( 均 。 闻一  多在谈到“ 均齐 ” , 时 遵循 的是节 奏理论 中“ 一致 中  的变化” 这个原理 , 而适度 的变 化也是 “ 齐” 故均 理  论 中的应有之 义 , 以破 除其 单调之 感 。 “ ) 手假 研诗  方剖旧 , 眼光烛 道故疑 西 ” 闻一 多《 诗底研 究》 是 律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  “ 们 的 中国 !  咱 ”在此诗节中 , 前六行都是 9字 , 七八行若合在一起便 是8 , 字 与前几行相差无几 , 但是作者在这里做 了一  个变形 , 拆开来写 。前六行每两行 的顿数基本一致 ,  脱稿赋诗 中的两句 。“ 旧” 疑西 ” 剖 与“ 是他节 奏理 论的两个坐标 , 意是 想造 就 中西 艺 术结合 的“ 本 宁 且保持句句押韵 的态势 ( 第六行 除外 ) 等到第七 行  ,突变为一顿 , 第八行变为两顿。从诗形上看 , 像是一  个 长方形放在一个三角 形上 , 乎前面 的积聚 的情  似 感 达到了一个 临界点 , 量便 集 中在 “ 力 爆一 声 ” , 上  同时最后一行的“ 也 呼应 了前 面通押 的“ ” , 国” 0音  馨儿” 。对 当时胡 适一 派 自然节 奏论 的不 满 , 郭  对沫若 内在情绪节奏论 的遗憾 , 和对 中国文化艺术 特  色的偏爱 , 促使他选择 了“ 齐”  均 。 他反对胡 适一 派 的 自然 音节 论 , 偶 然在 言语  “里发现 了一点类似诗的节奏 , 便说言语就是诗 , 便要 打破是 的音节 , 要它 变得 和言语一样——这 真是诗  的 自杀政策 了。 ( 意我 并不 反对 用土 白做 诗 , 注 我  并且相信土 白是我们新诗 的领域里一块 非常肥 沃的  土壤 , 理由等将来 再仔细 的讨论 。我 们现在要 注意  的只是 土 白可 以 ‘ ’ ; 做 诗 这个 ‘ ’ 做 字便 说明了土 白  声气相通 , 同时 ,破 、 、 ” “ 霹 爆 这几个字 或位于行首 ,  或位于行尾 , 声母均 为爆破 音 , 增加 了抒情 的力度 。   本诗共两节 , 结构基 本对 称 , 爆 一声 : 和 “ “ ” 咱们 的  中国!作 为旋律句 回荡 在全诗 , 现了一致 中的变  ” 体 化和变化 中的一致 , 诗形配合 了诗情 。  再看 闻一多祭奠爱女的《 掉她》 视觉节 奏和  忘 , 听觉节奏 配合的甚好。  忘掉他 , 一朵忘掉 的花 ! 像  须要经过一 番锻炼选 择 的工 作然 后才 能成诗 。 ”   )①针 对胡适一派理论上力避词曲音 节 , 追求 自然音节 ,   但实 际上很多诗作依 然受旧 词 曲束缚 的创作现状 。   他指 出 , 一方 面“ 谓 ‘ 所 自然音节 ’ 多不过 是散文  最 的音节 。散文的音节 当然没有诗底 音节那 样完美 。  … …像春风里一 出梦 ,   像梦里的一声钟 ,  忘掉她 , 像一 朵忘掉 的花 !  我们若根本地不承认 带词 曲气 味 的音节 为美 ,  全诗共七节 , 这是其 中的第 二节 , 与节完 全对称 。 节  我们只有两条路可 走 : 甘心做 坏诗——没有 音节 的  诗, 或用别国底 文字做诗 。……总括一句 : 曲的音  词有论 者认 为这 首诗 的诗 行排 列像是 一个 / d 的棺  J, ,椁, 女儿 似乎 躺在 “ 丛 中” 诗 人好 似 抚 棺 自诉 。 花 ,  节, 在新诗底 国境里并不全体是违禁物 , 不过要经过 一节首和节尾 的诗行一致 , 且用感叹号加重语气 , 韵选 择响亮 的“ 发花 ” ; 韵 中间两 行语气 轻 , 选择 绵 长悠  远 的 “中 东 ”韵 。 诗 节 形 成 “重 ( ) 短 ——轻  ( ——重 ( ) 语 气 节 奏 的 交 替。诗 境 以“ 长) 短 ” 现 番 查验 拣择 罢 了。 闻一 多强 调 的重 点在 于 “ ” 熔  方面, 他也看 到, 中国式的词调 同中国式 的意象  “铸” 而不是 “ 生吞活剥 ” 的借鉴 旧词曲的艺术 。另  式一联 系在一起 , 敷 新 文 学 的用 。 太 拘 泥词 曲的音  不 ”节, 则会 造 成 松浅 平 泛 的风 格 , 之 不 当, 陷入  用 则实—— 回忆——现实” 交替 , 情感 以“ 悲恸 自制—— 柔情 回忆——悲恸 自制” 替 , 交 全诗 七个 诗节 的异  义同构重复 , 形成往复 节奏 。似乎 诗人不 断穿梭 现 实与回忆 中, 理智上的强令 自己忘却 , 情感上的千转 百 回, 悲伤但又 自制 , 自持而又惆怅 的父爱在视觉节 ① 闻一多 :诗 的格律》 《 《 ,新月》 1 第 卷第 4期 , 2 1 8年 6月 9   1 0日; 闻一 多全集 》 2卷 , 《 第 湖北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18 19 第 3 页。  /又 参 2 年 2  、 瓤。 0 第 期  1 0“ 言之无物” 的魔 道。“ 音节 繁促则 词句 必短简 , 词  句短简则无疑载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 。——这  便是在词 曲底音 节之势力范 围里 , 意象 之所 以不 能  发展的根 由。词句短 简 , 便不能 不只将 一个意思底  模样略略地勾勒一 下 , 至于那些 枝枝叶 叶的装饰 同  雕镂 , 都得 牺牲 了。 ①在 这里 , 指 出 了节 奏 繁促  ” 他 ( 表现为词句 的短简 ) 对意 象营造 的弊 端。他 认 为  《 冬夜》 的很多诗作造句破碎 、 碎 , 里 零 行文喽唆 , 滥 用叠字叠 句。滥用的后果 之一是 节奏 的单 调 , 之二 感竞成神情之苦累。均齐 之艺术 纳之 以就规范 , 以  挫其暴气 , 其棱 角 , 磨 齐其节奏 , 然后始急而中度 , 流  而不滞其 快 感 生矣 。 “ 热 烈 的情 感底 赤 裸 之表  ”盖 现 , 引起丑感 。 他举 出 的论据有 : 士 比亚 之名  每 ” 莎剧 中, 到悲惨 致极 处 , 用 韵 语 杀 之 ; 每 便 歌德 创 作 《 浮士德》 的同样技 巧。他从 中推 导 出“ 齐” 时 均 的  节奏能节制情感 的结论 , 并倡导 将此 原则用 于中 国   新诗的创作 中。《 许》 闻一 多 为一位亡 女 而作  也 是 的诗 , 一共 四节 , 每节 四行 , 下面是第二节 :  不许 阳光 拨 你 的 眼 帘 ,2— — 2  ( 2 3— )是幻想 的亏缺 。在他看来 , 叠字法是 旧文库里 的老  存蓄 , 如“ 山正苍苍 , 诸 高 大野正 茫茫 ” “ ; 新鬼 们哟  哟的叫 , 故鬼们 啾 啾的哭 ” 等都是 空空 疏疏模 模  等糊 糊的描写法 , 是弱 于幻 想力 的结果 。他建议 白话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2— 2— ) ( 2— 3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2— 2— ) ( 2— 3 撑 一伞松 阴庇护你睡 ,3— 2— )   ( 2— 2 ④ 我们 可以看 到 , 每行 都是 四个 音尺 ( 由一 个三字  均 尺和 三个 二字尺组成 ) 不论从 外观上 , , 还是从 阅读  上, 都是均齐的。我们知道 , 按常规 , 句子越长 , 么  那 占用 的诵读时间就 越长 , 整句速度 放缓 , 奏变慢 , 节  但音尺间的间隔时间缩短 , 相应地 , 单位音尺的诵读 新 诗应借鉴《 女神》 曲折精密层 出不穷的欧化句法 。   他赞颂《 女神》 的时代精神 , 但同时对 于《 女神》   地方色彩 的缺失 , 他也提 出过批评 , 其主要针对的是  郭诗 诗体 问题 。“ 之新 诗体 格 气 味 日西 , 女  今 如《 神》 之艺术吾诚 当见 之五体 投地 , 然谓 为输 入西 方  艺术 以为创倡 中国新诗之资料 则不 可, 为正式 的  认 新体 中国诗 , 则未敢附和 。盖郭君特西人而 中语耳。   不知者或将疑其作为译品 。为郭君计 , 当细读律诗 ,  变快 。反之 , 句子越 短 , 么 占用 的时间越短 , 那 整句 速度加快 , 节奏变快 , 但音 尺间的 间隔时间 扩大 , 相 应地 , 单位 音尺的诵读变慢 。如果人 为调整 句子 的 长度和音尺的个数 , 就会带 来节 奏上 的变 化。上面 取其不见于西诗 中之原质 , 中国艺术之特质 , 即 以熔 入其作品中 , 然后 吾必其 结果必 更 大有可 观者。 ② ”  特别是在《< 女神 > 之地方色彩》 , 评 了郭沫若  中 批 在诗作中夹用英文 以至于破 坏节奏 的做法 。对于只  重 内在情绪节奏而不顾 外在形体 的理论 , 他认 为不  可能做 到。“ 别种 的诗若 是 可 以离 形体 而独 立 , 抒 情诗是 万万不能的。 ⑧ ” 引用的诗节 比较均齐 , 那么在总时间一 定的情况下 ,   分配到各行 的时 间近似均等 , 可认为行 间匀速 ; 由 再   于每行含的音尺数一 定 , 三音尺 和二音 尺问 的时间  差别微 小 , 忽 略不 计 , 认 为 行 中也 近似 匀 速。 可 可   ( 即便考虑 二者 间的 占时细微 差 别 , 可看 作均 齐  也 中的变化 , 可破单调之感 , 依然不影 响行与行 间的匀 速) 而行尾的“ 、 、 , 帘 你 睡” 行首 的“ 、 、 、 ” 不 许 无 论 等  字的韵母 分 属 于齐 齿 呼 ( 、 ) 合 口呼 ( 、 、 帘 你 、 不 无  闻一多认为正式的新体 中国诗应具有 中国艺术  之特质 , 这个特质就是他在 《 律诗底研究》 中得 出的  “ 均齐 ” 。他在考察 了律诗 的句和章 的组织 后 , 论 得 出结论 “ 总观上 述 的句底 组织 及章 底组织 , 其共 同  论、 , 睡) 口型都 不像 开 口呼那 样 大 , 有效 控 制 了情 感 的力度 , 伴随匀速的阅读 , 力度 随之均匀分摊 。如 的根本原则为均齐。作者尽 可变化 翻新 , 以破单 调  之弊 , 然总必 须在 均齐底 范 围之 内。如此则 于 ‘ 均  齐中之变异 ’ 律相吻合 。 在 “ 一 ” 辨质 ” 一章 中, 闻一 多从 中国哲学 、 伦理 、 艺术方 面论证 , 齐也是上述  均果再仔细观察诗节的前 两行 , 句法 的结构基本一致 ,  ① 以上引述见 闻一多 : 冬夜 > 《< 评论》 《 ,闻一 多全集 》 2 第  卷, 湖北人民出版社 ,93年 , 6 19 第 4页 一 9页。 6   ② 闻一多 :律诗底研 究》, 闻一多 全集》 l 《 《 第 0卷 , 湖北人  民出版社 ,9 3年 . 16页 。 19 第 6  方面天然 的色 彩 ( 原质 ) 律诗 则 为这 个 原质 的结  , 晶。在他看来 , 抒 情之 作 , “ 宜短 连 、 紧凑 、 齐 、 整 精 严” 律诗 是 抒情 的完美 载 体。故 而他 汲取 了“ , 均 ③ 闻一 多: 泰果尔批 评》 原载 《 《 , 时事 新报文学》 刊,9 3 副 12  年 1 3日; 闻一 多全集 》 湖北人 民出版社 ,9 3年, 19 2月 《 , 19 第 2 页。   ,  齐” 的原则为造就 中国新体诗 的方 法。其 原理在 于 他深信 , 然情感 有 时达于 烈度 至不 可禁 。至 此情  “④ 上述括号 内的数字 为音尺的类型 , 2代表 2字尺 , 如 3代  表 3字尺 , 下同。  闻—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使用 了“ 双线并行” 的行文节奏 ( 近似对仗 的两句 通 常是并行 的两件事物 , 共同围绕一个话题 , 从行文节 诗中当重 读的部 分 即是上 面 论述 中提 到 的“ ”  拍 。为了造 就诗 中阅读 时的抑扬顿 挫节奏 感 , 闻一 多做 奏上看属 于双线并行 ) 。跟 “ 线推进” 的行文 节  单 式奏相比, 这种技法收住 了感情一泻到底 的势头 , 更多  的是 回环往复的咏 叹。这 样 , 均齐 的节 奏带来 的是 情感 的节制 。  2如何“ 齐” . 均  的试验 首推《 罪过》 一诗 , 他比较满意起始两行 ,  老 头儿 和 担 子 摔 了一 交 ,   满地 下是 白杏 儿 红 樱桃 … … 每行算是 有三 个重音 , 头~行 是 “ “ “ 三  头” 担” 摔” 字重音 , 第二行是“ “ “ ” 地” 杏” 樱 三字重音 。( 这样  每行就是 “ 三拍” 并且 全诗都是根据此规则做的。   ) ③诗歌被书写 、 印刷 , 在空 间中必须 以一定的形式 展开; 同时诗歌又是被诵读 的 , 必须 以一定 的形式在 时间中绵延。故 而“ 均齐 ” 的要 求既指视 觉上 的, 也  指 听觉上 的。作为空间 的艺 术 , 字数 的 多寡排列 控  制着视觉 中的形式 ; 为时间 的艺术 , 作 节奏的轻重快  慢也影响着听觉中的感受 。然而二者之间常常发生  龃龉 。对于二者 的关 系 , 闻一 多认 为 , 句法 整齐不  “ 但 于音节 没 有妨 碍 , 且 可 以促 成 音 节 的调 和 ”  而 ;“ 整齐的字句是 调和 的音 节必 然产 生 出来 的现象 。  尽 管在视觉上看 , 诗体 比较均齐 , 但就整首诗来 看, 这个试 验并 不成 功。首 先 , 内外 节 奏 的不统  是一。这首诗 中的儿化音太多 , 其结果是 , 诗歌所 想表 达 的沉重嗟叹与诗语中的轻声语调很不协调。因为  儿化 常带有某种特殊 的感情 色彩( 如喜爱 、 亲切 、 鄙 视、 厌恶 、 关心 等 ) 这 些感 情色 彩 中的任何 一 种涂  ,抹在本诗 中都不合适 。其次 , 这种重 轻安排 格局促 狭, 普适性差 。偶尔 为之 已捉襟 见肘 , 遑论 推 而广 绝对的调和音 节 , 字句必定 整齐 。( 但是 反过来讲 ,   字数整齐了 , 节不一定就会调和 , 音 那是因为只有 字  数 的整齐 , 没有 顾到音 尺 的整齐 。 ” ) ①这样看来 , 均  齐 的关键在于音尺的整齐 。   音尺就 成 为 闻一 多 欲造 “ 齐” 奏 的基 础 。 均 节   Fo( ot音尺 , 也译作 音步 ) 本是英 诗 中的节奏 单位 , ,  一之, 因为汉语语言本质上 不是重 音语 言。大 多数情    况下 , 我们不 能指 出必然是 重音 的静 止词 汇 ( 我们 并不否认存有重读 行为 , 这是 任何一 种语言 在实际  言说 中 , 于 表 意 或 强 调 的 需 要 , 会 出 现 的现  出 都 象 ) 那 么剩下 的少数情况 , ; 就是我们 习惯性 轻读的  词汇 。上述闻一多对重音 的判定其实建立在轻读词  的感知上 , 就是说 我们对汉语 中的重音的感 知远  也 没对轻读敏感 ( 因轻 读音 节存现 , 凸显 重音 ) 而  才 , 这些轻读词 在汉语 词汇 中占的分量少 , 而且 限制条  件多 。一般而 言读轻 声 的有 : 助词 “ 地 、 、 、 的、 得 着   了、 、 、 、 等 , 过 吗 吧 呢” 名词 、 代词的后缀 “ 、 、   子 头 么” 等、 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 、 某些量 词“ 、 ” 。而  个 些 等 经过语言学者的统 计研究 , 筛选 出的 常用 必读 轻声 定量 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的交替构成不 同的音 步 ( 音尺) 型, 类 然后音尺组合成 行 。重音是英语 诗歌 的节奏基础 。闻一多在 借用这 个概念 时 , 赋予 了 自   己的理解 。他不 同意魏来 ( r u  l ) 中诗 的  At r a 将 h Wa y 平仄等 同于英诗 的浮切 ( 即重轻音 节 ) 的说 法 , 而是  认为“ 大概音尺 ( 即浮切 ) 中诗 当为逗 ” “ 中有  在 ,逗字当重 读 , 为 ‘ ” 。“ 言底 拍 在第 一 、 、 是 拍 ’ 五 三 五 字; 七言 在第 一 、 、 、 字 。 ②在 这 里他 所 说 的 三 五 七 ”   “ , 逗” 即是 古诗 中的停 顿单 位 , “ 如 春水 船如 天 上  坐” 则可划为“ 春水” “ 如” “ 、船 、 天上 坐” 三逗 , 即三  个音尺 。应 当说 , 闻一 多 比用 “ ” 逗 比附 “ 音尺 ” 来  , 组织 中国新诗的节奏 , 表了其 时其后 的大多诗 论  代 家和诗人努力 的方 向。在 12 年写 的《 91 诗歌节奏的 词不过 20条 。 《 0 ④ 罪过》 一诗可算是将上述 词汇的 一次整合 , 但是他没 考虑到 , 即便如此 , 在实 际的语 流中 , 这些变相被 凸出的重音依然 不能保 有原有 的 强度 , 要发生二次整合 以确定 重读 的程度 、 次 , 层 所 研究》 闻一多提 出诗歌节 奏的特性 , 中, 包含三 种成 分 :. a 音量 ;. b 重音 ;. 或音节 。这 是关乎 以何 种  e字 原则构成诗歌节奏单位 的重要 问题 , 闻一多后 来  在 的论述 和实践 中, 基本上没对“ 音量 ” 出阐释 , a 作 对  于 b c 闻一多做过论 述和试验 。 和 ,  我们先看他关于重音构成节奏 的试验 。他认为 ① 闻一多 : 诗的格律》 《 《 , 新月》 1 第 卷第 4 , 2 期 1 8年 6月 9   1 0日; 闻一多全集 》 2卷 , 《 第 湖北人 民 出版社 ,9 3年 , 13 19 第 4 页。  ② 以上 引述见闻一多《 律诗底 研究》 《 , 闻一多 全集》 湖 北  , 人 民出版社 , 9 年 , 1 1 3 第 0卷第 1 9 4 9页。   ③ 此例及论述见梁实秋: 新诗 的格调 及其 他》 《 刊》 《 ,诗 创  刊号 , 3 年 1 2 1 1 9 月 0日。   ④ 邢福义 、 汪国胜 :现代汉语》 华 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 , 0   《 , 2 3 0年 . 1 3页 。 第 2  / j  I 、 毛   .2l年 期 0 第2   0了珍珠似的 白沫 ” 行 , 珍珠 似 的” 一 “ 似乎 不 当分为  两个音尺 , 否则有 违阅读 习惯 。更有 , 这 四墙 既隔  “ 不断战争的喧嚣” 《 ( 静夜》 就非“ ) 二字尺 ” 三字  和“ 尺” 能解 决 的 , 然 有 不 同 的节 奏 单位 类 型 , 所 显 如  “ 四字尺 ” 。随之带来 的一个 问题 是 : 果说 “ 等 如 二  字尺” 三字尺 ” 和“ 之问的 占时差别可 以忽略不计 以 造成 听觉上 的均齐 , 那么“ 字尺 ” “ 二 和 四字尺” “ 、 五 以主观性强 , 无法统 一。如“ !都给压 碎 了, 唉 好樱  桃 !这一句 , ' ’ 如何确定句 中的三 个重音 呢?故而这 种试验是 不成 功 的。上 述 的试验 是经 梁 实秋转 述  的, 可能 闻一多也意识 到试验 的不尽如人意 , 而并  故未在有关论文 中提及此工作 。   再看 闻一多 以“ 或音 节 ” 成 节 奏 的试 验 。 字 构  在汉语 中, 除了几化音是一个音节对应两个汉字外 ,  其余都是一字一音。中国人对诗歌字数的重视 自古  皆然 ( 比如我们 常以每行诗 的字数来命名 诗体 ) 这  , 在英美 日诗歌中是没有 的。故而以字构成节奏具有  民族文化心理基 础 , 二字 尺” “ “ 、 三字 尺” 即是 闻一  多提 出的基本节奏单位 。他认为 “ 均齐 ” 含“ 包 节的 匀称” 句的均 齐” 和“ 。对于 句 的均 齐 , 给出 的原  他字尺” 间的时间差别就 比较 大了 , 在这种情况 下 , 每 行音尺 总数韵一致并不能带来视觉上和 听觉上的均 齐感觉 了。所 以闻一多 的许 多诗 歌 , 照样存 有视觉  上均齐与听觉上参差带来 的龃龉 。显然 闻一多的节  奏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 死水》 《 出版后 的三年 内  闻一多几乎没有发表诗作 , 显然他也 在思考 这些 问 则是 : 每行都要包含“ 二字尺” 三字尺 ” 和“ 两种节 奏  单位 以破 单调 , 同时组成每行的音尺数要相 同, 如此  便能做到句的均齐 。这 方面 , 闻一多认 为最满意 的  试验就是 《 死水》 。后来 , 闻一多对“ 句的均齐 ” 的要  求有所变动 , 句子似应稍 整齐点 , “ 不必呆板 的限定  字数 , 但各行相差也不 应太远 。因为那样 才显得有 分量些 。 ① ” 如果完全做到 “ 的均 齐” 一定会 造成  句 ,题 。到 了 13 9 1年 , 闻一多 写 出《 迹》 震 惊 诗坛 ; 奇 ,  到了 14 94年 , 闻一多 写 出《 教授 颂》 未完 成 , 八 ( 当  时也未公开发表 ) 节奏体 式亦 非 “ , 均齐 ” 囿。如  所何看待 13 年之后闻一多的这种变化 ?我想 , 91 后期 的闻一多在诗风上的变化是 一种渐 变 , 其基本 风格  还是以“ 重” 凝 为主, 如果说《 死水 》 时期 的闻一多在 “ 二字尺” 三字尺 ” 和“ 调配上 的用心经 营使其 诗歌 《 死水》 那样 “ 麻将 牌” “ 或 豆腐 干 ” 的诗体 , 似 一样  会 单调 , 闻一多的变通方式 是 : 1 在大 多数诗行整  ()齐的前 提下 , 插入 一 两 行不 整 齐 的 调节 , 《 句  如 一带一点“ 滞重 ” 的话 , 后期的闻一多 在“ 均齐 ” 理论上 的松动 ( 表现 为 : 诗作 中用到 了“ 一字尺 ” 四字 尺” “  等 )使得 其诗 作在 行文 节奏 上更 加 随心所 欲。这  , 不是对其 “ 均齐 ” 节奏理论的否定 , 而是在其基础 上  的深化和探索 , 正是“ 一致中的变化 ” 这个节奏原 理  的合理延伸 。可惜 闻一 多未作理 论上 的总结 , 创作  也仅有上述 的两首 , 之后他便将精力投 向其他领域。   闻一多为后来者搭 建了一个 节奏研究 的框架 ,   初 步构建 了一个大节奏观的雏形 。他将节奏提到诗  歌“ 内在精神” 的高度 。不仅 探讨 了节奏的类 型, 也  重视节奏 的功能意 义 , 避免 了一味形式 化之嫌 。其 对视觉节奏 的重视和阐发 , 均齐节 奏” 对“ 理论 的倡 话》、收 回》 2 采用诗行参差对称 的方式 。这其  《 。( )实 就 涉 及 到 “ 的 匀 称 ” 题 。在 闻 一 多 的 相 关 论  节 问文 中并未对 “ 的匀称 ” 出直接 阐述。根据 他 的  节 做创作和举例来 看 , 匀称 ” 括 “ “ 包 均匀 ” “ 和 对称 ” 之  意, 强调平衡 之感 。“ 匀” “ 均 与 句的均 齐” 呼应 , 相   “ 对称” 则在 诗体 的营造 上有 了较大 的 自由。单 个  诗节 中的诗行 或两两对称 , 或交叉对称 , 以在诗节  可 内取得匀称效果 , 即便诗节 内参差不齐 , 当诗节作  但为一个更大的节奏单 位组成诗 篇时 , 节问 的对 称  诗又可以使整个诗篇取得匀称 。故 而匀称可 以在不 同  的层次中实现 。正 是“ 齐 中见 变化 ” 均 这一 节奏 原 导 和实践 , 当时引起 巨大反 响, 在 其经验教训也启迪 着后人对格律的再探索。  则的又一体现 。如闻一多对朱湘 《 莲 曲》 采 的称 赞 ,   自己的诗作既有像《 死水》 那样整 齐如一 的, 也有参  差对称 的 , 《 衣歌 》 《 莫 怨 我》 《 么 梦 》  如 洗 、你 、什 、《 忘掉她》 。 等 然而这个试验依 然存有 问题 。首先是闻一多对  作者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 立民  杨节奏单位类型的选定拘泥于 “ 二字尺” 三字尺 ”  和“ , 不能涵盖复杂的创作 现象。比如《 死水》 中的 “ 漂满 ① 闻一多 : 论 <悔与回 >》, 新月》 3卷第 5 6期 合刊 , 《 《 第 、  13 年 4月 ; 闻一多全集》 2 , 91 《 第 卷 湖北人 民出版社 , 9 1 3年 , 9 第 15页 。 6  瀚  


相关文章

  •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2011歙县电大 周剑锋(学号091080228) 指导教师:严华 年10月24日 目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1.走进闻一多 2.死水的创作背景和释 ...查看


  • 结合作品对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 徐志摩的诗歌除少数流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大多数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取自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较健康 ...查看


  • 现当代文学史
  • 填空: 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1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标志"五四"文学革命发起 1917.2陈独秀 ...查看


  • "五四"时期的新诗格律探索
  • 中国历来被称作诗的国度,其诗歌的发展演变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这里要讨论的"新诗"则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旧体格律诗词,它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用白话文写成的在诗意.诗情乃至形式方面与古代格律诗都有较大不同的一些诗歌.又因为这 ...查看


  •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_新月诗派_新论(上)
  • 2003年第6期 第16卷(总68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HAINAN NO.6General 2003NO 6816 NORMALUNlVERSI'I.Y (SocialSciences)Vol 诗歌形式 ...查看


  • 高一语文一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 1. 沁园春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以为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他在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时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 ...查看


  • [现代诗歌]教案
  • 校本选修 <现代诗歌>教案 校本选修 现代诗歌 第一节 一.导入:没有了诗歌,就等于没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记忆:冷落了诗歌,就等于冷落了一个民族鲜活的热情和激荡的血液:剥夺了诗歌,就等于剥夺了我们民族走入一个新的文明进程的 ...查看


  • 现代诗歌主要流派
  • 新国风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查看


  • [雨巷][再别康桥]诗两首学案课后知识总结
  • 诗两首 1. 重点字词 彷徨 寂寥 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哀怨 凄婉 太息 颓圮 青荇 招摇 揉碎 浮藻 长篙 漫溯 斑斓 笙箫 2.文学常识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