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1

1 课时 课题 《地下森林断想》新授 第二单元 单元 备课时间 11.2 课时

上课 时间

11.3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 抒发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

对于文章的哲理美的体会和人文资源的发掘是一个难点, 要结合语言的品味来深入体会。 知识与技能:掌握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

目标

中借鉴作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 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 重点

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 赏能力。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 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班班通、录音机 教学 准备 教 学 环 节 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课 在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 导 课 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 50 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 中。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 学生认真听老师 绕, 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 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 还是在地下。今天我们学习的文 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 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 想》。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 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 引 导 自 学 营农场生活了 8 年。1972 年在上 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 说《灯》。1975 年出版反映边疆 学生识记相关的 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 《分界线》。1977 年入黑龙江省 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 年发 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 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 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 年 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 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 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学常识 讲解

作者简介 不需要做 过多的介 绍,但是这 篇文章的 写作背景 需要详细 的介绍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 带, 瘠薄(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 学生听读, 积累 词语。

这篇文章 过长,不适 合于朗读 应该默读, 并且让学

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 能自拔。 孱(chán)弱:软弱无 能。 愤懑(mèn): 气愤, 抑郁不平。 2.学生朗读文章 ① 请谈一谈文章留给你最深刻 的印象是什么。 ② 针对这篇文章, 谈谈你领悟到 的深刻哲理。 3. 学生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教师 总结交流情况。 四、具体分析,讨论鉴赏 1.品味语言的精美。 教师提问:同学们

,你们喜 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选出来并 作简要分析。 1) 文章还有许多对称句, 如:“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 非不知道?阳光是七平的吗? 峡

学生自由朗读, 生在读的 注意体会作者 的感情及其变 化。 过程中把 不认识的 恶生字词 写出来。

学生初步交流 阅读感受。 让学生根 据文章的 学生思考、吟 诵、交流。 1)我喜欢 开头一句“森 林是雄伟壮丽 的,遮天蔽日, 浩瀚无垠。 风来 似一片绿色的 海, 夜静如一堵 坚固的墙”。 用 内容来进 行赏析,要 找出文章 的句子

谷莫非不明白?”“纯洁的白桦、 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 这些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很有 韵律感,感情也加强了。

2) 不光有对称句, 还有许多 三个词来描绘 叠字。如”黑黝黝、光秃秃、阴 森林,虽然简 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 练,但很形象, 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 葱葱郁郁的地 的森林”。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 下森林在我的 精致、工整、流畅,显示了作者 脑海中蔓延开 遣词造句的功力。 „„ 来。 后面两个比 喻句很美、 很对 引导学生 赏析本文 的语言特 点

教师小结:本文运用了许多 称。 叠字、对称句。它们具有形式上 的齐匀性和朗读上的旋律性,在 回环往复间又逐步深化思想意 蕴,强化感情表达的力度。 2. 体会本文叙事与抒情的水 乳交融。 教师提示:请大家从理清思 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写 法。 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段):点明地 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 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3~20 段):描写 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 学 生 起 来 回 答 辛的特点。 第一层(3~8 段):火山爆 发。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 于—旦。 问题 留给学生 足够的时 间进行讨 论,但是不 能放任自 流 学生小组 讨论讨论交流。

第二层(9~20 段):极写环 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 辛。 第三部分(21~27 段):描写 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 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 刻哲理。 教师小结: 从理清思路入手, 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叙的 手法, 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 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怎样在 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 胜利。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文章处 处流动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3.体会文章的哲理美 教师提问:本文不是简单的 学 生 讨 论 交 流 咏物之作,而是想借地下森林来 教师提问: 本文 抒发感情。 引出深刻普遍的哲理。 不 是 简 单 的 咏 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 物之作, 而是想 格。 预设学生答案: 借地下森林来 抒发感情。 引出 让学生根 据文章

的 内容来进 行具体的 生 2:沉着谦逊,拥有无比 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 寡言。 生 3:乐观豪迈,自信生命 分析

生 1:坚忍顽强,不怕艰难 深 刻 普 遍 的 哲 险阻,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 理。 熬。

力的强大,任何时候都不悲观或 消沉。 生 4:无私奉献,把伟岸的 成材献给人类,装点大自然。 „„ 教师小结:张抗抗是一个喜 欢思辨、善于分析的作家,即便 是对地下森林的感受,都写得这 么深沉,表达了她对人的思考, 对生命的感悟及对她们那一代人 的审视。 五、问题探究,突破难点 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 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研讨明确:作者有意暂且不 表, 想来是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 把 学 生 分 成 小 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 组讨论交流 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 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 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 奇。 六、课堂小结 树以各种不同的聚集形式一 直与人类为伴, 或街树, 小林地, 甚至森林,它们自始就会说话, 树叶沙沙,风儿传情。森林是一 个记忆库,储存了生命周围的资 料。这些记忆告诉我们大自然与

人类所发展出的关系,告诉我们 关于这片土地的先灵故事,他们 的智慧与错误。

地下森林断想: 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 表达作者的感受—— 板 惊讶。 第二部分(3~20 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 书 设 计 点。 第三部分(21~27 段):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 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作 业 备 课 课 《地下森林断想》是由著名作家张抗抗写的当代散文名篇。在众多的参 考资料、教案中,教学内容大致由两大板块构成,即在掌握课文基本内 后 容的基础上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参悟由地下森林升华出的一个 主题及对主题的深度理解。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注重 反 思 文章“说什么”,教师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这篇散文“说了什么” 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我的教学重在“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 必做题:【阅读探究】1、2 选做题:拓展提高

1 课时 课题 《地下森林断想》新授 第二单元 单元 备课时间 11.2 课时

上课 时间

11.3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 抒发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

对于文章的哲理美的体会和人文资源的发掘是一个难点, 要结合语言的品味来深入体会。 知识与技能:掌握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

目标

中借鉴作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 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 重点

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 赏能力。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 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班班通、录音机 教学 准备 教 学 环 节 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课 在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 导 课 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 50 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 中。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 学生认真听老师 绕, 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 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 还是在地下。今天我们学习的文 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 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 想》。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 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 引 导 自 学 营农场生活了 8 年。1972 年在上 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 说《灯》。1975 年出版反映边疆 学生识记相关的 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 《分界线》。1977 年入黑龙江省 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 年发 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 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 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 年 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 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 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学常识 讲解

作者简介 不需要做 过多的介 绍,但是这 篇文章的 写作背景 需要详细 的介绍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 带, 瘠薄(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 学生听读, 积累 词语。

这篇文章 过长,不适 合于朗读 应该默读, 并且让学

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 能自拔。 孱(chán)弱:软弱无 能。 愤懑(mèn): 气愤, 抑郁不平。 2.学生朗读文章 ① 请谈一谈文章留给你最深刻 的印象是什么。 ② 针对这篇文章, 谈谈你领悟到 的深刻哲理。 3. 学生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教师 总结交流情况。 四、具体分析,讨论鉴赏 1.品味语言的精美。 教师提问:同学们

,你们喜 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选出来并 作简要分析。 1) 文章还有许多对称句, 如:“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 非不知道?阳光是七平的吗? 峡

学生自由朗读, 生在读的 注意体会作者 的感情及其变 化。 过程中把 不认识的 恶生字词 写出来。

学生初步交流 阅读感受。 让学生根 据文章的 学生思考、吟 诵、交流。 1)我喜欢 开头一句“森 林是雄伟壮丽 的,遮天蔽日, 浩瀚无垠。 风来 似一片绿色的 海, 夜静如一堵 坚固的墙”。 用 内容来进 行赏析,要 找出文章 的句子

谷莫非不明白?”“纯洁的白桦、 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 这些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很有 韵律感,感情也加强了。

2) 不光有对称句, 还有许多 三个词来描绘 叠字。如”黑黝黝、光秃秃、阴 森林,虽然简 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 练,但很形象, 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 葱葱郁郁的地 的森林”。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 下森林在我的 精致、工整、流畅,显示了作者 脑海中蔓延开 遣词造句的功力。 „„ 来。 后面两个比 喻句很美、 很对 引导学生 赏析本文 的语言特 点

教师小结:本文运用了许多 称。 叠字、对称句。它们具有形式上 的齐匀性和朗读上的旋律性,在 回环往复间又逐步深化思想意 蕴,强化感情表达的力度。 2. 体会本文叙事与抒情的水 乳交融。 教师提示:请大家从理清思 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写 法。 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段):点明地 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 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3~20 段):描写 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 学 生 起 来 回 答 辛的特点。 第一层(3~8 段):火山爆 发。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 于—旦。 问题 留给学生 足够的时 间进行讨 论,但是不 能放任自 流 学生小组 讨论讨论交流。

第二层(9~20 段):极写环 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 辛。 第三部分(21~27 段):描写 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 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 刻哲理。 教师小结: 从理清思路入手, 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叙的 手法, 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 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怎样在 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 胜利。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文章处 处流动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3.体会文章的哲理美 教师提问:本文不是简单的 学 生 讨 论 交 流 咏物之作,而是想借地下森林来 教师提问: 本文 抒发感情。 引出深刻普遍的哲理。 不 是 简 单 的 咏 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 物之作, 而是想 格。 预设学生答案: 借地下森林来 抒发感情。 引出 让学生根 据文章

的 内容来进 行具体的 生 2:沉着谦逊,拥有无比 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 寡言。 生 3:乐观豪迈,自信生命 分析

生 1:坚忍顽强,不怕艰难 深 刻 普 遍 的 哲 险阻,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 理。 熬。

力的强大,任何时候都不悲观或 消沉。 生 4:无私奉献,把伟岸的 成材献给人类,装点大自然。 „„ 教师小结:张抗抗是一个喜 欢思辨、善于分析的作家,即便 是对地下森林的感受,都写得这 么深沉,表达了她对人的思考, 对生命的感悟及对她们那一代人 的审视。 五、问题探究,突破难点 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 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研讨明确:作者有意暂且不 表, 想来是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 把 学 生 分 成 小 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 组讨论交流 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 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 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 奇。 六、课堂小结 树以各种不同的聚集形式一 直与人类为伴, 或街树, 小林地, 甚至森林,它们自始就会说话, 树叶沙沙,风儿传情。森林是一 个记忆库,储存了生命周围的资 料。这些记忆告诉我们大自然与

人类所发展出的关系,告诉我们 关于这片土地的先灵故事,他们 的智慧与错误。

地下森林断想: 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 表达作者的感受—— 板 惊讶。 第二部分(3~20 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 书 设 计 点。 第三部分(21~27 段):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 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作 业 备 课 课 《地下森林断想》是由著名作家张抗抗写的当代散文名篇。在众多的参 考资料、教案中,教学内容大致由两大板块构成,即在掌握课文基本内 后 容的基础上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参悟由地下森林升华出的一个 主题及对主题的深度理解。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注重 反 思 文章“说什么”,教师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这篇散文“说了什么” 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我的教学重在“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 必做题:【阅读探究】1、2 选做题:拓展提高


相关文章

  • 11地下森林断想XPLP
  • 11 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对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写,感受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查看


  •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反思
  • 反思一:地下森林断想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品味语言是这节课的主旋律,通过朗读.品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主题有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2.我采取朗读接力赛的方式,师 ...查看


  •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与反思
  •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田 淑 梅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反复朗读,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二 教学难点: 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三 ...查看


  • 11地下深林断想 导学案答案
  • 地下森林断想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2. 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 品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 ...查看


  •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 2.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从"地下森林"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培养不怕困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坚 ...查看


  • 环保手抄报:环保断想
  • 同学们,当你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时;当你漫步在湖边是,注释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时,当你走在羊肠小道时,倾听鸟儿的鸣叫,那时的心情该是如此的愉快啊,可逆有想过吗?这些美丽的山山水水,中有一天会离你而去. 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水被污染 ...查看


  • 北京东城区教研员白素云向高中生推荐美文100篇)
  • 北京东城区教研员白素云向高中生推荐美文100篇 1谢冕<永远的校园> 2周粲<满天的风筝> 3刘长春<山水境界> 4周国平<爱> 5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6季羡林<清塘菏韵 ...查看


  • 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1
  • 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目录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2.生命,生命(杏林子) 3.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4.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5.童趣(沈复) 6.<论语>十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整册课文朗读连播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三语文下册) 全册课文朗读动画视频连续播放 目录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节选) 7 变色龙 8 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