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邢立波,来自大兴农场。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文言文《黄生借
书说》。它是一篇课外文言文。
下面我就以新课标为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六
大方面说一说我对整节课的构想与形成。
一、说地位、品作用: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哲学等。《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堪称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可教之处很
多:简洁的语言、精妙的构思、深刻的思想,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这对学生
积累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渗透德育教育,都起着积极的指导作
用。
二、说学情、明理念:
由于时代的变化、语言的隔阂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
情绪,但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就像刚刚接触一门外语一样,既陌生又好
奇。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真
正入门。
三、说目标、定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況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们确立本
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用对比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言文学习必须过好“三关”,即朗读关、翻译关、分析关。我们先从最基
本的朗读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由学生借助
注释,合作交流完成翻译关。最后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把握文章要旨。这符合文
言文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能否好好读书,并不在于客
观条件的好坏,主要在自身是否努力。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我们将教学重难点分别定为: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使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启示。
四、说教法、妙引导: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并结合我校的高
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诵读品味法、问题导引法和拓展迁
移法,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促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
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文意的疏通,对问题的揣摩,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
方式来完成,这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六、说流程、巧操作: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航标,所以本节课我们将按照“读——译——析——悟”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由面到点,由易及难,层层推进,具体流程如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言为心声,情为先导。我们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设计了这样
的导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接着我们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不光我
们今人把读书看得很重要,古人也是如此,引出本文的课题。
通过猜谜的方式导入,不仅引出了课题,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而
且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二、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拿到一篇文言文,让学生先关注标题,分析文题中
的要素,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另外“说”是本课的文体特点,七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黃生借书说》这个题目向我们透露了哪些
信息呢?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三个要素:人物、事件和文体,并介绍“说”这一
文学常识,进而明确题目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关注题目中的“说”字的同时,对文章内容有
一个整体初步的了解。
三、反复诵读、把握文意
前面的设疑导入,已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于是我们趁热打铁,让学生带
着问题读课文,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五个环节。 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标出生字并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其次老师范读,扫除
字词障碍,学生把握情感及断句。然后学生再自由朗读,但要读准读美。之后指
名朗读,师生点评并作适当指导,最后齐读,感受文意。
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以读会意,学生通过多遍
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和了解,也为下
面的翻译作了准备。 四、疏通文意,读懂作品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基础;理解文言文,翻译是手段。这一环节学生将通过
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遇到疑难之处,组内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留待全班共同解决。在质疑问难过后,教师出示一些重要的词句以
竞答的方式当堂检测,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效果。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既降
低了个人单独翻译的压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教
师逐句翻译的枯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读懂作者、获得启示
有了前面疏通文意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就由面到点,由易及难,层层推进地
设计了这样几个重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首先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围绕什么事来写的?
重点是写哪件事?
这个问题几乎涵盖了全文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带领学生进入文中的情境。
待学生回答之后我们继续追问:
这篇文章是围绕黃生向我借书这件事来写的,为什么作者还要提及自己小时
候以及做官后对书的态度?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
得出:借书会读得更认真、更有效果,这也是作者“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之
所在。另外这个问题也引出了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对比,引导学生品味本文
构思的精妙之处并能学以致用。
学生明白了文章的观点之后,我们作进一步的挖掘,那就是字里行间渗透的
思想感情以及蕴含的道理。于是我们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告诉黄生借书才能认真去读吗?作者的真正目
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跟作者对话,让学生有所思考和感悟,最终明白作者是
在劝黃生,同时也是在劝我们在座的各位学生,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抓紧时间读书。这个环节,把学生引入更高层次的体验。
六、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文言文教学,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走出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反思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本环节我们环环相扣地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在前面悟出了本文的真正目的是劝学的基础上,我们又顺势问到:以前我们学过类似的劝学的文章吗?学生很自就会想到刚刚学过的《孙权劝学》。二是孙权劝谁学习呢?效果怎么样?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为下面的升华作了铺垫。三是由吴下阿蒙到刮目相待,吕蒙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此处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两种:孙权的劝和吕蒙的学,这时教师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去引导,最终让学生明白是靠自身的努力。四是你从两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呢?通过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获得多方面的启发。 通过拓展阅读,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拓
至此学生的阅读从课文内容,到文章主旨,再到更多元的理解,最后上升到对自我行为的反思,由浅入深,层层剥笋,最终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七、布置作业、巩固积累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本着巩固所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我们布置学生课后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名人事例,下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仅仅七个字就将行文思路和教学重点清晰地展示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了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黄生借书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邢立波,来自大兴农场。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文言文《黄生借
书说》。它是一篇课外文言文。
下面我就以新课标为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六
大方面说一说我对整节课的构想与形成。
一、说地位、品作用: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哲学等。《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堪称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可教之处很
多:简洁的语言、精妙的构思、深刻的思想,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这对学生
积累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渗透德育教育,都起着积极的指导作
用。
二、说学情、明理念:
由于时代的变化、语言的隔阂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
情绪,但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就像刚刚接触一门外语一样,既陌生又好
奇。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真
正入门。
三、说目标、定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況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们确立本
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用对比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言文学习必须过好“三关”,即朗读关、翻译关、分析关。我们先从最基
本的朗读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由学生借助
注释,合作交流完成翻译关。最后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把握文章要旨。这符合文
言文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能否好好读书,并不在于客
观条件的好坏,主要在自身是否努力。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我们将教学重难点分别定为: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使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启示。
四、说教法、妙引导: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并结合我校的高
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诵读品味法、问题导引法和拓展迁
移法,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促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
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文意的疏通,对问题的揣摩,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
方式来完成,这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六、说流程、巧操作: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航标,所以本节课我们将按照“读——译——析——悟”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由面到点,由易及难,层层推进,具体流程如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言为心声,情为先导。我们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设计了这样
的导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接着我们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不光我
们今人把读书看得很重要,古人也是如此,引出本文的课题。
通过猜谜的方式导入,不仅引出了课题,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而
且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二、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拿到一篇文言文,让学生先关注标题,分析文题中
的要素,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另外“说”是本课的文体特点,七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黃生借书说》这个题目向我们透露了哪些
信息呢?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三个要素:人物、事件和文体,并介绍“说”这一
文学常识,进而明确题目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关注题目中的“说”字的同时,对文章内容有
一个整体初步的了解。
三、反复诵读、把握文意
前面的设疑导入,已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于是我们趁热打铁,让学生带
着问题读课文,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五个环节。 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标出生字并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其次老师范读,扫除
字词障碍,学生把握情感及断句。然后学生再自由朗读,但要读准读美。之后指
名朗读,师生点评并作适当指导,最后齐读,感受文意。
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以读会意,学生通过多遍
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和了解,也为下
面的翻译作了准备。 四、疏通文意,读懂作品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基础;理解文言文,翻译是手段。这一环节学生将通过
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遇到疑难之处,组内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留待全班共同解决。在质疑问难过后,教师出示一些重要的词句以
竞答的方式当堂检测,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效果。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既降
低了个人单独翻译的压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教
师逐句翻译的枯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读懂作者、获得启示
有了前面疏通文意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就由面到点,由易及难,层层推进地
设计了这样几个重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首先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围绕什么事来写的?
重点是写哪件事?
这个问题几乎涵盖了全文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带领学生进入文中的情境。
待学生回答之后我们继续追问:
这篇文章是围绕黃生向我借书这件事来写的,为什么作者还要提及自己小时
候以及做官后对书的态度?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
得出:借书会读得更认真、更有效果,这也是作者“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之
所在。另外这个问题也引出了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对比,引导学生品味本文
构思的精妙之处并能学以致用。
学生明白了文章的观点之后,我们作进一步的挖掘,那就是字里行间渗透的
思想感情以及蕴含的道理。于是我们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告诉黄生借书才能认真去读吗?作者的真正目
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跟作者对话,让学生有所思考和感悟,最终明白作者是
在劝黃生,同时也是在劝我们在座的各位学生,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抓紧时间读书。这个环节,把学生引入更高层次的体验。
六、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文言文教学,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走出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反思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本环节我们环环相扣地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在前面悟出了本文的真正目的是劝学的基础上,我们又顺势问到:以前我们学过类似的劝学的文章吗?学生很自就会想到刚刚学过的《孙权劝学》。二是孙权劝谁学习呢?效果怎么样?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为下面的升华作了铺垫。三是由吴下阿蒙到刮目相待,吕蒙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此处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两种:孙权的劝和吕蒙的学,这时教师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去引导,最终让学生明白是靠自身的努力。四是你从两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呢?通过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获得多方面的启发。 通过拓展阅读,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拓
至此学生的阅读从课文内容,到文章主旨,再到更多元的理解,最后上升到对自我行为的反思,由浅入深,层层剥笋,最终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七、布置作业、巩固积累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本着巩固所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我们布置学生课后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名人事例,下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仅仅七个字就将行文思路和教学重点清晰地展示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了对教学难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