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调整的几条规律

组织架构调整的几条规律

文/ 韬睿惠悦人才与奖酬咨询董事总经理 袁凌梓

组织架构包含横向和纵向两大维度。横向的组织架构形式一般可分为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形式,前者指公司按业务价值链的流程,设臵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相互配合支持,共同完成公司的经营运作流程;后者指公司按客户类型、区域、产品等,将整个公司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单元,在各个独立单元里完成各项职能的内循环。有的公司同时具备了职能制和事业部制这两种横向组织架构形式。纵向的组织架构形式是指横向组织架构背后所包含的责权利的划分,包括业务流程关系、汇报关系、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组织架构调整的内外驱动力

组织架构调整对任何公司而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非常敏感的变革。促使公司发起组织架构调整这一劳师动众的变革,一般有内外两种驱动力。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市场环境良好,公司一般都倾向于加大前期市场投入,倾向于在总部设臵一些孵化性项目,等着之后开花结果;当竞争环境恶劣、或者公司对未来经济环境预测不理想,为了更好地牵引绩效,公司一般会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让原来的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化,同时也通过这种架构的调整,让每一个小单元都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感受到一线的压力,以更好地去应对市场的变化。内部驱动因素则包含业务战略的变化,比如新业务的产生、新销售区域的开辟;业务运作模式的调整,比如共享职能中心的建立。收购兼并也是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种重要推动力。收购兼并目前已越来越为企业接受,成为企业外延式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收购兼并之后,新公司的战略和定位往往会有所改变,由此带来组织架构的变化。

总的来看,组织架构代表着资源的一种分配方式。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都希望把资源集中在最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职能、单元、区域或层级上,这就会驱动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架构的调整,表面上是部门设臵的改变,背后则意味着人员安排的调整、业务流程的调整、IT系统的调整配合以及更为深层的责权利的改变。比如,当一个部门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后,这一部门的职责定位会发生变化,对该部门的考核方式、激励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组织架构调整的规律

企业推行组织架构的动因各不相同,调整方式也各有侧重,但总体来看,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有以下几条规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当公司刚起步,老板带着三四个早期员工,组成了公司的核心团队。此时,这几人的职权划分不清晰,往往是“老板、经理人、员工”三种身份合而为一。当公司稍微成长一些,老板会让这三四员大将各自发展业务和团队,他们之间甚至可能相互争抢客户。当企业继续发展,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老板又会着手整合,将各元老手中的权力收回,重新划分职权。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最终,老板将企业划分为若干子公司、分公司或事业部,分给各个元老去负责。

组织架构调整是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组织架构的调整,一般不会发生在新生组织,一定发生在运作了一段时间的组织里。很多时候,即便知道完美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却不一定能马上实现。现有的人不是马上能走,需要的人也不是马上能请回来。组织架构调整的过程充满了妥协,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取得平衡,在动态中不断优化的过程。组织架构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完美。

组织架构调整一般有三大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于公司成员对组织架构调整的目标不清晰、不一致。由于各方看到的问题的优先顺序不一样,所以很难达成非常清晰和一致的目标。也因此,企业在实施组织架构调整时,要先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在公司上下确立起一个明确而一致的目标。选择时机也非常关键,当大家都认为现存的问题跟组织模式有关的时候,就会比较愿意去改变。

当人员的能力、意愿和配合度不高时,组织架构调整也会经受阻碍。人一般都抗拒改变,尤其当他们的职责范围被减少、级别与薪酬待遇被降低的时候,就更加不愿意配合。人的不配合,一般都是领导层面的问题,而非员工层面的问题。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往往出现业务单元负责人之间,或者副总之间的不合作。这种不合作,并非因为他们天生不爱合作,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理解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目的和用意。另外,人与人的特质不同,价值观、专业、思维方式不同,也导致了合作的不顺畅。此时,建立沟通和合作的有效方式是解决不合作问题的有效途径。召集参与组织架构调整的人开展研讨,和他们一起探讨调整的必要性和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案,一起设计配套机制。给业务单元领导和副总等高层管

理者做性格测评和能力素质测评,增强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对于促进合作有一定帮助。当然,设计一个能促进合作的考核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也是关键所在。

配套机制跟不上,比如制度和流程设臵跟不上,或者激励机制配合跟不上,也会阻碍组织架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组织架构调整都是自上而下的

组织架构调整从来不是人力资源范畴的事情,所有的组织变革都是由业务驱动,由最高管理层从塑造公司未来方向的角度出发,根据看到的业务挑战和外部市场的冲击来思考调整方案。

组织架构调整都是由公司一把手或者最高管理层推动的。当领导人非常有魅力,有成功的领导经验,且过去所做的决策都很成功,那么他要推动变革就会比较容易。一把手必须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同时要善于聆听部门领导的意见。变革是个系统问题,一个人不可能看到所有的趋势和问题。有时往往因为一把手太过强势,别人不敢反驳,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一把手又不可能全都知道。最后当问题果真出现,就骑虎难下,最终不了了之。

最怕的是一把手没有主见。曾经,我们帮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做过组织架构调整咨询,这家企业有十位副总,他们在同一层楼办公,但是从来不交流。我们与这十位副总一对一交流,问他们对组织基本问题的判断。十位副总,十个意见。最糟糕的是,最高管理者无法做出指向性意见,而希望通过时间和妥协做出一个折中方案。最后出来的方案成了四不像,组织架构调整自然不会产生实际效果。所以,一把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他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会议的召集者。

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不是民主的产物

组织架构调整是为了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在确定调整方案前,老板要带领着管理团队把公司未来的业务方向讨论清楚,最后对业务方向和与之配合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形成一个一致的结论。这个一致性结论,是充分讨论的结果,但却绝对不是发扬民主的产物,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组织架构调整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也不是平衡所有人利益的产物。充分讨论的过程必不可少,但最后必须要有一个最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决断。最好的老板,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但在细节上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

本文由《商学院》2013年8月刊对袁凌梓顾问的采访整理而成。

组织架构调整的几条规律

文/ 韬睿惠悦人才与奖酬咨询董事总经理 袁凌梓

组织架构包含横向和纵向两大维度。横向的组织架构形式一般可分为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形式,前者指公司按业务价值链的流程,设臵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相互配合支持,共同完成公司的经营运作流程;后者指公司按客户类型、区域、产品等,将整个公司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单元,在各个独立单元里完成各项职能的内循环。有的公司同时具备了职能制和事业部制这两种横向组织架构形式。纵向的组织架构形式是指横向组织架构背后所包含的责权利的划分,包括业务流程关系、汇报关系、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组织架构调整的内外驱动力

组织架构调整对任何公司而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非常敏感的变革。促使公司发起组织架构调整这一劳师动众的变革,一般有内外两种驱动力。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市场环境良好,公司一般都倾向于加大前期市场投入,倾向于在总部设臵一些孵化性项目,等着之后开花结果;当竞争环境恶劣、或者公司对未来经济环境预测不理想,为了更好地牵引绩效,公司一般会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让原来的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化,同时也通过这种架构的调整,让每一个小单元都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感受到一线的压力,以更好地去应对市场的变化。内部驱动因素则包含业务战略的变化,比如新业务的产生、新销售区域的开辟;业务运作模式的调整,比如共享职能中心的建立。收购兼并也是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种重要推动力。收购兼并目前已越来越为企业接受,成为企业外延式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收购兼并之后,新公司的战略和定位往往会有所改变,由此带来组织架构的变化。

总的来看,组织架构代表着资源的一种分配方式。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都希望把资源集中在最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职能、单元、区域或层级上,这就会驱动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架构的调整,表面上是部门设臵的改变,背后则意味着人员安排的调整、业务流程的调整、IT系统的调整配合以及更为深层的责权利的改变。比如,当一个部门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后,这一部门的职责定位会发生变化,对该部门的考核方式、激励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组织架构调整的规律

企业推行组织架构的动因各不相同,调整方式也各有侧重,但总体来看,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有以下几条规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当公司刚起步,老板带着三四个早期员工,组成了公司的核心团队。此时,这几人的职权划分不清晰,往往是“老板、经理人、员工”三种身份合而为一。当公司稍微成长一些,老板会让这三四员大将各自发展业务和团队,他们之间甚至可能相互争抢客户。当企业继续发展,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老板又会着手整合,将各元老手中的权力收回,重新划分职权。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最终,老板将企业划分为若干子公司、分公司或事业部,分给各个元老去负责。

组织架构调整是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组织架构的调整,一般不会发生在新生组织,一定发生在运作了一段时间的组织里。很多时候,即便知道完美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却不一定能马上实现。现有的人不是马上能走,需要的人也不是马上能请回来。组织架构调整的过程充满了妥协,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取得平衡,在动态中不断优化的过程。组织架构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完美。

组织架构调整一般有三大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于公司成员对组织架构调整的目标不清晰、不一致。由于各方看到的问题的优先顺序不一样,所以很难达成非常清晰和一致的目标。也因此,企业在实施组织架构调整时,要先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在公司上下确立起一个明确而一致的目标。选择时机也非常关键,当大家都认为现存的问题跟组织模式有关的时候,就会比较愿意去改变。

当人员的能力、意愿和配合度不高时,组织架构调整也会经受阻碍。人一般都抗拒改变,尤其当他们的职责范围被减少、级别与薪酬待遇被降低的时候,就更加不愿意配合。人的不配合,一般都是领导层面的问题,而非员工层面的问题。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往往出现业务单元负责人之间,或者副总之间的不合作。这种不合作,并非因为他们天生不爱合作,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理解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目的和用意。另外,人与人的特质不同,价值观、专业、思维方式不同,也导致了合作的不顺畅。此时,建立沟通和合作的有效方式是解决不合作问题的有效途径。召集参与组织架构调整的人开展研讨,和他们一起探讨调整的必要性和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案,一起设计配套机制。给业务单元领导和副总等高层管

理者做性格测评和能力素质测评,增强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对于促进合作有一定帮助。当然,设计一个能促进合作的考核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也是关键所在。

配套机制跟不上,比如制度和流程设臵跟不上,或者激励机制配合跟不上,也会阻碍组织架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组织架构调整都是自上而下的

组织架构调整从来不是人力资源范畴的事情,所有的组织变革都是由业务驱动,由最高管理层从塑造公司未来方向的角度出发,根据看到的业务挑战和外部市场的冲击来思考调整方案。

组织架构调整都是由公司一把手或者最高管理层推动的。当领导人非常有魅力,有成功的领导经验,且过去所做的决策都很成功,那么他要推动变革就会比较容易。一把手必须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同时要善于聆听部门领导的意见。变革是个系统问题,一个人不可能看到所有的趋势和问题。有时往往因为一把手太过强势,别人不敢反驳,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一把手又不可能全都知道。最后当问题果真出现,就骑虎难下,最终不了了之。

最怕的是一把手没有主见。曾经,我们帮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做过组织架构调整咨询,这家企业有十位副总,他们在同一层楼办公,但是从来不交流。我们与这十位副总一对一交流,问他们对组织基本问题的判断。十位副总,十个意见。最糟糕的是,最高管理者无法做出指向性意见,而希望通过时间和妥协做出一个折中方案。最后出来的方案成了四不像,组织架构调整自然不会产生实际效果。所以,一把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他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会议的召集者。

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不是民主的产物

组织架构调整是为了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在确定调整方案前,老板要带领着管理团队把公司未来的业务方向讨论清楚,最后对业务方向和与之配合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形成一个一致的结论。这个一致性结论,是充分讨论的结果,但却绝对不是发扬民主的产物,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组织架构调整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也不是平衡所有人利益的产物。充分讨论的过程必不可少,但最后必须要有一个最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决断。最好的老板,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但在细节上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

本文由《商学院》2013年8月刊对袁凌梓顾问的采访整理而成。


相关文章

  •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经济论文
  • 论文关键词:行政区划  演变规律  改革思路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规模和数量,尽管在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划分标准,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和"折腾",但是这些变化和"折腾"又 ...查看


  • 遵循经济规律 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 人民日报:遵循经济规律 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时间:2011-11-17 原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和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集体崛起,走出了一条有中 ...查看


  •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本章内容概要 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两个级段.本章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形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生活的 ...查看


  • 什么是三农问题
  •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公务员之家 ...查看


  • 党管人才原则及其实现方式问题研究
  • 党管人才原则及其实现方式问题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问题日益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使人才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央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 ...查看


  •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的判别10
  •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的判别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现在很难见 到有明显症状的营养缺乏病,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营养问题了. 大多数的 营养缺乏也都属于微量营养素的亚临床缺乏状态. 实际上,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 ...查看


  • 基于遗传算法的松质骨支架孔隙空间分布控制
  • 第2*卷 第*期 201*年*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 Computer Graphics Vol. 2* No.* ***. 201* 基于遗传算法的松质 ...查看


  • 冀教版数学书修订情况
  •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主要修订情况 一. 关于整套教科书的修订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切实推进与落实素质 ...查看


  • 论经济法上的协调思想
  • 作者:张守文 社会科学 201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1)01-0088-08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浸润其间的学术思想须臾不可分割.其中,协调思想作为贯穿于经济法诸论的 ...查看


热门内容